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行动导向型教学法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网页设计”课程进行项目课程开发,必须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进行传统课程的全面改革[3]。根据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所面向的职业岗位之一———网页设计与制作员岗位,通过校企合作为途径,以职业导向、应用导向、行动导向为原则,以课程教学目标服从、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原则,以知识、技能、态度三位一体为原则,按照实际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和学习内容,对所讲授的知识进行解构和重构,形成新的理论框架,按照项目任务实施的需要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形成包括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计划、实施方案、实训、教学环节设计等环节的系统化内容体系。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网页设计”课程的应用
(一)课程的总体设计对于“网页设计”这类面向应用的前沿课程,应该结合该课程自身实践性强的特色和通过查阅相关行业企业资料、咨询行业企业专家等手段对与网页设计制作员相应行业的人才结构现状、行业发展趋势、职业资格要求、学生就业去向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据此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比如,要达到的专业能力如下:收集、处理信息、规划网站的能力,设计开发静态与动态网页的能力,设计开发网站的综合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要达到的方法能力如下:获取知识的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感悟能力;要达到的社会能力如下:表达能力、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及责任感和效率观念。本课程在内容选择上摒弃了传统教学中按照知识的逻辑联系构建教学过程的思路,而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选择完全按照项目真实的工作程序,以完成具体网站项目所进行的活动为主线,对传统课程进行了解构与重构。首先,为达到教学目标,抽取出“网页设计”课程中应包含的包括网站规划规范、网站效果图设计、网页色彩与布局设计、网页动画设计、HTML语言基础等12个知识单元。然后以实际项目为引领,将知识单元融合到具体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作为学习情境的载体,将总任务划分成若干子任务,采用教师按步骤演示、学生动手模仿的形式,通过共同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现以项目企业宣传类网站建设为例,将课程内容分解为5个任务,分别为任务1:企业宣传网站设计规划,子任务;任务2:创建数据库表;任务3:制作静态页面;任务4:制作商品展示后台管理系统;任务5:网站的测试。通过这一项目的实施要达到的能力如下:表格布局网页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规划网站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我发展能力。
(二)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实施“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全部在多媒体网络实验室进行,在课堂的授课过程中,以真实的项目操作为基础,着重把握网页设计工作过程中的建站流程、策划、设计与制作、动画制作与动态网页制作等关键性技术的讲解与指导。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包括“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六个步骤,整个课程的教学以项目总任务的导入为起点,逐个完成总任务划分而成的子任务,其中,教师带领学生对所要完成的子任务进行分析,给出子任务的完成样本[4]。制订出任务计划,确定工作步骤、程序和内容。然后,以学生为中心,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学边做,完成任务。项目结束后,学生提交学习成果,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对任务成果进行评估,其结果可以记录到总成绩。现以项目企业宣传类网站的建设为例,说明其中任务3———制作静态页面的教学实施过程。将教学安排划分成以下五个工作步骤:步骤1:明确任务(15分钟)。结合真实企业案例,通过教师讲解和启发学生共同分析,请学生思考完成任务所需的技术和实现步骤。步骤2:任务分析(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启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步骤3:演示指导(3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演示实际操作,学生跟随教师,构建新的内容。步骤4:学生练习(30分钟)。学生自主完成网站的静态页面的制作,教师辅助指导。步骤5: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归纳总结。
(三)课程的评价与考核教学评价是高校教学质量保证的无形指挥棒,目前高校的评价机制有很多,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必须对传统的“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只注重分数,不注重积累”的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应关注评价的多元性,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即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项目完成情况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30%,项目完成情况考核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30%。形成性考核主要包括学生课堂的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以及一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形成、并易产生反复的指标(比如责任感、协作精神、判断及处理能力等)。项目完成情况考核主要包括课内项目和课外实训项目完成情况的考核,根据项目实施的各阶段,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测评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和实际开发设计的能力给予评价。期末考核采用课程设计的形式,由学生独立完成一个网站的设计与制作,根据站点设计是否规范合理、作品是否实现主要功能、界面是否美观、布局是否合理、所用技术的全面性和最后设计报告的撰写情况给予评价。
三、结语
论文关键词:行动导向,C语言,教学设计
1.引言
C语言是一种面向过程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它既有高级语言的特点,又具有汇编语言的特点,具有简洁、紧凑、使用方便灵活,以及生成目标代码质量高、程序执行效率高、可移植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操作系统开发、应用程序设计及嵌入式开发。C语言是软件开发领域最主流的设计语言之一。是目前高等院校以及高等职业学校理工科专业开设范围最广的一门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然而对于从没有接触过程序设计有些甚至对计算机原理了解都比较少的学生而言,学习C语言存在较大的难度,同样对于讲授C语言的教师也往往感觉课程推进较困难。C语言教学一般分为课堂讲授、上机实践、课程设计等几个环节。课程结束之后学生不会C语言的基本应用。为解决C语言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探讨、改进教学方法。本文将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引入到C语言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与探索。
2.行动导向教学法概述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论文范文,并回到实践中去。
教师对课程知识点进行规划分解,针对学生的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任务,以及准备学生完成任务所需相关材料。课堂上下发任务,让学生清楚的理解他要做什么。然后采用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分析解决问题。最后对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进行积极的评价。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C语言课程教学设计中,所进行的实践教学并非是指编程序上机实习验证,而是针对C语言程序设计中编程思想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的教学设计。下面就本人教学设计的一个案例进行阐述。
3.教学设计案例
常用排序算法模拟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方案:第一阶段,任务描述:将班级的学生按座位列分成四组,A、C组利用选择排序法,B、D组用冒泡排序法分别将将本组学生按年龄递增排列,每组同学旁边放置一个空椅子可供利用。要求是每次能且只能移动一个同学坐到空出来的椅子上。第二阶段,在学生实施排序前先给每组学生相应算法的说明文档。让学生给定的时间去进行阅读、讨论并制定出实施方案。第三阶段,让各小组同学根据自己制定的方案实施排序操作,并验证结果是否符合他们的预期。同时密切注意观察并记录他们的问题。第四阶段,让小组间相互评价,对本小组排序方案及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自我总结,。第五阶段,对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给予指导。可以调换排序方法按体重重复以上任务步骤。最后一阶段,问题的抽象及算法实现。这一阶段对于学生较为困难,可以指导抽象出任务处理的对象—数组数据,重复性的动作—for循环模式,位置的移动—循环变量等。这样学生主动学习使用相关C语言语法规则,并摸索和思考其使用方法和模式。之后给出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模仿练习,巩固应用。
4.教学思考及效果评估
在这个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是教师首要的任务,在学生实践能力相对薄弱的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在这个问题域里,学生是主体站在“风暴”的中心,只有学生被激发出来关注到实践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完整的描述实现的过程,将这个程序设计的灵魂—算法的思想融进大脑里,进而抽象完整的模型,思考如何利用C语言去实现。这样的教学设计注重编程思想而侧重C语言语法规则。我们可以让学生抓住“灵魂”这根绳索去探索如何去应用C语言里纷乱的语法规则论文范文,学会在实践中学习。
经过测试,这样的教学效果也较为明显,学生对for循环的理解较为透彻,应用较熟练。整个学期过后,学生对这一块儿C语言知识印象明显深刻。“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了C语言知识,通过相互沟通讨论问题,增强了表达交际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C语言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深入学习C语言知识的兴趣,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5.结束语
鉴于C语言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入门级课程,有必要不断的探索新的科学、适用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引导学生编程思想的培养,从各方面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感性认知,理性理会,学好C语言并会利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第三版)[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J]. 教育研究, 2005,8 .
[3]刘丹青.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行为导向教学论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05,1 .
[关键词]行动导向 财经英语 应用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225-0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国外许多企业开始或已经开始在中国寻求合作和经营。具备外语优势的复合型财经类人才必将成为外资企业优先招纳的对象。然而,在传统的财经英语教学中,以理论知识学习为目标的教学形式,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要。行动导向型教学法的使用,为高职财经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一、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概述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9年制定《框架教学计划》所决定的一种新型的职业培训教学课程体系和先进的职业技术培训教学法。行动导向型教学法代表了当今世界上的一种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是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它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与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
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是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因而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只用脑,而且是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二、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在财经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也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创新的职业教学理念。它包含了一整套教学方法。如: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畅想落实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法、项目与迁移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在财经英语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有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案例分析法。
1.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在财经英语中实施项目教学,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确定项目任务
为了实现学习和就业的无缝对接,在确定项目任务前,首先调查分析社会、企业对财经毕业生的财经英语需求。根据企业岗位工作需求和我院学生现状,把教材的内容进行解构后,我们把教学内容分成了“银行业务”、“税务”“对外商务贸易”、“国际金融”、“财经知识”等几大模块。把各模块内容进一步细化为若干任务,使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深入课堂。
2)搜集信息,制定计划,实施项目。确定项目后,学生围绕项目搜集相关的信息,拟定项目实施计划,在真实的或仿真的工作环境中通过调研、分析、总结等形式开展真实的工作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必要的提示。在这种有效、有度的指导下,学生活动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
3)成果展示与项目评价。项目完成后,由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并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评估。其他同学对该学生或该组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评价,对学习过程、学习成果进行梳理和反思,从而使学生在完成学习成果的基础上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2.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是以课堂教学为舞台、以课本内容为脚步、以学生主动创造为动力的综合性的学习实践活动。角色扮演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互动的一种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对银行职员角色和公司会计角色的扮演,使他们能够在模拟银行的环境下,掌握进行财经业务沟通的技巧,为财经学生过渡到财务职员的角色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而角色扮演教学法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进行实际练习,能极大可能地克服以上缺陷。最后,教师要对此法角色扮演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学生的表演是否到位,做出总结性的发言。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很好的参与到了课堂当中,对学习内容的认识更加深刻。
3.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但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学习案例,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案例教学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分析案例后,每组学生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比如讲解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流程时,通过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也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一两次技不如人还情有可原,长期落后者,必有奋发向上、超越他人的内动力,从而积极进取、刻苦学习。
三、实施行动导向型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运用行动导向型教学法讲授财经英语的教师需要转变角色,重新定位。在项目的准备阶段,教师主要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实施阶段,创设学习情景,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他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评价阶段,主要是学生学习的评价者。总之,教师要以主持人或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学习,要使用轻松愉快的、充满民主的教学风格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控制教学的过程,而不要控制教学内容;要当好助手,要不断地鼓励学生,使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并有能力去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2.教学内容
行动导向型教学是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训练专业技能,构建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法。“基于工作任务”是这种教学法的核心思想,而不是以阅读相关财经理论、介绍文章为主。所以教学内容要以工作任务为主线,根据专业特色,结合相关知识点,自行设计模拟场景,案例问题及角色扮演方案等实践项目,将将专业理论教材和实训教材两者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做”的同时知道支持“做”的理论原因。
3.考核要注重公平
行为导向教学一般会以小组项目或者小组作业的方式进行,教师需要有一套标准的量化考核体系来保证最终考核分数的公平性。行为导向教学中的考核可分为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教师要重视学生练习过程中的表现,加大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控制和评价,当众给出成绩,指出问题的所在。而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中,为了体现公正公平,考核应由教师、小组组长和学生自评三部分组成。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建立自我调控意识,逐步提高学习兴趣,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世界各国广泛用于职业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适合高职学生本身的特点,能够满足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财经英语学习过程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学生能够很好地在学中做,做中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明显提高。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有利于发展学生自主性的独特功能,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学生全面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国忠.“行动导向”理念下的高职景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7).
[2]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行动导向;中职学校;语文
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这些方针政策为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改革指明了方向。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等很难适应语文课程的教学,一言堂式教学法往往束缚学生的思维,也很难适应将来的工作需要。因此,在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中应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语文课程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的必要性
中职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文道德素质,对于学生学习各科知识,形成较高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对他们的继续学习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满堂灌”,“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致使语文教学脱离实际的社会生活,学生学习的功利化,实际化,致使学生对不感兴趣的语文课堂更加厌学,学生对专业课更感兴趣,普遍认为学好技术就行,将来找工作用得上,语文课上不上无所谓,对语文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要想提高语文教育的效率,真正提高学生把握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就必须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引入新的教学模式。
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的实施过程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它指的是一种完整的创新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是由目标群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质量控制这六个方面组成的优化教学系统。因此,我们要运用行动导向型教学法也就存在着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运用行动导向型教学法需要逐步领会、消化、直至应用和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最常使用的就是“五步法”: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在此实施过程中,教师起主导地位,学生占据主体地位。
三、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成效
1.提升了学生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通过任务下达和小组分工配合,实现分层次教学、体现差异,因材、因人施教,提高学生素质。一堂课下来,学生得到的收获是很多的,学生自由分组、合作,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实施某个项目,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师生关系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是指导者、协调者,整个教学活动学生都是处于积极参与状态,而不是被动的接收,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行动导向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并借助现代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综合职业能力。解除了原来教学的种种束缚,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了信心。
2.提高了教师水平
对教师的综合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很高的应变能力,发挥示范、指导、引领作用。同时,行动导向教学促使教师不断的给自己充电,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
3.增强了语文活力
行动导向教学使语文教学跳出学科封闭化的怪圈,实现与现代职业教育最高目标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中,思维得到训练,智力得到开发,既增知识,又长才干,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落实到实处。让语文不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四、体会与思考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符合人特别是逻辑推理能力较弱的青少年的认知规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完全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一定的改良,并具有合作学习的特点,但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障碍、没有沟通技巧等问题。在教学流程的安排中,应该加入这类学习方法的指导,并根据学生的情况适时的调整教学流程,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可以循序渐进地进行,不追求一步到位地达到“标准”流程。
总之,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提升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教师的水平,增强了语文的活力。在每一堂语文课后,学生能有所学,有所悟。每一个走上社会的中职学生,都让人们竖起大拇指。如此,是教师之幸,学生之幸,教育之幸,社会之幸。
参考文献:
[1]夏莹.“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应用感受职业教育研究.2004
[2]史平,秦旭芳.《行动导向教学法探索与创新》.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3]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是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兴起的新的认知模式,反映在教育领域,建构主义深刻地改变了包括课程、教法、学法、评价在内的各个教学要素;行动导向教学法则是德国职业教育界适应全球化导致职业领域变化的教学改革,因为符合能力养成的客观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需求,受到各国职业教育界的认可。研究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的内在规律,寻找其相似和相异点应通过对两种教学思想特征、运行模式、评价模式的多维比较,从而概括出两者可资借鉴的方面。
建构主义学习观是相对于行为主义而言的,是对人类认知模式的革命,尽管某些流派带有唯心主义的色彩,但在根本上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自身的方式,在教育学习方面,认知模式的改变导致的是课程、教法、学法的变革。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则是对传统职业教育学科导向教学模式的颠覆,认识到劳动者职业能力的本质和发展需求,把教学的重点放到跨空间、跨时间、跨专业的能力培养方面,有学科本位转向能力本位,体现了教育服务社会,职业教育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本质。对于这两种教育教学思想的多维比较,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
一、建构主义学习观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特征比较
建构主义学习观建筑于认知理论的基础之上,其关键点在于改变行为主义的认知的单向输人模式和认知活动中人的主体地位以及知识的动态建构特点。建构主义本身的流派众多,但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建构主义思想的特点首先在于师生关系的改变: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不再是灌输者和接受者。在教学内容方面,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强调“协作学习”;注重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教学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
行动导向的职业教学模式是一项针对实际情况的自觉行为转变,目的在于改变职业教育面对社会经济变化的被动局面,以能力为导向,以需求为目标,为受教育者提供宽阔的职业前景和发展平台,通过行为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角色由传统教学方式中的领导者变为活动的引导者、学习的辅导者和主持人;按照职业活动的要求,以学习领域的形式把与活动所需要的相关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学习的开放型教学;教学评价多角度包括老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重视过程性评价,而不是终结性评价。也就是说,注重学生技能掌握的整体性和个人创新精神;它是一个完整的职教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获取信息、制定工作计划、做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质量、评定工作成绩这样一个完整的行为模式(见表1)。
通过对这两者的细节比较,可以发现,这两者在教育教学的多个环节上,尽管细节上有所区别,但是保持了大方向上的一致。这主要是建构主义思想作为认知方式,更多地是一种指导意义上的教学思想,适应于大教育的领域,体现了一种抽象的教育观。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这是具体于职业教育领域的教学指导思想,更强调能力的培养目标,在教学环节的各方面体现的较为具体的视角。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途径比较
在上文中提到了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三种主要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人教学,尽管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法、教材、教学环境等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是基本遵循着类似地教学环节(见图1)。
可以看出,这三种教学法在整体构架上有三点是保持一致的,即创设情境为先,然后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最后进行评价。在遵循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特点和原则的基础上,应该注意两个特点:所有的教学环节在主客体之间,或者说学生与其建构的知识体系之间以及师生之间是双向互动关系;而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间则是单向的线性发展关系。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环节上与建构主义思想教学法区别不是很大,其中,资讯、计划和决策三个环节就相当于为学习者创设学习情境,为能力培养收集外部和内部信息,设计恰当地行为模拟方案,为能力培养提供平台。实施环节方面行为导向教学法所遵循的原则是与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是近似的,或者说,两种教学思想有着近似的特点。
行动导向教学在整体性上有一点与建构主义思想有很大不同。与学习领域的教学范围相对应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学科体系,打破了学科导向的限制,目标在于培养跨学科的、能够适应时间空间变化的关键能力。正如建构主义所持的观点,只是不是固有的,而是在人与外界的认知关系中建构而成的,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职业行为能力的劳动者,他们应该具有这样的关键能力,能够适应技术、环境和职业的变化。这种能力抛弃了原有的终结式的教育状态,出现终生教育的需求。所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不是一个线性的发展趋势,而是一个循环的系统,以此体现出能力发展的动态性和人的发展的动态性,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全面地自由的发展”(见图2)。
三、建构主义学习观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评价模式比较
由于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知不是外部灌输到认知器官—大脑中去的,而是个体注定积极建构的结果,最终形成的认知(知识)也就具有个体建构的特点,不能够以单一的外在标准进行衡量,所以建构主义的评价是审视建构过程的一面镜子,应该基于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的建构过程以及学习者的进步、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所创设的学习环境。其目的就在于更好地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开展教学。
基于建构主义思想评价的多元性和动态性,在进行对建构主义教学效果的评价时应该注意以下标准:①目标自由的评价;②以真实任务的评价;③以知识的建构为标准的评价;④以经验的建构为标准的评价;⑤背景驱动的评价;⑥依靠学习背景的评价;⑦多种观点的评价标准;⑧多种形态的评价标准。
相对于客观主义的评价标准,并不能适合建构主义环境下的认知建构动力、过程和结果。建构主义思想的本质也决定了其评价的多元性和动态性,相对于目前仍然很普遍的目标驱动的评价和标准参照式评价,建构主义的评价观可以更好地反映出认知建构的效果、效能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