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市场风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发达经济体风险特点
美国经济2016年美国经济增长大势不变,其经济基本面仍将优于大多数主要经济体,是全球稳定的增长核心之一。美国这轮经济增长主要靠再工业化和页岩气革命。就业状况持续改善、投资支出日渐回升、消费需求稳步释放、企业盈利状况不断改善,以及宽松政策退出后的资金回流增加等,都奠定了美国经济增长的基础。
2016年是美国的大选年。巩固经济复苏仍是美国政府的首要任务。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选择和美元运行都处于关键阶段。美国经济稳定向好,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发动机,其庞大的市场也将提升其他国家的对美国出口,从而间接促进这些国家经济增长。
欧元区经济据欧盟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第二季度,欧元区GDP环比增长0.3%,仅为2016年第一季度增幅的一半,跌回到2015年第一季度以来的谷底。展望未来,受宽松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影响转向中性、结构性改革效应和欧元贬值等因素影响,欧元区经济虽继续处于复苏态势,但增速将比较缓慢。
总的看来,欧元区成员国债务负担过重、欧洲银行业危机阴影、通货紧缩风险难消、失业率居高不下、英国“退欧”加大不确定性、欧元贬值和低油价带来的利好减弱等因素,将会制约欧元区经济增速,低速增长将成为欧元区经济发展的常态。
日本经济据日本官方最新公布经济数据显示,日本2016年第二季度GDP为1.288万亿美元,.低于中国的1.339万亿美元。受日元升值影响,日本2016年7月出口额同比下滑14%,创2009年10月以来的最大降幅。
日本经济复苏一直动力不足,主要原因是作为经济支柱的内需疲软。日本最新公布数据显示,占日本GDP近60%的家庭消费支出从上季度增长0.5%转为零增长,直接导致内需对日本GDP的贡献由正转负。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和通缩状况持续,日本企业对国内市场需求缺乏信心,导致企业设备投资持续萎缩。而形成对照的是,日本企业海外投资步伐加快。
新兴市场风险特点
目前,新兴市场经济增长放缓,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广泛的一次,而且前景艰难。
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速下降、阶段更替、结构调整、模式重建和风险释放的转型期,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主要原因是受到经济增长模式转换的影响。但随着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展开,经济仍具有弹性,将维持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目标。
印度经济在其他金砖国家经济普遍显出疲态下成为一个亮点。莫迪政府自2014年9月执政后推行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制造业,放宽外国直接投资限制,发展铁路和智慧型城市,有力地增强了经济活力。IMF预计,印度经济在2014年增长7.2%之后,2015年及2016年将保持7.5%的增速,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
巴西经济近年来大宗商品价格下滑,以及国内财政紧缩和消费信贷繁荣消退,沉重打击了曾经是世界经济增速最快经济体之一的巴西。巴西经济目前正遭受高通胀、低增长、高失业率、债务高企、消费低迷和货币贬值的“最坏组合”。同时,巴西政治上的不确定性将影响巴西经济投资和经济增长前景。
俄罗斯经济俄罗斯经济在2014年已经呈现动荡,在国际油价下跌、卢布疲软以及西方制裁等多重压力下,2015年俄罗斯经济“滞胀”局面还在恶化。最新俄罗斯经济部数据显示,俄罗斯2016年7月GDP年增长率为-0.7%。由于俄罗斯一半的预算依靠与石油相关的财政收入,这迫使俄罗斯政府在一些方面勒紧腰带。
随着美联储启动加息进程、全球贸易增长低迷、大宗商品价格维持低位,以及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或将在较长时间内持续。考虑到这些全球性的重大风险,新兴经济体迫切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来应对周期性和结构性的挑战,并促进增长。
发展中经济体风险特点
拉美和中美地区尽管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多数国家2016年将呈现正增长,但预计该地区总体GDP在2016年仍将收缩。
中东地区增长预计将加快,但石油价格的下跌继续拖累经济增长,一些国家还受到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国内冲突的影响。
除俄罗斯以外独联体受到俄罗斯衰退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影响,其中一些还受到国内结构性疲软和低油价的影响,预计这些经济体在2016年将仅小幅增长,但2017年增速将加快。
关键词:证券市场;风险分析;基本框架
一、证券市场风险的内涵
防范、化解风险是我国证券监管的长期任务。加入WTO后,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将会提高。外国资本虽不能直接购买A股,但可通过证券公司等间接进入资本市场。这一方面给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带来机遇,另一方面也使我国证券风险监管面临更严峻的挑战。防范、化解风险也就变得更加重要。要防范化解风险,管理者必须要有科学的行为依据,这就需要管理者首先认清什么是管理层需要关注的风险,风险反映在哪些方面,并应建立一套科学的潜在风险分析评估体系,以实施长期监测。本文从风险的定义、内涵入手,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试图提供构建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框架。证券市场风险作为一种风险,其内涵首先是由风险的内涵所赋予的。风险的内涵在于它是在一定时间内,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结果递进联系而呈现的可能性。证券市场风险的内涵在于它是在一定时间内,以相应的风险因素为必要条件,以相应的风险事故为充分条件,有关经济主体承受相应的风险结果的可能性。(一)证券市场风险因素证券市场风险因素是证券市场风险事故(证券市场价格非理性巨幅波动)赖以发生的客观条件。无论何种风险,其风险结果都是直接由风险事故的发生所导致的,证券市场风险也不例外。然而任何风险事故都只有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通过一定的诱因才能发生。这种客观条件和诱因都是风险因素。证券市场是一个涉及筹资者(政府、企业、机构)、证券商、证券专业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证券交易所、投资者(个体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等代表不同利益主体的复杂系统。系统内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筹资者通过证券商向投资者发行股票、债券,筹集资金,同时,也可在证券市场上通过实施配股方案,再次筹得资金。投资者可以在一级市场上从证券商手中买入股票、债券,也可直接进入二级市场买卖、炒作,以获取红利和差价。证券商是联接筹资者和投资人的桥梁和纽带,在一级市场的发行、申购和二级市场的、委托交易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中介作用,同时券商作为机构投资者又可直接进入市场进行操作。因此筹资者、投资者、证券商是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和操纵者,其利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任一主体行为的不规范,都会引发风险事故。同时,证券市场系统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系统外部环境如国家政治、政策、经济形势等因素的变化,也会对系统产生影响,所以,证券市场风险的形成有来自系统内部的原因,也有来自系统外的原因,它是系统内部和系统外部诸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我们将这些因素按照其对市场的影响范围具体划分为系统因素和非系统因素。由政治、经济、社会、心理等因素造成,对市场整体发生影响的风险因素,称为系统因素。具体包括市场行为风险因素、政策和制度风险因素、利率风险因素、汇率风险因素、通胀风险因素和政治风险因素等。非系统因素对市场整体影响不大,只影响某种或某类证券的价格。这种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上市公司本身,具体包括公司财务风险因素、违约风险因素、流动风险因素和偶然事件风险因素等。(二)证券市场风险事故。证券市场风险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他们无时不刻不在影响和决定着市场的风险程度。如果这些因素正常地合理地发挥着调节证券价格的作用,那么市场将按照它必然的规律运行。问题是,在我国这样一个成长期很短,发育很不成熟的市场,随时都会有风险因素的非正常的、非合理的变异(如投资者对市场的心理预期,心理预期是一风险因素,理性的心理预期将会对市场正常地发挥作用,非理性预期则是心理预期这一风险因素的非正常非合理变异;又如,证券法规、制度是一风险因素,健全规范的法规制度可以起到抑制风险的作用,而不健全不规范的法规制度则是制度风险因素的非正常非合理的变异),一种非正常非合理变异了的风险因素在时间上的累积或者多种变异了的风险因素聚积,必将产生风险事故。证券市场的风险事故由变异风险因素引起,是导致风险结果的直接原因。在证券市场中,变异风险因素累积和聚积达到一定程度时,将引起证券市场价格非理性巨幅波动,即证券市场价格波动偏离其正常、合理范围或某种正常状态,这种非理性波动(或称价格波动偏离)必将导致证券资产虚假增值随后迅速贬值(向上偏离时)或大幅度贬值随后迅速增值(向下偏离时),从而对投资者、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可以看出,证券市场价格非理性波动(或价格波动偏离)是由风险因素引起的,并且是导致风险结果的原因,它是证券市场风险事故。(三)证券市场风险结果证券市场风险结果是由证券市场风险事故给证券市场主体带来的直接影响。根据前面的定义,由证券市场风险事故给证券市场带来的直接影响是:证券资产迅速贬值(股灾),各经济主体(投资者、筹资者、国家)蒙受损失。这里,损失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损失,不仅包括有形损失如投资者资产价值损失,而且包括无形损失如投资者信心丧失;企业融资面临困难;经济发展遭受重创。证券市场风险结果一旦造成,对经济的破坏性和对投资者的打击很大。从证券监管角度,它是需要防范的。
二、我国证券市场风险分析的基本框架构建
上述分析表明,风险因素是风险结果发生的必要条件,而风险事故则是风险结果发生的充分条件。这也就是说,风险结果的发生必然要受到风险因素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风险因素都会产生我们所指的风险,只有那些变异了的风险因素产生的风险事故才最终会导致风险的发生(风险结果)。比如利率变动,证券市场价格随之相应变化,可以看着这是证券市场价格对利率这一风险因素作出的正常反应,是利率杠杆作用下证券市场的必然运行规律,而不是宏观管理意义上需要加以控制的风险。只有当市场对利率的反应超过合理限度,利率这一风险因素才会通过市场交易人行为的变异产生风险事故———市场价格波动与经济波动不协调,最终导致市场风险发生(风险结果)。可以看出,风险事故是联接风险因素和风险结果的桥梁和媒介,它潜伏在市场中,风险事故一旦显露,说明市场存在着变异了的风险因素,危机的种子已经埋伏。因而,从控制防范化解风险的目的出发,对证券市场风险进行分析、监测,就是要分析、监测风险事故是否已经显露,市场是否有变异了的风险因素存在。通过改变风险因素变异的条件和性质,达到防范、化解风险目的。在证券市场中,变异了的风险因素单个作用或综合作用产生的风险事故是市场价格非理性波动,即价格波动偏离正常、合理价格或正常运行状态。价格波动偏离程度大,表明市场中非理性变异因素聚积的能量大,市场发生倒塌的可能性即市场潜在风险程度大。对于价格偏离,投资者的理解和证券监管者的理解是会有差异的,投资者关注的是实际价格(或收益)对预期价格(收益)的偏离,关心的是现实的偏离方向是否会带来资金损失(或机会成本);而证券监管者关心的是证券市场是否健康理性,市场价格是否在一个合理范围内波动,因此,他所关注的是证券价格波动是否偏离正常、合理价格或正常运行状态。正常、合理价格或正常的价格运行状态应具有下列特征:第一,证券价格充分反映有关信息。按照Fama的有效市场理论,如果价格充分反映有关信息,则市场是高效率的,当前定价是合理的。如果市场是低效的(证券市场低效的三个特征:价格变化的非随机性、对信息延迟或过度反应、公司业绩与其市场表现异向变动),则表明市场定价或定价机制是不合理的。从价格变化的非随机性特征来看,如果市场价格变化是非随机的,则市场是非有效市场,说明过去的价格变动和预期之外的价格震荡对价格的未来变化有强烈的影响,价格波动在很大程度上由过去价格震荡和过去误差所决定。那么,投资者(投机者)能够基于对过去价格变动的分析获取超额利润,从而这种不合理的定价机制使得投机成为一种可取的市场策略。从价格对信息延迟或过度反应特征来看,延迟反应说明新信息没有及时反映到当前价格中去,当前价格是不合理的;过度反应说明价格对信息的反应大大偏离了新信息所决定的正常价位,则当前价格可能高估或低估。从市场异向变动特征来看,市场回报(或价格)与公司业绩逆向变动,说明市场定价中非经济因素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经济因素所起的作用,市场定价有误。市场低效所造成的这种不合理的市场价格可以看作是对充分准确反映信息的合理价格的一种偏离,其市场低效程度越强(如同时具有三个特征),表明这种偏离程度越大,则市场潜在风险越大。第二,证券价格变化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变化相协调。证券市场价格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协调”是指证券市场价格波动与经济波动之间的一种变化规律,即证券市场价格波动会受到现实经济的制约并将伴随着经济的波动而波动的这样一种长期稳定的动态关系。证券市场价格波动的宏观经济决定理论告诉我们,如果经济变量(经济杠杆)对证券市场正常地发挥作用,如果市场交易者按照对宏观经济的理性预期做出行为决策,那么证券市场价格走势必然与宏观经济走势紧密相联,证券市场价格走势也将是正常的和理性的。这也就是说,如果证券价格走势和波动周期与经济景气变化相互协调,说明证券价格趋势和波动周期的形成有着经济背景的支持,从二者关系方面(当然这不是唯一的评价方面)可以认为证券市场是健康的和理性的;反之,如果二者的关系严重背离,可能预示市场潜伏着问题和危机(风险)。由于证券市场风险结果从本质上讲直接由风险事故:价格波动偏离正常合理价格引起,而这种偏离实际上表现为价格对其价值(或均衡价格)的偏离,对充分正确反映有关信息的合理价格的偏离,对宏观经济的背离。因此,对证券市场风险的分析可以通过价格偏离价值(或均衡价格)的测量和分析,市场效率的分析、价格变化与经济景气变化关系的分析,以从多角度多层次考察市场价格是否偏离以及偏离的程度(市场中非理性波动是否存在,是否有可能引发更大的波动)。其中,市场价格偏离价值(均衡价格)的分析,侧重从市场内在价值角度分析市场潜在风险,是认识市场潜在风险的起点,它可以通过构造价格偏离度、市盈率偏离度、市场VaR值等指标进行分析。市场效率的分析和价格变化与经济景气变化关系的分析是对市场潜在风险的进一步分析和认识。市场效率分析侧重从信息有效性角度通过分析检验证券市场的低效特征揭示市场潜在风险,可以采用游程检验、自相关系数检验等方法分析检验价格变化的随机性;采用超常收益(CAR)分析法对我国证券市场是否过度反映进行分析检验;应用聚类分析法对公司业绩与其市场表现异向变动进行分析。证券市场价格波动与经济波动关系分析将证券市场放在经济大背景下考察市场的潜在风险,可以应用相关分析、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虚拟变量回归、SWARCH模型等方面分别从趋势(牛市、熊市)和周期两个层次对二者关系进行分析,以从二者关系角度揭示市场潜在风险。上述三方面的分析构成潜在风险分析的基本内容。
三、结论
总之,我们认为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因素可能正常地起作用,也可能非正常地起作用(风险因素变异)。证券市场价格波动并不一定就是监管意义上的风险,变异风险因素引起的市场价格非理性波动才是监管者需要加以关注的风险。非理性波动集中表现为价格波动偏离,偏离包含三个方面:市场价格对其价值(或均衡价格)的严重偏离;对其充分正确反映信息的合理价格的偏离;市场价格走势对宏观经济走势的长期严重背离。因此,通过对这三个大方面的测定与分析,可以认识市场潜在风险的程度。潜在风险程度的测定和分析可以为监管者正确选择干预时机提供依据,更重要的是为发现证券市场中的问题提供信号指引。
参考文献:
[1]管理编写组.风险管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年
[2]刘亚著.国际金融风险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年9月
[3]叶青.我国证券市场风险监测体系构建.金融与经济,1999(5)
[4]C.ArtharWilliams,Jr(1985),“RiskManagementandInsurance”,fifthedition.
[5]PhilippeJorionandSarkisJkhoury(1996),“FinancialRiskMangement—DomesticandInternationalDimension”,PrintedinUSA.
[6]Fong,g.(1997),“AMultidimensionalFrameworkforRiskAnalysis”,FinancialAnalystsJournal,July/August,1997,p51-57.
[7]CharlesW.Smithson(1998),ManagingFinancialRisk,McGraHill,1998.
[8]RichardBookstaber(1999),“RiskManagementinComplexOrganizations”,FinancialAnalystsJournal,March/April1999,PP18-20.
由于国债市场的投资主体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投资主体行为的趋同性在促使利率单边下行积聚风险的同时,也增加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风险。截至2002年5月末,金融机构共持有国债9367亿(不包括向商业银行发行的2700亿特别国债),占国债市场总量的比重高达56.7%,占其资金总运用比重5.5%;其中商业银行持有国债8291亿,占国债市场总量的50.2%,占其资金总运用比重为6.3%。
债券市场利率不断下行是市场资金供给充足所致。商业银行高达3万亿的存差、保险公司快速增长的保费收入、财政对社保基金的充实给市场提供了充裕的资金,造成对国债的过度需求。但债券市场风险积聚的根源来自于中央政府化解金融风险、降低银行体系不良资产比例的政策目标的考虑。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凭借封锁资本账户免受重创的中国金融系统从危机对东南亚各国金融体系产生的冲击中看到了自身的脆弱性。此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金融体系必须在5年过度缓冲期内,迅速改善经营管理,降低不良资产比例,提高竞争力,以应对金融服务业开放后来自全球金融业的挑战。
自然,在这样的背景下,降低金融体系,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在年初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就被作为全国金融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来。我国目前仍未走出1997年以来的通货紧缩,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负债普遍过高的企业对经济前景预期不高。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管理更加严格,兼之要考虑紧缩条件下的逆向选择问题,受此政策目标指导,"惜贷"不可避免的成为商业银行的普遍行为。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1.98%,存款准备金率1.89%,受益略高于准备金的国债和金融债就成为"惜贷"产生的商业银行大量存差资金的出路。
实际上,随着柜台交易、南方宝元债券基金等金融创新的不断推出,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金融资产的增加,以及金融体系完善对债券市场发展的要求,中国债券市场规模的扩大是必然的趋势。化解债券市场风险的关键是要处理好资金供给与债券供给的关系。
从资金供给的角度来看。首先,加快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尽快摆脱通货紧缩的困扰,改变银行和企业对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其次,改善微观机制,打破垄断,向非公企业开放更多的领域,消除对非公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偏见,加强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利用政策倾斜引导更多的银行体系资金投向资质良好高效增长的中小企业;再次,在当前经济紧缩的条件下,货币当局通过相关政策,寻求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和促使商业银行扩大信贷规模支持经济复苏双重目标之间的平衡。
关键词:市场风险 市场信息预警系统 工作原理 流程
一、市场信息预警系统的建立
一个企业是否能够重视市场信息,决定着这个企业是否能够客观正确的决策。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经营环境复杂,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要做到随机应变,始终保持主动地位,密切注视商业信息的产生和利用的时间与条件。
公司现有关于市场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初步的分析比较松散,没有专门的系统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策划,传递上来的信息经常出现传递不准确和市场信息分析处理不深入等情况发生,这给公司领导的决策造成很大误导和困难,以至于在2008年经济危机时受到了极大打击。因此,为了使公司管理水平不再滞后于市场的发展变化,为公司领导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保证公司全面快速发展,使公司能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加强市场和客户控制。
二、市场信息预警系统模式和功能
图1 市场信息预警系统
市场信息预警系统见上图所示,该系统主要能实现以下功能:①销售市场内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分布、国民生产总值和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变化的预警。②政府方针政策等发生变化预警。③竞争对手的营销战略、战术、策略发生变化的预警。④顾客购买行为和市场需求发生变化的预警。⑤重大产品质量、品种和产品功能等产品问题预警。⑥销售渠道的效率和效果发生变化的预警。⑦潜在客户、潜在竞争对手信息和分配信息发生变化大的预警。
三、市场预警信息的收集方法
1、内部报告
包括客户订单;销售预测表;销售汇总报表(月、季分地区);销售价格水平表;存货统计表;应收帐款统计表。报表提供结果数据要形成制度化,定期统计,一切数据只有在经过集合、归纳,对比时才有意义。
内部报告系统的核心是订单收款循环。这不仅是收集市场情报,也是分析企业内部营运状况,是营销管理的基础工作。重要的数据,往往就在身边。
2、外部情报收集系统
应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消费者调查。应注意从消费者的角度收集,了解消费者的欲望需求,不要将消费者的意愿、表述"翻译"成制造商的想法,要客观。如工业品需注意:客户要求我们产品在其整体产品中的功能要求,可能的话要实际操作客户如何使用我们的产品。 二是产业市场调查。尽可能收集本行业的发展、现状、趋势,行业生存条件等方面内容,密切注意新技术在本行业的运用,同时也要关注与本行业相关行业动向。三是竞争调查。对竞争者的调查,要注意对其市场行为规律的分析,特别是主要经营者的变动及其它动向。四是营销渠道的调查。市场网络成员的地区、数量、规模、性质、营销能力、信用等级,代替竞争者产品情况、合作情况、主要经营者的情况等做专案记录,并需做动态的调查,定期(如半年)更新一次。五是宏观环境调查。要注意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主要产业的发展变化对本行业的影响,有些行业反应较快,如石油价格的变化等等。
四、市场信息预警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①销售员、中间商、关联公司通过上述的市场预警信息的收集方法来收集市场预警信息,并进行初步筛选和整理后上报省办事处。
②业务科经过对上报上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常规信息的处理意见反馈给销售员、中间商和关联公司。业务科的市场预警信息通过三个途径传递给市场科。其一,直观的市场预警信息直接报到市场科进行信息加工,如从具体范围的出版物获得的信息;其二,通过市场预警信息库的对比认证后,再把市场预警信息报到市场科进行信息加工,如通过报纸、杂志和洽谈会获得的信息;其三,通过从营销环境中获得的信息,如来自客户、竞争对手等获得的信息,业务科先对其进行分类处理,分为公司内部市场预警信息、公司外部市场预警信息和信息库市场预警信息,这三部分信息均进入市场科的分析系统和信息加工系统。
③市场科对从业务科转过来的市场预警信息进行深入加工和分析,并形成策划方案。市场科在职权范围内可以给予解决的则反馈给业务科。无法在职权范围内解决的,要上报给营销副总。
④营销副总对于上报来的市场预警信息和解决方案进行审批。在职权范围内日常可解决的信息和方案给市场科一个确定的批复。重大预警信息和方案上报总经理批复。与销售体系无关的市场预警信息反馈给生产、技术、财务等部门。
⑤生产、技术、财务等部门把从销售系统得来的市场预警信息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主要针对如产品性能和服务的改进,以及财务的控制、会计的核算、财务的分析等等,并形成解决方案。各部门在职权范围内可处理的,由该部门分管副总牵头解决。重大预警方案要上报总经理批复。
⑥总经理负责对重大预警信息方案进行处理和审批,同时把批复反馈给各部门和分管副总。
五、市场信息预警系统的流程和处理程序
关键词:国际贸易;市场价格;供需变动;市场风险
一、前言
近年来,国际贸易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仅改变着个人的生活,同时也提升了国家的影响力。众多企业看到了国际贸易的潜在利润空间,纷纷加入其中,但是却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都面临不同程度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风险,找到问题突破口并加以防范,以期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的舞台上能够走得更加长远。
二、国际贸易中的市场风险类型
1.价格风险
在国际贸易中最常见的风险就是价格波动的风险。对于进行国际贸易的双方而言,一般双方签订的合同额度都比较大,双方合作时间比较长,供货时间也比较长,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双方签订了供货合同,但是适逢国际价格上涨,那么对于供方来说将面临大额的损失;反之需求方也将面临损失,因此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价格风险往往是发生频率最高,但是罪不可控的因素之一。
价格风险的另一种情况是体现在企业不能提前锁定价格,对于未来成本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这是因为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虽然供需双方达成了一致,但是因为原材料供应的价格变化,也会对贸易贸易双方造成一定的影响。以国际铁矿石为例,当国际贸易中的供需双方达成合作协议后,但是国际铁矿石三巨头齐齐对下季度铁矿石进行定价,这个时候我国的钢铁行业将面临严重的损失,钢铁企业的利润就会被严重压榨,影响国际贸易中的质量成交,最终可能导致整个钢铁行业的惨状。
2.供需变动的风险
供需变动的风险是指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对国际贸易双方所造成的一种风险,一般我们认为供需风险是属于系统性风险。我们都知道,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众多的沿海企业被迫倒闭,这种风险就属于供需变动的风险,属于系统性风险;这是因为众多欧美国家没有资金来进行更多的消费,沿海企业的订单变急速下滑;当企业所生产的商品没有销路后,企业没有办法定期还上银行的贷款,企业最终只能被迫倒闭。因此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我国众多沿海中小企业都纷纷倒闭,中国的内地经济也一度受到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另外,虽然我们普遍认为供需风险是一种系统性风险,但是对于有固定客户的单个企业而言,供需风险也不一定是系统性风险。对于有固定客户的单个企业而言,只有固定客户保持不变,或者能够维持固定客户的数量,企业就能长久的发展下去,但是如果固定客户承接不上时,企业就会面临严重的损失。因此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很多国外企业都会以下季度不合作来要挟中国企业进行降价,压低我国企业的利润空间,这种压价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往往是质量出现问题,最终同样影响双方的合作进度。
3.汇率变动的风险
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汇率变动也是常见的一种市场风险,而且汇率的变动基本上每天都在进行。但是对于国际贸易中的双方而言,如果人民币升值,那么就以为着出口商品价格的提高,这对于企业的销售而言是不利的。中国一向以物美价廉在国际贸易中立足,如果人民币汇率一直升高的话,可想而知中国企业未来将面临的境地依然是不堪其困扰而倒闭。欧美很多国家很乐意看到人民币汇率提升,因为长期以往下去,中国的经济势必如日本战后一样,面临近十年的萧条期,因此我们要时刻警惕欧美国际的压力,努力控制人民币汇率,坚决不让其阴谋得逞。
三、国际贸易中宏观层面的防范措施
1.大力发展我国的期货市场或者积极参与国际期货市场
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企业要想规避价格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参与国际期货市场。这是因为期货市场一个最好的功能就是能够锁定价格风险,这样的话,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虽然不能避免损失,但是却可以最大限度的规避最大损失。虽然企业在参与国际期货市场的过程中,需要缴纳一定的手续费,但是这个费用与后期的效益相比,却是非常值得投入的。
另外,我国需要加快发展我国的期货市场,将一些商品的价格决定权牢牢的窝在自己的手中,只有这样才不会深受其他国家价格的桎梏,才能使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有利可图。但是我们也知道发展期货市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循序渐进,但是只要我国将发展期货市场作为我国必走的一步棋并持续坚持发展,对于我国国际贸易中的企业而言就是一种希望。每个国家为了自身的发展,在商品定价时,都会选择对本国商品销售有力的价格,因此这对于没有发言权的我国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和挫败,因此为了我国国际贸易中的企业利益或者是国家利益,大力发展我国的期货市场或者积极参与国际期货市场,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