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给家乡孩子的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巴金,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今天,我有幸读了他的《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这封信主要写了巴金爷爷对人生的看法以及对家乡孩子们的期望。读完后,我感慨万千。
巴金爷爷的信,令我受益匪浅。它使我明白了:我们在面对成绩和胜利时,要保持谦虚的态度,应该把成绩和胜利当作前进的起点和阶梯,再接再厉,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像巴金爷爷那样铸就辉煌!
信中流淌着巴金爷爷的心声,巴金爷爷很感谢家乡的孩子们为他写信,给他
带来温暖,为了不让孩子们失望,就带病写了封信,代替与孩子们见面。巴金爷爷一直认为自已是个普通人,但也要生命开花结果。如今巴金爷爷快走到路的尽头,他很珍惜一分一秒,也希望家乡的孩子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在这篇课文中,最难理解的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在课前就让学生去搜集资料,再结合《一课一练》中资料卡以及课文后面“作家卡片”中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巴金取得的成就,以及他淡泊名利的品格。课堂上,我指导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画出让自己感悟深刻的句子,画出巴金爷爷阐述生命意义的句子等,再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想想巴金奉献了什么?他的生命开花了吗?并且在句子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交流体会,有感情朗读,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自己的身边还有哪些人也在默默地为国家、为社会奉献着,最后,说说自己准备如何让生命开花结果。通过交流,学生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确实在于奉献而不是享受,感受到了“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都得不到”,深切地领悟了巴金爷爷对生命的理解和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抓“巴金爷爷为什么要给孩子们写信?”引导学生品析词句、想象体会,通过感情朗读感受文字背后的那份浓浓爱意。重点抓住“终于”和“千金重”两个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的感情。通过让学生感受巴金爷爷写信很吃力,由于爱孩子,还是提起了笔,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拉近和巴金爷爷的情感距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让孩子对巴金产生了爱,产生了感情,才会自觉地去聆听这位老人的教导。
以“你读懂这封信了吗?”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和巴金爷爷对话,在有感悟的地方留下思考的足迹。信中的语言并不难懂,中段的学生通过静静地与文本对话,联系课前搜集的信息,应该都能从信中读懂些什么,或是巴金对祖国人民的爱,或是如何写作,或是关于奉献的道理,或是如何对待活着的每一天,希望通过这样的一次心灵的交流,去读懂巴金的心,去感受朴素话语中的真情和真理。教师的作用就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文字背后的心语。课堂上我努力营造一个交流场,在W生需要帮助时及时给予点拨(如写作:听老师读,谈对句子新的体会),在学生理解还不够深入时及时引向更深的方向(引:巴金的生命开花了吗?学生交流巴金相关的信息,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对学生来说是对课外搜集信息的一次整合和运用,巴金鲜活的例子让学生更深地感悟了生命的意义),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本的体会,学生培养了语感,发展了思维,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说实话,我对巴老的认识也不多,仅仅停留在几篇散文建立的模糊印象。至于他的大部头,还没有认真拜读。为了备课,我查阅许多资料。沈从文先生这样评论巴金,“太偏爱读法国革命史,太容易受身边一点现象耗费感情。前者增加迷信,后者增加痛苦。”“感情太热,理性与感情对立时,却被感情常常占了胜利。”读过法国革命史的人当然都会知道这种评论的意义。冰心:“一位最可爱可佩的作家,为人真诚,在恋爱和婚姻的态度上严肃专一,一生追求光明的人,不是为写作而写作的作家。”这个评价和《家》《春》《秋》一起读,感觉将会更加强烈。萧乾:“挚友、益友和畏友”。 萧乾特别说道:“巴金的伟大,在于敢否定自己。”如果读过卢梭的《忏悔录》的人当然都明白这句话的分量。
巴老逝世了,人们都在怀念着这位世纪老人。肃穆的挽联,奔走的人群,诉说着巴老最后的生命符号和轨迹,而字里行间流露着崇敬和感怀。我惊讶于一个人的离去会唤醒大众的视觉苏醒,让很多的艺术大师为之扼腕,更让多少青年动容。我震撼于他的悄然离去,在他瘦弱的肩膀上担负的是民族文化复兴的重任,在生命的最后历程里,没有悲伤和绝望,只有奋起、进取,他改变的不仅是他的读者,更是一代又一代人对生命的重新审视。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这是巴金荣获2003年“感动中国”时的颁奖辞,不难看出人们对这位老人的敬爱与怀念。
他走了,被病痛折磨几十年后终于走了,这对屡次要求安乐死的巴金无疑是一种解脱。对于巴金的死,我也不能说我没有悲伤,可是我的悲伤仍然为全中国封建大家庭里那些逝去的美丽而痛苦的灵魂:祭奠巴金,乃是要读巴金,读他的良知,读他的人格,读他永远和命运抗争的精神。
而我唯一要做的正是这一点。读巴金,薪火相传。
参考文献:
想着,想着,我迷迷糊糊中好像来到了另一个地方。我睁开眼一看,巴金爷爷正坐在轮椅上。我赶紧揉了揉眼睛。没错,这不就是书上的插图吗?这时,巴金爷爷说话了:“小朋友,你好!”我有些奇怪,但还是礼貌地回了句:“巴金爷爷,您好!”“小朋友,请坐啊。”于是,我坐在了巴金爷爷的身旁和他聊了起来。
“巴金爷爷,最近,我们正在学您的《给家乡孩子的信》这篇课文,读了您的大作,我的感受很深呢?”
“是吗,你说说看。”
“巴金爷爷,您在信中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以前,我认为‘奉献’和我们小孩是没什么关系的。现在,我才明白,我们小学生也应该奉献,如爱、精力、同情……其实,时间每个人都有,都应该讲奉献。您说是吗?”
“当然了,孩子。”
“您在我们心中,可是个有才的大作家啊,您却说自己很平凡。您太谦虚了。”
巴金爷爷听了,只是笑了笑。
“巴金爷爷,您说我们有许多时间,过去,我也浪费了不少。今后,我可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真正地做好二十一世纪的主人,将来才能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孩子,你说得对,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奉献。奉献我们的爱,时间,精力……只有这样,我们的生命才有价值,有意义。我祝福你们!”
《学写书信》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1单元语文天地“笔下生花的一次习作训练。通过学习,指导学生如何写信。同时了解写信的基本格式,学会写信。写书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书面言语交际的机会。学生通过书信,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烦恼忧愁,尽情告诉远方的亲朋好友;当学生从回信当中读到一句句表扬鼓励的话语,一段段推心置腹的劝慰,或者听到一件件激动人心的喜闻趣事,自然而然地会从中体会道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此次习作是我比较成功的作文教学之一,学生兴致高,都能积极参与相关讨论,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以正确的格式把信写好。在这堂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情境教学,激发学生习作的激情
情景的创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在课前,让我班孩子一起拍了一个简短的视频,内容是先是介绍我们的班级,展现孩子们写给鸡冠山孩子的信,呼唤他们给我班孩子回信。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神,那一声声诚挚的呼喊,深深地震撼了这8个孩子的心灵,从眼神中,我感受到了那一份感动,因为还有37个素未谋面的同龄人在关心他们,期待他们,情感在这一刻萌发。
看完视频,我把孩子们托我带来的信读给孩子们听,8个孩子那专注的眼神让我感动。这时的孩子们已是故事中的主角,他们的兴致就更高了。我在顺势激发他们给我班孩子们回信,这样就令他们有了书信的接收对象,有了述说的内容。更让学生感觉学会写信对自己很有用,从而有了关注的热情,整堂课的教学,他们都是那样的充满激情。
二、回归生活,提供学生创作的源泉
说到书信的作文教学,原本以为“让学生把格式记住,写一些想说的心里话就可以了”,可是,当我在我班尝试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过后,却发现结果是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好像突然失去了写作的兴趣,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书信的格式道是基本掌握了,但写出来的内容也好似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觉。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孩子们没得可写,这不免引起我的关注与思索。新课标指中的一句话给了我莫大的启示。那就是:“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强调语文教学要“生活化”,“应根植于现实”。孩子们之所以没什么可写,我想是因为在语文教学没有更好的应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
于是我决定在课堂上,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怎样能让这节常态的作文课更好的回归学生的生活?我让我班孩子给鸡冠山小学的孩子们写信,孩子们都非常兴奋,信的内容都是他们自己的心里话,这使得孩子们有了可写的内容,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有所得。在鸡冠山小学的这节语文课上,我又将书信中泛泛的内容变为给我孩子的回信,激发他们写信的愿望,唤起孩子的情感体验,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让我也真正的体验一下作文课回归生活的效果。
三、结合例信,巩固书信格式
北师大版的语文教材都有单元主题,围绕这个主题都有2-3篇优秀的课文。这些课文大都比较优美,是我们习作的一个很好的典范,教师要善于挖掘,加以利用,更好地进行我们的作文教学。
这堂课,我就以巴金爷爷《给家乡孩子的信》范文为例,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书信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学习巴金是在用心写信,传达的是对孩子们的关心,流淌的是真情实感,才让我们如此感动。以此来提出书信的两个要求:内容要真情实感;格式要正确。
四、将书信教学、真情教育相结合
任何课堂都要注意德育的渗透、既然是“渗透”就不能用大道理进行枯燥地说教,而应该“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在这节课里,我首先说明了信中可以说自己的心里话,同学们有的给爸爸妈妈写,表达自己的感激;有的给朋友写,表达自己的真诚;还有的给曾和自己闹过意见的同学写,表达和好的决心……这样,将书信教学、亲情教育和团结友爱教育三结合,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是她,一定是她回来过!
她是老乡阿翠。阿翠闯入我们的生活还是6年前。阿翠在我们这座城市的一个建筑工地帮人看管杂物。由于老板拖欠了工人几个月的工资,她便和几个工友来我工作的报社反映情况。报社安排我负责接待他们。阿翠见到我就问,你是刘村的阿然吧,在家里的时候就听人说你在报社工作。阿翠说她是杨家村的。
阿翠的问题第二天以记者调查的形式见了报,很快阿翠就拿到了拖欠的工资。几天后,阿翠和几个同事买了一些苹果,找到我家里说是表示感谢。远在距家乡千里之外的城市工作,我数年没有听到过乡音了。阿翠用家乡话跟我聊起了家乡的情况,她的到来使我备感亲切。离开的时候,我礼节性地说了一句:有时间过来玩。
于是,只要有时间,阿翠就来我家玩,有时纯属为了叙叙旧,因为在这座城市里,她和我一样很难找到能说家乡话的老乡。有时阿翠来为我家干一些体力活儿,那阵子老婆怀孕,家里正缺个帮手,阿翠为我们减轻了不少负担。
我从阿翠的言谈中得知了她的情况:阿翠嫁到邻村并生了两个孩子,丈夫帮一家公司开货车,前些年日子过得还不错,后来丈夫由于车祸离她而去。为了供养孩子读书,阿翠不得不出来打工,两个孩子留给年迈的婆婆照顾。
我对阿翠充满同情。妻子也同情阿翠,但她从小生活在城市,体会不到阿翠的艰辛。我想请阿翠做我们孩子的保姆,但妻子嫌乡下人文化低,带不好孩子。
阿翠后来在一家餐馆找了一份洗碗的工作,可老板总是拖欠工资。由于需要日常开支,阿翠经常向我们借几块或几十块钱,最多的时候也不超过一百块钱。我也乐意借给她,因为等发了工资阿翠就会立即把钱还给我们。
那次阿翠匆匆忙忙地跑到我家,说家里大孩子病了,住院动手术需要钱,她羞涩(sè)地要我借给她800元,说等发了工资就还给我们。我深表同情,当时800元钱是我一个月的工资,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把钱借给了她。
钱借给她后,她就再也没有来过我家。妻子忍不住怪罪我:我早就怀疑她是骗子,她会这么热心帮我们家做事?鬼才相信有这样的好人。
我对妻子说,以前人家借钱不都还了吗?
妻子愤愤地说:她就是利用我们这种心理啊!这种骗钱的伎(jì)俩现实生活中太多了,亏你还是在报社工作的,哼!
从此我们真的没有见到过阿翠,有几次路过阿翠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也没有见到过她。后来听店里一伙计说,不知道什么原因,有一天阿翠跟谁也没打招呼就匆匆离开了……
打开蛇皮袋一看,在一些松果、薯条等农产品中夹着一封信,信封里装着8张崭新的百元钞票,信封的背面写着数行歪歪扭扭的字。原来6年前她的不辞而别是因为医院说她孩子得了白血病。虽然她匆匆忙忙地赶回了家,但因为无钱救治,孩子已随丈夫而去。她说那时真的想再次向我借钱,但怕还不起就没有再开口。现在她和那个小的孩子相依为命,为了还这800元钱,她和孩子整整省吃俭用了6年。现在钱还了,她悬着的心也放下来了……
我和妻子都朝老家的方向远望,但钢筋水泥垒就的大厦一层层把我们的视线阻断,我们看到的只是狭小的一线天。
不知何时,我发现妻子眼里早已噙满了泪水。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