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决定

决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决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决定

决定范文第1篇

9月2日,国际标准化组织将针对微软的Open Office XML标准进行投票,以决定其能否成为国际标准。ISO的决定对于办公软件厂商而言,将是一个异常重要的时刻。因为ISO的决定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产品是否有翻身的机会。同时,对于微软来说,这也是一个事关以后Office产品销路的大事。

众所周知,Office产品是微软的第二大收入来源,仅次于Windows。几年前,由Sun等公司倡导并发起了一个开放文档格式标准(ODF),并抢在微软之前获得了ISO的认可。在ODF成为国际标准之后,很多国家的政府和组织都开始采用基于该标准的办公软件。这让目前称霸全球办公软件市场的微软公司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微软在Vista和Office 2007中引进了被称为OOXML的Open XML文件格式,旨在与ODF标准进行抗衡。XML格式的优点在于,能够提供一种格式化文件的标准化方式,因此可以不需特殊的应用程序格式。但目前的问题在于,微软的Open XML只能无缝地在Office平台上运行,其他平台则需要添加补丁才能完全使用。

这对于其他操作平台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如果自己的办公软件不能够良好兼容微软的文档格式,就意味着该软件无法被大多数用户使用。因此,微软的当务之急在于要尽快做好不同文档格式之间的相互转换工作。微软方面已经开始了兼容行动,并表示未来的Office将提供兼容诸如ODF格式在内的多种格式,不过,未来微软Office将不允许用户在ODF格式下进行编辑,只提供导入和输出兼容功能。

9月1日,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文办公文档格式标准UOF将以国家标准的身份正式实施。微软也宣布他们将支持UOF标准,微软称将与UOF的制定者之一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合作,开发一款转换插件。

决定范文第2篇

我们这个老家虽然不小,但没有电梯,阳光照到也不多,每天都要在六楼和一楼跑上跑下,因此,我们家决定换房子。

在参观、选择了大约三周后,我爸妈都看上了一套房子。它位于闻宅巷边上,下楼吃夜宵什么的都非常方便,面积也很大,有一百五十几平方米,阳光也很充足,有三间卧室,两间卫生间,一间书房。其内部装修可谓“简约而不简单”,没有太多装饰物,却将屋子点缀的恰到好处。我第一眼看到它,就认为它比老家好了不知多少倍。

为此,我们开了一次“家庭大会”,毕竟这万一买亏了,可能就不是几百几千,而是几万几十万的事情,结果,我们家全票通过决定抓住这个改善住房的机会。因为房主工作原因必须搬家,在我爸妈的讨价还价下,房主也只好无奈地把房子降低价格卖给我们。

决定范文第3篇

本文将从各时期的历史环境这个前提之下分析代表人群的需求,社会的主导性需求,以及这些需求是如何影响并决定设计的。

关键词:需求;设计;历史环境;功能;形式

一、绪论

需求决定设计,这一论点的提出是基于设计界长期以来所探讨的有关于设计是注重“功能第一”还是“形式第一”,这样一个长久未见分晓而各具说辞的学术界著名争论存在的背景之下的。

从现代设计被载入史册开始,对于设计选择“功能”还是“形式”,在设计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功能主义思潮的涌现无疑是现代设计的产物,对于现代设计和现代美学都有着特殊的意义。从19世纪末建筑师沙利文明确提出了“形式服从功能”到包豪斯强调技术与艺术的新统一。可以看出,虽然“功能”越来越受到现代大部分设计师的重视,并将其视为第一要素。但“形式”的存在,并不是变的毫无分量,可以说,它是建立在一定上层建筑之上的精神需求,因而,本篇文章,将从不同的历史环境这个大的前提和背景中,来分析人们对于设计的多样化需求,探寻决定设计重心的关键因素,在一个多维的标准之下,以人们的“需求”为核心,来研究究竟是什么决定了设计的重心取向。

二、通过历史探究需要 需要决定设计

在人们的需求层面上,可以参考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图1),尽管该理论有他的自身缺陷,但这个理论所提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是无可置疑的,可以借助该理论分析目标群体的需求导向。从这个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的初级需求是对食物、水、空气等的生理需求,接着是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而人们最高层面的需求是对于自我实现的需求。

那么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外在条件会对人们的需求产生哪些影响,人们的需求又会做如何反应呢?以下,先就具体历史环境举例,来做简要分析。

2.1工业革命之前的需求和设计特点

原始社会,在这一时期所发现的物品设计中,人为的主观意识简单,无论是经过粗糙打磨而成的石斧、石锥、矛头等捕猎用具,还是骨梭、骨针等生活用具,首先可见的是其实用功能,而没有或很少纹饰。前文提到,马斯洛所列出的需求并不是此灭彼生的,更为真实的情况是人们在同一时期存在多种需求,而其中一种需求会在该时期内占主导,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我们将满足生理需求作为这一时期的主要需求。但不是仅存这一种需求,一方面,原始人类自身有着对美的需要,这一点,通过考古所发现的各类骨石项链和原始陶器上面的指甲印迹纹样和彩绘装饰纹样可见端倪。另一方面,是巫术和等级需要所产生的对美的需要。可见,在原始社会中,对于生理需求的满足,设计了(尽管是无设计意识的)原始生活和捕猎用具;对于美的需求,促使人们在器物上添加图案;对于神灵崇拜的需求,促使人们设计出祭祀用的器物以及器物等用具上的装饰纹样;对于社会地位、社会等级加固的需求,使原始掌权者专化设计某类物品。

进入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之后,人类社会中的成员被简单的划分成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相应的,这两者的需求差异造就了他们所推崇的设计也是各有不同。对于统治阶级来说,更加重视的是精神需求,一方面要呈现皇家气派,使臣民臣服于自己,另一方面又要满足自己的审美偏好,使自己的统治生活更加有品质。对于被统治阶级,又可划分为重臣官宦、巨贾商人和一般平民,前两种社会角色要比平民更为优越,是所谓的权贵,他们的需求相对于平民,与统治阶级更为接近,而平民则在温饱安全的基础之上,追求着不超出他们社会角色的精神需求。设计的主要特性呈现双轨式发展,一方面是满足统治阶级贵族的意志和需要的设计,例如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尊盘,纵然当时的失蜡法巧夺天工,但一味的追求形式,在今天看来未免太过繁琐;另一方面,是满足人民大众的设计。这类设计更为朴实、实用,当然,作为满足审美需求的形式感装饰也是有的,只是由于财力精力等的限制,无法像统治阶级的设计那样精巧华丽,更由于没有很好地保存条件(例如君主贵族的墓室)而流传甚少。当然,这种秩序性也存在着例外,那就是战乱。由古至今,任何一场战乱都将直接摧毁生活在战争阴影中的人们,摧毁着他们的日常生活和需要。

2.2工业革命时期及之后的需求和设计特点

现代设计的诞生,是工业革命为普通大众带来的福祉。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之后,人民对于民主的需求增强,而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化生产,正满足了更为大众的设计。建筑上预制构件的产生,更为便宜的材质的生产与使用,设计为大众服务的趋势,一下随着工业革命蔓延开来。设计师开始迷恋机械带来的效率与新材料的应用,人们也逐渐接受了工业化机器所生产出来的实用且便宜的产品。这个时期的设计,极大地满足了批量生产的需求,更加提倡“形式服从功能”。

在一味的追求速度与工业之后,冷漠的现代主义设计使人们怀念以往的慢节奏和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人们产生出了渴望人情味的需要,设计师开始在笔挺的现代主义几何线条里加入了怀旧的元素,产生出了后现代主义设计。从形式上,后现代主义的设计像是现代主义设计的装饰性发展,是反对“少则多”的减少主义风格,但其诞生的核心原因,是为了满足人们渴望温情、渴望人情味的心理需求。

社会更迭与人的需求相互作用着,现代社会,人的需求更加的多样化,影响需求的因素也更多。国家、民族、地域、社会形态、文化传承、家庭等等。而这些因素影响下的不同需求,都可以从设计中反窥一二。国际型的设计师深谙其道,例如国际知名建筑大师贝律铭,他的作品遍及世界著名城市:富有现代感的德国柏林历史博物馆、具有东方意境的日本美秀美术馆、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中国苏州博物馆新馆……这些知名建筑出自同一建筑师之手,却又外形迥异的体现着当地的文化风俗特色。如果将这些建筑交换一下,就会不得其所,不仅与周围环境难以相融,也难以获得当地人民在文化需求上的认可。

三、根据需求做设计

无论是注重功能还是形式,根本都是人的需求,广义上讲,设计应该满足全人类的需求,目前这个阶段来说就是对于绿色环保的需求,这是一个设计师社会责任感的号召。狭义上说也就是消费者的需求,需要考虑的是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期望。

需求决定设计,设计必须满足不同人们的需要,例如自来水从水龙头里流出是一个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能见到的普通现象,然而在非洲贫困地区的人们,他们的饮食温饱都难以获得满足,也缺乏用水工具。针对这一问题的设计便更加重视功能性并且低成本。获得红点设计奖项的简易出水泵头(图2),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它利用一个常见的聚乙烯气囊就可以使水桶里的水流出,并安装有开关,解决了当地用水的卫生问题,即便没有水龙头,人们也不用再反复使用同一个桶里的水洗手、洗脸了。这个设计除了必要的结构部件,没有任何多余的成分。极大的保证了功能和成本,满足了当地人的基本需求。

现在所倡导的绿色设计,也是需求决定设计的很好佐证。当人们发现为了追求发展而破坏地球的这些行为,其最终后果会返施在人身上之后,就产生了一种危机意识,产生了对自身安全、健康的考虑,因这些危机的存在迫使人们有了对生存环境安全、健康的需求。在这个需求的引导下,人们开始研究新能源,关闭旧工厂,设计绿色环保的太阳能私家车……

需求决定设计,从古至今,环境对人产生的影响和人类的进化使得各时期人们的需求各有不同,又复杂多变,这些需求造就了人类的进步。从中国的宫廷工匠到民间手工艺人,从欧洲的传统手工业,到机械化生产后的平民化设计,在伴随人类文明进步的设计进程中,涌现着对于各个阶级、地域不同需求的人群所产生的不同设计:有的华丽复杂,功能性被忽视或根本作为装饰性的存在;有的朴实无华,只具备最基本的功能性;有的两者兼备,功能为主,适度装饰……无论设计是倾向于功能还是形式,其最终都是要为人们的需求服务的。需求选择设计,决定设计。

决定范文第4篇

其实古代打仗是有临界点的,所谓临界点就是到底多少人能摆上战场,能够在整个组织控制之内,然后打成什么样就一定会崩溃。

这个问题我还仔细研究过,请教过各种军事专家。古代打仗若是在野外进行交战就不像今天一直要打到弹尽粮绝才能分出胜负,古代列“阵”而战就不用打到这个时候,在这之前就有一个临界点,这个临界点一过,对方的指挥系统没有了,大家群龙无首,军队也就崩溃了。

所以古代打仗若是在野外作战而非攻城战,那就一定要列“阵”。“阵”就是用来指挥的,打仗时摆出的阵形也是事先商议好的,你带一部分兵力在这儿,我带一部分在那儿,我们的阵形怎么移动,这些都是事先决定的。因为真正上了战场之后,随机应变已经来不及了,那时候没有即时的通信工具,命令的传达也需要时间,等传令的人拿着这命令到达的时候,战局可能已经又变了,所以将领其实是无法在战场上指挥的,大家只能按照事先约定好的这个“阵”来打,不可能出现太大的变化。因此你只要敏锐地发现敌人阵形出现的问题、弱点,攻击他的弱点,让他的整个阵形不能再按原来约定的那样去行动,那么对方的布局基本上就失败了。所以古代打仗为什么特别容易出现以少胜多的情况,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这儿。

从亚历山大打败波斯大军,到我们的赤壁之战,其实以少胜多并不稀奇,就是你只要真正地突击到对方的软肋,就能掌握胜机。像当年赤壁之战的大火一烧,虽然不可能把曹操的大军全都烧死,但是对方的阵形一下子就乱了,这才导致了曹军最终的失败。

决定范文第5篇

来源于现实

摄影艺术取源于现实,这是它区别其他艺术的根本点之一。摄影师要想拍出感人的作品,必须长期深入生活,细心观察,才能捕捉到真正感人的瞬间。感人的气氛多是通过现场劳动的紧张、热烈以及人物精彩的动作来体现的,这就要求摄影师扎扎实实地观察、体会和选取。通常,在绝大多数人的眼中,普通的劳动场面都是比较平淡的,但是,在有经验的摄影师眼中,精彩的气氛处处可见,只要认真观察,善于表现,无论何地都可能利用现场气氛,创作出摄影的佳作。

高于现实

现场气氛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摄影艺术的表现却常常有一种高于现实的感觉。摄影师选取角度的不同,摄影师运用不同技巧的表现,都能够使气氛产生不同的效果。优秀摄影师总是善于通过气氛衬托出拍摄主体的光辉,让平常看似普通的被摄物呈现出不凡的魅力。工作现场激动人心的劳动景象、拍摄时间的光线效果都可能在短时间内赋予被摄主体以超乎寻常的感人瞬间,摄影师要善于发现并捕捉下来。同时,摄影师也可以运用技术技巧,将看似普通的现实场景,拍出富有艺术感的画面。

变艰苦为艺术

深入工业生产的场景,有很多地方都让人感到艰苦而单调,似乎少有可拍的地方,缺乏创作的感觉。现在,有许多摄影爱好者身在一线,家中都有相机,可是常常对眼前的“美景”视而不见。当他们看到优秀摄影师拍出的作品后,就会觉悟到越是艰苦的地方往往越能出作品,出大作。

细心地观察耐心地等待

把握气氛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摄影师具有足够的耐心,要勇于吃苦。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精彩的气氛效果不是时时刻刻存在的,总是以某种迹象展现出来,摄影师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一旦发现某种气氛对主体表现十分有益,就要及时调整拍摄的角度,在最佳的拍摄位置上耐心等待光线、光效或最佳的现场气氛,就能够真正利用现场气氛,成功地捕捉到感人的画面。

常见的气氛表现方法

现场气氛的摄影表现方法多种多样,从理论上讲似乎挺复杂,但是,结合本文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出掌握其技术技巧并不困难。

现场氛围

利用施工现场真实感人的场景,拍出优秀的作品,这是最基本的要素。作品优秀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摄影师拍摄时机的把握,取决于现场气氛表现的优劣。

特殊的光线

运用独特的光线效果强化现场气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常常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早晚光线的利用就是常见的有效的手段。

意境的表现

摄影师的思想更多是通过画面的气氛体现出来的,这种气氛可能是场面热闹的、直白的,也可能是含蓄的耐人寻味的。优秀的摄影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摄影手段,有效传达出自己的想法。例如《披星戴月》一片,就是采取加用摄影滤镜的方法,达到歌颂工人苦干精神的作用。

人物的情态

气氛是多种多样的,人物的装束、服饰、神态都可能有效地渲染气氛,成为整个画面气氛的有机组成部分。

独特的构图

构图是摄影表现的重要方法,恰当的构图可以改善画面的气氛,使原本看似平淡的场景显得生动,同时也能大大增强影像的艺术表现力。《管道建设大军》就是生动的一例。

镜头的表现

不同焦距的镜头呈现出不同效果的影像,也会带来不同的画面气氛。广角镜头适合选取大面积的场景;长焦镜头可以压缩空间透视;而特殊效果的鱼眼镜头则可以利用变形,改变画面的构成,成为新颖异常的图片形式。

特殊的天气

天气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天空中是否有云彩,有什么样的云彩。在室外拍摄时,天气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画面内容的表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满天云彩可以大大增强画面的艺术感,使画面的气氛很强烈。而且,云彩的形状、云彩的浓淡都可以成为影像构图的一部分,有助于画面意境的表达。因此,摄影师一定要善于抓住老天爷的恩赐,只要有好的天空,一定要及时表现好想要“捕捉”的主体。

多次曝光

出色的环境气氛常常是分离的,摄影师可以运用技术手段,将它们组合在一起,例如夜景的拍摄就是一个好例子(参见《气源地的霞光》一片),摄影师通过多次曝光方法,可以把多个不同时空的景象有机地融合在一个画面里。

含蓄的美

气氛千变万化,其表现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表现强烈,有的表现含蓄,但归根结底要为内容的表现服务。有时候,含蓄的表现更能打动人心,画面更加耐人寻味。

艺术的美

画面的气氛十分重要,通过它的衬托,可以让普通的景象变成奇观,可以让简单的画面焕发生机。摄影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将气氛的表现上升到艺术的高度,通过色彩、形式、造型、对比等手段,赋予摄影作品强烈的生命力,达到感染读者,艺术地表现自己摄影思想的目的。

器材的选用

根据不同的气氛表现要求选用不同的相机,运用不同的镜头,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虽然有时只是一瞬间就决定的事情,可见摄影师要心中了然,才能在关键时刻选准。单反数码相机反应快捷,可以快速应对各种拍摄对象的变化情况,而袖珍数码相机小巧灵活,携带方便,可以不显山不露水地亮机拍摄,两种相机对比起来可谓各有千秋,关键是广大摄影者要善于扬长避短,把相机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才能充分利用现场气氛,表现好画面的内容。与此同时,对相机镜头的选用也要合理,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摄影师的思想。如《沙漠征战》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海关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城市公共交通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