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学基础

护理学基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学基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护理学基础

护理学基础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护理学教学方法探讨

护理学是一门集理论性、技术性为一体的临床应用学科,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作为护理专业课教师,应有效地利用教学条件,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积极思考并探讨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新路子。

一理论教学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目标,科学施教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至今为止最能发挥教师主导地位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学生系统的学习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在理论课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知己知彼,科学施教。现代教育思想是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并举,注重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完善,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和适应社会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在承担某科课后,首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素质状态,取得第一首资料;再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目标和授课计划。其次,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内容,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做到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枯燥的问题生动化,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在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计划、目标,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及内容,并注重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吃饱、吃好。

2.深入浅出,解疑惑。象压疮的预防护理、吸痰法、导尿术等课题复杂、枯燥、抽象,可选用图片、模型、课件、电教片等多媒体教学方法,使复杂、抽象的理论变得简单、直观和宏观,使枯燥的内容变成生动的印象烙印在脑海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掌握好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是编导。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风格和对教学投入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要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备课要认真、充分、注重细节,备课中要鸟瞰全局、统领各章,精心设计每个课题的授课方法;上课提前进入教室、进入角色。教学过程中要围绕主线,用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富有感染力的语气切入主题和要害,做到主次分明,突出重点、难点;不同类型的课题用不同的方法讲授,如灌肠、注射、消毒灭菌法等课题用列表比较法进行区分,可加强理解和记忆;乙醇应用的浓度、鼻饲法等选用横向联系方法(鼻饲法时联想洗胃、胃肠减压术),做到举一反三;给药、注射、无菌等操作原则要用分析归纳法来记忆;……等不同教学方法,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可大大提升教学效果。课堂小结应重点突出,使学生多次接触某一重点信息,强化记忆。课后作业尽量出病例等思考题——既能巩固基本理论知识,又能培养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矫正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弊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4.授之以渔,适应发展。古人云:“授之以鱼,一饭之需;教人以渔,终生受用。

”教师在传道、授业之时更应给予学生“捕鱼”的本领。所以,理论讲授应有重点,基本概念、原则要准确讲解,一般内容先拟提纲,引导学生自学或采取提问、启发式教学法指导学生学习。如一页的注射原则先讲解,在和同学一起归纳为“无菌、无痛、无差错”七个字、三个词来记忆,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会对信息获取、判断、处理和应用的能力,最终达到在掌握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其在今后临床工作中尽情猎取自己所需的知识营养,勇于创新与实践,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二加强护理技术训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1.创造实践的机会。增设实验室(现有10个模拟实验室),完善模拟病房体系;设计不同病例场景,增加实验课时数,课间开放实验室等措施来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反复强化。复杂的、难度大的技术操作分解练习。如臀大肌注射法就从药物抽吸法、臀大肌定位方法、病人的安置、进针手法等基础步骤做起,分步强化训练,同时调整学生‘怕’的心理状态,最后在模型人或模拟病人上进行综合操作和测评。

3.模拟情景,培养学生的应战实力。设置各种急、危症病例情景,营造实战氛围;学生分组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在教师指导下按护理程序的步骤进行各项护理操作。这种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既可熟练各种操作技术,强化整体护理观念,同时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适应临床工作的良好心理素质。

三考核评价

考核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操作技能考核既能考核学生动手能力,又能检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考核制度。考核成绩分理论和实验两种,平时成绩和终结成绩两部分。所占比例是:平时占30%,学科结束占70%;这种评价方法,可以大大减少考核中可能出现的偶然,且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比较全面。

2.考核内容。将各项技能考核内容细化,分以下几部分:操作态度占20%(包括仪表、着装,服务态度,用物准备等);技术操作过程占60%;含相关知识在内的综合评价占20%。

3.统一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学生每人一册,使学生学有标准、有目标,也增加了考核的透明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教学效果。

四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到护理教学的始终

护理学基础范文第2篇

1.1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在制定实践课教学目标时,应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把创新精神纳入教学目标中去,制定难度适中、切实可行、可以评价、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应促使学生学会创造性工作的方法。具体目标,如能运用本堂课学习的理论知识,评论人体力学在护理操作中的意义,并有自己的独立的见解;根据无菌操作原则,编制一套有新意的6项无菌操作程序;根据力学原理,编制移动病人操作程序,运用模拟病人进行操作;在特定的情境中,对危重病人进行急救,做到快捷、准确、有序。

1.2精心设计教案

教师在备课中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实际出发,收集各方面材料加以补充,在遵循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做局部调整,要善于挖掘教材各知识点在培养创新精神方面的作用,注重学生知识水平、对原有知识的遗忘程度,进行诊断性评价,避免内容重复,做好学科间内容衔接,选择最佳教学起点,精化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精心设计切入点,可以是重点和难点,也可以是演示和实验,可以是护理专家或教师的创新经历和体验,或是学生自己的创新成果展示,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新欲。同时在教案书写中应设计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5要素构成的新型教案结构。

1.3学生预习准备

要求学生实验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步骤和操作关键环节,重点掌握实验要领。有的实验需要查阅有关资料或通过必要的理论判断,预知实验结果,以便拟订实验方案,写出预实验报告,使学生在实验中增加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不仅知道“做什么”、“怎么做”,还要搞清楚“为什么这么做”,不仅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探索和积极获取知识的习惯。在每项实验的准备阶段,安排每个实验小组抽2名学生参加准备实验物品工作,循环参与。通过让学生准备实验过程,激励学生独立思考,避免过去所有实验物品都由实验员准备,而在考试时或到医院实践时手忙脚乱,物品准备不齐全。通过课前预习和参与实验物品准备过程,使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揉合在一起,在实验中有思考的时间,在思考中提出改进和修正意见,同时在改进和修正过程中逐渐提高创新能力。

2优化实践教学过程

2.1改革教学模式,优化实践教学方法

改革《护理学基础》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坚持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发现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式,将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引入课堂,实现从“能教什么”、“会教什么”,向“需要教什么”、“应该教什么”转变,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教师以传播知识为主,教会学生思维方法,突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教师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培养,通过设疑、释疑、点拨等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创造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励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发展自我能力,注意培养学生学习中的严谨性、实践中的“怀疑性”,容纳、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2.2以学生为主体,优化实践教学手段

在基础护理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般常规护理技术都有统一操作程序和要求,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限制。我们选取某些实验内容(如铺床法、保护用具的使用、移动与搬运等),只讲原则,不讲具体做法,鼓励学生,根据护理操作规则,本着省时、省力、病人舒适和安全的原则,自己设计操作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不同角度、使用不同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在教学生操作时,注意情景模拟尽量逼真,选择模拟病人时尽可能用真人实做代替用模型模拟操作,增加操作的真实性,这样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对操作的感性认识。改变传统的教师演示讲解、学生验证重复的实践教学手段,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CAI),通过教学软件包,将电子教案、幻灯、照片、录像、CAI课件、训练模拟系统、网络等统合应用于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单纯实际操作演示的局限性,能够清晰、生动地展示操作方法和步骤,教师可以方便地将操作进行分解演示和系统演示,增强学生在课堂形成操作技能的能力。

2.3灵活运用示教,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示教作为一种传统的实践教学手段,是保证基础护理实践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灵活地把握示教时机,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在学习操作前进行示教,可以使学生对新操作的程序、要领、操作手法及整个操作规程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进行初步操作,并逐步熟练操作程序,掌握要领。在进行分组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模糊概念以及提出的问题,适时进行纠正和答复,并进行正确的示教。实际操作练习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性示教。此时的示教应总结和概括学生们在操作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进一步分析难点和重点,提出对策,使学生从示教中得到启迪,纠正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2.4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针对实验课普遍存在验证性重复过多的问题进行改革,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自我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在学习一个单元或几个单元以后,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实验技巧,并能运用本门课程或相关课程的综合知识,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性实验,它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1]。而设计性实验则是综合课程教学或独立于课程教学而进行的一种探索性实验。它不但要求学生综合分析多种知识和多种实验原理来进行设计实验方案,而且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设计性实验是一种要求较高的实验活动,它的主要流程为: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实验操作———对实验进行分析比较、评价。设计实验过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等方面的创新能力[2]。在实验中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启发”上,启发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如何进一步解决问题,教师应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在设计实验中教学方法以探讨为主,鼓励学生综合思维,运用各方面知识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实在不易克服的困难时,才与教师一起探讨。

3优化实验课后评价体系

为了加强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评价,我们进行了考试内容、形式和方法的改进,将考试改革为理论、实践操作、综合能力、设计性实验几个部分进行评价,并制定评分标准,对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精神进行作了具体规定,使考评能引导学生注重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更能反映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1理论评价

在理论试卷中加入体现学生灵活性、创造性、综合分析能力的测试题目,突出学习动机、态度、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及时客观评价。

3.2操作评价标准

设定3项指标,态度指标包括仪表、举止、表情、语言、表达,技能指标包括用物准备、操作程序,预期结果即整体效果评价。

3.3综合实践能力评价

设定病历,模拟情境,让学生说出病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正确的判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让学生选择最佳的护理方案,进行实际操作。评价学生如何与病人沟通交流,如何满足病人需要,观察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变能力,观察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重新整合、融会贯通的能力。

护理学基础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基础护理; 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 案例教学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8.049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单单局限于治疗疾病,还注重医疗服务的质量以及效率。因此,护理学专业的学生除了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应变、沟通、协调能力等。《基础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其今后的临床工作至关重要,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和探索,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护理人才。

1 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育模式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是围绕书本内容,老师讲学生听。此种教学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1.1 缺乏互动 传统教学模式中,整个教学过程高度依赖教师,知识信息的传递为单向灌输,缺乏课堂互动。一方面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单一主体和信息源,照本宣科缺乏引导,容易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1];另一方面学生参与度低,在课堂上较为被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阻碍了其评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2 内容单一 《基础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知识频繁更新的今天,仅按照书本内容进行讲授,往往具有局限性,无法完全掌握临床工作中的新知识新方法,因此即便学生掌握好书本知识,也不能真正实现具体的临床护理工作,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1.3 手段单一 以教师讲授为主,使用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具有灵活性强,易于和学生交流的特点。但由于文字内容较为枯燥,缺乏图片、视频等,且内容量受限,无法全方位利用听觉、视觉和其他感官的刺激,使学生对一些内容缺乏形象化的认识。

2 基础护理教学方法探索

临床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判断问题、分析问题并且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鉴于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无法满足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全面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各种现代教学方法以获得良好教学效果[2]。

2.1 案例教学法 根据讲授的内容设置案例,通过讨论,

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促使他们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在案例教学中,个案往往会包含多个疑难问题,而教师通常要进行一步步引导,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要求教师必须精选案例,设计最佳的讨论方案,并提炼出重点和难点,对讨论问题的进程加以控制,有效调动学习气氛,最终概括、评价学生讨论的内容[3]。

在讲授新知识过程中,适当地运用案例导入,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入课堂,由被动学转化为主动学。同时,案例教学法也增强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补充书本上没有的新知识。

2.2 角色扮演法 在课堂上设置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会临床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并且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及需要[4]。例如在讲静脉输液时,让学生分别扮演护士、患者以及家属等,自行编排情节模拟现实。一方面可以有效训练学生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学会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患者的心理,培养其人文关怀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

角色扮演法让每个学生分担角色,参与到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可增强其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及创新能力,并且寓教于乐,效果良好。

2.3 同伴教育法 基础护理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实践内容需要学生自行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单凭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难以满足所有护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可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教师选定各组中一部分同学进行详细的讲解、指导和纠错,使其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再由他们负责小组内其他成员的课堂、课下练习,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5]。

同伴教育法可以细化护理操作的训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教学的能力,有利于其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考核,进一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4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如今的课堂已不单单局限于书本与黑板的讲授模式,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多样教学手段的应用,将增加教学的形象性,消除沉闷的课堂气氛,从而收到更良好的效果[6]。如讲解鼻饲法时,利用动画和图片,可将插管的动作及深度有效生动的表现出来,更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基础护理学仅凭课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化教学内容,以教学的直观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小结

如何培养新型应用型护理人才,已成为各医学院校探索的重点内容。但由于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局限,致使许多护生在校期间成绩优异,进入临床护理工作却难以应对复杂的问题[7]。因此,基础护理专业的任课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创新思路,使护生具备精湛的技术之外,还具有人文关怀理念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久霞.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1):146-147.

[2] 孙茜.多种教学方法在护理导论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8):269-270.

[3] 赖亚曼,蒋学武.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比较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3):424-425.

[4] 秦淑英.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法在中医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2010,5(19):81-82.

[5] 王凡,李青.护理学基础的实验教学方法运用研究现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1):61-62.

[6] 于尧华,周玉春.护理学基础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5):178-179.

护理学基础范文第4篇

1.1研究对象

选择整群抽样的方法,从13级高职三年制护理专业9个班中,随机抽取两个班级共99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1人,对照组48人,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成绩等方面均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朋辈教师的选择

我校高职三年制课程设置为“1+1+1”,即一年级基础课程学习,二年级临床专业课程学习,三年级临床践习。朋辈教师选择我校12级护理专业学生,她们已经完成《基础护理学》课程学习,并已在临床实习一段时间。采用学生自愿报名、辅导员及任课教师推荐、临床带教教师筛选的方式进行选择。入选标准: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优异、沟通能力强、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责任心强。对入选的20名学生进行培训,统一安排培训时间,讲解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培训的内容为四项注射法操作: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及静脉注射。最后给予严格的审核,考查操作是否娴熟,是否具备教师基本素质,最终确定10名学生担任朋辈教师。

1.3教学方法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分为10个组,选择本班品学兼优的学生做小组长,每组成员4~5人。实验组除分组并设小组长外,每组再配备一名朋辈教师。考虑到实习医院与校区距离较远,朋辈教师又有自身的任务,时间有限,因而只选择四项操作,时间为四周。

1.3.1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教师示教结束后,学生分组练习,由小组组长管理,教师给予巡回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到开放室进行练习并签到,由小组长填写练习情况。

1.3.2实验组采用朋辈辅学法

教师示教结束后,学生分组练习,由小组组长管理,小组朋辈教师给予指导,而教师则负责整体管理和指导。学生操作不规范的地方朋辈教师给予纠正并示范,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相互探讨。朋辈教师与所负责小组的成员建立QQ群,小组成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通过QQ与朋辈教师进行沟通,朋辈教师无法解决的可以与教师联系。小组成员和朋辈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相约到开放室进行练习,每次练习时要求成员填写签到簿,朋辈教师填写学生练习情况、积极性、练习时发现的问题,解决措施等。

1.4效果评价

1.4.1技能考核

对两组学生进行技能考核,考核方式、标准完全相同。根据辽宁省护理技能大赛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进行改编,并经护理专家进行审核。评分标准包括素质要求(报告内容、仪表举止、服装服饰)、操作前的准备(评估病人、评估环境、用物准备、护士准备)、操作步骤、操作后的处理(病人、护士、用物)、综合评价(熟练程度、人文关怀、相关知识回答)共5项内容。

1.4.2课后练习

通过签到簿统计每名学生平均每周练习时间,并对填写情况进行分析。

1.5统计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和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研究中,实验组学生的技能考核总成绩及各分项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1),且实验组平均每周练习时间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朋辈辅学弥补了教师资源匮乏的现状

目前我院招生情况良好,本年度开设《基础护理学》课程的班级有13个,班级人数众多,平均每班50人。学院重视实践教学,《基础护理学》教学理论与实践比例为1:1。而任课教师较少,实验课50名学生只有一名教师指导,教师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同学。再者课堂时间有限、实验物品有限,学生练习几率相对较少,得到指导的机会也少。往届学生在学习注射法时,开始兴趣很浓,可在等待的过程中,积极性逐渐减退,到后来干脆就不做了。因此针对目前班级多、班型大、教师匮乏的实际情况,选择朋辈教师作为班级辅助教学无疑可以减轻教学压力,调动学生积极性、缓解师生比相当不足的现状。每个朋辈教师只负责管理5名学生,相当于每名教师带5名学生,她们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指导每一名学生。在朋辈教师的督促下,学生根据自己的课余时间安排练习,有效缓解课堂动手机会少造成的缺憾。

3.2朋辈辅学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专业素质

由于朋辈教师与自己在年龄、思想、生活背景、专业学习、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等方面相近,因此双方容易产生共鸣,易于沟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将很快进入状态,没有面对老师时的紧张,使他们能够比较轻松、愉快地接受信息。朋辈教师在陪同练习和指导的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学习经验、技巧传授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尽快掌握并熟练技能操作[2]。从签到簿中能够看出,实验组学生能够主动和朋辈教师联系,希望得到指导,愿意提出问题,并且通过朋辈教师的指导能够自己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对照组的学生则在小组长的一再督促下才去练习,并且在练习室观望一会就走,积极性较差。由于朋辈教师在临床已经实习一段时间,她们会将临床所见所闻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尽早感知临床,明白临床护理工作必须一丝不苟,来不得半点马虎。朋辈教师的着装、举止以及在操作中所渗透的职业素质给学生树立了良好榜样。在操作考核中教师反应,实验组的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高,精神面貌较好,动作麻利,人文关怀到位,操作后能够合理处置用物。

护理学基础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卫生学校 护理学基础 毕业统考

随着医学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医学生质量的全面评价已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近几年来,国内、省内对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的毕业生进行了毕业统考。这对于了解和评价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探讨考试方法以及推动中等医学教育的改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省中等职业卫生学校二年级在校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也要进行一次毕业统考,毕业统考是以理论的形式进行的,由河南省卫生厅统一组织,全省范围内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应届毕业生全部参加,考试成绩合格者颁发毕业证书。试卷由省厅统一批改,考试成绩由全省统一排名,因此,各学校对于毕业统考都高度重视,力争在全省取得较好名次。自工作以来,笔者每年都参加了本校《护理学基础》毕业统考的考前辅导,结合自己的辅导经验,现对统考复习辅导进行了一些总结。

1 合理安排课程,考前集中辅导

1.1 课程安排合理,重点突出

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而所需学习课程很多,针对这一特点,学校在课程安排方面进行了多次调整,突出专业特点。比如护理专业的课程中,《护理学基础》分三学期讲授,总学时达214学时,其中第一学期36学时,第二学期108学时,第三学期70学时,课时分配相对其他学科较为充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充分掌握所学内容,加上每学期末的期末考试,每个实践内容的技能考核,定期检测学习效果,知识掌握较为扎实,为以后毕业统考和走上临床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

1.2 考前集中辅导,强化记忆

在二年级学期末,毕业统考前两周,学校组织了统一的考前辅导,统一安排课时,每门课程每周10学时,共计20学时。任课教师针对学生所学专业统考科目进行集中的考前辅导,加强学生理解识记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2 领导高度重视,定期检查工作

对于每年一次的毕业统考,校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面向参加毕业统考辅导的老师召开会议,强调统考的重要性。每天,学校相关领导都要对任课教师的辅导情况进行检查,走进班级,走进课堂,对教师和学生都起到了督促作用。

3 探讨辅导方法,研究复习策略

3.1 认真研究辅导资料,吃透教材

我省采用的《护理学基础》教材是由郭耀玲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与之相配套的还有一本由石玉、高晓梅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护理学基础》下篇,是以每章节的主要知识点和测试题的形式编写的。这本配套的教材重视与护士资格考试内容相配套,突出对所学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和培养,注重与临床护理工作相一致,并且题型全面,覆盖广泛,为适应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的改变,加强护理专业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帮助,有助于师生课堂总结、学生重点复习巩固和自我评价。

3.2 集体备课,探讨最佳辅导方法

《护理学基础》不仅是护理专业毕业统考的课程,也是护士、护师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鉴于《护理学基础》的重要性,在带领学生集中复习之前,我校护理教研室主任对参加统考辅导的教师进行了集中备课,探讨辅导复习的方法,对考前20个辅导学时进行合理安排,力争找出最适合的辅导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

3.3 分析重难点,及时归纳总结

《护理学基础》课程中技能操作性强,很多重难点都在操作过程中,针对这一特点,可让学生结合实训课程进行复结。结合《护理学基础》下篇这本书上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教师也可以总结一些便于记忆的知识要点或口诀,如穿、脱隔离衣的口诀,便于学生记忆。

4 组织模拟考试,检测学习效果

统考复习期间,每周学校都组织一次全校模拟考试,考试形式以统考为准,标准试卷,填涂答题卡,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监考,严肃考场纪律,学校有关领导进行巡考。成绩出来后进行班级和全校排名,张榜公布成绩,检测复习效果。班级内排名督促学生,班级间排名督促教师,找出考试中存在的问题,认清自己的薄弱环节,调整复习策略,掌握所学知识。

5 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寻求最佳复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