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一、当前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

1.非高考科目的信息技术课在学校中地位较低。

应试教育的影响致使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不受重视,更不会重视教学反思。尽管一些省份已经把信息技术课列为高考科目,有些学校与学生认为只占10分的信息技术课不是十分重要,造成非高考科目的信息技术课在学校中地位较低。至于那些未将信息技术课列入高考的省份,一个星期一节课,甚至有的直接被其它科目占据,致使它名存实亡。

2.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重视不够。

(1)学校领导不重视。学校领导在重视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添加信息技术新课程所需的实验设备、强调信息技术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反而忽视了教学反思。

(2)相关制度不完善。从学校方面来讲,在学校中教学反思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对教学反思的激励机制。在社会、家长和学校领导把学生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尺度的影响下,信息技术教师失去教学反思的激情。

(3)反思平台不健全。目前我省90%的信息技术教师几乎一个人教全校所有班级的计算机。学校把信息技术教师的课时排得非常满,教师很少有集体活动的时间,包括听课和学习等。至于公开课,学校并不会安排信息技术学科参加。且可交流的教师也微乎其微。可见,有些学校并未给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反思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反思。

3.教师自身存在的原因。

(1)缺乏反思意识。教师对教学反思不予以重视或根本不反思,更谈不上涉及内容的深度、广度。一些教师不愿意进行教学反思,主要是因为信息技术课程不受重视,学校也不予以考评。所以就以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教学态度。

(2)缺乏反思指导。虽然大部分教师都能意识到教学反思的价值,但却不知道具体该反思什么,缺乏反思的途径与方法。多数的教师认为反思就是对自己教学的回顾、检查和总结,也经常进行教学反思,但这种反思是盲目的,对教学工作的提高的作用几乎为零。

(3)缺乏反思验证。教学反思共有四个环节,即认识问题阶段、分析根源阶段、寻找对策阶段和积极验证阶段。验证阶段是通过实践来验证以上阶段所形成的策略方法是否更适应教学活动的要求。教学反思中缺少了这一环节,容易陷入个人主义和主观主义之中,阻碍了信息技术教学的进展。

二、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的策略

1.高中教学单位,需要采取相关的措施引导并激励教师加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效果。

(1)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视程度。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相对其他学科教师而言,他们拥有较强的信息技术技能。学校运用这个优势,提倡信息技术教师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方法进行教学反思,定期对其所使用的教学反思方法与反思水平进行评估。对于较好的反思方法,可在全校表扬并借鉴给其它科目学习,由信息技术教师负责辅导和培训。这样不仅促使信息技术老师探索新的教学反思方法,而且也提高了其它科目教学反思的水平。

(2)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激发教师的内在需要。随着信息技术和课程改革的普及和发展,信息技术教育被社会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教师成为了学校实现信息化的主力。但在部分中小学,他们普遍成了学校的一名高级打字工,挫伤信息技术教师对反思工作的热情。制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因此,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大力支持,吸取先进的经验,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校领导要完善教师管理体制,激发信息技术教师内在的发展需求和欲望,为信息技术教学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

(3)学校要为集体反思提供良好的支持平台。校领导不仅要在思想上加以重视,也要在物质上创造有利的条件,激励教师积极反思。传统纸质为载体的反思日志对信息技术教师而言也不方便,它存在时间、空间和对象上的局限性,只能与少数教师分享自己的日志,并且碍于面子、利益关系等,对话中存在顾忌,真实性大打折扣,影响反思反馈的科学性。学校应鼓励信息技术教师构建一个教学反思的网络平台,教学反思来源于实践,是一种隐性知识,必须通过共享、外化、组合才能得以内化、转化和传播。

2.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1)端正态度,提高素质。今天的信息技术更新得很快,因此也要求教师继续学习新的教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确保不落伍。

(2)教师自我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反思, 信息技术, 教学

一、引言

信息技术是一门年轻而又新鲜的学科,充满活力又内涵丰富。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2009年10月9日,北京市高考改革新方案,将信息技术会考成绩作为高考升学录取的依据,提升了信息技术课在中学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这也对我们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挑战[1]。

反思,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可见,教学反思的写作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新课程的创造性实施要求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成为反思型的课程实践者,成为反思型教师。反思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有什么意义,反思对信息技术教学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信息技术教师如何进行反思,如何成为一个反思型教师,就成为一个急需探讨的课题。

二、反思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

(一)反思促进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

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大的核心要素之一。叶澜教授有言:“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2]美国学者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很明确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3]。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录像功能也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中来。课堂录像有着其他媒介不能比拟的直观性和真实性。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师在课后,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可以清晰地分析自己的教学过程[4]。

(二)通过反思不断优化教学

信息技术教师往往是一个老师带一个年级的好几个班级,经常存在着一节课上好多次的现象。对于教师如果将此当做简单的机械重复,那么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会月上越没有意思。教师很快就会出现职业倦怠。但是,如果,教师没上完一个班级,就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反思一下在哪个班级里上的效果好,为什么效果好。在哪些班级里出现问题,对于出现的问题是如何处理的。例如:我在新疆实习的时候给学生带图形图像处理,让学生制作大头贴,给第一个班级上课的时候,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下素材,包括人物图片和背景图片。然后将素材分发给学生,我给学生连上网,说明可以在网上下载图片,然后让学生制做大头贴。结果学生给我提交上来的作品就是我发给他们的素材拼合而成的。下课之后,经过反思,在第二个班级上课的时候,我带上了自己的数码相机,提前进教室,给每学生找了一张照片,然后我讲大头贴的制作,讲完之后我将学生的照片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制作自己的大头贴,然后,将作品提交到教师机,在学生做作品的时候,我发现学生为自己做大头贴很上心,结果提交的作品令我也很满意。

(三)反思促进成长

信息技术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而学生也是一个个发展变化、个性迥异的个体,我们必须学会不断地反思总结,不断地研究眼前的教育对象、 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的实际问题,灵活地运用我们的经验,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 教学方法充满活力,才适应学生,更受学生的欢迎[6]

三、反思的方式

教学前反思。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对教学进行“精心设计”,提高教学的预测和分析能力。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学中反思。边教学边反思,具有监控性。在教学中发生预想之外的情况是要巧妙创新。在教学中通常要反思的是课堂气氛,加强应变能力。

教学后反思。对教学中出现的现象、问题及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提炼、是教学经验理论化。课后的反思不一定就是教师一个人在那里苦思冥想,教师可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了解教学效果,以调整教学。

四、反思的记录

在反思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勤动笔,勤动手将自己所无所得记录下来,反思的结果就是思想的火花,这些火花产生于一瞬间,如果不及时记录可能会因此而熄灭。

博客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并且不断更新的网络出版和信息交流方式,博客能够聚集这些零碎的反思,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博客平台及时对反思的火花进行记录。

知识需要交流,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有对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艺术等的反思;学习者在学习、阅读资料、探究问题、做作品时会产生一些见解、疑问、思考和灵感,特别是一些疑问令自己百思不得其解,那么此时就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比如BBS,百度贴吧,博客等平台进行交流学习。

不要让反思成为负担,而要让反思成为习惯。新课改倡导研究型学习,倡导教师记录反思,个别学校会给教师下指标,让教师每天都写反思,这就像家长逼迫小学生写日志一样,只有量的增加,缺乏质的突变,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提倡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就像我们现在写日记一样,是一种习惯。只有让教师普遍认识到反思的意义,让教师自发地去写教学反思,才能不断地促进教学。

参考文献:

[1]梁平兵.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1):67.

[2] 陈世滨.教师成长的“亚状态”问题及对策――校本培训三大核心要素的实践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11):13-14.

[3]李玲.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6):62.

[4]韩程明.利用录像进行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8):10.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消化不了,还有部分学生根本听不懂你在讲什么,老师很不好把握分寸。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尤其是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认为上好信息技术课,让学生愉快地学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重学生的学习心理

学生的学习是以认知为基础的复杂过程,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和谐的共鸣,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而教师在备课中的“备学生”这一步应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一步。教师必须对一节课全盘考虑,做好安排,诸如哪些内容由学生自学,哪些问题由教师启发学生独立解答等等。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么,他在学习中所付出的精力和在学习方面产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教师从预习出发,引出所要学习的新内容,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和自学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都精心准备,全身心地投入,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发挥出极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真正体现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三、优选教法,提高教学效率

1.精心设计课件,提高教学效率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而不繁杂,教学过程紧张但不忙乱。

2.操作示范,有效指导

老师示范后,可以找表现突出的同学到讲台操作演示,其他学生观察并找出问题,最后老师点评。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使学生在查错纠错中掌握操作方法。

3.大量运用比喻,使知识形象化,简单化

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和名词术语很难被学生接受,适当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四、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它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让课堂能够活起来,让学生也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既要注重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布置,也要注重学习的主动性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学习结果,也要重视学习过程。既要追求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追求学生创新意识等心理素质的培养。努力使学习的外在驱动力与内在驱动力共同发挥作用。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帮助学生萌发创新意识,产生创新的欲望和兴趣,同时采用探索式和任务驱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愉悦

中学生普遍存在极强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要想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就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环境和条件,这才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信息技术 课程教学 反思

社会信息技术水平地不断提高,对人才具备信息素养地要求也愈来愈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改变以教材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带领学生领略信息技术的奥妙无穷,激发学生投身信息技术研究事业中。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自觉主动探寻信息技术中的理论知识,笔者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出几点反思。

一、对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反思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动力,如果学生对信息技术没有任何学习兴趣,那么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很少注重学生情感参与,学生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灌输,在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就散失了对学习的兴趣,不仅不利于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还加重学生学习负担、束缚学生个性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抓住高中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心理特点,将学生对计算机娱乐兴趣转移到学习兴趣上来,设计一些趣味性浓厚的知识性课堂活动,将学习与娱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二、对如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反思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希望学生能够达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尤其是像信息技术这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强的学科,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探究中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将来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1.加强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知R

计算机教学单靠理论讲解是行不通的,只有带领学生实际操作后,学生才能认识到计算机技术的内涵,教师应该避免过多地理论讲解,而是要以上机操作为主要教学方式,才能有效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因此要求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注意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时间地分配,在学生自由操作时间内,教师可以针对理论知识理解差、上机操作水平有限的学生采取单独辅导形式,尽可能的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到有用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不同知识进行反思,促进学生掌握更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2.加强学生在运用中提升能力

在教师讲解完理论知识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投入到实践活动中,促进自身能力提升,通过实际运用有利于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程度,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让学生感受到自身能力地提高,促进学生提升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三、对如何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反思

学校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场所,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科学的评价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教师要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模式,采用更加全面合理的评价方式,服务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1.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传统教学中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通常情况下都是以一张试卷评判学生的优异程度,这种不科学的评价方式使得很多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没有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了什么,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因此教师在今后教学活动中,应该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在学习中是否独立思考、是否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评价,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的进行客观评价,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让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

将传统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形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主的形式,即将评价环节分为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帮助学生对自己能力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价,促进他们认识自己、了解同学,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由于家庭条件、社会环境以及教育背景的影响,学生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个人能力水平也参差不齐,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要产生歧视或瞧不起的心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为不同学生制定不同学习目标和要求,不能以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教师应该为其制定个性化评价方案和评价标准,帮助学生培养健康人格和心理。

小结

在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给学生创造充足的实践空间,促进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在一起,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和快乐,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才能有效发挥素质教育的作用和价值。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青少年对计算机技能的掌握程度,为培养祖国科技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宝尚.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J]. 教育教学论坛,2014 (05):178-179.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课堂中真正体现了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联系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进行了以下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有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基本过程。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环节的策划、安排并不等于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要善于引导、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不但要引导学生把每节课的知识体系、脉络把握好,还要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实践操作中对理论知识加以实践、验证。所以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注意以下方面:

一、 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学生学习的方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科学设计,合理组织学习小组,在小组中形成“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良好合作学习风气,真正发挥小组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作用。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基础、学习能力、性别等进行小组人员的合理分配,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互补。教师要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习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做主,在小组学习中形成齐心协力对付困难的合作风气,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从集体中寻求帮助。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空间,在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学习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二、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课中能借助Internet这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以及计算机本身具有强大的计算、辅助、管理等功能。这样教学课堂中根据小学生爱玩的特点,指导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扩展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利用小学生好胜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边动手,边观察,边分析,启迪他们在实践中进行科学的思维;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认真听取学生发表的意见,并放手让学生大胆试一试。学习Word就要学生自己写自我介绍、写课程表、打印贺年片等。比如在学习“我的课表我来做”后,我进行了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修饰表格的方法,学会了设置表格内容的字体、字号、颜色、底纹及对齐方式。对整个课程表进行修饰,通过全体参评,评出了全班修饰得最漂亮的课程表。完成了我们预定的任务。请下课后思考一个问题:在修饰表格的过程中是不是用的字体越多,用的颜色越多,修饰的表格就越漂亮? 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堂课下来,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状况,根据自己的选择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真正成课堂的主角。

三、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初中生易受外界的影响,有时显得比较浮躁、缺乏耐心。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内,总要求他们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是很困难的。那么,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值得我们思考。我认为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自学也未尝不可;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教师加强随堂指导,使学生听明白,做正确。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如果整一堂课只讲理论不让他们动手,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因此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多动手,这样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在上机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难易结合,有时候采用同样的练习,基础好的学生由于认为太简单在操作的时候就粗心大意,而基础差的学生有时又认为太难做不出来,这样 “ 一刀切 ” 常常效果不佳。这时候布置不同的任务 , 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基本任务,另外布置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基础好的学生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和知识技能。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