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文化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企业文化 班组建设 管理模式
功能再塑对于企业文化来说,是其最重要的,在一定程度通过形成优秀的班组文化,以企业文化为依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构建充满活力的班组。这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
班组是企业最小的单元,班组的激情决定了企业的激情。班组文化是管理文化,是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文化,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思想保障,是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企业要创造优质工程,需要借助每一个班组单元,促进整体的协调性,加强班组之间的配合,进而使形成的大班组具有很高的统一性和执行力;只有抓好班组建设,才能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才能提高施工生产速度,使工程效益最大化。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生态系统,是企业进行柔性管理的载体,有着重要的凝聚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规范功能。
如何贯穿企业文化到班组建设是国网宁夏电力公司宁东供电公司的工作重心之一。国网宁夏电力公司宁东供电公司将企业文化理念转化为具有较强操作性、详细具体的工作要求,突出地域环境、行业特征,着力培养上下同欲、戮力同心的团队致胜精神,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和忠诚度、荣誉感和归属感。因此,在班组建设中,要群策群力,依托企业文化,提炼班组文化,形成以人文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为核心的班组团队理念,从而把“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精细管理、文化教育”的企业精神融入工作岗位,转化为相应的工作细则,成为班组全体成员的行为导向。
1 融“安全生产”理念于班组建设,认真履行生产“十不准”
电网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企业稳定、社会和谐。不仅要安全供电,更要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不给国家、社会、乃至家庭带来损失和影响,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
1.1 在班组管理中,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强调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严格抓好规章制度和安全措施落实方面,严格执行生产、基建、农电检修、施工现场的三个“十不准”,把工作重心放在作业班组、作业人员和作业现场,确保取得实效。
1.2 安全事故、安全故事的宣传教育做到位。收集企业安全生产的案例,用事实向广大班组员工宣讲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开展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警钟长鸣,永远将安全放在第一位。
2 融“优质服务”理念于班组建设,从点滴做起,树立班组形象
公司把优质服务作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服务理念追求真诚,服务内容追求规范,服务形象追求品牌,服务品质追求一流,落实供电服务规范。
2.1 服务规范的基础。①服装和外表。通过服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充分地展现个人魅力,通常情况下,干净整洁的服装,恭敬的态度,便于做好服务工作。②工作中的态度。态度温和,同事之间也要建立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要有耐心,认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不推诿,不卸责。
2.2 会话的方式。在企业内部,企业员工之间进行沟通交流,上下级之间进行会话,语言的态度显得非常的重要,首先要做到谦虚地倾听对方说话,别人谈话时不要去打断。自己说话的过程中,注意对方的反应,做到有效交流,愉悦交流。
2.3 倾听不同的意见。与自我观点不同时,要虚心接受同事提出的意见,并细心的进行分析,可取的意见用来完善自己的工作,不可取的意见可以不采纳,但是不要急于否定、打击对方,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形成和谐的工作氛围。
3 融“精细管理”理念于班组建设,落实于班组日常工作中
按照公司“集团化、集约化、精细化、标准化”管理的要求,规范管理细则,融入到班组日常工作中,细化为日常行为规范,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更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3.1 工作场所规则 ①上班的时候。a要有严格的时间观念,不迟到,不早退,恪守公司制定的时间制度。b为工作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②工作中。a开展工作要有计划和步骤,通常情况下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工作。b在工作中少说与工作无关的话,避免影响工作。c工作中要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d征得上司的同意后才能外出,回来后及时进行报告,做好请销假工作。e在传阅文件的过程中,要迅速及时。f在工作过程中不能接打与工作无关的电话。g在工作过程中保持安静的办公环境。③办公用品和文件的保管妥善保存办公用品以及各类文件,不随意丢失。④下班时。a下班后,搞好个人卫生,清理桌面,将文件、文具等整齐摆放、提高工作效率。b考虑好第二天的任务并记录在本子上。c注意安全,关好门窗,对于用火、用电做好安全检查。
3.2 工作的进行方法 ①接受领导的指示时。a认真倾听他人讲话。当别人喊到自己的名字时,要大声喊“到”,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b在听取指导时,一定要作好相应的记录,在指导过程中,不要进行提问。c遇到难点或者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要勇于提问,不要装懂,在一定程度上力求搞清楚、弄明白。d重复被指示的内容,进一步的理解和明白上司和前辈的指示内容。②实行时。a充分理解工作内容的重要性、目的性、时间及期限等。b方法和顺序。全面执行上司指示的方法和顺序等;在工作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部门,要适时的联络。c必要的器具和材料要准备齐全。d工作过程中,向上司定期报告,不能按期完成的,需要向上司进行报告。e完成任务后,对结果和任务要求的一致性进行检查。在检查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进行自我检查,然后由上司进行检查。③报告时,当完成一项工作向上级报告时,应当对工作的结果明确的,条理清晰的,简单的陈述给上级领导,以便于进一步安排接下来的工作。④失败的时候,也要写报告,检查原因和承担责任等。
4 融“文化教育”理念于班组建设,构建企业职工双赢格局
通过组织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员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习新技能,掌握新本领,进而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4.1 营造有利于班组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独特的班组文化对员工进行感染和激励,通过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吸引员工,提倡一岗多能、一岗多证,为员工创造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根据企业特点和班组实际情况,班组需要制定学习型班组的目标计划,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目标定位,对员工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进行不断的完善。拓宽渠道,例如通过班组进行沟通和交流,讨论研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合理化建议,以及岗位技能练兵等方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班组管理创新,提升整体素质。
4.2 培育“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以及团队精神,将工作视为不断学习的过程,在工作过程中,通过信息反馈和交流共享,达到学习的效果。同样,对待学习如同对待工作。对于班组成员来说,一方面是进行工作和生产,另一方面是学习和研究创造,使班组具有竞争优势。
4.3 公司要建立培训计划,推出了“冬培夏练、春秋自学”四段循环全员岗位培训模式,激励员工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知识、技能的积极性,争做知识型员工,为公司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保障。
4.4 文化教育,以企业核心理念为中心,有关企业文化的故事让全体员工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同时将工作生活中关于企业文化的点滴,通过采用故事案例的形式,交给每组班组长。对于负责企业文化的部门,整理、挑选收集到的各个班组的故事案例,并且整合成册,一年出版一册《班组文化故事集》。用身边的故事教育身边的人。还可以进行企业文化车载宣传,播放讲座等等,采取职工喜闻乐见的多样化的文化教育形式,进行对员工的思想教育。
总之,班组作为企业的细胞,在企业内部是最小的行政单元。通常情况下,企业要依靠千千万万个基本单元创造壮丽的图景,只有在实际工作中脚踏实地、稳扎稳打,才能赢得自身的成长,并促进企业的基业长青。
参考文献:
[1]王艳华.日本电力企业文化的特色――根据四川赴日韩考察报告整理[J].农电管理,2001(09).
一、企业文化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助力作用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独有特性。在融合与合作的过程中,企业输入职业院校的不仅是技术、设备、人力资源,也包括企业文化。每一家企业都力图用自己的企业文化干预人才培养,在学生身上留下自己的印迹。这种干预的结果是“既可以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又能够缩短学校教育与企业岗位之间的距离,是企业与学校双赢行为”[2]。事实上,企业文化干预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助力作用,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企业和社会是最终的受益者。
(一)拓宽视野,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目前,我国职业院校主要招收各级各类中学和职业学校毕业生。众所周知,我国目前的中学及中学以前阶段的教育主要是学校集中教育,出于安全等多种因素考虑,基本上是实行封闭管理。这就造成学生求学从家门到校门,升学从校门到校门,除系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外,对社会了解甚少。职业教育中引入企业文化,让学生了解企业不同于学校的文化观念、精神特质、行为规范、历史传统等,无疑为其打开了另一扇知识的大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这样,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增强了对社会的了解,为最终成为“社会人”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对接企业,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职业院校毕业生进入企业面临着如何学以致用和适应企业管理环境两大问题[3]。对于前者,我们可以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后者,则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教育。一是通过敬业精神、责任意识,诚信品格等企业文化元素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职业道德规范;二是通过企业规章制度、技术标准、行为要求的宣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规范;三是让学生感受到企业员工坚忍不拔、吃苦耐劳、勇于进取、崇尚竞争的精神品质,逐步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学生的进取和创新精神。只有这样,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才能不断增强,从而实现学校教育与岗位需求的真正对接。
(三)启发心智,促进共同价值观念形成尽管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内容不尽相同,但对负责任的企业而言,其文化内核一定和社会紧密相连,符合法律和社会价值体系的要求。职业教育引入企业文化,可以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让学生在学习企业文化的同时,感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克服自身在人生追求和价值观不明确,“知”“行”时有分离等方面的不足,促进共同价值观念的形成。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学习企业的市场竞争文化、诚信文化、和谐文化、团队协作文化、创新创业文化等全社会都应当倡导、奉行的文化元素,形成相应的意识,最终形成成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四)引领发展,帮助形成职业发展规划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核,在指明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路径的同时,也为员工个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职业院校引入企业文化,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的价值观念、管理理念、行为规范,明确企业对员工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这样,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可以结合自身情况,正确定位自己的发展目标、明确努力方向,制订适合自己的发展规划。根据目标岗位的能力要求,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企业文化助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范式及其实施要点
近10年来,职业院校越来越重视发挥企业文化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助力作用,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缺乏系统地分析研究,未能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文化在人才培养中助力作用的发挥。总结各职业院校的一些探索经验,我们发现,根据企业文化干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内容与方式,大体可以总结出四种范式。
(一)文化融合式这里所说的文化融合,主要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尽管二者分属不同领域、不同团体,有着显性的区别,但二者都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大部分组成,都以人作为关注对象,促进人的全面素质发展为终极目标[4]。这就决定他们之间必有相同的元素、相通的要求甚或是相同的表现载体。所谓的文化融合,就是要找出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相同部分进行融合,提炼出共同内质,寻找到合适的载体和传导方式,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符合学校、企业和社会共同价值观念的品质和行为规范。要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并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要把握好三个关键点。1.内容选择普适化。并不是所有的企业文化内容都适合于与校园文化融合育人。这是因为学校教育是一种公益教育,是为全社会而不是只为某一特定企业培养人才,其教育内容要讲究普适性。因此,实施融合教育的企业文化内容应由校企专家共同商讨,选择那些学校和企业都需要强化,有利于启发心智,促进学生共同价值观念形成的内容进行融合。2.表现形式校园化。校企文化融合育人的关键是要根据学校管理和人才培养规律对选定的内容进行融合、提炼,用校园化的表现形式改造成适合于学生认知、习得的文化产品。只有这样,企业文化才能真正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更好的发挥育人功能。3.传播途径多样化。好的文化产品同样需要有合适的载体才能起作用。要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多样的化手段进行传播。一是载体多样化,可通过宣传口号、名人名言,创业故事、标志性建筑(设施)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播;二是手段多样化,借助现代传播技术,通过悬挂标志物、制作MTV、开展专题研讨、评选校园文化之星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播。
(二)目标渗透式所谓目标渗透式是指根据学生就业和职业成长的需要,选择适合于学校教育的企业文化容,转化为素质培养目标并将其分解、渗透至每一个教学环节,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目标渗透式是一种渐进式的文化教育模式,涉及到的人员多、时间长,要保证其实施质量,系统化是关键,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1.做好系统设计。首先,要将相应的企业文化元素转化为素质教育目标,并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规范性教学文件中做出明确规定;其次,要将目标的实现分解为具体的教学活动,落实到每一门课程,每一个教学教环节。2.做好全员动员。文化渗透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组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实现。因此,要过教研活动做好动员、落实具体任务和要求。3.做好专项考核。对教师和学生而言,考核永远是不可忽视的指挥棒。要确保文化渗透教育的效果,就应定时采取一定的手段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升情况进行测量分析,并将结果与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业水平关联,提高师生对企业文化教育的关注度。
(三)订单对接式订单培养是职业院校常见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一般由校企共同选定学生、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织教学。由于订单教育面向特定的企业和特定的岗位进行人才培养,针对性更强,除强化企业对应岗位的专业技能训练外,更重视企业文化的对接教育,以保证人才培养的对岗性。在订单培养阶段,许多企业往往将学生视作员工,喜欢采用单科独进的方式集中一段时间对学生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灌输和制度宣讲。这样做看似在短时间内有一定成效,但持续性不强,效果不佳。事实上,订单培养阶段的企业文化教育同样要新遵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做到三个结合。1.知识性与养成性结合。在对本单位的企业文化知识进行集中宣讲,让学生对其有系统认识的同时,应注意将重要的职业理念、职业意识、行为规范融入具体的岗位能力训练项目,外化为具体的行为动作,指导学生操作,逐步将抽象的文化要求内化为职业习惯。2.普适性与对岗性结合。我们应该认识到,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是职业人才,是企业需要的人才,更是社会需要的人才。虽然是订单教育,我们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时,固然要重视特定企业文化的教育和特定岗位的素质培养,也要注意进行普适性文化教育,培养健全的社会人。3.系统性与重点性结合。成熟企业的文化内涵丰富、内容丰厚,有些甚或超过了学生的认知能力,难以短时间内为学生全部吸收。因此,我们在系统介绍的同时要根据人的认知规律,选择那些关键的、符合学生成长需要的内容进行强化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实境强化式本范式是指在顶岗实习阶段,在职前或职中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强化教育的一种模式。这一阶段,学生通过校园文化和专业教育的训练,已对企业文化有了一定的认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和现场学习、情境真实的便利,有针对性地组织好企业文化教育活动。1.利用好企业条件。一是要充分利用企业真实的管理、生产和生活现场,利用企业特有的物质、制度、文化标志物等条件开展实境教育;二要充分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聘请企业专家担任企业文化教育教师,现身说法;三要注意挖掘企业丰富的文化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增强实用性。2.把握好学习重点。要根据学生顶岗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好学习重点。把对企业理念的认同感、对企业制度的熟知度、对企业行为规范的遵守情况等作为重点,引导学生爱企业、守纪律、重安全、尚规范,确保学生扎得下、干得好、留得住。3.落实好关键环节。顶岗实习既是对学生专业能力的一种综合检查,也是对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一种检验。这一阶段,我们在学生的文化素质特别是企业文化教育方面要重点落实好查缺和纠偏两个环节。就是要通过观察、交谈、考核等方法发现学生的不足,及时补习、强化教育;重视学生的行为细节,发现不规范之处,及时纠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三、不同范式的适用性及其结合模式
上述范式的探讨,只是对众多职业院校借助企业文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一系列实践经验的总结。范式本身并无优劣之分,但每一种范式的实施都有其依赖的条件,条件成熟则实施效果好,反之则可能收效甚微。每种范式也并不是互相排斥,而是可以有机结合,共同发挥作用。因此,要真正发挥企业文化的助力作用,必须分析每种范式的适用对象,通过不同范式的有机结合,提高教育质量。
(一)不同范式的适用性这里所说的适用性,指每种范式所适用的企业文化教育内容、教育阶段、教育环境和传播手段等。由上文可知,四种范式的分类是由企业文化干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内容与方式决定的,其适用性亦然。以文化融合式为例,他适用于校企普适性文化元素,适合于对未进入校外实习阶段的学生进行教育,需依赖于校内环境与校园文化融合,借助多样化的校园文化传播手段才能进行。
关键词:企业文化;职业教育;渗透
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专业文化的定位以及社会价值的定位,不能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现代化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企业文化还没有完全渗透到职业教育中,近年来,职业教育在不断探讨将企业文化引导到职业教育中,这种企业文化的渗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一、搭建企业文化渗透职业教育的平台,全面提高学生和职工的道德素质
要将企业文化渗透到职业教育中,首先要搭建一个企业文化渗透的平台,也就是企业文化渗透的环境和条件。职业教育要主动面向企业,服务企业,融入企业,在这个平台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敬业思想,倡导诚实守信,确定共同的目标,形成校企合作共建的模式,形成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有了这个平台,企业文化体现的一目了然,也是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把热爱职业、服从管理、爱岗敬业、规范行为等作为平台共建内容,使企业文化和职业教育在这个平台上相互渗透,资源共享,形成符合职业教育和企业文化综合发展的新模式,达到信息上的交流,思想上的沟通,协调一致,也有助于检验企业文化渗透职业教育的效果。
二、以企业文化与校园建设为切入点,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现代化管理理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而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也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载体,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而校园文化的渗透性和传承性,有效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灵活简洁,方便掌握,通俗易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并灵活的掌握和了解了企业文化。找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切入点,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折叠提升素质、折叠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折叠营造文化氛围有积极的意义。
三、加强职业指导,规划职业生涯,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职业学校要加强职业指导工作,开展创业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小城镇、农村就业或自主创业”。因此,对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要及时开展职业指导工作,规划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要充分利用企业文化的相关内容,帮助和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正确引导学生认知企业,认知自己,给予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就业形势与当前就业状况,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和有关人事与劳动政策法规,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与个性特点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判断适应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在学习指导的过程中,积极发挥学生的职业才能,提升创业能力,用积极的心态去适应社会、适应企业。
四、建立和完善机制,提升学生对社会和企业的适应性
机制是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要建立企业文化对职业教育的渗透机制,提高管理效率,提高管理措施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要研究企业文化渗透职业教育的内在原因及其规律;企业文化的作用方式;企业文化对事物变化的影响;企业文化渗透职业教育的表现形态。健全企业文化渗透的内容、标准、方法、措施等。要针对学校的专业特点,形成特色模式,构建渗透体系,通过标准和要求,准确引入企业文化,寻求企业文化和职业教育的渗透融合点,将其贯穿在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丰富和发展教学内容,建立健全条件保障机制、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创新机制等,保障企业文化在职业教育中的渗透,要提高对企业文化渗透职业教育的认识,提升学生对社会和企业的适应性,保证企业文化对职业教育渗透的可持续发展,要量力而行,发挥优势,要有科学的预期性和控制性,否则就会陷入困境,不能达到渗透的目的。
五、通过“校企合作”,促进企业文化对职业教育的渗透
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模式,做到了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学校利用企业提供设备,企业也不必为培养人才担心场地问题,实现了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节约了教育与企业成本。探寻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使企业文化真正渗透到职业教育中。传统的顶岗实习,还未能真正地将企业文化渗透到职业教育中,要把企业文化渗透职业教育,是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合作的过程中,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去了解和掌握企业文化。新型学徒制、工学交替、订单式培养、校企联合办学等模式,有效增强了企业文化的渗透职业教育的内容,实训车间工厂化、任课教师师傅化、上课学习工作化、生产过程规范化、生产产品标准化、实训环境文化化等,使企业文化真正渗透职业教育全过程,促进企业文化和职业教育的共同发展。通过新型的校企合作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
六、改革教学模式,全面提高企业文化与职业教育的渗透力
传统的以学科为体系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信息化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更难以满足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现代企业的需要,因此,在企业文化渗透职业教育的同时,就必须创新教学观念,调整培养目标,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把企业文化教育作为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方面,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展示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成为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将工作体验到的企业文化应用到课堂学习中,优化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通过改革教学模式,用企业文化的需要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识,用企业文化约束自己的职业行为,取得企业文化对职业教育渗透的效果,体现企业文化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中不断完善,全面提高企业文化对职业教育的渗透。
七、改革教学内容,设置适应企业文化与职业教育渗透的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是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等的总和。要是企业文化真正融合到职业教育中,要改革教学内容,首先要完善教学目标,学校在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基础上,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协商,以企业岗位需要为目的,改革教学内容,构建新的课程标准,形成特色的专业体系,把企业生产一线的实际需要和高科技前沿的现代知识和技能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把相关企业文化的内容融入到相关的课程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入浅出,既学到相关专业知识,又达到了企业的要求。要选择适宜贴切得企业文化内容,组织内容时要把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心理顺序相结合。教学内容的改革,要符合教学规律的需要,要有科学性、规范性和前沿性,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八、改变办学理念,深入企业文化对职业教育的渗透
职业教育要改变教学理念,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办学理念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国家在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要看到目前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转变工作作风,克服困难。职业院校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对职业教育渗透的重要性。将企业文化渗透到职业教育中,有助于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借助企业力量,有利于职业学校专业的发展,新型的校企合作,有助于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有助于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建立健全企业文化渗透职业教育的体系和机制,能增强职业教育内在的活力,有助于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育管理的改革和提高。要不断继承与创新,借鉴先进的办学经验,体现现代化办学时代精神,形成独具的个性和特色的需要现代职业教育学校。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融入;职业教育;企业文化;合作办学模式;规划纲要
一、职业教育融入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强调了职业教育对中国教育发展,乃至对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前所未有。《规划纲要》第六章第一条就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强调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当然,《规划纲要》中也突出地体现了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任务的艰巨性,提出了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七项任务。一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二是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策略;三是职业教育培养人才不可或缺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四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职业学校的基本办学标准;五是提出了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六是职业教育投入的政府责任、社会责任,以及其他方方面面的规定;七是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办学的刚性法规进行了明确承诺。
《规划纲要》文本第六章(十五)明确提出:“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这是在国家层面的正式文件中首次提出。它不仅对于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意义深远重大,对于从根本制度层面解决长期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具有突破性,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已经成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高职院校实施高职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并重,积极培养为社会企业生产、服务、管理一线服务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这样的目标与定位说明了高职院校必须以特色求生存,靠特色求发展;必须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加强和改进特色人才的培养工作。因此,高职办学的特色只能来自高职院校服务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实践过程中,而这就是高职校园融入企业文化元素、建设高职特色校园文化的必要性。笔者所在的学校通过自己几年的高职教育实践,并从事多年校企合作办学沟通,发现将企业文化很好地融入到职业教育中,吸收借鉴企业文化中积极向上的内容,培养学生企业认知感与认同感,将更有利于学校进行教学、科研工作,共同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异同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通过物质、行为、制度等各种载体所表现出来的,对包括成员、管理层等所有企业成员、企业甚至股东都发生作用的价值观、信念等指导行为的意识形态。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借助文化力量的管理哲学,其核心是价值观,表现在员工的行为,即企业的凝聚力、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责任感、自豪感、精神面貌和职业化行为规范。因此,企业文化体现在管理理念上,要求员工对企业的价值观有一致的认同,并通过行为规范对员工产生一定的约束力,使员工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以崇高的职业道德服从企业的规范和需要。
以往我们在学校教育方面更多强调个性发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以各种教学手段及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喜欢用怀疑的目光看世界、对待社会问题。处理个人生活问题,处处寻求独立。因为追求个性的发展,常常缺乏企业所提倡的团队精神。所以由于这种文化差异的存在,目前有相当数量的高职毕业生不能很快适应岗位的要求,甚至对用人单位产生种种抱怨;同时,也有不少企业反映毕业生与企业氛围格格不入,难以融入企业环境。这样的案例在本校就有:由于新办专业,企业与学校沟通合作不是很默契,没有把企业文化很好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见习及实习阶段问题就暴露出来,学生从根本上抵触见习和实习等教学活动,把企业认为是劳动力的剥削者,甚至厌恶企业,导致学生在企业岗位流失率到达75.3%。由于吸取了经验教训,在以后的教学中,强调对企业文化宣传教育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对企业的认知感与认同感,使得学生把自己从入校就看做是企业的一分子,注重思想教育,就大大降低岗位流失率至6.2%。由此可见,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和企业文化灌输,使他们加深对企业的认识,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
高职校园文化在许多方面与企业文化相融,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都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组织文化和管理文化,二者有大致相同的内容结构,都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次;二者对学校或企业内部各自所起的作用也是基本相同的,都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辐射作用、凝聚作用。特别是二者在对象与内容方面的相融性:针对对象方面,在学校接受高职校园文化熏陶的学生终究要走进社会,融入到各个企业中,并成为企业生产和管理的中坚力量,他们将进一步接受企业文化的影响。在文化内容方面,如遵纪守法、爱校(厂)如家的思想、团队协作精神、竞争参与意识,追求经济效益观念等都是相通的。要在职业教育实现企业文化的融入,就应加强校企合作,强化企业文化教育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另外,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子文化,在追求目标、文化核心、辐射作用和竞争程度上都具有本质的区别,绝不能全盘互套。
三、企业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的途径
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企业的文化认同感就必须先培养授课教师对企业的文化认知及认同,长期任职教师必须具有3-5年在企业工作的经历之外,还要鼓励行业兼职教师到学校讲课,以最新的职业技术来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行业人员以到学院当教师或兼课为荣,兼职教师可在晚上或双休日上课。行业的高水平专家也接受学院的邀请定期或不定期到学校进行专题技术讲座。同时在制度保障上要制定专门的进修奖励制度及措施,督促专业教师去企业,保障教师与企业的正常生产相协调,促使企业愿意接受专业教师轮流每学期到企业工作,并吸收教师成为行业协会会员,建立“教师实践锻炼的质量监控管理体系”,并制定督察方式如、实地检查、目标考核等。这样的制度保障,使教师下企业活动真正取得了‘实效,从而确保学院教师的教学不脱离企业实际,能把最新行业知识与技能带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一、在教学中融入企业文化是非常有益的。
第一,将企业文化等软技能融入教学中,有益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第二,可应用最新的企业理念、专业知识引领文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英语教育的要求,促进中职英语的教学发展。在教学过程应该因材施教,课堂内容可以模拟职业场景。比如服务类,可以模拟HOTEL SEVICE;电商类,可以模拟ONLINE SERVICE;营销类,可以模拟IT’S IN THE SEASON’S SALE等。这样可以避免课堂气氛过于枯燥。
第三,使学生理解企业文化与文化学习之间的重要关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可设置一些问题,要学生思考这样对企业发展的利弊,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二、英语教学中融入企业文化是可能的。
第一,目标的共同点。英语教学目标与企业文化价值目标有着共同点:提升人的价值,重视并促进人的不断发展,尤其重视人的素质、能力的提高。中职英语教学面对的是中职学生,而中职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方向已经很明确, 学习是为了找一个企业就业,这就是在中职英语教学中需要把握住的针对性。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多是通过语言、文字、图形、宣传来表现的,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恰恰是这种表现的手段。
第二,相通的关键词。职企文化中有很多关键词,如诚信、责任、吃苦耐劳、团队精神、遵章守纪等,在中职英语教材中也出现了这些词汇。在教学中可以深度挖掘教材,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情操融入英语课本所表现的那些高尚的职企精神境界之中。
第三,教育的兼容性。中职英语教学设计要有“职企化”的导向,打破原来英语教学与专业教育割裂开来的现象,更好地形成一种与专业交叉、向专业辐射的教学模式,做到与学生专业学习要求和就业岗位需要相结合,使英语教学与各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互相衔接,使英语能力培养与专业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我们还拥有一个国际化的背景,选材要注重知识性、趣味性、交际性,立足于本土化的职业场景,力求将语言的学习置于真实的职业情境之中,所选语言材料真实有趣,力图使中西方文化能够有机地结合。要以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任务驱动的方式,培养大家在情境化的场景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增加教学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让同学们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学习。
三、英语教学中融入企业文化的具体做法。
第一,要从思想上重视企业文化。
第二,在讲授方法上,应树立语言教学与文化相结合的观念。要重视语言环境的建立,用听、读引领学生说、写能力的发展,在语言教学中始终贯穿文化教学的理念,为学生创造各种机会,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接触企业文化,并将二者结合,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
第三,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可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欣赏英文原版影片,或把英语教材中的知识通过声音、图像和汉译相结合的方式,形象、生动、逼真地展示出来,创设出更具直观性、感染力和挑战性的情境,声情并茂,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其主观上产生对新知识追求的动力。
第四,开展以技能“大比武”为主题的大练兵活动,举办英语大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业务水平,推动职业教育进步。要把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与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教育培训活动,寓教于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