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骨髓纤维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diopathic Myelofibrosis,IMF)是骨髓增殖性疾病之一,属难治性血液系统疾病,病因未明,迄今国内外尚无有效治疗方法。1998年11月-2009年12月,笔者在本院黄世林教授指导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对辨证为热瘀伤阴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4例IMF患者进行长期观察,获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4例患者均依据《血液病诊断标准与疗效标准》[1]确诊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并于本院门诊或住院系统治疗5年以上。其中男1例,女3例,年龄43~69岁,病程7~40个月,疗程83~124个月。4例患者治疗前均以疲乏无力、腹胀为主要症状,伴有发热者1例,消瘦1例,4例均脾肿大,肝肿大1例,患者舌质黯紫,或黯淡,舌面瘀点,脉象沉涩,或弦数。详见表1。 表1 4例IMF患者一般情况及临床表现
1.2 实验室检查
1.2.1 外周血象 白细胞(4~10)×109/L者1例,(10~20)×109/L者2例,≥20×109/L者1例;血红蛋白降低(女
1.2.2 骨髓象 骨髓穿刺干抽2例,骨髓象示骨髓增生程度活跃3例,减低1例;粒系增生极度活跃1例,活跃3例,红系增生减低4例,2例成熟红细胞呈泪滴状;无巨核细胞1例。
1.2.3 骨髓活检 ①骨髓纤维组织增生程度:骨髓纤维化增生程度分型按陈氏分类法[2]分为细胞期、胶原形成期、骨硬化期。细胞期1例,胶原形成期1例,骨硬化期2例。②骨髓造血细胞增生程度按浦氏骨髓细胞增生三级分法的标准[3],骨髓增生减退2例,明显活跃2例。
2 治疗方法
2.1 中药治疗
自拟方药物组成:沙参20~30 g,生地黄20 g,麦冬20~30 g,玄参20~30 g,炙鳖甲15~20 g,紫苏子20~30 g,党参20~30 g,茯苓15~20 g,白术30~60 g,甘草5~10 g,丹参20~30 g。随症加减:腹胀,加陈皮10~15 g、姜半夏20~30 g;易汗出,加黄芪30 g、防风10 g;脾区隐痛,加赤芍20 g、柴胡10 g。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200 mL,分早晚2次服用。每周服5剂,服用至病情缓解,缓解期维持治疗可每周服用3~4剂。
2.2 西药治疗
马利兰2 mg,1~2次/d,口服,连续服用;羟基脲0.5 g,1次/d,口服,连续服用;地塞米松1.5 mg,1次/d,口服,连续服用。
3 疗效标准
参照《血液病诊断标准与疗效标准》[1]拟定标准如下。①完全缓解:临床无症状,脾缩小达肋下2 cm以内;血细胞数量在正常范围,无幼稚粒、幼稚红细胞;骨髓增生程度正常;骨髓活检增生纤维吸收;1年以上无复发。②好转:临床无症状,脾缩小达1/2或以上;血细胞数量在正常范围,无幼稚粒、幼稚红细胞;骨髓增生程度正常;骨髓活检增生纤维部分吸收。③进步: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脾较治疗前缩小,但未达1/2;血细胞数至少一项达正常范围,幼稚粒、幼稚红细胞较治疗前减少1/2或以上。④无效:未达进步标准者。
4 结果
4.1 临床疗效
完全缓解3例,至今(截止投稿时间,下同)疗程分别为83、97、124个月;好转1例,至今疗程74个月,疗程与疗效存在正相关。细胞期1例经65个月治疗达到完全缓解,2例硬化期分别经51、92个月治疗达到完全缓解,从病理分期角度,细胞期、胶原形成期、硬化期三期治疗时间逐期延长。见表2。表2 4例IMF患者疗效与病理分期、疗程的相关性
4.2 不良反应
缓解后以中药长期维持治疗可使患者稳定于缓解状态,随访至今无明显不良反应。
5 讨论
5.1 命名
在中医学古籍中无“骨髓纤维化”一名,据其临床表现,多归于“积聚”、“癥瘕”等范畴。《景岳全书·积聚》云:“积聚之病,凡饮食、血气、风寒之属,皆能致之,但曰积曰聚,当详辨也……是坚硬不移者,本有形也,故有形者曰积……诸有形者,或以饮食之滞,或以脓血之留,凡汁沫凝聚,旋成癥块者,皆积之类,其病多在血分,血有形而静也。”黄世林教授据多年临床所见,综合骨髓纤维化患者临床表现、胁下痞块及病理特征,结合古训“肾主一身之骨髓……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素问·痿论》)认为应命名为“骨痿”,系痿证之一。
5.2 发病机理
黄世林教授认为,骨痿之产生,多为毒热内蕴伤肾,日久耗损,骨枯髓虚而致。肾为先天之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血气乃行。”可知气血之生成始于精,而“肾藏精”、“肾生骨髓”、“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则说明精髓化生血液的造血作用主要取决于肾。肾气充足,骨充髓满,精血旺盛,生化不息。若毒热伤肾,耗损,日久必骨枯髓虚,精血化生,精亏血少。毒热日久,热郁血瘀,致肝脾瘀滞,形成胁下积块,阻碍气血运行,日久脾气必虚,运化无力,气血生化无源,最终形成脾肾两虚,阴血俱虚兼夹气虚的虚损证候。故本病应辨证为热瘀伤阴,早期以实为主,中期虚实夹杂,晚期则以虚为主。
5.3 疗效与机理
本组4例IMF患者采用中药辨证加减,同时配合小剂量马利兰和羟基脲、糖皮质激素治疗收到较好疗效。
本病辨证为热瘀伤阴,病因以毒热为主,主损及于肾,次之为脾。治疗宜滋阴清热、补肾益精,兼活血化瘀、健脾益气。采用地黄引子、滋阴补髓汤加减,方中以沙参、麦冬、生地黄、玄参为君,滋肾养阴;党参、茯苓、白术、甘草为四君子汤,有健脾益气之功;制鳖甲、紫苏子软坚散结;配合丹参活血化瘀共达祛除瘀滞之功效。
马利兰通过抑制免疫发病机制,阻止造血细胞异常增殖,抑制纤维母细胞增殖和减低网硬蛋白合成和/或巨核细胞释放血小板衍化因子,可逆转骨髓纤维化,早期治疗有益。有报道,羟基脲对早期患者可能有逆转骨髓纤维化作用[4]。二者均适用于巨脾症、白细胞和血小板正常或增多,骨髓处于增生阶段的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骨髓纤维化有学者认为适于伴溶血者,或血小板明显减少伴出血者,其可刺激骨髓造血功能,抑制骨髓纤维化的进展,还能明显抑制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减少血小板的破坏,收效迅速[5]。
5.4 疗程与疗效
此4例IMF患者均坚持系统治疗5年以上,疗程最短74个月,最长124个月,在不同病理阶段中,随疗程的延长,其疗效提高。不同的病理阶段亦决定了疗程的长短,2例硬化期患者均达完全缓解,其疗程亦最长,分别为51和92个月,提示坚持治疗成为疗效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沈 悌.血液病诊断与疗效标准[M].第2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61-263.
[2] 陈文杰,陈辉树.造血系统疾病临床病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59-60.
[3] 浦 权,李世俊,杨梅如,等.骨髓活检病理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40-54.
【关键词】 参一胶囊;泼尼松;骨髓纤维化
PMF此前又称为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chroniidiopathic myelofibrosis, CIMF), 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阶段的克隆性MPN, 其特征是外周血涂片可见幼稚粒、红细胞, 髓外造血引起的脏器肿大以及骨髓纤维化。人参皂苷Rg3是参一胶囊的主要成分, 是日本天然药物化学家北川勋于1980年从人参中鉴定并提纯的药用成分。自从发现Rg3具有抗肿瘤作用以来, 世界各国的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 也逐步揭示了Rg3的抗癌作用机理:参一胶囊是肿瘤新生血管抑制剂, 可以抑制VEGF表达, 抑制肿瘤的侵袭转移, 基础实验和临床试验显示, 参一胶囊对胃癌、大肠癌、妇科肿瘤以及白血病等多种恶性肿瘤有明确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应用参一胶囊联合泼尼松治疗10例PMF患者, 取得明显疗效, 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3年4月治疗的CIMF患者10例, 根据贫血、脾大表现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及骨髓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 都符合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诊断标准(WHO2008)。男6例、女4例, 平均年龄为50岁(25~76岁), 治疗前病程1月~13年, 中位病程1年, 有2例进行短期传统治疗(十一酸睾酮、羟基脲、骨化醇、沙利度胺、干扰素等治疗等)疗效欠佳。10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贫血:血红蛋白(Hb)为(35~110)g/L;血小板(PLT)(10~484×109)/L, 其中5例减少在(10~85)×109/L、3例正常在(100~172)×109/L,2例增高分别为(350×109/L、484×109/L);白细胞(WBC)(2.6~14.8)×109/L, 其中4例减少在(2.6~3.8)×109/L, 4例正常(4.2~ 7.8)×109/L, 2例增高(13.5~14.8)×109/L; 5例外周血涂片发现幼稚粒细胞(0.02~0.12)的, 4例发现有核红细胞(0.01~0.15);泪滴状红细胞10例;肝脏增大2例(肋下4.0~6.0 cm); 10例均有明显脾脏增大(肋下5.5~20.0 cm)。
1. 2 治疗方法 均为初治患者, 参一胶囊(吉林亚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片/次, 2次/d, 泼尼松(prednisone, P)石家庄华署制药厂, 30 mg/次, 1次/d, 观察至少3个月, 可根据病情变化逐渐减量至维持。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若不能耐受则停药, 改用其他方案。3个月为1个疗程, 并评价疗效。
1. 3 检测指标 主要指标的检测:2次/周进行血常规检查, 包括Hb测定、WBC计数及分类、PLT计数, 每周1次行外周血涂片以了解细胞形态, 每2~4周1次肝、肾功能及肝脾彩超检查, 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决定骨髓细胞学及骨髓病理活检复查的时间。
1. 4 疗效判断 根据骨髓纤维化伴有髓样化生治疗反应的国际工作组(IWG)共识标准进行评价分为(2006年标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临床改善(CI)、疾病进展(PD)、疾病稳定(SD)、复发。
2 结果
2. 1 治疗反应 10例患者其中1例中途退出, 共9例患者完成1个疗程, 其中4例达到临床改善标准(CI)、3例稳定(SD)、2例部分缓解。具体如下(见表1):10例贫血患者4例治疗后Hb达90.0 g/L以上, Hb分别较治疗前上升45 g/L、35 g/L、29 g/L、25 g/L, 5例无效, 其中包括1例Hb增长15 g/L但仍需反复输注红细胞, 贫血治疗有效率为40%。治疗前PLT分别为60×109/L、84×109/L的2例患者治疗后已达正常水平, 而治疗前PLT
2. 2 耐受性及不良反应 10例患者中有1例治疗1周后失访, 其中6例分别出现下述不良反应, 见表2, 余无特殊不适。
3 讨论
PMF是一组异质性疾病, 患者预后差别极大, 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SCT)在CIM患者应用的日益增多, 以及来那度胺等免疫抑制剂和JAK2V617F靶向治疗药物临床试验的完成, 临床预后有所改善, 但患者一般年龄较大加上经济原因, 无法耐受移植及高昂的药费, 而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沙利度胺等, 疗效一般, 且多伴明显不良反应。研究表明PMF骨髓基质有一复杂的结构, 其特征在于胶原总量的增加包括基质和胶原蛋白, 同时包括过度沉积的纤维粘连蛋白、肌腱蛋白、显著的新生血管和相关连的内皮细胞增殖, 从而导致骨髓血流量增快, 疾病活动期尤为明显, 这些复杂的结构特征及基质蛋白增多主要由于一些生长因子形成增多所致特别是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转化生长因子 β(TGFβ)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bFGF)明显增高[1, 2], 同时合并骨髓微血管密度增加[3], 上述均与骨髓纤维组织增生有关。沙利度胺一直用来治疗一些血管新生明显和炎症性疾病, PMF有明显的血管新生, 而且国内外研究表明沙利度胺可改善贫血、血小板减少、脾肿大[4], 国外使用剂量较大, 随着剂量的增加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加, 老年人无法耐受。故寻求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的药物是目前研究热点, 参一胶囊是从人参中提取的一种单体成分, 高勇等人早在2001年究通过体外鸡胚绒毛尿囊膜(CAM) 实验和荷瘤小鼠体内实验, 证实对肿瘤生长及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5], 后用免疫组化证实Rg3可明显抑制肿瘤组织bFGF、TGFβ的表达从而抑制新生血管形成[6]。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固脱生津之功, 是古往今来治疗虚证之要药, 能补阳中之阴、阴中之阳, 补益脾胃, 益气补血, 减少放化疗毒副作用。人参皂甙Rg3能增强NK细胞吞噬活性,增加整体大鼠血清溶血素含量和抗体生成细胞数从而增强体液免疫功能, 并部分增强特异性免疫功能[7], 增强机体的抗肿瘤能力,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CIMF患者大都合并白细胞减少, 免疫功能低下, 使用该药可能减少感染发生率, 治疗10例CIMF, 其中4例达到临床改善标准(CI)、3例稳定(SD)、2例部分缓解。脾脏均有不同程度回缩并变软, 且有4例脾回缩1/2以上, 目前我们观察的病例数较少, 还有待于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总之, 参一胶囊联合激素方案安全, 口服方便, 无不良反应, 或有轻度不良反应, 不必停药, 不影响治疗减轻症状, 改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Chaiter Y, Brenner B, Aghai E, et al. High incidence of 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in Ashkenazi Jews in northern Israel. Leuk Lymphoma, 1992, 7(3):251-255.
[2] Charbord P. Increased vascularity of bone marrow in myelofibrosis.Br J Haematol, 1986(62):595-596.
[3] Mcsa RA,Hanson CA, Rajkumar SV, et al. Evaluayion and clinical correlations of bone nanrrow angiogenesis in myeofibrosis with myeloid metaolasia. Blood, 2000(96):3374-3380.
[4] Mesa RA, Steensma DP, Pardanani A, et al. A phase 2 trial of combination low-dose thalidomide and prednisone for the treatment of myelofibrosis with myeloid metaplasia. Blood 2003(101): 2534- 2541
[5] 高勇, 王杰军, 许青.人参皂苷Rg3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1,22(1):40-43.
【关键词】 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活检塑料包埋技术
全血细胞减少症是临床很多疾病的共有表现,确诊及鉴别诊断主要依据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 骨髓细胞形态学有时难以提供令人满意的结果。采用骨髓活检可弥补骨髓涂片检查的不足,也不受骨髓穿刺取材可能稀释及推片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能真实地反映骨髓造血组织结构、细胞分布等情况,为疾病的正确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对20例经骨髓涂片分析确诊有困难的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进行了骨髓活组织病理检查及临床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例患者均为我院血液科住院病例,男12 例,女8 例,年龄14~70 岁,中位年龄34 岁。因全血细胞减少随诊(Hb、WBC、PLT 分别< 100g/L、4.0×109/L、80 ×109/L 者视为全血细胞减少[1]) 1~6 个月,所有患者多次骨髓涂片提示骨髓增生活跃、减低或“干抽”,诊断未明,为确定诊断同时做骨髓活检。
1.2 方法 选常规骨髓穿刺部位(髂前上棘或髂后上棘),用骨髓活检针取骨髓组织长约1cm,Bouin 液固定1h,梯度乙醇脱水,采用HemaPun865塑料包埋,切片3μm 行HGF(苏木素-姬木萨-品红)染色 、5μm 行Gomori 网硬蛋白纤维染色,显微镜下观察[2]。根据活检组织切片中造血组织与脂肪组织面积的大致比例,将骨髓增生程度分为5级,造血细胞占81%~100%为极度活跃,61%~80%为较活跃,41%~60%为增生正常,20%~40%增生较低下,
2 结果
20例患者经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切片确诊19例,其中符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5例,占75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纤维化各1 例,诊断未明1例。15例MDS 病例的骨髓塑料包埋切片内均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学异常,骨髓内幼稚细胞增多,3~5个聚集成簇或灶状分布,出现粒细胞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可见单圆核或小圆核巨核细胞; Gomori 网状纤维银浸染色均为+~++,诊断MDS伴轻~中度的纤维组织增生。3 例骨髓抽吸困难或干抽的病例骨髓活检结果为:1例骨髓切片浆细胞明显增生伴纤维组织中度增生,造成骨髓涂片取材困难,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并骨髓纤维化;1例骨髓纤维组织中度以上增生,诊断原发性骨髓纤维化;1例外周血WBC 25×109/L,分类可见幼稚细胞,因白血病细胞的塞实造成骨髓抽吸困难,骨髓活检提示前体细胞占据整个骨髓腔伴轻度纤维组织增生,诊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另1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因病程长(10年) ,骨髓活检为提示增生减低,粒、红、巨核系三系细胞增生减少,Gomori 网状纤维银浸染色为阴性,仍维持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1 例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多次骨髓涂片提示增生骨髓象,骨髓活检无明显异常发现,此患者还在继续随访中。
3 讨论
全血细胞减少症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为再生障碍性贫血、MDS、急性白血病等。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具有细胞形态好、易于各种细胞辨认等特点,是对全血细胞减少病例进行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但少数病例的骨髓由于受血液稀释、细胞密度过大、骨髓基质对细胞的黏附力、推片的力度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某些疾病的诊断需要对骨髓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时,骨髓涂片则不能真实反映骨髓组织及细胞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做骨髓活检。
骨髓活检通过活检针取一小块完整的骨髓组织, 采用Bouin 液固定, 梯度酒精脱水,切片裱片,对骨髓组织脱水、不脱钙,行HGF 染色使切片清晰度高,骨髓细胞皱缩小,变形小,色彩鲜明,便于辨认粒、红、巨核、淋巴、单核各系统细胞及观察骨小梁、小梁间区细胞分布等。
将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二者密切配合、相互补充,对临床诊断有很大帮助。在未开展骨髓活检检查前,全血细胞减少症病例被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比例远远高于MDS。有部分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也可出现一些病态造血现象:包括有核红细胞巨幼样变、双核红细胞、多嗜性红细胞、点彩红细胞、Howell-J ally 小体等;粒系统核浆发育不平衡;巨核系见单圆核小巨核细胞、多圆核巨核细胞;但未见巨大红细胞、红细胞多极分裂且为奇数核等[2-3]。在临床工作中,对于诊断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程长、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在随诊中复查骨髓涂片的同时做骨髓组织活检,能避免涂片中的弊端,反映骨髓组织的结构和细胞分布,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骨髓组织塑料包埋切片技术的开展,将更易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和MDS (尤其低增生MDS)进行鉴别。在MDS 患者的骨髓内均可见不同程度的骨髓正常结构被破坏和细胞的异位:(1) 主要分布于小梁旁区的不同发育阶段的粒系细胞向小梁间中央区移动; (2) 幼红细胞岛和巨核系细胞常由正常的小梁间区和中央区移向小梁旁区或骨小梁表面; (3)在小梁间区和旁区见3~5 个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常聚集成簇,即称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bnormal localization of immature Precursors, ALIP),这是MDS的组织学特征[2-5];(4)间质的改变:约半数患者切片示轻度或中度纤维组织增生,10%~15%合并显著骨髓纤维化。再障骨髓活检无ALIP结构、Gomori染色无网状纤维增多现象[4]。
本组20 例患者经多次骨髓涂片均未明确诊断,经对症治疗效果不佳,是临床的疑难病例,经骨髓组织塑料包埋检查多数患者确定了临床诊断,证实骨髓活检弥补了骨髓涂片的不足,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是正确诊断各种血液系统疾病的一个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另外,本组患者中符合MDS 病理改变的有15 例,占75 % ,也提示骨髓活检在MDS 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上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骨髓纤维化是骨髓涂片不能解决的问题,需要靠骨髓组织活检技术来完成。通过骨髓组织切片的Gomori 网状纤维银浸染色能显示骨髓内网状纤维的增生情况。正常骨髓活组织切片内可见少量纤细的网状纤维,是构成造血诱导微环境的主要成份之一。文献报道[2]50%以上的MDS 患者骨髓切片内伴轻至中度纤维组织增生,11 %~15 %伴显著纤维化,MDS 的纤维组织增生可能与病态巨核细胞生成以及血小板衍生性细胞因子有关。本组15 例MDS 患者均有骨髓轻至中度的纤维组织增生,较文献比例高,可能与病例数较少有关,但也能说明骨髓纤维组织增生在MDS 是较为常见的。2例骨髓纤维组织中度以上增生的患者,最后分别确诊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和多发性骨髓瘤伴骨髓纤维化。少数急性白血病患者因白血病细胞的紧密塞实和伴骨髓纤维化,导致骨髓不易抽吸,靠骨髓涂片明确诊断是困难的。本组1 例患者出现类似表现,经骨髓活检确诊为急性白血病伴骨髓纤维化。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基质细胞产生的大量黏附分子,增强了恶性浆细胞间的相互粘连,造成部分病例的骨髓不易吸出,骨髓涂片不能明确诊断,在这部分病例骨髓活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有无骨髓纤维组织增生也能明确[2]。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血液病诊断的疗效标准[M]. 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52-157.
[2] 浦权,杨梅如. 血液病骨髓病理诊断手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7.
[3] 金朝晖,李晓,杨梅如. 低增生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骨髓病理观察[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0,13 (1):15.
G-CSF 动员组(SCF-G 组)、单侧输尿管梗阻组(UUO 组)、SCF 联合 G-CSF 动员加梗阻 组(UUO+SCF-G 组)。于实验第 5、14、21、28 天每组各随机抽取 8 只处死,检测血清
肌酐水平、肾间质 CD34+表达细胞数目和Ⅷ因子阳性表达细胞数目、肾间质纤维化和间质
的病理损害积分、肾皮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 和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 )
mRNA 的表达。结果
①UUO 模型 2 周时即可见到肾间质纤维化伴肾小管周微血管的丢失;
②UUO+SCF-G 组肾间质干细胞归巢数目明显高于 UUO 组和 Sham 组;③UUO+SCF-G 组 肾小管周微血管指数减少出现的时间晚于 UUO 组;④第 14、21、28 天 UUO+SCF-G 组间 质化纤维程度和肾小管损伤程度均轻于 UUO 组;⑤UUO+SCF-G 组术后 VEGF mRNA 表达 下降出现的时间晚于 UUO 组,且表达均高于同期 UUO 组;⑥UUO+SCF-G 组术后 TSP-1 mRNA 表达增高出现的时间晚于 UUO 组,且表达均低于同期 UUO 组;⑦在 UUO 组和 UUO+SCF-G 组中,肾小管周微血管指数与血清肌酐水平及间质纤维化积分、肾小管间质的 病理积分均呈负相关;肾皮质 VEGF mRNA 表达与肾小管周微血管指数均呈正相关,肾皮
质 TSP-1 mRNA 表达与肾小管周微血管指数均呈负相关。结论
周微血管的丢失,并与肾间质纤维化及间质病理损伤密切相关;
①UUO 大鼠中存在肾小管
②联合应用 SCF 和 G-CSF 动员的骨髓干细胞可以归巢至受损的肾脏,有助于减少肾小管周 微血管丢失,并进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和间质损害,保护肾功能;③联合应用 SCF 和 G-CSF, 可以上调肾皮质 VEGF mRNA 水平和下调 TSP-1 mRNA 水平,这可能是其促进内皮细胞修 复及保护肾间质微血管损伤的机制之一。 关键词:单侧输尿管梗阻,骨髓干细胞,干细胞因子,粒细胞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间质纤维 化,肾小管周微血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反应蛋白-1
中图分类号:R620
间质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疾病进展的共同病理特征,最终进展为终末期肾衰[1],目前对此 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Bohle 等的研究[2]发现,多种进展性肾病存在肾间质微血管丢失, 并认为肾间质微血管的丢失是造成肾小管间质缺氧性损伤及间质纤维化的重要病因。近年国 内外在心肌梗死领域应用骨髓干细胞进行治疗的报道较多,认为骨髓干细胞最终不能分化为 新的心肌细胞,但可促进受损组织的新生血管形成,心肌梗死患者可能受益于此[3,4]。本研 究拟观察干细胞因子(SCF)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 大鼠骨髓干细胞动员后在肾间质的归巢及对肾间质中微血管、纤维化程度和肾功能的影响, 并探讨其对微血管影响的可能机制,以期为干细胞移植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提供新的途径及 理论依据。
1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30672251)及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 (项目号:20040533043)
的资助。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8 只雄性 Wistar 大鼠(体重 180-200 g),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随机分为 4 组,每组 32 只。
1. 2 主要材料
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商品名:瑞白)购于山东齐鲁制药厂,干细胞因 子(rhSCF)购于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兔抗 CD34 多克隆抗体购于 Santa Cruz 公司,兔抗 Ⅷ因子相关抗原多克隆抗体及 SP 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均购于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 司,引物由上海生工合成。
1. 3 实验分组及方法
①假手术对照组( sham operation group,Sham 组)。手术分离右输尿管但不结扎输尿 管。术后当天即经皮下注射生理盐水 2ml/(kg·d),连续 5 天。②SCF 联合 G-CSF 对照组(SCF
and G-CSF control group,SCF-G 组)。皮下注射 SCF200 ?g/(kg·d),G-CSF200 ?g/(kg·d), 连续 5 天。③单侧输尿管梗阻组(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 group,UUO 组)。行右侧输 尿管结扎术。术后当天即经皮下注射生理盐水 2ml/(kg·d),连续 5 天。④单侧输尿管梗阻加 SCF 联合 G-CSF 动员组(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 treated with SCF and G-CSF group, UUO+SCF-G 组)。行右侧输尿管结扎术,术后当天即皮下注射 SCF200 ?g/(kg·d),G-CSF200
?g/(kg·d),连续 5 天。于实验第 5、14、21、28 天每组各随机抽取 8 只大鼠处死,采集血液 及右侧肾脏标本。其中右肾除去肾包膜用生理盐水灌洗后分成二份,一份用 10%的福尔马 林固定以用于光镜检测和免疫组化检测,其余部分分离肾皮质,经液氮速冻保存后转入-70℃ 冰箱备用。
1. 4 指标检测
1.4.1 检测四组大鼠血清肌酐水平:
日立 7150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1.4.2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肾间质 CD34 阳性表达细胞
染色后每张切片取肾皮质 20 个显微镜高倍视野(×400),分别计数每个视野肾小管间质
中 CD34+细胞数目,取其平均值。
1.4.3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肾间质Ⅷ因子阳性表达细胞 微血管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的量化参照文献[5] 任何 1 个棕黄色的内皮细胞或内
皮细胞簇作为 1 条微血管,只要结构不相连,其分支结构也作为 1 条血管计数(除外大的
血管)。对每个标本观察肾皮质 20 个显微镜高倍视野(×400)肾小管周围肾间质中微血管数, 并取平均值,得出肾小管周微血管指数(peritubular capillar index,PCI)。
1.4.4 肾脏病理评分
HE、 PAS 及 Masson 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改变,并进行间质纤维化及间质 的病理损害积分,评分标准参照李志辉等的方法[6]。
1.4.5 RT-PCR 方法检测肾皮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 和血小板反应蛋白-1
(TSP-1 )mRNA 的表达
VEGF 引 物序列 为 :上游 5/- TTCGTCCAACTTCTGGGCTGT-3/ ,下游 5/- AGCAAGGCAAGGCTCCAATG-3/ ; TSP-1 引 物 序 列 为 : 上 游 5/- CATCAACACCGAAAGGGACG-3/,下游 5/- AGCCCATAGTTCCAGAAGGTG-3/。扩增片段 长度 VEGF 为 420 bp,TSP-1 为 538 bp。GAPDH 为内参。PCR 反应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后,
用 Phoretix ID 凝胶图像分析软件测定电泳条带的光密度,用内参校准后进行统计分析。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肾小球和小管间质的病理积分系将多项分类资 料的结果数量化,其结果同其它定量资料一样,以均数±标准差( x ±s)表示,两组间均数 采用 t 检验,多组间均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有相关趋势的变量,采用 Pearson 相关分 析。肾间质纤维化积分系单项分类资料的结果,按等级资料处理,两组之间比较采用秩和 检验。肾间质纤维化积分与其它资料的相关分析采用 Spearman 相关分析。均以 P
2 结果
2.1 四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血清肌酐水平的变化
UUO 组与 UUO+SCF-G 组大鼠在术后第显著性(P0.05)(见表 1)。
表 1. 四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血清肌酐的变化(?mol/L)( x ±s)
第 5 天 第 14 天 第 21 天 第 28 天
Sham
24.11±7.88
24.41±5.53
21.95±5.36
25.05±7.69
SCF-G
22.19±7.04
23.55±5.36
22.44±4.83
23.77±7.07
UUO 25.54±7.85 89.71±12.92a 81.50±18.05a 81.05±26.75a
UUO+SCF-G
26.05±6.67
85.33±14.72a
84.08±20.38a
77.99±22.20a
F
0.440
97.452
49.418
24.638
P
0.726
0.000
0.000
0.000
a P
2.2 四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肾小管间质中 CD34 阳性细胞数目的变化
CD34 表达于细胞膜,既是干细胞的表面标志,也是血管内皮细胞的表面标志。CD34 阳性表达为苏木素核衬染下,细胞膜环状棕黄色染色。在 Sham 组及 SCF-G 组,CD34+阳 性表达见于肾小球内、肾间质内微血管及大的血管的内皮细胞,其他部位各时间点均未发
现 CD34+表达细胞。而在 UUO 组和 UUO+SCF-G 组中,除了上述部位外,在部分损伤的小 管部位亦见 CD34+表达细胞,且 UUO 组肾间质 CD34+表达细胞数目在术后第 5 天较 Sham 组及 SCF-G 组略有增多,UUO+SCF-G 组则在第 5、14、21 肾间质 CD34+表达细胞数目与 其余三组相比均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 2)。
全血细胞减少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对其进行诊断的主要依据仍然是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的检查,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骨髓细胞形态学有时难以提供满意的结果。骨髓活检对骨髓组织进行分析,检查结果不受骨髓稀释等因素的影响,可为正确诊断疾病提供互补依据。对2002年-2006年的284例骨髓涂片标本中56例同时做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84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骨髓涂片标本,男137例、占48.2%,女性147例、占51.8%,年龄9个月~85岁,平均43.8岁;其中56例同时进行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血常规男RBC<4.0×1012/L,女性RBC<3.5×1012/L;Hb
1.2 方法
1.2.1 骨髓涂片
于髂前上棘或髂后上棘进行骨髓穿刺制备骨髓液涂片,瑞氏染色;采用奥林巴斯生物显微镜,先低倍镜观察,再用油镜观察标本有核细胞形态,并计数500个有核细胞并计算百分比,按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结合病人的临床资料给出实验室诊断。
1.2.2 骨髓活检
于髂前或髂后上棘局部麻醉后,用一步法抽吸活组织块,经PCF液固定24 h,80 %~100 %酒精梯度脱水,HEMA包埋剂包埋,切片厚度3 μm,进行HE、HGF染色[3]。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配对资料χ2检验。
2 结果
284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骨髓涂片显示各种疾病的分布情况见表1,可见全血细胞减少主要由急性白血病(A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巨幼细胞性贫血(MgA)、再生障碍性贫血(AA)等疾病引起,另外还可以由恶性组织细胞病(MH)、缺铁性贫血(IDA)、铁失利用性贫血等引起。56例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形态学与组织学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56例患者使用骨髓涂片检查总的疾病检出率为44.7 %,但是同时用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后,总的疾病检出率达到了78.6 %,二者检出率的比较存在极显著性差异(χ2=13.63,P
3 讨论
全血细胞减少症在临床常见,本组284例全血细胞减少病人骨髓涂片结果主要为增生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再生不良性贫血、AL以及MDS等,目前对这些疾病的鉴别诊断主要依据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骨髓涂片检查具有细胞形态好、易于对各种细胞的辨认等优点,但由于受血液稀释、骨髓基质对细胞的黏附力、推片的力度等影响,往往不能真实反映骨髓组织细胞的情况[4]。骨髓活检通过穿刺针取一小块完整骨髓组织进行分析,不受以上因素的影响,能较准确地反映骨髓造血组织的真实情况[5]。本组56例病人使用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两种方法后提高了诊断率,特别是对MDS的诊断,其原因是MDS常伴有细胞过度增生,细胞蓄积而致不易抽出,骨髓涂片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正常或减低,不利于该病的诊断;而骨髓活检切片能客观地反映组织、细胞的分布,有利于MDS的诊断。此外,在骨髓纤维化的时候常常会发生骨髓干抽,致使未能得出结果,而骨髓活检可以对骨髓纤维化程度进行判断,通过Gmori染色,可容易地观察到纤维组织。另外,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时候,骨髓涂片多次穿刺都会发生稀释的情况,而通过骨髓活检是取材完整的骨髓组织,可以观察到造血细胞的数量和分布,尤其是巨核细胞的数量以及骨髓机质的变化,从而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进行诊断。骨髓涂片检查在诊断血液系统疾病时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是在对某些疾病,如MDS、骨髓纤维化、再生障碍性贫血时由于疾病本身的因素难以得到明确的诊断,所以对全血细胞减少病人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时,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相结合能有效提高诊断率。
综上所述,对全血细胞减少的病人,不应单纯采用骨髓涂片,还应结合骨髓活检,减少疾病的漏诊,这不仅有利于快速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还为病人在治疗时赢得时间。
参考文献
[1]谭齐贤.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
[2]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63-259.
[3]张功亮,郭广秀,王建,等.2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活检切片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7(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