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改善报告

改善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改善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改善报告

改善报告范文第1篇

一、我市经济发展环境的现状

年初以来,我市的经济发展环境,经过市、县(区)两级党委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全市上下方方面面的积极推进和整治,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各项优惠政策逐步得到了落实,“三乱”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工作效率有所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行政执法逐步规范,监督力度不断加大,有力地促进了市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1、领导重视层次高,推进力度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的经济南市展环境工作。年初发绥发[]3号文件下发了《全市整冶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时间步骤,保证措施和要达到的目标。二月份,市委市政府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全市集中整冶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此外市人大、政协召开的“两会”上、市纪委四次全会和市本级规模推进工作会议等大型会议上,市级几大班子都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做出了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县(市)区都成立了由书记为组长,主管经济工作的副书记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专题领导小组,下设专项推进办公室。层层落实了目标责任,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措施,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领导小组统一协调、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和组织体系,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宣传教育工作抓得实,舆论氛围浓。一是全市广泛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开展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宣传教育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步形成了领导重视、群众关心、全社会参与的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浓厚社会舆论氛围;二是加强了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提高了领导者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政策水平和法律意识;三是强化了对公务员、企业厂长(经理)WTO知识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四是加强了对青少年法制教育,从基础、源头上预防了犯罪,减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3、法制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纪检监察机关加大了对影响经济发展的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上半年,全市共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案件64件,处分89人。法院加大了执法和审判工作力度,对涉及经济犯罪的案件做到了从快从速处理。全市法院系统年共受理各类案件29,256件,审结28,508件,结案标的额达5.54亿元。两年来全市法院为企业减缓免诉讼费20多万元,减负3亿元。检察院加大了对各类犯罪的查处力度,加强了对经济案件的诉讼监督,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年,共办理国有资产流失案件6件,提起抗拆100多件,查办经济犯罪120件,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公安部门加大了“打黑除恶”和对经济案件的侦破力度,有效地震慑了犯罪,规范了行政执法人员行为,维护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工商、税务、环保、交通、城建等其它行政执法部门也都从本部门职能出发,制定了多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受到群众好评。

4、服务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服务质量逐步提高。全市各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社会服务部门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双评活动,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承诺制,着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了良好的部门形象和行业形象。各地进一步加大了行政审批改革力度,规范了审批行为,减少了审批环节,普遍实行了“一站式”办公。各县(市)区还强化了对服务中心的投资建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庆安县实行了行政机关审批事项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全市在各行业开展了治乱减负工作,对企业加大了扶持力度,对域外企业实行零干扰、免打扰。年,市本级仅为三精药业、银娃乳业、客运枢纽工程减免基础建设配套费400万元,减免排污费38万元。各地还深入开展了对行政执法的评议监督工作。庆安县的季度评议,肇东市的全行业评议,都是成功的范例。通过评议,对执法部门形成了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促进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5、政策环境进一步放宽,对招商引资工作起到了助推作用。全市结合实际制定有利于企业和外商生产经营的优惠政策文件148份1340多条;共清理文件3000余份,废止制约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60多份。肇东市制定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六项制度》、《肇东市创建优良发展环境“十条禁令”》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在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上迈出了较大步伐。庆安县先后出台了《庆安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庆安县鼓励房地产开发优惠政策》等,极大地增强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我市对招商引资政策进一步放宽,特别是对进入开发区的企业,在办理手续、土地使用、税费收缴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优惠。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推动了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开展。上半年,全市共引进项目226个,到位资金11.9亿元,同比增长7.2%。宽松的投资环境,为实现规模推进目标,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动力支持。

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我市的经济发展环境虽然有了较大改善,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我市加快发展的要求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服务意识不强,执法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些地方存在说功好、做功差,喊的多、干的少,上热下冷现象。有些行政职能部门轻管理、轻服务,存有较严重的以罚代管,只罚不帮的现象,错误地认为管理就是处罚,服务就是收费,导致管理职能弱化和执法目的扭曲。有的行政执法行为不规范,文明执法意识不强。有些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言行粗鲁,态度冷、横、硬、冲,勒拿卡要报等不正之风较为严重,该办的事顶着不办,可办可不办的事拖着不办,可这么办可那么办的事卡着不办。有的部门队伍建设抓得不力,对职工干部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导致一些工作人员素质差,不懂政策,不熟业务,甚至违法违纪。

二是行政管理体制不理顺,给部门执法带来了一定难度,同时也导致“三乱”加剧,加重了企业负担。如审计部门,由于双重管理体制的束缚,对地方政府和行政执法等部门的审计监督受到了很大限制,难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还有一些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也遇到了同样问题。我们现行的管理体制,存在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人员比例过高。据调查,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全额拨款的3763人,自收自支的3097人,差额拨款的2730人。这些自收自支和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为了保开支,想方设法加重收费。还有的个别单位自行制定收费标准,确定收费项目,使“三乱”现象久禁不止,企业负担减而不轻。

三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个别地方参与竞争,背离了市场经济规律。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规则应当是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便我们有些政府部门还不适应驾驭市场经济规律的工作方法,不能为企业搭台唱戏,造成市场的无序竞争和不平等竞争,违背了市场规律。

四是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力度不够。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和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纪检部门的纪律监督和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这些层级监督都发挥了很大作用,但还须进一步加大力度。目前,这些监督还没有真正形成制度化,缺乏统一的协调推进机制。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落实不到位,对一些违法违纪问题惩处的力度不够,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致使一些违法违纪的人和事得不到及时有效查处。

五是基础设施及公共环境建设投入不足,硬环境建设滞后。据调查,年市本级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费用3000万元,占市本级全口径财政总收入1.9亿元的15%。全市人均拥有城市维护建设资金204元,在全省排第8位,处于下游。南方一些发达城市的开发区已经实现了“九通一平”,可我们现在只达到“六通一平”,个别县(市)“三通一平”也没有达到,而且标准较低。全市现有城市绿地面积仅2432.5公顷,占建成区面积的17.6%(国家现定中等城市为35%)。学校、医院、公园、商店、宾馆、饭店等公共环境建设与发达城市比,明显落后。公共秩序和公共卫生状况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通过调查分析,我市经济发展环境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思想观念滞后。由于在一部分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中存在较严重的全局与局部利益错位、管理与服务职能错位,特别是某些领导干部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思想上存在误区,没有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和“人人是环境,事事是环境”的观念,不能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抓环境建设,因而导致政府某些部门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职能弱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二是部门利益至上。有些有行政执法执罚权的职能部门,为了本部门利益,为了小集团或个人利益,在行政执法中,违规执法、越权执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乱收乱罚,给企业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三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到位。在一些部门和单位,行政审批事项该下放的没有下放,该精简的没有精简,对保留的审批项目缺乏严格规范,审批环节过多,审批程序过于繁杂。一些过时的政策,没有及时清理、修订,个别地方还存在用已经明令废止的政策文件收费的现象。四是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政府部门为纳税人服务,纳税人有权力监督政府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对策建议

针对我市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我们应立足市情,狠抓当前,着眼长远,摆正局部和整体、管理和服务、监督和扶持的关系,进一步强化环境意识,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重点应抓好以下工作:

1、抓领导,确保政令畅通。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环境如何,关键在领导。因此,各级领导要把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精心研究部署,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督办检查,狠抓工作落实。特别是经济管理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和条条部门的领导,要进一步深化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从放宽经济发展环境会影响部门、条条发展的误区中走出来,舍小家,顾大家,切实做到放水养鱼,真正树立起“发展是硬道理,改善环境是前提、是关键”的思想,按照市委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和市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专题推进组下发的《全市整治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方案》的要求,锛住总体目标,扭住“八项任务”,紧跟阶段步骤,认真做好整治推进工作。

2、抓改革,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把该减的审批项目减下来,把能减化的审批环节减下来,公开收费罚款标准,规范行政行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要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意识,对审批、收费、执罚、检查等行政执法行为要按照法定的程序实施和办理,切实提高行政执法工作的透明度,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严格监督、规范公务和管理活动。要继续深入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实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市县两级政府都要建立“政务超市”,推行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和服务承诺制等项制度,将行政审批、收费、政策咨询等事宜都纳入到政务超市中来,以此建立起办事高效、服务周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长效运行机制。在搞好审批制度改革的同时,要积极探索行政制度的改革,理顺开支渠道,逐步减少自收自支人员。大量事实充分说明,只要存在靠罚没收入解决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问题,经济发展环境就很难宽松。

3、抓服务,着力提高工作效能。改善经济发展环境,要在搞好服务和提高效率上下功夫。一要认真清理废止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政策性、规范性文件,制定出台促进经济发展的更加优惠的政策,对该调整的政策文件要及时调整,并向社会公布,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二要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特别是要加强对各项制度、规定执法情况的监督检查,认真解决办事拖拉、推诿扯皮以及刁难勒卡、政令梗阻等违规违纪问题,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三要减轻企业负担。严格禁止有关单位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保护企业合法的经济利益不受侵害。要建立执法部门联合执法制度,减少到企业检查的次数,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条件,加大服务和扶持力度,主动加强与企业和投资者的联系,积极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各项服务,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改善报告范文第2篇

水利局根据《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和区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区属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精神,借鉴山西、山东考察学习的经验,基层各单位结合各自的特点,修订和完善了各项制度、措施,初步探索制定了一些改革的措施和办法,积极、稳妥、审慎地进行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认真部署,大力宣传

为了搞好这次改革,首先我们在水利系统进行了广泛宣传,召开了领导干部动员会,组织广大职工认真学习讨论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区属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全区事业单位实行竞争上岗的实施意见》以及国务院体改办下发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让职工认清改革的目的、方向和具体措施,消除思想顾虑,克服畏难情绪,积极争取职工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其次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改革意识,为改革营造良好的氛围,进一步引导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事业单位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以积极的态度投身改革,拥护改革,不断增强事业单位的活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过去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的尝识性做法

1、在用人制度上实行公开竞争上岗

为了打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吃大锅饭”的思想,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树立“就业靠竞争、上岗靠技能”的新观念,各单位在清退临时工、季节工和养护工的基础上对现有职工进行了重新核编、定岗、定责,打破干部、工人的身份界线。在此基础上,推行全员聘用制,实行公开竞争上岗,对于竞争到岗位的职工,又与其一一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并实行千分制定量考核。这一措施,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杜绝了用人上的一些不正之风,极大地调动了职工学业务、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创新收入分配机制,实行岗位工资制度。

水利系统的事业单位,绝大多数打破了“铁工资”,在分配机制上闯出了有效的路子,如电站将职工工资与效益、发电量等经济指标挂钩,根据超额完成或完不成指标的不同情况,按照一定比例兑现工资,创出了一套适合本单位的收入分配制度,他们把这种方法称之为“成本倒推法”。、和水管所等单位取消了津贴工资平均发放,实行“死套活拿”,以岗定薪、工效挂钩的灵活分配制度。水管处推行“千分制”岗位目标考核责任制,每人每月拿出工资总额的30%,按“千分制”考核衡量工作,确定工资分配标准,体现多劳多得的收入分配机制,打破了“铁饭碗”、“铁工资”。建立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按照工效挂钩的原则,实行“岗位、技能、效益”三挂钩的工资分配制度。这样,既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危机感和责任感,调动了工作积极性,明确了责、权、利,又使干部职工的收入与实绩直接挂钩,遏制了人浮于事的被动局面,扭转了效益低下等不良现象。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参加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

4、改变人事管理的弊端,合理分流富余人员

人事制度的改革,关键在于扩大事业单位的用人自,水利事业单位在上级部门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指导下,结合水利工程体制改革要求,逐步建立灵活多样的用人机制,以此解决人员多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如等单位,在发放部分工资的前提下,经职工申请、单位研究并同意,职工可另谋职业发展,进行自主创业;水管处,对未竞聘到岗位的人员,支持其参加业务技能培训,经培训学习合格后重新竞岗,在此期间,发放部分基本工资,连续三年未竞聘到岗位者,将分流安置到经济实体中;水管处安排一部分职工对农场进行承包经营,自负盈亏,减轻了水管处的负担。

5、积极创办经济实体,发展多种经营,开辟新的就业岗位,缓解人员过快增长的压力。

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促进水利事业发展的一项长期措施,改革说到底是解决一个人的问题。我局在八、九十年代就创办了,分流安置了一部分人员。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及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整体推进,面对水利系统人员迅速增加,经费负担越来越重的局面,我们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创办经济实体,发展多种经营,开辟新的就业岗位。先后发展了养殖场3个,安置人员15名;农林场13个,安置人员78名;水泥厂1个,安置人员32名;面粉厂2个,安置人员8名;建成人畜饮水供水厂8个,安置人员126名;依托水利优势发展旅游项目3处,安置人员42名;其它经营项目如水利超市、加工厂等安置人员39名。另外井泉灌区都成立了抗旱服务(打井)队3个安排人员26名。以上项目共安置人员301名。这些项目的开展,初步缓解了人员过快增长的压力,增加了收入,也使水利向多元化、服务性良性方向发展。

三、水利工程体制与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1、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问题:

一是由于国家投资、融资方面的调整,加之地方财政困难,人员增长快,导致水利工程更新、改造资金及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

二是灌区骨干工程运行年久,改造速度慢、渗漏大,启闭设施老化破损严重,灌溉水利用率低,制约了灌区的经济发展。

2、运行机制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各水管单位的性质划分尚不明晰,权责尚不明确,公益性、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事务并存,单位自范围有限,因而普遍缺乏利益激励和风险约束机制;

二是由于种种原因,使水利系统各事业单位人员增长过快,仅以、单位为例,不到十年职工就翻了两翻,因而实际上各单位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人无岗的现象;

三是由于用人权的限制,造成现有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不能胜作本职工作,影响本单位整体工作效率。

总之,各单位在资金不足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管理效能,发展多种经营,广开就业门路,妥善安置分流人员,同时开源节流,落实好职工的相关待遇,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推进水利事业的良性发展,促进水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

四、下一步的改革难点和热点

下一步的改革,我们将在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有关政策指导下更加深入地进行。目前已经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和相关的机构,进一步改革的筹备工作正在进行当中,已经拿出了改革的初步方案,现正在下发各单位进行讨论,在全体职工中广泛征求意见。

集中梳理讨论的意见和建议,归纳出本次改革存在如下几个难点和热点问题:

1、事业单位的定性问题

根据国家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结合凉州区水利系统的特点,将水利系统各单位明确划分为公益性、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三类单位。这样一来势必有一部分单位将定性为纯公益性水管单位;一部分单位定性为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准公益性水管单位的某些机构(如水库等)也将定性为纯公益性。定性为纯公益性的单位或机构的人员定编后将由政府财政承担其工资和办公费用,增加财政负担,政府和有关部门能否批准?水利系统的其它单位(如电站等)非公益性单位是否将推向市场?如果是这样,这些单位将面临各种税收等负担,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因为这些单位实际上已经在负债经营。政府能不能给予这些单位优惠政策。

2、老职工提前退休的问题

这次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竞争上岗。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各种因素造成的结果,一部分老、弱、伤、残等职工无论在年龄、身体、文化素养、能力等各方面都属于单位内部的弱势群体,无法与年轻职工在同一起点上竞争上岗。因此,这部分职工能否按照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2003]001号文件精神提前退休。或者放宽到男年满55周岁且工作年满30年的干部、工人一律提前退休;女满50周岁的干部(或女满48岁的工人),且工作年满20年,经本人申请,可提前退休,退休时在本人原工资基础上晋升一档工资。提前退休人员的退休费也应由社保部门统筹发放。

改善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部队;财务报告;改善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部队的财务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关部门要想及时、深入、全方位地了解部队的财务信息,就必须借助部队财务报告。但长期以来,部队财务报告未能完全适应当前大的经济环境的发展,尤其受到传统会计理论的制约,再加上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成熟,还存在诸多问题。

2 部队财务报告简述

部队财务报告的主要作用是全面集中反映部队财务会计核算结果、汇总、传递会计信息、考核、评价财务成果,其主要由会计报表和会计分析报告构成。前者包括主表、附表和报表,以数字为主,反映一定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后者则对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

具体来说,部队会计报表按报表详细程度分为总表和明细表,按报表范围分本级报表和汇总报表,按编报时间分为季度报表和年度报表;部队会计分析报告主要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基本情况分析、主要做法及存在问题、改进措施和意见等。

3 部队财务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结构问题

从结构上来看,部队会计报告只对已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分简单罗列,是中直线形结构,无比较也无动态变化。这种结构和当前日益丰富和复杂的形势不相适应,没有针对性且不利于加强部队经费的使用效果和效率考核。

3.2 内容问题

从内容上看,部队财务报告主要缺乏以下内容的反映:

一是缺乏无形资产反映。现行部队会计报告以有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为核心,对无形资产缺少反映。特别是均是人力资源,对部队的经济利益和军事利益,具有莫大的作用。只有对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充分揭示,才能使会计报告客观、公正、有用,满足使用者的需要。

二是缺乏预测性信息反映。现行部队会计报告注重的是信息的可靠性,但它只对过去财务事项进行定期报告,而对未来决策难以提供有价值的预测性信息。但很多军事经济活动都需要进行提前的预测分析,部队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于前瞻性会计信息要求越来越强烈,这样就形成了矛盾。

3.3 质量问题

在现代,部队所面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技术与信息的竞争,其激烈程度与以往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各种因素也大大增加,但这些在部队财务报告中都鲜有表现,尤其对于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都很缺乏。

首先,部队会计报告披露不充分,主要存有两点误区:一是“成本效益原则”,除另有规定外,只有该项会计信息的披露所带来的效益大于其成本时,信息供应者才会主动披露;二是“自我保护原则”,因为会计信息涉及军事秘密,部队单位一般不会对社会披露。

其次,部队会计报告时间不及时。部队会计报表时间分为年度、季度、月,报告要在会计期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内才能报出。会计报告使用者得到信息时,多己失去使用价值,更甚者会对决策产生误导。

第三,部队会计报告信息相关性不足。现行部队会计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基本上与需求者相关,对决策有一定指导意义。但不断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使得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也不断改变,拘泥于通用模式的会计报告必然满足不了使用者千差万别的需求。

总的来说,部队财务报告主要存在着时效性、人力资源信息、非财务信息等缺乏的问题,另外,部队会计报告的模式手段单一,缺乏资产动态管理报告等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4 改善部队财务报告的策略方法

4.1 调整结构

(1)增加“合并净资产变动表”:我军的资产负债表分为本级报表和合并报表(又称汇总报表),但不提供期初数,不涉及报告主体在整个报告期的净资产变动信息,因而不是比较报表,缺乏对于具体说明报告期内净资产变动情况的报表。而合并净资产变动表则有利于说明报告主体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能提供所需要的重要财务信息。随着我军加强经费使用效果和效率的考核,这是一项有必要考虑的举措。

(2)调整报表格式:调整和增设现有会计报表项目,更详尽地报告部队经费使用情况。例如在在预算和预算外经费收支报告表中收入方增加“年度预算数”、“预算收入与实际收入比率”,在支出方增设“预算支出”、“预算支出与实际支出比率”。通过调整增加预算执行的透明度,为经费管理决策层提供价值较高的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外经费收支报告表。

(3)建立财务报告体系:我军会计报告主体应当按照行政结构及财务受托责任层次结构来设定,会计报告的编制和合并汇总应从繁到简,按照单位会计报告、部门会计报告、各级部门所属单位的顺序与会计报告产生的顺序相结合分项目编制。我军政治结构中存在“条块分割”的实际情况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需要加进另外两个层次的会计报表:部门会计报表和分级会计报表,以及时了解各部门财务收支情况,掌握各级单位收支情况,有助于宏观管理军费配置。

4.2 扩展内容

(1)丰富对无形资产的揭示:在部队资产负债表中增加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诸如无形资产所提供的经济效益,其所剩余的有效期、摊销情况等重要信息都应反映在财务报告中来。可在部队财务报告表中增加编制“无形资产增加明细表”作为附表,用来反映部队各单位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年初年末增减数,并将“人力资源项目”作单独反映。

(2)增加披露非财务信息,包括单位背景、单位关联方信息、社会责任、金融衍生工具等,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全面地了解单位的经营思想,弥补财务数据信息的不足。

4.3 提高质量

笔者认为,要提高部队财务报告质量,应进一步完善部队财务报告网络化呈报方式,这也是未来财务报告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从根本上满足了财务报告的实效性需求。网络化军事会计报告的基本模式为:通过网络化呈报方式,将部队会计报告于会计数据信息中心的网络上,报告使用者通过网络获取会计信息。这种模式能够实现部队财务报告系统全流程网络化、电子化和自动化,它能够使得实时决策成为可能,使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得以实现,可披露更多、更全面的信息,较之传统会计报告更加生动,对信息使用者也更加有用。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部队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不止于此,其改善的办法还有很多有待挖掘和进一步探讨。部队财务报告的改进和改善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无论是从广度还是从深度上来看,我们仍然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 峦迪,张伟,程路.如何构建独立的军队财务分析学科体系[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02)

[2] 熊博,刘江.军队财务网络化面临的困难和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04)

改善报告范文第4篇

山西是传统能源大省,曾因煤而兴,也曾一度为煤所困。一是过去由于煤炭企业规模化程度和产业素质较低,致使资源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目前,因采煤形成的采空面积达5000平方公里,绝大多数河道日渐干涸,环境经济损失达万亿元以上。二是由于产业升级转换乏力,使区域经济结构陷入单一化、初级化和刚性化困境。三是由于资源初级开发与科技投入在短期效益上的巨大反差,使资源型经济对非资源型经济及其创新活动形成较强“挤出”效应,科技创新机制难以形成。四是由于对煤炭的过度开发、过度依赖,以资源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易受外部市场环境影响,使全省经济大起大落。为解决资源型经济弊端,推进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2010年12月1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我国设立的第九个综改试验区,也是我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改试验区。

二、山西省综改试验区的主要内容

山西省开展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总体要求是围绕资源型经济转型,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力处理好转型和发展改革的关系,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为全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一条新路子。

——主要目标。以“谋长远、抓当前”为思路,通过30年奋斗,形成结构合理、新型多元、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资源型经济全面转型,经济综合竞争力、人民生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达到全国上游水平,呈现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崭新面貌。

——主要任务。围绕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民生改善四大任务,重点推进十个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完善产业转型促进机制;二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三是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四是健全科技创新体制;五是加强金融创新和改革;六是完善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机制;七是改革创新城乡统筹机制体制;八是加快社会体制改革;九是推进行政管理和投资体制改革;十是加大外开放力度。

三、目前综改试验区的实施效果

第一,目前,在《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待审批的情况下,山西省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以四大任务为重点,在全省11个市部署启动先行试点工作,确定了省属11个大型国有企业为先行试点企业,并从政策、资金、土地、财税等方面给予扶持。

第二,按照影响大、见效快、示范性明显的原则,加快标杆项目、标杆工程建设。通过标杆项目建设,有效促进煤炭产业全方位升级,同时也使非煤产业获得广阔发展空间。一是以煤炭资源整合为突破口,推动煤炭工业进入集约、高效的大矿开发。目前,已形成4个年产能亿吨级和3个5000万吨级以上的煤炭企业,单井平均生产规模达120万吨以上,资源回收率提高到80%以上。二是加快推进以煤为基的多条循环产业链的建设,潞安集团已形成了垂直一体化全产业链条、晋煤集团的煤—气—化、煤—焦—化、煤—气—电三条循环产业链效益明显,非煤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74%。目前,全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初具规模。三是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等非煤产业。目前,装备制造业已成为拉动山西工业经济增长的第三大动力。新能源汽车、云计算等标志性转型项目也开始相继实施,服务业重点项目80%以上已投产达效。煤与非煤产业的相互融合,有效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发展。

第三,加快机制体制创新,保证转型工作顺利开展。国务院批复同意山西省征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规定在山西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煤炭开采的所有企业,均按不同煤种和矿井核定产能规模征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目前已提取160亿元。基金主要用于三个方面,一是用于企业无法解决的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包括煤炭开采造成的水系破坏、水资源损失、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矸石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退化;土地破坏和沉陷引起的地质灾害等。二是用于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和重点接替产业发展。主要包括重要基础设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煤化工业、装备制造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农业发展等。三是解决因采煤引起的其它社会性问题,主要包括分离企业办社会;棚户区改造等。

第四,建立健全省部合作机制,推动综改试验区相关的土地、财税、金融等重大政策早日落实,争取国家各部委在山西先行布局各类政策试点。目前已有国土资源部、人社部等分别与山西省政府鉴定了合作协议、合作备忘录。

第五,制定支持先行试点的政策措施。在《总体方案》批复之前,山西省针对方案中提出的涉及财税、金融、土地、资源、价格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及政策诉求。及早会同相关部门从土地优惠、联合审批、资金扶持、信贷支持、价格优惠、上市优先等方面进行研究,抓紧制定支持先行试点具体政策措施。

四、对我区的主要启示及借鉴

根据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一年多以来的探索实践,结合国内外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的诸多思路和做法,对于我区提升发展水平,做强综合实力,推进科学发展,以及资源型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及借鉴。

(一)思想转型是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改善报告范文第5篇

掌握粮食流畅面对的时机和应战

“十二五”期间,我国开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主要计谋时机期,粮食流畅面对可贵的开展时机。一是国度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不时增强,粮食省长担任制进一步强化,农人种粮和当地抓粮的积极性进一步进步,粮食综合出产才能明显提拔,粮食不变开展的长效机制逐渐完美,为粮食流畅开展奠基了坚实根底。二是粮食消费构造加速晋级,消费者需求从曩昔的吃饱转向吃好,愈加注重粮油食物的平安、优质、养分、安康,为粮食流畅开展供应了宽广空间。三是国度加速经济构造调整和经济开展方法改变,有利于粮食流畅财产构造调整和优化晋级,为粮食流畅开展供应了主要时机。四是科技提高不时加速推进粮食仓储、物流和加工等范畴技能晋级,国内交通运输收集疾速开展降低流畅本钱、进步流畅效率,为粮食流畅开展供应了刚强支撑。五是粮食流畅体系体例变革持续深化,粮食微观调控机制愈加健全,现代粮食市场系统初步构成,粮食律例系统、监视反省系统和查验监测系统建立不时推进,为粮食流畅开展供应了有力保证。

还应看到,“十二五”期间粮食流畅开展面对新情势、新应战。一是国际粮食市场愈加复杂多变,对国内粮食市场构成必然影响。当前,国际上粮食问题与金融问题、动力问题和天气转变互相交错,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开展的严重难题。粮食的金融属性和动力属性加强,国际动力市场、本钱市场和钱币市场对粮食价钱影响不时加大。还,国际国内市场联络愈加严密,国际市场粮食供乞降价钱转变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加大。二是坚持国内粮食市场和价钱根本不变难度加大。“十二五”期间,我国粮食供求仍将出现总量紧均衡,种类构造、地域间不服衡的矛盾仍然存在。从总量看,我国粮食出产受耕地、淡水资本、天气等要素约束较强,而粮食消费受生齿刚性增进以及经济开展后食物构造转变的影响不时加大。从种类构造看,小麦、稻谷供求略有结余,玉米供求偏紧,大豆及油脂油料对外依存度较大。从地域看,北方粮食主产区粮食占全国比重逐年上升,主销区粮食产销缺口呈扩展趋向,“北粮南运”数目添加。三是国内粮食企业需求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效果需求进一步加强。当前,国内大大都粮食企业的规划较小,与外资粮食企业比拟市场竞争力不敷强。从粮食财产平安角度看,急迫需求做大做强做优国内粮食企业特殊是国有粮食企业。四是粮食市场监管需求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愈加多元,监管难度相对加大。还,大众对粮食质量平安的要求进一步进步,粮食流畅监视反省系统和质量平安系统需求进一步健全。五是粮食流畅根底设备亟待改善。总体上看,粮油仓储、物流系统还须进一步完美和优化结构。六是粮食流畅在运营理念、开展方法上与科学开展的要求还有良多不顺应的方面,加速改变粮食流畅开展方法愈加紧迫。

明白粮食流畅开展的思绪

“十二五”期间,紧紧环绕主题主线开展粮食流畅,根本思绪是对峙为耕者投机、为食者造福的效劳理念,实在保证国度粮食平安。

以保证国度粮食平安为首要目的,掌握粮食流畅任务全局。把进步粮食综合出产才能作为重点,持续稳固完美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办法,施行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出产才能规划。构建“供应不变、调控有力、储藏足够、运转高效”的粮食平安保证系统,进步粮食行业抗风险才能和市场竞争力。还,注重发扬流畅对出产的指导和促进效果。

以维护种粮积极性为起点和落脚点,强化粮食支撑维护政策。具体落实中心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办法,持续进步粮食最低收买价,特殊是落实好粮食最低收买价政策和暂时收储政策,维护好种粮农人积极性。完美对种粮农人直接补助机制,不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投入支撑力度,探究树立粮食主产区好处赔偿机制。鼎力推进粮食财产化运营,鼓舞开展多种新型粮食财产化协作组织,让农人分享粮食加工、流畅收益。

以粮油保供稳价为重点,加强粮食微观调控才能。在发扬市场装备粮食资本根底性效果的前提下,持续增强和改善粮食微观调控,进一步立异调控伎俩和方法,进步调控程度,加强调控预见性、针对性和有用性,构建当局调控与市场机制相连系的流畅形式。完美粮食产销协作长效机制,树立多方式、深条理、长时间不变的粮食产销协作关系。健全粮食储藏调理系统,完美储藏结构和种类构造。增强粮食市场预警系统和应急保证系统建立,进步粮食应急保证才能。

以推进依法行政和健全监视反省系统为抓手,增强准则建立。增强粮食流畅法治建立,具体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粮,不时进步粮食系统依法行政才能和程度。深化粮食流畅体系体例变革,推进粮食行政治理部分本能机能改变。树立健全粮食流畅监视反省行政法律系统,完成粮食流畅反省的常态化、准则化。

以转方法、调构造为契机,推进现代粮食流畅财产开展。加速粮食财产构造调整和结构优化,推进财产晋级,加强企业竞争力,促进粮食流畅专业化、现代化、集约化开展。开展现代粮油加工系统,为消费者供应绿色、安康、优质的粮油产物,不时知足广阔消费者对粮食的新需求。加速粮食流畅根底设备建立,具体施行《粮食现代物流开展规划》。积极推进一致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粮食市场系统建立。加强粮食科技立异才能,进步粮食行业科技程度,进步资本综合应用率。

推进粮食流畅科学开展

“十二五”期间,环绕主题主线推进粮食流畅科学开展,应以深化变革、转换机制为动力,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任务。

树立健全六大系统。一是构建高效便民的粮食收买效劳系统。不时完美最低收买价执行预案,健全暂时收储政策的启动、补助和监管机制。持续发扬国有粮食企业收买主渠道效果,鼓舞具有天资的多元市场主体从事粮食收买,积极培养开展粮食生意人步队,健全便利农人售粮的收买收集。强化为农效劳认识,立异收买方法,确保国度粮食收买政策落实到位。健全粮食市场价钱信息效劳机制,促进栽种构造调整,促进农人增收。增强粮食收买市场监管,严厉收买市场准入准则,维护粮食收买市场次序。二是完美坚持粮食市场和价钱根本不变的粮食调控系统。持续完美粮食微观调控系统,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本”,调动中心和当地两个积极性。任务重点包罗:促进粮食产销协作,组织好政策性粮食调运,优化库存地域结构和种类构造;树立健全中心储藏粮存储、吞吐轮换和进出口有用连系的机制,充分当地粮油储藏规划;完美国度粮食一致竞价买卖平台,科学布置政策性粮食发卖;健全应急任务准则,充分制品粮油应急储藏。三是增强粮食物流系统建立。增强仓储设备建立和维修正造,有用扩展仓容。增强烘干设备建立,进步烘干才能。加速“北粮南运”首要物流畅道和西部地域物流畅道建立,完成跨省粮食首要物流畅道的“四散”运输。四是加速粮食市场系统建立。推进构成以粮食收买市场和粮食零售市场为根底、批发市场为主干、期货买卖稳步开展,一致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粮食市场系统,更好地发扬市场装备粮食资本的根底性效果。五是推进现代粮油加工系统疾速开展,具体进步粮食科技立异才能。调整粮油加工财产构造,鼎力开展粮油食物加工业,积极开展饲料加工业。推进节能减排和副产物综合应用,提拔粮油加工业市场竞争才能。增强粮食科技自立立异,持续展开行业共性要害技能研发。重点展开粮食物流信息采集、追溯技能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使用示范,逐渐完成粮食库存信息智能化监控。积极研发绿色储粮技能系统,不时进步粮食加工配备设计和制造程度。六是树立健全粮食规范与查验系统。

积极推进“两大工程”建立。持续施行农户科学储粮专项,为800万农户装备规范化科学储粮装具,使全国农户科学储粮总户数到达1000万户,项目地域农户储粮损掉率降低到2%以下。深化展开安心粮油进乡村、进社区运动,进一步扩展掩盖面,把这项民意工程办实办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