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幸福的小满

幸福的小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幸福的小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幸福的小满范文第1篇

据说犹太人在孩子一岁时将蜂蜜涂抹到《圣经》上让孩子舔,意在告诉孩子读书是甜蜜事。这个饱经苦难的民族拯救自己的秘密就是读书。美国人均年阅读45本书,犹太人65本,中国人5本。数字差距的背后是什么?一个读书求知的民族纵有苦难也有未来;一群只知道谩骂自大的人,围观之后只有一哄而散。

上世纪80年代,钱穆的孙女在北大中文系读书,她问祖父如何读书。钱穆回信说:“《论语》外,须诵《孟子》、《大学》、《中庸》与《朱子章句集注》。《庄子》外,须诵《老子》。四书与老庄外,该读《史记》,须全读,不宜选读……遇难解又爱读处,仍盼能背诵”。而钱穆本人就能背诵《史记》。

不用多说崇洋媚外,或者厚古薄今了,这现象确实是现实。以前我们管这个叫高分低能,现在更精准些,叫有知识没文化——人文素养缺失严重。性格的养成来自教育,而如今确定一个人价值观的大学教育里,一个普遍问题就是: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忽略关于价值观、素养、职业道德、人文关怀等的教育。上大学的目的普遍是为了个人未来的飞黄腾达。一旦能出国,就不想回国;一旦毕了业,就拼命挣钱,过好日子。至于民族发展、社会存在这些问题,都与自己没什么关系。结果就是,这种环境下出来的国人,普遍变得既没文化自尊,也没文化自觉。

有个学者说过一句听起来危言耸听的话:“无科技不足以强国,无文化则足以亡种。”其实事实就是如此。英国泰晤士日报对民众做过一个调查,你认为科学家、工程师,和哲学家、艺术家,哪个群体对我们生活影响更大。结果选前者的占了7成以上。还是同样的选项,问题变成了“谁对人类影响更大”,结果就掉了个个儿。知识是外在于你的东西,是材料、工具,是可以量化的知道;而知识进入种群民族,渗透进他的生活方式里面,才能称之为文化。生活的质量和生命的价值如何,是浑浑噩噩一世,还是行尸走肉、饭囊衣架一个?应该取决于文化的有无和高下。

之前和大家探讨过,中国靠什么影响世界?GDP、摩天大楼,还是免费援助和代表廉价的中国制造?这些都是现实,但未必能产生真正激动人心的正能量。西方可以因为经济而需要你,却需要文化才能喜欢你。我们要用文化影响世界,但自己却已经丢了祖传的文化,影响还从何谈起?美国有美国梦吸引着世界,中国的中国梦是什么?如果仅仅是“进入特权阶级就能获得实惠”、“笑贫不笑”、“赚足够的钱,让别人无钱可赚”这些“生活法则”,那么能吸引到别人喜欢你么?有些难。偏偏我们自己又沉浸在这些恶性的竞争中,忽略了更多更美好的东西。

退一步说,没有文化属性的商业产品,也很难抢占产业链上游,拥有足够高的附加值。如何让产品和服务拥有文化属性?不是引经据典堆砌概念,摆中式符号这些形式主义,这与我们喊了三十年的“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没有区别。文化的终点是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终极形式是国民幸福感。没有关怀和不能带来幸福的文化,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国民认同,而且有血脉上的共鸣?自己不感动不共鸣,还想靠一时新鲜感骗全球老外的钱?

幸福的小满范文第2篇

COPD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其特点是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久而久之,导致患者营养不良。这不仅使呼吸肌,尤其是膈肌的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萎缩,从而降低肺通气功能,导致呼吸功能衰竭,而且更影响到机体的免疫防卫系统,使肺和呼吸道防御功能受损,引起肺部的反复感染,导致病情恶化,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由于本病的病机和临床表现的复杂性,临床上应根据肺脾肾虚损的孰轻孰重、痰浊的寒热属性,以及痰瘀互结以何者为主等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COPD虽然是气道的疾病,但对全身的系统影响也不容忽视。该文在早期预防的基础上,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0例,并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60例对照观察,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在我单位治疗的C0PD患者12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60例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63~77岁,平均67.9岁;病程4~24年。对照组60例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60~78岁,平均67.7岁;病程3~22年。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予西医常规治疗。①一般措施:喘甚者取半卧位;痰盛者翻身拍背以助排痰,或以吸痰机鼻导管吸痰;持续低流量吸氧。②抗感染:感染严重者采用足量、联合使用抗生素的原则,尽量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③解痉平喘:选用氨茶碱、β2-受体兴奋剂等。④支持疗法:保持充足的营养及能量供应,但避免糖类过多,适当增加脂肪与蛋白质的摄入。⑤并发症处理:予利尿、脱水等治疗脑水肿;予制酸、止血治疗应激性溃疡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等。治疗组在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痰祛瘀润肺止嗽汤(药物组成:紫苑20 g,款冬花8g,地龙18g,僵蚕18 g,代赭石18 g,党参15 g,黄芪15 g,全瓜蒌15g,葶苈子15g,桃仁12g,红花12g,苏子10g,水蛭10g,制天南星10g)。(注:具体剂量可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调整)。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两组均10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护理措施

2.1病情观察 咳嗽、咳痰情况,如痰外观、痰量、痰是否易咳出;呼吸频率、有无辅助呼吸肌参与活动等呼吸困难表现;紫绀、意识状态等;当病人突发胸痛要警惕气胸。

2.2休息与活动 急性发作期需卧床休息,采取舒适的或半坐位。病情缓解后鼓励患者适当增加体力活动。

2.3饮食 因COPD患者呼吸负荷加重,能量消耗增多;又因呼吸困难、缺氧及药物副作用等使进食减少,因此,此类病人营养不良十分常见,这可使肺功能和呼吸肌功能减弱、机体免疫力降低,因此应注意增加营养摄入,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故COPD患者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饮食。还应注意少吃产气食品如豆类、薯类;食物要易嚼、易咽,并应少量多餐;如无禁忌每日饮水量至少要1.5L。

2.4呼吸肌功能锻炼

2.4.1腹式呼吸:肺气肿患者常呈浅而速的呼吸,呼吸效率低。让患者做深而慢的腹式呼吸,通过腹肌的主动收缩与舒张来加强膈肌运动幅度,可使呼吸阻力减低、肺泡通气量增加、呼吸效率提高、耗氧量减少,从而减轻呼吸困难,提高活动耐力。训练方法如下:可采取立位、坐位或半卧位。开始训练时以半卧位、双膝半屈曲最适宜。如采取立位时上半身应略向前倾,以使腹肌放松、舒缩自如,全身肌肉特别是辅助呼吸肌尽量放松。嘱病人用鼻吸气,经口呼气,呼吸要缓慢、均匀,切勿用力呼气。吸气时腹肌放松,腹部鼓起;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下陷。开始训练时,患者可将一手放在腹部,一手放在前胸,以感知胸腹起伏。呼吸时应使胸廓保持最小的活动度,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例为1:2~3,每分钟10次左右,练习数次后可稍事休息,两手交换位置后继续进行训练。每日训练2次,每次10~15min。熟练后可增加训练次数和时间,并可采用各种随时进行练习。如能将缩唇呼气融入其中,更能有效增加呼吸运动的力量和效率,调动通气的潜能。

2.4.2缩唇呼气:在呼气时缩唇,将口唇缩成吹口哨状,气体经缩窄的口作唇缓慢呼出称缩唇呼气。吸气与呼气时间之比为1:2或1:3,7~8次/分,每次10~20分钟,每日训练2次。因肺气肿患者肺泡弹性回缩力减低,小气道阻力增高,呼气时小气道提早闭合致使气体滞留在肺内。缩唇呼气的作用是提高支气管内压,防止呼气时小气道过早陷闭,以利肺泡气排出,改善肺泡通气量。

2.5长期家庭氧疗的护理 长期家庭氧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应向病人说明长期家庭氧疗的目的、作用及注意事项。一般采用鼻导管低流量持续吸氧,氧流量1~2L/min(氧浓度25%~29%),吸氧时间应在每日15h以上。

2.6药物治疗的护理 按医嘱应用抗菌药、支气管扩张药、祛痰药等药物,说明气雾剂用法,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2.7心理护理 由于病人长期呼吸困难,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家庭关心、照顾也会因久病而减少,因此病人多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护士应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做好病人与家属、单位间的沟通,给予其心理、经济支持。

2.8健康教育 向群众进行预防COPD的健康教育,主要是避免发病的高危因素,特别是宣传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指导群众戒烟;改善大气环境、工作环境及室内环境,避免大气污染、职业性粉尘及化学物质吸入。另外,还应开展群众性体育锻练,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有COPD高危因素的人群,定期进行肺功能监测,以尽可能早期发现COPD并及时予以干预。防治原发病如慢性支气管炎等。

2.疗效评价

2.1肺功能评价[1] 采用用力肺活量(FVC)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指标,气流阻塞是通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减少来评估。

2.2疗效标准[2]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显效:咳嗽、咯痰、呼吸困难、紫绀消失,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肺部口罗音明显减少或消失,双下肢水肿消失,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1.33 kPa(10 mm Hg)以上,氧分压(PaO2)上升1.33 kPa(10 mm Hg)以上;有效:咳嗽、咯痰、呼吸困难、紫绀减轻,肺部口罗音明显减少,PaCO2下降、PaO2上升,但未达到1.33 kPa(10 mm Hg);无效:症状、体征及PaCO2、PaO2无改善,肺功能、心电图无改善。

2.3生活质量评定[3] 生活质量评定采用卡氏评分法,根据Karnofsky 计分标准, 治疗前后给予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评分增加10分以上者为提高; 增加或减少10分以内者为稳定; 减少10分以上者为下降。

2.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结果以均数士标准差 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x2)检验。

3.结果

3.1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3.2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见表2

3.3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定卡氏评分 见表3

幸福的小满范文第3篇

摘 要 目的:总结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运动康复的效果。方法:收治慢性心衰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住院期间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适当进行运动康复,比较两组心功能改善、心率及身体活动能级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老年患者 慢性心衰 运动康复 效果

慢性心衰(CHF)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多发病,80%的慢性心衰患者年龄>60岁,随年龄增长患病率有上升趋势,其临床主要表现为体力活动受限,运动能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研究发现运动康复训练可以促进心衰患者心功能恢复,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运动康复能起到强化疗效的作用[1]。现将我院运动康复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11月收治慢性心衰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60~78岁,平均66.8±1.2岁;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32例,Ⅳ级18例;冠心病19例,高血压心病10例,风心病12例,心肌病5例,心肌炎4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60~82岁,平均68.2±1.5岁;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35例,Ⅳ级15例;冠心病16例,高血压心病13例,风心病11例,心肌病6例,心肌炎4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①符合《慢性心衰诊断、治疗指南》中心衰的诊断标准;②NYHA心功能分级均Ⅲ~Ⅳ级;③左室射血分数>45%;④近期未使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抑制剂等药物治疗。

排除标准:①肾功能异常者;②血肌酐>220μmol/L的男性患者及血肌酐>176μmol/L的女性患者[2];③血钾浓度>5.0mmol/L者;④伴有不稳定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者。

方法:所有患者都给予对症治疗:卧床休息,给予强心治疗、扩血管和利尿剂治疗、心衰诱因治疗等。观察组根据病情给予以下运动康复训练:①心功能Ⅳ级者:绝对卧床休息的同时由护理人员协助全身关节进行被动运动,4次/日,每次10分钟。之后让患者慢慢尝试主动关节运动,再慢慢过渡到下床运动训练。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循序渐进提高运动时间及运动量;②心功能Ⅲ级者:保持患者卧床休息,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尝试练习床边站立、移步及步行,4次/日,每次10分钟。之后协助患者练习用餐、坐椅、独立大小便、洗浴等,根据病情增加运动时间和运动量。比较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动脉压、心率、心功能分级、身体活动能级变化。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在P

结 果

两组平均住院时间、血压、心率变化,见表1。

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见表2。

讨 论

慢性心衰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是左心衰竭,单纯右心衰竭比较少见[3]。老年患者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机体老化、重要器官功能衰退,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发生改变,加之老年患者是并发症高发群体,因此治疗过程更为复杂。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慢性心衰的患病率逐年上升,而老年患者在对症治疗中心功能恢复速度较慢,需要辅以运动康复训练,促进心功能恢复[4]。运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与患者的心理沟通,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争取其自身积极主动性,提高运动康复的效果。另外,运动康复要遵循根据病情循序渐进的原则,由被动运动过渡至主动运动,由床上运动过渡至室内活动,由简单移步过渡至独立用餐等。本组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运动康复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住院时间缩短,血压及身体活动能级改善较好,心功能改善率达92.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1 王建华.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0):93-95.

2 雷小红,徐业成,邓万俊.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J].子血管病学进展,2008,29(1):163-164.

幸福的小满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坤复康片;慢性盆腔炎;左氧氟沙星;奥硝唑

[中图分类号] R27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2(c)-091-02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白带增多、腰腹疼痛及不孕等,如形成慢性附件炎,则可触及肿块,可有低热,易感疲劳。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连以及盆腔充血,可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月经前后加剧。由于盆腔淤血,患者可有月经增多,卵巢功能损害可有月经失调,输卵管粘连阻塞时可致不孕或异位妊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8~2010年确诊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2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西医和中医的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主要参照《新编实用妇科学》中慢性盆腔炎诊断的内容。中医诊断标准主要参照卫生部《中医诊断学》慢性盆腔炎诊断要点而拟定。现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64例患者采用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0.2 g 100 ml,每日1次和奥硝唑0.5 g 250 ml中,每日1次;治疗组6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坤复康片,由广东在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60287),每粒0.45 g,每次4粒,每日3次,1周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在月经期停服药物,月经干净后继续服用。

1.3 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体征评分标准判定[2]:子宫活动受限、压痛,5分;输卵管呈条索状、压痛,5分;子宫一侧或两侧片状增厚、压痛,5分。症状评分标准:下腹、腰部酸痛下坠,3分;带下增多,1分;低热疲乏,1分;经期腹痛,1分;病程每增加1年加0.5分。病情分级标准:重度,积分在15分以上;中度,积分10~15分;轻度,积分5~9分。痊愈:症状、体征消失,妇科检查正常,积分为0分;显效:症状体征消失,妇科检查显著改善,治疗后比治疗前积分降低2/3以上;有效:症状、体征及妇科检查均有所减轻,治疗后比治疗前积分降低1/3以上;无效:治疗后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比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盆腔炎为细菌感染造成的广泛或局限性炎症病灶,女性生殖系统任何一部位的疾病都可能引发盆腔炎[3],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卯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和周围炎。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已将这一临床综合征定义为盆腔慢性疾病(CPID)。既往CPID多因生产后、剖宫产后、流产后以及妇科手术后细菌进入创面感染而得病,近年来则多由下生殖道的性传播疾病(STDs)及细菌性阴道疾病(BV)上行感染至上生殖道而造成。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下腹部坠胀及腰骶部不适,常在月经期前后、劳累后及免疫力降低时加重,并常常伴有痛。盆腔炎性在急性发作期患者可出现高热、恶寒、腹痛难忍、阴道分泌各种血性和脓性分泌物。

盆腔炎在中医范畴[4]认为是腹痛和带下痛,慢性盆腔炎以湿热型居多,治则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其发病机制主要为感染邪毒,寒湿之邪侵袭冲任胞宫,瘀久化热,温热蕴结凝聚于下焦。中医将盆腔炎分为五类:热毒型、湿热型、湿热淤滞型、淤血阻滞型、冲任虚寒型。所以治疗上大多为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行气散结。现代动物模型表明,坤复康片方中赤芍酸苦,性凉,可行瘀凉血、止痛消肿,可疏通瘀滞、松解黏连,同时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因为炎性物质刺激而渗出产生水肿;刘寄奴味苦,性温,可破血通经,敛疮消肿,改善局部循环障碍;苦参清热解毒,专治下焦湿热蕴结;革藓、茼蓄清热利湿,祛湿浊而不伤正气,利湿邪而不伤真阴;配猪苓渗湿利水,使湿邪从小便而出,同时又能助阳,升清降浊,化湿祛邪。5种药物均为佐药,起到清热、利湿、杀虫之功,并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还可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活性,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并促进胶原纤维的分解和吸收,阻止粘连的形成。

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中药治疗盆腔炎有其独到之处在于对慢性盆腔炎症属余邪未净,淤积胞中,治则为温经散寒、理气活血、化瘀止痛。既能吸收西药抗生素在有效抗菌治疗方面的优势,又能弥补单纯使用抗生素而产生菌群失调再次感染和产生耐药性等各种并发症的缺点,并且具有用药时间短、毒副作用小、抗生素的使用量相对较少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4-27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

[3]赵敏如,谭万信.中医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43-852.

幸福的小满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稳定性慢性心力衰竭;康复运动;疗效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1.212

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基金会心力衰竭管理指南将慢性心衰运动康复列为ⅠA类推荐。一定量的康复运动可以降低慢性心衰患者的病死率, 减少反复住院的次数, 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合理控制医疗成本。2013年1月~ 2014 年1月在本院收治稳定性慢性心衰患者, 观察其康复运动后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06例慢性心衰患者, 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慢性心衰临床诊断标准, NYHA分级Ⅱ~Ⅲ级, 平均年龄(62.4±9.3)岁, 心衰症状稳定≥4周。排除致命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心肌炎、有症状的主动脉狭窄、严重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随机分为运动康复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慢性心衰临床诊断治疗指南用药。并且采用个体化方案治疗。包括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等。

1. 3 观察指标 治疗后1个月后复查心功能:LVEF、LVEFd、6MWD、NYHA分级、BNP水平、VO2max、再发率和猝死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与运动康复组心功能均有改善。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52.5±3.2)%;左室舒张末期内径(39.2±4.3)mm;6 min步行距离(132.5±5.2)m;血浆脑钠肽(41.4±4.8)pg/ml;最大摄氧量分别为(20.3±2.1)ml/(kg・min)。运动康复组:左室射血分数(63.4±2.7)%;左室舒张末期内径(39.2±4.3)mm;6 min步行距离(177.6±5.7)m;血浆脑钠肽(30.4±4.9)pg/ml;VO2max分别为(27.3±1.1)ml/(kg・min)。随访10个月, 运动康复组心衰再发率为40.74%(22/54), 低于对照组的57.69%(30/5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运动康复不仅可以改善慢性心衰患者血浆及组织细胞因子, 还抑制内皮细胞凋亡[1]。运动康复还可以通过提高骨骼肌毛细血管密度和骨骼肌线粒体氧化酶的活性, 增加Ⅰ型肌纤维, 可以扩大动脉管径, 减小动脉管壁厚度。通过运动治疗, 心衰患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张力降低, 长期训练使儿茶酚胺的分泌减少, 交感兴奋性降低、迷走活动增强, 从而使心率变慢, 降低了心肌耗氧量而有利于心功能的改善[2]。

运动康复还可以改善慢性心衰患者再发率和猝死率, 改善生活质量。有研究报道, 共纳入2331例慢性心衰患者, 随访中位时间30个月, 结果显示运动康复明显降低猝死率和再发率, 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降低医疗总费用[3-5]。

本组实验表明, 与对照组治疗相比, 运动康复组LVEF[(63.4±2.7)%比(52.5±3.2)%]、LVEDd[(39.2±4.3)mm比(50.6±3.3)mm]改善更显著(P

比(41.4±4.8)pg/ml]明显降低(P

综上所述, 对稳定性慢性心衰患者实施运动康复治疗安全有效, 可以明显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沈玉琴, 蒋金法, 王乐民, 等.有氧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心排量及相关参数的影响.中华心血管杂志, 2011(39): 700-705.

[2] 沈玉琴, 蒋金法, 王乐民, 等.有氧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中华心血管杂志, 2011, 91(38):2678-2682.

[3] O’Connor CM, Whellan DJ, Lee KL,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xercise training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HF-ACTIO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AMA, 2009, 301(14):1439-1450.

[4] Keteyian SJ, Pi?a IL, Hibner BS, et al. clinical role of exercise train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Journal of Cardio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 Prevention, 2010(30):6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