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证券风险投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国际投资银行在风险投资领域的经验
从国外成熟的经验来看,投资银行家扮演着创业投资的策划者、组织者的角色,几乎每一家金融公司都有专门部门从事高科技公司的投资业务,在融资、公司购并、企业包装上市等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从整个创业投资的运作过程来看,每一步骤都与投资银行的业务和技术紧密相关,证券公司从事这一业务,有着其他机构难以相比的优势。
创业投资为证券公司业务的开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而证券公司必须突破传统的业务范围,拓宽、延伸金融服务,服务手段从相对固定向不固定转变,服务方法从相对简单向多样化转变,技术含量从较低向较高转变,服务周期从相对较短向孵化型转变。
有条件的证券公司可以分步实施风险投资业务:(1)设立专业部门,专门从事高科技公司的投融资服务。(2)发起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公司。由证券公司发起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公司,积极实现风险投资组织革新,通过组织资产运作和管理投资直接投入到系统性专业化的风险投资之中去。
从机构组织和制度上保障风险投资基金不偏离基金投资的投资原则和经验宗旨,并借此规避投资风险,是今后证券公司开展风险投资的发展趋势和基本方向。
只要虚心学习国外先进风险投资机构的成功经验,并充分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不断进行业务创新,与之展开公平竞争,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将在业务竞争和创新中壮大成长。
二为风险投资服务的投资银行业务创新
在现阶段,我国的证券公司介入风险投资必须以投资银行业务及其创新和现有资源为立足点。因为证券公司开展风险投资业务的优势之一是证券公司是金融市场工具创新最具活力的主体,证券公司只有具备了不断引进和创新的金融工具,才能使与风险投资相关的新业务不断拓展。
1、可转换优先股
根据美国硅谷风险投资成功案例分析,风险投资对企业的投资一般是通过优先股的形式进行的。这种优先股具有如下特性:
(1)优先清偿。以优先股形式入股可使风险投资在企业破产后对企业资产和技术享有优先索取权,这样便可将损失减为最小。
(2)收益性。风险企业能够支付优先股的红利给风险资本,再愿意冒险的风险投资者也不希望他们的投资颗粒无收。
(3)可赎回性。风险资本除了通过风险企业的IPO顺利获得退出之外,如果风险企业的发展速度未达到风险投资者的期望值,可以要求风险企业购回这些优先股。
(4)有限的决策参与权。参与风险企业的优先股不同之处在于:一般优先股并不享受表决权,但风险投资的股份一般对企业的重大事务,如企业出售,生产安排等享有与所占股份不成比例的表决权,对经理层的决策甚至享有冻结权。根据美国学者Max和Grmper分别利用1990年的实际数据进行的分析,这种优先股的投资方式较一般的证券投资在减少逆向选择和避免风险投资承担过高风险方面都更加有效。
(5)可转换性。这是此种优先股最具适用性的地方。当风险企业进展顺利时,风险投资者有权将优先股转换成普通股,从而拥有风险企业的部分股权,甚至实现对风险企业的控制。
2、“棘轮”条件
“棘轮”条件(ratchets)指的是风险企业用低价发行新股票筹资时,风险投资有权获得一定量的股票以保证其持股比例不因新股票的发行而改变。这样,当风险企业因经营不善被迫以较低价格发行新股票筹资时,风险投资不会因“股份稀释”而影响其表决权。
3、再投资期权
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契约的约定,再投资期权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追加投资。当企业经营较好,发展前途乐观,股票有升值潜力时,风险投资还可用预先确定的价格向风险企业追加投资,这样风险投资便可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低价增加其在成功把握较大的企业内的股份,从中获利。这种期权已成为风险资本的一大获利源泉,以致有人总结道:“所谓的风险资本投资,不过是购买了对企业进行再投资权利的期权而已。”
第二,转换贷款。风险投资者向风险企业提供贷款,在风险企业业务发展顺利时风险投资者可以按照贷款时的约定将贷款转换成普通股。如果贷款已经由风险企业归还,风险投资者仍能按原来的贷款金额及约定的较为优惠的转换比例,购买公司普通股。
第三,可转换债券。风险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给风险投资公司和证券公司,在风险企业经营不佳时,债券甚至低于面值发行,当风险企业上市或经营状况转好,其股份有很大升值潜力时,将债券转换成股份。
以上三种形式的本质是:风险资本凭借其较早进入风险企业的便利,设计了以债务形式存在、既能尽量减少风险又能在风险企业经营状况转好时增加股份、获得较高收益的金融创新品种,成功实现了控制风险下的收益最大化。
4、合资
合资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比较适合国内证券公司采用的方式有两种:
(一)国外的研究状况
美国等由于发展风险投资历史较长,效果显著,即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对风险投资中的委托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凯伯和谢恩(CableandShane,1997)曾提出了一个风险企业与风险投资企业关系的合作博弈模型,但在模型中未考虑到风险企业与风险投资企业之间的分工属性问题。L.吉本斯在《博弈论基础》中对以知识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风险企业与风险投资企业之间的合作博弈模型从信号博弈方面进行了模型构建和分析[13]。Gompers(1993)在其博士论文《理论、结构和风险投资模式》中认为:一方面,风险企业经营团队的能力和努力对风险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设计合理的机制可以使风险企业经营团队的回报主要取决于风险企业上市或被兼并收购时的股票价值,从而将风险企业经营团队(风险企业)的利益与风险投资企业的利益紧紧地“绑”在一起;另一方面,风险企业经营团队在运营企业过程中可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个人好处而采取机会主义行为,这将严重损害风险投资企业的利益,因此有必要在合同中将一部分控制权配置给风险投资企业(且与所有权配置无关)以提高投资效率,即通过设计合适的金融工具作为筛选和激励的有效手段。[14]另外,萨尔曼(Sahlman,W.A,1990)、勒纳(lerner,1994)、J.lerner和RodneyClark等也对风险投资中的委托关系进行了实证性研究。
(二)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学者已开始吸收委托理论的成果并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姚佐文(2001)在《风险资本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的控制权分配和转移》中指出,风险投资中的控制权分配直接影响企业的价值以及风险投资企业与风险企业经营团队的个人利益,并通过模型分析了风险投资合同中控制权的分配和转移,认为控制权尤其是剩余控制权是一种“状态依存权”,并且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是可分离的,且不必完全对应。[15]黄美龙(2001)在《美国风险投资治理机制及借鉴-基于委托理论的分析》中,详细地分析了风险投资中的有限合伙制和风险企业的治理机制,并比较分析了股份公司、有限合伙制和风险企业治理机制的异同。认为政府作为我国风险投资主体,极容易导致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要促进我国风险投资健康发展,必须改变我国风险投资主体为民间机构或个人,并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16]张帏和姜彦福(2003)在《风险企业中的所有权和控制权配置研究》中指出,“所有权必须与控制权相匹配”的原则并不能很好地解释风险企业中的实际现象。基于风险投资的特点和风险企业经营团队人力资本特性,利用Tirole(2001)模型分析了风险企业常常难以获得风险投资的原因,并引入连续控制权变量,对此模型进行拓展,导出风险企业为了获得风险投资所必须放弃的控制权的均衡解,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风险企业融资时经营团队所拥有的非人力资产数量、运营企业时的个人非货币收益大小、经营团队声誉好坏等重要因素对风险企业中控制权配置的影响,认为:从静态来看,风险企业经营团队控制权随所拥有的非人力资产的增加而递增、随运营企业的个人非货币收益增加而递减;从动态角度分析,随着风险企业经营团队人力资本逐步转化为企业的实际资产,其必须放弃的控制权将相应减少。同时,进一步分析了风险企业中所有权与控制权配置特征及其原因,提出风险投资中采取的治理机制应当是特殊的相机治理机制,即根据风险企业的实际发展绩效和运营状况以及风险企业经营团队的能力是否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而配置控制权。[17][18]田增瑞(2001)在《创业资本在不对称信息下博弈的委托分析》中提出,在投资者和风险投资企业之间,风险投资企业应承担无限责任,并应建立信誉机制,风险投资企业和企业之间应签订可转换优先股的契约,以转移风险。[19]南立新和倪正东(2002)在《中国风险投资企业与创业者之间的委托问题及解决方案》中,通过对大量的实际考察,认为委托的主要问题表现为:签约前隐藏信息和约后隐藏行动,提出的具体解决办法是:进行尽职调查;投资协议制约;分阶段投资等。[20]另外,俞以平和张东生等人对风险的控制和激励也进行了研究。
二、一些启示
根据委托理论的发展,结合国内外风险投资的委托关系研究现状,本文认为对风险投资的研究如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则更好地分析风险投资委托关系的特点:
(一)从风险和分担的角度来研究风险投资的委托关系
国内外研究主要是借鉴委托理论关于在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下的委托关系,从人的风险控制及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内容集中于风险投资企业与风险企业之间的委托关系,局限于所有权和控制权的配置、人(风险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如何通过投资前的尽职调查来消除和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等方面,却忽视了风险投资高风险特性下的委托关系形成和维系机理,缺乏对风险投资整体运作模式的系统分析,特别是对风险投资的整个委托关系中的风险问题这根主线的作用,这样,对风险投资中委托关系的研究不能区别于一般产业投资过程中的委托关系,对实践缺乏相应的指导作用,因此,从风险投资的风险和分担角度出发,有助于将风险投资委托关系形成的前提即对高风险的逐级和分担,与利益主体在关系过程中风险控制与激励相结合,较为完整和系统的解释风险投资的委托关系特点对风险投资运行效率的作用,抓住了风险投资委托关系的实质,明确了各利益主体的角色定位问题。
(二)研究的范围和对象
从风险和分担角度研究风险投资的委托关系问题,应看到风险的逐级转移和释放是一个完整的链式结构,因而,研究的范围应将投资者到风险企业的风险过程纳入研究,侧重于A级和B级各自的关系特点,以及与整个关系链条的关系的研究,以阐述风险投资委托关系的特点。从研究对象上而言,为适应风险、分担及提高投资效率的需要,各利益主体所采取的不同组织结构形式及相互作用关系来适应风险的转移和分担的过程,说明了对风险效率的改善和提高具有不同的作用机理。所以,研究的范围和对象应是投资者、风险投资企业到风险企业的完整关系链,个体对象是投资者、风险投资企业和风险企业,这样,为风险投资的委托关系提供了明晰的研究载体。
(三)研究方法
国内外学者们对风险投资的委托关系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国外的发展环境与我国有较大的差异,国内发展风险投资事业也远晚于国外发达国家,涉及风险投资的相关资料数据较难以获得,因而,国外纯理论的研究不一定完全适应我国的具体制度环境,实践的经验通过运作比较的方式给予我们启发,所以,在系统对风险投资的委托关系研究中,可考虑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定性与定量想结合的方式,采用一定的调查、统计等方法,并结合作者自身的风险投资实践,在研究风险投资委托关系的共性下,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来说明我国风险投资中的委托关系特征及关系的行为过程。
(四)研究内容的扩展
1、在考虑风险条件下,将投资者、风险投资企业和风险企业这三个“黑箱”打开,对风险的效率传递机制问题及各种委托关系路径下的激励约束机制等问题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
2、研究风险投资效率与委托的风险效率相关性。委托理论在风险投资中的运用和研究,是企业内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条件的拓展,应层级委托关系的效率对风险投资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委托关系路径下效率问题。
3、对委托人和多人进行探索性研究。我国风险投资市场的政府主导型风险投资企业也可能出现“委托人缺位”、“激励机制缺位”等问题,对风险分担的影响将决定风险效率的传递机制问题。多人可能是在一定区域内的关联产业内企业,或是具有产业链关系企业,或是企业内部治理过程中团队成员的分别选择问题,其相互作用机理,关系效率及相互监督成本等系列问题,及可能存在的“人缺位”问题等,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
【摘要】本文对委托理论的演进过程和新进发展进行综合评述,并结合风险投资的委托关系研究状况,提出了从风险角度等方面对风险投资深入研究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委托理论风险投资启示
参考文献
[1]Holmstorm·Bengt,1998.ThefirmasaSubeconomy.MITworkingpaper.
[2][3][4][5]均译载自《企业的经济性质》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6]李春琦和石磊《国外企业激励理论述评》《经济学动态》2001、6
[7][8][9]均译载埃瑞克·G·菲吕博顿鲁道夫·瑞切特编孙经纬《新制度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0]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关系―兼评崔之元和周其仁的一些观点》《经济研究》1996、9
[11]徐新邱菀华(1998)《委托—理论中自然状态的不确定性对最优契约影响的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学院
[12]高程德《现代公司理论》P167-204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美]L·吉本斯《博弈论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4]Gompers,1993《理论、结构和风险投资模式》译自“TheTheory,Structure,andPerformanceofVentureCapital(Funding),Ph.D.thesis,HarvardUniversity.”
[15]姚佐文《风险资本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的控制权分配和转移》《预测》2002.1
[16]黄美龙《美国风险投资治理机制及借鉴-基于委托理论的分析》硕士论文(2001)
[17]张帏和姜彦福《风险企业中的所有权和控制权配置研究》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2003、3
[18]张帏《基于创业企业家人力资本特性的创业投资制度安排研究》2001博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952年3月,哈里•马柯维茨发表的资产组合的选择,将概率论和线性代数的方法应用于证券投资组合的研究,探讨了不同类别的、运动方向各异的证券之间的内在相关性,标志着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诞生。在马柯维茨对资产组合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另两位美国经济学家、金融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威廉•厦普和约翰•琳特纳分别在1964年的文章《资本资产定价:风险条件下的市场均衡理论》和1965年的文章《风险资产的价值,股票资产组合的风险投资选择,资本预算》中,给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CAPM模型主要是用来描述证券的风险价格进而得出均衡价格形成机理的,在实际生活和理论分析中应用十分广泛。国内学者也对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通过分析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数据,用简单随机等权组合的方法,研究投资组合规模与组合风险的关系。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位学者的研究。1996年10月,我国学者施东晖先生在《经济研究》上发表了《上海股票市场风险性实证分析》一文。他以1993年4月至1996年5月上海证交所的50种股票为样本,以双周收益率为指标,采用简单随机等权组合构造50个“n种股票组合”(n=1,2,……,50)来推断股票组合分散风险的能力,由此得出“投资多元化只能分散掉大约20%的风险,降低风险的效果极其有限”的结论。实际上,这一研究只构造了1个“1种证券的组合”、1个“2种证券的组合”、……1个“50种证券的组合”,缺乏统计稳定性和可靠性。2001年5月,顾岚、薛继锐等在《数理统计与管理》上发表了《中国股市的投资组合分析》一文,以深沪114种股票为样本,以日收益率为指标,分别研究了不同年份、不同行业等权组合规模的情况,得出“不同年份的组合方差相差很大,不同行业对于不同组合规模方差的降低有明显差别”的结论。此外,他们还对比了马科维茨组合和简单等权组合,发现在方差的减少效果上,马科维茨组合优于简单等权组合,并且马科维茨组合的规模小于简单等权组合。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采用2007年上半年沪市A股的数据,研究投资组合规模、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之间的关系。通过进一步研究,希望能够为投资者进行证券投资组合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二、实证研究过程
(一)研究样本及数据
本文选取样本的原则,一是考虑足够的样本容量,本文数据取自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在2001年1月,共有562家上市公司,其中资料不全的公司有210家,因此本次研究的范围共352家公司,样本容量足够大。二是抽样方法,本文采取的是不放回随机抽样,按照简单等权的方法进行1至30种股票的投资组合,选取上述方法的原因是计算方便,并且能够比较从1支股票增加到30支股票,每增加一支,对收益和风险的影响。三是考虑适当的分析时间区段,避免由于样本数据波动带来较大的估计误差,经过简单观测上证指数的k线图,本小组发现在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上证指数波动较为平稳,又考虑到时间跨度过大会影响股票收益及风险的变动,故时间跨度确定为6到8个月。本研究选取的样本为,随机抽取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30家A股,时间跨度从2007年1月至2007年6月。
(二)证券投资组合的规模、收益与风险的实证
研究表1是本小组在随机抽取30支股票后,运用excel及spss统计软件计算得出。经过分析表1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投资组合规模与风险的关系、组合规模与收益的关系,并可利用他们之间的关系尝试拟合回归模型。
1.投资组合规模与风险的关系。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股票规模由1支增加到2支时,股票的风险下降趋势明显,由9.24%下降到7.25%,下降了1.99%,下降幅度显著,组合效果十分明显。当组合的规模从2种增加到6种时,股票的风险下降了1.26%,当组合的规模从6种增加到12种时,股票的风险下降了0.58%,当组合的规模由12种变化到18种时,风险下降了0.23%,而当组合的规模由18种增加到30种时,投资组合的风险由5.18%降低到5.14%,风险仅降低了0.04%,组合效果不理想。根据随机抽样的30支股票的上述计算与比较,推断上海证券市场在2007年1月至6月的总体情况。随着投资组合规模的不断扩大,投资组合的风险会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且风险的下降趋势随着组合规模的增加下降明显。当股票规模超过20支时,风险区域稳定,下降趋势不明显。
2.投资组合规模与组合收益的关系。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组合规模从1种增加到2种时,组合的收益率下降了0.54%。当组合的规模由2种增加到6种,收益率上升了0.05%。当组合的规模由6种增加到12种时,收益率下降了0.06%。当组合的规模增加到18种时,收益率下降了0.11%,组合规模继续增加到24种,收益率下降了0.02%,组合规模到达30时,收益率下降到2.24%,下降了0.04%。根据投资组合理论,组合的收益是组合中各风险资产收益的现行组合,本文采用的是简单的等权线性组合,投资组合的增加并不能增加组合的收益。从样本数据可以看出,在2007年1月至6月的上海证券市场,随着组合规模的增加组合的收益率出现了有规律的下降趋势,但收益的这种下降程度并不是很高,当组合数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组合收益的变动范围基本上保持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这意味着达到一定规模后,组合规模的不断扩大,组合的收益差距基本不变。因此,投资组合规模的增加并不是增加组合收益的主要途径,甚至可能降低组合的收益。
3.组合规模与风险的回归模型。根据上述实证数据,可以看出投资组合的规模与组合的风险呈现一定的相关关系,即投资组合的规模增加会减少组合的风险,但这种关系不是严格的线性关系。本文运用spss软件采用尝试性的方法,将组合规模作为自变量,风险(即方差)作为因变量,拟合了包括Linear(线性),Quadratic(二次),Cubic(三次),Inverse(倒数)四种模型。通过比较后,发现拟合模型中Inverse函数在四个函数中最为符合。以投资规模为X,风险为Y。拟合模型为:Y=0.023+0.004X此模型恰好与埃文斯和阿彻的投资组合模型Y=A+BNi〔其中Ni为组合的规模(i=1,2,3,……n);Yi为不同组合规模的σ〕相符合。4.组合规模与收益的回归模型。回归模型拟合的比较好,拟合优度为0.803,调整后的拟合优度为0.798,整体的F检验也非常显著,各个参数的t检验也比较显著,据此说明了投资组合规模与组合风险之间确实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我们可以用上述模型对投资组合的风险进行合理的估计,但由于组合中存在系统性风险,因此,当N趋向于无穷大时,组合的风险并不趋向于0。5.组合规模与收益的回归模型。与组合规模与风险的模型类似,组合规模与收益的回归模型为:Y=0.05+0.004X经检验回归模型拟合得非常好,拟合优度为0.980,调整后的拟合优度为0.979,整体的F检验十分显著,各个参数的t检验也十分显著,但此模型没有经济理论的支持,因此仅作为一种拟合趋势,没有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不能解释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结论与建议
经过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上海证券市场在2007年1月至6月期间,投资组合的适度规模数为16种股票。这种投资组合规模使投资组合总风险降低4.06%。因此,投资者为了降低组合的风险可以增加投资组合中的股票数,但投资组合的风险在组合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将逐渐稳定。
(2)从之前规模与收益的风险分析可看出:简单的投资组合并不必然导致组合收益水平的提高,投资组合的规模存在一定的有效范围,当组合规模超过该范围时将引起组合的过度分散,而组合的过度分散又将产生各种交易费用及不必要的管理成本,这样势必会引起整个投资组合的收益降低。
关键词:证券投资 风险 应对策略
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法人或自然人)购买股票、债券、基金券等有价证券以及这些有价证券的衍生品,以获取红利、利息及资本利得的投资行为和投资过程,是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证券投资是对有价证券的风险投资,包含投资和投机两种不可缺少的行为。证券投资对金融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证券投资有助于调节资金投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引导资源合理流动及实现优化配置;证券投资是重要的融资渠道,对金融市场的发展会起到推动作用;证券投资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增强企业再生产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知名度,促进企业行为合理化;证券投资为中央银行进行金融宏观调控提供了重要手段,为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证券市场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还不是很成熟,容易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主要的特点就是中小投资者偏多、波动大。如何稳定市场,学术界和金融界人士都有各自的观点,其中引进、发展证券投资基金是不错的选择。证券投资基金在捍卫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方面有其明显的特征,证券投资基金以其专业化管理、长期投资的眼光,成为稳定证券市场的中坚力量。市场是在不断发展的,我国证券市场同样也经历十几年的历程。我国的证券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金融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国债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证券市场体系已经较为完善。同样完善的证券市场在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在吸引外资、加快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的证券市场与西方发展已有百多年历史的证券市场相比还不成熟,也不规范。我国证券市场的建立,并不是偶然,它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证券市场始终受着政策的影响,无论从企业上市融资到二级市场的监管还是股指的涨跌等,都会受到政策调控的影响。随着全球大环境的影响,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也逐步完善,证券市场也在慢慢市场化。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形势会怎么样,有金融学者预料“其基本态势必将是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增强为主线,加快证券市场深化的进程,完善证券市场的功能。”所以,如何正确对我国证券投资的风险分析和防范,是非常重要的。
二、证券投资的风险分析
证券投资风险是影响证券市场的重要因素,也是证券投资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以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避免其带来的危害。从风险成因角度来看,证券投资风险主要有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政策风险、信用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等。从风险的性质和范围角度来看,证券投资风险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两大类。
系统性风险是指由经济形势、政治形势变化等全局性事件引起的投资收益变化的不确定性,会影响绝大多数证券价值,靠证券多样化并不能消除此类风险,因此又称之为不可分散风险。非系统风险是指由局部事件引起的投资收益变化的不 确定性,对个别证券的状况产生影响,当投资者持有多种证券时,不同证券受局部事件,如公司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及市场销售等的变化影响,而产生的价值增加和减少会相互抵消,因此非系统性风险又称为可分散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政策风险、购买力风险属于系统性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退市风险、信用风险属于非系统性风险。
三、证券投资风险的应对策略
1.对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动和出台密切关注
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动和出台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很大。因为政策风险是系统风险中较为重要的因素。作为证券投资者应当密切关注国家政策、法规,关心时事政治,根据其变化调整投资策略和投资方向,有效的去规避政策上的风险,以达到预期投资的目的。
2.对证券发行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并考察
想做到理性的投资必须要先了解清楚证券发行企业的具体情况,盲目投资是不可取的。证券投资还要进行信用评级,要对所发行证券的质量和证券发行者的信誉做理性的分析。现在很多投资者都是盲目的投资,很少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并考察,这也是投资失利的原因之一。投资者应参考专业评级机构对各证券的评级状,优先选择信用等级较高的证券进行投资。避免投资风险较大的证券需要注意分析证券发行企业的财务状况等综合情况。
3.采取组合证券投资
通过组合证券投资可以分散证券投资的非系统风险。马科维茨指出:“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将风险证券按一定方式进行组合,能实现组合证券风险低于单独投资其中任何一种证券的风险。”
4.减少投机性投资
过度的投机行为会给证券市场造成巨大风险,投资者应尽量减少市场投机行为,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式和投资时机,不可盲目跟庄投资,才能保证投资收益,有效规避证券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唐莹莹.证券投资风险[J].企业导报,2009(11)
[2]张旭磊,张正华.证券投资风险成因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4(3)
[3]傅仙发.组合证券的投资风险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08(8)
[4]林莉,田苗.证券投资与风险[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8(4)
货币式基金的收益率不算高,与一年期存款利率相当,但其有很好的流动性。投资者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参考以下原则。
尽量购买老基金。因为货币式基金和股票型基金不同,其认购、申购和赎回均没有任何手续费,买新货币式基金不占任何优势;老基金的业绩已经明朗化了,可新基金能否取得良好业绩却需要时间来检验;新货币式基金一般有一定时间的封闭期,封闭期内无法赎回,流动性会受到限制。所以,购买货币式基金时应当优先考虑老基金。
关注历史业绩。受运作水平等因素影响,各货币式基金的收益情况也有一定差距,这时就需要投资者对货币式基金进行综合衡量,优中选优。投资者可以通过相关网站查询所有货币式基金的收益率排行榜,或者查询各货币式基金的历史收益情况,尽量选择年化收益一直排在前列的高收益货币式基金。
就短不就长。货币式基金只是一种短期的投资工具,比较适合打理活期资金、短期资金或一时难以确定用途的临时资金,对于一年以上的中长期不动资金,则应选择国债、人民币理财、股票型基金、配置型基金、债券型基金等收益更高的理财产品,以提高资金效率,实现收益最大化。
打新股理财产品
一般由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发行,期限不等。此类产品集结资金进行网上或网下新股的申购,2007年由于股票市场火暴,年收益曾达到20%~30%。但2008年以来证券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参与“打新”的资金量急剧增加,同时新股的开盘价回归理性,使得“打新”产品的收益率呈下降趋势;新股发行的数量及密度较前期显著降低,稀释了此类产品的收益率;近期发行的大盘股相对较少,而小盘股较多,“打新”理财产品的大资金优势难以体现。
因而打新股理财产品目前收益可能远远小于产品宣传的5%甚至15%的收益。在极端情况下不排除负收益的可能性。目前情况下,投资打新股理财产品不是很好的选择,等新股发行的公告大量出现时,再购买不迟。
债券
从资金面分析,信贷资金回落、银行存贷差的扩大将继续扩大机构的配置需求;而随着国内经济增速的回落,通胀将逐步回落,基准利率上调空间非常有限。此外,近期股票市场风险的加大也促使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风险溢价上升,固定收益作为低风险投资品种将有望获得投资者青睐。而近期债券型基金的不断推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十分显著的信号。
债券票据型理财产品
我国的债券票据型理财产品的优势主要在于:其回购等融资方式用于新股申购,现在新股申购的收益率很低,自然投资意义就不大了。彼得・林奇就说过:买债券基金不如直接买债券,还省去了申购、赎回和管理费等不少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