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书画展前言

书画展前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书画展前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书画展前言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水质化验;技术研究;研究发展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净水工艺中水质化验技术是最根本的部分,为了有效的推进净水工艺的进步,要保证水质化验技术的不断发展。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净水工艺的效果受到水质化验技术的影响,净水流程和水质检验技术对水质的标准水平能明显的反映出来,因为为了保证干净健康的水质,对其进行化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水质概述

在社会循环和自然循环的过程中,水中不断的有杂质的混入,天然的水质就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在水的杂质中,有机物、无机物、微生物等都是存在的,各种生活废物,如尿粪、食物残渣、病菌等都存在于生活污水中,工业的废料、部分原料、残渣等则存在于工业废水中,因此进行水质检测的过程中,要将其质量放在首位,只有保证水质检测的质量,人们才能有放心的水进行生产生活。

在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中,水质检验质量控制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和内部质量控制两个部分,在内部质量控制中,仪器设备的校准曲线核查、空白试验、平行样分析、加标样分析、定期标定、编制质量控制图、密码样品分析等都包括在内。而外部质量控制则由其他有经验的人员进行,在中心监测站之外进行。在化验室中,检测质量是其生命,因此要保证化验室中的活动要在化验室检验准确度的前提下进行,在检测的质量管理方面要特别的注意。为了有效的对全国供水行业试验室的检验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国家要不断的进行质量的控制考核,组织相关的化验人员做好各项活动。

二、水质化验技术研究发展历程

1.初级时期

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经济初步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水质的要求也发挥僧了一定的变化,在水质检验的过程中,其化验技术在不断提高,这一时期主要是指从经济初步发展的同时,人们对水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高效絮凝剂和絮凝池等净水设备和技术等也在不断的提高,对絮凝池的可选择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纹板、网格等都可以被运用在其中。随着化验技术不断的发展,我国的水质化验朝着更加高效、低耗能的方向发展,其次,对平流沉淀池进行不断的改进的过程中,浅层沉淀理论被运用在其中,水质检测更加的狭长浅显,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气水反冲技术应用广阔,进水池的装置也开始有了变化,在水厂中,臭氧化工艺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水质浊度的监测方面净化技术不断的提高,检测仪器层出不穷,水质化验技术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和运用。

2.逐步成熟时期

这一时期是水质化验技术逐步成熟的时期,是指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10年,是一段十分重要的时期。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在这一时期更为详细地研究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这项工艺用于去除三氯甲烷的紫外消光值方面,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该项工艺的研究,大大降低了毛细管柱气相色谱谱图峰数及总面积,而且把突变为阳性的原水转化成了隐性出水。

2)将遗传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应用在了水质研究的问题上,这在国内是第一次,利用将氯和氧使用到水质化验工艺中的办法,水质化验技术得到了飞跃。水中的有机物不完全氧化的现象对水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这项试验对其影响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得到了有机物不完全氧化会造成突变率增高的试验结果,将这个理论作为指导,较好地完善了单纯使用臭氧进行消毒的理论,对水中铁、锰等微量元素进行化验的准确性也提高了。

3)对塔式生物滤池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知道,在去除水中污染物方面塔式生物滤池的效果和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在取出有害的物质比如氮、氯等。

3.飞跃时期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是我国水质化验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随着社会的巨大变革,我国的经济不断的发展,水质化验技术的发展也是前所未有的,除了重点研究的项目,多个国家级监测站被建立,在监测战中有很多仪器设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气相色谱仪、测汞仪等都被具体的运用起来,凭借着先进的技术,我国的水质化验的质量得到了快速的提高,其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

三、水质化验技术管理的具体措施

1.水质检验的动态管理

水质检验具体来讲可以分为水质的样品采集以及运输、处理等等。作为对水质检验过程重要一环的样品采集也是相当重要的,在进行样品采集的过程当中需要对样品的类别进行归类,根据不同的类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来保证水质。

在进行样品采集的时候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搅动水底的沉淀物,在采集有机物的水样的时候应该注意装满容器,在容器的上部不要留下任何的空间还要注意要用水封住。在检验像硫化物、微生物等的物质的时候要注意单独采样。在对出厂水进行采样的时候要注意具体的采样的时间,在采样的时候要打开水龙头将采样点设在设在出厂水水龙头的前端。在采样之后要对水质的样品进行必要的处理,进行这样的处理能够更好的除去样品当中的杂质,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地保障其他物质对于测量结果的干扰,能够在较大的程度上提升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2.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监管

仪器设备是水质检验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仪器设备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检验的结果。对仪器设备的科学化管理可以更好地保障对水质量检验的控制。因此在仪器设备方面要注意加强对仪器的定时检查,这样一来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就有了可靠性,还需要注意的是要加强对仪器设备的养护,做到能够及时有效地保护好仪器设备。另一方面还要对器皿和容器进行严格的控制,检验的结果应该根据具体的样品的种类及性质来进行具体的衡定,这样一来也大大提高了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做好水质化验人员的培训工作

加强对水质检验人员的定期培训也是做好水质量检验控制的关键,水质量检验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了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否,因此加强对水质监测人员的定期培训能够更好地保障检验结果。水质检验的过程相对而言较为繁琐,而且需要工作人员的耐心,而当前人们的生活节奏在大大加快,越来越少的人愿意从事这种枯燥无聊的工作,这样一来水质检验人员的科学文化等素质相对较低,而且这种状况长期得不到缓解,为了顺利解决好这一问题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水质检验人员的定时培训,让质检人员能够及时更新技术来不断完善自己。加大对质检人员的奖惩力度也是促进其综合素质提升的一个关键因素,对于工作优秀的人员要及时给予奖励,对于工作不思进取的质检人员给予批评,这样一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就大大提高了。

4.保证实验的各方面条件符合要求

①实验仪器:实验仪器及器皿应保持清洁,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及规程进行校准;②管理制度:采样-化验分析-报送数据这一整个流程都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③设备及工作环境:为满足分析需要,相关设备应齐全并定期进行维护,要有良好的试验环境,保证分析化验时所需的空气清洁度,温度,湿度等;④化学试剂:要满足要求,化学法测定一般用化学纯,大型精密仪器测定一般用优级纯,并且要求配制准确,存放合理。

四、新时期我国水质检验技术的新发展

目前水质监测项目时,常规和非常规的检验都要根据国家对水质的具体标准要求进行,关于水质标准的新内容中,关于毒理学传统的项目指标增加了,对有机化合物的监测指标也增加了,在无机化合物的检测方面,也增加了11项,此外,关于消毒剂、微生物的标准等都相应的提高了,我们对水质的安全重视程度在不断的提高。在原有很多项目的基础上,新标准中关于硝酸盐、浑浊度、镉、铅等项目的值域等也有了新的规定,对大肠杆菌总放射性的要求放宽了,关于其单位的测量方法等也发生了变化。化肥和农药的过量应用导致在新国标中,对污染物检测标准和农药检测标准进行了重新的规定,对城市供水单位的检测标准、合格率方法、采样手法等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保证其能够按照相关部门出台的建设标准严格执行。

综上所述,在我国水质化验技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成绩效果也在发展中不断的取得,这能够有效的对水资源进行净化,保证我国供水水质的质量,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等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兰瑛.水质化验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浅析[J].科技资讯,2013,19:216.

书画展前言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主要特征;关键技术;工程实现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用户对电力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保证供电质量,以及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已成为电力部门关注的主要问题。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环节,承担着电能转换、分配、控制和管理的任务。近年来,计算机、信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变电站自动化应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加上智能设备等技术的日趋成熟,促使以数字化技术为中心的数字化变电站建设成为可能。

一、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特征

数字化变电站以数字化且低功率的新型互感器取代常规互感器,并以数字信号直接替换大电流和高电压信号。数字化变电站内设备间经高速网络完成信号的相互交换,而二次设备再无重复功能的I/O接口,此时具备常规功能的装置转化成了具备逻辑功能的模块,即基于标准化的以太网技术完成资源和数据的共享。图一展示了网络化信息流程,该流程主要包括如下内容:间隔层与过程层间的信息交换(或间隔层的装置与过程层的执行器及智能传感器间自由地实现信息的交换);间隔层内部系统间的信息交换;各间隔层间的彼此通信;变电站层与间隔间间的通信;各变电站层设备间的彼此通信。研究表明,数字化变电站的信息交换网络化特征具有如下优点:可完全基于实际需要选取与之完全对应的网络拓扑结构,可基于冗余技术完成整个电网系统可靠性的提高,而变电站功能的正常作用不会受到改变着的网络拓扑结构的影响;以网线取代导线可实现变电站二次回路连线数目的减少,进而实现系统可靠性的提高。

二、数字化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的区别

常规变电站采集的一次设备的模拟量,通过电缆将模拟信号传输到测控保护装置,装置进行模数转换后处理数据,然后通过网线将数字量传到后台监控。同时监控系统和测控保护装置对一次设备的控制通过电缆传输模拟信号实现其功能,如图1所示。

图1 传统变电站

数字化变电站就是将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输出过程完全数字化的变电站。全站采用统一的通讯规约IEC61850构建通信网络,保护、测控、计量、监控、远动、VQC等系统均用同一网络接收电流、电压和状态信息,各个系统实现信息共享。数字化变电站一次设备采集信息后,就地转换为数字量,通过光缆上传至测控保护装置,然后传到后台监控系统,而监控系统和测控保护装置对一次设备的控制也是通过光缆传输数字信号实现其功能,如图2所示。

图2 数字化变电站

三、数字化变电站的关键技术

数字化变电站的关键技术包括高稳定性的非常规传感器、通信网络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信息的同步性等,本文主要从前两个关键技术展开讨论。

(一)、高稳定性的非常规传感器

研究证实,数字化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字化电气测量系统的稳定性能。所谓非常规互感器(NCIT),其是一种区别于电磁型电压或电流互感器的互感器。需注意的是,无源式互感器具有测量结果偏差大且精度不稳定等局限性;有源式互感器具有对工作电源的依赖较大等局限性,而基于激光供电技术完成对高压侧电子模块的供电却受制于有源互感器与激光供电合并单元间的物理间距,且激光供电器件的稳定性对互感器的使用效果存在直接性的影响,则务必要就传感线圈予以严格屏蔽处理。所以,新型互感器的广泛应用为数字化变电站一次应用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二)、通信网络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数字化变电站对网络系统的依赖特别突出,而其实时性和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受到变电系统可用性的直接性影响。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多依赖于冗余技术和可靠性高的网络拓扑结构。图三为基于冗余技术的通信网络可靠性的实现方案:每一个 IDE均附有双网卡,支持分别与不同的交换机相连接;站级总线和过程总线均使用了环形拓扑。实践证实,此方案可实现系统可靠性的有效提高。网络系统设计是对网络系统的优化,该优化步骤务必要就经济性、可靠性等予以综合性考虑。

四、数字化变电站的工程实现

投运数字化变电站国内外的报道屡见不鲜,但是,实际上这些工程只是数字化变电站初步具备了局部特征。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数字化变电站的推广一步到位,各地实际情况需要根据分阶段逐步实现。

方案一:采用传统一次设备的过程层,在间隔层和变电站层实施IEC 61850标准。

由于运输安装要求高,电子式互感器造价高,造价太高的国外智能一次设备,国内很少有产品替代,使用传统开关和传统的电磁式互感,可以节约昂贵的成本通过传统的保护测控装置。

方案二:过程层采用传统的互感器和一次设备加装智能终端,间隔层和变电站层实施IEC 61850标准。

在一次设备附近或本体加装模拟式智能控制单元和输入合并单元完成过程层设备的智能化。间隔层设备中开入和开出、模拟输入全部取消,仅按照IEC61850-9-1/2通过通信与合并单元、按照智能控制单元与GOOSE连接,测控装置采用数字式保护;过程层、间隔层完全通过数字化连接,大量点对点硬接线连接被取消。

方案三:间隔层、过程层和变电层全部实现数字化。信息合并单元,采用电子式互感器,数字化电度表,智能化一次设备,实现信息传输、采集、输出、处理,控制全部网络化、数字化。

实现信息的同步性,电气量的幅值和相位为了避免产生误差,在二次设备的同一个时间点上一般需要对数据进行采集。为避免由传统互感器输出模拟信号不产生这种问题,数字采样信号由合并单元输出的就必须含有时间信息,如图3所示。

图3 数字化系统信号示意图

时间同步准确度在合并单元进行数据采样时应在现场进行试验来验证,以满足控制和系统测量的要求。对时间同步的要求IEC61850分为T1-T5共5级,其中T5要求最高,为1μs;T1要求最低,为1ms。由于以太网传统自身的限制,在网络内通过多种方式很难实现时间同步,因此以UTC作为时钟同步源的IEC61850,实现不同设备间采用SNTP的同步采样。

四、数字化变电站关键技术的展望

综合国内外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本文认为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应适时解决如下问题;数字化变电站内电子式互感器运行的可靠性问题;数字化电气测量的变换问题等。

(一)、数字化变电站内电子式互感器运行的可靠性问题

研究证实,一次测量设备等一次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及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的社会经济效益,数字式光电互感器是数字化变电站的常见设备,其保证了互感器电流和电压信号与二次设备间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且对计量、保护和测量系统的可靠发挥保障性作用。现阶段,电子式互感器的实用性及电子器件、光学器件对互感器易耗元件的影响要求就互感器运行的可靠性做深入地研究。

(二)、数字化电气测量的变换问题

研究证实,电气测量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数字化变化的成败。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了非常规互感器功能的扩展,即稳定性测量的关键设备;对设备发挥电磁干扰作用等。非常规互感器包括光线二次回路网络和光电传感器,其对数字化变电站数据采集的准确性造成很大的影响。

总之,建立数字化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提高全面数字化变电站的自动化程度还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攻关解决。

数字化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数字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应从生产上的迫切需要出发,考虑技术上、管理上的现实可能,积极探索,稳妥推进。

参考文献

书画展前言范文第3篇

关键词:;前端技术;网站开发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5-0107-02

1、Web前端优化

前端技术是庞大的,包括html、CSS、Javascript、Image、Flash等各种技术与资源。Web前端优化是复杂的,针对每个资源都有不同的优化方式。从用户角度而言,优化能够让页面加载得更快,对用户的操作响应更及时,给用户的体验更友好。从服务器角度而言,优化能够减少页面请求数,减小请求所占带宽,节省服务器资源。Web前端优化的途径有很多,按粒度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页面级别的优化,例如http请求数、脚本的无阻塞加载、内联脚本的位置优化等;第二类则是代码级别的优化,例如Javascript中的dom操作优化、CSS优化、html结构优化,以及后台C#代码优化等。

1.1 页面级优化

(1)减少http请求数,这条策略基本上是最重要最有效的。一个完整的请求都需要经过DNS寻址、与服务器建立连接、发送数据、等待服务器响应、接收数据这样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每个请求都包含时间成本和资源成本,时间成本就是用户看到或者“感受”到这个资源需要花费的时间,资源成本是每个请求都因携带数据而占用的带宽。另外,由于浏览器进行并发请求的数量是有上限的,请求数多了,浏览器就需要分批请求,因此会增加用户的等待时间,形成站点响应速度慢的印象。

减少http请求数的主要途径包括:①从设计实现层面简化页面,保持页面简洁、减少资源的使用。一个网页不可避免地需要引入一些外部文件,如js、CSS、背景图片等,由于http协议的无状态性,用户的每一次访问,都需重新向服务器请求所有文件,而大量http请求的累加,正是影响网站速度的最主要原因;②合理设置http缓存。缓存无处不在,有浏览器端的缓存、服务器端的缓存、服务器的缓存、页面缓存、对象缓存等。http中具有缓存功能的是浏览器缓存,以及缓存服务器。当Web请求抵达缓存时,如果本地有“已缓存的”副本,就可以从本地存储设备而不是从原始服务器中提取该文档。这样减少了冗余的数据传输,加快了客户端加载网页的速度,减少了服务器的负担,大大提高了网站的性能;③资源的合并与压缩。如果可以的话,尽可能将外部的脚本、样式进行合并,多个合为一个。另外,CSS、Javascript、Image都可以用相应的工具进行压缩,压缩后往往能省下不少空间。

(2)将外部脚本置底。浏览器是可以并发请求的,这一特点使其能够更快地加载资源,然而外链接脚本在加载时会阻塞其它图片样式脚本等资源,直到脚本加载完成后才会开始加载其它资源。如果将脚本放在较前的位置,势必会影响整个页面的加载速度。解决这一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脚本尽可能往后移,减少对并发下载的影响。

(3)异步执行inline脚本。inline脚本对性能的影响与外部脚本相比更为严重。首先,与外部脚本一样,inline脚本在执行时一样会阻塞并发请求;其次,浏览器在页面处理方面是单线程的,当inline脚本在页面渲染之前执行时,页面的渲染工作则会被推迟。因此,可选择异步执行时间较长的inline脚本。

(4)采用LazyLoad延迟加载Javascript。随着Javas-cript框架的流行,越来越多的站点也使用起了框架。如今,一个框架往往包括了太多功能,许多功能并不是每一个页面都需要的,这样既浪费了带宽又浪费了执行时间。目前的做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定制一个专用的mini版框架;另一种则是Lazy Load模式,这种模式最初只加载核心模块,其它模块可以等到需要使用时才加载。

(5)减少不必要的http跳转。对于以目录形式访问的http链接,很多人都会忽略链接最后是否带“/”,假如服务器对此是区别对待,则需要注意,这其中很可能隐藏了301跳转,增加了多余请求。

(6)避免重复的资源请求。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疏忽或页面由多个模块拼接而成,然后每个模块中请求了同样的资源时,会导致资源的重复请求。出现的几率不大,但是还是要注意排查。

1.2 代码级优化

(1)Javascript优化。DOM操作应该是脚本中最耗性能的一类操作,例如增加、修改、删除DOM元素或者对DOM集合进行操作。如果脚本中包含了大量的DOM操作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需要遍历html collection的时候,尽量将它转为数组后再访问,以提高性能。DOM操作还需要考虑浏览器的reflow和repaint,因为这些都是需要消耗资源的。Javascript代码还应避免使用eval和{unc-tion构造函数,减少作用域链查找等。

(2)CSS优化。CSS代码优化可以减少占用网页字节,缩短浏览器下载CSS代码的时间,也便于日后维护。优化时应注意缩写CSS代码,同属性提取共用CSS选择器。尽量避免使用*通配符,避免使用过小的背景做平铺,避免使用expression等。

(3)html优化。在整个前端的构成中,html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是真正地展示“前端”。虽然与十几K的Javascript相比,html的大小在整个页面资源中一般不会占太多的比重,而且还有Gzip,但事实表明,大多数页面都有较大的压缩余地,即使是Gzip过后仍然能减小可观的体积,如使用相对URL、删除http或https、删除注释、压缩空白符、删除元素默认属性等。

(4)后台C#代码改进。避免或减少装箱拆箱操作,避免使用ArrayList,可用泛型代替;捕获指定的异常,不要使用通用的System.Exception;避免使用递归调用和嵌套循环,使用它们会严重影响性能,在不得不用时才使用等。

2、技术或控件的合理使用

技术或控件的合理使用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不使用不必要的服务器控件(Server Control)。在中,大量的服务器端控件方便了程序开发,但也可能带来性能上的损失,因为用户每操作一次服务器端控件,就与服务器端发生一次往返过程,在有些情况下呈现或数据绑定比使用服务器控件更有效。因此,若非必要,应当少使用Server Control,尽量选择html控件。能在客户端实现的功能就在客户端实现,减少服务器的压力。

(2)不使用不必要的ViewState。默认情况下,对所有的Server Control都启用了ViewState(视图状态)。视图状态管理是服务器控件的功能,该功能使服务器控件的视图状态在隐藏的窗体字段中,可以在往返服务器过程上重新填充它们的属性值,所以该功能确实会对性能产生影响。ViewState需要在客户端保存一些信息,这会造成性能上的消耗,只在必要时保存服务器控件视图状态才启用ViewState。

(3)避免与服务器发生不必要的往返过程。通常,只有在查询或者修改保存数据操作时,才需要与服务器发生交互。有些数据操作可在客户端上进行。例如,从html窗体验证用户输入经常可在数据提交到服务器之前在客户端进行。通常,如果不需要将信息传递到服务器以将其存储在数据库中,那么就不应该编写导致往返过程的代码。使用Page.IsPostBack可以避免在往返过程中执行不必要的处理,减少信息被不必要地发送到Web服务器的次数,在page_load函数及一些只需要初始化一次的事件函数中均可以使用该属性来提高应用程序性能。

(4)当不使用会话状态时禁用它,并且程序开发中尽量少用Session。并不是所有的应用程序或页面都需要针对于具体用户的会话状态,应该对任何不需要会话状态的应用程序或页面禁用会话状态。

3、数据库端性能优化

数据库端的优化目标可以概括为:①减少数据访问(减少磁盘访问);②返回更少数据(减少网络传输或磁盘访问);③减少交互次数(减少网络传输);④减少服务器CPU开销(减少CPU及内存开销);⑤利用更多资源(增加资源)。本节从技术及控件出发考虑数据库性能优化问题。

(1)用完马上关闭数据库连接。访问数据库资源需要创建连接、打开连接和关闭连接等操作步骤。这些过程需要多次与数据库交换信息以通过身份验证,比较耗费服务器资源。中提供了连接池(connection pool)来改善打开和关闭数据库对性能的影响。系统将用户的数据库连接放在连接池中,需要时取出,关闭时收回,等待下一次连接请求。连接池的大小是有限的,如果超过连接池的最大限度后仍要求创建连接,必然大大影响性能。因此,在建立数据库连接后只有在真正需要操作时才打开连接,使用完毕后马上关闭,从而尽量减少数据库连接打开的时间,避免出现超出连接限制的情况。

(2)尽量使用存储过程。存储过程是存储在数据库服务器上的一组预编译的SQL语句,使用存储过程可以避免对命令的多次编译,在执行一次后其执行规划就驻留在高速缓存中,以后需要时只需直接调用缓存中的二进制代码即可,因此,其处理速度非常迅速。在.net Framework提供的所有数据访问方法中,基于SQLServer的数据访问是生成高性能、可缩放Web应用程序的较佳选择。使用托管SQL Server提供程序时,可通过使用编译的存储过程而不是特殊查询获得额外的性能上的提高。另外,存储过程在服务器端运行,它可以减少数据库操作语句在网络中的传输。

书画展前言范文第4篇

【关键词】石化页岩气; 工程; 技术; 前景

一、页岩工程地质环境描述技术

页岩工程地质描述技术在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当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它为我国重点地区页岩油气井钻井优化方案设计,以及可压性评价、完井方式选择,以及压裂方案设计等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1、岩石力学特征评价技术

针对页岩地层具有非均质性较强、各向异性突出的主要特点,以测井资料处理以及岩心测试为重点。最终通过数据分析、技术测试等,形成了岩石力学特征宏细观分析评价技术,以及页岩地层井壁稳定性分析预测技术等,这些技术大多属于岩石力学特征评价技术。这些技术的投入使用,为页岩气水平井钻完井,以及压裂设计提供了更为实际的指导。

2、建立了页岩可压性评价办法

综合考虑岩石的特质,再分析岩石力学的相关参数,岩石中的有机碳含量,以及总含气量等。将地质甜点,以及造成压裂裂缝起裂以及延伸难度较大的岩石脆性特征相结合。最终形成页岩可压性评价办法。这种办法的针对性较强,而且在实施中可操作性较大。可压性指数评价模型如下:

在这个式子中,FI可压性指数,;S为页岩储层参数的标准化值; 为储层参数的权重系数。

这种页岩可压性评价方法,在实际应用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价值。运用页岩可压性评价方法,对我国不同区块的页岩进行了一定的计算评价,分析到许多区块页岩底层的可压性指数。根据指数进行深入分析之后,才能进行针对性更强的运用。

3、进行了页岩裂缝扩展规律物模实验研究

这种实验研究是以露头页岩岩心为主要对象的。通过对不同井下工况进行了针对性模拟实验,得出更多的理性认识。主要成就在于更新了对岩石脆性与剪切破坏形式等的关系认识。这是进行石化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的重要基础。

4、初步建立页岩储层综合评价标准

我国在与国外许多大学进行合作的基础之上,分析了中国石化页岩储层的主要特征,以及压裂效果等。初步得出了页岩储层综合评价标准。

二、“井工厂”钻井优化设计技术

通过对国内外“井工厂”技术进行实践调查分析,并有效结合中国石化页岩气区块的主要特点,有效进行了“井工厂”技术攻关研究。最终形成了“井工厂”钻井优化设计技术。

1、首先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其开展精细的描述。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创造出页岩气井井身结构序列。这种序列在实际运用当中,对于封隔复杂地层十分有效。而且,还有效降低了钻柱扭矩和摩阻。使得我们在开展水平作业时增加了安全防护。为满足压裂增产措施的需求提供了可能。

2、初步形成了合理确定造斜点、造斜率优化O计技术。

3、根据不同的页岩气区块的实际状况,创造出了优快钻井设计技术。

三、页岩气的开发技术分析

在页岩气的用途之中,最被人们熟知的是对页岩裂缝的填充,由于它本身是一种天然气,渗透率相对较低,而且其气流的阻力比纯天然气大,因此,给页岩气的开采带来较大困难。在长期实践当中,人们发现传统的采取方式所能产生的产量十分小,因而需要运用特殊的方式实现增产,同时需要对钻井进行适当地创新。

1、基础的压裂技术

页岩气的储层是十分致密的,因而渗透率也相对较低,如果想对其进行直接生产,难度较大。当前最常采用的方式就是储层改造、页岩气储存改造主要有两种方式:压裂和酸化。在这两种方式当中,压裂是最常运用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水力压裂是页岩气开发过程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也是目前常常使用的压裂技术。水力压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仅能够在储层当中形成十分密集的网络,而且能够合理地改善渗透率,使得天然气更加顺利地进入井筒。为了保障保井能够经受住压裂的压力,从而注入泵率。就必须要在压裂开始之前,对井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出具体的受压能力。从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人造裂缝的半长,在对岩井水力压裂的适应中,可以达到76.3~458.0m。

在对页岩气进行实际开采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压裂办法,如氮气泡沫压裂技术、多级压裂、水力喷射压裂等。在这些办法当中,各个办法使用的范围不同。如氮气压裂办法适用于深度较浅的,或者底层压力较小的页岩。多层压裂办法一般适用于垂直堆叠的致密底层。除此之外,还有凝胶压裂办法等。但是凝胶压裂基础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在长期发展之后,逐步被清水压裂办法所替代。

因为页岩气藏超低率和低孔隙度,页岩气水平井必须要经过多级大规模水力压裂处理。然后才能实现页岩气藏经济生产。在国外,经常会使用的水力压裂技术包含了以下几种:泡沫压裂、清水压裂、多级压裂、水力喷射压裂、同步压裂等。

泡沫压裂:这种技术主要适用于低压、低渗透水敏储层压裂作业。总结该技术的主要特征,可以有效减轻压裂液对地层造成的伤害力度。而且能够呈现出更好的返排的效果。

多级压裂:它主要指的是在合理运用封堵球的基础上,将储层进行多个层次上的分隔,进而进行科学的分段分裂。这种分段压裂方式是当前页岩气水力压裂所采用的主要技术。

书画展前言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数字网络 语音室 新功能 管理 趋势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的现有情况及其重要性,其次介绍了其区别于以往模拟语言实验室的新功能,重点阐述了如何实现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最后对数字语音室的发展趋势谈了几点看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需要不断开拓创新思维,努力开展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的软硬件环境建设,不断提升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档次和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作用。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的使用为语言教学开创了广阔的科学远景,只有科学化管理,物尽其用,才能使其与日常教学活动紧密结合,推动语言教学步上新的台阶。

早期的模拟语言实验室(以下简称语音室)能够做到教师和学生即时交流,即语音式教学。这对于纠正学生听力及发音有很大的帮助。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外语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原有的纯语音形式的语音室所配备的设备和功能已经不能适应新型教学模式的需要。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是在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教育技术理论和外语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不断发展地必然产物,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造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技术设施。外语教学是高校从事教育教学的阵地。特别是从现代化教育网络的飞速发展来趋势看,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是高校学生外语视听说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高校外语教学的重要阵地。这不仅是由于语音室本身的价值,也是外语教育教学的发展需要,并直接影响着外语教学的质量。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的使用为外语教育教学开创了广阔的科学远景。

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的新功能

随着高校,尤其是外语教学的不断提高,教学资源日益丰富,“数字教学”、“网络教学”、“媒体库”、“资源在线”、“VOD点播”等功能也成为了各高校对教学的新要求。随之而来的是市场上多种语言实验室厂商的突起,其类型及功能不断推陈出新。目前普遍使用的语音室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

全数字化的传输方式,损耗小,传输速率快,声音保真度高;采用主流网络技术,专业用于音频、视频的传输与处理,保证了传输的实时性与连续性;系统稳定、可靠、扩容性强;结构化的布线,使得线路简洁,维护方便;功能强大、界面通俗、操作简单,同时可以进行软件的升级换代;资源库庞大,能够满足大部分教师的教学需求;与各种多媒体设备有良好的接口,适用于大部分承载资源的媒介;以先进的网络技术为依托,使得网络教学成为可能。

如何实现对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

(一)设备的日常维护

数字网络语言室大多配有计算机、网络交换机和网络辅助设备、教师授课终端、学生学习终端、录放音设备、手写屏、投影机、视频展示台、影碟机、耳机等设备,使得现在的一个数字网络语言室价值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所以,设备的维护是科学化管理的前提。以往许多人对语音室管理维护工作的了解不是很全面,总认为语音室的管理就是机房值班和简单的维护。其实不然,管理者一定要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具体地说,从事数字网络语言室的管理人员,首先需要具备以下硬性条件:

第一,要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和一些常用软件的安装、调试、使用。作为专业管理语音室的人员应具有计算机二级以上的电脑操作水平。

第二,具有组建网络和网络管理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掌握硬盘克隆技术和还原卡软件的使用方法,对数字网络语言室的一些软、硬件常见故障能够及时排除。

第三,要熟悉现代化的外语学习环境,配合教师做好外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实施、监控、总结的全过程。

第四,在日常工作的经验积累过程中,还应该学习一定的电路及无线电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维修能力,如熟悉语音室中网络的布线情况、电源的布线情况、网络设备的型号和功能。至少出现一般性问题,可以清楚地知道问题所在。如果维修有困难,在联系厂家技术人员前来维修时,可以积极配合,在最短时间里解决问题,尽快恢复正常上课。

那种只是“上课时开放、下课时关闭,上班时通电、下班时断电”的简单管理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日益飞速发展的数字网络语言室管理要求。

(二)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通过建立制度为语言实验室管理提供理论根据。管理制度是整个管理过程实施的依据,也是整个管理过程的行为规范。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是语言实验室管理走向正规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语言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制定应遵循有利于语言实验室教学顺利开展的原则,既方便师生,又便于管理,内容适用,章法可行。只有这样,制度才能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成为广大师生和管理人员的行为准则,才能得到切实贯彻,收到应有效果。建立规章制度,使之落到实处是管理工作的关键。

建立规章制度内容应包括:数字网络语言室使用规则;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设备损坏赔偿方法;等等。遇到火险如何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如遇到不了解的问题,还可以随时翻阅实验室设备档案。

规章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完善制度,才能使其与语音室的管理密切契合。

(三)加强语音室管理队伍的建设

要建设和管理好语言实验室,必须有一支事业心强、工作认真负责、实验室技术精、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这是科学管理语言实验室的根本保证,这也是落实语音室科学化管理工作中的核心问题。应该严格实验室管理制度,建立起业务档案,使管理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在借鉴和参考相关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笔者近三年的语音室管理工作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为了保证上课不受影响,管理人员需要提前到位,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避免因为管理人员的准备工作不到位而耽误上课时间。

第二,管理人员应做到每天检查设备是否完好,是否能够正常使用。每周进行一次比较彻底的设备和环境卫生检查清理,每学期期中和期末进行学期性的中检和大检,尽可能地延长语音室的使用寿命。维修检查要作记录,教师每次使用也要作记录,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为了避免课间出现故障影响学生上课,学生座位应留有余地,以便在上课时一旦出现故障可更换座位,不影响教学进度。

第三,与任课教师经常沟通,听取教师在日常上课使用语音室的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以及好的建议。语言实验室是语言教学的辅助工具,建设和发展应该以实际教学需要为基础。应该结合目前语音室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映的各方面情况,不定期向上级领导和部门提交切实可行的语音室建设发展提议,达到不断发展和完善语音室建设,以更优质和全面的硬件和软件服务于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

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未来发展趋势

面对市场上众多厂商生产的数字设备,我们挑选的余地是非常大的,同一个学校拥有多个厂商的语音系统已经是普遍现象。从长远来看,这将造成一些设备在使用若干年后,会出现部分设备老化、不同语音室之间不能因为需要调换设备、维护工作增加、新型设备的推陈出新以及扩充功能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需要从本质解决,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标准化”。如规定统一的设备接口,网络协议,音、视频的解码,传输标准等。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统一标准、统一接口要求的语音室能够方便的进行整合和扩充。一些厂商打着“自主研发”的旗号,标榜自己设备的特殊性,与其他厂商的设备无法兼容,甚至连资源都是经过特殊处理过的。这样的方式不可取,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只有通过标准化的规范,才能实现“多个语音室共享资源平台”的目标,从而进一步达到整合资源、资源共享、科学管理、节省开支的目的。

结论

要实现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其核心还是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无论是设备的日常维护还是规章制度的建立,这些工作都需要一支懂技术、有责任心、认真负责的管理人员队伍来实现。所以,加强语音室管理队伍的建设是实现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科学化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这支队伍建设好了,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语音室的应有教学作用,从而推动语言教学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董文周,孙凯.多媒体与外语教学改革[J].外语电化教学,2001(2).

2、黄济群.英语听力课教学初探[J].绥化师专学报,2003(3).

3、顾佩娅等.Internet辅助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肖惜.现代教育技术与英语教学改革[J].外语电化教学,2002(3).

5、胡隆.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