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名校校训

名校校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名校校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名校校训范文第1篇

生肖鼠的本命佛

属鼠人本命佛:千手观音菩萨

关于千手观音的传说

传说古代兴林国妙庄王有三位美丽的公主。长女妙金,次女妙银,小女妙善。妙金、妙银都在家中侍奉父母,唯妙善从小虔诚礼佛,出家当了尼姑。妙庄王苦苦劝她回宫,但她始终不肯。一怒之下,妙庄王命人拆了庙宇,赶走了僧尼。哪知天神怪罪下来,使妙庄王全身长了五百个大脓疮,久治不愈。后来有位医生说此病必须要亲骨肉的手眼合药才能治好。于是,妙庄王求助于妙金、妙银,但二位公主皆不愿献出。三公主在外知道后,毅然献出手眼为父亲合药治病。果然,不久妙庄王的病体就康复了。此事不仅使妙庄王深受教育,同时也感动了释加牟尼。他为让妙善公主能时时拯救苦难众生,便赏赐了千手千眼给妙善公主。从此,妙善公主就成了众所祈求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千手观音的简介

“千手观音”又称千手千眼观世音、千眼千臂观世音等,是我国民间信仰的四大菩萨之一。千手观音是是阿弥陀佛的左胁侍,与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的右胁侍)合称为“西方三圣”。

据佛教典籍记载,千手观音菩萨的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则表示遍观世间。唐代以后,千手观音像在中国许多寺院中渐渐作为主像被供奉。千手观音的形象,常以四十二手象征千手,每一手中各有一眼。

千手观音菩萨是属鼠人的本命佛,当您佩戴供奉时,她能够默默的保佑您度过各种难关、消除各种病痛,当您运气旺时,能使您更加辉煌,当运气低落时,能够消除各种障碍,化解各种灾难,使您顺利度过关口,达到一生幸福、平安吉祥。因此鼠年生人,若能虔诚佩戴或供奉千手观音菩萨之本命佛法像,必使事事顺心,心想事成。

2017年属鼠的全年运势

生肖属鼠的人进入2017年丁酉鸡年,生肖地支“子”与太岁地支“酉”相破,称为破太岁,属于犯太岁的一种。“破”有破坏、损耗之意,尤其不利于财运,容易有意想不到的钱财支出;而且今年受到“贯索”的侵扰,口舌是非难以避免;幸好有吉星“天喜”、“地解”及“太阴”三颗吉星守护,属鼠人今年的运势才不至于受到犯太岁太大影响,属鼠人2017年的全年运势吉中有凶,前路暗藏危机。

受犯太岁的影响,属鼠人今年必定身边是非环绕,人际关系受到冲击,凡事须小心谨慎,尤其要注意防范小人。虽说今年属鼠人犯太岁,但子鼠五行属水,酉鸡五行属金,金水相生,也就是金水相涵,加上吉星“天喜”照耀,属鼠人在事业上有升迁之象。“太阴”代表女性贵人星,倘若属鼠人的上司是女性,本年将更容易受到赏识和提拔。此星更有利于女性的发展,对于属鼠的女性来说,本年在工作上的表现将更出色,财运也会随着工作运势的提升而有显著收益。虽然如此,鼠年出生之人今年要能伸能屈,因为生活中各方面的束缚和压力依然存在,稍有不慎便会功败垂成。

受到凶星“贯索”及破太岁的影响,属鼠人今年感情方面不如事业和财运顺畅,单身者桃花运暗淡,有伴侣之人则容易有第三者插足,感情有被破坏之象。健康方面受破太岁的影响最大,属鼠人今年的精力容易消耗过度,身体总有困乏无力之感。属鼠人在鸡年犯太岁,运势必然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以致出现波动和冲击,可在家中床头柜或者车上、办公桌抽屉里放一个【淘运阁唐杰护岁锦盒】以化解流年太岁的煞气,庇佑全年平稳顺遂,福运安康。

属鼠的婚姻与爱情

鼠虽是一个机会主义者,但其内心的感情却是十分丰富的,属鼠的人大多数对自己喜欢的人和所有人十分仁慈宽容,当你与恋人为一点事争吵的时候,你总是礼让三分,不会斤斤计较,你的仁慈宽容的优点,使你与异性 交往中,十分讨人喜爱,因此,在爱情上,你首先就获得了一个优越地位,常言说的好,大事讲原则,小事装糊涂,在家庭生活中属鼠的男性作为丈夫可以说是近乎完美的,虽然崇尚理想,但为了家庭你会牺牲自我,让自己努力当个好丈夫及慈祥的好父亲。

鼠年生的女性喜欢做白日梦,追求虚无缥缈的爱,对于自己,你希望在别人的心目中是最优秀的情人,包括外表及内在。你是一个比较任性的人,要求与恋人自由平等,对于恋人会怀着敬佩的心,能获取你芳心的人士,都是能干之人。可惜一旦你感觉恋人的能力并不是你想象中那么高明时,你又会失去信心。

 

看了“生肖鼠的本命佛”的人还看了:

1.1984属鼠人的本命佛

2.1972年属鼠人佩带什么本命佛好

3.1984年属鼠的本命佛

名校校训范文第2篇

《祝福》中的鲁四老爷为何姓“鲁”?又为何称他为“四叔”呢?你可以说,他生活在鲁镇;也可以说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不排除作者由自己的笔名信手拈来的可能。但是,仅仅这样理解就未免显得狭隘。联系在鲁镇这个舞台上发生的孔乙己、祥林嫂的悲剧根源,如果我们进行类比联想,就可以联想到春秋时生活在鲁国的孔子,也就能够自然而然地体味到“鲁镇”这一地名所散发出的浓重的封建气息、理学气息。就是在鲁镇,孔乙己为科举亡命,祥林嫂为礼教所杀。作为封建卫道士典型代表的鲁四老爷,让他姓“鲁”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并且,四叔者,四书也,通过这样的谐音联系,一个饱读四书五经,久受理学、道学浸染的老监生、老顽固形象便跃然纸上了。

《药》中的华老栓、华小栓,取“华”姓,是为了与夏瑜的“夏”姓相结合,代指整个“华夏”的悲剧。“老栓”和“小栓”的命名也很值得玩味,在很多农村,为了让男孩健康成长,往往取名栓柱(意即“拴住”)。小说中华老栓夫妇对孩子的疼爱正可以从这一命名中得到理解。如若结合小说的主题,我们还可以联想到“脑血栓”这一多发病,“拴”正说明他们的愚昧、麻木。

二、用个性化的名字深化小说主题。

祥者,福气也;林者,树林丛集之地,言其多也;祥林嫂,意思是能够给自己或他人带来很多福气的人。然而,这美好吉祥的名字却从未给祥林嫂自己或他人带来任何福气。先是丧夫逃婚,然后是被逼改嫁,变成一个人人讨厌的“不干不净”的人。为了改变命运,她又想通过捐门槛的方式使自己变得和别人一样“干净”,避免死后在阴间被两个丈夫分抢。结果,一切努力化为泡影,祥林嫂凄惨地死于他人的祝福声中。名字的内涵与现实的悲剧形成强烈的反差,更深化了小说反封建反礼教反迷信的主题。

名校校训范文第3篇

一、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除了具有一般函数的各种性质外,它的周期性和独特的对称性,再加上系统的丰富的三角公式,使其产生的各种问题丰富多彩,层次分明,变化多端,围绕三角函数的考题总是以新颖的形式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近几年来高考从三角函数的图象、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最值、求值及综合应用等各个方面全面考查三角知识.在难度方面来说,它的大题在高考试卷中的位置一般在前面的第一或第二道,属容易题,从得分策略来说,这是不应失分的兵家必争之地.

1.1考题分析

江苏高考关于三角函数的命题有如下几个特点:

【考察的题型与分值】 三角函数的试题一般是一到两个小题和一个解答题,属常规题型,三角函数解答题,大都处在解答题第一题位置,三角部分的分值平均在24分左右.

【考察的难易程度】 三角函数解答题一般都为基础题、中档题,试题难度不大,且易出现课本中习题与例题的变式与组合.

【考察的热点】 其一是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其二是通过三角恒等变换进行化简求值;其三是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有关度量问题.

1.2复习策略

策略一、明确考点要求及其注意点

1.在已知一个角的某个三角函数值,求这个角的其他三角函数值时,要注意题设中角的范围,并对不同的象限分别求出相应的值,在应用诱导公式进行三角式的化简、求值时,应注意公式中符号的选取.

例1 已知α∈(0,π),sinα+cosα=713求tanα的值.

解:据已知sinα+cosα=713(1),有2sinαcosα=-1201690,cosα0,即sinα-cosα=1-2sinαcosα=1713(2),联立(1)(2)可得sinα=1213,cosα=-513,可得tanα=-125.

2.要善于将三角函数式尽可能化为只含一个三角函数的“标准式”,或者换元后成为一个初等函数式(换元后注意定义域的确定),进而可求得某些复合三角函数的最值、最小正周期、单调性等,对函数式作恒等变形时需特别注意保持定义域的不变性,常见的有:

①y=asinx+bcosx型可化为y=a2+b2sin(x+φ);

②y=asin2x+bsinxcosx+ccos2x型可通过降次整理化为y=Asin2x+Bcos2x;

③y=asin2x+bcosx+c型可换元转化为二次函数;

④sinxcosx与sinx+cosx(或sinx-cosx)同时存在型可换元转化为二次函数.

3.研究三角函数的单调性要注意

(1)函数的单调性是在给定的区间上考虑的,只有属于同一单调区间的两个函数值才能由它的单调性来比较大小;

(2)形如y=Asin(ωx+φ)(A>0,ω>0)的函数的单调区间,基本思路是把ωx+φ看成一个整体,由-π2+2kπ≤ωx+φ≤π2+2kπ(k∈Z)求得函数的增区间,由π2+2kπ≤ωx+φ≤3π2+2kπ(k∈Z)求得函数的减区间;形如y=Asin(-ωx+φ)(A>0,ω>0)的函数,可先利用诱导公式把x的系数化为正数,得到y=-Asin(ωx-φ),再求单调区间.

例2 函数y=sin(-2x+π3)的递减区间是______________.

解:y=sin(-2x+π3)=-sin(2x-π3),求y=-sin(2x-π3)的单调减区间,也就是求

y=sin(2x-π3)的单调增区间,由2kπ-π2≤2x-π3≤2kπ+π2,得kπ-π12≤x≤kπ+5π12(k∈Z).故所求递减区间为[kπ-π12,kπ+5π12](k∈Z).

4.关于三角函数的对称性和周期性问题,其解题关键是:函数y=Asin(ωx+φ)与y=Acos(ωx+φ)的对称轴和最值对应,对称点和零点对应.

例3 如果函数y=sin2x+acos2x的图象关于直线x=-π8对称,那么a等于______________.

解:(法一)函数的解析式可化为y=a2+1sin(2x+φ),故|y|的最大值为a2+1,依题意,直线x=-π8是函数的对称轴,则它通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点即|sin(-π4)+acos(-π4)|=a2+1,解得a=-1.

(法二)若函数关于直线x=-π8是函数的对称则必有f(0)=f(-π4),代入即得a=-1.

5.要能熟练进行图象间的变换.

例4 要得到函数y=sin(2x-π3)的图象,只需将函数y=sin12x的图象如何变化?

解:由y=sin12x变形为y=sin(2x-π3)常见有两种变换方式,一种先进行周期变换,即将y=sin12x的图象上各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4倍得到函数y=sin2x的图象,再将函数y=sin2x的图象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向右平移π6单位,即得y=sin(2x-π3)的图像;或者先进行相位变换,即将y=sin12x的图象上各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向右平移2π3个单位,得到函数y=sin12(x-2π3)=sin(12x-π3)的图象,再将其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4倍即得函数y=sin(2x-π3)的图象.

6.熟悉公式的记忆和运用.

(1)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2)两角和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正面运用和逆用;

(3)倍角公式以及变形,体会降幂的意图;

【提醒】 一些常见的变形技巧:(1)化切为弦;(2)遇公因式提取公因式;(3)凑角(不要盲目用一些公式展开,关键是看已知角和所求角有没有特殊关系,比如相差180°,90°等)

7.关注三角函数在三角形中的应用,结合平面几何的性质寻找边角关系,要特别重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计算,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多种计算方法.

例5 在ABC中,B=30°,AB=23,AC=2,求ABC的面积.

解:根据正弦定理知:ABsinC=ACsinB即23sinC=2sin30°得sinC=32,由于ABsin30°

策略二、重视分析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我们学生普遍存在以下两个现象:一是模仿解题,缺少自己决定解题策略的习惯;二是喜欢看解题过程,不愿动笔,长此以往,“宰熟没问题,杀生缺办法”,即遇到熟悉的问题尚能应付,碰到新颖、陌生的题目便束手无策.

以2012年江苏高考第11题为例,题目是:设α为锐角,若cos(α+π6)=45,则sin(2α+π12)的值为______________.很多考生根据经验,觉得应该用二倍角公式,但2α+π12又不是α+π6的两倍,已有的经验用不上了,一筹莫展,只能“放弃投降”了.

解题活动长话短说,就是九个字:“有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对于本题,“做什么?”十分清楚,那有什么呢?①α为锐角;②cos(α+π6)=45,由此我们还能知道什么呢?由cos(α+π6)=45能解出sinα,cosα;由cos(α+π6)=45也可解出sin(α+π6)=35.到底怎么求sin(2α+π12)呢?方法一:求出sin2α,cos2α,再计算sin(2α+π12);方法二:寻找2α+π12与α+π6的关系,2α+π12虽然不是α+π6的两倍,但它们不是一点关系也没有,比如按下面线路:α+π6×22α+π3-π/42α+π12就能方便地求出结果.另外我们还可用换元法进行一般性处理:令α+π6=β,则α=β-π6,则2α+π12=2β-π4.

由此可见,学会分析、思考,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平面向量

平面向量的核心思想是数形结合,把几何意义用简洁的向量形式表示出来,用向量的运算去进行几何性质的推断;反过来,要会从向量的形式去解读出几何意义.江苏高考的重点在于有关向量的概念和运算的考查,注重向量的代数运算和几何运算的选取,适当地与平面几何和解析几何的知识相结合,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

2.1复习建议

1.透彻理解向量的概念.向量概念的两大要素“方向和长度”,使向量既有“形”又有“数”的特征,既联系几何又联系代数,是高中数学重要的知识网络交汇点,是数形结合的重要载体,要抱着这样的观点去复习向量知识,解决向量问题.

例6 已知向量OB=(2,0),OC=(0,2),CA=(3cosA,3sinA),则OA与OB夹角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

【解析】 如图,点A的轨迹为以点C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过圆点作圆的两条切

线OA1, OA2 , ∠COA1=60°,则此两条切线的倾斜角分别为30°, 150°,故答案为 [π6,5π6].

2.向量的数量积运算是平面向量的重要内容,它与实数之间积的运算既有区别又联系,要辨别清楚;向量的数量积运算是采取几何运算公式还是坐标运算公式,要甄别清楚,两个公式同时运用,又可构造出一个等式;要会灵活应用向量的数量积公式求向量的模和两点间的距离.

例7 (1)设向量a=(cos71°,sin71°),b=(cos20°,sin20°),试分别运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公式a·b=|a||b|cosθ和a·b=x1x2+y1y2写出a·b=0的两种形式的结果以及你得到的一个等式;

(2)利用(1)的想法,试借助单位圆和平面向量知识证明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取0

解:(1)因为a=(cos71°,sin71°),b=(cos20°,sin20°),

所以a·b=|a||b|cosθ=1×1×cos(71°-20°)=cos(71°-20°);

a·b=x1x2+y1y2=cos71°cos20°+sin71°sin20°.

于是cos(71°-20°)=cos71°cos20°+sin71°sin20°.

(2)在直角坐标系xOy中,以x轴正半轴为始边分别作角α,β,

其终边分别与单位圆交于P1(cosα,sinα),P2(cosβ,sinβ),

则∠P1OP2=α-β.

设向量a=OP1=(cosα,sinα),b=OP2=(cosβ,sinβ),

则a·b=|a||b|cos(α-β)=cos(α-β),

另一方面,由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有a·b=cosαcosβ+sinαsinβ,

所以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3.熟练掌握解决向量问题的三大“利器”:坐标系、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数量积公式.2012年江苏高考的第9题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个观点.题目是这样的: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BC=2,点E为BC的中点,点F在边CD上,若AB·AF=2,则AE·BF的值是______________.

【分析】 根据要求:求AE·BF,故而直接用数量积公式处理.

解:由AB·AF=2,得AB·AF=|AB||AF|cos∠FAB=2,

所以DF=|AF|cos∠FAB=1,所以CF=2-1,

记AE和BF之间的夹角为θ,∠AEB=α,∠FBC=β,则θ=α+β

所以AE·BF=|AE||BF|cos(α+β)=3×7-32×cos(α+β)

=3×7-32×(cosαcosβ-sinαsinβ)

=3×7-32×(13×27-32-23×2-17-32)=2.

4.要把平面几何的性质、定理迁移到平面向量来,使得平面向量的几何推导成为可能.如:

例8 O是平面上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满足

OP=OA+λ(AB|AB|+AC|AC|),λ∈[0,+∞),则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心.

【解析】 因为AB|AB|、AC|AC|分别为AB、AC方向上的单位向量,所以AB|AB|+AC|AC|为∠BAC的角平分线方向上的向量,故答案为内心.

名校校训范文第4篇

此次巡讲以“开启成功理财的钥匙”为主题,由中国红十字会心灵阳光工程顾问麦克・乌诺主讲,以“即使那些没有多少钱的人也需要预算”、“如何确定管理自己钱财的最好方法”以及“实现生活中计划的能力是否取决于理财的能力”等与大学生密切相关、感兴趣的内容入手,会上专家积极与清华学子互动,探讨培养理财能力的重要性,引导大学生规划大学生活,合理开支,理性消费,才能“建立和维持财务计划,保证你的财务和生活井然有序”。

“心灵阳光工程全国名校巡讲”活动是中国农业银行在推出“优卡”特色产品的基础上,与中国红十会开展的以“关注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大学生信用理财能力”为主题的活动,旨在通过“优卡”,培养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和理财能力,并以此唤起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生群体的关注,关心和引导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体现农行的社会责任意识。第一站巡讲在清华大学的顺利举行,将有利推动全国名校活动的全面开展。

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市分行与北京地区高校的银行卡合作已开展多年,自1998年起就开始面向高校学生发行金穗校园借记卡,因此对高校学生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具有丰富的经验,并且在对高校群体提供银行卡专业化服务的同时,与首都高校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名校校训范文第5篇

摘要 荀子的语言观历来为语言学界所重视,本文试就《正名》篇中的有关观点加以提炼论述,具体就名实问题展开讨论,分析荀子的语言理论对儒家语言观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对后世语言学的积极影响和重大贡献。

关键词:荀子 正名 名实 逻辑思维 约定俗成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荀子是先秦继孔子和孟子之后儒学最后一位大师。他完善了博大的儒家思想体系,因其对先秦诸子思想均有批判吸收,所以他不仅是先秦儒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也是先秦思想史上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思想家。

名实之辩是先秦诸子持久的学术论辩,其时重政治、重理论、重逻辑,格外关注语言。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中指出这场名辩思潮“特点是在相互辩解中注意分析名词、概念和命题,考察名实关系,探讨思维规律和方法,企图改善人的主观认识……”名实关系是先秦诸子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各家都有论述。然而论述最为深刻、理论最为完整的就是荀子的《正名》,在继承孔子“名实”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儒家哲学中的语言观。

一 孔子哲学中的名实观

孔子的时代,语言凭借政治实践而发展,受到充分重视。当时对邦交辞令的需要,使语言逐步升级,以至于“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孔子最早提出的“正名”思想,可以说是儒家哲学思想的基础,也是“孔子学说的中心问题,孔子实是名实关系的始祖”(《中国哲学史大纲》)。

皇侃《论语义疏》引郑玄注:“正名谓正书字也,古者曰名,今世曰字。”这也是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也就是说,从分析名词词义,澄清概念,明确主观认识的角度来讲,“孔子的‘正名’不专指书面文字,他所辩证的是与国家政治有关的名分、名称”,是纠正春秋以来诸候、世大夫僭越引起的社会名分之颠倒,也是纠正天下无道造成的礼坏乐崩的状况。孔子强调规范的第一性和至上性。名正,指各种礼目之名与人的行为要一致。“顺”即是合理的、合法的、合逻辑的。“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子路》)这一原则对语言学的研究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有助于修辞学的萌芽(详见崔应贤《论孔子的语言观》一文),二是有助于训诂学的萌芽。孔子修《春秋》措辞精严,一字褒贬,微言大义。后学为探究“春秋笔法”而去考词义、析句法,客观上促进了训诂的发展。所以,说“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实是一切训诂书的根本观念”。

二 荀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

与孔子基本价值取向一致,荀子也非常关注现实政治。“故王者之制名,名定而实辨,道行而志通,则慎率民而一焉。”因为“圣王没”,所以“名守慢,奇辞起,名实乱”。他认为,语言创造的权力应该由王者来执行。理性的语言论述方式可以达到政治上的大治,在圣王没、奸言起,“君子无势以临之,无刑以禁之”的百家争鸣时代,他主张通过喻、期、说、辨四种方式来使天下归于一道。他说:“实不喻然后命,命不喻然后期,期不喻然后说,说不喻然后辨。故期、命、辨、说也者,用之大文也,而王业之始也。”这里荀子强调命名的重要性:“对于实物不能明白,就给它起个名字,起了名字还不明白,就用大小形状等来加以形容,这样还不明白,再告诉他为什么会这样,如果还不明白就只有通过反复论证来辨明它。”这体现了荀子逻辑思维的特点。他将那些“析辞擅作名以乱正名,使民疑惑,人多辨讼”之人称之为“大奸”,“其罪犹为符节、度量之罪也”。这样,人们就“莫敢托为奇辞以乱正名”,而能“壹于道法而谨于循令矣”。

因此,荀子语言哲学中包含了对大一统理想的追求,希望通过正名来统一学术思想,从而加速战国竞争局面的结束而使天下统一,这和孔子最初正名的思想宗旨一致,都是维护语言的正统性,维护社会制度秩序思想主张的体现。这对统治阶级而言,有利于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对于国家的政治安定、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经济的繁荣,无疑是有利的。因此,儒家学说能长久不衰为历代君王所推崇,不是没有道理的。古往今来,统一语言、规范语言,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直到今日,语言文字工作者的任务仍是如此,所不同的是如今的语言文字工作者在为人民自身的文化修养服务,为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做着默默无闻的努力。

三 荀子对儒家正名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如果孔子的正名是为统治阶级服务,那么荀子的正名范围就更为广泛,更加看重语言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实际运用:“一切名词,随世运学术之进化,而日易其涵义。涵义既易,而犹沿用旧名,则旧名不足以指新实,故有作新名之必要。”荀子处于时代交替之际,新的制度将取代旧的,名的变更也是时代交替产物,在旧的基础上创新,是正名的缘起,有着时代的必要性。“例如名有始意粗略而其后逐渐精详者,则一大名不足以当之,必分作数小名始合。又有始意偏指而终全指者,或始为有而终为无者。始偏终全,则旧名必须扩大。始有终无,则旧名必须废弃。若仍沿用,或代用,则名实不符,指物淆乱。故于旧名之外,均须另作新名也。”荀子从孔子单一的从礼制度出发正名的思想发展到较为广泛的名物之辩,体现了他与时俱进、注重实用的睿智远见。荀子对语言学的影响突出体现在以下几点:

1、对语言本体的研究

《正名》中的“名”,相当于现代语言学中的“词”。《正名》开篇:“后王之成名:刑名从尚,爵名从周,文名从《礼》;散名之加于万物者,则从诸夏之成俗曲期,远方异俗之乡则因之而为通。”这段话代表了荀子对礼教制度等方面专名的继承和普通名词(散名)的创造,他已经注意到了语言发展的稳固性和变异性,即我们词汇学上所说的普通名词和专有名词发展的不平衡性,语言发展的稳固性和变异性的对立统一。

荀子辩证地论述了作为语言本体――词的发展变化,从而启发后世探求“古今语殊,四方谈异”的原因。可以说,荀子对方言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尽管没有详细分类和明确的定义概念,但是在他的表述中已经出现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的区别。社会方言的分类有了萌芽:“君子之言,涉然而精, 然而类,差差然而齐。彼正其名,当其辞,以务白其志义者也。”“故愚者之言,芴然而粗,啧然而不类, 然而沸,彼诱其名,眩其辞,而无深于其志义者也。”

之所以有君子之言,有愚者之言,是因为治学态度的不同,遵礼重道的不同:“辞让之节得矣,长少之理顺矣;忌讳不称, 辞不出。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辨。不动乎众人之非誉,不治观者之耳目,不赂贵者之权 ,不利传辟者之辞。故能处道而不贰,咄而不夺,利而不流,贵公正,而贱鄙争,是士君子之辨说也。诗曰:‘长夜漫兮,永思骞兮,大古之不慢兮,礼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此之谓也。”这里荀子告诉了我们应如何去习得语言,善用语言,从而驾驭语言以求实效。名实关系进一步得以具体化,名正则不惧不符实了。

其次,荀子较好地阐述了语言和逻辑思维关系,他是第一个区分词和词组的人。“名也者,所以期累实。”“名”就是用词来所表概念;“累实”就是用概念反映客观事物,这说明了正名的原则:名是说明实的,名以实为转移,同实者同名,异实者异名。荀子不仅认识到概念反映事物靠词语实现,而且对反映事物名称的名词进行了层级分类,“大共名、大别名和个体名称”,“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则兼。”在确定事物名称时,单音词能表示则用词,不能则用词组。

上述现象从语言和逻辑两个角度来看,涉及了种概念和属概念的关系问题。荀子在此基础上,提出“制名之枢要”:“故万物虽众,有时而欲遍举之,故谓之‘物’。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共之,共则有共,至于无共然后止。有时而欲遍举之,故谓之‘鸟兽’。‘鸟兽’也者,大别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止。”“共、别”从逻辑角度,“单、兼”则是从语言的角度。王力先生指出,荀子把范畴叫做“大共名”,把种叫做“大别名”,把属叫做“别则有别”。这和西洋的形式逻辑不谋而合。也是荀子之前的儒家学说中所没有的。

2、正名在语言交际功能上的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明白晓畅的沟通来自于没有歧义、清晰明确的语言,意义不明确、词义含混不清,就无法表情达意、晓谕四方。所以荀子说“异形离心交喻,异物名实玄纽,贵贱不明,同形不别。如是,邪恶志必有不喻之患,而事必有困废之祸。贵贱明,同异别,如是,则志无不喻之患,事无困废之祸,此所为有名也。”此处的贵贱、同异,指事物的等级、品类,“明贵贱”即定名分,本是孔子的主旨;“辩同异”即是正名字,是墨家名家的传统。荀子对孔、墨两家研究语言的不同路线进行了初步结合。尽管有一定的思想局限性,但是区分事物的自觉意识保证了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交流时的畅通无阻,体现了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

交际达成,表达所用的语言还要美。“君子之言,涉然而精, 然而类,差差然而齐。彼正其名,当其辞,以务白其志义者也。彼名辞也者,志义之使也,足以相通则舍之矣;苟之奸也。故名足以指实,辞足以见极,则舍之矣。外是者谓之

,是君子之所弃,而愚者拾以为己宝。”(《正名》)当语言“志义之使”的任务已经完成,就不必过分强调言辞、语言形式上的美,必须求之于语言形式所体现的思想内容,用词造句与所表达的意思贴切无间,浑然一体,这就是语言的美之所在。这一原则是对语言作用研究的又一贡献。后世“信、达、雅”的标准正是对此理论的继承。

此外,语言是无阶级性的,但是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是有阶级性的,语言的使用者因阶级的不同,身份的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等等因素,会说出完全不同的话语,在交际时就有了千差万别的效果。荀子盛赞的圣人之辩文采而质实,小人之辩多诈而无功,谓奸雄。这一点也是对“巧言令色鲜矣仁”的继承。

3、约定俗成说的伟大意义

荀子的“约定俗成”说是语言学重要的理论和伟大的贡献。“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约定俗成为探求语词来源的原则。“名无固实”说名与实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可以随意命名,这是任意性,而一旦形成习惯,固定的名词表示特定的事物,就具有强制性,使用的人就要遵守这种说法,而不能随意更改。任意性和强制性的统一,实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之所以能够约定俗成,根据就是“缘天官”:“凡同类、同情者,其天官之意物也同,故比方之疑似而通,是所以共其约名以相期也。”天官即指人的五官(《天论》篇:“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所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谓天官。”)大凡同类同情的事物,人们的感官对于世界的感觉印象是相同的,所以将其合并归类,摹拟得大体相似,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共同约定名称以互相交流的原因。

如果没有约定俗成理论,“那我们便会处于只能通过描述一个对象来指称它的境地。如果专名的标准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是十分固定和明确的,那么,一个专名便不过是这些标准的缩略,一个专名的功能便会恰恰类似于一个精心构造出的限定摹状词。但是,专名在我们语言中所具有的唯一性和在使用上的极大便利性恰恰在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它们能够使我们公共地指称对象,无需被迫提出关于什么样的描述特性恰好构成有关对象的统一性的问题以及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专名标准的不严格性是使语言的指称功能脱离于描述功能的一个必要条件”(J・R・塞尔《专名》,选自《心智》杂志第67卷(1958年),第166―173)。

荀子解决了语言符号和意义之间究竟有无必然联系的重要难题,“约定俗成”说成为我国语言学的第一块理论基石,也奠定了荀子语言巨匠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孔繁:《荀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1期。

[2] 安小兰译注:《荀子》,中华书局,2007年第12期。

[3] 胡奇光:《中国小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4期。

相关期刊更多

艺术教育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小学语文教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美食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