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议论文三要素

议论文三要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议论文三要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议论文三要素

议论文三要素范文第1篇

友情像一首动听的旋律,时常萦绕在我的耳畔,令我不能忘怀。友情像一朵娇艳绽放的花儿,它的芳香久久不散。友情像一泓清浮的山泉,时刻润泽着我的心灵。世界,友情,是我一生舍弃不掉的宝藏??????

小时候,不懂得什么是烦恼,也不会面对挫折。即使困难就在你面前,也总有办法迎刃而解。童年的无忧无虑令我无限向往。儿时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去河边嬉戏,去放风筝,去捉迷藏,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让人陷进去之后无法自拔。

小学,大家一起笑,一起哭,每到周末,大家都会在一个地方如约而至。那时,不知道什么是分离,也不会考虑大家能在一起的时间还有多长,只是在享受这段时间,从来没有想过会有分离的那一天,总觉得那一刻离我们远隔“万水千山”。不过还好,大家依然在一起度过了六年的时光,依然会铭记着挚友。这六年,我收获了真挚的友情,可一切总是那么短暂。

现在

步入了初中,以前的同学也各奔东西。回首往事,有为大家的幼稚而落泪,有为大家之间所谓的承诺而落泪,有为大家的真情而落泪。我无法控制自己,只能将情绪释放出来。我不禁想到“友谊天长地久”,友人或许会分离,远隔大海重洋,但始终心系对方,这让我心里舒坦了许多。不过,在想念以前同学的同时,现在也交到了一些新朋友。我会更加珍惜现在的友谊,因为我知道,三年后,又是一番离别的场面。

这三年,听起来很长,遥不可及。其实,一眨眼就过去了。小时候的无知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了,离别的滋味也感受到了。只要一想到,三年之后,又是一场离别,心里就不是滋味,真希望时间能再为我们逗留一会儿,让大家之间都能留下美好的回忆。即使有一天会分别,当想到大家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一起走过的一点一滴,一起写下旅途的一撇一捺时,心里也是甜滋滋的。时间老人你听得见我的心声吗?这一切会实现吗?

未来

议论文三要素范文第2篇

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 B论据 C论证

3.比喻三要素:A本体 B喻体 C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因why 何过how 何果what

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 B偶尾同韵 C中联对偶 D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 B议论 C抒情 D说明 E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喻) D作比较 E分类别F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 B总分结构 C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 B按空间顺序 C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

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 B对比法 C 喻证法 D E归谬法F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E反问 F设问 G反复 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

14.七种短语类型: A并列短语 B偏正短语 C 主谓短语 D动宾短语

E动补短语 F介宾短语 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名词性短语 B动词性短语 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 B谓语 C宾语 D补语 E定语 F状语

16.十二词类(性):A名动形 B数量代 C副介连 D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 B倒叙 C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A表引文内容省略 B表列举事项省略 C表说话中断延长

议论文三要素范文第3篇

一、文言文阅读

中考试题中文言文阅读,基本限定在课内,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学生复习的压力,教师只要把文章理解分析透彻,应该说是比较容易拿分的。

(一)解读要领

1 注意文言文阅读的实际能力。文言文的阅读目标定位于“读懂”,即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含义,读懂文章内容,而不是把重点放在文言知识上面。文言知识是无法回避的,但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其目的是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注重在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以及文言文实际阅读能力的提高。

2 分析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结构。有教育意义的作品内容和精当的文章形式的巧妙结合,将会给学生以深刻的教育和启发。

3 强调诵读背诵与品尝领悟。诵读的作用就是在诵读感知语言的优美与动听中去感知语境,去揣摩和体味意境。概括地说就是多读多背,加强积累。

(二)具体操作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具体地说文言文的阅读,主要是读读、背背。教学中具体从以下方面进行:

1 理解文中主要文言实词的含义(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2 理解常用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

3 能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4 理解文言句式,即判断、省略、倒装、被动四大句式的用法,更好地理解文言课文。

5 理解、归纳文章的重要内容,把握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6 能理解、评价文章的写作特色。

7 能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

(一)总体把握

1 词语的理解,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常抓不懈。

2 文意的把握,通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大意,并加以概括。

3 信息的筛选,指导学生围绕中心提炼有用信息。

4 内容的探究,通过阅读深入理解课文的写作意图,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5 写法的揣摩,通过写法的揣摩,了解文章的写作技巧,把握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内容。

6 分析比较,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比较阅读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通过比较才能更好地了解作家、作品及特色。

7 综合理解,通过阅读训练,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8 能力开放,在以上单项训练的基础上,形成综合理解的能力,最后达成能力的迁移,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具体要求

阅读简单的说明文

说明文的特点: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的作用是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成因、关系、功用等,简而言之,即说明事物,阐明事理,以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它的文体特点是:说明性、知识性、客观性等。根据说明文的文体特点,解读说明文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要准确深入地解读文章所说明的知识内容,明确所要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说明的主要对象就是“中国石拱桥”。其主要内容是:第一,说明中国石拱桥在结构上的独特创造;第二,本文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文章在提出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后,先以赵州桥与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在结构与形式上的特点,接着介绍了解放后我国石拱桥的发展;第三,阐述赵州桥设计与施工上的四个特点,这是有关中国石拱桥的结构与形式上的带有规律性的知识。

2 要明确而具体地解读文章说明事物的规律。说明文说明事物的一般规律是:抓住事物特征,安排说明顺序,使用准确的词句,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析解读说明文说明事物的规律应着眼这四个方面。

(1)揭示文章所说明事物的特征。

事物的特征是说明的核心,全文的说明都是围绕这一核心展开的。说明的顺序、语言、方法都是受说明事物特征的需要制约的。对事物的特征揭示的准确与否,往往会影响对文章整体分析的质量。因此,抓准事物特征,是分析说明文最紧要的一步。一般来说,说明文彰显所要说明事物特征的一般规律是:其一,通过文题显示,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中的“雄伟”二字;其二,通过文章开头部分的某些语句显示,如《晋祠》开头部分的一句话“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一体”;第三,通过文章开头部分的文字逐步显示,如《中国石拱桥》的一二自然段就有“早”、“优美”、“坚固”等;第四,在说明过程中,分段显示,如《食物从何处来》中的“自养与异养”特征,便是分段提出的。

(2)搞清文章说明事物的顺序。

说明文说明事物特征时,总是要安排一定的说明顺序,有层次的分条缕析,以求清晰地说明对象。一般顺序有:时间顺序,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空间顺序,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逻辑顺序,如《中国石拱桥》等。

(3)阐明文章说明事物的语言特征。

准确、周密、简明是说明文语言的共同特征。这种语言的共性,需要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的分析来揭示。

(4)分析文章说明事物的方法。

恰当的说明方法,往往可以帮助作者把复杂的事物、深奥的道理说明得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解读说明文,就应揭示其说明方法及所起的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分类别等。

3 要根据不同性质的说明文,确定不同的分析侧重点。

阐述性的说明文,应侧重于揭示文章所阐述的事物原理、点出内在含义;记述性说明文,应侧重于记述、说明的核心部分;介绍性的说明文,应侧重于所介绍事物形态与本质;文艺性说明文,应侧重于对主要说明部分的文艺笔调的分析来揭示所说明事物的知识。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

议论文的文体特点:议论的针对性;思想内容的说理性:结构语言的逻辑性。

议论文的一般常识: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作者对所议论问题的见解与主张;论据: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论证: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立论,从正面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驳论:批驳错误的见解和主张。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立论: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驳论:批驳论点、批驳论据、批驳论证。

议论文的结构方式――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递进式。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鲜明、准确的逻辑性。

根据议论文的文体特点,解读议论文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 要弄清写作背景与写作意图。这就需要查阅有关资料,搜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意图的信息。

2 要掌握议论文的论证体系,即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三者组合的过程就形成了议论文的论证体系。所以解读议论文要从三要素着眼。

找出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出现的位置:文章的题目即为中心论点;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先列举事实,再提出中心论点;在论证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在文章的结尾归纳中心论点。

要找出文章用以证明论点的理论与事实根据。议论文的论据大体有两类:一类是理论论据。一类是事实论据。

要分析文章是怎样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从论证方式

看,有立论与驳论。从论证方法看,立论要有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驳论主要有批驳论点、批驳论据、批驳论证、归谬法等。除了上述几种论证方法外,还有正反论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这些常用于立论这一方式。

3 要理清议论文的结构。总的来说,议论文的逻辑内容表现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论式,反映在逻辑结构上,便是引论、本论、结论三段式结构。具体结构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总分总式结构;总分式结构;分总式结构;递进式结构;横式结构。

4 要分析议论文的语言。对议论文的语言进行解读,关键是分析其语言的逻辑性。那么如何分析呢?要抓住关键性词语分析;要抓住语言的准确性分析;要抓住语言的鲜明性分析;要抓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逻辑关联的分析。

记叙文的阅读

记叙文是一种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泛指记人、叙事、描写景物的文章。记叙就是用书面语言记录,它包括叙述和描写两种基本方式。

记叙文的特点是:

记叙文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的方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记叙文的种类: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写景为主的记叙文;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记叙文的解读要领:根据上述记叙文的特点,其课文的解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抓记叙文的要素解读;抓记叙文的结构解读;根据记叙文的类型,明确解读重点;把握记叙文的开头与结尾,进行解读;把握记叙文的照应解读。这里重点说一下根据记叙文的类型解读。

1 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人物是记叙的中心,那么解读重点就应放在人物上,具体地说,应该围绕人物展开解读活动。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分析人物的活动;分析人物外貌与心理;分析作者对人物的评价。

2 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事件是文章的中心要素。也是解读的核心。具体地说围绕事件,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要抓住线索,梳理事件进程;要抓住事件进程中的典型事件;要抓住作者的议论与抒情。

3 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多属游记一类。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抓住文章线索,理清景物展现的层次方位;分析写景的主要特色;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不同景物的不同特色;把握写景是我一生中宝贵经验。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我发现人们又何尝不是在重复着我的故事。父母对子女的爱开始变得扭曲,家庭“纲常”尽失。甚至父子关系发生严重错位。“老子”变成“小子”;“小子”变成“太上皇”。弄得一家几代人团团转,唯恐侍奉不周,怪罪下来吃不了兜着走,所以常常是唯命是从。孩子吃得不知吃啥,穿戴的牌子不能杂。让我学习就得满足要求:上学带手机,课下玩电脑,给点儿压力我就跑,弄得家长不知咋办才好。于是便常常听说某大学生因生活不能自理而退学……这都源于那份糊涂的爱――溺爱酿成“大害”,为人父母只能摇头苦笑,望子兴叹了。

如此家庭教育令人担忧,学校教育又何尝不是?老师总是唯恐学生做不了,想把一切为他们做好。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局面:讲得多。练得少;写得多,动手少;课内多。课外少;定式多,创新少。结果“糊涂的爱”大大地束缚了学生的发展。也因此使教育变得被动而缺少生机。长此以往,这可是民族的大悲剧呀!

好心的人们,我们要当心啊:糊涂的爱后患无穷。真爱有度。切不可再犯好心错误。

(二)作文的批改与讲评

作文的批改是以学生个人为对象进行的,因此对学生提高写作能力非常有效,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 遵循内容与形式兼顾及多批少改,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不畏惧作文。

2 批改的内容方面:对于时下流行的话题作文。首先,要看标题拟的好不好,与内容是否有关。其次,要看文章中心是否明确,材料是否具体、真实、可信。第三,结构安排好不好。第四,表达方式是否恰当,有无语法和逻辑上的错误。第五,写作态度是否认真,是否有错别字,词语标点运用是否准确。

3,批改的方式方法:批改方式有精批细改、学生互批互改、抽样批、示范批、当面批等。批改的方法有眉批、总批和增、删、调、换等。

议论文三要素范文第4篇

储备必要的文体知识

必要的文体知识,也就是现代文阅读分析的常用术语。学生掌握了必要的文体知识,就好像找到了解答现代文阅读试题的方向。必要的文体知识具体如下:

1.常用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2.常用修辞方法及作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

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反语等。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设问:引起读者对……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

3.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衬托、渲染烘托、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开门见山、动态与静态描写等。

4.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铺垫。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卒章显志;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5.语句在表情达意发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性格)、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思想感情上:善恶、好恶、褒贬

6.文体知识

说明类

说明文分类: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及作用:

举例子:运用具体事例真切地说明事物特征。

分类别:能使文章内容清晰明白,条理分明地说明事物特征。

作比较:能使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更加突出,更加清楚明白。

打比方:能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下定义:能简明扼要的说明事物的特有属性,能增强科学性、严密性。

做诠释:对事物进行解释说明,更详尽充分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列数字:运用数据说明事物,使事物特征更具体确凿。

摹状貌:对事物进行多角度的描摹,具体形象的说明事物的特征。

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在准确的前提下)

⑵.记叙类:

.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记叙的线索:具体的事物、事件的发展、人物活动、地点转换、时间推移、感情变化

.记叙的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使记叙的类容显得亲切、真实。

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直接抒情,有时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不受“我”耳闻目睹的范围限制,不受时空限制,显得较自由,显得客观冷静,便于叙事和议论。

④、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⑤.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结局

描写的方法:

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铺垫蓄势,引出下文,推动情节发展

⑶、议论类

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

议论文的论据:事实论据(现实材料、历史事实、确凿的统计数据等)和道理论据(自然科学的原理、定义、公式、规律、法则,引用社会科学的经典论述、格言、警句等)

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驳论文)

掌握阅读解题的五步骤

通读全文,把握文意

(1)、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其方法是抓关键词(表时间推移、地点转化的词),抓关键语句(表过渡性句子,总领性句子等)

(2)、简要归结主要事件,整体把握文意,初步探究文章主旨(或看文章哪些语句跟文章的主旨有关)

2、细读题干,划区寻点。就是依据题意要求或题干指令,从原文中勾画寻找出读解的相关区间(如相关的章节、文段),再从中寻找出联系最密切的关键点(如中心句、重要词语等)

3、筛选提要。就是将前面找出的众多信息反复筛选,提取要点精华。一般常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清主次,辨析异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准确地筛选提取出符合题意的关键点和主要信息。

4、调整组合。就是对前面提取的文中要点或信息进行提炼、加工或转换。依据题干的不同要求,或稍加调整,组成简明连贯的文字答案;或重新提炼加工,转化为读者自己的话来回答。

议论文三要素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方法

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

一、重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要引导高中生对自然、社会、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要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要教会学生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提高思想的敏锐性。

1.比如关于“生与死”这一话题

(1)从生命的时间有限而价值无限这一方面去进行思考,怎样才能将有限的生命利用起来,到“老之将至”时,不至于有太多的遗憾和悔恨呢?那就要在未老之时珍惜时光,发奋进取,将个人生命融于人类的进步事业之中,从而让个人生命在集体的延续中得到永生。

(2)以评价的方式,对各种生与死的有关观点进行价值判断,比如分析它的价值、意义和评判的标准是否合理,应该肯定还是否定。

(3)从因果关系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生与死的问题是人生最重大的问题?正确认识了生与死的问题人生会有怎样的结果?如果对生与死有了不正确的看法,人生的结果又是怎样?

(4)从不同的对象方面去思考,也可开拓构思之路。不同层次和不同身份的人,由于境界不同,对生与死的认识自然也不同,比如追求物质享受的人必然会有“及时行乐”的生死观,而看重精神生活的人,必然会珍惜生命时光,把创造价值当成生命的本质。

2.比如“得与失”

(1)从对立统一的关系中进行辩证思考,得与失是相互关联着的,在获得之中,包含着某种丧失,在丧失中也蕴含着某些获得。

(2)从相互转化的关系中阐述话题,得与失会朝着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丧失了只要保持坚忍和顽强,可能会在另一方面得到弥补;获得了如果不善于节制,不思进取,就有可能重新丧失。

(3)从学会放弃的角度阐述话题。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能得到,在某一方面得到了,是以另一方面的失去为代价的,若要有所得到,必先有失去。若要有所为,必先有所不为。

这些话题要求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来阐述自己的认识,从哲学的角度看,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多方面的、发展变化的,同时又处在相互联系之中。因此,针对这类思辨色彩浓厚的关系型话题,从各种角度进行辩证分析,寻求答案,才能正确地明确主旨。

二、要加强逻辑思维训练

让学生学会有条理地严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要从语流的内在逻辑性抓起,再扩展到段、到层次、到分论点与总论点的内在逻辑关系,确定文章内在的逻辑思路,克服语无伦次,东拉西扯,飘忽游移,层次松散混乱等毛病。本论是文章的主体,是对问题的分析。有以下三种常见结构形式:

1.并列式结构

在论证思路中,为了论述的方便,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或是把论据并列起来,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式。在议论文作文中,一般学生构思时不善于从意义并列的几个方面去考虑提纲,想几句写几句,往往说理不清,更别说透彻、深刻。还有的同学总是像回答陌生人问题一样,在开头第一段就用“因为”“所以”的句式一句话就完成了推理,得出了结论。

2.递进式结构

在论证思路中,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步步推进,这就是递进式结构。在千字左右的议论文中,它常常在议论的顺序上呈现为:是什么——为什么;好——为什么好——怎样才能做到;不好——为什么不好——怎样才能避免等等。逐层深入的各部分,犹如一条铁链,环环相扣少任何一环,将散不成“链”。

3.正反对比式结构

在论证思路中,把两种事物(或意见)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见)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见),这就是对照式。运用的关键是正反两方面在概念归属上必须对等或相同;两大部分的局部也宜于从多方面对比。

三、要加强论证训练

让学生学会用可靠的材料支撑观点,要学会论证,把道理说深说透,具有说服力。这涉及两个方面:选材和论证方法。比如2003年高考作文,从“智子疑邻”的寓言,引出“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可选择的材料有:诸葛亮因错用朝夕相处情同手足的马谡而失街亭,包青天铁面无私大义灭亲的千古佳话,送儿上朝鲜战场的感人之举。还有一些出自中学语文课文中的材料,如邹忌不因自己的妻妾偏爱奉承而被蒙蔽,楚怀王听信身边奸佞亲随而疏远流放屈原等。

广泛阅读丰富积累很重要,但材料的储备中,务求一个“透”。“透”暗含三个方面的要求:对其人其事要了如指掌,能巧妙地将其人其事与话题勾连的天衣无缝,能选择最能论证话题的人事的精华材料。

1.事例论证,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

它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事实强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要用好例证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事例要典型、确凿、有影响力。

(2)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过于详细。

(3)事例切忌单一狭隘,要丰富广阔,要点面结合,古今中外相映成辉。同类事例掌握多时可考虑采用句式排比列举。

(4)事例列举之后要简短分析,不能将例证法变成事例整理,忌有例无证。

2. 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

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怎么用好引证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