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乒乓球改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 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乒乓球教学课程设置中出现的问题,经过分析整理,提出改善教学效果的措施,为培养学生兴趣,贯彻科学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乒乓球 课程设置 改革
一、引言
新世纪的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更注重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使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乒乓球教学基本还是以技能教育为主,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乒乓球教学的现状,指出了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且对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高学生技术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改良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乒乓球教学方法改革的建议。
二、高职院校乒乓球课程设置现状
(一)课程设置不够完善
乒乓球课教学内容大都集中于基本技术,专业性、竞技性较强,但健身实效性不突出;而且教学内容的游戏性不够,教学方法陈旧、单调,而且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过于统一,对于乒乓球竞赛规则、裁判操作规程、乒乓球游戏等内容涉及不够;过多的考虑学生的普遍性,学生的差别性以及学生专业的差异则很少考虑,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自学、自练能力。这就直接导致了高职院校乒乓球教学不能取得应有效果。
(二)课程设置缺乏职业特点
如今,高职院校的乒乓球课程设置与学生生活、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相脱离;没有创新,难以吸收新理念下的课程内容,减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体育教学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没有体现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围绕培养广大学生“健康第一”的理念来设置体育课程体系,进而为学生就业服务的本质;更没有将高等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技术性、实用性、应用性等综合职业能力特征相结合。
(三)教学评价存在不足
现行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乒乓球教学评价太过于注重运动成绩,只是注重最后的结果,而轻视运动的整个过程,考评的方法仍旧是传统的将学生技术评定作为主要的考核内容,定量指标过多,忽视学生个体素质和乒乓球基础练习。学生的成绩评定重学习效果而忽视学习过程,并且对学习过程的层次体现较少,致使许多身体素质差、乒乓球学习基础弱的学生很难顺利通过考评,从而不能反映出体育教学的发展和现代教育理念。
三、乒乓球课程设置改革思路
(一)课程设置要新颖、实用
以往我们在教学中运用的模式,是以提高技战术为主,忽视或轻视了培养学生的教育和教学。乒乓球课程设置应以学生需要为主,重视过程与方法,保证学生的主体性。而且在教学内容上应加强趣味性,按照乒乓球的原理、方法及人体的发展规律,把乒乓球教学过程以游戏等形式,包括健身、竞技、娱乐和休闲等方面进行综合教学;还应开设乒乓球课二次选修,保证大学生乒乓球学习的延续性,从而有利于大学生乒乓球锻炼习惯的培养,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我们还应该合理安排理论课与教学比赛。理论课的内容应该有乒乓球概述,乒乓球基本技术、战术、裁判法,还有观看比赛录像,使学生掌握乒乓球运动的规律和特点,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教学、基本训练;而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比赛,比如团体赛、淘汰赛、升降级赛等,一般在理论课统一讲解后进行。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和练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所学的基本技术在比赛中得到运用。
(二)课程考核要人性
我们要建立人性化的高校乒乓球课考评体系,使考核结果既能反映学生乒乓球课学习效果,又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还能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即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我们不仅要考核学生的成绩,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体育意识、注重提高他们的体育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各项运动技术的要求。总之,在乒乓球课考核中应做到形式多样,有针对性、开放性、全面性和可选择性,以保证考核的科学性、合理性、真实性、全面性和人文性。
(三)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我们应该看到,授课教师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对于能否顺利实施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作为乒乓球课程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教师,是高职院校乒乓球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体育教师的素质对于体育课程的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应当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体育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与再教育,适当增加体育教师外出进修机会,放宽眼界、创新观念,让他们有更强的能力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结语
各高职院校应充分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对乒乓球课程的设置加以研究和总结,都应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寻求新的发展。本文所提出的高职院校乒乓球课程设置改革,是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相一致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践性和理论价值。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
参考文献:
[1] 杨乃彤.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改革探微[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6).
[2] 闻兰.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方法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2):234-236.
[3] 何莹.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与教学评价的改革[J].辽宁体育科技.2005(5).
【关键词】 和谐教学法 乒乓球 教学改革 应用
和谐教学法在乒乓球教学课堂中主要的教学程序分为三阶段八环节,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由身心准备环节和知识准备环节构成;第二阶段是导学阶段,由出示教学目标环节、自学讨论环节和艺术精讲环节构成;第三阶段是应用评价阶段,由激活练习环节、达标测试环节和推荐作业环节构成。和谐教学法的这三阶段八环节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灵活的调整贯通。
1. 导入乒乓球教学的新课程,明确教学目标
课程导入也就是乒乓球教学的导入阶段,主要包括了身心准备环节和知识准备环节。在这两个环节主要是针对学习进行兴趣的调动,通过一定的课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让学习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另外准备也包括知识的准备,也就是在上课之前教师先要调动学习已有的基础知识,对上节课所学习的乒乓球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技能进行复习,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以便进入新一轮课程的学习,达到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针对乒乓球教学的课程导入,教师可以先组织有效的课前准备,如讲个关于乒乓球的故事,视频直播某项乒乓球赛事,讨论乒乓球技法,进行乒乓球技能演练等等,变化各种导入形式,避免导入的程式化和庸俗化,充分利用好课前的准备时间,增加学生参与到乒乓球学习中的兴趣和爱好,创设出和谐而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自然而然的融入这个积极而兴奋的课堂学习中,进入到一种最佳的上课状态。另外,通过课程导入也能够扩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习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当然,作为课程导入阶段,教师必须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进行简要的阐述,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才能够在课堂中有的放矢的进行学习和训练,纠正不正确的理念和技能,提高乒乓球运动技能。
2. 对学生进行乒乓球知识和技能的自学指导,让学生从整体感知
进行自学指导就是和谐教学法的第二阶段,这阶段主要是在教师提出了乒乓球教学的目标、计划和具体的要求,通过对学生进行自学的指导。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切实的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到乒乓球训练过程中,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该坚持先整体感知,然后在进行部分掌握,先进行宏观把握,再具体细化到微观的方式。学生在乒乓球课程中,先应该整体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根据目标直奔主题,先不要过分在细节上细究。教师在具体自学指导过程中,要明确学生自学的时间、明确自学内容、明确指导方式,明确教学要求,将要求贯穿于整个指导过程中。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进行高效率的自学和练习。在具体的乒乓球技能训练中,教师应该先进行基本技巧和方法的讲授,然后进行规范的示范,之后由学生实践体验,自己揣摩乒乓球的技能和打法,以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发现自己的不足,真正理解乒乓球的理论知识,掌握真正的打法和技能。整体感知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只有在对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整体上、宏观上的掌握和感知之后,才能够有效的进行自学,也就是说学生的自学必须以整体感知为基础来展开。
3. 检查和点拨学生的掌握情况,探寻规律
和谐教学法基本的原则就是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谐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和谐的系统过程,各阶段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必须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点拨,帮助其解决问题,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在自学阶段结束之后,教师还必须对学生自学的效果和质量进行检查和点拨,当然这个检查必须打破传统的仅仅对教材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更主要的还是指导学生从教材的学习和实践的乒乓球训练中发现规律,更加深刻的掌握乒乓球技能,深刻的掌握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在乒乓球训练国重在那个的整体思维的习惯以及实际进行乒乓球竞技和运动的能力。
4. 反复练习,实现学生达标,适当的进行课后拓展提高
乒乓球教学必须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之后,还必须通过反复的技能练习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乒乓球运动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并且器材也比较简单,但是要想真正的掌握乒乓球激战的技法就离不开反复的练习。乒乓球的打法经与技巧,实战技术变幻无穷,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从心理到生理上都达到了和谐的状态。教师在对于横拍、握拍、发球技术、正手快攻以及反手退档等技术进行讲解之后,要指导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并且实现学生的达标。运用和谐教学法进行乒乓球教学,应该有归纳总结式的结尾,并且设置一定的悬念,让学生对课堂回味无穷。在课后,教师还应该适当的组织一些乒乓球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实现学生乒乓球技能的课后拓展和提高。
结论
和谐教学法是一种教学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和谐,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各要素都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形成合力,从而促进乒乓球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素质的健康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应该加强对和谐教学法的研究,在乒乓球教学中适当的采用和谐教学法能够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蒙万宁.和谐教学法与高校乒乓球教学改革[J].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0.(05).
[2] 杨贵明.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在乒乓球技术课教学中的运用[J]. 体育师友. 2011.(04).
关键词: 快乐体育 乒乓球 教学模式
乒乓球课是普通高校体育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教师在给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同时,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这项运动的精髓,是教师追求的目标。本文阐述了快乐体育法的内涵,探讨了快乐体育教学法在高校乒乓球课教学中的运用,希望通过此法能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激发。
一、“乒乓球教学模式”概念界定
1.“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在当代教育学家中,吴志超等在《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中指出,教学模式是按照一定的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具有效应结构和功能的教学活动的模式和策略。教学模式可看做是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三者的中介和桥梁,是整个教学系统和教学过程的引申。这种观点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不同,它提供了如何最有效地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程序和策略,具有实践意义。
2.“乒乓球教学模式”概念界定。根据以上对教学模式的理解,可以把乒乓球教学模式理解为:乒乓球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乒乓球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以大量的乒乓球教学实验为基础,为完成特定的乒乓球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形成的稳定、简明的乒乓球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
二、“快乐体育”理念的应用
1.“快乐体育”内涵的概述。
(1)“快乐体育”的内涵。快乐体育是指从事体育教学与个性和谐发展需要出发,让学生体验到从事、理解、掌握、创造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自觉性、主动性,以对学生进行健全的人格教育、身体教育为目标的体育教学思想体系。它的核心是把全面育人视为体育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把终身体育视为自身的目标,体育教学过程中在加强情感、体育理论知识、锻炼方法及运动能力教育的同时,寓快乐于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各种体育活动中享受“学中乐、练中乐、赛中乐、玩中乐及苦中乐”,以此达到热爱体育、自觉学习体育、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的目的。
2.“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快乐体育”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区别,传统模式下的教学目标主要以锻炼身体为目的,基本技术学习为主,新的教学大纲要求体育教学在原有目标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最终达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目标。学校体育作为终身体育的基础,要求我们在改变传统教学日标的同时还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使体育教学内容和组织方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1)进一步增强乒乓球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乒乓球教学中,对教师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强调过多,但是如果把学生只看做一个需要教育的对象,那么在教学中就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样就会使学生丧失自觉性、积极性。学生一旦对乒乓球失去兴趣,就不能激发和维持对乒乓球学习的动力、不能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也就不会主动积极地有效地学习。相比于快乐乒乓球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的,这样就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才是增强教学效果的方法和手段。从乒乓球教学的特点看,应把激发学生动机、提高学生兴趣当做重点,让学生自己选择、自主练习、自我评价,让他们在应付各种挑战中显示自己的实力,实现自身的价值,体验满足感和效能感。
(2)培养学生的乒乓球意识。在乒乓球教学中,实践应该占据相当的比重,然而没有理论作为指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将不能更快地提高和发展,因此,要先在理论方面,培养学生的乒乓球意识。在意识理论的讲解时,要特别注意与实践相结合,多引用一些实际例子来解释和说明。如在学习正手击球时,击过去的球经常下网,原因很可能是拍面前倾角度过大,击球部位过于偏上,这时不能只告诉学生球失误的直接原因,还应帮助他分析错误的动作,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击球位置、击球时间及发力方向在整个击球动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适当调整考试中各个环节的比重。当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考试大多由身体素质考试、专项考试和平时成绩三部分组成,而且素质考试和专项考试占的比重很大。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考试模式的确能考查出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但是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们不难发现它的弊端,那就是上课不积极,经常缺课的学生,在考试中由于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能拿到比较高的成绩;而对于身体素质比较差的学生即使平时非常努力,但是考试结果依然不尽如人意。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应把学生平时的努力程度和克服困难意志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一些平时表现等隐性指标纳入到考核标准中,这就会使学生知道要想取得好的成绩,不单单是提高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而且必须要有良好的课堂纪律和正确地学习态度,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地体现出“快乐体育”的价值。
三、结语
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学要想实现教学目标,首要任务是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根据乒乓球的特点进行周全的分析。教师要努力让枯燥和单调的教学变得新颖和活泼,使学生充分享受乒乓球运动带来的快乐。另外,还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让学生步入社会后,还能热爱运动、理解运动、参与运动,这样才能让“快乐体育”的理念得到更好的贯彻和落实。
参考文献:
[1]张岩.高校乒乓——寓教于乐,突出细节[N].乒乓世界,2009(5):120.
[2]牛锡铮.快乐体育教学八法[J].河北教育,2007(12).
[3]董晓斌.快乐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 高校体育 特色项目建设
一、体育特色项目建设在促进教学改革和提升运动队水平方面的支撑作用
我院特色项目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围绕乒乓球项目特点狠抓教学改革,将“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创新并运用于乒乓球教学。“分层递进”教学模式是把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辅导、课外锻炼、课外训练、课外竞赛等纳入乒乓球课程,形成课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课内实施分层次式教学,课堂教学以教师指导为主,学生骨干协助为辅。首先在实施教学前对选报乒乓球的学生进行测试,然后根据技术水平的高低将学生分成精英班、提高班、基础班三个层次课外进行递进式教学,教学活动以学生组织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分层练习、分层要求、分层指导、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创新,给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了参与的空间,让各层次的学生从中享受到乒乓球运动带来的快乐。
卓有成效的特色教学改革也大幅度促进了运动队训练水平,队伍的竞赛成绩也有了质的飞跃。曾获得2008年浙江省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第四名、男双第四名、混双第七名的好成绩。参加2010年浙江省第十三届大学生运动会乒乓球比赛,夺得乙组男女总团体第一名,并获男子团体金牌、女子团体第四名、男女混双金牌、男子双打银牌、男子单打铜牌等奖项,我院乒乓球队被大会组委会评为体育道德风尚奖,2名队员被评为优秀运动员。
二、体育特色项目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一般从广义的角度讲,乒乓球文化泛指大学校园内一切与乒乓球有关的活动。包括以乒乓球为教学内容的体育课程、各种形式的校园乒乓球比赛、与乒乓球有关的沙龙讲座等。在我院以乒乓球为代表的体育文化作为校园精神建设的一种途径和形态已经构成了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
诚信品质的体现贯穿在整个乒乓球活动过程,它要求学生诚实并遵守规则,而乒乓球活动也是最能体现学生诚信品质的体育活动之一。尤其在没有裁判员执法的信任制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定要做到诚实,把球说成出界或把出界说成球都是不诚实的表现。这和现在社会上人们大力提倡的“诚信”是相辅相成的。我院教师在乒乓球教学活动别重视学生的诚信品质的建设,实施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在乒乓球馆里设置诚信架和诚信签到板,教师在学期前在诚信架上放置乒乓球拍和若干乒乓球,诚信签到板上张贴课余锻炼记录表,学生可在课余锻炼时间自觉的进行练习,并且诚信签到板相对应的写上具体的锻炼日期和练习的时间。在这种诚信品质成为学校乒乓球活动的一种风气之后,学生会自觉不自觉的受到这种乒乓球文化的熏陶和制约,将来走上社会后,自然会将诚信放在为人处事的首要位置。
(二)乒乓球社团文化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需要众多社团发挥其纽带作用,学校体育社团因其本质和独特功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活动在改善学生心理状态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它有利于学生克服和消除自卑、胆怯、信心不足等不良心理品质,形成坚忍、积极、乐观、合作等一系列优良的生活态度。
(三)特色项目在推动学校贯彻“终身体育”教育的意义
终生体育是90年代以来体育改革和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终生体育,是指一个人终生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其意义在于使身体健康,身心愉快,终生受益。“终生体育”也指任何人在一生中的任何时期、任何地方都能根据自己的体力、年龄、目的进行体育活动。
终身体育的运动项目往往是有氧运动为主的。乒乓球运动就很适合,尤其适合亚洲人。乒乓球运动以其简单易学、娱乐性强、无身体碰撞、运动量可控、老少皆宜、能改善视力、以及场地小便于开展等特点,被广大群众接受。下至五六岁的幼儿,上到七八十岁长者,都可从“乒乒乓乓”来回飞梭的银球中,享受到运动的快乐,愉悦了心情,促进了人的身心发展、增进了运动者之间情感的交流,贯彻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维”的健康观。乒乓球运动在我国被美誉为“国球”,深受人们的喜爱,将成为人们业余锻炼和学生们最热爱的体育项目,乒乓球运动必然将成为学校贯彻“终身体育”教育优先选择的体育运动项目,为增强国民的体质,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振奋精神而再创佳绩。
三、小结
(一)乒乓球特色项目建设能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提高大学生的自身修养,社团文化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从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二)乒乓球特色项目建设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三)乒乓球运动是学校贯彻“终身体育”教育优先选择的体育运动项目。
参考文献:
摘 要 如今乒乓球运动不断发展,对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战术、体能、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器材方面的改革创新也是不容忽视的。乒乓球器材的不断更新促使乒乓球技战术的不断创新,使比赛更加公平、公正、精彩。近年来,国际乒联还进行了改40mm大球和无机胶水,将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 乒乓球 器材 历史 现状
一、乒乓球拍的历史发展
1900年,英国人为更新球拍材料,将整块木料制成球拍。由于原来羊皮纸球拍造价高、耐久性差,而木板拍却相反,控球能力能,且成本低。1902年英国举行首次乒乓球比赛,运动员古德将胶皮颗粒拍带入比赛并获得冠军。增加了击球的摩擦力,发掘了旋转元素,为欧洲削球技术的盛行打下基础。但后来,削球打法在比赛中过多的消极防守,耗时过多,严重阻碍了比赛的竞技性和观赏性。为抑制该现象现象,国际乒联1937年决定对乒乓球比赛器材和规则进行修改。乒乓球台宽度由146.4cm增加到152.5cm;网高由16.77cm降低到15.25cm,为进攻型打法拓展了道路。1951年奥地利人用泡沫橡胶作为拍面覆盖物,发现了海绵球拍,使击出的球既转又快。1952年第世乒赛上,日本选手佐藤博治使用厚达8mm的海绵球拍,运用远台长抽以攻为主一举夺得了男单冠军。海绵球拍打破了欧洲削球选手的霸主地位,使乒乓球运动进入了快速进攻时代。1959年第27届世乒赛男团决赛时,张燮林使用秘密武器长胶,利用怪异的性能为中国队立下汗马功劳。目前随着球拍器材的不断发展,在底板中增加了碳纤维和纳米技术,有利于速度和力量发挥,胶皮的摩擦性以及海绵弹性越来越高,为进攻打法的选手更好地发挥技术水平提供了有力保证,弧圈球技术逐渐成为乒乓球的主流打法。
但随着弧圈球技术的不断发展,击球速度越来越快、力量越来越大、旋转越来越强,回合越来越少,观赏性大大降低。现在世界高水平选手的球拍90%都使用反胶,打法以弧圈结合快攻为主。欧洲是普遍为横拍两面弧圈打法,世界比赛没有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场面。为此,国际乒联近几年不断对竞赛规则进行修改,改用40毫米大球,改为11分制,无遮挡发球以及无机胶水的使用。
二、乒乓球台的发展现状
最初的乒乓球台雏形,就是家常的木桌,是英国人饭后的娱乐项目之一。20世纪中期乒乓球运动风靡全球,这种情势下对乒乓球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乒乓球台的弹性系数、表面的平整度、颜色都有了不断革新。当初的双鱼球台、红双喜球台、到现在的彩虹球台经历近100年历史。红双喜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实用新型球台的,既能够承受室外恶劣环境又能达到标准乒乓球台效果,乒乓球台板由上至下依次为不饱和树脂胶衣与毡混合体的面层、树脂与玻纤布混合体的复合层、木板层、树脂与玻纤布混合体的底层,面层呈微毛面状。甚至还出现了带有球判断的球台,这种球台能让裁判或观众更准确地瞬间判断一个球是否是球和位置。其特征是:乒乓球台的台面下安装多个传感器,对信息进行处理定位,计算得到的位置坐标大小进行判断,最后由声音图像输出设备或发光设备传出警示和显示坐标。
三、乒乓球服装的改革
随着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运作,乒乓球运动消费不断提高,其中最为普及的就是乒乓球拍和乒乓球鞋和服装。以日本的butterfly公司、瑞典的斯蒂卡公司以及中国的红双喜公司,主导整个乒乓球器材市场,同时还伴有多尼克、尤拉、阿迪达斯、美津浓等系列。目前国内外乒乓球比赛,男女运动员的比赛服装除了颜色、尺寸大小有所区别外,款式几乎完全相同。所有女球员和男选手一样,都穿着宽大的上衣和短裤。运动员的性别几乎被统一的球衣淹没了。这就大大降低了观众对球赛观赏的积极性,同时也渐渐消除了对此项运动的兴趣。细心的观众会有这样的印象:比赛正酣之际,往往看到运动员不断往上撸不断掉下来的袖子的现象,显然这是因为宽大的袖子影响到了。纵观乒乓球服装的演变过程,不难发现,曾经的容国团到现在的张继科,从曹燕华到丁宁,时间流逝了近半个世纪,而乒乓球服的变革的脚步却是如此的缓慢,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在那原地踏步,尤其是款式,给观众带来了严重的审美疲劳,也使乒乓球与时尚两字搭不上边,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观众以及赞助商的流失。作为“国球”的风靡于20世纪70年代,如今受众人群的锐减,原因众多。从服装角度,运动员的着装乏善可陈,观众难以从中规中矩的T恤、短裤,款式呆板、颜色单一、灰暗的服装中领略到运动的时尚、速度与力量之美。为了提高乒乓球赛事的观赏性,吸引更多的电视和现场观众,国际乒联也大力支持乒乓球女选手穿裙装参加比赛。于是首次在“直通萨格勒布”选拔赛上,观众看到了身穿短裙的张怡宁挥动球拍的样子。乒乓向性感网球看齐,但张怡宁穿的裙装与其说是裙装,倒不如说是运动短裤的变异,与真正的裙装概念相差很远。乒乓球服装改革之路才刚刚开始。
四、总结
在如今体育产业发达的时代,当一项运动的竞技实力达到某种高度的时候,就需要加强客观条件的革新,因此乒乓球器材的改革也要跟紧步伐。弘扬国球文化的同时,吸引更多的观众,同时也会促进乒乓球市场的扩大。
参考文献:
[1] 王樱桃,徐瑶.从器材的演变看乒乓球旋转的历史沿革[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6.
[2] 刘学哲.器材与规则的变革对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