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薛宝钗的性格特点

薛宝钗的性格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范文第1篇

在《红楼梦》中,作者既写了她大家闺秀卓越的气质,沉静淡泊、温柔和平的性格,又展示了她心灵深处隐藏的豪放大度。同时也一针见血地写了她性格中的弱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她博学多才,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晓,各地风土,处世之万般皆通。就连医药之理,宝钗也略知一二。她的艺术造诣很深,在大观园里是有口皆碑的。诗才敏捷,足可与黛玉相媲美。至于她那“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的容貌神韵的确很美,薛宝钗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少女。

在生活中,宝钗并不是像黛玉一样真情流露,而是常常深隐心机。她表面上“随分从时”“装愚守拙”“罕言寡语”,一举一动显得“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但实际上她期望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温柔敦厚的仪范中掩盖的是“欲偿白帝”的野心。虽然表面不言不语,安分守已,实则“留心观察”。甚至就连那个几乏忌恨一切的赵姨娘也赞她:“很大方”,“会做人”。

“会做人”的确是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这与她“温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为人人所夸赞。薛宝钗“会做人”,“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人处世原则,让她凡事不像黛玉一样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指出,而是充闻耳不闻,装作没看见,只为心里明白也就罢了。这就使得那些平日里做着些见不得人的丑事的封建主子们便赞她“会做人”。

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范文第2篇

厚黑学派:王熙凤

《红楼梦》中,性格特点最鲜明的人物就属王熙凤了,她既聪明能干,又心狠手辣。支配王熙凤行为的思想理论,就是来源于厚黑学。什么叫厚黑学?就是把厚黑两个字拆开解读:厚,是脸皮要厚如城墙;黑,是心要黑如煤炭,这是民国时期的李宗吾先生总结出来的。贾府小厮评价王熙凤r说:“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这个评价就是典型的脸皮厚、心肠黑。

厚黑学虽然能给人带来一时且快速的胜利,却不能保持长久的成功。厚黑学支配的行径,大多情况下只能是一条捷径,而且还是条危险的捷径,并不是安全人生的康庄大道。就像许邵评价曹操为“乱世之奸雄”一样,这是一门用于乱世投机的学问。但是王熙凤不懂,她认为自己一时的侥幸获利,可以当作长久的生存之道,所以她在尝到了一些甜头之后,没有及时收手,也没有考虑应该改换自己的文化系统,于是最后落得“一从二令三人木”的结局。据红学家考证,这句话应该是说,她种种恶劣行径都东窗事发――被夫家所休,最后在遣回娘家的途中染病死去。所以,厚黑学文化,不是健康的文化,对它的一味信奉,只会让自己死无葬身之地。

儒家学派:薛宝钗

厚黑学只是乱世守则,那什么才是用于治世的、适于长治久安的健康文化呢?那就是儒家文化。回看中国历史,每当国家进入了和平发展的稳定、盛世时期,政府都会重新提倡“以文治国”“以儒治国”。因为儒家文化是一种有礼有节、秩序井然、中正平和的文化,它不是快意进取的捷径,而是稳扎稳打的安全大道。

在《红楼梦》中,用儒家文化指导自己行为的人,就是薛宝钗。薛宝钗永远都是彬彬有礼、喜怒哀乐收发有度,她能让上上下下所有的人,甚至是自己的对手都感觉到如沐春风、心服口服,因为她就是按照儒家经典《论语》中说的“克己复礼”的要求在约束自己,也就是说,薛宝钗自我要求一言一行都符合礼仪规范。同时她也是在按照儒家经典《中庸》中所说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来要求自己。所有的情绪,当它表现出来的时候,一定是不过激的、是正合适的,这就是“和”的最高标准,所以薛宝钗人缘很好,与谁都能相和。

薛宝钗身上还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她劝贾宝玉应该读书考试、光宗耀祖,激励他奋进;诗社姐妹写的柳絮词都低沉哀戚,唯有她的词里说“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从薛宝钗这些言谈行为以及她协理荣国府的表现中,我们能够感觉到,在薛宝钗身上,有一种儒家文化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担当意识和“学而优则仕”的社会责任感。薛宝钗给自己设定的人生之路行为指南,正是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一个修己达人的顺序。

法家学派:探 春

《红楼梦》中,探春代表了法家文化。探春代管大观园的时候,最能看出她的性格,那真是雷厉风行、赏罚有度、不徇私情、照章办事。探春的绰号叫“玫瑰花”,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看着是那么漂亮如花一般的小姑娘,脾气却很硬,在原则问题上一步都不让,跟她接触,常常把人扎得生疼。所以说,探春所反映出的法家文化,就是一种刚性的、不变通的、只讲原则不讲人情的文化。

佛学派:贾宝玉

《红楼梦》中最有慈悲心肠的是贾宝玉。什么叫慈悲?慈,就是用爱护之心给众生安乐。悲,就是用怜悯之心解除众生痛苦,所以慈悲是一对相互补充的概念:慈是懂得众人心中所愿,帮助其实现快乐;悲是理解众生心中所苦、帮助其超脱痛苦。贾宝玉不理会考试做官、光宗耀祖那一套,也不理会照章办事、遵纪守法那一套。他是用一颗善良的、宽厚的心,尽可能去帮助和关怀所有人,尤其是那些小人物。贾宝玉善于体谅、善于理解,他愿意尽他所能去普度众生、包容过失,因为他有一颗悲悯心。

道家学派:林黛玉

而在《红楼梦》中,最有个体意识、最有个性、最发乎自然,又最关注自然的人是林黛玉,在她身上,有着道家风骨的体现。

众人都在热闹中赏花,只有林黛玉在无人处葬花。众人在经济仕途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林黛玉在孤独中进行自己的精神狂欢,她弹琴、写诗、思考、感悟,自有一片天地。她就像是一个生活在大观园里的隐居者一样,而她背着花锄、带着花囊去葬花,就像是陶渊明“带月荷锄归”的形象,只不过林黛玉是在自己的花园中完成的。

林黛玉就像中国古代的一些知识分子――当人生发展从顺境走入逆境,当社会关系从门庭若市变成门可罗雀,当对社会从充满激情到丧失希望,当寂寞孤独、不被人理解的情绪把他们包围得无法逃脱的时候,他们便向道家文化去学习一份超然的生命态度。道家精神讲,可以自得其乐,可以顺其自然,可以仿照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乐趣,可以学习坡“自喜渐不为人知”的豁达。《红楼梦》有一回写道,薛蟠远远一见到林黛玉,就浑身都酥倒了。是林黛玉五官太过惊艳吗?不是,是因为林黛玉浸染了天地自然的灵气,是她的气质,有一种超脱世俗的美丽。

《红楼梦》给我们展示出中国文化的范本,因此,《红楼梦》才品读不尽。

读有所思

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时间地理学;活动路径;小说人物行为空间

中图分类号:K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569(2011)06-0273-11

一、研究背景

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以地理学科学化为目标兴起的计量革命为契机,学术研究根据研究的对象不同被分为许多领域的固定不变的说法被人文地理学瓦解了。到上个世纪的80年代,研究者们关于文学作品中都市论研究就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地理空间解读的尝试。Pocock(1981)编撰的论文集Humanistic Ge-ography and Literature:Essays on the Experience of Place出版。Yi-Fu Tuan(段义孚1985),对柯南道尔所描写的英国大都市尤其是伦敦所体现出来的都市病的研究后,指出:柯南道尔结合犯罪以及犯罪所产生的环境来描写的英国都市病,揭示伦敦等都市病态的一面,是一种环境决定论。杉浦芳夫(1992)选取了与东京近郊有关的文学作品,在介绍相关文学作品的前提下,结合东京的自然环境和历史,通过对地理空间解读的实践,达到向读者说明“New Geography”的目的。遗憾的是,在我国关注以地理学方法对文学作出地理空间解读的尝试还处于起步阶段。暖(2009)等以《水浒传》中塑造人物的实际文本为出发点,通过建立人物行为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对天罡星的行为特征进行共性概括和类型划分,归结出36天罡星豪杰气概、好汉气性、猛将气势的群体总特征,分出5个行为特征比较明晰的大类,并从文化地理的角度对天罡星行为特征的共性和差异进行分析探讨。再就是在2010年6月21日香港中文大学的林珲教授曾在讲座中提到过目前有研究者试图从地理空间视角对张爱玲小说文本中提到的地方进行研究。张光英(2010)在国内首次将行为地理学研究方法引入文学文本研究领域,从地理学微观个体行为的视角,在理论和方法论上对《红楼梦》大观园的主要人物行为空间进行思考和研究。

基于我国关注以地理学方法对文学作品作地理空间解读的研究非常之稀少,本研究选取典型小说文本中核心人物的行为活动路径,运用时间地理学研究理论,通过地理学空间的阅读试验,尝试把文学文本的阅读和新人文地理空间研究结合在一起,进行文学关于地理空间解读的尝试。

二、时间地理学的概念与方法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以哈格斯特朗为代表的时间地理学,把人放在时间、空间中考虑,时间地理学对人物时空间结构的研究需要有必备两个条件,其一,需要有关人物出行活动的资料;其二,需要掌握人物一天内24小时连续进行的所有活动情况。路径、结构,可以通过将空间压缩为二维平面,用纵轴代表时间在图上加以表示。时间地理学认为时空框和制约是时间地理学的关键词汇。个人为了谋生或满足其获得信息、社会交往及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就在个人路径或者轨道中移动,每个人在时空间移动中所遇到的环境。一个人要满足需要,一般要从一个驻所移动到另一个驻所,然而,移动受到了许多制约,这制约可以归为三类:能力制约、组合制约和权威制约。可见,在时间地理学研究框架下,活动被作为一种常规发生的习惯行为来研究,强调了移动在行为空间中的重要性。

三、关于《红楼梦》核心人物研究综述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大约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以刻画人物众多,反映社会生活广泛、深刻而著称。曹雪芹现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是由原作者曹雪芹写的前80回和续作者高鹗完成的后40回组成。自《红楼梦》出现的二百多年来,“红学”界从“索隐”“发微”“释真”“考事”等或文学、或史学的角度研究红楼梦,研究《红楼梦》中核心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形象,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形成了世界汉学界鼎立而三的显学之一――“红学”。关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主要人物的研究视角二百多年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脂砚斋为代表的人物点评分析研究

脂砚斋是第一个研究《红楼梦》的人。周汝昌(1953)认为一部《石头记》,脂砚斋不啻给作者作代言人,尽拽底奥,此人之重要较之雪芹本人几乎要划等号了。杨星映(1982)认为脂砚斋还在曹雪芹的写作过程中,他就多次反复研究、评点,应当说是第一个红学家。李燃青(1985)认为脂砚斋在评点中,充分地肯定了《红楼梦》在展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方面所取得的非凡成就,并且提出了颇为深刻的美学见解。

(二)以为代表的“索隐派”人物原型分析研究

索隐派出现在20世纪初,以为代表。索隐派不认为小说就是小说,而认为它是一部借“假语存”隐写的一段真实历史,事件有原型,人物也有原型。索隐派有独特的文艺观。(孙伟科)认为宝玉就是胤初,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故事就是胤初和董鄂妃的故事“如董妃逝而世祖出家,即黛玉死而宝玉为僧本事。”新时期的刘心武就是“索隐派”研究方法的继承者之一。

(三)以、俞平伯为代表的考证派人物研究

的《红楼梦考证》认为“考定这书的著者究竟是谁,著者的事迹家世,著者的时代,这书曾有何种不同的本子,这些本子的来历如何。”俞平伯是的学生和追随者,但俞平伯从文学的角度着眼,采取“以书为证”的方法进行《红楼梦》考证,提出“钗黛合一”的理论。新时期周汝昌先生的“新自叙说”是对“自叙说”的修正和发展。

(四)以王昆仑(太愚)为代表的唯物史观人物分析法

1948年王昆仑结集出版的《红楼梦人物论》,以阶级定性为主的人物分析,将人物分为卫道者和叛逆者两大对立阵营,薛宝钗属于卫道者阵营,贾宝玉、林黛玉属于叛逆者阵营。以后何其芳、蒋和森、吴组缃的红学研究是这一种研究方法的代表。

二百多年来对《红楼梦》核心人物的研究已经相当系统、深入、全面。《红楼梦》关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位核心人物的研究主要在各个流派研究思想

的语境下进行的。纵观历来的研究成果主要都是以小说叙述的故事情节作为理解《红楼梦》核心人物的依据,但人是叙事的主体,小说创造的人物活动空间与人之间存在全方位的互动关系,日常活动空间在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还反应了人与空间的互动关系。人与空间的互动关系体现在人物对行为空间的能动选择上。理解了《红楼梦》核心人物的行为空间的意义,就能理解曹雪芹赋予《红楼梦》核心人物的独特的叙事意义。因此,本文则尝试从核心人物行为空间视角来解读核心人物。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文学就是以现实世界的事物为原型进行的创作,文学中描写的东西并不是现实,是作者感知的印象化的现实。小说要塑造人物、构造情节、推动矛盾冲突发生、发展直至矛盾冲突的解决和消亡,都离不开核心人物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形成的行为空间。在小说中核心人物的空间移动通常表现为每日的活动。小说核心人物的日常行为空间反映个人与环境最直接最经常的交互过程,行为空间成为小说特定的典型事件下个人层面上长期和短期的选择和制约多重作用的结果,并且通过核心人物个人活动之间的移动将分散的活动地点连接起来形成核心人物活动行为体系。因此,文学家也如地理学家一样也是通过作品中核心人物的空间移动来完成文学中行为空间的描写。这样,如果地理学家的时间地理学视角的人物活动分析法是正确的话,自然利用时间地理学视角的人物活动分析法,通过核心人物日常行为空间移动的研究,以地理学视角对小说核心人物行为空间进行解读,进而完成对小说文本的一种地理学方法的研究解读就是可行的。

(一)研究对象的数据化

本文研究的数据基础是基于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文本中第5回至79回这一段时间内,根据行为空间信息要素的需要,截取核心人物在文本时间范围内的空间信息和活动信息,把核心人物在哪一回目、到达何地点以及同一回目中指明到达次数进行统计,合计得出核心人物在5回至79回地提到并到达的典型的、可评价的空间活动节点为:贾宝玉166次,林黛玉88次,薛宝钗81次,三个人共计335次(表1)。

(二)人物总体行为空间特征分析

根据表1提供的数据,将人物总行为空间进行汇总并空间化(图1)。行为空间是行为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空间,主体的要求是整个行为的出发点。核心人物在某一个空间中停留一次,就在该空间中标出一个节点,节点的多少可以反应出核心人物在该空间的活动情况。

核心人物总体行为空间特征表现出如下特点:1、核心人物的主要行为空间集中在贾母院、王夫人院、怡红院、潇湘馆、蘅芜院五个地方;2、从所占有行为空间大小的视角来看,贾宝玉行为空间范围最大,最为明显的体现在贾母院、王夫人院、潇湘馆和宁国府;3、贾宝玉的行为空间最为广阔,他的活动空间范围基本上涉及到了贾府及大观园的各个角落;4、贾宝玉和林黛玉属于两个人活动的行为空间比较多,相反,单独属于贾宝玉和薛宝钗的活动空间则没有。

(三)核心人物典型活动路径分析

以上核心人物总体活动空间的汇总,为找出核心人物在小说故事发展中日常行为空间分布的一般性特征提供了强有力的途径,也为我们寻找到遮蔽在行为空间视角下的人物性格特点和命运特点刻画和解释提供了可行的手段。那么,通过核心人物在故事发展中某些典型的活动路径的分析,揭示在一天时间尺度上个体生活活动的特征,探讨小说核心人物个体在制约条件下的日常生活活动路径,可以使在小说叙事学整体研究中被掩盖的个体的差异性得到显现。在活动路径的时空图中,横轴表示被简化为一维的空间,纵轴表示时间,(鉴于小说描写在时间上的虚拟性,不可能精确到几时几点,所以在时间表示上以文本中出现的上午、中午、下午、傍晚这样的总拟时间为节点。)横线或斜线表示人物移动,不同的柱体表示人物在不同的空间。

1、典型路径1分析

第8回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位核心人物在贾府空间会合后,作者第一次正面描写他们之间正式见面的章节,所以活动路径具有典型性。此时三人虽然都住在贾府,贾宝玉、林黛玉住在靠近贾母的地方,薛宝钗和母亲一起住在梨香院,但在此之前作者并没有描述过他们三人一起见面的情景,所以本章核心人物在贾府空间的第一次完整出场就别具意义。

图2很清楚的反应出核心人物此时的路径特点:贾宝玉涉及到6次空间位移,林黛玉涉及到7次空间位移,薛宝钗则没有进行空间移动。贾宝玉和林黛玉空间表现出明显纠结,第一次纠结在于两人在家长的安排下一起到宁府参加活动,于中午的时候和贾母一起回到荣府;第二次纠结在于薛宝钗的住处,随后,贾宝玉到了薛宝钗的生活空间中,林黛玉随后跟来,核心人物三人在薛宝钗的住处回合,显然,林黛玉的活动是紧跟着贾宝玉的,由于薛宝钗的到来,而且有金玉姻缘之论,造成林黛玉的戒备心理,所以,一旦贾宝玉去了薛宝钗的空间,必然引起林黛玉的高度紧张,那么林黛玉紧随贾宝玉之后就是一种必然。从图2可以看出,林黛玉和贾宝玉在某一空间中的活动都是前后时间的事情,薛宝钗没有空间的移动。第5回作者写到,因为宝钗的到来,“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此时,贾宝玉感受到林黛玉对其活动空间的制约,在空间唯一上可以看出,此时贾宝玉在林薛两者之间是无所偏向的,所以,去完宁府回来,就会马上想起去探望薛宝钗。此时的宝钗稳坐家中没有移动的。

2、典型路径2分析

第20~21回写到贾宝玉因饭后闲逛,二度拜访薛宝钗,是小说文本第一次正面描写薛宝钗到贾宝玉、林黛玉的空间活动。由此小说文本描写了三个核心人物一天的活动路径具有典型性。(图3)

图3反应了在这一天的完整活动中,同样以贾宝玉拜访薛宝钗开始,贾宝玉有9次空间移动,林黛玉是5次,薛宝钗为7次。林黛玉在自己住处的活动更多一些,贾宝玉在薛宝钗、贾母、林黛玉三处反复活动,与图2林黛玉活动路径紧跟贾宝玉之后相比,图3薛宝钗活动路径和贾宝玉重复明显,往往紧跟在贾宝玉之后到达林黛玉的空间,但在与薛宝钗空间重复后,贾宝玉在活动路径上又表现出反复到林黛玉空间中,可以看出弥补的意图。另外,薛宝钗的活动路径明显复杂起来,围绕着林黛玉相对固定的空间活动,充满纠结的。

3、典型路径3分析

31-34回,“宝玉挨打事件”是《红楼梦》故事发展的一件大事,围绕这件典型,核心人物的活动路径因此具有代表性。(图4)

图4围绕着贾宝玉挨打事件,核心人物的活动路径各自特征明显。首先,三个人的空间移动次数是不一样的。在这一天中,贾宝玉涉及到9次空间之间的移动,林黛玉涉及到6次,薛宝钗涉及到11次空间移动,薛宝钗的空间移动最为频繁;其次,宝玉挨打前后,林薛的活动路径各具特点。最先三人从各自的空间汇聚到贾母院中后,林黛玉和贾宝玉有三个不同空间点的重合,是在挨打前的恰红院和在怡红院外边,以及挨打后的怡红院探视,薛宝钗和贾宝玉也有三次空间的重合,分别在宝玉挨打前的王夫人院、挨打后的贾母院、恰红院探视。此时的

路径安排显然意味深长,在贾宝玉挨打前,贾林有两次路径重叠,切都是避开旁人的,而贾薛的路径重叠均在贾宝玉挨打之后,都集中在长辈的视野之下;最后,从活动路径的完整性来讲,林黛玉显然活动路径最为简单,活动空间最为狭小,薛宝钗活动路径最为曲折,活动空间最大。显然,贾宝玉挨打,薛宝钗的纠结在活动路径中明显表现出来,而且薛宝钗的空间技巧更为明显,虽然作者明着写薛宝钗静若处子,但却让人物在活动路径上给予一览无余的展示。

4、典型路径4分析

第77-78-79回描写贾宝玉的知己晴雯死后第二天,核心人物连续的活动路径。丫鬟晴雯是贾宝玉的知己,晴雯是抄检大观园的最直接牺牲品,抄检大观园是赫赫贾府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所以此时三位核心人物的活动路径也具有典型性。(图5)

1、晴雯死后贾宝玉可谓失魂落魄。晴雯死后第二天,贾宝玉空间位移达到15次,除了早上的一段时间是被家长安排外出以外,其他时间都在大观园内游荡,还偷偷去了一趟晴雯家。2、林黛玉的空间移动也减少了,主要集中在自己住处、薛姨妈家、但是她还是记挂着贾宝玉,所以贾宝玉、林黛玉在怡红院外边有共祭芙蓉诔空间;3、薛宝钗再次回到母亲家,唯一保留一点联系的就是姨娘王夫人的空间,她果然静若处子。晴雯死了,大观园即将走向消亡,烟消云散了,贾宝玉最为纠结,薛宝钗是关心的是自己是否会因此受累,搬回母亲家,不再活动,唯有林黛玉深知宝玉,所以才会共同出现在怡红院外边共祭芙蓉诔的空间中。

五、结论与展望

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范文第4篇

香菱身世

香菱,原名甄英莲,乡宦人家,原籍姑苏,甄士隐独女,眉心有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记。三岁那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因家奴霍启(“祸起”)看护不当而被拐子拐走。十二三岁后卖给金陵公子冯渊,中途却被薛蟠抢回去做小妾。大观园内宝钗给她起名叫香菱。她最著名的事迹便是师从黛玉学诗。薛蟠娶夏金桂后,在第八十回中,香菱被夏金桂易名为“秋菱”,因屡受夏金桂之折磨,终酿成干血之症。(高鹗续写部分为夏金桂下毒害她,结果却阴差阳错毒死了自己。薛蟠出狱后,香菱扶正,因难产而死。)

人物外貌

《红楼梦》中对香菱外貌的正面描写不多,一般都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出她的美貌和才气。比较直接的有两处,开头说小时候的英莲“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第七回周瑞家的在送宫花时见金钏儿和香菱在晒日阳儿,向金钏儿说:“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贾琏称赞她“长的好齐整模样儿”,认为“那薛大傻子真玷辱了她”。通过这些描写,说明香菱生得袅娜纤巧,模样儿齐整好看。

人物性格

香菱高居副钗之榜首,贯穿整部红楼,成为很多红楼专家探求草蛇灰线艺术的媒介,被认为是曹雪芹展现《石头记》的魂魄。综合分析这一人物,具有以下性格特点:

1.温柔安静

香菱不仅模样儿标致,其为人行事也与别的女孩不同,温柔安静。用凤姐的话来说,“他做人行事,又比别的女孩子不同,温柔安静,差不多的主子姑娘也跟不上他”。但这种温柔安静又与宝钗的不同。宝钗的温柔安静是以坚强智慧为底蕴的外在表现,香菱的温柔安静实际是憨厚老实任人宰割,是一种傻乎乎的温柔。也正是这种傻乎乎的温柔,注定了她一生遭受欺凌,酿成了悲剧人生。

2.刻苦勤奋

香菱刻苦勤奋主要表现在她学诗这一章回。小说写她一心要向众姐妹学习写诗,黛玉为她开列了一长串应读书目,要她先读名家诗,待腹中有了一定的诗词底子再写。她“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及至夜半,不思安寝。不久,黛玉以月为题要她写一首试试看。香菱既忙着读又急着写,“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如着魔一般。香菱如此用功平生第一首诗却不成功,但她不灰心,反而是愈加执着地坠入读写中:她“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从早到晚,一门心思在诗的构思中,最终“苦志学诗,精血诚聚”,终于写出让大家都夸赞的诗歌,连宝钗都赞曰“诚心通了天了”。这一情节,让我们看到了香菱的可爱、勤奋、聪敏、好学的形象。

3.懦弱顺从

香菱(英莲)三岁被拐,十二三岁好不容易卖给了个好人家,似乎要苦尽甘来,但半路上又横生枝节,冯渊被薛蟠打死,她被强抢为妾,这些波折,她都逆来顺受,不抗争,顺从安之,展现出她性格的懦弱。特别是在夏金桂进门之后,对香菱态度傲慢,先是擅作主张改“香菱”为“秋菱”,再接二连三地对她进行羞辱、欺负,香菱一概隐忍顺从,被动地接受,只顾自悲自怨,而无力反抗,展现出的又是一个逆来顺受、愚昧无知的丫鬟形象。

香菱性格的形成,是和她的人生宿命有关,更与封建的传统有关。小说第一回中,她就被癞僧指为

“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

元宵观灯失踪后,被拐子连卖两次,初卖与冯渊,继而卖于薛蟠,终引出人命官司。在小说第十六回,小说借平儿之口补述香菱“竟与薛大傻子作了房里人……,那薛大傻子真玷辱了他。”直到最后被夏金桂欺凌,酿成干血之症,都应了“英莲”、“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的谶语,这显然是作者宿命论的体现。从这一观点看来,这是不可解的,命运是无情的。况且,在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占主导的大观园,虽然香菱早已做了好几年的小妾,但因为不是正室,所以她只能被后来的正室夏金桂陷害、欺凌。一个无依无靠、没有心计的弱女子,在那样的环境中,不逆来顺受,又能有怎样的作为呢?

1.副册判词

画着一枝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2.癞僧诗谶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香菱这个名字最早出现于小说第七回,单单从这个名字本身看,菱花夏开秋谢,而后来薛蟠的正室夏金桂,“金桂”一词正含秋之意,金桂一出而秋意浓,菱花焉有与金桂争艳之能,最终自然只能落个“香魂返故乡”的结局。同时,菱花无香,而作者以香作为“菱”的修饰语,也与“金桂”呼应,金桂一出,香溢秋日,“香菱”自然也就只能成为“秋菱”,秋日既至,菱花早谢,也就只剩下“菱花空对雪澌澌”的凄美。

3.自评

不独菱花香,就连荷叶莲蓬都具有一股清香的,但这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领略了去,那一股清香,比花都好闻呢,就连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也是令人心神爽快的。

4.他评

薛宝钗:本来就呆呆傻傻的。

香菱这个艺术形象是作者用来“千里伏线”贯穿全书的一条重要人物线索之一。首先,作者用甄士隐一家的小兴衰来影射荣宁二府的大兴衰。同是望族,同在“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同是祸起萧墙,转眼之间便“烟消火灭”。同是“富贵不知乐业”,终落得“茅椽蓬读,瓦灶绳床”,甄士隐的结局就预示了贾宝玉的结局。甄士隐一家的离散悲辛其实就是贾府悲剧的预演,只有香菱是唯一亲历大小两次兴衰的串接者。其次,英莲、冯渊二人的一段小悲欢影射了宝黛的爱情悲剧。同是“美中不足,好事多磨”,最终棒打鸳鸳,生死异路。作者用以上两个事件为全书定下了基调,而这两个事件都是围绕香菱发生的,可以说香菱的遭遇是全书的定音符号。

阅读训练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

(1)选文出自名著《 》,表现的情节是_____________(用一句话概括),文中可以看出香菱的性格是________

(2)找出语段中两个细节。

①细节一:

②细节二:

2.(2016・成都)语文书中,无数经典人物令我们难以忘怀。请仿照示例,给香菱(《香菱学诗》)写一段话。(不要求句式完全一致)

示例:泥人张:一门最底层的手艺,让人忘记你的真名;你用一团泥巴,找回了尊严。

3.在《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曹雪芹借香菱之口评述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其描绘大漠壮观景象,似不合事理而实妙、似俗而实巧,可谓一语中的。

1.(1)《红楼梦》 香菱苦志学诗 香菱目标坚定,潜心钻研。

(2)细节一: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细节二: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

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范文第5篇

兴儿是贾琏的一个心腹小厮,作者在次回中巧妙地安排了兴儿说事,达到了从侧面塑造人物形象和为下一步凤姐计害尤二姐埋下了伏笔。

当时的情况是兴儿给贾琏说了贾赦有急事叫他去之后,贾琏的小厮隆儿跟贾琏去了后,兴儿在尤二姐处等事,于是尤二姐“拿了两碟菜,命拿大杯斟了酒,就命兴儿在炕沿下蹲着吃,一长一短的向他说话。”这一说,却是颇为精彩的一笔。

此时,尤二姐刚被贾琏偷娶了来,她最想知道贾琏的老婆王熙凤的态度。谈话虽属聊天,但很明显尤二姐是很在乎的。兴儿的话语主要突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⑴歹毒。“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⑵媚上。“只一味哄着老太太、太太两个人喜欢”⑶奸猾。“估着有好事,她就不等别人去说,她先抓尖了;或有了不好事或她自己错了,她便一缩头推到别人身上来,她还在旁边拨火”⑷贪财。“又恨不得把银子钱省下来堆成山,好叫老太太、太太说她会过日子”⑸妒忌。“人家是醋坛子,她是醋瓮。凡丫头,二爷多看一眼,她有本事当着爷的面打个烂羊头。虽然平姑娘在屋里,大约一两二年之间两个有一次到一处,她还要口里惦十个过子呢”。

除了借兴儿的嘴塑造王熙凤之外,作者还再一次突出了平儿的心地善良。“倒是跟前的平姑娘为人很好,虽然和奶奶一气,她倒背着奶奶常作些个好事。小的们有了不是,奶奶是容不过的,只求求她就完了”

接着,作者借尤二姐的“原来如此。但我听见你们家还有一位寡妇奶奶和几位姑娘。她这样厉害,这些人如何依得?”这句话,笔锋一转,又让兴儿开始描述李纨、迎春、探春、惜春、林黛玉、薛宝钗。“我们家这位寡妇奶奶,她的诨名叫作‘大菩萨’,第一个善德人……只把姑娘们交给她,看书写字,学针线,学道理,这是她的责任。除此问事不知,说事不管。”“二姑娘的诨名叫‘二木头’,戳十针也不知道哎哟一声”“三姑娘的诨名是‘玫瑰花’……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刺戳手”“四姑娘小,她正经是珍大爷的亲妹子,因自幼无母,老太太命太太抱过来养这么大,也是一位不管事的”“一个是咱们姑太太的女儿,姓林,小名叫什么黛玉,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一肚子文章,只是一身多病,我们这起没王法的嘴都叫她‘多病西施’”“还有一位姨太太的女儿,姓薛,叫什么宝钗,竟是雪堆出来的”。

其实,作者还借兴儿之口侧面烘托了尤二姐的善良平和以及贾府的人物关系。“但凡小的们有造化起来,先娶奶奶时若得了奶奶这样的人,小的们也少挨些打骂,也少提心吊胆的。如今跟也的这几个人,谁不背前背后称扬奶奶圣德怜下。我们商量着叫二爷出来,情愿来答应奶奶呢”。

“如今合家大小除了老太太、太太两个人,没有不恨她的,只不过面子情儿怕她。”这是告诉读者王熙凤在贾府下人眼中是一人人痛恨的角色,她的威望低得可怜。“如今连她正经婆婆大太太都嫌了她,说她‘雀儿拣着旺处飞,黑母机一窝,自家的事不管,倒替人家去瞎张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夫人对王熙凤也是很不满意的。“气的平姑娘性子发了,哭闹一阵,说:‘又不是我自己寻来的,你又浪着劝我,我原不依的,你反说我反了,这会子又这样。’”这说明有时候王熙凤也拿平儿没办法,毕竟平儿处于贾琏小妾的地位,是她唯一的心腹了,两人的关系是很微妙的。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养兔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李白学刊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李白研究会

蛇志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