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用文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言归正传,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小学语文教师深思。小学作文应该教些什么?怎么教?《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也是为了与人交流”,并在小学阶段要求写常见的应用文。小学作文教学喜欢让学生写出感人的记叙文、优美的散文,对实用文体写作不太重视,教材中虽有实用文体训练,但训练量少,且与学生的生活脱节。比如,我所在的学校,但凡当一个班干部、队干部都要参加竞选,都要写竞选稿,然后再投票,学生没学过,不会写,只好请家长包办。学生请假是学校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当老师要求学生写请假条时,就会收到类似的假条:“老师:我因为生病请假一天。某某某”如此言简的假条常常使语文老师无以言对。
吴忠豪教授在《外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指出,和国内相比,国外更关注实用文体的写作训练。美国中小学从三年级起每册教材都安排写调查报告、劝说信、信息说明等文体,实用文体写作在各年级写作文体中所占比例超过50。华东师范大学语文考试与评价研究所所长周宏老师指出,高考作文除了考议论文、记叙文之外,还应考核应用文。美国纽约市奥尔巴尼《小学英语课程说明》中明文列出“写作文体经验”,里边详细地列出各个年级学生要求学习的文体,初步统计6年级要求写作的文体超过17种。再如,美国《提高写作技能》一书举出了一个普通的美国人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在两周内的写作统计:“写了两份广告、填了一张保险估价单、一张所得税表,写了两份理由说明、一封抗议信、一封收款信、一封家书、一封申请书”。这反映出实用文体在生活、工作中的用途极大。
实用文体通常具备以下特点:① 有明确的读者对象,有明确的范围,特定的读者对象,并有明显的约束力。②有较固定的格式,根据不同的内容和任务,不同的实用文有不同的相对稳定的格式和行文方式。③ 有较强的时效性。据笔者大体归纳,实用文体在中小学阶段的分类如下:①领条②借条③收条④请假条⑤留言条⑥通知⑦海报⑧调查报告⑨启事⑩私人信件(11)感谢信(12)表扬信(13)申请书(14)竞选稿(15)检讨书(16)日记(17)消息(18)会议记录。其中,留言条、通知、书信等许多版本的教材都有,但仍有大量的文体教材中没有涉及。语文教学要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就应重视实用文体的教学。
策略一:明确小学实用文体训练的要求,根据教材特点及生活需要适当增加书信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提出了“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在第三学段明确提出“读书笔记”、“应用文”、“记实文”和“想象文”四种文体的概念。笔者认为,应当在各学段适当增加书信的训练要求。因为书信在实用文中是最基本的一种,也是内容最丰富的一种,它和普通文最接近,而且包含着普通文的各个种类。所以,书信是值得好好学习的。美国特别重视写信,美国奥尔巴尼市的作文教学从一年级开始写信,种类多达5种:一二年级写友好书信,三年级写邀请信,五年级写劝说信。笔者曾为某刊物举办的现场作文比赛命题,其中《给(喜羊羊)(灰太狼)的一封信》《给马小跳的一封信》等题深受学生欢迎,写出来的佳作较多。
下面是美国“全国教育进步评估”测评体系2002年作文测试四年级题目之一:说服图书管理员
试想下面这个情况发生了:
学校图书馆中你最喜欢的一本书丢失了。这本书你可能想要反复阅读,或者这本书是你的老师或者父母曾读给你听过的,而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员并未决定是否要再次购入这本书。
写一封信给学校图书管理员,说服他再购入一本。在你的信中给出足够多的理由来说明学校图书馆应保存此书。
这道作文题出得极为巧妙,首先,事情是学生熟悉的,这就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其次,写作内容是开放的,学生愿意绞尽脑汁写出足够多的理由来说服图书管理员;再者,说理必须层次清晰,这实际上在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但这样的作文题在我们身边却少之又少,值得语文教师深思。
同时,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特点设计改编练习,将文本改编成书信。比如学了上教版五年级第二学期《生命的药方》,可以设计写信练习:替艾迪为杂志编辑部写信,希望他们能帮忙找到那位医生。学生可以通过写信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告诉编辑他为德诺所做的事、德诺的现状,以及迫切希望得到编辑的帮助。再比如学了上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拥抱大树》,可以设计写信练习:替那位爱护树木的绅士给纽约市绿化管理局写信,指责丹尼尔虐待树木。学生在这一训练过程中必须关注写作对象,在表达方式上注意合情合理,对文章主旨的正确把握也会在训练过程中得到实现。
策略二:创设各种生活情境,增强读者意识,为应对生活中的某些需要而作文。
关注交际目的,增强读者意识,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亦即解决了“为什么写”的问题。日本等国家将写作教学“培养读者意识”作为作文教学的第一个重要目标。他们认为,写作必须要有读者意识。吴忠豪教授在《外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指出,“如关于旅游,若写给父母看,就要以汇报为目的;写给兄弟看,主要以介绍为目的;写给游客看,则要以愉悦为目的了。对象不同,目的不同,表达方式自然会不一样了。”因此,日本的作文教学,从低段起,就要求学生“考虑写作的对象和目的”;中年段和高年段也分别提出了“依据对象和目的进行写作”,“要考虑依据目的和意图,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们可以将作文训练编成有趣的生活情境,随着情境的发展,生成一个个应用写作训练的话题。教师不要为指导而指导,而应想方设法让学生入情入境,只有在学生产生言语动机基础上的指导才是最有效的。
2010年是世博年,上海也开展了许多“迎世博”征文活动。“世博”这一话题对于小学生来讲不太容易把握,容易写空话套话。笔者曾参与组织了“写世博场馆开馆辞”征文活动,觉得该题目既有创意,学生又有话可说,也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以下是徐汇区建襄小学叶晓晓同学的开馆致辞:
亲爱的游客:
大家好!今天是一个令世人高兴的日子。我们的非洲联合馆终于开馆了。我代表2010年上海世博会非洲联合馆,向前来参观的各位游客表示热烈的欢迎。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陆,它形如一个巨大的不等边三角形。在非洲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9亿不同肤色的居民。我们的语言十分复杂,将方言土语计算在内约有1500多种。我们拥有丰富的矿产、水力、农业和林业资源,盛产可可、咖啡、棉花等农产品。
我们的非洲联合馆将是园区里最引人注目的展馆之一,它由一万多件钢结构搭起。树木、沙漠、海鸥、动物、建筑……这些富有强烈非洲特征的元素将呈现在我馆的外立面上,勾勒出非洲大陆独具多样性的风貌,展现非洲的古老文明和勃勃生机。经过精心装扮的展馆,看起来更像一个巨型“礼盒”,而其中满载的,是来自非洲的43个参展方献给世界的惊喜。
非洲联合馆将成为世博园内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观众看非洲,触摸非洲,还可以和非洲人一起唱,一起舞,一起欢笑。
最后,让我代表非洲联合馆向广大游客表示热烈的欢迎。祝大家参观愉快!
此致
敬礼!
非洲联合馆馆长:叶晓晓
同时,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创设练习和运用的机会,使他们学到的实用文写作知识和技能不断地得到重温和强化。例如,迎新年活动时需要邀请任课老师来参加自己班的活动时,可以要求每个学生写一张请帖,并相机进行指导。例如,有学生在操场上捡到一件衣服,可以指导全班学生写“招领启事”,然后选择一份贴在公告栏里。再比如,大队部即将举行下列活动: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英语节、万圣节、圣诞节……可以请学生以大队部的名义写一份活动策划书,策划书包括活动目的、活动内容、活动主题、注意事项等等,还有其他自己想到的内容,都可以写进去。今天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应该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工作,更好地生活。如何将语文的工具性特征在教学中落实到位,恐怕先要从小学生写实用文抓起。
策略三:关注写作对象和目的,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内驱力,提高学生社会参与意识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写作对象和目的,有效利用生活中的写作源泉,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夏尊、叶圣陶在《大师的72堂作文课》一书中指出:“凡是应用文,都是应付当前的实际事务的,和实际事物有着密切关系,措辞要得体,要合乎身份地位,否则就不适当。”
训练学生写调查报告能促进学生观察生活,参与社会活动。小学生写调查报告在国外并不陌生,国内有些版本的教材也设计了调查报告,但比例还太少,调查内容也很单一。学生只有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接触生活,接触社会,观察社会,才能获得写作内容。
我所在的学校今年实施“校安工程”,学校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对校园进行调查,对新校园提出合理化建议,然后选择一个主题完成调查报告。学生们的热情空前高涨,水龙头、屋顶节能、走廊节能灯、花草树木等都成了学生们观察的对象,他们通过采访后勤组老师获取屋顶面积,他们学着计算全校所有教室的日光灯,他们体验着当设计师的快乐,他们将世博会的直饮水引入校园,他们希望新校园像百花园。奇思妙想中有细致的观察,推理计算中有缜密的思考。他们进行广泛的调查,他们拥有充足的资料,他们将这些资料进行选择、归类、整理,他们知道,只有内容详尽、分析透彻的调查报告才能赢得大家的喜爱。许多学生觉得这样的作业“太好玩了”,希望老师多布置这样的作业。
一、了解命题题型,掌握答题思路。
近几年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探究题主要有封闭型、半开放型、开放型三类。所谓封闭型,就是题目中虽然出现了“你认为……”“你的看法”之类的看似开放的字眼,其实考的仍然是对作者写作思路的理解。或者题目虽然是“谈某个人的经历或某件事对你有什么启迪”“你从某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但考的还是离不开对文本的深层理解及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它的考查范围往往是“探究”考点中的第①②点。对封闭型题目,考生能做的就是紧扣文本,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谨慎提出自己对文本的见解,然后围绕文本观点进行简单的论证。切不可跳出文章,泛泛而谈。譬如2013年辽宁卷《吴良镛:筑梦人生》第(4)题:在吴良镛看来,城市管理者的素养应包括诗人的情怀和史学家的品格与学识。请结合全文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这道题着重考查考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有明确的观点,其次结合文本举例,再次联系现实,最好举一个例子,力求内接外联。半开放型跟封闭型题目的区别在于,虽然它也不能离开文本,但考生有了对文本表达不同意见的空间,即对于文本本身,可持有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它的考查范围往往是“探究”考点中的第②③点。另外,如果题目是评价文章中正面人物(名人或成功人士等等)的看似不妥的观点,应一分为二,既要对正面人物(名人或成功人士等等)的观点给以理解,又要提出自己中肯的看法,不能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它的考查范围仍然是“探究”考点中的第②③点。对半开放型题目的思考明显是不能完全离开文本,但又有一定拓展空间。答题时仍然要先吃透文本,然后谨慎提出观点,再进行简单论证。要注意在答题开始就明确表明态度,再进行论述。所谓开放型题目纯粹是拓展,题目把涉及的内容扩大、延伸。文本只是出发点,解答时按照题目设定的某种拓展方向去思考回答。这种题型重在考查考生运用语文知识联系实际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更鲜明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它的考查范围往往是“探究”考点中的第③点。这类题目是真正的开放性题目,文本只起引出问题的作用,解答时完全可以对此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不受文本束缚,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就行。
二、把握解题步骤,规范答题要求。
探究性试题分值高(一般为8分),评分标准相对灵活,如果掌握一定的答题步骤与技巧,规范答题要求,就可以在这道试题上获取高分。
首先,把握解题步骤,忙而不乱。其一,解读题干信息。譬如2013年湖北卷《罗曼・罗兰》第19题:罗曼・罗兰的经历说明,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英雄”的影响。我们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初读题目应掌握下列题干信息:罗曼・罗兰的经历怎样,“英雄”对罗曼・罗兰有哪些影响,这些影响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就有什么关系等。其二,搜寻信息区间。快速浏览文本,在题干语句的上下文中找到信息着落点――关键语句、词语。其三,概括提炼答案。根据题意层次,整合全文相关信息,融入个人感悟与认识、判断,用自己的话精炼而又准确、鲜明地分层阐述观点、理由。根据分值与答题卡空间,一般要有一个观点,两个至三个理由(得分点),五六句话(一般不用冗长的句子),100字左右(也有的省市提供的答案在100-200字之间)。其四,语句书写规范。准确精炼,通顺流畅,没有语病,衔接自然,书写规范(探究题相当于小论文,卷面、标点、书写都是影响分数的要件,不可掉以轻心)。
其次,活用解题技巧,娴熟解答规范。解题时,一定要回归文本,立足主题,多层面挖掘,深入探讨价值精神。依据题目设置的要求和特点,运用“内引外联”法,展开合理分析。“内引”依据:立足文本,引信息、材料、观点等形成论证依据。“外联”分析:联知识包括文体知识和分析鉴赏知识;联实际包括现实情况和社会影响;联自身包括生活体验和阅读感受等。具体说来,分析过程的基本格式是:其一,面对“联系文本,谈谈你的看法”“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等问题时,可运用“观点+结合文本分析”的方法,即一方面摘录或者化用文本的相关字词句,整合成话,扣紧观点;另一方面举文本中的事例进行分析的,要注意叙述简洁,材料与观点相互融合。其二,面对“对于某个观点,你如何评价”“谈谈你对某个观点的看法”等问题时,可运用“一方面的观点(或有利)+原因分析+另一方面的观点(或有弊)+原因分析”的方法,即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既要肯定其好的一面,又要提出自己中肯的看法,有利有弊,不能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其三,面对“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或“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对某个观点的认识”或“你是xx,你是怎样做的”等问题时,可运用“观点+结合文本分析+结合现实分析”的方法答题。其四,面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举例说明”等问题时,可运用“观点+现实事例/生活实际”的方法,即尝试从多种角度、用各种思路去解决问题,引述生活实际事例和一般事例,这种分析过程要注意事例的叙述简洁,材料与观点相互融合,这样更具探究色彩。当然“外联”时必须注意应立足文本内容和题目要求,不能任意延展。
三、前车可鉴,力避进入答题误区。
一是忽视文本特征。学习过程中,往往忽视像“新闻”“通讯”这样常见的文体特征,弃而不理,造成了没有必要的失分。
二是忽视答题角度。有些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往往局限于某一个角度,进而限制了思维。譬如2013年全国卷Ⅱ阅读《一个不能忘记的人》第12题第(4)小题:“为什么卢作孚被誉为‘不能忘记’的人?结合情节和材料,谈谈你的看法。”此题属评价性题目,整体评价卢作孚这一人物形象,属于半开放性题,答题时,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必须从不同角度切入评价才行。
三是忽视句子内涵。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往往忽视句子的内涵,被其表面意思局限了自己的思维,进而答题只是涉及皮毛,得分亦可想而知。譬如2013年福建卷阅读《那一种遥远的幽默》第15题:“请根据文本,探析‘没有他,清华就不是清华;有了他,不管清华还会再有多少变革,也依旧是清华’这句话的涵义。”不少考生只回答了表层涵义:王文显身上体现了清华的特质与精神,在清华有着重要的地位;而忽视了句子的深层内涵:王文显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包容的治校理念,是清华的灵魂。坚守学术性和包容性,清华就不会因为任何变革而改变。
一、“应用文”与“实用文”概念的产生
文章(包括文学文体和非文学文体)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的商周时代。文学与非文学的观念,到汉代,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已有了较为明确的分野。但“应用文”和“实用文”概念的产生却相对较晚。
“应用文”这一概念的最早使用,一般认为是清代刘熙载的《艺概·文概》。其中说:“辞命体,推之可为一切应用之文。应用文有上行,有平行,有下行,重其辞乃所以重其实也。”这里的“应用文”很显然是指公务文书。其后的徐望之在《尺牍通论》中说:“有用于周应人事者,若书札、公牍、杂记、序跋、箴铭、颂赞、哀祭等类,我名之曰:‘应用之文’。”而这里所说的“应用文”则主要是指私人事务文书。
但据周楚汉先生的研究,“应用文”概念的最早使用则是在宋代,他在《唐宋家的应用文理论及其意义》一文中说:
应用文作为应用意义的文体概念创始于“欧苏”,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欧阳修《免进五代史状》(1060年)说:“自忝窃于科名,不忍忘其素习,时有妄作,皆应用文字。”这里“应用文字”指科举应试文章,可获取功名,含有“应用”之意。他的《辞副枢密与两府书》(1064年)又说:修“少本无于远志,早迫逮亲之禄,学为应用之文。”苏轼《答刘巨济书》继承了欧阳修的思想:“仆老拙百无堪,向在科场时,不得已作应用文。”于是应用文的文体概念诞生。
周先生的研究使我们对应用文概念的产生与演进轨迹看得更清楚了。
相对于“应用文”的概念来说,“实用文”概念的产生则要晚得多。刘晓钢先生在实用文源流的研究中说:“到的《论国文之趋势》、《国文之将来》,便正式把文章分为实用文和美术文(即艺术文)两大类,开始创立独立的实用文理论了。”如果从这时算起,“实用文”概念从产生到现在也只有近百年的历史。虽然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文学已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与“经学”、“史学”、“玄学”并立,但相对于文学而言的能涵盖除文学以外的一切文章的概念并没有出现。当时有“文”与“笔”的区分,如梁元帝萧绎在《金楼子·立言》中说:“今之儒,博穷子史,但能识其事,不能通其理者,谓之学。至如不便为诗如闫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泛谓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这里的“文”已接近今人所谓文学,但“笔”并不是包举文学而外的一切文体,而只是经学、史学、诸子、文学之外的奏章一类文体罢了。盖因古代过于重视经学、史学、文学,所以未能以今人之视角,提出一个包容文学而外的一切文章的文体概念来。
二、“应用文”与“实用文”概念使用的分与合
“应用文”与“实用文”两概念的使用情况比较复杂,现择其主要观点略为罗列。
(一)把二者作为同一概念而使用
1.在事务类文体范围内使用这两个概念。如《写作学简明词典》(武少文、邵壁华)“应用文”条这样说:“也称实用文。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和公务活动中常用的有一定惯用格式的文体总称。”
2.在一切非文学文体范围内使用这两个概念。《应用写作引言》(李景隆、任鹰):“按其性质和功用的不同,可将文章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欣赏型文章,一种是实用性文章。前者主要指各类文艺作品,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等,文艺作品的写作通常被称为文艺创作;实用型文章则是指人们在工作、科研、生活、学习中广泛应用的,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撰写的文章,主要包括用于工作的公务文书,用于科研的学术文章,用于生活的日常应用文以及用于学习的读书笔记等,实用型文章的写作,被称为应用写作。”
(二)主张严格区分二者的使用。
如《现代实用写作学·绪论》(裴显生):“应用文,作为人们处理公私事务常用的文体,包括机关应用文和私人应用文两类。而实用文则除包括上述文种外,还包括其他—些习惯上不称之为应用文的新闻文体、学术文体、史传方志文体等等,其范围要比应用文宽泛得多。我们讲的实用文,是与艺术文(或美术文、文学体)相对应的所有文种。”
(三)主张重新界定应用文,
认为凡是非文艺类的作品都应称之为应用文,而不必要再使用其他概念相标举,不主张另戴“桂冠”。如何馗的《应用文是艺术之末品吗》一文中说:“在文字写作当中,就其大者而言,我认为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运用形象思维为主的文艺写作;另—类是以运用逻辑思维为主的应用写作。在逻辑思维基础上,凡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教学科研、业务经营、各种管理、政治活动和人际交往等而写作的文字,都应涵盖在应用文之内。那种把学术论文、科技文等置于应用文之外,把应用文局限在狭小范围的主张和作法,都是不正确的。”
三、“应用文”广狭二义的建立
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其产生的特定环境,也都有其变化发展的历史。一个不带有任何客观历史因素和人们认识局限的概念,恐怕是没有的。这一点应该是我们讨论问题的起点。就“应用文”这一概念而言,由“科举应试文章”而“公私事务文书”再至“一切实用型文体”这一演化轨迹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就“实用文”概念而言,由经学、史学、玄学等学术文章以及“笔”到“实用文体”这一演进轨迹,也同样如此。所以我们应该做一些整合的工作。
应用文概念的使用,已有了质的突破。写作界很多同仁都已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使用这一概念了。如郭志林先生在《还应用写作应有的学科地位》中说“纵观古今中外文苑,写作只有两大类:一是应用写作,生产应用文章;一是文学写作,生产文学作品。……应用写作和文学写作是写作大家族里的孪生姊妹。”鉴于“应用文”概念已经形成广狭二义的现实,我们现在应该把它明确下来了。狭义的应用文,专指国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在处理事务,沟通关系时所形成和使用的并具有一定格式的文章;而广义的应用文,就指文学文体而外的一切文章。
“实用文体”这一概念,采用它产生时的意义,作为和文学文体相对而言的一个概念,与广义的应用文的外延相同。
这样做的好处是:
(一)使写作学的概念更加明确,既便于各种写作学教学活动,也可减少不必要的争论与误解。
(二)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层面、色彩及爱好选用这些概念。因为这些概念的层次有别,即使对“实用文”与“广义应用文”来说,它们的言说角度、词语色彩也还是有细微差别的。
1.实用习作训练法 实用文是指哪些为了社会交往、为了学习和工作需要而写的“文”,其范围很广,笔记、发言提纲、采访提纲、会议记录、各种便条、短信、上网对话、计划、总结、书信、贺卡、请柬、广播稿、墙报稿、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直至论说文,其中也有记叙文。指导学生写好实用文须从实用文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探索方法。相对于其它文体,实用文比较平淡,没有生动的有吸引人的情节,也少有优美的词句,因此,要把提高学生写实用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放在首位。好在实用文“实用”,大都比较短,可以当堂、实地完成。利用这样的特点,可以把写作实用文的练习与活动与生活紧密结合。比如,过年练习写贺卡;“旅行”单元练习写借条、留言条、电报,发短信……这样,写实用文就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活动的一个环节了,练习效果就会更好。写实用文最难过的是语言关。可先从记叙的语言过渡:先指导学生怎么想就怎么写,写大白话,用聊天的口气写,热情洋溢、绘声绘色地写都可以,只要把应该说明的意思说明白了就行,随后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自己的文章,让他们体会实用文的语言跟记叙文的语言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最好引导学生意会,不必讲修辞的知识;最后试着练习做减法——在不改变原意的条件下,删去抒发感情的语句(类似“我……”的句子),删去渲染描写的语句,压缩记事的语言……;也可以试着做加法——老师提供表述最简明的信息,请同学加描写、加分析、加抒情,比较前后两种语句表达的异同……。引导学生过实用文的语言关,不要急,要指导学生多练、多比,在练、比中提高。
2.规则习作训练法
2.1 上足习作指导课,努力变“虚”为“实”。这里的“上足”,就是要改变过去习作指导老师只帮孩子读题目、命题目的做法(有的老师一旦帮孩子拟定题目,便完全放手让孩子写,不会写或写不好,就让孩子去背或套用别人的优秀习作,)习作课上要安排一定的时间,通过老师精心创设的情境来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唤醒学生生活的回忆,让学生明确“写什么”。当学生的表达欲望被激活。人人都想一吐为快时,教师就要安排较多的时间用自己的笔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只有做到每次习作课教师指导充分、学生训练落实,才能使学生逐步掌握习作规则和技巧,不断增强习作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 ;创新 ;探索
一、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发展学生个性
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人才结构具有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的特点。面对这种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显得越来越重要。
发展学生的个性,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过于强求人才培养整齐划一的观念和做法。因为人的个体先天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后天的主观努力的差异也是必然存在的,我们不能强求学生都朝一个模式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充分发展学生的才能爱好,从实际出发,因人施教。另外,要让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生活,使学生的个性在课外活动的广阔天地里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特长和富有创造力的人。
二、发展思维,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开拓创新是以创造性思维为基础的。怎样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开拓创新精神呢?
(一)要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求异思维的特征是通过这一种事物的多角度的思考,探求事物多种的可能性,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因素,随时引发学生进行求异思维。但要注意,求异要与求同结合起来。在求异中进行选择、求对、求佳,这是创新性思维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要训练思维的变通性
思维的变通性是指思维广度和灵活性,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征。
训练学生思维变通性,对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高应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这方面的培养与训练。
三、重视实用文体的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重视实用文体的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对实用性文体的应用能力,是社会生活实践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据统计资料表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得最多的是笔记、条据、书信、总结、报告、电文之类的实用文件。当前,广告、市场信息评价、科技研究报告、合同、协议、推荐信、产品说明以及提案、诉状等实用文体,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一是原题辐射,如教一般书信时,可以扩展到教介绍信、推荐信、咨询信和聘请书等专门书信。二是直接补充。就是指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作为工具名,适当地进行与现代社会密切的应用文体作为教学。比如:“情报资料综述”、“考察报告”、“计划”、“总结”等。三是创设言语交际情境,进行多种文体的综合练习。如组织学生浏览当地名胜古迹,事前让学生写通知;采写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在编写中需要借助有关资料,练习写借条等。这样的语文教学既情趣盎然,又让学生受到多种文体的写作练习。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