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穷人课堂笔记

穷人课堂笔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穷人课堂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穷人课堂笔记

穷人课堂笔记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 引导 倾听

一、以故事启发,引导学生感知倾听

你若倾听,花自盛开,你如倾听,知识自来。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米尼晚年的时候声望很高,拥有上千名学生。一天,这位两鬓花白的老者蹒跚着走进课堂,手中捧着一摞厚厚的纸张。他对学生说:“这堂课你们不要忙着记笔记,凡是认真听讲的人,课后我都会发一份笔记。一定要认真听讲,这堂课很有价值!” 学生们听到这番话,立刻放下手中的笔,专心听讲。但没过多久就有人自作聪明――反正课后老师要发笔记,又何必浪费时间去听讲呢?于是开起了小差。临近下课时,这些学生觉得并没听到什么至理名言,不禁怀疑起来:这不过是一堂普通的课,老师为什么说它很有价值呢?

课讲完了,阿那克西米尼将那摞纸一一发给每位学生。领到纸张后,学生们都惊叫起来:“怎么是几张白纸呀!”阿那克西米尼笑着说:“是的,我的确说过要发笔记,但我还说过请大家一定要认真听讲。如果你们刚才认真听讲了,那么请将在课堂上所听到的内容全部写在纸上,这不就等于我送你们笔记了嘛。至于那些没有认真听讲的人,我并没有答应要送他们笔记,所以只能送白纸!”

学生们无言以对。有人懊悔刚才听讲心不在焉,面对白纸不知该写什么;也有人快速地将所记住的内容写在白纸上。后来,只有一位学生几乎一字不落地写下了老师所讲的全部内容,他就是阿那克西米尼最得意的学生,日后成为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的毕达哥拉斯。阿那克西米尼满意地把毕达哥拉斯的笔记贴在墙上,大声说:“现在,大家还怀疑这堂课的价值吗?”

阿那克西米尼一贯主张,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倾听。只有乐于并善于倾听,才可能成为知识的富翁,而那些不愿意倾听的人,其实是在拒绝接受财富,终将沦为知识的穷人

比如在老师讲解《大自然的语言》、《紫藤萝瀑布》等文章的时候,让会朗读的学生声情并茂的轮流朗读,在学生朗读的同时,感悟文中的内容,感受文章中所描述的事物具有的特点与美,而其他同学可以跟随学生读课文的节奏,快速的把握文章的主题,对文章的大意做一个自己的概括,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感知能力不断提高,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一个一个的克服在阅读时产生的疑惑和难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速度,使学生的能力一步一步提高,做到“听”、“读”互补式学习。通过这样的培养方式,能提升学生在解答考试试题的阅读速度。

二、以教师为主体,让学生学会倾听

首先语言表达要美,这是语文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工具和必备条件。语文教师的语言首先要做到普通话标准、口齿清晰、语速适当、准确鲜明、简洁明了、富于逻辑性。其次,语言要具有形象性,在对文学作品的美读、描述、点拨中,绘声绘色地再现教学内容的情感特征,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同时教师还要利用视觉语言来强化听觉语言的形象性,就是说,要利用眼神、面部线条、手势、体势乃至简笔画、图片等,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富于立体感。第三,语言要有情感性,饱含热情的教育口语让学生感受到教育者心中的阳光雨露,使他振奋,促其奋进。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如果语言枯燥乏味,缺少情感感召力,就不能激发学生积极、欢快的情感,不能使人精神亢奋、思维活跃,就难以收到上佳的倾听训练效果。第四,语言要有音乐美,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而发声琅琅、音色清和、质地纯正,情韵俱出,具有听觉美。再加上停顿的运用、声调的抑扬顿挫、重音的使用都可使倾听训练收到良好效果。

同时要有倾听理论的指导。难以设想,一个听说理论匮乏、倾听技巧拙劣的语文教师能进行很好的倾听训练。这样的教师,在实践中不能理解倾听教学的实质性要求,总是在形式上花力气,最后的效果可想而知。所以,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在平时多进行倾听理论的积累和学习,尽管现实当中倾听理论和倾听教材都比较缺乏,但是只要我们确定了做好倾听的打算,并且投入了一定的精力,我们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的。

然后要有一定的演讲技巧。这是为驾驭倾听课堂而备的。有时候,老师总要运用一些方法去想办法和学生接近,激发他们的情绪,引发他们联想,使得训练能够进行下去。这些方法包括:趋同法、求异法、对比法、想象法、激趣法和反问法等。老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内容、形式、语境、对象等,选择恰当的手法,扣击学生的心扉,震撼学生的灵魂,唤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愿意、乐于进行倾听训练,争取最好的倾听效果。

三、以生为本,探究学习发展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这样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聆听训练中我们就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我们古人在谈到良好的教育时会提到一个词――“春风化雨”,而“春风化雨总关情”,我们的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人,同时课堂也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情感经验的交流、合作和碰撞的过程,在课堂上,如果我们能学会倾听我们一定可以收到学生充满真情的回报。 学会了倾听,知识之花将开在学生的心田 。

【参考文献】

[1]龚海燕. 初中语文教师“课堂倾听”的问题研究[D]. 苏州大学, 2013.

穷人课堂笔记范文第2篇

一、山区中学学生的心理特点

山区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它的独特性,主要表现为年龄与心理发展不同步性,与城镇同龄的学生相比,山区中学生有明显的心理发展迟滞迹象。刚入中学阶段的学生,其心理发展特点伴随着个性差异处于参差不齐的状态,据大概统计,有1/5的学生具备其年龄所应该有的生理机制和心理发展特点;4/5的学生表现为身体发展缓慢或畸形,思维能力差。没有主见,思维迟钝,保留着农村的幼稚习气。初此,山区学生还缺少独立思考的依赖心理,碰到困难问题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等等。总之,山区学生心理发展的特殊性是存在的。

究其原因,遗传的因素必须大胆承认,大多数学生出身在文盲'半文盲农民家庭,上辈人的质朴、愚钝和善良通过遗传因子的作用,成为下辈人心理发展和生理机制不可克服的缺陷。其次,出身于山区农民家庭的学生,从小受到家庭环境和山区社会环境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身上散发着浓厚的农民意识;再则,山区初级教育的不完善、山村的生活气息、近乎文盲的家庭都成为学生心理发展无形的制约,所谓的家庭教育根本谈不上。常言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表现在部分智商较高的学生身上,便有思想的萌发现象,家庭责任感表现得更加突出,而社会责任感远远不如。过早的参加体力劳动和后天营养不良,直接影响学生生理机制的健全。这样,山区中学生过渡性心理一如反常,往往表现为腼腆、家庭观念的心理。

二、山区中学语文课堂结构与课堂心理

当前,新的教育形势对山区教师也不断地提出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已逐步被打破,对教材的处理、对教学计划的实施逐步趋近山区学生的要求,但山区语文教学又有一个趋向,相当部分的教师没有变更自己知识结构的紧迫感、没有探讨适合山区中学生具体情况的教学设想。课前临时抱佛脚,教参成为教学的依靠,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心理的极化现象,表现为机械记忆的相对优势和能力上的绝对缺陷,以致学生学习心理不平衡。山区中学存在如下几种课堂心理:

1、课堂教学计划与课堂教学实施完全吻合,45分钟有条不紊,学生只带上耳朵,拿着笔记本边听边记,从有条不紊的板书中抄下“作者简介”等,课堂中很少有共鸣心理出现,根本无思辨与联想的空间。课堂气氛不紧不慢,没有压力、也没有激情。教师教案备课极为认真、仔细、面面俱到,连字迹也十分工整;学生笔记除字迹潦草,其他内容与教师的一模一样。

2、师生在课堂中产生等距裂痕。教师一进课堂就检查预习、课题说明,接着就劈头盖脑地大讲一番,有些课外例子连老师也不甚了解,含糊用上。课题中,学生为了回答老师的提问,忙于翻课本、找段落,预习过关的马虎应付,没有预习的不知是好。最后老师布置作业,听课教师拍手叫好,而学生到下课仍是一头雾水。有些学生接受不了这种教法的情形下,干脆开小差,听而不闻,课后对课文仍有些陌生感;检查作业五花八门,可嘉的与可笑的同时出现。

3、师生相互脱节。课堂上发下提纲练习题,老师督促学生题题过关,教参加题库,检查加考试,学生抱怨不已。所谓讲评,无非是印发标准卷,让学生自己校对去。起初新鲜,久而久之,学生便处于应付心理,机械记忆显得优势,可思维能力却无形中退化了,到头来,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心理就是适应那个老师的口味而已。

以上的课堂结构与课堂心理,优点当然是加以肯定,但不足的地方是比较明显的。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山区学生的素质,还必须从教与学两方面的因素来探求。新的政治形势,时代生活气息对语文教学带来新的要求,教与学的配合需要处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山区中学生的缺陷要得到正视,教与学不仅要相互适应,而且要互相促进,山区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心理协调时非常必要的。

三、山区中学语文教学课堂心理协调的必要因素

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沟通师生心理活动,达到教与学的协调,促进山区学生学习心理的发展,除了掌握山区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现在山区语文教学中课堂结构和心理特点外,还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以下几个必要因素:

1、增强语文教师的素质是第一要素。

教师在教学中是占主导地位的,教师素质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全面了解与掌握、对课堂计划的设计和对教材的处理等。

穷人课堂笔记范文第3篇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学生人数21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4人,绝大多数上进心强,有极强的求知欲。通过一个月的补课成绩有所以高。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古诗,能主动借助字典独立识字;同时,孩子们在阅读、书写、表达等方面已具有了初步的听、说、读、 写的能力。多数学生学生在课堂上能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积极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和大阅读活,但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但学生书写习惯不够正确,有待改进。也有极个别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掌握知识不扎实,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因此语文能力有待提高。

二、教材简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于2019年秋季正式试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 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轻叩小说的大门,围绕中心意思写作,珍爱我们的家园,艺术的魅力,初识鲁迅。本册教材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9篇。这八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 “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五部分组成。课例包括2-4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后也有思考题。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 “阅读链接”和“资料袋”,全册安排“阅读链接”4次,分别在2课《丁香结》、4课《花之歌》、8课《灯光》、25课《好的故事》;安排“资料袋”3次,分别在5课《七律.》、13课《穷人》、21课《文言文二则》。“口语交际”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全册共安排了四次,分别安排在第二、第四、第六、第七单元,主题分别是演讲、请你支持我、意见不同怎么办、聊聊书法;“习作”是每单元都有安排,主题分别是:变形记、多彩的活动、笔尖流出的故事、围绕中心意思写、学写倡议书、我的拿手好戏、有你,真好;除了这8次专项习作外,课文还安排了两次小练笔,分别安排在13课《穷人》和24课《少年闰土》的后面。全册共安排“语文园地”七次,“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书写提示”“快乐读书吧”穿插安排,其中,“书写提示”在第二和第八单元各一次,“快乐读书吧”在第四单元安排了一次。

三、教学要求和目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上学期在第三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适时做好铺垫。

2.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8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也可以就“词语表”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对于书写练习,除阅读课上指导写字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3.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作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

继续凭借字、词、句、段、篇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使学生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受到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4.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5.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6.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7.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穷人课堂笔记范文第4篇

一、例谈读写结合的误区

误区一:读写脱节,泛泛而写

[课例]教师在执教古诗《十五从军征》一课的过程中,紧扣老兵的情感变化这条主线,引发学生想象:六十五年征战中老兵会经历些什么?支撑老兵九死一生的是什么?学生理答得出是老兵思念家乡、亲人的信念在支撑他,这就为教师巧妙地抓住“归”字,进一步引发学生想象征战六十五年的老兵归家时的心情做好了铺垫。

师:老兵归家时心情怎样?

生:迫切、激动。离乡六十五年了,家中情况怎么样了?急切询问。终于到家了,六十五年中他没有睡过一次踏实觉,今天终于可以在家中温暖的被窝儿里舒服地睡觉了,他憧憬着。

教师这一招以“想象中的美好”,来衬托“残酷的现实”,这种强烈对比,有效地帮助学生充分体会老兵回家后悲惨的境遇。当我们为教师成功激发学生贴切的、有画面感、呈现多角度的想象而暗暗叫好时,预感学生练笔时可能会精彩纷呈。这时,教师以“请你把老兵想倾诉的话”写下来为题,布置学生完成小练笔。仓促中,教师没有对学生思路作进一步开启,没有进行片段描写方法的指导,学生练笔的结果只能是精彩难现。

[反思]笔者认为这样的操作,教师硬生生地缚住了学生刚张开的想象的翅膀,捆住了他们的笔。究其原因,可能是教师怕学生练笔时,不能揭示出痛恨兵役制度和战争的中心。类似的练笔不少,如学完《穷人》,你想对渔夫或桑娜说什么?学了《黑孩子罗伯特》,你想对罗伯特说什么?学了《晏子使楚》,你想对晏子说些什么?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误区二:抛开文本,拔高“写”的要求

[课例]一位教师在执教《和时间赛跑》一课时,引导学生品读重点段落,提到了作者的写法,但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提醒:作者是由“看到的”到“想到的”,缺乏有层次地提炼。在接下来“写”的过程中,教师干脆完全将文本改编成诗歌格式后,引导学生对诗歌品读,仿写诗歌。

[反思]由于缺乏原有文本这片土壤的涵养,笔者认为这样的练笔,有些根基不实,浮在“空中”,也提高了“写”的要求。

二、读写结合,妙笔生花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习作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因此,高年级教师要理顺读与写的关系,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增强读写结合训练的有效性,从而提升学生读写能力。同时,在写作中形成的知识技能,也能促进阅读教学。

1.读中悟写,明确写法。以前面提到的课例《和时间赛跑》来谈,执教教师对教学过程做了如下调整:在教学中,教师紧扣第4自然段中父亲的话,“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读悟,使学生明白这句话点明了要“和时间赛跑的原因”。由此引出“紧扣中心,选择事例”,这第一把“金钥匙”。让学生品味“围绕中心,举例说明”这样的写法,让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更加深刻。随后,启发学生想想哪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作者心目中不一样了吗?放手让他们自己体会,并出示第二把“金钥匙”:“有条理的具体表达”。然后,总结第三把“金钥匙”:“点明中心,抒发感受”。习作方法的点拨始终贯穿整个课堂,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文本,更让学生积累了写作的方法。

[课例]执教《晏子使楚》一课的教师,关于读中悟写的做法可谓是“润物细无声”。学生默读课文后,教师让三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并提问:“老师为什么这样安排读书?”学生交流后明晰,这说明本文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写的。在学习第2自然段时,教师通过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发现单引号的用法;在体会晏子的言外之意时,教师相机梳理出“类推”“夸张”“打比方”的写法。

[反思]观课至此,笔者认为本课的写,藏在读中;本课的写,与读交织在一起。读是一个感受思辨、积累的过程,而写是一个运用的过程。当感受达到一定的量,当思辨达到一定的量,当积累达到一定的量,运用才会得心应手,运用才会自然自如,运用才会如虎添翼。

2.读中练写,读写相长。下面结合教材,谈谈读中练写的具体做法:

(1)写心得笔记——使学生贴近人物内心。对写心得笔记,教师也应着力指导,加强训练。教材中有很多篇目为学生写好心得笔记提供了素材,如《信任》一课中未露面的桃园主人;《修鞋姑娘》一文中那位质朴的修鞋姑娘;命运多舛的小凡卡;足智多谋的晏子;《为了他的尊严》一课中的那位女主人;《灯光》一文中那位舍己为人的郝副营长等等。在教学中,教师紧扣文本,指导学生练习写心得笔记,能够有效地防止以往练笔时,诸如“学完了课文,你想对文中某某说些什么”“你觉得文中某某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在表达时的片面与空泛。

(2)续写——使学困生也“有的写”。教完《信任》一课,紧扣文中桃园主人的做法,指导学生练写心得笔记。同时,为了关注学困生,教师又布置了一项练习,为《信任》一文续写前传。此次练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练笔的积极性,学生在选择中变得主动,因为主动而思路开阔,有话想说,自然有话可写。学习《凡卡》时,紧扣凡卡的遭遇写心得笔记,这个练习对于学优生来说很容易完成。但是毕竟小凡卡的生活与现在同学们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而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谈谈体会、认识,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就有些勉为其难了。于是,教师又设计了一项练习,展开想象,为《凡卡》续写结尾,并注意帮助学困生纠正认识上的偏差,学困生也能较好地完成此项练习。

(3)补写——使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西门豹治邺》这一课的教学,要让西门豹这个人物形象树立在学生心中,并且能够正确的、有层次地评价西门豹是教学的难点。在对课文“惩治恶人”这个重点部分品读的过程中,学生对西门豹的做法、西门豹的为人有所认识,但不乏偏差之处或理解肤浅。教师设计了两次补写练习:(1)逃过一劫的官绅_____地说:“____”。(此项练笔注意两点:A.“官绅怎样地说”既可以填成语或四字词,也可以运用修辞增强表达效果;B.官绅的话要符合说话人身份以及当时的情景。)(2)看到眼前的一幕,老百姓地____说:“____”。从学生交流中完全可以看出,两个补写练笔非常好地弥补了前半段阅读教学中学生认识的不到位的问题,学生生成非常精彩。

教学《为了他的尊严》一课的第4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在“乞丐怔住了”“他尖突的喉结……滑动了两下”,以及“歪贴在额头上”这三处,选择性地补写乞丐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有效地帮助学生贴近独臂乞丐的内心,理解他内心发生的深刻变化,从而引导学生感悟丧失尊严的乞丐走向成功的转变。

穷人课堂笔记范文第5篇

1 激发学习兴趣,主动获取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获得。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分析思考,教师既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能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传统学习方式,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表现为“要我学”而在现代学习方式中,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表现为“我要学”。学习真正成为了学生的内在需要,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内驱力,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出发,使学生真正自主参与探索和解决问题。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探究的动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种学习动力定型,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小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阅读、习作等习惯的养成。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逐步培养。

2.1 预习习惯的培养

要讲清各年级的预习要求,指导预习方法。如三年级学生预习的要求主要是自学生字、新词,不懂的字词查字典,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四年级预习要求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初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及每段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圈画重点内容。五六年级的预习要求,除了三四年级要求外,主要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中心和作者表达的情感,标记精彩内容,写简单批注。预习要求明确后,就要建立检查机制,确保预习质量。生字词的检查主要通过抽读、听写的形式完成字词句的理解。问题的提出,可通过质疑问题环节表现出来。这样,每节课都要检查预习效果,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学生的预习习惯就可以得到培养。

2.2 阅读习惯的培养

阅读习惯包括喜欢阅读、经常读书、会默读、喜爱图书、爱护图书等。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使他们喜欢读书读报,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书边做记号,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也可以摘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和有关知识,也可以写读后感。

2.3 良好的习作习惯的培养

习作习惯是指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自己去观察,并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把握事物的特征,比较事物的异同,发现事物的联系。还要养成认真修改初稿的习惯。

3 转变学习方式,尊重学生,注重个体差异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一锤定音的绝对权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或学习中出现的某种情况,给予示范,或予以点拨,或组织讨论、辩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采用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感悟语文内容,突破学习上的难点。如《穷人》一课,教师可以这样引导:“我们知道桑娜一家生活穷困,但她心地善良,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看看托尔斯泰是怎样刻画这个人物的,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认真体会课文哪些词句表现桑娜的善良,读完之后组内交流。”(学生或默读或朗读或勾画)当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读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让学生各抒已见,把体会到的,找到的句子拿出来共同体会、分享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创建一个学生自主探究与自我展示的平台。学生在讨论、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不断闪现智慧的火花,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增强,从而学习方式在逐步转变。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只是课堂上的事,应该是学生终身的事。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立足于现在,立足于课堂,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由课堂向课后拓展,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最佳学习方式的意识、能力和习惯。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感受。因为语文学习是一种个体化行为,由于每个人生活经验的不同,认识水平的差异,即使是阅读同一个文本,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如学习《落花生》,有的学生认为花生的品质值得学习,但是有的学生却认为现代社会要有竞争意识,要善于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如果都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没有单位会用你,所以在现代社会,苹果、桃子、石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对于学生的不同看法教师应给予鼓励和表扬。

相关期刊更多

三月风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营销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科普天地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西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