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不良之

不良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不良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不良之范文第1篇

金蝉脱壳的本意是寒蝉在蜕变时,本体脱离皮壳而走,只留下蝉蜕还挂在枝头。运用于兵法时,最有名的莫过诸葛亮的“最后演出”。

三国时,诸葛亮六出祁山,积劳成疾,在五丈原病死军中。为使蜀军顺利退回汉中,姜维遵照诸葛亮临终吩咐,秘不发丧,并命工匠仿诸葛亮模样,雕了一个木人。然后派部分人马大张旗鼓,向魏军进攻。魏军远望蜀军,见诸葛亮稳坐车中,指挥若定,不敢轻举妄动。司马懿甚至怀疑此举乃诸葛亮的诱敌之计,命令部队后撤,观察蜀军动向。姜维趁机指挥主力部队撤回汉中。等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死,再进兵追击,为时已晚。

[基金新说]

临阵脱逃并非不可取,关键在于要能“全身而退”。回到基金的话题上来,现在买基金的人多,可是真正做好功课的又有多少?如果一不小心被基金“套牢”,无论从金钱上还是时间上来看,想“解套”都不是一件易事。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套牢”,或者提前回避一些不良基金呢?看业绩排行榜是最直接的办法。但除了这种硬性标准外,你还需要一双“慧眼”,帮助你在最短的时间辨别一些软性信号。别小看这些榜单外的“蛛丝马迹”,它们往往也能够给基金业绩带来实质性的影响,大至基金公司股东的稳定程度、投研团队的持久性,小至营销手段的推出等,都应在做出买卖决策时有所考虑。

基金公司更换股东,可能造成投资策略的转变。这种情况并不罕见,有些基金公司甚至已经几易其主,名称也改过数次了。主要分两种情况:主要股东变动和次要股东变动。次要股东变化对基金公司业绩影响不大,一般不影响管理层和投资策略的稳定;而主要股东的变化,很有可能改变公司多方面的情况,并逐步显现到基金的投资业绩上。公司主动引进的股东,往往会从投研体系更新、海外经验借鉴及人力资源支持等方面全面提升公司的投资水平:而如果原股东是迫于财务压力、战略转型等因素,通过拍卖、抵债等方式转让股权,这种新老交替就显得耐人寻味了。

另外,基金公司的股东目前还需遵循“一参一控”的原则,即同时拥有的基金公司股权不能超过两家。如果股东之间能和睦相处,当然最理想不过。但如果股东不和,难免会在财务、人事、公司战略等方向上起纷争,这必然会影响到投资业绩。尤其是在基金公司效益越来越好的时候,丰厚的利润反而会刺激矛盾的激化。

不良之范文第2篇

这是一个大家庭,成员有消炎痛、炎痛喜康(吲哚美辛)、保泰松、扑热息痛……还有许多带芬字的成员,如布洛芬(芬必得)、双氯芬酸、酮布芬等,以及阿司匹林。它们虽各有个性,但共性是相同的――消炎、退热、止痛。

NSAID虽有广泛的用途,但也有一些不良反应,有些甚至是致命的,这些不良反应包括:

胃肠道反应最常见。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出血、溃疡等症状的发生率高达20%~30%。

皮肤反应常见度第二。有荨麻疹、皮疹、瘙痒等。

神经系统反应头晕、头痛、嗜睡等。

其他常见肝肾功能损害、耳鸣、高血压、心跳过速等。

我们不但要知道这些不良反应,及时向医生通报,更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有效防止这些不良反应,达到有效且安全的目的。

1.选好适应证并非所有的疼痛都可服用NSAID,像胃肠病的疼痛、脑血管病的头痛、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有的无效,有的可能耽误抢救时间,至于诊断不清的疼痛更有可能延误诊断。所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道听途说自行服药。

2.服药剂量与疗程(时间长短)应遵医嘱不良反应中不少与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有关。所以,此类药的使用原则是最小剂量,最短疗程,达到所需效果即停药。

3.预防性用药无效

4.复合用药即同时用两种以上NSAID,如芬必得+去痛片,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尤其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强的松之类)合用时,不良反应成倍增加,应避免。

5.老年人谨慎用药尤其是老年女性对NSAID敏感性高。已有某些基础病,如胃炎、溃疡病、过敏性疾病、皮肤病、肝肾功能损害、再生障碍性贫血、心脑血管疾病、出血性疾病等,更易出现不良反应,应慎用之。

不良之范文第3篇

粮食直补,全称粮食直接补贴(现在又改为农业支持保护性补贴),是为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国家财政按一定的补贴标准和粮食实际种植面积,对农户直接给予的补贴。

这项惠民政策从2004年起,至今已执行十几年了,补贴数额从每亩地几十元到一百几十元不等。可以说这项惠民政策执行这些年来,点赞说好者多,批评不满者少,毕竟大家都得到了“真金白银”。但是通过深入农村一线的走访调研,发现粮食直补也渐渐有“值不值”之疑问。

一、粮食直补真的让农民感觉收入显著增加了吗?

粮食直补实施首年历史资料图

据查阅资料,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户均几万元。而国家这些年来粮食补贴的数额按平均每亩地100元、人均耕地1.5亩计算(实际还达不到),三口之家每年粮食补贴不过四五百元,四口之家不过五六百元。

补贴款做为一项家庭收入来讲,所占的收入比重极小。用老百姓的话说:这添不起秤!

曾多次看到这样的情况:每年补贴发放后,农民在银行前脚领到补贴款,后脚就进了超市、集市,或者买肉或者买酒去了,还美其名曰:这是国家给咱改善生活的钱。可以说,粮食直补对于大多数群众来说增加的收入非常有限,套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八月十五打个兔子,有它过节,没有它也过节。这是否有“鸡肋”之嫌?

二、粮食直补真的让群众幸福感爆棚吗?

从开始几千年来的征收皇粮国税,到2006年正式取消农业税,粮食补贴作为一项惠民政策,群众们从开始的欣喜雀跃到归于平静,且随着近年补贴数额逐渐减少,从一百四五十元降到八九十元,群众的不满也在蔓延。

几年前曾经参加过粮食直补存折的发放,有这样一幕记忆深刻:因为领取存折的群众太多,需要排队,有的群众当场就骂:“xxx,发不了几个钱,还要排队签字,不值功夫钱,不要了”。转身就走,结果还是村干部事后亲自送到其家。(亲历之事,天地良心,绝非虚构!)往嘴里抹蜜却被咬到手指,让人觉郁闷!

虽然这是个例,但是确实在农村少数农民心中对国家的惠民政策不“感冒”了。你有我有大家有,大伙发的一样多,有什么“幸福”可“感”?这是否有点“升米恩斗米仇”的意味?

三、粮食直补真的改善农业农村生产条件了吗?

补贴款具有补充农业投入的作用,特别是应当用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上。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补贴的几百元都用在了农户自身家庭了。

作为大家共同受益的村内水电路桥等公共基础设施改善没有呢?据了解基本上都靠上级或者集体投资来改善了。上级有项目可以改善,集体有收入可以改善,那既没项目、又没收入的村,水电路桥等公共基础设施就依然如故了。

有的地方是浇水没有井,有井没有电,内涝无渠排,干旱靠天收,在这样的情况下,农业增收,粮食增产无异于一句空话!新闻中也说过,不少地方现在还吃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水利设施的老本呢,水电等基础设施极为脆弱。要想改善农业生产的条件,就需要投入,钱从哪里来?村集体没有多少钱,上级项目是有数的钱,搞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就是做无米之炊。

最有效的就是面向群众集资,大家的事情大家办。找群众集资,难度更大,即使有国家允许“一事一议”人均不超过30元的集资标准,可群众都说:国家都不向我们要钱了,都给我们分钱了,你怎么还给我们要钱?好经都让你们念坏了!在这些风言风语的刺激下,好多基层干部是无言以对,而且怨言颇多:我们不会生钱,村里没有经济来源,上面又给不了钱,群众又不愿意筹钱,村内的公共基础设施怎么干?

在基层经常听到群众这样说,粮食直补就像天上普下毛毛雨,解不了真渴。更有基层干部群众建议:可否把粮食补贴变一下形式,由直接给群众变为给村集体,集中力量办大事?!在目前国家不能、也无力大包大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下,把这“毛毛雨”集中起来,汇聚成极度“干涸地块”所需的“中雨、大雨、暴雨”,集中财力办成几件靠一家一户不能干成、村集体无力干成、全体群众受益的大事、大工程,打井、上电、修路、建桥、挖渠……哪怕一年干一个,久久为功,持之以恒,也有干完之时。这样既省了你发给我钱,我交给你钱的麻烦,更重要的是改善了生产生条件,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证了农业增产增收。

加之现在实行“村财镇管”,只要资金能统一管理、民主决策、群众监督、透明使用,有啥可担心的?大家戏言:谁要是打这个钱的主意,那就是往老王的“枪口”撞!

不良之范文第4篇

患者:李女士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吃下去的东西能留在身体里”。大约一年前开始,她的食欲逐渐下降,即使一天没有吃东西胃口也不是很好。而且更糟糕的是,一些从前都是大快朵颐的美食,如今咽下去不到半个小时,就会腹胀、腹痛、甚至腹泻。有时候实在太难受了,她就干脆把吃的东西想办法吐出来。

几个月折腾下来,她的体重从原来的55公斤锐减到46公斤,但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查不出确切的病理原因。

专家:北京大学回龙观医院闫少校主任指出,一些精神障碍不仅仅表现为精神与心理方面的偏差,同时也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生理症状。

以李女士的“消化不良”为例,它表现为胃肠道的不适,比如嗳气(打嗝)、反酸、腹胀、腹泻等,严重时甚至伴有吞咽梗塞感。但是常规消化科门诊的胃肠道检查却又往往得不出具体的“大病阳性指标”,只能将其界定为“浅表性胃炎”或“肠道激惹综合征”,对于病人久治不愈的痛苦症状却难以释疑。

事实上,像李女士这样看似久治不愈的“消化不良”有可能是一种不易被识别的心理疾病――“隐匿性抑郁症”引起的。“隐匿性抑郁症”是一种主要以躯体不适为主诉的“非典型性”抑郁症,约占抑郁症的10%~30%,大多数发生在36~64岁的年龄区间,女性患者是男性的2倍,且患者几乎在察觉到自身“症状”后100%求助于各大综合医院的非精神科医生,但由于躯体检查及辅助检查往往无阳性表现,因此很难对症下药。

问题终于有了答案。原来大约1年以前,李女士的儿子高考失利,选择被迫复读。当时的李女士恰巧因为操劳过度而食欲不振,再加上心情极度消沉,就在“隐匿性抑郁症”的干扰下延续了对于食物的“排斥反应”。

病根找到了,药方也好开了。李女士如释重负,心情开朗了许多,也比平时能吃了,她又恢复了以前的阳光幸福的生活。

虽然每10人中就有1人患抑郁症,但这不过是冰山一角,因为还有将近7成人处于“不自省”的模糊状态。一方面,中国人往往处于传统观念,不肯承认自己精神或心理有问题,而讳疾忌医;另一方面,心理问题日益呈现出躯体化的特点。也就是说,很多生理问题的“病根”深深地扎在内心。可谓“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不良之范文第5篇

从前有个人,在深山潜心修炼多年,最后得道成仙,炼成一双仙眼,能看见埋藏在地下的珍宝。国王听说此人后,既欢喜又羡慕,对大臣们说:“你们有什么办法能把此人留在我身边,让这双仙眼永远为我服务,这样,我的宝贝就会堆积成山了。”有一个大臣自告奋勇,前去寻找仙人。他找到仙人后,把仙人的两个眼珠剜了下来,带去见国王,得意地说道:“我把仙眼带来了,永远留在陛下身边。”国王哭笑不得,大骂道:“蠢货!我是想要仙人帮我寻找宝贝,你把仙人的眼睛毁了,带两个眼珠来有什么用呢?”(《百喻经・破五通仙眼喻》)

相传,吕洞宾得道成仙后,发誓要“度尽天下众生”。他看见一个卖糍粑的老婆婆,于是就变身为一个糟老头,每天去老婆婆那里吃糍粑,却从不给钱。吃了好几年,老太太也从来不问他要钱。吕洞宾非常感动,决定要帮她。有一天,他吃完了糍粑,相当得意地告诉老婆婆:“我可以点铁成金,你要不要?”说完,他就用手指在老婆婆的铁锅上点了一下,黑乎乎的铁锅立刻变成了黄灿灿的金锅。不料,老婆婆却说:“我不要金子。”吕洞宾更加感动了,“那您究竟想要什么?”老婆婆很老实地说:“我想要你的手指。”吕洞宾顿时大失所望,不由得大发感慨:“众生易度人难度!”

老婆婆心地善良,可惜缺乏智慧,跟前面那个愚昧的大臣犯了同样的错误。《愣严经》里也有个经典的譬喻,说的就是这种人。有人问月亮在哪?别人用手指着天上的明月,说道:“看,月亮就在那里。”顺着手指的方向,本来很容易就能看见月亮,但是有的人只看到了手指,以为手指就是月亮。

我们有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呢?读书的时候,也许你曾天真地以为,人生的最高目标就是考一百分,走出校园才发现,原来分数就是分数,没有任何意义。然后你拼命地工作、赚钱,以为有了车子、房子就是幸福,当你拥有了足够的金钱和地位,却发现自己依然不快乐,甚至离幸福更远了。佛陀告诉我们,把手指当月亮的人,是永远看不见月亮的。认错了目标,神仙也帮不了你。

【原载2011年12月1日《羊城晚报・心灵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