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赞美春节的诗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如既往,把“忽悠”的“才气”,发挥得淋漓尽致。凭着生花妙“嘴”,把下蛋公鸡的“心理变化”以及成了“名鸡”后的神态,和公鸡蛋治愈脑血栓的作用,演绎得活灵活现,让观众开怀大笑。宋丹丹扮演的白云禁不住赞美黑土道:“你真是太有才了!”后来,当黑土白云发现,这只价值两万元的下蛋公鸡被儿媳炖成鸡块儿以后,黑土凭着能把稻草说成金条的嘴,又“忽悠”了牛群扮演的电视台记者,化险为夷,使白云再次赞道:“你真是太有才了!”
“你真是太有才了!”这句话说得真好,它给观众以无限遐思。想想看,我们身边这种“有才”的人物,还真不是一个两个。前两天,从报上看到一个姓杨的“先锋”派诗人,要“自囚写作”。何谓自囚?也就是把他一个人关进房间一年,不许外出,像坐牢一样,在这没有自由的环境里,进行诗歌创作。可惜他没受得住没有自由的煎熬,“自囚”9天后,便“出逃”了。随后又有一“80后”女孩张某自告奋勇,走进“自囚”室愿意“自囚”一年。她对记者说,她可能写些“自囚日记”,抒写“自囚”心情。策划人之一黄某说,接受杨“诗人”的教训,对“自囚”女孩,不预付现金,“自囚”一年后奖励其20万元(2月14日《重庆晚报》)。这个“先锋”派诗人和这个“80后”女孩,是不是和赵本山扮演的黑土一样,“真是太有才了?”诗人“自囚”9天,便曝得大名;“80后”女孩,不知是否能兑现承诺,便也名满天下。
还有一个叫苏菲舒的诗人,为了力挺赵某某的“废话诗”,在一伙诗人组织的“保卫诗歌朗诵会”上,一层层脱下穿来的十多层衣服,最终地走向讲台朗诵,一时间会场大哗。这场闹剧虽然被制止了,但苏的名字却迅速登上各种报纸、网站。写诗没有捞到名气,现在这么一脱,霎时成名(2007年3期《青年博览》)。这个苏诗人,是不是“太有才了”?
去年11月份,有一组照片在网上各大论坛迅速流传。一名妖冶的年轻女子,在孔庙内大摆热辣造型,她说:“孔子曰食色,性也。我去慰藉他千年的寂寞。”据其自我介绍,女子名叫白鹿鸣,是白居易第53代后人,目前就读于中国戏剧学院。她在图片说明中写道:“知道我最擅长什么吗?我最擅长勾引人,孔子也不例外。”(2006年11月8日新民网)勾引孔子,使她一举成名,这个辣妹,不是“太有才了”吗?
人们常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飞机在天上飞不是新闻,飞机坠毁在地才是新闻;火车在铁轨上跑不是新闻,火车出轨摔倒才是新闻。以此类推,也可以这样说,母鸡下蛋不是新闻,公鸡下蛋才是新闻;坐在桌前写作不是新闻,“自囚”写作才是新闻;普普通通的诗歌朗诵不是新闻,的朗诵才是新闻;“勾引”你所钟爱的人不是新闻,勾引孔子才是新闻……
阅读下面的古诗答题。
春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①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_______”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_______到
_______。
②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
2.(广东省课改区)
品读下面的诗歌,你会得到很多启发,请你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也来创作一首小诗。
供选题目:微风惊雷浪花落英
题目:_______
细雨 朱自清
东风里,
掠过我脸边,
星呀星的细雨,
是春天的绒毛呢。
3.(湖北省黄冈市课改区)
欣赏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各题。
[甲] 乡愁 (节选)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乙]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①“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_______、_______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等对应物上。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______________。
②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
最欣赏的句子:______________
欣赏的理由:______________
③放飞思绪,想象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
“我”的心理活动:______________
“断肠人”的倾诉:______________
4.(湖北省荆州市)
读杜牧的《赤壁》,然后答题。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①这是一首与三国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O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5.(湖北省襄樊市)
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似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6.(湖北省孝感市)
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A. 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
D.颔联表明诗人的心迹:不惜残年为皇上革弊除害。
C.颈联即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囤的情怀。“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也让人联想到马致远的“瘦马”,都是以马写入。
D.尾联写诗人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
7.(江苏省南通市)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①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
②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______________
8.(江苏省苏州市)
阅读《卜算子・咏梅》这一首词,完成①―③题。
卜算子 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①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 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
A. 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②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
③同样是写梅花,的《卜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______________
9.(江苏省无锡市)
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赠从弟① 刘 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释]①从弟:堂弟。②罹:遭受。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 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10.(江苏省泰州市)
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完成下列各题。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①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
②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③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
11.(江苏省扬州市)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阅读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
②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济南市课改区)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 现出的画面。
答:______________
②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_______ _______的情感。
13.(四川省资阳市)
品读下边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阳阴里白沙堤。
①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小,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们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②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浙江省温州市)
欣赏比较下面两首古诗,选出现解错误的―项是( )
[甲] 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乙] 渭城曲
唐・王维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甲乙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都写了春天的景象。
B.甲诗“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沾”:产点出了春雨的细小迷蒙。
C.乙诗中的“客舍”足旅店的意思,古人又有折柳赠别的习惯,所以诗中“客舍”、“柳色”点出送别的题旨。
D,甲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游春时的喜悦之十情。
15.(成都市课改区)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诗人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
②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
16.(福建省莆田市课改区)
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相关链接:
“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的主要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至深至远的影响。
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个个优美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
17.(广西河池市课改区)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①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
18.(广西玉林市课改区)
下列对所选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19.(河南课改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______________
20.(沈阳市课改区)
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21.(四川省课改区)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个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 “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答:______________
22.(广西河源市)
品读下面丘逢甲的一首诗,回答有关问题。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注:丘逢甲的《春愁》作于1896年春,时值包含有清朝政府向日本割让台湾等内容的《》签订一周年。)
①“强看山”中,“强”的意思是_______。它表现了诗人_______的感情。
②诗中押的是一韵。
③读了这首诗,令人联想到初中课本中学过的唐朝诗人_______写的《春望》一诗,诗的颔联“_______,_______”表达了与丘逢甲《春愁》诗同样的感情。
23.(广西桂林市)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①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_______,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的诗则_______,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
②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以为例的一句是:
③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诗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24.(湖北省黄石市)
阅读古诗答题。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①这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
②全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 B.江枫/渔火/对愁眠
C.姑苏/城外/寒山寺 D.夜半/钟声/到/客船
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句写了三种现象:月落、乌啼、霜满天,巧妙而有层次地表明了夜泊的时间及感受。
B.“愁眠”指愁眠山,又名孤山;“江枫”指江桥和枫桥;“江枫渔火对愁眠”,意思是江桥、枫桥、渔火,对着愁眠山。
C.诗的后两句只写了“卧闻山寺夜钟”这一件事,却使全诗的神韵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现。
D.全诗在描写江南水乡秋夜幽寂清冷的氛围中表现了羁旅者萦绕心中的缕缕轻愁,创造了情境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
25.(湖北省黄石市)
阅读新诗答题。
一道小河
平平荡荡地流将下去,
只经过平沙万里――
自由的,
沉寂的,
它没有快乐的声音。
一道小河
曲曲折折地流将下去,
只经过高山深谷――
险阻的,
挫折的,
它也没有快乐的声音。
我的朋友!
感谢你解答了
我久闷的问题,
平荡而曲折的水流里,
青年的快乐
在其中荡漾着了!
①这是冰心八十多年前出版的诗集《春水》中的诗句。那时的诗人满怀对新的精神生活的渴望,天真地,又是苦苦地探寻着世界与人生之谜的谜底。她以深刻的感悟力从生活现象中获得了微妙的生命体悟,并且用诗的语言传递出心灵感悟的信息,那就是:_______。
②诗人用“平平荡荡”的河流和“曲曲折折”的河流比喻两种生活现象,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
③快乐是一种感觉,是心灵的一种愉悦惬意的感受和状态;快乐是一种美德,是对生活的坦然和热爱。请你结合诗歌谈谈你对快乐的理解:______________
26.(湖北省咸宁市)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_______。
27.(湖南省常德市)
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回答后面的问题。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①“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
②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
28.(江苏省宿迁市)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①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厂山涧的_______。
②“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答:_______。
29.(四川省内江市)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①本诗作者是_______(人名),诗中表现诗人处境的同语是_______,表现诗人情怀的词语是_______。
②梁启超对本诗作者曾有这样的评价:“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品格?结合具体诗句谈谈感受。
答:______________。
30.(西宁市)
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句子是:______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______
31.(云南省曲靖市)
读下面的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七步诗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1豉:豆制品。2萁:豆茎。
3然:通燃。
①诗中“泣”字用得极为传神,请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
②如何理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内涵。
答:______________。
32.(云南玉溪市)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①―②题。
次韵梨花黄庭坚
桃花人面各相红,
不及天然玉作容。
总向风尘尘莫染,
轻轻笼月倚墙东。
注释:玉作容:形容梨花洁白如玉。
笼月:被月光笼照。
①这首诗表面赞美了梨花的_______,实则赞美梨花_______的品质。
②诗的第一句是崔护诗“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活用。把“人面桃花”改为“桃花人面”,作者这样改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
33.(浙江省湖州市)
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醉汉 非马
把短短的巷子
走成一条
曲折
回荡的
万里愁肠
左一脚
十年
右一脚
十年
母亲啊
我正努力
向您
走
来
注:非马,台湾诗人,祖籍广东,1948年离开大陆到台湾。
A.诗的开头写道“把短短的巷子”“走成”“万里愁肠”,表达的是一种思念母亲、思念故乡的无奈而又惆怅的情感。
B.诗的结尾说“我正努力向您走来”,写出了作者忆母情深、思乡情切的执著及期待着早日团圆的虔诚。
C.这首诗言约意丰,辞藻华丽,并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使作者的情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
D.这首诗结构别致,句式参差不齐,把一个词甚至单个字排列成行,使“醉汉”的醉态与诗歌内在的情感节奏十分契合。
34.(四川省乐山市课改区)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从内容和语言运用两个方面谈谈你的感受。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哈尔滨市)
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36.(昆明市)
品读唐朝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37.(甘肃省)
阅读下面一首诗答题。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光,留醉与山翁。
①对这首诗的题目,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汉江上向远方望 B.在汉江上临时眺望
C.在高处临时眺望汉江D.登上高处眺望汉江
②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一笔勾勒出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
B.“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写出汉江水势之大,江水漫出天地外,把青山都淹没了。
C.“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两句,诗人故意用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
D.“襄阳好风光,留醉与山翁”表现了诗人要与山翁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③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富有动感的画面,请找出表现动感的词语并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8;(贵州省毕节市)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答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①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杜牧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9.(新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①请选出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 )
A.“二十三年”,指白居易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的前后时间;“弃置”指被贬谪。首联表达了诗人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颔联写贬谪归来后的感受,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怀念旧友和人世沧桑之感。
C.颈联写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说明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信心百倍,积极进取。
D.“听君”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尾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是和友人共勉。
②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答: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1.①望 山河 草木花鸟
②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而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意同即可)
2.(略)
3.①坟墓 海峡 家国之思(意近即可)
②最欣赏的句子示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若欣赏其他句子亦可。品析言之有理、意思准确即可)
③“我”的心理活动示例: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 “断肠人”的倾诉示例:回家的感觉真好! (意近即可)
4.①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②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
5.D
6.D
7.①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②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意思对即可)
8.①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
②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③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反映的价值观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如,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同是写荷,《爱莲说》借莲言志,赞美坚贞刚正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芙蕖》则强调莲的实用价值:可鼻、可口、可用。(举例时讲出其中的一点,或举出另外的作品均可)
9.C
10.①收复中原,统一国家。(意思正确即可)
②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
③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11.①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意思对即可)
②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意思对即可)
12.①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②对故乡无限依恋(对故乡思念)
13.①C
②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言之有理即可。)
14.D
15.①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②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16.《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华羽流光,声音婉转。听着它们悦耳的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全诗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
17.①D
②开放题。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18.BC
19.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②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20.C
21.①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②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2.①不忍心(强忍悲痛) 为祖国的山河破碎而痛苦万分
②an
③杜甫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3.①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②杨花落尽子规啼 ③B
24.①唐 张继
②D
③B
25.①平荡而曲折的水流里,青年的快乐在其中荡漾着了。或生活中有坦途,也有坎坷,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快乐面对(意思相近即可)
②生活中的坦途;生活中的坎坷。(意思相近即可)
③扣住“愉悦”、“惬意”、“坦然”、“热爱”中的一点作答即可
26.是“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只要意思相符即可)
27.①“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②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28.①桂花、(春)山(涧)、(明)月、(山)鸟(写出3个即可);幽静(能体现“静“即可)
②a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b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意思对即可)
29.①陆游 僵卧、孤村 不自哀
②忧国忧民,报效国家的感情至死不渝;处境凄凉、艰难也“不自哀”,即使梦中也在驰骋沙场,杀敌立功,报效祖国(意合即可)
30.写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入旧年”的句子;回答中能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时刻”来表述原因即可。
31.①“泣”字使用了拟人手法,极为生动细腻地刻画了诗人面对兄弟残酷紧逼的现实表现出的极度痛苦和悲愤
②豆茎与豆原本是同根相生,诗人用豆茎与豆比喻同胞兄弟、手足之情。面对兄弟紧迫地残酷相逼,诗人极度伤心而又深感无奈
32.①洁白 不被风尘所染的高尚纯洁
②崔护的诗,把“人面”放在前,是用桃花衬托姑娘的美丽。这里把“桃花”放在前面,是突出桃花的红艳,从而反衬出了梨花的雪白
33.C。
34.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山水诗。诗人通过对自己乘船经过天门山时的所见所感的描写,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一个“出”字,使静止的山峰有了动态美。全诗用“碧水”“青山”“白帆”“红日”,勾画出一幅色彩明快、美丽壮观的山水画
35.C
36.D
37.①D ②B ③“浮”、“动”两词写出了动态,明明是水波在起伏,却给人以前方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天空也在动荡的错觉,形象地渲染出了磅礴的水势
38.①描绘了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
②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
39.①A
关健词:林徽因 1937--1945 诗歌创作
1937年“”,林徽因全家自此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八年抗战,舟车颠簸的无限悲楚,物价的飞涨,日寇的空袭,不断的“逃难”,每况愈下的生活状况,使林徽因肺病复发。“从天津到长沙共计舟车16次,进出旅店12次,为的是回到自己的后方。”后几经周转避难与空袭频繁的昆明,困守在贫穷而封闭的李庄。林徽因常年因病卧床,除了极少的消息来源,林徽因无从体会到村子之外的世界的精彩纷呈,灵魂深处对外面世界的渴望变得更加深沉,诗歌创作常常是苦涩的和忧郁的叹息。
一.苦涩的漂泊
1940年到李庄后,林徽因旧病复发。《一天》这首诗是贫病交加的林徽因在封闭落后的小乡村---李庄写的。在凄清病苦的日子里,她挣扎着,苦痛着,孤独的躺在那里“一动不动的望着窗棍,阳光在上面变动着深浅不定的色泽,漫长的一天又从她的生命中溜走了。”屋外是凄冷荒芜的大地,屋内是流亡无依的学者,诗句从心底浮上来:“我没有时间盘问我自己的胸怀,黄昏却摄着脚,好奇的偷着进来!”“今天十二个钟头/是我的十二个客人/每一个来了/又走了!”作者把时间的刻度比作客人,把黄昏看做是起来安慰的朋友,都是直入人心的比喻。林徽因在《一天》里眼睁睁地看着这白天的十二个钟头消逝,心里禁不住发出这样的感叹:“黄昏黯然/无言的走开/孤单的/沉默的/我投入夜的怀抱!”白天的煎熬寂寞过去了,而黑夜依旧,漫无止境。林徽因在流亡岁月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沉郁悲怆,甚至是苦涩的情绪在诗行的韵律中显得那么寂静。阳光的色泽在窗外的世界不断流动着,作者内心体验也随着夜的到来由期待,激动,骄傲而变得黯然。这种独特的审美意境从作者的心中自然的流淌,简单纯净。
持续的战争拖得人们奄奄一息,依旧无法走出李庄那封闭的生存空间。持续攀升的物价致使生活愈加穷困,在这狭小的李庄,作为一个受到高等教育曾游历过欧洲各国又善于交际的读书人,她的“气节心理”时不时萦绕在心头,纵使自己的心情,心绪异常糟糕,但她仍不断的自我调节,安慰自己,因此,写于此时的《忧郁》一诗是作者多篇诗歌中最“忧郁”、“绝望”的了。从通篇繁复,丑陋,苦涩的意象中,我们似乎又能找到不同寻常的韵味:在那冰冷的残酷的时间里,仿佛有着宿命的无奈。穿透语言文字,我们深刻感受到诗人远远超过于肉体痛苦的精神上的痛苦,体会到林徽因那终至无言的苦难遭际。
这个时期的林徽因在生活中“不断缝补那些几乎补不了的小衣和袜子......”但是,她的视界却并没有被这样的生活琐碎所禁锢。她的眼睛从这里穿了出去,穿过门窗,院墙,小村,穿过时间,病痛和战争,一直到达她所热爱的遥远的朝代和“现实的背面”。 1944年的《十一月的小村》,作者用一连串的联想和想象铺展在对着小村外的期待中:这十一月的小村外是由自然的“江,天,红叶,雾”组成的一幅淡泊清幽的图景,还是由山路绵延处的“青烟,茅屋,枯柴,歌唱之声,老农,耕牛,零落的牛羊”等乡村画面所铺展的动态乡村生活?于是作者拷问:“是什么做成这十一月的心/十一月的灵魂又是谁的病?”作者对村外景物的想象开始内转为对村内现实的叙写。由“野藤,老墙,青石,大门,水田,荒坟”所构建的乡村景象,在作者心中幻化成了对漂泊的思索。尽管流亡的现实极其残酷破败,但“它们永说不清谁是这一切主宰”。在乡村图景的流动中,作者满怀希望,虽然烦乱,但“云彩”总是环绕在这寂寞的乡村。于是用“柱枝”来丈量这代表着黑暗生活的“旧影”,用“微风”送来的“十一月的回答”来期盼这场残酷战争的结束。从村外到村内再到内心,作者所选取的景象组成了一幅苦涩的“小村”意象,在作者的笔端娓娓道来,饱含深情。
二.真实的关切
1938年,林徽因一家初到昆明,感受到了蓝天纯净,白云悠闲,暖阳自在的云南生活。不久梁思成病倒,一家生计处于困境中,她坚持爬几座山去给学生上课以赚取微薄的生活所需。虽然“生活的压迫似乎比以前更有分量了”,但她努力保持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且能够体察平民生活,发掘出战乱时普通生命存在的意义。写于此时的《昆明即景》正是林徽因对生活的细微体验。《昆明即景》由《茶铺》和《小楼》两首诗组成。
《茶铺》以“立体的构画”,描写了昆明城市街头顺城脚下茶铺里的丰富生活,诗人写到了在茶铺中喝茶的人各种姿态:“茶座上全坐满了/笑的/皱眉的/有的抽着旱烟......”不管你来自何方,不管你年老或者幼小,只要端起一碗清茶,都放下了白天的忙碌于辛酸,惬意的让时间停滞于茶叶沉浮中,享用着那片刻里获得了安静与闲淡。在等待茶的余韵里,“也为了放下扁担同肩背/向命运喘息/倚着墙/每晚靠这一碗茶的生趣/幽默估量生的短长......”
生命总有不可承受之重,倘若无法变更现实的残酷,何不安静的找找心灵的依靠?喧闹的“茶铺”意象,是闲暇汇聚的地方,象征着大后方不宁静中的宁静与温暖,这是一个可以让人暂时忘却战争,享受片刻宁静的地方。代表各种表情的人生姿态,“茶叶”意象构成了对生命的体悟,在作者笔下徐徐展开,这再普通不过的民众即使是在战火硝烟的岁月,自有消遣的乐趣:安静地享受着茶杯世界里那难得的闲淡自在。
《小楼》中则体现出了林徽因的专业的眼光(建筑),诗中有这样几句:“那上七下八临街的矮楼/半藏着/半挺着/立在街头瓦覆着它/窗开一条缝/夕阳染红/如写下古远的梦”当然诗句定稿后将“那上七下八临街的矮楼”改为“张大爹临街的矮楼”。其实林徽因很关注昆明的老房子的样式和神韵。
在上了年纪的张大爹的眼里这些都寻常不过,“不吟咏它好”。他不相信古老,宁愿“拐着杖常到隔壁沽酒,宁愿过桥,土堤去看新柳”。由花,草,瓜,坛,罐组成的“小楼”意象渗透了林徽因内在生命感受与对“乡村”现实的观察。破旧的“小村”象征短暂易逝的生命;古老而又丑陋的“矮楼”,“破坛”,“破罐”象征被列强肆虐践踏的中华文明在现实的土壤里屹立不倒。张大爹这个生活在后方人民的典型,他可以毫不顾忌生命的短长,而愿意去追寻新的事物,抗战时期,林徽因在诗作中传递出普通人对这场战争地行动与思索。
三.沉郁的呼唤
1937年之前的林徽因,旅居英伦,游历欧陆,同时也受新月诗派的影响,诗歌大都是敏锐的生命感悟,但在这个抗战的特殊生存状况下,她的诗进入到对现实、个人、国家和时代的理性思索。
《除夕看花》一诗主要描写了春节来临前,人们用鲜花做装点,作者却因赏花而添了无尽的乡愁和国恨。以“异乡的口调”从花市上买来具有地方特色的“山茶花”,“雪白”,“红血般”的茶花在节日里本来是热闹的,却给异乡人带来麻木的伤感。“如果心头再旋转着熟识旧时的芳菲/模糊如条小径越过无数道篱笆/纷坛的花叶枝条/草看弄得人昏迷/今日的脚步/再不甘重踏上前时的泥沙。”心里所熟悉的“芳菲”在模糊的记忆里,在旋转,有着重重的忧患。往事不堪回事,诗人的心并没有在此停留,诗中,林徽因对社会时局的感触更深:“月色已冻住/指着各处山头/河水更零乱/关心的是马蹄平原上辛苦/无响在刻画/除夕的已不是花/仅一句言语梗在这里/抖战着千万人的忧患/每个心头上牵挂。”林徽因这一时期对自然景物不再是简单的赞美,而是关注战争带来的阴影与伤痛,在写景中寄托了诗人对生命,对家园的思考。
在得知弟弟林恒死于对日空战中时,她悲痛万分,写下了《哭三弟恒---三十年空战阵亡》这首书信形式的长篇抒情诗。诗中点出了烈士牺牲的意义。第二节写她沉重的悲哀,因为牺牲者太年轻,第三,四,五节写牺牲的原因――飞机太旧太慢,当年寄托这希望的盟军没有伸出援助的手......但作者没有悲观:“中国还要上前/黑夜在等天亮。”在第六,七,八节中,诗人从对“死亡的回忆”转向了对“生的幻想”她劝慰弟弟,他的热血没有白流,同时也发出“中国的悲怆永沉在我的心底”的感叹。最后一节,诗人自我安慰,烈士已献出了一切,没有留下什么给自己:“小时我盼着你的幸福/战时你的安全/今天你没有儿女牵挂需要抚恤同安慰/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体味到作者那无法抑制的悲痛,化为了掷地有声的诗句。林徽因虽身在大后方的一个封闭的小山村里,但她时时关注战争,用敏感的心体验着残酷的现实。此时,她已摆脱了单纯的个人情感的宣泄,以更开阔的视野及博大的胸怀转向对民族与国家的隐忧,让我们听见内心深处道德与责任的呼喊。
参考文献
1.张清平著:《林徽因传》,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2.林徽因著:《你是那人间的天》,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
这位女教师就是文化路小学的校长王洪珍,一位品格教育的忠实实践者。她对老师们说:绘本《花婆婆》提醒我们要做一个让世界更美丽的人,花婆婆的做法是一路走一路撒下花的种子。老师就是种花人,把好品格“做”给孩子看,就是把好品格种在孩子心中;每一个好的言行就是一粒花种,好言行能长成好品格;只有好品格,才能让世界更美丽。
品格文化,为生命擦亮底色
关于文化,龙应台女士曾这样描述:“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而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强大的学校文化就是能够把散落的师生个体生命串成整体的那一根“柔弱而强韧的细丝”。王洪珍校长试图通过文化,寻找串起一个个鲜活生命的那根“细丝”。
在她的心目中,家长和老师是品格教育的第一人,唯有品格师长才能做品格教育,文化路小学应该成为师生和家长的精神乐园——文化家园,品格学校。她和老师们这样定位育人目标:浩然正气,天地良才,并因此设计了尊重学生成长的学校形象——宽容、民主、诗意、幸福,教师形象——厚德、博学、高效、创新,学生形象——会爱、会玩、会学、会行。
王校长认为,理解是爱的前提,当孩子感受到大人的理解时才能接受教育;对孩子的理解应该体现在方方面面,而让孩子尽兴地游戏是最可贵的理解;文明和自由并不矛盾,严格的秩序和纵情的游戏可以相融;孩子是在游戏中建立起秩序和道德感,进行社会化的模拟学习的,应该让孩子在童年时期有足够多的游戏。
2013年3月8日,文化路小学举行新学期第一次安全疏散演练,不到两分钟,40个班的孩子就集合到校园里。当主持人宣布演练结束时,整个校园顿时响起震天的欢叫声,孩子们有的仰面向天,有的弯腰够地,有的伸长脖颈,有的举高双拳,有的双脚踢踏。一分钟后,随着音乐铃声响起,叫声渐渐停止,主持人宣布“有秩序地带回”,各班级悄然无声地排队走回教室……
这是文化路小学的“呼喊时”,每周一次。王洪珍校长觉得,理想的孩子应该是:会爱、会玩、会学、会行。她设想让孩子在某个时间、地点:可以玩,可以发呆,可以大声说,可以弄脏卫生,可以打闹,让孩子做孩子。她为孩子们买了大量玩具,课间可以在教室里、走廊上尽兴地玩;设计了“呼喊时”“衣服弄脏日”“沙池”“涂鸦板”“打斗场”“跑场”……等等。在教学楼走廊里,甚至可以看到沙袋和篮球框。操场,成了孩子们的“秘密花园”:近百种植物,十几种体育器械,木桩、石头、泥巴、遂道、城堡,应有尽有。在这里,孩子们可以重返自然,宣泄天性,建立秩序,生命之花自由绚烂地开放。
而在孩子们心中,这里就是成长的乐园、温暖的家和生活的天堂。这里的孩子们“活”得像孩子……
老师们把教室建成生命场。所有班级都建立了植物角和动物角,孩子们把小豌豆、小花生、小飞蛾、小乌龟带到班级种植、饲养,每天观察、记录,学习养育知识,滋养生命活力。一年级的老师童心勃发,带领孩子们每天观察小佛手瓜、小豌豆苗,并认真记录。很快,孩子们就学会了自己用绘画、句子、小诗做观察记录。六一节时,每个班级都举行了生命课程展示会,请家长一起分享成长的快乐,一起赞颂生命的伟大。每年秋天,他们都会种下一畦麦子,然后满怀希望地浇水、施肥,认真叙写观察日记。麦子成熟时,学校举行“麦子收获节”:进行以麦子为主题的童诗、书法、绘画比赛,请比赛优胜者亲手收割麦子;在观察、写作、吟诵、感悟、收获中让学生体验成长与收获的喜悦。在四年级三班,王玉金老师和孩子们为班级取名“嫩芽”,他们的愿景是把班级建成植物园、动物园和实验室。于是,孩子们纷纷把盆栽的作物、花草搬来,把小乌龟、小仓鼠、小黄粉虫带来。在这个快乐的植物园和动物王国里,每天都上演着快乐的成长故事:花生发芽了,小蝌蚪长腿了,大龙虾生小龙虾了,黄粉虫变蛹了……与此同时,孩子们见证了生命的轮回,经历着感人的“生死离别”,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命的意义,更加热爱生命。他们用笔写下了这一段段人生体验。
把教室建成阅览室。一所不热爱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学校教育就像母亲的乳汁,对人最初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朱永新教授说:每个孩子都是失去翅膀、落入凡间的天使。阅读,将让书籍成为心灵的双翼,让孩子重新变成我们身边真正的天使。一张张书页就是一双双翅膀,通过阅读,每个孩子都能成为飞翔的小天使。为此,文化路小学特别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他们为每个班级配齐了《毛虫与蝴蝶阶梯阅读》全套36本,每个书目配备60本,以满足全班整体阅读需要。为每个班级装备三个书架,为全校学生配备了借书卡,图书室向三至六年级全体学生开放,孩子们可以在规定的课间到图书室借书,班主任也可以用自己的借书卡为全班孩子集体借书,借阅的书可以放在班级书架中漂流阅读,也可以带回家读。
把教室建成成长的乐园。文化路小学的每一间教室都不仅仅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读书、写字、算题”的“屋子”,而更是张扬学生个性、让他们快乐成长的乐园。一些在其他学校或许屡被禁止的活动、项目,文化路小学的孩子们都能光明正大地参与。他们不仅在教学楼走廊里设置了小篮球、沙袋、乒乓球台,还为每个教室配备了呼拉圈、跳绳、毽子、积木、七巧板、魔方、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等,使孩子们可以在课间进行室内玩耍,既锻炼了身体和智力,又培养了合作和探究精神。
把教室建成铸就健康高尚品格的“熔炉”。朱永新教授认为,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作为新教育的忠实实践者,王洪珍校长早早就为孩子们开设了根基品格课程,挑选优秀的专业教师,每月为每个班上一节品格课,每学期学习四种品格。品格活动丰富多彩,有每日一语、讲故事、演讲、唱歌、话剧、论坛等,并定期开展品格情景剧表演、品格歌曲演唱、品格名星评选等活动。实践中,班主任都会有意识地把品格教育与儿童课程、旅行课程、经济课程结合起来,运用心理学的知识与学生交流。
把班级建成陶冶情操的芳草地。每个班级的孩子在“教育在线”网站都有一块心灵的港湾——自己的班级主题帖,如“一八班小精灵成长故事集”“一四班蒲公英梦想集”“四一班风信子的爱之悟语集”……等等这些富有诗意的帖子,记录了孩子们心路成长的历程。在这里他们可以自由写作,可以高兴、可以苦恼、可以发牢骚,甚至可以和老师“平起平坐”。小邵同学每天写完家庭作业都要和妈妈上网,登录“教育在线”,读自己班级的主题贴。当她看到老师转发的贫困山区的孩子缺少椅子,跪着趴在石头桌上上课的画面时,幼小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她流着泪告诉妈妈:一定要珍惜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努力学习,做个优秀的人。如今,上网浏览班级主题帖并讨论交流已经成了文化路小学孩子们的一个“喜爱的作业”。他们还引导家长共同建设班级主题帖,让家长、孩子、老师组成一个和谐的教育共同体。
在文化路小学,每个班还编辑了《儿童诗集》《晨诵诗本》《读写绘本》《特色文集》等。学校更把各个班级优秀的主题帖拷贝复制,做成班级成长纪念册;把做得丰富深入的活动全程制作成文本活动记录集,如《四三嫩芽班师生观察日记》,图文并茂,生动详实。学校还为每个班制作了展板,印制照片,设置班级文化符号等。这些资料摆放、张贴在教室里,记录了孩子们成长的点点滴滴。
“品行是育人的根基。我们开展品行教育训练,锻造学生美好人品,把美好品行的种子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让其体味花开的喜悦,经历看得见的成长。”文化路小学校长王洪珍如是说。
诗意童年,丰满孩子幸福人生
著名儿童诗人金波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幸福的孩子活在童心里,童心里最美的风景是诗。王洪珍认为,孩子的思维是童话式的,生活是充满诗意的,品质是天然的,孩子的心是洁白的。如何让孩子的这些天成的品质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运用?
办学之初,文化路小学就把童诗教育确立为自己的办学特色,以特色撬动教学发展。用童诗润泽孩子的生命,用童诗滋养孩子的心灵。在这样的思考中,这里的老师、家长和孩子们踏上了写儿童诗的追梦之旅。
学校创办了《春芽诗报》,聘请校外著名诗人为兼职教师来校辅导创作,并申请加入了“中国童诗教育实验基地”,成立了诸城市儿童文学研究会,让孩子们诵童诗、学童诗、写童诗、画童诗、唱童诗、演童诗……让孩子们踩着诗的鼓点,与童年共舞。
每天早晨,伴着升起的太阳,老师们就开始带领孩子们诵读诗歌。他们吟诵金子美玲、顾城的诗歌,也吟诵泰戈尔、纪伯仑、狄金森的诗歌,给孩子最高雅最神圣的文化享受,让孩子们得到最大的心灵震撼和精神感召。他们还开展新父母晨诵诗活动,让童话(童诗)妈妈爸爸们轮流来到班级,为孩子们朗读童诗、讲述成长故事。
每天中午,学校利用课前时间组织孩子们共读一本书,在脉脉书香中师生共同穿越岁月、时空,在共读中寻找心灵的共同密码。
每天下午放学前20分钟,他们又会举行暮省活动,让孩子们在老师的组织下,写儿童诗,诗配图,写绘作品。他们用这种孩子们喜爱的方式,滋养心灵。
在文化路小学,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寻找到诗意——教学楼走廊里每一幅图画都是校长和老师们精心设计,教室里的每一张图片都是师生们用心布置。2013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后的早晨,当孩子们来到被白雪覆盖的像诗一样的校园,他们惊喜地发现,学校电子屏幕上正播放着一张张美丽的校园风景画。那些孩子们眼中呆呆的雪人、开心的雪仗都被他们的“诗意校长”王洪珍定格在校园的童话世界里。文化路小学真的成了孩子们的童话世界。
把校园建成诗意的天堂,把校园里的每个孩子培养成幸福“诗人”,这是他们的梦想。他们追求诗意环境的创设,更精心研究诗歌教学。学校每学期都组织语文老师上作童诗教学研究课,开发出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如精讲“课中课”——组织语文教师每天拿出5分钟的时间,有计划地进行童诗教学;教材“结合课”——对孩子们进行儿童诗的想象训练或写作;细品“专题课”——每两周拿出一节语文课,进行专门的童诗欣赏、写作教学。低年级的专题课以读诗为主,以填诗为辅,重在爱读敢写,培养读诗兴趣。中年级的专题课以赏诗、填诗为主,以仿诗为辅。高年级的专题课以赏诗、仿诗为主,以创诗为辅。
在诗歌的形式上,他们不拘一格,百花齐放。有“文改诗”,就是把课文改写成诗或续写诗,或把趣事写成诗。“妙想诗”,有时孩子的灵感可能就是一个句子、—个好的想象、一个好的比喻,他们引导孩子把这一句扩充成一首诗。“联想诗”,指导孩子们由此及彼,寻找相互联系的事物,写成诗歌。“绘画诗”,他们让低年级的孩子“画诗”,就是先画一画想写的事物,再仿写诗。
一年级八班的孩子们是一群可爱的“小精灵”。他们写四季诗,体验“秋”的喜悦,“冬”的孕育,“春”的“萌生”,“夏”的豪放。他们写节日诗,用童诗赞美“红红春节”“青青清明”“红红五月”“亲亲妈妈”“甜甜六一”“暖暖父亲心”“香香端午”“深深党恩”,沐浴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里,畅游在节日诗海中。他们写爱心诗,老师、家长和孩子们到敬老院、福利院、社区幼儿园献爱心,把亲身经历与感受写成一首首肺腑之作。来读读六岁的董洪硕的《开心,因为有爱心》:星期天,不贪睡/相约一起献爱心/来到昌城敬老院/帮助老人做事情/叠被子,擦窗子/唱班歌,背童诗/老人高兴我开心/因为大家有爱心。一年级五班彭子凡同学则在《蝴蝶》中写到:小蝴蝶,你的衣服真漂亮/一定是你妈妈给你缝制的/请你问问你妈妈/能不能给我也缝一件/我还要外加一对美丽的翅膀。
一首首稚嫩但情感真实的童诗,诉说着孩子们纯朴的幸福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一首首童诗,为孩子们的人生插上了一双双天使的翅膀。
目前,儿童诗课程已经成为文化路小学的特色课程,不仅语文老师会指导孩子写诗,数学老师也会;不仅孩子们会写诗,家长们也会写诗,校长王洪珍每天都忙里偷闲写诗或为孩子们改诗。《春芽诗报》每周印发一期童诗报,发放到每一位孩子的手中。目前已经印发了56期,发表孩子们的作品达10万字。
文化路小学让每个孩子的生命都浸润在“诗意童年”中,奠基着幸福的诗意的人生。
特色课程,给孩子们最美的礼物
文化路小学一直致力于学科的个性化教学理念、风格、文化的形成,打造学科教学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
如生命课程,让孩子们在种植、饲养、观察、记录、展示、拍摄、分享中过程中实现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同伴的互动交往,学会了爱和分享。旅行课程,让孩子们远足磨练,去触摸四季花开花落、风霜雪雨,去感受世间酸甜苦辣和真善美,并把每一次活动与生命课程、品格课程、读写课程结合起来,丰满生命。经济课程,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艰辛与生活的智慧。此外还有艺术课程、书香课程等等,每一个课程都有鲜明的指向性,每一个课程都为孩子们的成长搭建了宽广的舞台。
在王洪珍校长看来,课程是学校送给孩子的产品,建设特色课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渠道,也是教师专业水平的标志;每一个老师,不论文化程度如何,只要愿意,皆有做课程的条件,因为一切教育活动都可以做成课程。因此,文化路小学的老师都有着强烈的课程意识,从课程的高度来进行教育教学,开发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儿童课程。
文化路小学的每个班级都有一门独特的节日课程。
如母亲节,指导孩子为母亲写童诗、诵童诗,音乐课上唱母亲诵歌,美术课上做母亲节礼物,体育课上做运球活动体验母亲孕子之难。
六一节,指导亲子互写童诗,在中百大厦举行“亲子赠送童诗暨新教育成果展示表演”,让家长们热泪盈眶;带领孩子到老年福利中心赠送演出,受到好评;指导父母为孩子写嵌名诗。
成长纪念节,每个年级到毕业时,学校都会组织一个隆重的告别仪式,为孩子们制作“成长纪念册”,指导孩子们互写成长赠诗,给他们长大的感觉。
每一个节日,都丰盈着孩子们的日子。孩子们的每一天也都像过节一样幸福快乐。
为使文化经典中先贤的做人守则和智慧更接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编辑了一套形式活泼、内容生动的国学校本课程。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怀着崇敬和好奇的心情,伴着老师娓娓动听的讲解,体会经典的内涵,领悟圣人的训诫,吟诵华美的诗篇。渐渐地,人人捧读经典,个个诵唱经典,朝吟暮歌,其乐几何!重大集会、文艺演出等活动都会有经典诵读展示,“古诗大王背诵比赛”“经典故事会”“经典大家谈”“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等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又使学生在经典的引领下进入了更高的精神境界。
2012年的“六一儿童节”,文化路小学的诗朗诵《中国的月亮》代表诸城参加潍坊市少先队才艺展演,获得优异成绩。担任领诵的于嘉禾同学谈起这次经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学校开展的晨诵、午读、暮省,既好玩又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我们大家都很喜欢。”
音乐使人宁静,民族器乐课程是文化路小学奉献给孩子们的心灵养生汤。每周一节的器乐课,坐听天籁之音由自己的手中流出,是何等惬意。在文化路小学读完六年书,孩子们至少会演奏四样乐器,诸如葫芦丝、二胡、古琴、竹笛等等,有天分的孩子可以成为小音乐家,无兴趣的孩子也可以做优雅的鉴赏者。当代著名古琴演奏家、诸城古琴派第六代传人茅毅把文化路小学选为自己的“云雪堂古琴培训基地”,定期到校指导师生学习古琴,每年举办一次古琴音乐会。而今,文化路小学的诸城古琴教育已深入人心。器乐之外,每个孩子们还要接受这样的营养餐:一年级围棋,二年级国际象棋,一二三年级乒乓球,三四五年级毛笔字、国画,中高年级的孩子还可以享受三十多道课程自助餐:跆拳道、健美操、编织、厨艺……等等选修课程,这是学校给孩子们的真正的自由。
为把人类宝贵的文化和美好的精神送给孩子,文化路小学的老师们尝试着开设教材以外的自设课程。如六年级孙志霞的“风雨苏轼”,三年级李长娟的“诸城野鸭”,五年级王增霞的“男孩心理”……这些个性十足的专题课程,让孩子由课本走向丰厚的人类文明和广阔的现实生活。王洪珍校长自己也做了“校长聊天室”“校长每周一讲”“校长书社”三门课程,负责校长助理、学生关系协调中心的管理,孩子们可以随意到校长办公室聊天,校长每周要给全校孩子讲一堂课,加入校长书社的老师和孩子则要定期承办社里的好书推介活动,还要随时指导学生中的校长助理、学生关系协调员们处理日常事务,等等。
文化路小学真正实现了“我的课程我做主”。为此,王洪珍校长总结说:“做课程可以让老师们跨出狭隘的学科教材,踏进多彩的人生天地。学校的课程百花竞放,群星灿烂,孩子们会真正拥有成长的秘密花园和太空乐园。”
很多在国内的传统节日到了国外之后,并没有因为漂洋过海的旅程而淡化浓郁的中国味道。反而因为身在国外,对于带有强烈中国传统特色的东西格外珍惜。端午节和中秋节、春节成为海外华人心中最隆重的三个节日。每到这几个节日临近,各大华人超市和商场都会举办各种主题活动。
端午节前,一走进华人超市,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摆放着不少各种口味的粽子,还有粽叶和糯米的大促销。有时候,这些节日到了国外反而比国内更“火”。甚至连本地人都或多或少知道些节日的具体日期以及特色的风俗食品。
之前,一个关于端午节的小插曲曾引起了华人们的误解和恐慌,就是韩国人拿其“江陵端午祭”向联合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并获得成功。其实,韩国人申遗成功的只是他们一个叫“江陵”的地方在端午节这天举行的祭祀仪式,而不是我们的“端午节”。
但是,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我们自己文化的精华,如果不珍惜的话,是会有别人惦记着的。在这一事件过后,更是掀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端午热情。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童谣生动描述了中国人喜庆端午的热闹场景。对于远在海外的华侨华人来讲,每逢端午,除了“艾香满堂”较难实现,吃粽子、赛龙舟都是不可或缺的。
“娘惹粽子”――华人媳妇最拿手
在亚洲,除中国外,过端午节气氛最浓的恐怕要算新加坡了,这与新加坡华人多有很大关系。新加坡华人聚集在四马路、牛车水等地,临近端午,他们纷纷支起售卖粽子的摊位。一家粽子专卖店的老板说,虽然今年制作肉粽的原料涨价,每个卖到3新元(1新元约合5元人民币),但并没影响新加坡人吃粽子的热情。有些超市的粽子在几天前就断货了。端午节当晚,新加坡华人会邀请亲朋好友举行“端午派对”,每个受邀的客人都会带上自己亲手包的粽子,算得上一桌丰盛的“粽子宴”了。
新加坡有专门的龙舟协会,每年6月,东海岸公园都会举办国际龙舟邀请赛,来自世界各地的龙舟队要一拼高低。此外,喝雄黄酒、挂香包是老一代新加坡华人的风俗。
值得一提的是,南洋一带有一种“娘惹粽”很受欢迎。所谓“娘惹”,实际上是指华人和马来西亚人通婚的后代。男的被称为“巴巴”,女的称为“娘惹”。“娘惹”秉承了中国人“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个个都是烹饪能手,她们平常做的菜就被叫做“娘惹菜”。“娘惹菜”融合了甜酸、辛香、微辣多种风味,是南洋最特别、最精致的佳肴之一。
“娘惹粽子”是将虾米和辣椒放在一起捣烂,然后和炒好的肉馅一并用糯米包裹而成。由于里面还加了香料,因此口味较为浓重,吃起来又香又辣,颇具热带风味。
水果――越南端午节的主角
越南在端午节这天并不放假,也没有什么专门的娱乐活动。倒是一些华人华侨在门前挂上指甲草,这种草药是端午期间才能买到的,最早源自华人“端午采药”的习俗,现在已经演变成驱虫的活动了。
水果是老百姓餐桌上的主角。越南人在端午节爱吃水果,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吃水果等同于吃斋,是对祖宗的尊重,还可以帮助驱除邪气。相比起来,粽子倒成了配角。
越南粽子是用芭蕉叶包裹的,有圆形和方形两种。他们认为,圆形粽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天地合一,大吉大利。有趣的是,当地的方粽子尺寸很大,长十几厘米,高四五厘米,一个粽子够两三个人吃,在市场上卖人民币八九块钱。
在巴黎追寻端午节的影子
由于法国的华文教育水平不高,所以大多数年轻的华人不了解中国的历史。当地华人不搞庆祝活动,而留学生这个群体大都会记得这个节日,网友寸言在网上向一些留学生朋友询问他们打算如何过端午节,听上去大家还是很有过节的积极性和热情的,可是再深入地问如何去纪念这个节日时,大家都说:“当然要买粽子吃喽!”
然而当问及去哪里买时,大家却都没了主意,最后还是一个网名为“忘却的记忆”的网友提醒了大家,“去网上买呀!”
于是寸言又点开了法国留学生经常浏览的一个网站,上面果然有些出售粽子的家庭作坊,仔细一看,品种还真不少,巴黎的价格稍微贵一些,大概每个粽子2.5欧元,其它地区的1.5欧元就能预订到。之后寸言和网上商家取得联系,老板告诉寸言:“每年端午前我都在网上卖粽子,预订的大多是留学生,卖得真不错。”看来,在巴黎也是可以追寻到端午节的影子的。
端午节在澳洲很时兴
在中国过端午节正值初夏,可在澳洲已是初冬季节。在悉尼,有些树木已经落叶,乍冷的北风染黄了道路两旁的树叶,早晚的气温已下降到10摄氏度左右,人们已穿上薄薄冬衣,然而移民在澳洲的华人和东南亚一带的移民,却仍然保持着过端午节的习俗。
和十年前相比,现在飞越太平洋在澳大利亚落户的华人太多了。也许是因为华人越来越多,近年来粽子在澳洲已成为华人商店里的时兴商品。用糯米加红枣、酱肉、蛋黄、赤豆等用芦叶包起来的粽子,煮熟了吃别有一番清香味。不少澳洲人端午节也买粽子,品尝粽子,华人已把端午节的风俗传给了澳洲人。
节日期间,华人报纸还刊登了有关屈原和端午节的故事,这给悉尼的端午节又增加了一点节日的喜庆。
马来西亚的“正宗”端午节
马来西亚是一个由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三大民族组成的国家,总人口两千四百多万,而华人有六百万,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是马来西亚的第二大民族。马来西亚大使王春贵说,中马之间的友好关系发展得很顺利,随着中国的发展,马来西亚政府也鼓励马来人学习华语,以便加强两国的经贸交流。很多马来人都把子女送到华语学校学习。他笑言,有些马来人说的汉语,比本地华人还标准,因为他们没有华人那些方言的影响。不久前,还有两名马来人经过选拔,被送到中国留学。近年来,有不少马来西亚的企业到中国投资,而中国也在制定“走出去”的战略,一些有能力的企业打算到海外投资,马来西亚是首选之一。
端午节吃粽子在吉隆坡的华人中非常普遍,而且他们大多是自己包。已是第三代居住在吉隆坡的李先生,祖籍是潮州。为了过端午节,他和母亲早已经为家人包好了各种粽子,他说每年都是这样过端午节的。
有关包粽子比赛等端午节活动早已在吉隆坡“热身”。商家也都各出奇招,推出各种粽子,以吸引顾客。一家经营传统粽子的小食店推出了“粽霸”,名曰“富贵鲍鱼粽霸”,重达三公斤,长达两尺,宽度则有五寸,可供十多个人享用。其材料有澳洲鲍鱼、鱼翅、烧鸭、烧肉、腊肠、冬菇、栗子、咸蛋、绿豆、百果、莲子、虾米及眉豆。这样的“粽霸”,制作过程自然不简单,据说单是烹蒸,就要十多个小时,才能让糯米香滑可口。而且,价钱当然也是粽中之冠,总值马币二百八十八,大概合港币五百多元。
在吉隆坡过端午的节日气氛是非常浓厚的。在大街小巷匆匆走过,到处可以看到中文的招牌和马来文、英文并存,街头的人们,说着马来语、英语,还有普通话、广东话、闽南话。这的确是一个多元文化、多元种族、多种宗教和谐相处的城市。
朱安是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人,她的父亲是马来西亚人,母亲是华人。朱安在多伦多出生,但是几乎每年假期父母都带她回到马来西亚的爷爷奶奶家住上一阵子。有的时候朱安会赶上端午节,她说在马六甲,家家户户“挂红”(挂红布),在她眼里,这些中国传统文化本来就应该这么深入到街头巷里的,所以虽然朱安外表洋妞做派,但是这些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习惯还是深入她心的。
朱安的妈妈总是对她说,“清明扫墓,端午包粽子,中秋吃月饼,这些文化就是我们的根;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坚持,如果不保留,我们就断了中华文化的根,我们就不是华人了。”
所以朱安从小到大,这些传统节日都会过,而且讲究起传统文化来,毫不含糊。不仅朱安的妈妈非常看重如清明、端午、中秋、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在马来西亚的一些华裔,甚至自行在这些节日休假或只工作半日;有的已经是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移民,但是仍然恪守中华的传统,不希望将这些东西丢掉、淡忘。
纽约华人的文化情结
到了国外,在海外游子的心底,离家越远、时间越长,那种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反而变得越来越强烈。文化总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生命力,更何况,传统文化本身就融化在海外游子的血液里。端午节、中秋节以及春节这些中国传统节日,并不只是简单的过节,而是带着那么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味道;这些传统的、民族的东西已成为海外华人的一种文化情结。
端午节将近,纽约华人聚居区法拉盛将举行“粽叶飘香,庆端午包粽子大赛”,参赛者在规定时间内将主办方提供的粽叶、糯米、绿豆、肉、香肠、香菇、栗子包裹成粽子,评委根据参赛者的用料、成品数量和外形进行评分,比赛过程中还向观众介绍端午节的来历以及穿插古筝演奏,中国民族舞蹈和少林功夫表演,赛场上洋溢着浓浓的中国民俗节庆喜气。
华人陈女士非常喜欢吃粽子,“虽然我不会包,但每到端午节时最喜欢吃咸肉粽,不过价格日益上涨让我有点心痛。”
“妙招”过端午
在俄罗斯和北欧一些吃不到粽子的国家,当地华侨华人也有“妙招”过端午。
据了解,由于进口成本较高及入境的检验等原因,俄罗斯侨胞端午时一般不吃粽子,但他们的思乡之情丝毫未减,当地华人会用糯米、豆类、红枣等蒸成“八宝饭”来代替粽子。
根据口味不同,来自浙江等地的侨胞还会加入肉馅等其它材料。“如果有时间,大家还会聚到一起吃饭,久未谋面的朋友会像一家人一样共聚一堂。”
泰晤士河畔的汉服活动
端午,这个在华夏儿女心中异常重要的节日。发展至今,五月初五早已不仅仅是一个时令气节,它更蕴含着炎黄子孙对屈原的至忠、曹娥的至孝、和伍子胥的至诚之心的崇敬和纪念。
一群身在异乡的华夏儿女,怀着满腔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诚挚,端午,对海外留学生而言,更是一种对家乡的思念,对民族的情切。
十几个在英国的华夏学子,怀抱着对民族传统的珍惜和敬仰,在英国泰晤士河畔,组织了一场端午凭吊屈原的汉服活动。这次的活动,从方案提出,行程策划,到实地考察,直至活动实行,共历时将近一个月。
参加活动的学生集体换上了沉淀着几千年文化的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汉服。这件断代了三个多世纪的霓裳,又再一次回到了华夏儿女们的身上。到达目的地――伦敦塔桥旁泰晤士河畔之后,几位组织者们立刻开始紧锣密鼓的布置工作。布置祭台,点上三支祭香,摆出三盘供品,倒满三杯祭酒。
一位留学生从南安普顿带来了琵琶,为这次凭吊活动奏乐。这悠扬了千年的琵琶声,如今在异国的汉服聚会中响起,为这次的端午节活动平添了一份雅致的旋律。
祭台准备妥当后,司仪向大家讲解了汉族传统的行礼方式:万福、揖礼等。所有的活动参与者们都认真的学习着、感受着华夏礼仪之邦的端庄和华美。
伴随着悠扬典雅的琵琶乐,司仪宣布凭吊开始。朗读了祭文,浑厚的词句,蕴藏着海外学子们对祖国、对先贤屈原的深厚情感。
接着大家面对祖国家乡――东南方集体行了三拜揖礼。一拜:愿屈子英灵得安心;二拜:愿祖国“家和万事兴”;三拜:愿华夏文化荣盛永传递。英国华侨学生唐迪朗诵了屈原的诗作《东君》。这是一首赞美太阳神的诗歌。
最后,大家逐个上前拜祭了屈原,整个凭吊活动在同胞们合唱《橘颂》和《重回汉唐》两首歌曲的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