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非流动资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非流动资产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小学 非流动资产 管理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普通中小学是清水衙门,非流动性资产存量小,单位价值低,专业性较强,非专业实用性差。因此对学校资产管理认识不足,缺乏足够重视,特别是对非流动资产的管理。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对教育的投入逐年递增,普通中小学非流动资产规模越来越大,随着资产规模的增大,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显露,加强普通中小学学资产管理不容忽视。

一、普通中小学资产管理现状

(一)规模不大,但呈逐年大幅上升之势

以重庆市黔江区普通中小学为例,2014年,教育经费投入90000多万元,全区中小学资产总额96304万元,非流动资产新增9490万元,全区非流动资产达到59793万元,不含大部分土地价值和政府融资平台代建的未移交的70000万元非流动资产。2015年预算安排的资本性采购支出 5000万元,基建支出10000万。我区普通中小学非流动将达到74793万元,资产每年以亿元速度增加。非流动资产规模虽然比国有企业少许多,但增加速度快,资产存量规模逐渐增大。

(二)非流动资产结构以房屋建筑物为主,类别多元化

普通中小学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待处理资产五种,普通中小学不允许对外投资,因此不存在长期投资资产。2014年底,我区学校非流动资产59793元,其中房屋建筑物33249万元,在建工程679万元,合计33928万元,占非流动资产总量的56.8%,实际情况远大于该数据,因为政府融资平台代建的未移交资产绝大多数是房屋建筑物,价值70000万元;汽车585万元,占非流动资产总量的1%;专用、通用设备等固定资产25075万元,占非流动资产总量的41.9%;无形资产205万元,不含土地价值,我区普通中小学土地一般未入账,占非流动资产总量的0.3%。

(三)非流动资产来源比较复杂

普通中小学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经费主要来源为财政补助收入,但也存在高中学费收入、小学附设幼儿园保育保健费收入、其他收入等收入。现在我区把以上收入一并纳入了财政预算拨款管理。取得非流动资产的经费来源,主要有财政补助收入,捐赠等。取得的方式主要有政府集中采购、分散采购、划拨、捐赠等形式。

(四)非流动资产存放地点分散

我区教育委员会直接管理的学校59所,村完小71所,资产分散在这130处,遍布全区各个地方,特别是村小完小,地点偏僻,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资产分布零散,管理难度大。

二、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指导思想不明确

人们一直在认识上以为,学校是以“教学为中心”,学校的好坏是教学质量的高低,学校就是一片净土,主管部门对普通中小学的考核也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对于学校资产的管理,仅限于货币等流动资产的监管,对非流动资产的管理不重视,认识不到位,往往只停留在报告和口头上。不认真学习国家、政府对国有资产管理、处置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管理措施不到位,重购轻管,不重视资产的日常维护、修理。

(二)管理责任不明确,责任不落实

普通中小学由于人员编制问题,一般都没设置资产管理机构,也没有专职资产管理人员,兼职管理人员,多为学校出纳人员(报账员),同时资产采购、登记都是一人办理。兼职管理实际等于不管,一般职责就是一年录一次资产管理系统,把新增账面资产录入系统就完事。管理责任不明确,责任追究不到位。制度不完善、操作性差。普遍存在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一些学校没有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即使有制度也是立于形式,多系从网上抄袭下载,不符合国家的资产管理的规定,与实际脱离,不具备操作性,对资产的管理无法起到控制作用。

(三)家的不清,管理比较混乱

普通中小学学校非流动资产管理混乱主要体现在:一是入账标准不统一,没严格按照《中小学学校会计制度》对非流动资产的规定,一些单位同样的资产一些纳入了非流动资产管理,一些作为了办公用品、专用材料处理。土地等无形资产部分纳入了无形资产管理,绝大部分没入账;二是入账价值不规范,对于资产的入账价值,多数学校未按规定核定资产价值,资产取得时的税费(车辆购置)、运费、安装调试费等一般未计入非流动资产原值;三是入账时间不规范,特别是在建工程,委托代建代购资产,多年不入账,价值70000万元,比账面整个非流动资产价值还多;四是使用年限不明确,资产账上资产使用年限不统一,不科学;五是不定期盘点,不按规定报废,存在账外资产,特别是捐赠,划拨资产,如通过政府集中采购分配到学校的资产多数就未入账;五是资产使用、出借不登记,导致资产损毁、流失。六是账实不符,账账不符。学校登记账、财政资产信息化管理账、财务账三套账登记的资产不符,家的不清,经办人员都不知道哪套账数据是正确的。财务账登记的资产过于笼统,特别是类别较多批量购置的的资产,入账常常采用批量入账,资产记录信息无法详细反映资产情况,使账上记录的资产数量、价值与实际数量、价值存在差异。

(四)非流动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存在巨大差异

账面价值远远低于实际价值,无法真实反映国有资产存量。全区普通中小学的土地价值,极少部分记入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多数未入账。由政府融资平台代建的资产未入账,主要是职教中心3个多亿元,正阳中学2.5亿元,舟白中学1亿元,育才小学 0.5亿,合计7个亿的非流动资产,已由学校使用,但资产未入账,比整个非流动资产账面价值还多。捐赠划拨的资产多数未入账,近两年通过政府集中采购的资产共4000万元,分配到各中小学,只有少数入了账。房屋建筑物大修,改造未增加资产价值,2008年后加固工程3000万元,均未入账。资产正常增值部分无法记入账上。

(五)闲置资产多,资产使用效益差

学校在资产采购时,盲目跟近,不考虑学校自身情况,有些资产由于学校师资、场地等条件达不到要求,采购的资产无法使用或很少使用。资产长期闲置,成为学校“充面子”摆设。有些设备本身就是过时过期产品,采购时缺乏远见和预见性,采购的设备还未来得及使用即被新设备淘汰。例如有些学校采购的电视机、VCD、光盘资料,花了钱基本未用就被多媒体设备(班班通设备)淘汰。大量村完校停止招生,所有资产闲置,我区现有闲置村(完)小校83所,学校停止招生后,资产闲置,管理困难,维护成本高,学校一般放弃管理,凭资产毁损,或被人为破坏,侵占。

三、形成的原因

(一)学校资产管理不到位

中小学会计制度规定,中小学校所有非流动资产不提折旧,有条件的的学校应当设置固定资产折旧辅助账。调查得知我区所有学校均未按照会计制度要求设置固定资产折旧辅助账;学校没有坚持定期盘点制度,对资产盘盈盘亏未做账务处理;学校未按要求把划拨、捐赠等非本到位采购资产入账。以上原因导致无法反映中小学校资产实际价值,导致资产价值不符。

(二)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政府代建机构衔接不到位

由财政或教育主管部门统一采购的资产,分配划拨到学校时候,未把资产的相关财务票据随货送达给学校,同时学校的资产接收人又不是资产专兼职管理人员,收到资产后不知道资产登记程序,学校专兼职管理人员不知道情况,导致资产无法入账。接受捐赠的资产大多也是类似的原因未能入账。由政府融资平台代建代购的资产,往往是建好后学校直接入住,未完成资产方面的交接手续。长期或永久都未完成资产移交手续,导致学校无法入账,或入账错误。资产构建者与学校衔接不力是导致划拨、代购代建资产入账不准确的主要原因。

(三)核算会计与学校资产管理人员衔接不到位

普通中小学会计核算一般采用的是集中核算,资产在学校,资产核算人员在教委,如果学校不如实完整的提供资产购置、报废的资料,会计人员对资产的核算就不准确,导致资产核算信息失真。因此核算会计与学校资产管理人员衔接不到位,制度约束不力是资产核算不准确的直接原因。

四、加强中小学资产管理的建议探究

(一)落实责任、强化管理

严格按照《中小学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通知》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对学校资产进行管理。落实资产管理的责任,城市普通中小学必须设置专职资产管理人员,乡镇普通中小学人员紧缺的学校必须设兼职资产管理人员负责学校的资产管理工作,明确资产管理责任,严格执行资产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奖罚到位。建立资产折旧台账,普通中小学非流动资产按要求不提折旧,其缺点是无法准确反映资产存量,很有必要按照《中小学学校会计制度》的要求建立资产折旧台账,准确反映学校资产存量。单位领导、资产管理人员离任时,除单位领导、资产管理人员外的人员调离时,要组织核查,办理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确保人走账清,防止资产流失。

(二)重点控制非流动资产管理的三个关口,即“采购关”、“使用关”、“报废关”

普通中小学的非流动资产采购一定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要求,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同时结合财政预算管理要求,明确经费来源。加强捐赠、拨款等划拨等无偿取得的资产管理,保证非流动性资产登记完整、信息齐全,抓好 “采购关”。非流动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要加强监管,保证资产安全、高效,确保所有资产在监控下运行。坚持定期盘点制度、使用登记制度、出借审批制度、毁损追究赔偿制度,资产管理平台、财务账、学校台账应经常核对,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管好“使用关”。非流动资产到达规定使用年限、正常毁损报废,一定按照《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通知》要求办理。主管部门一定要加强核实,坚持做到不核实不签字,不签字不报废的原则,控好“报废关”。

(三)建立普通中小学资产绩效评价体系

从非流动资产的配置、制度、使用、处置、清查、社会满意度六个方面进行绩效评价。每年进行一次,采用学校自评,主管部门复检的方式进行,评价的结果用于学校考核。

总之,普通中小学非流动资产管理,应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动态化管理,确保资产安全、完整,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会计制度》

[2]《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非流动资产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伊利;资产质量;EXCEL软件

一、伊利的发展简介

2005年11月,伊利通过了全球最高标准的检验,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符合奥运标准,为奥运会提供乳制品的企业。2006年,伊利集团品牌价值继续蝉联行业首位。2007年,伊利继续以全能冠军的角色领跑中国乳业。与此同时,伊利再次蝉联中国乳业的纳税冠军。从2003年至2008年,伊利集团主营业务收入高居行业第一,一直以强劲的实力领跑中国乳业,并荣登2002年度中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百强榜首。2009年,伊利还正式牵手世博会,为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提供乳制品。由此,伊利将成为唯一一家符合奥运及世博标准、为奥运及世博提供乳制品的中国企业。2010年,伊利提出“绿色产业链”的发展战略,并进入世界乳业20强。2011年,伊利超额实现业绩增长目标,实现营业收入374.5亿元,同比增长26%。2012年,伊利牵手伦敦奥运会,再次成为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连续8年成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唯一指定乳制品。

二、伊利资产项目分析

(一)整体分析

由表1可知,2013年在资产增长速度迅速,增长率达到70.37%,其中流动资产占较大比重,作出较大贡献,流动资产2013年较2012年增幅达到106%。2013年年末伊利集团母公司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68.42%,年初该企业的流动资产率为56.64%;2013年末该企业非流动资产率为31.58%,年初该企业的非流动资产率为43.36%。对比可知,该企业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有所上升,非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有所下降。

(二)流动资产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伊利集团资产部分的流动资产部分由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和其他流动资产8个部分构成。流动资产各项目的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除了货币资金和其他流动资产两项外,构成趋势和比例大体一致。相对期初余额而言,期末变化较大的科目有货币资金和其他流动资产。通过查该企业财务报表附注可以得知,引起该企业2013年货币资金所占比例大幅上升的原因在于,企业受限制的货币资金增加,企业与电力供应商达成协议,存入一定资金作为保证金,该保证金在2014年3月31日前不能使用。该公司其他流动资产大幅上升的原因是伊利集团在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存入结构性存款,并在中国建设银行呼和浩特东达支行购买保本型理财产品。

可以看出,2013年年末伊利流动资产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三个项目为货币资金、预付款项和其他流动资产,其所占流动资产的比例依次为40.31%、34.41%和17.09%。其所占比例有一些变化,2013年年初伊利流动资产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三个项目为预付款项、货币资金和存货,其所占流动资产的比例依次为67.86%、14.77%和9.86%。但流动资产仍主要来源于预付款项和货币资金。从流动资产构成的结构分析可知,该企业购货以预付款项为主,2013年期末预付款项占流动资产的34.41%,期初预付款项占流动资产的67.86%,占据了流动资产的很大比例。

(三)非流动资产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伊利集团资产部分的非流动资产部分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和其他非流动资产8个部分构成。流动资产各项目的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构成趋势和比例大体一致。相对期初余额而言,期末变化较大的科目有长期股权投资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可以看出,2013年年末,伊利非流动资产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四个项目为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和在建工程,其所占非流动资产的比例依次为76.53%、12.72%、6.44%和230%。对比期初的非流动资产构成图可知,该企业的非流动资产内部结构基本固定,企业的非流动资产主要来源于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其所占非流动资产的比例依次为76.72%、16.03%、2.23%和2.09%。对非流动资产构成对比可知,该企业期末长期股权投资比例比期初有小幅下降,但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期末比期初有所上升,说明在非流动资产增加的情况下,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所占比例上升。固定资产占非流动资产的比例由16.03%下降到12.72%,递延所得税资产由209%上升到6.44%,但递延所得税资产占非流动资产的比重很小,所以递延所得税资产对非流动资产的影响力虽然有所上升,但影响不大。在建工程变化及其微弱,基本没什么变化,结构比较稳定。

三、结语

本文通过EXCEL数据处理软件对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的资产项目进行了初步分析,详细而全面的分析了伊利母公司的资产方面的规模、变动情况和结构,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仅是一种静态分析方法,不利于掌握伊利母公司的资产整体发展趋势;本文也仅对伊利母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进行了详细而全面的分析,不利于掌握伊利母公司整体财务状况。未来,研究者可以把本文方法拓展到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个主要财务报表的分析中,结合伊利公司其他相关资料,对公司进行系统而全面的会计财务报表分析。

参考文献:

非流动资产范文第3篇

关键词:资产结构;比重;优化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结构指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有的行业固定资产比重大;有的则固定资产比重小,流动资产比重很大;不同的行业资产结构比例应该有一定的不同。

一、企业资产结构的分类

根据资产的流动性,即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大小,可以将企业的资产结构分为3类。

(一)保守型资产结构

这种结构指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偏大。在这种资产结构下,企业资产流动性较好,从而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但因为收益水平较高的非流动资产比重较小,企业的盈利水平同时也较低。

(二)风险型资产结构

这种结构指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偏小。在这种资产结构下,企业资产流动性和变现能力较弱,从而提高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但因为收益水平较高的非流动资产比重较大,所以企业的盈利水平同时也较高。

(三)中庸型资产结构

这种结构指介于保守型和风险型之间的资产结构。

二、我国企业资产结构的现状

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部分企业因为能选择一个适合企业的资产结构,有效地清理企业现有资产,弄清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准确控制企业资产负债率,所以使企业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且发展表现出快速而且稳定的特点。但研究发现,不少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资产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其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

(一)资产结构比例失衡

企业资产结构比例失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比例的失衡,非流动资产比例过高;二是各种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的失衡。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内部结构不合理,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比重偏大,生产性固定资产比重偏小。

(二)资产余缺并存,利用率低下

资产余缺并存是指资产剩余与资产短缺现象的并存。目前不少企业一方面流动资金不足,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固定资产闲置浪费,这种与生产经营规模不协调的表现形式,都影响着企业的生产能力,造成资产的闲置、浪费,其结果必然导致资产利用率低下,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主要行业资产结构比重分析

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的行业分类标准,将我国的行业划分为20个。这里笔者选取了制造业、关系民生的农业和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批发零售业中的商业百货(以下简称商业)3个行业进行研究(以下所有数据来源于华泰证券个股信息披露,公司样本为随机选取,时间为2007年中期财务报告)。

(一)制造业

1、流动资产比率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3家企业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一半以上,证实制造业的资产结构大多为保守型的资产结构。货币资金占流动资产的比例达到了0.5左右,这是因为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企业必须经常性地持有一定的货币资金用以支付各项目常性费用以及偿还债务;但是货币资金又是资金运动的暂时停滞,它将带来较大的机会成本,所以并不是持有越多越好。应收账款存在计提坏账准备的可能,存货存在毁损和计提减值准备的可能,这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而且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存货越来越多必然影响到货币资金的持有,这将会加大财务风险,最终可能导致企业破产清算。所以表1中制造业企业虽然持有应收账款和存货这两项流动资产,却将这两项流动资产的比率控制得比较低。

2、非流动资产比率分析。表1中3家制造企业非流动资产比率(即非流动资产/总资产)比流动资产比率(即流动资产/总资产)小,固定资产净额占总资产的比例平均就只有0.2左右,因为固定资产有投入资金多,收回时间长,变现能力差,风险大的特点。值得考虑的是,固定资产比率过低,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又会受到限制,这将不利于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这就要求企业将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进行配比,仅根据表1数据估计制造业固定资产比率在0.1-0.2之间较为适合。

(二)农业

1、流动资产比率分析。随机抽取的4家上市公司的流动资产比重平均达到 48.97%,表明农业企业比制造业对流动资产的持有比例略低,占总资产的一半左右,属中庸型的资产结构。通过对具体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表2中3家上市公司的存货几乎占到流动资产的一半,这与制造业有很大的不同,形成的原因可能与其经营特点有关。制造业产出的仅仅是产品,而农业产出的还可能是用于生产的生产资料。如“登海种业”经营米种子生产,自育农作物杂交种子销售等,这些存货就可能是用于下次生产的生产资料,这就需要他长期持有一定的数量。

2、非流动资产比率分析。在表2中4家上市公司中,固定资产净额占总资产的比率较为平均,将农业上市公司的非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与制造业的相比,发现农业企业的非流动资产比率较制造业略高一些。

(三)商业

1、流动资产比率分析。随机抽取的4家商业上市公司中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比其他行业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都要小,平均值在0.38左右,证实商业企业的资产结构是一般为风险型的资产结构。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率平均介于制造业和农业之间,可能和其经营百货零售为主有关,既不需要将存货控制得像制造业一样低又不需要像农业一样保持持有一定的数量。比较看来,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占其流动资产的比率和其他行业具有相似性。

2、非流动资产比率分析。由表3可知4家上市公司中不仅非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率较大,而且其固定资产净额占比相对其他行业较高,占总资产的0.3-0.5左右,这也是商业上市公司与其他行业上市公司的明显区别,商业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类别不同于其他行业,其楼盘、地产等占固定资产的大部分,而其他行业主要是机器设备占固定资产的主要部分。

四、主要行业企业优化资产结构的启示

为提高企业效益,不同行业对资产结构进行优化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为没有一种对所有企业都适合的资产结构。企业只有对各种不同资产结构的风险和报酬进行全面、综合的估量和权衡,才能确定能有效控制经营风险,取得较优经济效益的资产结构。所以应注意分行业优化资产结构来提高企业效益。

(一)制造业

制造企业为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其资产结构一般为保守型资产结构,即流动资产率较高,非流动资产占比较低,并且非流动资产中固定资产还必须注意与流动资产匹配,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程度。

(二)农业

农业企业可以通过提高无形资产率来改善企业效益,即可以通过研究新产品的技术,或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来提高企业效益;还可以适当加大固定资产的比重,或采用更新改造固定资产的方法来提高其使用效率,最终提高农业企业的效益。

(三)商业

商业企业应该注意处理好资产的比重。从盈利性看,如果企业流动资产较少,意味着企业较多资产运用到了盈利能力较高的固定资产上,从而使整体盈利水平上升;但从风险性看,企业流动资产越少,也意味着到期无力偿债的风险性越大。其管理的重点就在于确定一个既能维持企业正常开展经营活动,又能在减少或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给企业带来更多利润的流动资产水平。

本文通过随机选定3个行业12家上市公司2007年中期报告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较少的样本可能导致研究结论出现偏颇;另外,随着理论界一直主张赋予人力资产与物质资本相同的产权,企业的资产结构也可能由此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在后续研究中跟进。

参考文献:

1、钭志斌.上市汽车生产企业固定资产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7(4).

2、赵林华.企业资产结构比重分析探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3、王怀明,闰新峰.农业上市公司资产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7(2).

4、白喜波.资产结构与公司业绩――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兰州学刊,2007(6).

5、祝建军.企业效益与资金结构[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0).

非流动资产范文第4篇

财政部分别于2012年12月6日和12月19日颁布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72号)(以下简称《准则》)和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以下简称新《制度》),均从2013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在《准则》和新《制度》中,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相关内容均进行了调整,其中:新增了对“非流动资产”的相关规定。

一、对于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范围的界定

《准则》第十九条明确指出“事业单位的资产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1年内(含1年)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第二十一条又指出“事业单位的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而1997年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以下简称《准则(试行)》)中对于资产的分类是将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因此,二者相比较,新规定中的事业单位非流定资产的范围相当于在原制度中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一部分对外投资。的基础上再新增“在建工程”的内容。这部分资产的共同特点是:

(—)资产的比重大

在我国,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第252、411号令)的规定: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这就决定了事业单位不进行或不主要进行有形产品的生产,因此,在其资产结构中存货等流动性资产所占的比重就不会太大,而非流动性资产的金额就会相应较大。

(二)资产的流动性差

从这部分资产的名称上来看,既然被称为“非流动性资产”,那么,它们的变现能力就比较低,要么缺乏活跃的交易市场,要么没有公开的市场定价,要么市场的参与度较低,这都决定了这部分资产的流动性较差,变现能力有限。

(三)资产的核算复杂

近一段时期以来,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开始参与市场活动,有很多的事业单位已经半企业化了,很多新的业务活动都使事业单位非流动性资产的核算变得日趋复杂,比如:在经济活动中的“对价”方式,就是在经济实践中经常发生的事件。

二、新制度中对非流动资产管理与核算的特点

《准则》和新《制度》对于非流动资产管理与核算的规定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继续坚持加计法。

长期以来,加计法都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上的一个重要方法,尤其是在固定资产和对外投资的核算方面,加计法就是在确认固定资产和对外投资支出的同时,做以下分录: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或者

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在《准则》和新《制度》中,这种加计法仍然被保留下来,这也成为事业单位会计区别于企业会计等其他会计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坚持收付实现制

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坚持收付实现制,旧制度规定:只是在经营性业务中可以选择使用权责发生制。虽然对于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呼声由来已久,但此次改革并没有全面引入权责发生制,在非流动性资产的确认环节,仍然坚持收付实现制,按照现金及其等价物的收付作为确认收支及其金额的唯一标准。比如:在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平时并不要求进行收益的计提,只有在收到利润等投资收益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收入——投资收益”科目。

(三)引入待处置资产损溢和非流动资产基金的概念

《准则》和新《制度》引入了“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资产价值”科目,事业单位处置资产时,一般应当先记入“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资产价值”科目,按规定报经批准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年度终了结账前一般应处理完毕。这种做法保证了事业单位报废资产在报批的过程中能够达到反映,有利于正确衡量资产的实际金额。

另外,为配合非流动资产的核算,在净资产科目中引入了“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以替代旧制度中的“事业基金”和“固定基金”等科目,实现了功能相近科目的整合。

(四)考虑了取得和处置环节的相关税费

在《准则》和新《制度》中,明确了事业单位在非流动性资产取得和处置环节发生的相关税费的处理,即:按发生的相关税费,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缴税费”等科目。也就是说,相关税费不再计人非流动性的成本中。

除此以外,《准则》和新《制度》仍然沿用历史成本法,即:坚持实际成本作为投资成本。

三、对《准则》和新《制度》新增部分非流动资产核算的解析@

《准则》和新《制度》在非流动资产中新增的部分包括长期投资和在建工程两部分。

(一)对长期投资的规定

原制度中并没有专门提及长期投资的核算问题,但是随着事业单位业务范围的扩大,对外投资的资金来源渠道增加、投资期限延长、投资品增多,原有制度的规定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准则》和新《制度》规定:长期投资是指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持有时间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和债权性质的投资,将投资分为股权投资和债券投资两部分。并且,《准则》和新《制度》强调事业单位的长期投资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以及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有关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规定。《准则》和新《制度》对于长期投资的规定分为股权投资和债券投资两部分,按照取得阶段、持有阶段、到期或转让阶段进行划分。

1.取得阶段的处理

在长期投资的取得阶段,新制度按照投资品的形式进行了列示,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具体的核算方式见表1。

2.其他阶段

除了取得阶段外,事业单位长期投资还涉及持有阶段和转让阶段的处理,其基本方法见表2。

(二)在建工程的规定

在旧制度中,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都是由单独的基建会计来进行核算的,事业单位会计只是在基建完成后,再按照固定资产来人账管理。《准则》和新《制度》将在建工程纳入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范围,要求事业单位已经发生必要支出,但尚未完工交付使用的各种建筑(包括新建、改建、扩建、修缮等)和设备安装工程的支出都由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基本建设投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同时按照规定至少按月进行反映。

《准则》和新《制度》将在建工程的核算分为建筑工程和设备安装两项。建筑工程的账务处理具体见表3。

相对于建筑工程,事业单位还有一部分需要进行设备安装的固定资产,对于这部分固定资产的具体账务处理见表4。

四、对《准则》和新《制度》修订非流动资产部分核算的解析

《准则》和新《制度》在非流动资产中修订的内容包括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两部分。

(一)固定资产的规定

固定资产是指事业单位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等。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应当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准则》和新《制度》对于固定资产的规定仍然很详细,最大的变化有两方面:首先,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变更为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其次,对固定资产可以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的核算分为固定资产取得、计提折旧、后续支出和减少的处理等。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具体见表5。

《准则》和新《制度》并未强制要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如果事业单位要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具体处理见表6。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只为增加固定资产使用效能或延长其使用年限或维护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而发生的支出,其具体处理见表7。

固定资产减少包括出售、无偿调出、对外捐赠、对外投资、盘亏或者毁损、报废等情况,其处理具体见表8。

(二)无形资产

《准则》和新《制度》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事业单位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对于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核算,新制度从取得、摊销、后续支出和无形资产的减少等环节进行了规定,取得环节的核算具体见表9。

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可以进行摊销,摊销的具体核算见表10。

非流动资产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净资产;核算与管理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于2013年1月1日执行,这是财政部配套财政预算改革,该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进行了统一规范。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亮点之一是对净资产核算与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并在科目设置及业务内容有重大变化,给事业单位净资产核算和管理带来较大影响。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把事业单位净资产划分为基金类净资产和结转、结余类净资产两大类,对净资产进行了分类管理,可以避免相互混淆,合理使用,更清新准确地归集了净资产的构成和用途

1、基金类净资产是指具有专门的来源及规定用途的财务资源,需要设立才能存在。主要包括“事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专用基金”。

“事业基金”为非限定性基金,用途为弥补单位收支差额及单位自列课题;“非流动资产基金”为限定性基金,体现非流动资产占有;“专用基金”同样也为限定性基金,用于职工集体福利、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无形资产购置等。

2、结转、结余类净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年度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根据资金来源可分为“财政补助结余”、“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

“财政补助结余”用于上缴、经批准动用结余,可留归本单位使用;“财政补助结转”用途为转入下期继续使用;“非财政补助结余”用于转入结余分配;“非财政补助结转”用于职工福利与事业基金。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不同来源的资金收支结余结转情况进一步细化,加强结转和结余管理的要求,明确口径充分体现了财政科学化及管理精细化的要求

1、新制度增设了“财政补助结余”、“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等新科目,同时相应地取消了“结余分配”等旧科目。结余改为结转和结余,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性,重新界定了各项结转结余的范围,明确了各项结转结余之间的关系,突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随着包括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非税收入管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在内的一系列公共财政改革措施的实施,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很多环节的管理制度发生很大变化,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维护预算的严肃性,需要加强对这部份资金的管理,并根据不同资金的不同性质及特征,采取具体的管理措施。

2、“财政补助结余”和“财政补助结转”主要核算财政性资金收支,“财政补助结余”处理须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结余资金不能参与结余分配,须结转下年或者退回财政。“财政补助结转”核算中应注意符合财政结转资金的管理要求,转入下期继续使用结转资金应分项目管理,可分为“基本支出结转”和“项目支出结转”。

3、“非财政补助结余”和“非财政补助结转”主要核算非财政性资金收支,“非财政补助结余”主要由“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两组成部分。新制度下只有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参与事业单位的结余分配,最终转入“事业基金”。若事业单位当年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为正,第一步应缴纳企业所得税,第二步上缴上级结余,第三步按照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按照新的财务制度,职工福利基金计提属于结余分配范畴,按照可供分配的非财政拨款结余不超过40%的比例提取),剩余部分作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单位收支差额,第四步按照规定提取其他专业基金,第五步将余额转入事业基金。若事业单位当年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为负,则由事业基金弥补,特别要注意事业基金只能用于弥补事业亏损,经营业务亏损不予结转至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非财政补助结转”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专项资金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用途使用的结转资金,以满足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的管理要求。

三、新《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增设非流动资金基金等科目,取消了固定基金等科目,相关的会计核算与管理发生了重大变化

1、增设非流动资金基金科目,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非流动资产价值在购置取得或发生相关支出时形成,折旧、摊销、处置时冲减非流动资产价值,重大变化在于非流动资产基金是对应非流动资产设置的基金,因此它与非流动资产科目间存在对应关系,一般与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净值相等,它的增减总是伴随着对应的资产净值的变化。如果有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这类特殊情况,在租赁期未满时,其固定资产净值与其对应非流动资产基金金额不相等。

2、对外投资核算与管理的变化,取消“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增设“非流动资金基金-长期投资”,影响净资产项目仅为长期投资,如果有以货币资金取得长期投资需减少事业基金并增加“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对外转让或到期收回长期债券投资本息时,应当减少相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并增加“事业基金。

四、新《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加强和明确了“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的管理,对“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净资产核算与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1、“事业基金”核算与管理应当遵循收支平衡的原则,统筹安排、合理使用,支出不得超出基金规模,不能用于弥补经营亏损,可以用于弥补以后年度收支差额。目前事业基金管理不严格,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不能很好发挥事业基金“蓄水池”的作用,为充分发挥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和支持事业发展“蓄水池”作用,必须加强对事业基金的核算和管理。

2、“专用基金”核算与管理应当遵循“先提后用、收支平衡、专款专用”的原则,支出不得超出基金规模,不能混用专用基金。“专用基金”具有控制和专用的特点,管理和使用得当会发挥积极的作用。设置专业基金是事业单位拓宽资金渠道的客观需要,既要符合事业单位的特点,又要符合改革和加强财务管理的要求。

结束语:我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净资产核算与管理的合理合法合规,可以大幅提升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有效性,真实完整反映本事业单位的净资产状况,确保财政性资金和国有资金完整性和安全性。(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力学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

航空动力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