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战略游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当有一定资金了,用第二个招人方法进行招人,招人之前用SL(存档&读档) 保证每次新员工里有制作人、总监这种高级人材。其他的程序员,美工等就不考虑了这些人属性实在太低了。
3、高级人才之后,当工作室的四名员工都是高级人材后,用项目开发得到的数据将其升级(满级)然后开始制作游戏了。在游戏制作时请注意,不要连续两个游戏采用同样类型和内容,轮换着开发。
4、每次开发一款游戏, 我们的类型和内容可以升一级,前期将所有的游戏类型都升到二级,可以得到游戏分配点。当所有的游戏类型都达到二级后,再将他们升级到五级,可以再得到两点的游戏分配点,前期游戏的类型和内容最好相适应,这样可以提高游戏设计时的属性值。
带着这个问题,我和中班幼儿又一次玩起了这个游戏。我将活动场地选在大操场,那里有大树、草坪、花坛、滑梯和椅子。我准备了帽子和若干小鹿、小狗、小羊的胸饰。玩过一遍以后,我引导幼儿思考:“除了狡猾的狐狸来和小动物一起玩以外,还有什么动物也会来玩?”孩子们说还有狡猾的老虎、猎豹、大灰狼等。这时,军军说:“孔雀也会出来玩。”话音刚落,乐乐马上反对:“不对,孔雀不狡猾。”军军无话可说。见状,我启发道:“如果孔雀来玩,会是一只怎样的孔雀呢?”“美丽的孔雀。”幼儿齐声说道。“对,森林里的每个小动物都希望找到玩伴。”经我这么一说,孩子们的话匣子打开了,原游戏中的狐狸角色纷纷被其他动物所替代,出现了诸如“美丽的孔雀在哪里”“可爱的小兔在哪里”等问答,完成了扩展游戏的第一步:改变角色和游戏语言。随后我拿出小鹿、小狗、小羊胸饰继续引导:“现在你们就是森林里的小动物,请你们去选一个喜欢的动物胸饰挂在胸口。”幼儿带上胸饰后马上发现有些同伴的胸饰跟他的一样。“数数你的同类朋友有几个?”相同胸饰的幼儿很自然地聚在一起相互数起来。就这样,幼儿分成了三组,这是扩展游戏的第二步:丰富动物角色。“如果操场就是大森林,你们觉得把家造在什么地方比较合适?”孩子们环顾四周后讨论起来。“小狗”觉得要把家造在大树下比较凉爽;“小鹿”和“小羊”都想把家安在花坛边,可有人反对,说那里太拥挤。我说:“小动物一般会把家造在适合它生活的地方。你们想一想。”考虑片刻后,孩子们就齐心协力端着椅子去造家了。小鹿的家建在草坪中间,用椅子围了一个圈;小羊的家靠着花坛边,用椅子围了半圈;小狗的家是直接用椅子围着大树建的。这样“小动物”就有了三个不同的逃离方向。孩子们还改变了游戏开始环节站在圈上的做法,他们或学孔雀站在圈内,或扮小兔蹲在地上,或学大灰狼跑到滑梯旁。这是游戏拓展的第三步:改变空间方位。最后幼儿交换胸饰进行游戏,这样既改变了活动空间、方位,也转换了游戏情节、场所。活动结束时,他们意犹未尽,期待着下次游戏时间的到来。
为什么一个简单的游戏经过扩展后能让幼儿如此投入呢?我想以下几点很重要。
第一。转换游戏角色。原游戏名称似乎暗示幼儿游戏的主角只能是狐狸,而我希望引入其他动物,让幼儿根据动物的特征来设想问答语言,既激发幼儿的兴趣,又丰富游戏内容。一开始,幼儿的思维局限在老虎、猎豹等狡猾、凶猛的动物上,我便耐心启发。当有人提到孔雀时,我马上抓住契机巧妙点拨,于是有了“美丽的孔雀在哪里”“机灵的猴子在哪里”等问答,使幼儿产生了新奇感。每玩一次游戏,幼儿就转换一种角色,乐此不疲。
关键词:财务维度 战略目标 企业重组
一 、相关概念
(一)财务维度
财务维度是从人力资源管理中平衡计分卡的四个层面之财务层面引申而得。只要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财务活动及其相关方面发生的财务关系。企业重组理论中的财务协同理论认为,企业之所以重组的原因是财务具有协同效应,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合理避税。2、预期价值。3、控制成本。
(二)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主要是指企业在充分分析内部资源、外部环境和企业的增值能力的情况下,使得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相匹配,是企业在未来持续地实现价值增值。影响企业战略目标决策的关键因素有:1、决策的持续性。2、制定实施战略程序。3、保持竞争优势,组织与环境的关联度。4、愿景展望。5、价值增值。
(三)企业重组
企业重组主要是指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为了创造更高的价值,保持有利的竞争优势,就需要对已有的业务进行重组,必要时还需要联合另一企业进行重组。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成产成本、提高竞争力、增加市场占有率、保证企业持续发展以及获得更高的利润。
二、环节分析
在财务维度上,企业在进行重组时,主要涉及的环节有:改善成本结构,资产利用率,现金流转控制,财务管理制度及相关体系的整合等等。
(一)控制生产成本
企业进行战略重组,最为突出的目的就是降低生产成本。主要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中心,通过企业间的重组,互补优势资源,实现降低生产成本的战略目标。
(二)资产利用率
整合资产环节主要就是企业在重组后对被重组企业范围内的资产进行鉴别、吸纳、分拆、剥离、流动和新的配置等进行优化组合。通过对双方资产的优化整合,是企业组织结构更加完善、资本更加充实、负债比例更加合理、财务更健全,最终使得生产成本降低,提高企业资产利用率。
(三)现金流转控制
控制现金流转环节直接影响企业资金运用及效益水平。由于不同企业对现金流转的控制程度不同,所以企业重组后要对其进行合理地整合。以财务预算为控制标准(财务预算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有关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由于企业生产经营要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实际现金流转与预算存在差异,这里就充分体现现金流转控制的查找差异的职能,及时找出原因,避免财务系统破坏和生产成本提高的风险。
(四)财务管理制度及相关体系
财务管理目标直接影响企业财务体系的构建;而财务制度是保证重组企业有效、有序运行的关键。良好的绩效评价体系是企业进行重组后对财务运营指标体系的重新优化和组合。如果这一环节没有充分地整合,那么将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
三、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经验曲线来分析成本降低与积累产出之间的关系,结合低成本结构模型分析在财务维度,企业进行重组时财务环节与战略目标的关系。
图1:企业重组后财务维度与战略目标的结构模型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成本节约是企业选择重组的关键,企业在制定其战略目标的初衷也正在于此。通过资产利用率、成本控制、现金流转控制和财务管理制度四个主要环节分析,了解企业重组主要面临的财务问题,并系统地分析了成本控制这一环节,从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工作绩效评价等因素出发,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多方面加以思考,形成企业重组后财务维度与战略目标的结构模型。可以看出企业在重组后对财务维度的整合是非常必要的。
经验曲线是在1960年由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布鲁斯・亨德森首次提出。他认为生产成本与总累计产量之间存在一致的相关性,这就是后来的经验曲线效应。
从上面两个图形可以看出,两个企业进行重组,随着累计产量的增加,单位成本降低的。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两个企业进行重组,将双方的优势环节进行互补。长久从事某项工作的工人劳动熟练程度高,经验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并积累,在重组后可以直接分派到既定的岗位工作;专业化分工,技术和工业的改进,重组后资源进行优势互补最终使得企业在拥有丰富经验的同时,在成本上也产生了优势。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企业重组后的财务维度与战略目标的分析,结合结构模型,得出企业通过重组,获得新的技术,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降低成本和风险,最终完成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实现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杨洁.企业并购整合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李霞.企业重组财务分析[J].商业经济,2008(02)
Abstract: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has wide influence o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in Yifu's comparative advantage strategy made a good interpretation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fter reform and opening up.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strategy, 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supplement in terms of a country's trade policy.
关键词: 比较优势战略;战略性贸易政策;产业结构
Key words: comparative advantage strategy;strategic trade policy;industrial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004-02
1 比较优势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是指一国政府在选定发展目标后,为达到此目标而执行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的安排,生产要素和市场容量决定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可分为逆比较优势和基于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中心论点是: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具有绝对优势,而专门生产本国优势较大的商品;另一国则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劣势,而专门生产本国劣势较小的商品,即生产本国相对价格较低的商品,由此,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两国均获得贸易利益,都可以突破本国资源条件的限制,更多地消费本国相对价格较高的商品,达到高于贸易前的福利水平。同时,两国的生产资源也能够得到最充分、最有效的利用,世界的产出总额也达到更高水平,经济得到发展。这一理论可以概括为“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笔者认为,比较优势指的是一国在某一时点所具有的要素禀赋优势,包括劳动力、资本(含人力资本)、技术和自然资源(包括地理优势)等生产要素,以及由于居民的消费偏好引致的部分产品具有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是对客观现实的理论描述,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一国在不同时点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也不相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基本差别在于要素禀赋结构的差别。所谓要素禀赋结构是指一个经济体中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在这四种要素中,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客观不变性,而技术和资本则可以发生较大的变化——发展中国家在这两种要素的占有上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一国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和贸易结构是由其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因此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大国的贸易政策目标应定位于尽可能快地改变或提升本国的要素禀赋结构,而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即比较优势发展战略。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劳动力相对充裕的国家和地区应多用劳动力,生产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而在存在替代效应的情况下,劳动力的相对充裕导致劳动力价格较低,这会使原来资本密集型的产品也用很多劳动力来生产。部分发展中国家利用替代效应,对高级工业部门进行劳动力的部分替代,降低其资本、技术密集度,创造了人们通常所说得“逆比较优势发展”,事实上并未改变该产业部门的要素密集类型。部分学者认为,如果替代效应显著,则资本密集型产品会逆转成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劳动密集型产品也会变成资本密集型产品,这就是所谓的要素密集度逆转。本文认为,替代效应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产品的要素密集类型。部分国家替代成功,是因为已基本具备了生产该种产品的要素,替代的只是一小部分接近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同时,机械的使用成本与劳动力的工资成本相同或相近时,不被视为要素密集度逆转。
比较优势经济发展战略理论在政策领域主要包括战略性贸易政策和对外贸易战略两个方面的内容,而外贸战略又分为出口导向型和进口替代型两种。
2 战略性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凭借生产、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措施和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以增强这些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占领本国市场乃至他国市场份额。一国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目标通常是加强本国产业的竞争力,增加国家利益,提高本国的福利水平,对大国而言,更重要的是维护本国的经济独立和安全。战略性贸易政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实践中,对于创造和强化贸易优势、促进民族产业的发展,提升本国产品的竞争力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比如,香港地区和新加坡均为海岛经济,均缺乏发展独立工业体系的资源,但又都处于交通运输的要冲,并具有天然优良的深水港。两地的产业活动主要是对周边地区的一次产品进行加工、在出口,或为过境机械、船舶进行修理,在海运和金融方面都有所积累。因此,70年代两地在制造业发展的同时,金融、交通运输业蓬勃发展,但两地的产业发展又有明显不同。50年代前期香港地区由于大陆资本、设备、工人的流入,由此产生的比较优势使香港地区的出口导向型轻纺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在香港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没有明显的积极干预,遵循了市场条件下的比较优势。新加坡最初发展的也是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轻工业,其后随着比较优势的变化,高级工业逐渐发展起来。新加坡政府干预色彩明显,且发展之初机械类工业即较为发达,但这主要是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跨国公司的投资,而非本地企业投资。比较香港地区和新加坡的发展,可以发现在相同的要素禀赋条件下,政府的理性干预会导致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新加坡的高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远比香港地区发达。
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可以尽可能快地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时应避免大幅度的跨越式升级,实践证明脱离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是暂时的,它只能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和居民福利的降低。但大国的贸易政策应以其经济目标为出发点进行综合分析,尤其应避免产业结构持续在低水平上。
3 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
在比较优势的自由贸易模式下,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的境况:初级产品的世界价格指数不断下降,而工业制成品的价格指数则不断上升。这使他们不得不出口越来越多的初级产品以换回等量的工业品,自由贸易并没有使发展中国家获得传统贸易理论所预言的贸易利益,反而使自身的发展成果被发达国家占有,经济陷入困境,贸易下的福利水平开始低于贸易前。这就是所谓的“贫困化增长”。因此,一些学者主张,发展中国家应该集中更多的资源来发展它们的现代化工业,而把较少的资源用于扩大初级产品的出口,这就是所谓“进口替代型”贸易战略。“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是指,根据比较优势的原则,通过扩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出口以获得贸易利益。选择这一战略可以在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获取因参与国际分工而产生的规模经济效益,使本国居民福利水平提高。
南美国家的进口替代战略在初期对本国工业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但这些国家的进口替代造成了中间产品和资本货物的大量输入。低水平的储蓄率和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出口商品结构使得资本积累较为缓慢,加之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之间的价格剪刀差不断扩大,出口收益日趋减少,国内资本短缺使得进口替代所需资金主要来自外债。实践证明,这种违背本国比较优势、脱离本国要素禀赋结构的发展方式是不可取的。后发小国经济体的要素禀赋及市场容量不足以支持其发展高级工业的进口替代,新加坡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历史遗留,但新加坡也未能发展需要大量资本和技术,又有规模经济要求的汽车、钢铁等行业。智利、OECD国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经济发展表明具有资源优势的小国只靠原材料和初级制成品即可实现较高的国民收入,具有地理区位优势的香港地区也在市场导向下获得了经济发展的成功。因此,后发小国经济的发展应遵循市场机制下的比较优势,市场将诱导企业进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创造最大的收益。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后发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应以本国该时点的比较优势为决策出发点、以理性而谨慎的干预为原则,制定战略性贸易政策,实行比较优势下的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贸易战略:进口替代作为一种发展战略适用于工业产业发展的初期,对本国生产要素已基本具备的高级产业实行小规模的进口替代,在要素结构成熟之后发展大规模进口替代。在国内市场饱和之后,对比较优势较大的产品实行出口导向以积累资本、发展技术,促进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进而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黎娟娟.对林毅夫比较优势战略的再思考[J].改革与战略,2010(1):22-26.
关键词:家乐福;自有品牌;战略
一、自有品牌介绍
自有品牌开发是零售连锁企业的一种产品品牌战略。自有品牌,也称PB品牌,是零售商通过搜集、整理、分析消费者对某类商品需求特性的信息,提出新产品功能、价格、造型等方面的开发设计要求,自设生产基地或选择合适的制造商进行加工生产,最终由零售商使用自己的商标对该新产品注册并在本企业销售的商品品牌。
二、家乐福自有品牌商品的种类
通过对太原市两家家乐福超市的实地考察,发现家乐福现在还在市场上的自有产品并没有当初那么多,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类:1.食品类:家乐福超市有很多进口“家乐福”牌食品,如“家乐福巧克力饼干棒”等;还包括现场烘焙的面包、甜点。2.生鲜类:“家乐福品质体系”是家乐福用于生鲜食品的一个自有品牌,生鲜食品具有强的集客功能,家乐福店里经营的生鲜种类繁多,分鱼科、肉类、蔬果、色拉等。3.杂货类:在家乐福超市中我们只看到两种杂货,一种是储物箱,还因为质量问题被闲置在仓库;另一种是家乐福一次性纸碗,因其使用稻草做成,环保方便,价格稍微偏高。
三、家乐福自有品牌商品的特点
(一)商品品牌意识不强烈。若商品对于顾客来说有强烈的品牌意识,顾客则会一味追求名牌,而对于自有品牌没有购买欲望,因此不利于打开市场。若品牌意识不强烈,上商品物美价廉,则有利于销售。
(二)消费者购买频率高,销售量达大。我们可以看出家乐福自有品牌的商品都是以食品、杂货等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需求量巨大。企业可以因为销售量大而获得规模效益同时减少成本。
(三)消费者具有价格偏好。由于自有商品一般都走低价策略,所以会吸引对价格比较敏感的顾客,低价可以促使这部分顾客对商品的购买从而提高商品的竞争力。
(四)商品专有技术要求低。家乐福超市在研发自有品牌的商品时,由于其缺乏专业设备以及专业技术和人才,因此只能生产一些专业技术较低的商品。
(五)保鲜保质要求程度高。一些生鲜、食品类,顾客认为新鲜是至关重要的,自有产品可以在超市现做现卖,避免过程中的繁琐环节,更简便、快速到达超市,保持水果、肉类的新鲜程度,保证顾客吃上更加健康的食物。
四、家乐福自有品牌与普通商品相比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
(一)家乐福自有品牌商品所具有的优势
1.成本与价格优势。首先,连锁企业自己组织生产自有品牌商品,使商品进货省去许多中间环节,节约了交易费用和流通成本。其次,使用自有品牌的商品不必支付巨额广告费,零售商省去广告促销费用。最后,自有商品的销售量极大,采取薄利多销的手段,实现规模化经营,不必受到其他商品促销所带来的影响。
2.领先优势。家乐福超市直接面对广大的消费者,可以很迅速的察觉到顾客的需求,然后根据顾客的需求组织生产符合顾客需求的产品,在竞争中时刻保持领先地位。之后再采取灵活地营销策略,将产品及早打入市场,采取先发优势占领市场。
3.特色优势。首先,实施自有品牌经营战略,家乐福首先就要对其产品进行精确的市场定位,品牌定位一旦确定就形成了它的经营特色。其次,家乐福自有品牌只能运用于开发商品的企业内部,其他企业是不能使用的。
4.无形资产优势。企业已经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积累了自己良好的信誉,拥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它的品牌已经很容易被人们接受。所以企业创立的自有品牌从一开始就具备了很多名牌的特征,依靠其良好的信誉迅速打开市场。
(二)家乐福自有品牌所具有的劣势:
1.生产规模、市场影响和市场覆盖面无法与社会流行品牌相比,认知不到位。社会流行品牌已经具备优良的生产环境,足够大且适合自己的生产规模,已广泛被顾客接受和认可,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2.自有品牌的质量控制在初期一般都缺乏科学技术的支持、创新性差。引进品牌具有专门的研发团队,自有品牌缺乏先进的技术和专业的人才,质量得不到保证,也无法在短期内及时更新换代,无法满足不同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变化。
3.多种商品供用一个品牌,风险极大。只要其中一个品牌出现质量问题或负面效应,就会给整个链上的产品带来不良影响,使所有品牌的产品声誉下降,风险极大。
4.容易出现供货源断裂的情况。在太原市家乐福超市中了解到一些自有品牌产品无法做到货源供应的连贯性。
五、家乐福自有品牌的现状未来发展之路在何方
(一)注重产品质量,加大自有产品生产过程中技术的投入。只有优良的产品才能吸引顾客的眼球,是一切品牌发展的根本。从原材料的甄选、到产品的生产加工再到市场上的销售,每一环节都要做好质量把关工作,加大质量的监督环节。
(二)适当加大营销力度。虽然自由品牌具有无形资产优势,但是很多顾客并不知道家乐福推出了自有品牌或明确知道哪些产品属于自有品牌,所以企业应该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宣传和营销;采用一定的广告和促销手段扩大商品的销售等。
(三)正确选择商标策略。注重自有品牌战略的企业一般均选择多个商标,并且对不同种类商品和不同价格档次的商品采用不同的商标策略。在开发自有品牌时,最好谨慎使用与企业名称一致的品牌商标,尤其是将企业名称商标使用在低档次的商品上;否则将降低企业信誉,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和形象提升也不利。
(四)建立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运用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保证货源的稳定充足供应,避免市场出现缺货断货的现象。
自有品牌策略在现在各个大型连锁企业中已经进行的越来越火热了,为了迎合不断增大的竞争力,让家乐福自有品牌更好发展的同时为企业制造更多的利益,家乐福只有在各个方面完善自己的自有品牌战略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才不至于逐渐销声匿迹。
参考文献:
[1]赵越春.试论连锁零售企业自有品牌商品的开发[J].华东经济管理.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