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单纯乐理知识学习比较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且容易遗忘。怎样才能把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简单易学。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采用对比、游戏、动画、谜语、比赛等多种形式,能让学生在快乐玩、轻松学中掌握乐理知识。
【关键词】
乐理知识 游戏 手语 对比 竞赛
【中图分类号】G623.71
【正文】
近年来,音乐教学在不断地改革,其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乐理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为此,乐理知识成为了音乐课堂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我们怎样才能把它变得生动有趣,简单易学,让学生在快乐玩、轻松学中掌握乐理知识,已成为音乐同行们共议的话题。
一、 在游戏中感知节奏
喜欢玩游戏是小孩的天性,在音乐课堂中将游戏和乐理知识联系起来,把枯燥、乏味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变得生动形象,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乐理的积极性。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听出敲击的节奏,并记录。为此,在区分 “× ××”、“×× ×”、“× × ×”三种节奏型时,我采用传真游戏进行教学, 传真游戏能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游戏规则是:每组第一个同学上来抽三张编了号的节奏卡片,回到座位上。每组第一个同学按编号把卡片上的节奏通过拍后面同学手心的形式传真给第二个同学,一个一个传真下去,最后一位同学把传真到的节奏写在标有组别的纸张上,并按完成的先后顺序把它张贴在黑板上。评价标准以传真速度快且正确率高的一组为优胜组。第一轮游戏结束,正确率很低,各组同学都非常失望。为了让孩子们在快乐游戏的同时增添几分成就感,我抓住时机和同学们共同探讨怎样才能将节奏准确无误地传真到最后一位同学。通过集思广益,我们总结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金点子,让每组第一位同学在传真时四分音符拍手心,八分音符拍手指,后面同学按这种方法依次往下传。第二轮比赛结束,正确率有了大副度提高,孩子们也在胜利的喜悦中区分并掌握了这三种节奏型。
二、 在手语中辨别音符
手是我们人体中最灵活的表情器官,通过指、掌、腕、臂等不同造型,可
以非常形象地描摹出事物的大小、长短、方圆等。在音乐课堂中,我巧妙地将“手势”加入到乐理知识教学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含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奏教学中,我根据国培时首都师范大学郑莉教授手势教学法,通过创新改进后进行节奏教学:
好玩、好动的小学生对这种手势学习节奏很有兴趣,我先由易到难逐步进行讲解、教学,当学生掌握了手指的变化,他们都不由自主的在同学之间比划着、交流着,早已消除了对节奏的恐惧感。此时我抓住时机,把兴致勃勃的学生引回到节奏短句的学习之中,他们都带着热情和兴趣去接触了。通过手势学节奏,学生不仅会认真地看节奏短句,而且还会满怀成就感地念好节奏短句。此外,柯尔文手势的运用在小学音准教学中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在对比中区分反复记号
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音乐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新的乐理知识前根据新旧知识之间和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通过观察、比较、诱导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乐趣。如,学习“反复记号D.S.”时,可同时出示这两种反复记号:
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哪一种反复记号已经学习过,并用字母表示它的运用,学生很快就发现“反复记号D.C.”已学过,并急于用字母ABCAB来表示。这样不仅巩固了旧知识,而且引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动机。此时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这两种反复记号,得出“反复记号D.S.”的运用,并用字母ABCB表示出它的演唱顺序。学生在这两种反复记号的比较学习中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他们成了知识的发现者
四、 在竞赛中巩固乐理知识
时间:2017年5月13日
地点:阶梯教室
参加人员:全体教职人员
主讲人:
为全面开展禁烟工作,提高控烟知识,掌握戒烟方法和技巧,降低我校教职工吸烟率,实现学校全面禁烟目标,创建无烟学校。下面讲四个方面:
一、 烟中的有害物质
吸烟危害健康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不同的香烟点燃时所释放的化学物质有所不同,但主要数焦油和一氧化碳等化学物质。香烟点燃后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大致分为六大类:
(1)醛类、氮化物、烯烃类,这些物质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2)尼古丁类,可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血管内膜损害。
(3)胺类、氰化物和重金属,这些均属毒性物质。
(4)苯丙芘、砷、镉、甲基肼、氨基酚、其他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均有致癌作用。
(5)酚类化合物和甲醛等,这些物质具有加速癌变的作用。
(6)一氧化碳能减低红血球将氧输送到全身去能力。
二、吸烟的危害
烟草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大家知道,浓烟经过烟囱,日积月累,烟囱壁上便会堆积起一层厚厚的烟垢。同样的道理,香烟进入人体,经过口腔、呼吸道、消化道,身体各器官都可能受到烟草的损害。吸烟是造成肺癌、心血管病、脑中风、冠心病和慢性肺组织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对人体最大的危害是肺癌,尤其是中心型肺癌。烟草既是“化 学武器”(含有 3000 余种化学成分),又是“放射武器”,一般地说,香烟中放射性物质含量是粮食中的20倍,是蔬菜和水果中的30倍。香烟中所含的放射性物质,可释放出高能量射线,直接杀伤人体组织细胞。每天吸一包半香烟的人,其肺部一年所受到的放射线量,累积起来相当于接受 300 次胸部 X 线透视。世界医学界经过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无可辩驳地证实了吸烟是引起肺癌的罪魁祸首。被动吸烟,危害更严重。被动吸烟(包括被污染的空气)已经被证实是不吸烟者患肺癌的一个原因。被动吸烟尤其有害于妇女与儿童。一些与吸烟者共同生活的女性,患肺癌的几率比常人大6倍。目前,我国约有3.5亿吸烟者,每年死于与吸烟有关疾病的人数近 100 万,平均每天早亡2700多人。有专家认为,健康有四个元素组成:父母遗传因素15%,环境因素17%,医疗因素8%,个人生活方式60%。从此理论看,健康的钥匙在自己手里。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一次早亡都是国家、家庭、个人的悲剧,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就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阻止吸烟或被动吸烟吧。
三、拒绝吸烟技巧
(1)对递给你香烟的人微笑着说:“不,谢谢!”,然后转移对方的注意力,或转身走开,使对方没有机会继续劝说你。
(2)找借口拒绝吸烟,如:“我最近有点咳嗽,不能吸烟。”
(3)在别人敬烟时,立即找借口暂时走开。
(4)改变话题,例如,若对方说:“我们吸支烟吧。”你可 以说;“不,我们还是喝茶吧。”或者说:“哦,我想跟你借本书看看。”
(5)礼貌地反复谢绝,坚决不伸手接别人递来的烟。
(6)冷静地拒绝,告诉对方吸烟有害健康,使对方知道你是坚定的不吸烟者。
(7)与不吸烟者在一起,为自己创造一个不吸烟的环境。
(8)避开吸烟的场所。如果你知道哪些地方经常有人抽烟, 就尽量避开这些场所
四、戒烟的方法
1、多掌握一些吸烟严重危害健康方面的知识,明确戒烟的好处,如戒烟后数周内,呼吸道咳嗽和有痰的症状就会明显减少或消失。
2、必须具有主动要求戒烟的决心和意志,永远不做烟瘾的奴隶。如果你的朋友送烟给你,你可以大声说:“对不起,我已经戒烟了!”并且尽可能的不要和那些仍在吸烟的人呆在一起。
3、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制订戒烟计划,并付诸行动,在戒烟过程中要掌握对吸烟行为的抵抗技巧。把吸入体内的尼古丁排泄出来大约需要两周左右的时间,所以,把戒烟计划延长到 2~3 周的时间是最理想的。
4、早晨起床后,用毛巾蘸湿冷水后擦拭皮肤,增加血液循环。当你想抽烟的时候,就喝一大杯水,多吃水果,这些水和水果会帮助戒烟者不断的排出蓄积在体内和大脑里的尼古丁。每天多做几次有节奏的深呼吸。因为大脑细胞需要的氧供应量是其他器官的五倍,通过深呼吸进入到大脑中的氧气会帮助戒烟者镇定神经,降低对吸烟的兴趣。
5、不要喝酒,因为酒精会抑制人的前脑,消弱人的意志、理智和判断力。
6、吃完饭后,立即离开饭桌,到外面去散步,保持心情放松。
7、不要喝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可乐和浓茶,因为咖啡因的某些作用类似尼古丁。
荡秋千的运动从表面上看好像没有经过旋转(360°旋转),不像其它的电风扇的转动、钟表上分针、时针的转动都在转动,因此就很多人认为这属于平移现象。以下是分享相关的小学下学期知识点归纳资料,欢迎你的阅读及关注。
小学下学期知识点归纳一
1、平均分
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的类型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3、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4、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5、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小学下学期知识点归纳二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有余数除法的各部分
a÷b=c……d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4、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下学期知识点归纳三
1、轴对称图形
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平移
当物体或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
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
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小学下学期知识点归纳四
1、混合运算的顺序
(1)同级运算(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非同级运算(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带小括号运算的算式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小学下学期知识点归纳五
1、计数单位
“一、十、百、千、万”是我们学过的五个计数单位,分别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上表示。
数位顺序表里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2、数的组成
一个数的千位、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字各是几,数这个数就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近似数
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称为近似数。
“大约”“可能”“大概”出现就是近似数。
两位数的看个位上的数估算,三位数及三位数以上的看十位上的数估算。(四舍五入)
小学下学期知识点归纳六
1、质量单位
克(g)和千克(kg)
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克”作单位;
称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
2、1千克=1000克
1kg=1000g
3、质量大小的比较
如果单位不同,就需要把单位统一。一般统一成单位“克”。
易错题练习
一、填空。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四位是(千位)。
【分析:数位与计数单位两个不同概念容易被学生混淆。数位是指计数单位所处的位置,常用从右边起第几位表示。】
2、190里面有(19)个十。
【分析:审题时要严谨,190里面有1个百和9个十,而1个百里面又有10个十,所以190里面有19个十。】
3、( )里该填几?
一台电脑的价钱是4980元,约(5000)元。
29寸彩电的价钱是1986元,约( 2000)元。
【分析:弄清楚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别,掌握“四舍五入”的方法:看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0就估作一个百,小于50就舍去;或者看后三位,大于或等于500就估作一个千,小于500就舍去。】
4、900克(<)9千克
【分析:要牢记1千克=1000克,所以9千克=9000克。而9000克大雨900克,所以900克<9千克。】
二、判断。
1、荡秋千是平移。(×)
【分析:荡秋千的运动从表面上看好像没有经过旋转(360°旋转),不像其它的电风扇的转动、钟表上分针、时针的转动都在转动,因此就很多人认为这属于平移现象。其实荡秋千时,是绕着秋千架上的轴旋转,秋千的运动是旋转。坐在秋千上荡秋千时,如果人与秋千的状态保持不变,那么人与秋千一起是旋转。】
三、解答下面问题。
1、下面的3只小猴一起搬桃子,一共有12个桃子,他们需要搬几次?
3×2=6(个)
12÷6=2(次)
【分析:认真审题,将图形与文字有效结合。图中每只猴子抱着2个桃子,也就是说,每只猴子每次可以运算2个桃子。3只猴子每次共可以运3×2=6(个)桃子,而12个桃子需要运12÷6=2(次)。】
2、(1)8的2倍是多少?
8×2=16
(2)9是3的多少倍?
9÷3=3
【分析:对于“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两种类型问题的理解是本题的难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可以画出线段图,结合线段图来理解题意。】
3、一辆吉普车限载4人,运送298名运动员,至少需要多少辆车?
298÷4=74(辆)……2(人)
74+1=75(辆)
答:至少需要75辆车。
【分析:要结合具体生活情境理解本题,明白“至少”的含义是要把全部运动员运送完。而不能简单地认为商即是答案,而忽略了余下的2人。】
4、9+18÷3
=9+6
=15
关键词:小学音乐;识谱知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11-02
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于音乐方面的感知能力还未发展完善,对于音乐也没有太多观念,还处于一个懵懂期,但同时小学阶段也是一个塑型期,学生在小学期间特别容易接受新的知识以及形成一些特定的思想。故教师在小学阶段一定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教学,带领学生往好的一方面进行发展。但很多小学音乐教师贪图课堂教学速度,经常略过教学生识谱知识阶段,直接进入歌唱阶段。使得学生在音乐方面经常保持着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学生对于音乐方面的理论知识一窍不通,导致学生在进行歌唱时也不能准确的把握音调的高低。
1.识谱知识为学生打下良好的音乐基础
学生学习唱歌就好比盖房子,音谱中的"哆来咪发索拉西"就好比盖房子中的建筑材料,学生只有先了解了各种建筑材料的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搭配方式,才能根据建筑图构建出最结实的房子,如学生连什么是建筑材料都不懂,只会依照建筑图纸依葫芦画瓢,那样建筑的房子就会华而不实。教师在进行音乐之前先教识谱知识实际上是在为学生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音乐基础,只有基础牢固,学生在以后的音乐道路上才能越走越远。
许多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识谱知识的教学,这导致学生基础不扎实,在后面的音乐学习中对于音调、音色以及音长这些概念很懵懂,只知道依靠耳朵去听教师长的曲调,然后根据记忆自己唱出来,当教师说这个音高了,这个音还要长点时便会不知所云,没学过识谱知识的学生在音调方面的误差也会比学过识谱知识的学生较高。音谱就是一个大家唱歌音调的标准,我们在听歌时会有着很多误差,但是自己根据识谱,根据谱子来唱便会可以实现零误差,可见音乐识谱知识的重要性。
2.合理教授识谱知识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部分小学音乐教师不教学生识谱知识有一个原因便是教识谱知识的教学过程太过枯燥无趣,而小学生又是一个好奇心比较重,喜爱吵闹的年龄段,对于枯燥的识谱知识不产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进行识谱知识教学时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对识谱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先创建一个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去,让学生在课堂中跟随教师的思路走,在课堂中也可以通过进行一些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小游戏,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又可以通过游戏让学生对识谱知识进行一个巩固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识谱知识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
学生学习识谱知识一个最大的目的便是自己阅读谱子进行歌唱,学生先识谱再进行歌唱可以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契合度,并且可以让学生在进歌唱时有一个歌谱可以进行对照,将歌谱作为歌唱的标准。若学生在歌唱时有唱错的地方可以根据歌谱知道自己是哪个音调高了,哪个音调唱的拍多了,然后进行相应的改正。教师在先教学生识谱再叫学生歌唱是一种正确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识谱的过程中先接受音乐的洗礼,渐渐的培养着学生的歌唱能力,然后在接触歌唱会容易很多。
4.遵循教学规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教识谱再教歌唱是一种遵循教学规律的体现,教师无论是教什么科目,都是先教基础知识,然后在教其他的知识点,教学难度往往是由易至难。例如:教师教英语时都是先教字母,然后再教由字母组成的单词,再教由单词组成的句子,最后才是教由句子组成的文章,这是一个知识结构由简单至复杂的过程。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也应遵循这样一个柜,先教学学生进行识谱,然后再教学生根据谱子进行歌唱。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音乐教师教学生直接歌唱便是授人以鱼,而教学生进行识谱便是授人以渔,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教学规律,不图一时之快。
结语: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识谱知识对学生的音乐的如此重要就如建房子,识谱知识是学生的根基,若学生的根基不稳,所建的房子也必定不稳固,在以后的音乐道路上想更进一步就难如登天。故小学教师应及早的培养学生的音乐基础,在教歌唱之前,先教学生识谱知识。识谱知识的教学相对较歌唱会比较枯燥,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学生学习音乐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易希平.陈文佩.从心理学角度谈培养音乐兴趣[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4.(04) .
一、增强语文教学的针对性,贯彻“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传授语文知识,应遵循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则。”这六个字准确而扼要地概括了小学语文知识教学的要求。“精要”就是教学要抓住重点,把各项知识中最至关紧要的、切合实用的部分教给学生,力求做到精选内容,要言不烦。“好懂”就是要深入浅出,讲授得法,使学生容易领会,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有用”是指基础知识教学切合小学生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实际,训练内容有效地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要做到“精要、好懂、有用”,关键在于处理好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针对性二者之间的矛盾。
二、紧密结合课文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灵活运用语文基础知识
教学大纲强调语文知识教学要“尽可能和课文结合”。从语文知识教学的角度看,课文是语文教材中用来学习语文知识、训练读写听说技能的一个个“例子”。各种语文教材都体现了语文基础知识与课文相结合的原则,并以单元或以课文为单位设计成综合训练的板块。认真研究教材,可以看出,语文教材知识往往是编织教学程序的经线,是各项教学要求循序渐进的脉络。在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按照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认知过程,应当先讲课文,并在课文讲解中,有意识地联系知识短文的内容,然后讲解文学知识“短文”,使学生对某一种文学体裁、某一类文学现象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三、联系读、写、听、说的实际,帮助学生把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
读、写、听、说活动在其他学科(非语言的)教学中只是教学手段,而在语文科中,它们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目的。读、写、听、说四种能力既是语文教学的总体培养目标,更是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训练方式和教学目标。四者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要实现这四者之间的有机沟通必须有明确的教学思想,并改进教学方法。因此,语文知识教学中的读、写、听、说项目又必须单独进行专门训练。
四、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方法
1.温故知新。任何新知识的获得,都必须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语文基础知识的内容,前后左右都有内在联系,系统性、连贯性较强。因此,讲课时把新旧知识紧密衔接起来十分必要。由已知引入未知,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述,也可以通过提问或练习。让学生回忆与新知识有关的知识,然后从中引入新课、新概念。这样教汉语知识,不仅使学生巩固了以往学过的知识,而且使他们对新知识留下了较深印象。
2.选材举例。语文基础知识,尤其是语法修辞知识中的概念、规则和方法,都是从具体材料中概括出来的。在教学中,小学生领会这些规律,必须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这一过程。这样,接触、分析语例,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起点,是形成概念,理解语言规律的基础。因此,在备课和讲课时,要十分认真地选取和使用语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比较,找出规律,掌握知识。采用语例,要注意质量和数量。举例要典型,要联系语言实际,注意难易结合,正反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采用以下几种类型:单纯性语例;对比性语例;分项式语例;变式语例;复杂型语例;聊误型语例。
3.重视“操练”。语文知识教学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任何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因此一定要防止“学语言,不言语”的偏向,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尽可能多的活动机会,让他们手、脑、口、耳不停地活动,在运用语言的操练中掌握语言。教师要善于运用教练式的方法,在教学的各个步骤,引导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语言“操练”。在听课时,应引导学生对语例进行认真观察、比较、分析,进行归纳、概括,明确概念,理解法则和规律。语言操练应贯穿教学全过程,不仅在控固旧课时可以让学生操练,多做应用性的练习,在讲新知识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概念。
4.综合应用。要指导小学生正确使用语言,还必须把语文知识的教学与最富于综合表达特征的作文教学联系起来。学生在作文时,要多方面、灵活运用语文知识,全面反映出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但往往也暴露出运用语言方面的缺点和错误。联系这一实际,可以发挥汉语知识的应用效能,让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纠正语言错误,在纠正语言错误的过程中验证和运用汉语知识。在批阅作文和讲评作文时,在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时,都要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和文体知识,改正错别字,纠正用词造句方面的语病,改正修辞和谋篇布局等方面的错误。
5.文理渗透。小学语文知识教育,应当适当联系其他学科内容,充分发挥“工具”的作用,为学好其他学科服务。其他学科一般多是科技语体,语言精练,用词准确,条理清晰,结构严密,把这些学科语体引进语文知识的教学领域中,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文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写作科技说明文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克服以后学习数理化时由于语言能力差造成的困难。
教学实践证明,语文知识教学引入其他学科可以利用的知识,能扩展语文知识教学的内涵,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