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沧浪亭记

沧浪亭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沧浪亭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沧浪亭记范文第1篇

一、学会化用,古为今用

古典文化,是民族语言的源头,在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有些字词本身就沉淀、凝聚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化用古典语言,可以丰富词句的内涵,使语言变得“典雅”。化用古典语言可分为两个层面。

1.化用古典词、句,多用书面语。

这是一种最简单、普遍的化用方式,通过化用,借古义表现今义。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也许是现代都市的楼太高,……踯躅在繁华都市,想拾取一片落叶跟想在都市的喧嚣中找一点诗意是一样难。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大雁大概只栖息在唐宋诗词的枝桠上,西楼有霓虹灯、白炽灯和各种彩灯,却挤不进一片昏黄的月光。晴空一鹤排云上,可鹤都住在供观赏的动物园里,要引的诗情碰到冰凉的铁栅栏便铩羽了。

――王清铭,《剪得秋光入卷来》

细细品读这段文字,我们能感到在“雅”字上表现得很成功。这种成功取决于三个方面:①运用了“踯躅、栖息、枝桠、铩羽”等书面语,书卷气浓了。试想,如果我们将其依次改为“游走、停留、树枝、失败”等,套回原文中去读,效果就大不相同了。②“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晴空一鹤排云上”等,直接套用或化用了古典诗句,语句自然就诗意盎然了。③文中的“落叶、雁、鹤、黄昏的月光”等,放在一般的语境下,可能只是作为一种描写对象来写。但在这段文字中,由于它们源于前面的诗句,沉淀着古典诗歌中固有的意蕴,其表现力也就增强了。

2.化用古意,糅入古人古事。

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化用,化用时,不是局限于一词一句,而是化用整篇文义或概括整个故事、事件,将其糅入文段中去,从而丰富文段的内涵,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这类似于古典诗歌中的“用典”表现手法。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沧浪亭在苏州城南部,……疏旷,景观不少而不显得拥挤;道路曲折,景观高下大小不同,变化多;游人较少,有闲散之趣。再说可想,远的当然是创建此园的北宋苏舜钦,静吟亭那里有后代人所书他作的《沧浪亭记》。但我更感兴趣的却是较近的古人,清朝乾嘉时期作《浮生六记》的沈复和其妻陈芸。他们的家在沧浪亭附近,书中曾记他们到沧浪亭游乐,陈芸女扮男装的事,可见园中一定多有他们的足迹。所以我每次进园,总想到他们,也不免兴起陈子昂“前不见古人”之叹。

――张中行,《姑苏半月》

这段文字是写沧浪亭的,语言读来非常典雅,除了用词、择句(如疏旷、景观、闲散,多用短句)的因素外,其成功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写到了沧浪亭的创建者苏舜钦及作品《沧浪亭记》。这一点看似自然、平淡,实则化用了《沧浪亭记》一文的“意”,拓展了阅读空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联想、想象空间。②概括了《浮生六记》中沈复和其妻陈芸女扮男装,游乐沧浪亭的事。这一件事,放在封建社会,其行为可谓雅人深致。所以,文章引此事,也就增添了文章的雅趣。由此可知,语言的典雅也是离不开所叙之事的。事雅,人雅,言则雅矣。

化用,古为今用,中学生能否做到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新课标下的中学语文教材,除必修教材中选了相当数量的古典作品外,还有大量的选修内容,如:《史记选读》、《论语》、《唐诗宋词》、《古代散文选读》等。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不能仅仅落实在识记几个句子上,更重要的是提高中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只要肯做有心人,就一定能做到古为今用。

二、多用短句,追求句式结构的对称美

在古代汉语中,词大多是单音节的字,其表意性特别强,古人力求以最简约的语言,表现出最丰富的内容。因此,典范的古文,大多以短句为主,且多有对称性的句子。如下面一段文字。

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苔藓盈阶,落花满地,门无剥啄,花影参差,琴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沧浪亭记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巷研究;填河;古城;完整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从古至今, 具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苏州都是以一幅优美富饶的水乡画卷展现给世界的。苏州水巷高低宽窄错落有致,尺度宜人富有韵律[1],诗赞“人家尽枕河”。但随着人口密度加大,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产生活的活动更加频繁,生活质量改善,特别是50、60年代相继有一些河道由于种种原因被堵,破坏了原来经过完整规划的环境,也使得水系的自净体系不完整,水流不通畅,疏不抵於。我们希望通过寻找那些被堵的河道水巷,试图恢复他的原貌,进行一些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探索。

1、苏州古城水系特征

苏州市位于江苏南部,北枕长江,西倚太湖,东通大海,地处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区域,地势低平,是典型的江南水网地带,城市河道纵横交错成网,水流走向主要是从北往南,从西往东,各河段水流流向也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暗流多,因而水流状况相当复杂。

2、苏州古城水系历史状况

苏州自古河网密布,宋朝的平江图上所刻录的河道,横河12条,直河5条,水道82公里。明代是苏州历史上城内水道最长的时期,苏州历史上,河道总长最短时仅为35.28公里。

据统计,在明弘治6年(1493)至崇祯3年(1630)的137年中,共疏浚城内河4次(弘治6年、万历34年及45年、崇祯3年);而在清康熙48年(1709)至道光5年(1825)的116年中,共疏浚7次[2]。换言之,在明代中后期大约34年疏浚一次,而在清代前中期则大约17年就要疏浚一次。尽管如此,苏州城内河道的淤塞依然在加速。据张英霖统计,明末清初苏州城内水道长度为87-92km,但到了清代大量淤塞,湮塞者多达25km。[3]

3、改革开放后的苏州古城水系

从80年代开始农业耕作方式发生了变化,80年代以前凿泥造肥的现象成为历史,而受当时条件限制,河道堤岸大都没有砌石保护,长期受到冲刷造成圩堤和河岸的损坏,大量泥土随着河水的冲刷塌入河道,当时植被的保护与绿化造林的明显滞后,加重河道淤积,自净功能下降,旱年灌溉困难,而汛期小雨就能溢满河浜,在一段时间内河道处于危险的边缘。[4]。1998年河道整治被列为重中之重,通过清淤疏浚,修建挡墙,整修桥闸,绿化种植五个方面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环境。

4、苏州古城水系所面临的问题

据我们不完全统计,苏州自改革开放以后消失的很多河道,从为人熟知的,金狮河沿、仓河、钱塘河-卧金滨、解放河再到鲜为人知的饮马桥-十中-官太尉河(河名不知)。河道消失最为集中的是发生在1958年的填河运动。归其原因,一方面是出于城建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因为环境整治的需要而填没河道,有部分河道解放前就由于周围居民乱倒垃圾造成严重淤塞,环境脏乱差,就当时填没本身来说,这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一种手段。治理河道非一日之功,重要的是通过生态修复手段,人工加快修复水域自洁净自循环问题。但是我们同样也看到,每年都清淤但始终疏不抵淤。就在去年(2012年)苏州城区大批量的清淤也随之展开,通过干河清淤、查堵排污口、引水调流等措施加快处理淤塞,这对苏州城区河道清淤来说是由恶性转向良性循环的重要转折点。

5、苏州古城水巷完整性的缺失

据我们调查走访了解,苏州古城区河道现都安装了抽水泵,外运河、内运河、雨水管线等都进行了水位的控制,虽然解决了现阶段防洪,泄水的问题,但却造成了古城水巷完整性的缺失,古城内水系与古城外水系无法自由流通,同时古城水本是从西往东流,现在古城不少河道由于安装抽水泵,造成水流由东往西,造成了水系的不平衡,这也是如今水质无法进行自洁净,自循环的重要原因。

(以下数据来自于:苏州城区黑臭河道整治方案(2011-2013年))

不完整整理苏州城部分片区河道总长及淤积量

苏州城区黑臭河道汇总表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就拿苏州沧浪亭河河道为例,沧浪亭河是静态河道,净化过程相对缓慢。2002年启动的治理工程,使沧浪亭河基本恢复“城市景观水”标准。[5]但在2006年沧浪亭河又一度被污染。就目前我们实地探访而言,沧浪亭河水质依旧不容乐观,肉眼即可看到水质浑浊发绿,这与原本小桥流水的苏州格格不入。当然这并不是只有沧浪亭河一条所存在的问题,在我们的走访调查中发现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值得期待的是张家浜,官渡花园内河,青山绿水浜,以及上文提到的沧浪亭河现都已被列入生态修复工程,河长总计1854米[6],希望能够通过这次修复使河道恢复原貌。

近几年苏州将打通城湾河道(总长462米)、钱塘河(新开60米)、挹秀河(新开河道183米)、鸭脚浜北支(370米)、五泾浜(521米)等断头浜,必将改善城区内水系流通[6]。客观的来说,水系的存在对于防洪抗旱有着根本性的作用。由于苏州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苏州很难短时间去学习美国模式“兴建地表回灌系统”,而对于我们来说,芬兰开创的芬兰模式“开创水广场,开发共用河道景观设施”确是很值得我们去学习与借鉴的。2008年桂花新村内的苗家浜,就运用日本“水草”--炭素纤维生态草,将常年黑臭河道改善成具有小范围自洁净功能的良性循环河道。

6、结论

苏州水系艺术在人心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同时视觉又是第一感官,人们希望不断提高水质,还原苏州本色,要使新建污水管网,截流污水,打通段浜,疏通束水浜并结合抗洪等手段,希望能使苏州水系自我恢复能力不断趋于完备,使苏州水系艺术成为一个对于苏州环境,气候,湿地文化具有积极作用的实体文化。

参考文献

[1]徐刚毅 再读苏州广陵书社2003(6):60

[2] 王卫平 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 人民出版社 1999(12):165

[3] 张英霖 苏州古城水道、桥梁的形成及其价值观(转引自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第166页)

[4]郭根林. 江南水乡展新姿--记苏州河道大整治[j]. 江苏水利,1998(6):19

[5]搜狐新闻 “沧浪之水”受污有隐情 2006年10月23日刊(转自:人民网--江南时报)

[6]整理自 苏州城区黑臭河道整治方案(2011-2013年) 2012年11月

沧浪亭记范文第3篇

匾额最早见于南朝宋羊欣《笔阵图》,具有文学形象的匾额始于中唐,宋后题额多撷历代诗文名句而成。园林中的匾额主要被用作题刻园名、景名,陶情写情咏景或颂人写事,典雅含蓄,立意深邃,融辞、赋、诗、文意境于一炉,系诗情画意于一词,成为一种独立的文艺小品。

匾额使物景获得“象外之境、境外之景、弦外之音”,获得灵魂和生气,人们得以涵咏乎其中,神游于境外。如留园楠木厅悬有清代著名金石学家吴大澂篆书匾额“五峰仙馆”,将人们的注意力投向厅南的湖石峰峦上,“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秀出金芙蓉”,主人仿效的正是李白“巢云松”的风流。

匾额为游人点出景观的美学特点,可“使游者入其地,览景而生情文”,获得绵绵无穷的深永意蕴。如避暑山庄“锤峰落照”、“西岭晨霞”,观朝晖夕影;避暑山庄“月色江声”,赏月色波粼;拙政园“倒影楼”,看池中倒影;颐和园“玉琴峡”、耦园“听橹楼”,听水声淙淙;避暑山庄“曲水荷香”、狮子林“双香仙馆”、沧浪亭的“闻妙香室”闻鲜花馨香,等等。

写意式的抽象题咏更催人遐思:拥翠山庄的“月驾轩”、沧浪亭的“陆舟水屋”、避暑山庄的“云帆月舫”,驰舫游之思;耦园的“宛虹舡”、拙政园的“小飞虹”、“依虹亭”,骋彩虹之想。点出了虚实相济的园林欣赏空间主题,为风景传神写意。

匾额升华了创作情感,耐人品味、涵咏,给人以种种美感:

哲理美。留园书房额“汲古得绠处”,短绳难以汲取深井之水,汲取古人深遂的学问,也必须找一根长绳子。网师园“集虚斋”,“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出《庄子。人间世》,只有修持真道,才能至虚静空明的境界,才能使自己成为完全保持自然性的人。圆明园“坦坦荡荡”,撷《易经》“履道坦白”和《尚书》“王道荡荡”之意,表达帝王愉悦坦荡的心态。圆明园“鱼跃鸢飞”、留园“活泼泼地”,都是讲天机活泼,怡然自得的心理。哲理盎然。

理想美。有政治理想:帝王希望“天乐人和”(颐和园)、“万方安和”、“九洲清宴”(圆明园)、“四海承平”(颐和园);有社会理想:士大夫愿意在“小桃坞”(留园)、“人境庐”中,采菊东篱,“悠然见南山”(拙政园、狮子林的“见山楼”),登东皋舒啸(留园“舒啸亭”),惬意地成为桃源子民;有宗教理想:或入“别有洞天”(拙政园半亭额)、“小蓬莱”(留园)、“方壶胜境”(圆明园),成方外仙客;或在佛国胜境“月地云居”(圆明园)、“四大部洲”(颐和园),大做梦中佛事;或在“参禅处”(留园)“面壁”(怡园)修行,参悟“亦不仁”(留园)法门;或夫妇“枕波双隐”(耦园),眠云卧石(退思园“眠云亭”),与清风明月为伍(拙政园“与谁同坐轩”),扁舟一叶,江海寄余生(“不系舟”、“网师园”等),象庄子般濠梁观鱼、濮水钓鱼(留园“濠濮亭”、北海“濠濮间想”)。

人格美。帝王追求“淡泊宁静”(圆明园),注意“澡身浴德”(圆明园),景仰严子陵之风范如“山高水长”(圆明园),要学习三代有道明君,“山仍太古留,心在羲皇上”(承德山庄“静含太古山房”),选贤任能,君臣和谐,如周代召、成卷阿之游(东宫“卷阿胜境”),常念创业之艰,感到热去凉来(颐和园“无暑清凉”);文人追求人格完善,怀冰握玉(拙政园“玉壶冰”)。

人伦美。娱亲的“豫园”、爱侣的“耦园”、兄弟怡怡的“怡园”,以及“敦宗”、“睦族”、“宜家受福”(狮子林)等。与朋友“诗酒联欢”(耦园“载酒堂”)、聚饮于南雪亭梅花下(怡园“南雪”)等。

朴野美。颐和园如意的“乐农轩”、“豳风桥”、延赏斋、蚕神庙、织染局、水村居等,圆明园的“多稼如云”,一片田园风光;承德山庄有占地58公顷的天然草原、“万树园”,占地440公顷的山区,深山密林,一派天然野趣。私家园林中也有反映田园野趣的题名,如拙政园有“劝耕亭”、“菜花楼”,芦荻、苇叶,棚架、花径,一派田园风光。明祁彪佳的寓山园建有山村“丰庄”、“豳圃”,种有桑树、梨、橘、桃、杏、李等果树。展现了优美的耕乐图。

园林许多门洞砖刻题名,大多是四字分刻两首,或刻在门宕的正反门楣上,也有三字、四字的,文采飞扬,内涵丰富:点景、引景:如“入胜”、“通幽”;点出厅堂方位特色:如“迎旭”(东)、“延爽”(西):“东甾”、“西爽”。抒情写志的:如“可以栖迟”:“岩扉”、“松径”:“缘溪”、“开径”等,大多典故出自古诗文名句,耐人咀嚼玩咏。当然建筑物本身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符合这种取之象外的艺术氛围,诗境和物境相通,才能使审美意境溶为一体,从而获得绵绵无穷的深永意境。

中国寺庙园林匾额,带有题撰者主观认识与情感的题额,也都颇富文学色彩。如四川云阳张飞庙壁匾“江上清风”,刻画了寺庙临江坐落的别致布局,醒人耳目。有的题额巧妙地包容了许多内容,如杭州灵隐寺“灵鹫飞来”匾,兼佛教盛事和寺前飞来峰,言简意赅,催人遐思。其他如“养心若鱼”、“即景遐思”(四川成都武侯祠水榍、爱树山房匾额)、“香国庄严”(云南晋宁盘龙寺)、“风流天下闻”(云南通海秀山武侯祠殿匾)等,或刻画情感,或描写环境,或蕴涵哲理,也足令人回味。

悬挂在厅馆楹柱上的叫楹联。它是随着骈文和律诗成熟起来的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融散文气势与韵文节奏于一炉,浅貌深衷,蓄意深远,既具工整、对仗、平仄、整齐对称的形式美,又具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写景状物的意境美和抒怀吟志的哲理美,是具有民族传统性的一种文学样式。

人文景观的联对,评说历史人物,数语关情,使人感发怀古幽思。如苏州沧浪亭原有清。齐彦槐的一幅对联:

四万青钱,明月清风今有价;

一双白璧,诗人名将古无俦。

出句化用宋。欧阳修《沧浪亭》诗句,咏沧浪胜景及苏舜钦当年买园本事。对句歌颂了先后成为沧浪亭园主的诗人苏舜钦和抗金名将韩世忠。名人名园,相得益彰。

园林中的风景联对,写景状物,可“使游者入其地,揽景而生情文”,成为美育辅导的生动指南。如颐和园南湖岛月波楼对联:

一径竹阴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

上联特写云影徘徊的园林竹径,那丛丛幽篁、朵朵行云,幽雅、清朗、静谧。下联则将视线移往楼内:门帘半卷,可纳天地清旷,花影月色嵌入窗框,恰成一幅朦胧清冷的图画。全联写景聚焦在虚景“影”上:竹影、云影、花影、月影,天地之“影”浑融,形象超妙,给人以无尽美感。

写景的对联妙在切景,移他处不得,方称佳构,如网师园“小山丛桂轩”北窗对联:

山势盘陀真是画,

泉流宛委遂成书。

对联悬挂在“小山丛桂轩”北面正中一扇正方形大窗的两侧。窗外假山一角恰如镶嵌在窗上的一幅天然画图:但见山势盘旋曲折,乔木丛生,画意横生。东侧引静石拱微形小桥下有一狭长沟壑,水流蜿蜒远去。“宛委”一词又恰为传说中夏禹得金简玉字之书的山名,寓变化于工稳之中,想象丰富而奇妙。

有的对联紧扣园名内涵,也颇耐咀嚼,如避暑山庄有条对联:

六月无暑,九夏生风;

峰回路转,曲径通幽。

上联扣“避暑”之意:六月徐徐清风,毫无暑热,清爽可人;下联切“山庄”之景:山峰重峦起伏,峰回路转,曲径通幽,花木深邃,一片清凉世界!读之顿觉遍体生凉。

园林对联大量的是古代知识分子揽景抒情之作,可以使今人洞见古人的情感世界;如网师园琴室对联:

山前倚杖看云起,

松下横琴待鹤归。

联语将言志、抒情、状景交融为一,充满佛理禅机,表现出一派高人逸士那种脱离尘世、浮游于万物之表的心境和隐适情调,意境淡远怡美。上联与唐。王维《终南别业》诗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同一韵致;下联则有宋。坡《放鹤亭记》的神采:“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人在大自然中,任意停留观赏那山光、松影、飞鹤、白云,清闲惬意,悠然自得。倚杖、横琴,风神超迈。

有些园主自撰联,或抒情,或叙事,或写景,或写景抒情结合,别有一种人文的美感。坐落在广东梅州市杨桃墩小溪边的“人境庐”是清著名诗人黄遵宪私园,自撰对联一幅,悬于庭:

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

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

上联写园中山水、植物以及自然风月,下联写园内的建筑及远借长江之景色。联语巧用基数字连接,虚实之景相互映衬,“七分明月”、“百步长江”,给人以境域浩淼联广宇的开阔之感,同时感受到主人欣喜自得的心情和开朗的襟怀。

名人名园,对联往往映照出名主人的影子,如南京袁枚的随园,有这样一条对联: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上联用王羲之《兰亭序》中句描写随园园景美色,下联写在这样的园林美景中可以尽情饱揽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全联并未一字实写园景,而是以虚补实;以古人名句相衬、以园主的饱学相映,既突出了名园幽雅宜人的环境,又令人相见著名文人袁枚的风采。

园林中有些对联在技巧上颇下功夫。有采用双关、象声、叠字,或者嵌字、拆字、回文等形式和修辞手法,含蓄又俊逸,既成为一种清新奇巧的文化娱乐,人们又不禁为它的新颖构思和深远意趣所折服。

如怡园石听琴室一幅嵌字联:

素壁写归来,画舫行斋,细雨斜风时候;

瑶琴才听彻,钧天广乐,高山流水知音。

联语为园主顾文彬从辛弃疾词中集出。上联写隐逸之趣,跌宕潇洒;下联以琴为中心,室内主人弹琴,窗外二石听琴,高山流水得知音,且嵌进“听琴”二字。既表达了园主的造景意图,又显得典雅、宛转,韵味澄淡。

上海豫园对联:

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

风风雨雨,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这是一幅回环联,仿杭州西湖花神庙联,顺读、倒读都合韵律,自然流丽。全联用十四对叠字组成,节奏鲜明,如美玉双叩声声入耳,极富音乐感。联文把形、色、声、情集于一体,以状艳冶之景;由于联中语词来自人们熟悉的诗文,这些诗文意境也增加了联语的韵味和涵量。

拙政园荷风四面亭抱柱联:

四壁荷花三面柳,

半潭秋水一房山。

此联出句仿济南大明湖历下亭刘凤诰所撰名联,对句化用唐。李洞《山居喜故人见访》诗名句,有移花接木之妙;巧蕴“一、二、三、四”之数;描绘了四季之景;且切合此亭之景。

著名的温州江心寺联以同音假借的手法,写出了妙趣: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

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沧浪亭记范文第4篇

作诗与作文,无论哪一个显然都极为重视“意在笔先”,当园林变得与诗文一样时,那么“意”便也出现在了园林的每个角落。“意”即文人赋予的思想认识、观念、精神世界,有“意”便有了境界。造园与作诗,赏园与作文,从本质上看来实则并无二致,都极为注重“意”的存在,而观明清苏州园林,自造园伊始即被文人赋予了文学式的深邃立意,而这个“意”又引动了游园者的情思意蕴,从而便让园林出现了“意随境改”。具体说来,姑苏园林的“意”便是主题,而“意随境改”也正是因为园林具有着与诗文一致的特色:境因人异,意由心生。

明清苏州园林在苏州文学的书册里,无不包含着文人的多样情感,这便使得园林因这些主观情感的存在而具有了诗文之“意”,也使得明明是同一座园林,却在造园者与游园者之间,游园者与游园者之间,有了不一样的主题。清代宋荦《重游沧浪亭记》中,记造园游之“日处尘坌,因于薄书之徽纆,神烦虑滞,事物杂投于吾前,憧然莫辨,去而休乎清冷之域。寥廓之表,则耳目若益而旷,志气若益而清明”已得浩然之气,明纷乱心绪,表达的是游园之乐。然尤侗《沧浪亭序》则言“富贵无德而称,勋业有时而尽,未若文章之不朽”,已从游园产生了议论,直接从园林论到了诗文的价值。另外,游者间对于园林“意”的拓宽,也显得各具特色。俞樾《留园记》写留园“夫大乱之后,兵火之馀,高台倾而曲池平,不知凡几,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主乎?”从写园而写到人,目的显然是为了以园赞人;“无边风月会宾朋,扑蝶流觞聚裙屐。七子联吟雅集图,十番鼓吹群芳席。”清代袁学澜的《乙丑四月初二日偕吴文清如、潘子塵生泛舟游寒碧庄》,则只是简单的写出了赏园之趣。

2文学对园林意蕴的开拓与深化

从分析具体的文学作品上来看,以文入园,两者共生共存,互为表里,融为一体,实则不仅使园林的文化意蕴更为浓厚,也使文学借园林表现的诗文主旨愈加深邃,读之更有韵味。以文入园,文学与园林的结合,使赞赏园林的,对造园游园的乐趣描写的愈加精彩。如若没有文征明《王氏拙政园记》中记“夸水为杠,逾杠而东,篁竹阴翳。榆槐蔽亏,有亭翼然而临水上者,槐雨亭也”,则肯定鲜有人会于偌大的拙政园游览中注视这一小亭;如若沈德潜游复园时不说出“禽鱼翔游,物亦同趣,不离轩裳而共履闲旷之域,不出城市而获山林之胜”,不写《复园记》,也就无法让后人看到园林中的悠闲自得;“每风日清朗,升乎高以观气象,俯乎渊以窥泳游,熙熙阳阳,中有自得。其与造物同趣者,意画工有不能尽传者与?是上舍之天爵自尊,与司寇之刚正特立,有无忝祖德者焉。”

如若沈德潜未见《兰雪堂图》,则难见王心一归园田居风采之万一,也就难作《兰雪堂图记》写尽其秀丽风景,其景物之趣又有谁人得知?以文入园,文学与园林的结合,弘扬人品行的,无疑让所赞之人的人格品性在园林的一山一水间更显磊落。“良俦言集,恣意偃仰,修山阴之故事,和苏门之遗响。”如若没有王宠的《拙政园赋》寥寥数字,又怎能将拙政园主人王献臣潇洒的归隐品德彰显得淋漓尽致;“栖迟于数亩之园,尘事不闻,俗客罕至,可以避世,可以娱老”如若艺圃主人非有如此心性,归庄《跋姜给谏扁额后》里也难写出如此洒脱超然的诗句。以文入园,文学与园林的结合,写情的,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更显得情感的真挚动人,园林才被赋予了与人心灵产生共鸣的情感。“我昔无画今有诗,人生聚散能及时?一床明月一双鹤,花开花落长相思。”如若袁枚不借《蒋诵先复园宴集图》诗来抒发对长女早早孀居的同情,我们又怎能透过冰冷的园林建筑发现它背后隐藏的如此心殇的故事?“杨柳芙蓉次第栽,一泓寒鉴复新开。群飞白鸟浑如鹤,散绕青苹半似苔。垣短不将山翠碍,廊虚能引月明来。溪鳞信美村酤熟,莫怪游人茗艼回。”

状物明志的,似汪琬游石坞山房作《坐王咸中池亭》,也不难看出游赏玩乐中对此情此景的喜爱,动与静的结合,也让园林里那别样的美变得触手可及,园林与心的共鸣足以令人沉醉。以文入园,文学与园林的结合,写个人追求感想的,东山再起的渴望也得以在园林的点滴处彰显。“主人盖尝以谏官言事,谪戍宣城,虽未行,及其老而追念君恩,故取宣之山以志也。”(清)汪琬凭《艺圃后记》虽本意不是有此音言园主的出世之意,但读之我们不难看见园主的复杂心结,身即便出世,但心可未尝如此罢;“见彼之为网师者,终其身出没于风涛倾侧中而不知止,徒志在得鱼而已矣,乃如古三闾大夫之所遇者,又何其超然致远也。”

沧浪亭记范文第5篇

在网上遇到程端然的时候,我是个寂寞的女孩子,寂寞是因为我没有爱过,一个学画多年却一事无成的女子,只陶醉在自己的想象中。我知道终其一生我都成不了大师了,达利、毕加索、凡高……我常常会在他们的画前发呆,所以,我在一个画坛网上遇到程端然的时候,我说,这不是出画家的时代了。

程端然说,是啊,出也就出流氓画家吧。他说自己是苏州美专的,一个流氓画家,和每一个女模特上床来获得灵感,这个爱好和毕加索如出一辙。我们渐渐聊得多起来,说自己流氓的男人多了,他们往往是生活中最失败的人,然后在网上号称流氓,这种人,我见过不只一个。

但有一天我们谈到了苏州,他说:“姑娘,来过苏州吗 ”他总叫我姑娘。

“没有。”我说,“苏州好玩吗 ”

“一个2500年的悲情城市,白发苏州,缠绵着太多古老灵魂的苏州,有机会来吧。我陪你去看留园的玉兰花,去听寒山寺的钟声,去沧浪亭喝茶……毕竟,我们都是靠一支笔吃饭的。”程端然说到过雨中的沧浪亭别有趣味,而冬天的寒山寺钟声有种禅意,还有,在细雪中去留园读唐诗宋词时常常觉得不在今生。

“你知道吗 当我一个人漫步于这些古老的园林中时,我想自己的前生可能是一个书生,在园中爱上一个女子,但这女子却被许配给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所以,每次来这些园子,我总会黯然神伤。”

这些话才让我黯然神伤,我不相信他是个流氓。

又几个月过去,他扫描了一张他的画给我,画的是印象苏州,淡灰的颜色,粉墙黛瓦,却偏偏旁逸出一支梅来,洇染了整幅画。我呆了,知道他是有灵性的,因为他画出了苏州的意境。

决定去苏州的刹那,我知道自己的心如一只冬眠的虫子,慢慢地睁开了双眸。

初见面的刹那,他叫我的名字:“素卿……”没有陌生和疏离,倒似失散多年又找到了彼此的亲人。我们拥抱,相互看着对方,他拍拍我的肩:“除了瘦点,几乎和我想象中是一样的。”

“流氓。”我叫他,然后笑了,他一把抱起我,吻着我的颈子。

第一次,我被男人亲,酥酥的感觉。我还笑,他奇怪地看着我:“你笑我不会亲吻吗 ”

“不。”我说,“我笑怎么亲吻会让人有痒的感觉 ”

那天,我围上围裙给他做了很多湘菜,我母亲是湖南人,从小我就知道怎么把菜做得又香又辣。

当我从冰箱里拿出茄子辣椒和油麦菜时,程端然从后面环住了我,说:“你怎么像我的小妻子呢 ”

吃过饭,被他牵着手走到那些小巷子里,一座座的小桥左连右连,月光下的苏州有一种凄清之美,早春二月,乍暖还寒,我缩了缩脖子,被他裹进了大衣,空气中传来了栀子花香,还有淡淡的玉兰花香。

“明天早晨,我们去留园看玉兰花吧。”

留园的玉兰果然给人惊艳的感觉,一树一树的花开,细雨飘着,游人甚少,程端然拉了我的手:“素卿,我给你唱昆曲吧。”他说过会唱昆曲的。

他唱了《游园惊梦》中的杜丽娘:“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断壁残垣,良晨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我看着面前的这个眼神浩渺的男子,忽然觉得自己果真是前世的女子,与他在园子里一起缠绵的。

在去沧浪亭喝茶时,他要了两杯茶,然后抬起头来问我:“素卿,你想过自己老了是什么样子吗?”

这是个奇怪的问题,只有二十七岁的程端然,为什么会想到暮年呢。

张国荣是怕老的人,所以,他选择从楼顶飞了下去;梅艳芳其实也是,所以,上天不会让她活过四十岁。

我不明白程端然为什么一直说这些,而我想的是,和自己爱的人一起活到暮年,老到牙齿全掉了,头发花白了,我们一起回忆年轻时的事情,多好啊。

程端然侧过头问:“你的爱人会是谁?”

我握了一下他的手,那手掌里全是汗。他笑了:“不会是我,我是流氓,会每几个月换一个女人上床。”

他说过要带我去寒山寺听钟声,但后来的时间我们一直在床上,并且他为我画了一幅画,我的,站在窗前,凝视着苏州。

爱情,如烟尘一样在空气中飘荡,但程端然却说:“不要爱上我,我是流氓。”

他带我去看苏州城里那些铁轨。

在城外,我们一人走着一条铁轨,已经生了锈的铁轨如蛇一样向前蔓延着,静静地在荒草中卧着,那天我们没有拉过手,只是一人一边走着,寂静无声的风从耳边吹过,苏州,这个2500年的古城有水声远远传来,这里,有过多少我这样的男欢女爱?

两条铁轨,因为一根枕木而联系在了一起,但是我更应该知道,两条平行线根本不能相交,那根枕木,同时也让两条铁轨咫尺天涯。

铁路两边是大片大片盛开的油菜花,灿烂得让人想流泪。

“你爱过我吗?”我问程端然,“哪怕曾经瞬间。”

他没有答我,而是说:“明天,你走吧,我的新情人就要来了。我和你说过的,我不可能停止漂泊。我给你订了回北京的机票。”

我笑笑,看着苏州的春天,阳光温暖芬芳,但,一切与我无关。

三年后,我嫁了人,只因为他能出资让我举办画展。凭记忆,我画了苏州,画了程端然。

那天,来看画展的人很多,其中一个人指着程端然说;“这个人怎么还上了画 他是疯子啊!”

“你才是疯子呢!”我冲过去。

那人说:“他真的是疯子啊,你不知道啊,家族遗传,到了三十岁,人都得疯掉,根本活不到老年。”

我呆立在画前,像一枝抽干了水分的花……

一个人重来苏州,只为听寒山寺的钟声——我以为自己再也不会来苏州了。

我和程端然住过的房间写着大大的拆字,苏州也开始旧城改造,从古旧的木楼梯上去的时候,我看到的第一样东西是那张我的画。那上面写着:我的苏州,素卿的苏州。

又是早春,我一个人站在寒山寺的大黄影壁前,想起程端然说过:“素卿,寒山寺的钟声是有禅意的。”

听到钟声时,我的眼泪一粒粒出来,落在早春的夜里。

哪里是禅意 那是空灵的悲情之音,是一个城市的悲情。

选择了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去看了程端然,他脸似满月,如孩童般。

医生告诉我,得这种神经病的人不容易老,但是也不会活过四十岁。

我跪在他的轮椅前,听他叫一个人的名字:“素卿,素卿。”然后他那么呆呆地看着远方:“你说,人老了会是什么样子 ”

我终于明白,他为什么一直在叫我,他是怕有朝一日他会忘记我。

眼泪,那样不设防地滚滚而下。

“程端然,你不知道,离开你之后,我以为自己是最不相信爱情的人了。但我终于知道,爱情来过之后,它是一针吗啡,是一枝招摇的罂粟花,即使明知它让我慢慢地迷醉,我亦是宁愿。所以,我要把你推走,带你去那些苏州的小巷和园子里转转,因为你说过,那里有我们的前生与今世,而我早就为你学会了唱昆曲。”

相关期刊更多

诗选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作家协会

江苏政协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政协研究室

宋史研究论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