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主义建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现代主义、流动空间、风格派、非对称性

时光瞬忽,经过建筑学史上著名的“哈佛革命”洗礼的现代景观设计已经一个甲子了。上个世纪4 0 年代初,尝试摆脱传统的束缚,探索景观设计新途径的设计师盖瑞特・埃克博、丹・U・凯利和詹姆斯・罗斯,倡导景观设计向现代艺术和现代建筑设计学习,探索景观设计的新方法。最终,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大师们为我们后人留下的一个个优秀作品已成为景观建筑学的丰富遗产。半个多世纪之后复杂而多元的今天,也许,我们可以通过解读他们对现代景观空间的探索来领悟一下现代主义景观设计的追求,寻找一下现代主义建筑对景观影响的痕迹。

1936年至1938年,丹・U・凯利在哈佛研究生院深造,深受当时在哈佛执教的格罗皮乌斯的影响,反对当时主导的巴黎美术学院的教育模式。他从建筑期刊上看到密斯设计的巴塞罗那德国馆(这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现代主义建筑作品),从此点燃了对密斯式观点的热情和探索,并把这种风格手法彻底贯穿到他所设计的的米勒花园中。

自由的平面

在米勒住宅有机而自由的平面中,空间的动感是连续而难以捉摸的。乔木和树篱的构成像迷宫,在相同要素界定中,空间延伸、运动,在一端似乎终止,然而似乎又延伸到无限之地。在这些似乎自由流动而又相互渗透的景观要素所组织的空间中,人的体验和感觉不再是古典园林中的一个个闭合个体的相接,而是空间自由而平等的交融。此外,庭园中的景观元素不再是以建筑为起点或者中心、通过轴线来组织空间的序列,而显得更加的自由、通透。围合元素平面构成的开放彻底打破了闭合的空间形态。在经过现代主义洗礼的这些景观中,封闭的围合空间似乎变成了特殊的而不是常见的了,空间的体验从秩序化的逐渐变成了在灵动变幻中所激起的兴奋了。

(如图一所示)米勒住宅由16根白色的十字形界面的柱子支撑,形成了3*3的网络结构。这些结构柱子支撑着钢结构,所谓的柱、墙和水平屋顶的分离明显是密斯式建筑的特征。空间上,每个房间都以风车形式分布在模糊的建筑中心的四周,凯利说:“建筑设计根据的是功能的分区,比如厨房、餐厅、主卧室和起居室等。所以我也应用同样的几何形式,并且将房间室外化。”他模糊了建筑与景观的边界,将房间室外化,将景观室内化,促使大量的灰空间形成,也为设计的多样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风格派的痕迹

蒙德里安的抽象绘画体现了假设无限的秩序系统的比例和尺度。他的绘画作品能够最清楚的代表荷兰风格派的美学特点。

而在这个被誉为美国第一个真正的当代庭园设计的住宅景观中,我们从它的场地设计总平面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从构成主义中借鉴来的点、线、面的要素的组合。这和埃克博在门洛帕克花园中使用篱墙来限定草坪空间一样,但是埃克博采用不同的树种做不同的篱墙,而凯利则选择用相同的常绿植物来作为所有的灌木篱墙。凯利自己也说:“这部分灌木篱墙对限定草坪和空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非对称性

如果说西方古典主义园林映射着西方理想主义的世界观,摹化的是柏拉图主义哲学所认定的“自然”的自然秩序,那么,这样的设计理念中生成的园林空间也必然是秩序化的。而与现代民主社会的思潮相同调的现代主义景观则需要抛弃这样的空间组织模式,否定等级化的空间秩序。在西方古典主义园林田字格的平面构图中,视觉空间的焦点通常收缩于一个个单一的目标之上。他写道:“我们不能生活在画中,因此,作为一组画面来设计的景观掠夺了我们使用活生生的生活领域的机会。”对园林作为生活场所的强调,使得他反对轴线式的设计方法。他认为通过选择一个或两个轴和一个给定位置的点来构成一幅画,使我们正失去一个走向无限可能的机会。

(如图二所示)在米勒住宅经典的九宫格平面中,住宅不再占据中心地位,而是“空格”中的一个,住宅也不再是路径的终点,占据了中心的则是“空”的空间。在这样的现代主义景观中,中心不再是实质的存在,自由平面的现代主义景观与现代主义建筑一样中心缺位、轴线消失。米勒住宅精心地运用几何来组织景观,但并不是像古典园林以一个单一的景象摹化世界,而是以几何形态表达着自己对光、影和空间之舞的关注。在米勒住宅中,沙里宁与凯利使用了同样的空间组织模式,使得建筑与景观完全在一种自由流动的氛围中融合在一起,空间不再是序列上一个个串联起来的个体,景观也不再是住宅的轴线延伸,没有将其梦幻的画面展示给室内的一个固定的视点。在这样的空间流转中,景观与建筑结合成一个整的同一体,树阵、灌木树篱和其他规则的景观元素在自由流动的构成中展现的是现代主义景观近乎神秘的空间品质。在其中,人们行进在自然里而体验常新。

非对称体系把米勒别墅的景观组成部分连接在一起。(如图三所示)设计的起点就是几块并不互相对齐的草坪的构图。在这些“方形的”草坪上,栽种了2种不同的美国香槐,这些树木的位置也并不对称。人们可以沿着一块长方形的紫金树丛进入这部分庭院,树丛对应着建筑门口的小喷泉,但是整体上就一点偏离。这些树木联系着景观庭院的北侧和东侧。而皂荚树帮助形成了西侧的边界。

结语

现代主义建筑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代主义风格建筑;建筑特点;设计影响;现代中国建筑设计;发展方向

一?现代主义风格建筑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特点

1.1?现代主义风格建筑形成的时代背景

时间上一般是有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现代主义风格建筑,它的产生是产业革命和由此引起的资本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大变革,同时在一些国家出现了影响建筑发展的新因素引起。

大概是工业革命以后,因为社会生产大分工,设计因此而获得了独立的地位。正是这个建筑历史上空前的建筑革命孕育了20世纪的现代建筑。技术的进步和新材料的出现,对于西方现代建筑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也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形成的背景。

2.2?现代主义风格建筑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及作品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大批青年建筑师提出了建筑创作的主张,并且推出大胆创新的优秀作品,将推动建筑改革走向。德国建筑师格罗皮厄斯和密斯凡德罗,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是现代主义建筑的杰出代表。格罗皮厄斯的代表作中1911年的法古斯工厂,世界第一个完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玻璃幕墙的建筑。1926年在德国德绍建造设计的包豪斯新校舍,代表着现代建筑的成熟,此时的建筑强调功能性和理性。彼得·贝伦斯设计的透平机车间采用钢筋混凝土被西方称之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的水晶宫和1889年的巴黎埃菲尔铁塔是现代建筑萌芽的标志。

2.3?现代主义风格建筑的特点

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是随着时展变化的,是当时的工业化生产而产生的。同时由于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出现,促使了当时建筑技术的革新。而且现代主义又称为功能主义或理性主义,现代主义风格建筑第一强调功能,提倡“形式服从功能”,第二是对新技术应用,第三体现新的审美观点,摈弃折衷主义的复古思潮和繁琐装饰,第四主义空间组合与结合环境。

二?现代主义风格建筑对现代中国建筑设计的影响

2.1?现代主义风格建筑在中国的产生原因

现代主义风格建筑在中国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的基本原则顺应了中国最初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1949年后的一段时间,中国建筑师不但大量运用现代建筑的技术成果,出现了“北京和平饭店”,上海同济大学“文远楼”等一批现代建筑,它们共同的特点:1、功能合理,平面流畅;2、造型简洁,不尚装饰;3、施工方便、建造经济;

2.3?现代主义风格建筑对现代中国建筑设计的影响

设计的功能性和理性成为现代主义风格建筑设计师门所追求的目标,现代中国建筑思想主张“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原则,根本出发点是“人本精神,适宜环境”。现代中国建筑设计以功能为根本出发点,对建筑进行灵活的处理,兼顾技术和艺术对空间进行创造,侧重文化内涵的表达,注重绿色生态设计。没有过分的装饰,讲究造型比例适度,空间结构图明确美观,充分的表达了现代中国快节奏生活、简约和实用,又富有朝气的生活气息。

例如北京798艺术区其主要建筑就是由上世纪50年代设计师设计并建造,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工艺和现代主义风格设计理念,强调实用性,造型简洁,内部空间完整、高大。建筑北侧的高天窗形成较为均质的室内光环境,对当时建筑活动和空间需求有着很好的适应性。

三?现代中国建筑设计发展的趋向

现代建筑曾在那个时期有效地解决了人类居住的基本功能需要,现代主义风格建筑的设计理念对中国工业化时期的设计做出过重大的贡献,因此我们要共同来探讨现代中国建筑设计的发展的走向:

1. 设计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宗旨

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创造来为人服务,设计者始终要把人对环境的需求放在设计首位,设计者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宗旨。

2. 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融合

然而在现代高科技发展的推动下,功能不再是传统文化延续的障碍。我们要高度重视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融合,二者息息相关。

3. 历史文脉与时代感并重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现代建筑功能复杂多变,人们对自身周围环境的需要除了能满足使用要求,更注重环境氛围、文化内涵、艺术质量等精神功能的需求。设计者为此既要改造传统,也要改造现代,使传统设计建筑元素和现代艺术风格高度融合,充分考虑历史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形成适合自己的独特的东西。

4. 多元化的包容意识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主义风格建筑文化在文化整合的时代大潮中的必然结果导致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转型,它标志着传承已久的传统建筑文化的分解和新的融合了现代主义建筑文化的建筑体系的诞生。

四?总 结

过去吸取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而与时俱进所吸收的现代主义风格建筑文化,就应该因地制宜的使用,而不是完全照搬地使用和滥用。建筑文化的汇合与融通实际上已成为中国民族精神与现代性的工艺技术和社会生活特征的融合,只有把这两者结合好,我们才会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建筑。总之,正确的选择深掘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用数千年的民族文化和建筑发展经验从观念到形式解构现代主义风格建筑建设影响下的中国当代建筑设计,从而使现代中国建筑设计再创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繁荣时期的辉煌。

参考文献:

[1] 史亚丽:浅析中国传统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3)。

[2] 葛颂:浅谈现代设计中中国传统元素的运用[J]。 当代经理人(下旬刊) ,2006,(08)。

[3] 童寯:《新建筑与流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80。

[4] 夏燕靖:《中国艺术设计史》,2002。

[5](英)肯尼思·弗兰姆普顿: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M]。原山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88。

现代主义建筑范文第3篇

1现代建筑的思想源起及因素 总体来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状况对于建筑学的领域有着极大的影响。而其中第一个影响是因为战后欧洲各国的经济拮据,促进了讲求实效的倾向,这点在建筑的发展上则抑制了建筑师追求复古主义做法。第二个影响是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进而带来了更多新的建筑类型,也使建筑材料、结构和设备等方面有了显着的进展。第三个影响则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引起了社会大众心理上强烈的震憾。采用新的工业材料及强调功能性、理性原则,最后发展到少即是多的原则,整体而言19世纪中晚期时现代主义建筑开始启发传播。

2现代建筑的理论观点及设计手法 西欧有一批青年建筑师提出了比较系统及激进用于建筑创作改革的主张,因而大大的推动了建筑改革。对于这些年青建筑师所提出的观点,当时有过许多不同的名称,诸如功能主义、客观主义、实用主义、理性主义以及国际式建筑等等。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则有更多人称之为现代主义或现代派,现在则称之为现代主义。这种强调实用性结构以及采用新材料的建筑论点,用以表现新时代的新建筑精神。现代建筑基本精神因素为:1)对于传统的否定态度。2)认为建筑应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3)建筑设计对象的思维改为普罗大众。建筑必须通过形式及特殊功能的语汇来表达。 现代建筑设计采用的是新的建筑材料,以较现代化的材质,突显与旧建筑不同隐喻或意象。比如说大量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钢构件、平板玻璃材质等。建筑师或先进的知识分子企图利用建筑设计改造,来达到影响社会现状的目的,所以新建筑的形式及功能中最能引起大众讨论及在理论上可辩证的,则需要实际理论作基础,这其中包括建筑如何满足现代生产及生活功能需求;如何与工业、科学技术互相配合,刺激了建筑师在设计上有了极大的主张和改革。

3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现代建筑在新的技术、功能需求衍生出新形式造型的基本条件下,用了大量新的工业材料及强调功能性、理性原则,最后发展到少即是多的原则。建筑师设计简单的造型丰富了普罗大众的需求,使得建筑之形式及功能,变得可亲近及人性化。因工业革命的技术突破,刺激了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起飞。

现代主义建筑范文第4篇

何为设计之美呢?

我们先说说美吧!美,即美感,其本身是主观的,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意识。同样一幅画,两个不一样的人看了之后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所看出的美感也是不一样的,就是这个道理。而设计之美,就是设计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一些人的审美要求。

美还具有强烈的社会意识。美,这种意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文化、人文的发展而发展的,且其存在的理由于都是以这些为基础。而且反作用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因为这种反作用,所以形成了各不相同的审美风格,如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而这些审美风格又不断促进人们的审美标准的变化。反反复复,推动着人们的审美标准向前发展着。所以说,美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从最原始的审美风格不断向前发展着,在这个漫漫的长河中,当一种风格适合了大多数人的审美要求,那它必然照就人们形成新的审美情趣,新的审美体系大约19世纪60、70年代开始,那些生活在这世界上的男女们,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主义那些冷漠的简单,他们需要感性的发泄、需要理想的寄托、需要有情感的生活方式,于是这个世界上又诞生了一个新的审美标准——后现代主义。

这种变化照射到建筑领域便形成了后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建筑的出现,绝非是一种偶然,孤立的现象,前面提了,它有其深刻的历史与社会根源。人类建筑活动总是是和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状况紧密的相联系的,古典主义是手工业社会产物;现代主义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后现代主义是信息社会的产物。这不是单纯从科学技术这一方面的因素来考虑问题的,而是综合了诅多因素的影响才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在诸多因素中。首先是社会的需要,即建筑主要是为了满足什么样的社会要求而生产的。

70年代开始西方世界发生了一次经济结构的调整,重心从物质生产的第一,第二产业转向以非物质生产为主要特征的第三产业。从底技术产业转向高科技产业,产品也从标准化,定形化转化多样化和个性化;从生产高投入,高能耗的产品转向低能耗、服价值大、技术密集型产品,从战后50年代的“数量革命”,迈向70年代的”质量革命.经济结构的调整,使企业出现小型化和分散化的倾向,并出现信息化的同样,这些变化也反映到思想意识等上层建筑领域,它促使了社会的传统观念和价值标准的转变,这就是以信息为中心的价值观念体系,逐渐取代了工业社会以物质为中心的价值观念体系,“信息消费型”的审美观逐渐取代了“物质消费型”的审美观。

到70年代末,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西方已由消费的一化、大众化转向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阶段。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广告、设计等非物质价值,也占具商品价值相当大的一部分。所有这些,都表明人们从求“量”转化为求“质”;从物质追求转化为精神追求;从非此即彼的选择转向多样化审美情趣的满足,凡此种种都促进了个性化和多样化审美观的兴起,从而导致当今世界审美观念的嬗变与更迭。

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经济的匮乏和严重的房荒而促使社会接受了现代建筑的话,那么在经济高度发达,甚至物质过剩的60年代,那种单一化和无个性的国际式建筑就再也无法适应新的审美追求了。另一方面,高额的“剩余资本”也为建筑的标新立异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为了刺激国内需求,垄断财团也常将大量资金倾注于建筑行业,以图缓解经济危机。这些都有效地建筑风格向个性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以满足人们各异的审美追求。

随着经济宽裕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国际上还出现了一股旅游热和寻根热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古建筑和文物古迹也得到人们的重视,于是古典艺术、传统文化、风土人情又再次升温,历史主义、新乡土主义也先后登台亮相在西方社会,广告已成为商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商品的知名度与“时髦性”是创造“附加价值”的关键,而广告恰恰是引导社会审美趋势重要手段,凭借他可以创造高额“附加价值”。在这方面,建筑能以其巨大形象而发挥独特的效果,他犹如商品,要以新奇的形象推销建筑师的创作,作为广告,他又能代表企业的实力,起到招揽顾客的作用。 转贴于

当代西方建筑审美的变异,受到信息社会极其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特别是在商业高度发达、竞争极为激烈的商品化社会,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同时还要挖空心思使产品造型独特,以刺激人们的购买欲。这不仅导致了审美观念的嬗变,同时也必然影响到建筑。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无论是建筑本身仰或建筑设计,都毫无例外地成为商品。因此,在这种价值规律影响下,运用各种手段来标新立异,以期造成“轰动效应”,于是,扭曲、畸变、残破、断裂、冲突乃至丑化对传统文化的新的理解和新的运用等非常规设计手法便阴运而生,这便形成了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现代主义建筑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包豪斯几何抽象绘画;现代主义建筑;建筑设计手法;空间关系

中图分类号:J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5-0071-01

二战过后,各国建筑破坏严重,而细节复杂、构造繁琐的古典主义建筑并不能满足当时的“房屋”这种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新一代的建筑师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他们要从建筑最基本的功能出发,兼备到当时的经济技术水平与人们现式的审美观念,设计出可大量生产及制造的建筑(现代主义建筑)。故产生于20世纪初的抽象主义,则给建筑师们一个明晰的方向与模板。

一、包豪斯时期抽象绘画的形成与特点

包豪斯时期的抽象绘画是西方现代艺术的重要成果及其在抽象绘画中不可分割的支流,与大部分的抽象主义类似,均由抽象的点、线、面、色、形等组成的以表达内在情感需要为媒介的艺术。从一定程度上说,艺术均要经过抽象,不能绝对的表现客观自然。其中以荷兰的“风格派”对包豪斯抽象主义教学研究体系的建立为标杆,“风格派”的代表们主张用抽象的几何图形来表现内在情感需要,从而强调艺术的简化性与抽象性。他们把几何图形和三原色进行排列组合,创造出以抽象为媒介的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包豪斯愈渐倾向于理性主义,“包豪斯抽象风格”也是成熟于这个时期。从历史的角度看:该时期的精神无疑是包豪斯区别于战后国际风格最有意义的地方。1928年之后直到关闭,先后继任校长的汉斯・迈耶和米斯・凡・德・罗的理念,比格罗皮乌斯更加功能主义,从而也将现代主义建筑推上了新浪潮。汉斯・迈耶和米斯・凡・德・罗战后与一大批声名显赫的建筑师们设计过的现代主义建筑,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是他们将集成抽象绘画主义精神的功能建筑推上了现代的历史舞台,他们让抽象绘画不在孤立的成为一门艺术,而是进行了联系,提炼并整合让艺术为人们服务,让艺术归于生活。从此,人们也逐步了解到包豪斯的特点与进步,连同与抽象绘画主义的印象感同身受并凝固下来。

二、包豪斯抽象理念与现代主义建筑的关系

包豪斯时期的抽象绘画理念主要归于三个方面:一是提倡该理念指导下的理性与结构选型美;二是提炼抽象绘画主义下的情感需求,将其运用到设计中去;三是解放抽象绘画的抽象性与简化性,从而让抽象绘画运用到的手法来促使该时期设计手法趋于成熟。在此影响下,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与包豪斯时期抽象绘画理念相辅相成,包豪斯主义理念的革命性,以致改变了整个现代设计和现代建筑设计的面貌。

包豪斯校舍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继承包豪斯抽象绘画主义精神及其理念下设计的建筑,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在设计包豪斯校舍时,遵循形体和空间关系的自由,与当代抽象绘画自由却有章可循的构图布局相呼应,依照功能分区,又按使用关系而相互连接,给人成熟的空间感受。公共空间和办公空间底层架空,可通行车辆、行人来达到一种初入建筑内部空间时的一种轻盈感,也类似于抽象绘画作者给予读者初读画作时表观的感受。设计者创造性地运用现代建筑设计手法,从建筑物的实用功能出发,按各部分的实用要求及其相互关系定出各自的位置和体型。利用钢筋、钢筋混凝土和玻璃等新材料以突出材料的本色美。从而使得包豪斯时期抽象绘画所提倡的结构与理性美得到升华。

在建筑形式与材料上上充分运用玻璃窗与混凝土墙、横向竖向的体量关系、光与影的建筑对比设计手法,也是包豪斯时期的抽象绘画中对线、面元素乃至体量的成熟的分析,而这种严谨的分析下的建筑设计理念使建筑空间形象显得灵活多变,体态轻盈,其中尤其通过无线脚等修饰的屋顶、横向大长窗和连续的白色混凝土墙产生的不同的视觉效果。在造型上采取不对称构图和对比统一的手法,从而也抛弃了古典主义中对称为美的限制条件,通过不同体量的立方体的组合,使得类似于抽象绘画中理性的构成主义般错落有致。而此次的建筑设计也反过来使得包豪斯抽象绘画理念在此时期得到实践的验证和推进。

三、结语

抽象派画家在建设和塑造包豪斯抽象绘画主义精神的过程中起过关键的作用。“包豪斯”这个囊括着抽象绘画与建筑设计的名词,伴随着将来抽象绘画的进一步发展与成熟,在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中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基金项目:辽宁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抽象绘画与建筑形态和空间设计的关系研究》。

参考文献:

[1]朱迪思・卡梅尔-亚瑟(英).包豪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