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建设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导入区域
导入区域即前台、门厅、接待区,这是来访者最初进入的地方。这些区域可谓是企业的橱窗,是企业形象第一印象体现,因而也是办公空间设计的重点之。从功能上考虑,只发挥交通道功能的门厅,一般来说只需符合人流疏散要求即可,通常的门厅都兼有交通和接待功能,设计时便须考虑交通动线的流畅及休息区域的安静需求。
具有咨询及接待功能的前台,通常是企业形象的具体表现。设计时结合CI系统,利用专体色、LOGO宣传等展现企业特色的元素打造前台表现,除此还应考虑造型、材质、灯光。造型是视觉效果的要素之一,前台的造型需要与企业性质、定位、文化特色相匹配。材质的质感则是视觉效果的细腻表现,需视造型及企业品位、精神体现的具体要求,选择匹配的材料,如:IT业可采用钢、玻璃等硬朗化材质来体现科技感:传媒业可运用多色镜面板、玻璃及镜面等多变材质体现其时尚感等等。而灯光是视觉效果的聚焦点,作为营造气氛的高手,灯光的合理配置能加强前台的设计表现。
导入区域作为进入办公室的起点,既担负组织交通枢纽作用,也是企业形象展示的良好开端。作为空间起始阶段,其空间形态除按本身功能要求设计外,还应纳入整个办公空间序列设计进行考虑。
通行区域
通行区域包括了走廊、过道及楼梯,是办公空间各个功能区域重要的联系纽带,人行过往的交通要道。走廊一般分两种设计形式:静态走廊与动态走廊。静态走廊的特点是稳重、大气,色彩偏灰色系,如灰黄、灰绿等,灯光以柔和、悦目为宜,墙面不设尺度过大的挂画和壁饰。动态走廊的特点是造型独特、色彩明快,多以曲线墙面制造强烈的方向感和透视感。日益偏向“自由”形式的办公模式,也为走廊、过道带来新的功能延伸,即非正式交流功能。即有别于会议室的严肃,在这里,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谈,自由地表达,而这里也成为信息互换的重要场所。
走廊是水平通行区域,楼梯则属于垂直通行区域。楼梯的功能和多种多样的表现方式,使其在办公室空间中有着特殊的造型装饰作用。楼梯一般可分为开敞式和封闭式两种。开敞式楼梯可在空间中创造多层次的韵律感,带给空间丰富的节奏感。现在很多公司,尤其是创意型公司,会采取扩大开敞式楼梯的方式,打造多功能的楼梯平台。增设诸如图书阅读区、休息区、交流区、培训区等等功能区。封闭式的楼梯除了发挥联系通道的功能外,还会作为隐蔽的储存空间存在。可塑性极强的楼梯以多变的尺度、体量,丰富多样的结构形式联系着不同区域,现在也发挥了汇集人群、交流思想的功效。
工作区域
工作区域是办公空间的核心部分。这里是个人能力发挥、团队协调合作的重要生产空间。空间形式以开敞式为主,依据工作种类、模式分为四种形态:蜂巢型、密室型、小组团队型、俱乐部型。
蜂巢型办公空间采用在大开放空间里,设置一字排开,呈规律的田字型的简单屏风工作站,同事间互动较少且自主性较低,属传统的办公室规划,如银行、客服中心等。密室型办公区形式为一间间独立办公室或大空间中以到顶的隔断划分个人化的独立工作间,其自律度高、互动度低,属个人、专注及较少互动性的工作形态,例如会计、律师等行业。小组团队型通常为全开放空间或是独立的群组空间,自律度低互动性高,适合如设计团队、研发团队等。空间设计灵活,以交流功能为主,员工有固定的工作位置,彼此之间的工作区域互相穿插,会设置较低隔断或不设置隔断,其间会规划共享的洽谈桌或会议桌等讨论交流空间,增强团队合作的便利性。
俱乐部型办公空间适合必须独立工作,但也需要和同事频繁互动的工种及企业。空间采用“分享”的规划观念,个人座位或不固定,但仍具有私密性,使个人工作时不受干扰,并会设置多个会谈区可容纳少数或多数人进行交流讨论或休闲聚会。此类会谈区不限定会议室等固定式的区域,甚至可以在休闲区工作,适用高自律性也高互动性的知识工作者。这种办公形态的显著特点是办公与公共休闲区域交叉或相融,自由度极高。网络公司、广告公司、媒体等多采用这种办公方式。
工作区域的设计侧重于生产性、效率性和舒适性,符合工作活动的规律和办公工作的要求是其基本要素。另外,空间内的人流动线规划也非常重要,繁复的动线往往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也会增加干扰其他同事的几率。
论文关键词:涉农职务犯罪 监督机制 预防 打击
一、当前涉农职务犯罪的最新特点
(一)犯罪主体趋向职务化、权力化、年轻化
在我院查办的涉农犯罪职务案件中,犯罪人员多是农村基层组织的“村官”或财务人员,往往实际掌握涉农资金的管理和支配的权力;犯罪性质多为利用职权侵吞、占有涉农资金的贪污、受贿和挪用资金等犯罪;犯罪人员多为四十多岁的年轻干部,且有不断年轻化的趋势。
(二)犯罪领域多元化、扩大化
随着花都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过去相比,近年来,涉农职务犯罪从之前较集中表现为贪污、挪用农村集体组织共有资金,逐步涉及征地拆迁、退耕还林、救济补助款、农机具补贴、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补助、汽车家电下乡补贴等领域,如我院立案查办的黄某某贪污案,犯罪人员侵吞的即为征地拆迁过程中补偿给村民的青苗补偿款。
(三)犯罪形态上,窝案、串案明显增多,共同犯罪趋势明显
之前,涉农职务犯罪一般是单人作案、偶发作案,但近年来,涉农职务犯罪多为团伙型共同犯罪,犯罪呈现出长时间预谋、分工明确等特点。
(四)犯罪手段更加多样化,隐蔽性更强
主要表现在:一是欺上瞒下,利用村民对国家惠农政策了解渠道的有限和一些项目制度设计存在的漏洞,伪造单证、假冒村民签名,侵吞、挪用惠农资金,骗取、套取国家补贴;二是在征地拆迁过程中,虚报、瞒报数据,骗取、截留、侵吞补偿款;三是集体组织成员恶意串通,巧立名目做假帐等手段私分公款。四是“借”钱下蛋,挪用公款。有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利用管理、经手、分配公有资金的权力,大打时间差,大肆挪用集体资金用于经商和投资,甚至用于发放高利贷、、购买“”等非法活动,妄图从中获取高额利润,在资金无法回笼时又再次挪用,企图填补亏空,但往往是积重难返,最终无法归还,导致案发。
(五)社会危害性更大,影响十分恶劣
“涉农”职务犯罪分子以权谋私,最直接地侵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败坏了党风党纪,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威信,易激起民愤、引发上访,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
(六)查处、打击难度增大
如上所述,当前,花都区涉农职务犯罪一般都是多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集体犯罪,相互之间利益攸关,而且在社会关系上,犯罪人一般都同根同宗,极易订立攻守同盟,而利益被侵害的对象又往往是同村村民,一般都与犯罪人沾亲带故,村民们或摄于,或碍于面子,或担心打击报复,很少会主动举报和揭发,即使办案人员通过其他途径掌握部分初查线索开展调查时,村民们往往也拒绝配合,甚至有意包庇、袒护,导致调查取证存在诸多困难,从而给查处、打击该类犯罪造成不少障碍。
二、当前涉农职务犯罪高发的原因
(一)市场经济中趋利思想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导致不少“村官”心态失衡,诱发犯罪
主要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收入差距拉大,导致盲目攀比心态、“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态盛行。另外,部分“村官”自恃带领群众致富有功而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心态失衡。这些不正常的心态驱使部分“村官”大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从而犯罪。
(二)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者权力扩大、权力失控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国家投往农村的资金逐年增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拆迁、社会保障等领域涉及大量资金,相应的,村干部的权限空间也不断扩大,他们既是具体经济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又是集体资金、国家下拨资金的管理者或代管者,手中握有大量公款,集权钱于一身,为滋生犯罪提供了更大空间。
(三)监督制约机制尚不健全,监督缺位降低违法成本
从近年来花都区查处的涉农职务犯罪案件情况来看,其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有效的党内监督,有的农村基层组织长年不开民主生活会。而且,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者是由村民自主选举产生的,但罢免村官却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如某些“村官”当政后,或利用小恩小惠拉拢、或利用权力打压一些村民,导致一些村民不愿、不敢或不能对其进行监督。二是上级监督失位。从目前花都区农村工作现状来看,乡镇级以上政府侧重于涉农项目的行政审批和宏观管理,对具体支付项目、支付渠道和用途缺少必要的跟踪监督,而“村”属于最基层单位,数量多,不易管理;有关领导和主管部门对群众反映的苗头性问题重视不够,没有及时治理,最终导致犯罪。
(四)村务公开等民主制度建设不到位,村级财务管理混乱
从花都区范围来看,虽然村务公开等制度在全区范围内得到了切实有效的执行,但仍有部分村集体组织未严格执行该项制度,村务公开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一是收支和重大事项不向群众公开,村干部暗箱操作,没有制度程序制约监督;二是政务、村务、财务不公开的问题普遍,缺乏有效的群众监督;三是村级财务管理混乱,财务制度不健全,账目不全、不清,部分账目长期不审核、不对账,财务收支随意性大;四是农民群众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缺乏,维权意识不强,对直接间接侵害农民利益、破坏党的惠农政策的腐败现象有一定的容忍度,助长了基层一些干部肆意妄为、有恃无恐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三、打击和预防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重点领域涉农职务犯罪的查办力度,增强打击犯罪的震慑作用
从花都区来看,涉农职务犯罪案件多集中于土地征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保障等领域,直接侵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极易引起民愤,影响社会稳定。目前,要进一步加大重点领域涉农职务犯罪查处力度,针对涉农职务犯罪易发、多发部门、环节,重点查处截留、挪用、侵占、贪污支农资金和征地补偿费案件;对群众意见大、多次上访、影响稳定的案件,要迅速查办,依法严肃处理;要善于分析涉农职务犯罪的最新特点,有针对性地及时掌握犯罪的新动向,加大宣传,鼓励村民积极举报、控告;要重视相关案件线索,及时分析、甄别、收集、固定证据,做到有的放矢。通过集中查办一大批涉农重点领域职务犯罪案件,有效遏制涉农职务犯罪多发态势,同时推动健全完善涉农惠民资金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二)强化监督,完善管理
建立健全村级事务管理制度,切实保障“政务、村务、财务”三公开。一是要切实执行村务公开制度,增强农村经济活动透明度,重视保障村民对村务活动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目前,尤其应加大征地拆迁、土地承包、村企业经营收入款、退耕还林补助款以及社会保障领域款项的公开,做到各项帐目清楚,钱物去向明确,允许村民质疑和询问,真实、客观、全面地向村民公布重大信息,对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要经村民大会表决通过,切实保障村民享有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二是规范村级干部和财务人员的职责,严格执行会计财务制度,严禁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兼任财务人员;三是政府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村级事务的管理和监督职能,认真倾听村民反映情况,及时掌握村财务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审计工作,查纠不当经济活动,尤其要重点跟踪、监督、核实惠农资金的使用情况,防止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三)党委领导、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一是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涉农职务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和打击、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实事求是、有针对性的开展调研工作,分析、掌握涉农职务犯罪的新特点、新形势,更多理解、关心和支持相关部门开展打击、预防工作,及时、妥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把涉农职务犯罪工作纳入反腐败斗争的整体工作部署中,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综合治理的工作体系中。二是社会各单位要在党委领导下开展综合治理,齐抓共管。涉农职务犯罪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专门性,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在涉农职务犯罪多发易发的领域和环节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案件线索移送制度、工作协助制度,加强协作、配合,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现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打击涉农职务犯罪。
关键词:彩色沥青 混凝土路面 作用
一、前言
珠三角在城市化迅速推进,人口和产业急剧上升和集中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2009年,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下文简称“住建厅”)与省委政研室组成联合调研组,在广泛调研并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借鉴国外经验率先建设珠三角绿道网的建议》,提出在珠三角率先构建融合保护生态、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等多种功能的绿道网络体系――珠三角绿道网。
而随着可持续发展和人本主义理论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景观艺术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显然,色彩单一、表面质感别无二致的黑色沥青路面和灰白水泥混凝土路面绝不能给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景观环境,宝安区城市和社区绿道的建设同样面临着游径路面选材问题。在种类繁多的铺装材料和各种各样的施工工艺中,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以其特有的景观效果成为我们的首选。
二、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概述
1、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定义
所谓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是指脱色沥青与各种颜色石料、色料和添加剂等材料在特定的温度下混合拌和,配制成各种色彩的沥青混合料,再经过摊铺、碾压而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路用性能的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
2、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主要性能特点
(1)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在不同的温度和外部环境作用下,其高温稳定性、抗水损坏性及耐久性均非常好,且不出现变形、沥青膜剥落等现象,与基层粘结性良好。
(2)具有色泽鲜艳持久、不褪色、耐77℃的高温和-23℃的低温,维护方便。
(3)具有较强的吸音功能,汽车轮胎在马路上高速滚动时,不会因空气压缩产生强大的噪音,同时还能吸收来自外界的其他噪音。
(4)具有良好弹性和柔性,“脚感”好,最适合老年人散步,且冬天还能防滑,再加上色彩主要来自石料自身颜色,也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大的危害。
三、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优点
1、划分不同性质的交通区间
城市道路的可辨识性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可以通过色彩变化划分不同性质的交通区间,这对交通安全是非常有利的。
2、警示作用
道路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作用的实质是希望能让驾驶人员或行人很快发现,正确地辨认之后进入准确行驶,从而达到交通安全地目的。因此,交通标志的设计必须鲜明突出,具有足够的注目性和良好的视认性。近年来,为了适应现代交通快速行驶的特点,弥补现有交通标志在快速行驶状态中的功能缺陷,根据驾驶人员的视觉特性,尤其是行驶过程中对路面的注视性和对色彩的敏感性,日、美、欧洲等一些国家纷纷将注意力转移到路面标示的研究中。在道路急弯陡坡处、分流合流处、隧道入口、行人过街斑马线、桥面、收费站、加油站等特殊路段或场所采用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或铺装,用来形成与普通沥青路面或铺装的对比,引起驾驶人员的注意,有效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从而充分发挥高速交通的机能,保证车辆和行人交通安全,适应城市高速道路发展的要求。
3、缓解疲劳
从交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过长的直线公路,不但容易使驾驶人员造成思想麻痹和错觉,而且会产生视景与操作的单调乏味,使驾驶疲劳提前到来,这就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尽管我们可以从线性上改善驾驶条件,但驾驶人员在行驶过程中注视最多的还是路面本身,单调的黑色和灰白色路面对人的神经系统有镇静,会减弱驾驶人员的注意力。这是,如果我们在路面上做文章,适当改变路面色彩可以有效吸引驾驶人员的注意力,使其保持清醒头脑。这样,即使直线段长一些也不会影响安全效果,从而减少工程造价,减少运行时间。
4、提高亮度
由于人的视力与亮度有关,亮度加大可以增强视力,反之则视力明显下降,因此夜间交通事故发生率要远高于白天。而使用反光率较高的亮色骨料与无色沥青结合料形成亮色沥青铺装可以有效增加路面亮度,提高夜间行车的安全性。
5、美化街路及城市环境
长久以来,街道路面的发展仅仅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车辆和行人在通行,毫无美学色彩可言,黑色地沥青铺装和灰白色的水泥混凝土铺装占据着几乎所有的城市道路,这黑与白的条块使得做为城市空间重要组成部分的平面单调乏味,毫无生气。
在公园、风景区等突出自然色调的道路铺装与环境协调的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可以有效美化街路空间环境,其强烈的视觉效果可以让人们产生独特的激情感受,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满足人们对美感的深层次心理需求,她可以营造温馨宜人的气氛,使街路空间更具人情味与情趣,吸引人们驻足,进行各种公共活动,使街路空间成为人们喜爱的城市高质量生活空间。
在城市和社区绿道上的广泛使用,可以美化城市、改善道路环境,展示城市风格效果,更加体现城市的人性化和宜居效果。
四、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应用
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国外已有较多的应用与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起,欧、美等国家便开始研究,并逐渐扩大应用范围,20世纪8O年代初,中国某些市政部门也进行过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技术探讨,但收效甚微,且在道路上应用尚少。近几年,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才作为一种新型的铺面技术,营造着21世纪交通的时代气息,在公路、道路或广场上等场所使用的越来越多,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关注,被全球工程界视为“新型绿色建材”。
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之所以在国外发达国家获得广泛的推广,不仅在于其良好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基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潮流。对于我们国家,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省、市为了美化环境,展现城市的风貌,提高市民生活品味,体现城市现代化的步伐,都设法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让城市环境“绿起来”、城市道路“亮起来”、城市交通“快起来”。而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又是城市现代化步伐中的一个标志,他对美化公共社区,点缀城市建筑、园林建筑,警示道路交通安全等社会公益事业,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目前我国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已经成功地在厦门、广州、宁波、桂林、烟台、北京等20多个城市进行了铺设,效果颇佳,深受世人的好评。在国内应用最典型的有:厦门市府大道约4km两侧非机动车道和环岛路旅游观景道;北京市长安街延线、路新大成彩色篮球场和石景山游乐场;沈阳植物园彩色游览路、植物园彩色游览路(二期)、华星中学彩色操场和沈阳市北京街、北陵大街彩色景观路:上海市肇嘉浜路和太原路的慢车道、成都市数百米长的提督街、武汉的江滩将建起8m宽的机动车道、烟台市滨海中路彩色观景路、广州黄埔大道与车陂路口到广园东快速干线宝蓝色的立交人行道、辽宁大厦彩色广场和南京升州路人行道等等。
目前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在珠三角区域绿道的游径上已经在广泛使用,同时,区域内各城市的城市和社区绿道也已开始普遍推广使用。宝安区城市和社区绿道共长约330km,其中约130km里游径采用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游径,对改善宝安区的慢型交通系统有直接影响。
【关键词】石油管道 建设特点 发展趋势 能源安全
在能源输送中,管道运输占有重要位置,尤其是在石油、天然气等的输送中。作为现代工业的生命线,对于保障能源供应稳定和确保国家能源安全起到了不可替代性的作用。从压力管道的用途分类,主要有公用管道、长输管道和工业管道,后两者在能源的运输、加工中起到的作用最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石油等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大,对于油气长途管道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我国的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管道建设中存在着很多难点。早期的能源管道建设中,限于技术水平,存在着设计落后、管理混乱以及制造工艺落后等问题,导致管道事故频发。在长期的研究探索下,我国的石油管道建设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如定向钻、大开挖直埋和隧道铺设等穿越技术与梁氏管桥、索托管桥、悬索管桥和斜拉索官桥等跨越技术的成熟。现在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油气输送格局,如“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油东进”和“海气登陆”等能源战略的实施。当前,我国重点建设的管道工程项目有哈中原油管道工程、西气东输管道工程、陕京二线输气管道工程、甬沪宁原油管道工程和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等。
1 石油管道的建设特点分析
1.1 原油管道的建设特点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起步,原油长输管道的建设不断增多,其建设技术不断进步,并逐步缩小了同国外先进原油管道建设技术的差距。库尔勒-鄯善原油管道、东部原油管网改造等一系列工程将我国的长输管道技术推向了世界水平,尤其是主要输油干线的密闭运输的实现更是意义非凡。在易凝固高黏度原油原油的添加降凝剂改性输送技术、加剂综合处理输送工艺和低输量运行加热工艺上,我国处于领先水平。同时。我国生产的降凝剂和减阻剂已经能够同国外相关产品展开竞争。从整体上看,我国已经基本掌握了比较先进的管道输送技术,在部分领域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如阴极保护和防腐保温。
1.2 成品油管道的建设特点
格-拉管道采用的是“旁接油灌”技术,而我国的其他成品油管道都采用密闭输送技术。从目前来看,国内的成品油顺序输送工艺较为落后,不但自动化程度不高,而且无法建立起有全面优势的输送体系。尤其是在成品油顺序输送力计算、跟踪技术、管理软件的开发上,都落后于西方国家。这种状况的出现也同我国的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需要科研院所以及施工一线的技术人员的联合攻关。
1.3 石油管道建设中的问题
我国石油管道建设中,主要存在三个比较大的问题,即地质问题、管件质量问题和管道施工质量问题。在石油管道建设中,地质问题是对建设安全影响最大的,这也是我国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所决定的。面对,我国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应该合理规划,在考虑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绕避作业或者提升建设技术水平。随着我国工业的全面发展,制造业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石油管件的种类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管件的质量并不容我们乐观。石油管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管壁厚度问题和硬度问题。劣质管件的应用极容易造成重大管道安全事故,对于管道建设和管理人员的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管道施工队伍不按照相关质量标准施工,在焊接和防腐等方面技术不到位,以及操作不规范等都容易造成工程质量问题。
2 我国石油管道建设的发展趋势
2.1 我国石油管道建设的发展思路与目标
要想实现国内石油产业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以提升技术水平为依托。我们应当客观的研究当前我国石油管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大基础研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全面突破跨国石油巨头对石油管道建设的技术垄断。从实际国情出发,制定明确的步骤,在石油输送技术上制定长远发展目标,并寻求在管道配套技术与施工技术上突破。我国石油管道建设的发展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提升劳动生产率、降低管道的输送能耗和管道安全管理工作的提升。首要目标是保障石油管网的安全有效运行,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新建干线的技术水平。不断加大石油管道建设上的基础研究,形成体系化的技术网络,达到管道建设的整体化、配套化与规模化,推动各项指标的提升。
2.2 我国石油管道建设中的重点关注内容
在油气输送工艺方面,应重点关注这些工艺技术:高腊高黏易凝原油常温输送技术、原油冷热交替输送技术、多油品与多品种成品油管道输送技术、天然气管道高压富气输送技术、冷量利用技术、LNG接收站建设技术、多相混输技术和天然气水合物技术研究等;在油气储存技术上,应重点关注的技术工艺:天然气储气调峰技术、大型石油战略储备库的管理与运行技术等。为了保障石油管道建设的体系化和配套化,应加大在油气管道完整性评价、油气管道运行管理技术、管道施工技术和管道信息化技术等方面研究。
3 总结
必须加强对石油管道的安全保障工作,在加大管道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严把石油管道施工质量。对于石油管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借鉴HSE体系,加强管理工作。加强管道输送建设,不但能够降低运营成本,还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践行,有利于实现我国石油工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了应对当前的能源危机,应当在提升石油管道建设整体技术含量上下大功夫,提升管理水平,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我国石油管道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功礼,王莉.油气管道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石油规划设计,2004,15(4): 1-7
[2] 李福健.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探析 [J][J].湘潮 (下半月),2010,1: 030
[3] 宋艾玲,梁光川,王文耀.世界油气管道现状与发展趋势[J].油气储运,2006,25(10):1-6
[4] 李祥勇.我国成品油管道建设及发展趋势[J].石油库与加油站,2008,17(2): 7-10
从2002年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召开安全社区研讨会开始,中国的安全社区建设经历了调研论证、试点起步、逐步铺开,到现在健全组织、规范制度、完善标准、创新提高,已进入深入发展和推广阶段。安全社区建设已由北京、上海、大连、山东等大城市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延伸至四川、重庆、宁夏等中西部地区,由单一的城区街道型扩展到企业主导型、农村乡镇型和工业园区等。
为了对全国安全社区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下一步的重点工作等有一个更加详细的了解,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长张宝明。
记 者(以下简称“记”):张理事长您好!2012年,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张宝明(以下简称“张”): 2012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题为《十年,从安全生产到安全发展》的专题报道,文别提到:以“人人都享受安全、人人都享受健康”“预防所有类别的伤害”为目标的安全社区建设在中国落地发芽……安全社区逐渐成为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和平安社会的重要组织细胞。应该说,党报对这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局长杨栋梁也对安全社区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他曾批示:“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成绩显著,应大力推动。”
2012年,全国安全社区建设保持了快速、稳步发展的势头。截至目前,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备案、已经启动和建设“全国安全社区”的单位超过了1600个,分布在22个省、市、自治区,覆盖人口超过了1.2亿。2012年,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命名了104个“全国安全社区”,比2011年新增94个,其中有4个区实现了整建制创建。至此,“全国安全社区”共有360个,其中已满5年再命名的有10个。“国际安全社区”共有64个,其中已满5年再命名的有11个。与往年相比,农村社区和企业主导型社区的比例有较大幅度增加,安全社区建设保持了良性发展态势。
安全社区建设对加强安全生产“双基”工作、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的稳定好转,以及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影响。2012年,我们随机抽取了近两年命名的187个“全国安全社区”,对他们的各类事故与伤害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2年6月与2010年6月相比,生产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和社会治安问题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1%、62%、33%和28%,受伤人数分别下降21%、50%、61%和20%。由此可见,安全社区建设对降低事故、减少人员伤害效果明显。
记:在2012年的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中,有哪些比较好的经验可资借鉴?
张:2012年安全社区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进,首先得益于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重视与支持,这是开展安全社区建设的有力保障。广东、山东、四川、沈阳、上海等地在将安全社区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和措施。广东省2012年全省范围内全面启动,提出到2015年建设100个以上安全社区、100%的地级以上市开展省级安全社区建设、60%以上的地级以上市有被命名的“全国安全社区”的目标。
安全社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识别和控制社区及辖区单位的各类风险,提高社区成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能力。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与培训,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好手段。参与安全社区创建的所有社区都印制和发放了安全知识宣传品,多数社区建立了安全主题公园、安全宣传一条街、安全社区网站,组织安全社区宣讲团,编辑安全社区简报。北京、大连、深圳的许多社区还建设了居民安全教育基地;深圳市福田区自2007年以来每年都举办一次消防运动会;中石油长庆油田泾渭苑和龙凤园社区,根据当地“一老一少”留守家中的实际情况,提出“替子女尽孝、帮父母教子、为企业分扰”的安全促进工作原则。
国务院安委办《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的通知》要求各地逐步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安委办牵头、多元参与、联合共建”的工作机制,为安全社区建设明确了方向和目标。广州市夏港街道利用辖区内知名企业的资源,成立了“安全社区宣讲团”,向中小企业和社区传授安全管理经验;成都市锦江区大慈寺的僧人们也积极参加安全社区建设,开展了急难救助、心理干预等项目。
抓好证后管理与安全社区复评工作,实施动态管理,是安全社区建设保持活力的必然要求。2012年,我们对第一批12个“全国安全社区”进行了复评。抽检和复评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社区能够坚持安全社区建设的工作机制,坚持策划和实施安全促进项目,坚持持续改进工作和实现社区安全目标。山西潞安集团在获得命名后,充实了安全社区办公室力量,进一步规范了伤害监测工作,制定了安全社区建设5年规划和实施方案,继续加大安全促进力度,使安全社区建设成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
记: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在今后的安全社区创建过程中,须着重做好哪方面的工作?
张:近年来,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得到政府认同、社区居民的支持,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但随着这项工作的逐步推进,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就全国范围来讲,安全社区建设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从实际分布来看,安全社区大多数还是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东南沿海城市,存在不平衡的现象。此外,一些地区和单位领导对安全社区建设工作重视不够,没有将其纳入工作序列,或处于观望等待,没有真正行动起来;有的地区和社区虽然制定了计划和实施方案,但并没有落实,没有开展工作;个别地区片面追求数量和结果,忽视质量、过程和系统建设,注重前期创建,忽视命名后的持续发展;有的地区热衷于形象工程,安全促进项目有表面化和形式化现象;还有一些安全社区工作骨干业务水平欠缺,项目推进不平衡,内外信息交流不够;安全社区建设机制和管理制度需要完善,安全社区建设的质量和持续改进的证后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进一步加强安全社区建设,必须着重抓好4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遵循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模式进行。真正做到“资源整合、多元参与、共建共享”。
二是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规范建设、创新发展。要以安全社区建设为抓手和平台,统筹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其他社区建设工作。各地区要以民生、民安为原则,着力解决群众关注度高的安全、健康问题,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各类资源,体现出当地的特点。
三是要加强安全社区专家队伍建设。各地方支持中心要组建一支专业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过硬、志愿从事公益服务的专家队伍,还要加强对专家的业务培训,为创建单位提供专业性的技术指导与服务。
四是要注重安全社区建设的投入。要在对社区安全风险进行充分识别、剖析的基础上,通过安全促进项目的策划与实施来推动,这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和民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才能保证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安全社区建设不是单纯的行政创安达标工作,关键在于用安全社区的理念引领,用科学的方法规范,建立资源整合、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和模式。所以,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不能搞“大拨轰” “一刀切”,要考虑计划实现的可能性。一方面要注意保护基层单位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避免以行政命令手段强行推动。要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提升安全社区建设层次;要摆正质量与数量的关系。不能走过场,不能搞形式。
记:2013年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什么?重点工作有哪些?
张:2013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按照《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和《安全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在2012年的基础上,全国启动安全社区建设的单位至少增加10%,建成命名单位增加10%,争取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规划制定的目标。
2013年全国安全社区建设的总体思路是:继续重点推进生产安全事故高发区域的安全社区建设,把事故总量和人员伤害降下来。继续推进西部地区安全社区示范单位建设,减少空白区域;继续加大企业主导型安全社区建设,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继续扩大中心城市安全社区建设的覆盖面,提高区域整体安全水平;继续推进农村安全社区建设,合力提升全民安全素质,全面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
从区域上来说,要把推进和建设的重点与安全生产情况紧密结合,继续推进事故总量大、事故多发地区的安全社区建设,扩大区域覆盖面。下一步,我们要重点推进企业主导型安全社区建设,从煤矿、石油、石化3个行业,扩展到电力、钢铁、铁路等重点行业领域,同时在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开展安全社区建设。此外,还要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和空白地区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