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疾病预防知识

疾病预防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疾病预防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疾病预防知识

疾病预防知识范文第1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364

对某医疗单位在职妇女进行相关梅毒、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预防保健知识的问卷调查,旨在为重视和加强妇女保健知识提供依据,同时让每个献血者都懂重自己何时必须主动放弃献血或主动定期献血。也想找出最佳健康途径满足广大妇女的保健需求。对24~52岁在职妇女以答卷形式对妇女保健知识自晓率高低进行调查,发现卫生单位在职妇女保健知识较丰富,但还有不足地方。医务人员尚且如此,其他如工人、农民知道会更少,要做好这项工作,要通过社区乡镇大众媒体,卫生部门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网络。

资料与方法

某医疗单位在职妇女。

方法:根据临床经验及结合当前实际情况,设计了问卷,当场讲解指导,被调查人员自行填写,不记名,当场调查,发出80人份,回收80人份,回收率100%,回收后逐个统计,进行处理。

结 果

一般情况:80位被调查人员中,年龄24~52岁,24~29岁15人(19%),30~39岁41人(52.90%),40~52岁24人(29%);其中初中以上大专以下73%,大专以上24人(27%),干部70%,工人10人30%。

相关知识调查情况内容:①妇科普查有何意义:40.91%的人选择正确,防癌为主的妇科检查32.09%的选择,“查环”30%的人两项均选择;②你是否会乳腺自查:46.36%的人选择不会,53.64%的人选择会;③目前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有那些:75.31%人知道3种以上,24.69%的人只知道其中1种;④生活中怎样会传染艾滋病梅毒:92.26%的选择血液传播,7.74%选择性生活+接吻;⑤安全套的作用:6.36%的人认为只能避孕,93.64%的人认为除了避孕还能降低性传染病的危险;⑥一般保健知识来自于那种渠道:具体书、报纸72.7%,选择电视、广播27.3%;⑦你是否渴望了解更多的妇女保健知识:82.50%选赞同,17.50%持随便态度,既不赞成也不反对。

讨 论

本调查反映出医疗单位在职妇女对梅毒、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及保健知识较丰富,原因可能为3个方面:①医务工作者;②单位也有忽视妇女坚持1~2年1次的妇科健康普查;③通过这次调查本站也需要对某一些在职人员继续对艾滋病、梅毒等传染病传染途径岗位培训。

疾病预防知识范文第2篇

一、以增强疾控能力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检测水平。

1、加强国债项目建设。在市政府、省发改委.省卫生厅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市疾控中心国债项目建设得以顺利完成。中心综合大楼建设规模为3100㎡,辅助用房500㎡,2006年7月竣工验收,于2007年3月23日中心实现了部分科室搬迁,结束了我市卫生防疫工作50多年来无工作用房的历史,为完善我市公共卫生体系创造了基本条件,为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和增强疾病预防和控制能力奠定了基础。2、争取贷款项目。在市政府、省卫生厅的大力支持下,中心争取的荷兰政府贷款项目用于购置实验室检测设备获得批准。目前,正在做好所购设备的洽谈工作,预计明年可以到位。届时,我市疾控中心的装备可望达到国家的基本要求。

3、完成了HIV和无菌净化实验室的建设。有效提高了艾滋病、病原微生物等综合检测能力。

二、加强疾病监测、积极做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霍乱等重点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是一项覆盖面广、专业性强、要求高而难以预测的工作,为使疫情处置及时、效果明显,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到精心组织、未雨绸缪,确保了我市未发生重大或有影响的传染病疫情。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组织机构。成立了由中心主任为组长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组建4支应急处理工作机动队和6支应急处置技术指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为应对疫情的发生提供组织保障。

2、制定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预案和实施方案。先后制订和修订了市疾控中心《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预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预案》、《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预案》、《人感染高致病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理工作方案》和《霍乱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预案》等防控方案,为及时有效应对和处置各类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技术规范。

3、积极组织培训,提高技术人员应急处置能力。认真组织全市疾控工作人员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业务培训48期 ,对应急处理机动队和各技术指导小组成员重点进行疫情和中毒处置工作的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消毒等内容的专项知识培训和模拟实战技术演练。此外,中心选派5人分别到省CDC和省劳卫所进修3个月和1个月,还先后34次选送132人参加卫生部、省卫生厅和省CDC举办的各类业务知识培训班。组织对下级疾控机构及市直医疗单位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和疫情信息报告培训46次,举办市级继续医学教育专题讲座28场次。

4、加强疾病监测和重点传染病的预警。为确保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做到“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疫情蔓延,我们坚持派专业人员到医疗机构进行主动监测和搜索传染病疫情;密切关注和充分利用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信息,及时分析和通报疫情信息;坚持对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点监测督导,实行周报制度;在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我们主动加强霍乱疫源检索,06年来,在昌江河段设5个监测点,每周一次对水源、全市餐饮业、农贸市场甲鱼、龙虾、蛙等各类海鲜水产品检索霍乱弧菌,共采水样411件,海鲜水产品593件进行霍乱弧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先后8次对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市直各医院和大型厂矿医院的肠道门诊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同时,做好霍乱疫情监测月报表、霍乱弧菌环境和食品监测月报制度。

5、加强传染病科普宣传,增强群众防病意识。利用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职业病防治知识”、“4·25儿童免疫接种日”、“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日”和“遏制艾滋、履行承诺”等大型咨询活动20次,并应对传染病发病季节的不同,提前针对性进行防病知识普及宣传,活动期间共发放各类卫生科普知识宣传资料37000余份,展出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展板15块,接待前来咨询的市民15200多人次。同时还开展“卫生防疫防病服务队”下农村、进社区活动,发放各类宣传画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预防控制知识”宣传单11000余份。并开通了防病知识咨询电话,为市民解答相关疾病预防知识。

6、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指导和检查。根据省卫生厅的要求,我们对全市16所学校和市直幼托机构进行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督导检查,同时下发《关于加强对幼托机构和学校流脑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指导意见》及《呼吸道传染病基本知识及预防措施》,指导、协助学校开展晨检工作,并做好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同时与省CDC一道共同完成了35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调查工作。

7、积极开展重点传染病国家和省级监测点项目工作。

病媒生物监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被定为国家病媒生物监测点,在省CDC的指导下,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对老鼠、苍蝇、蟑螂等病媒生物进行了密度监测和鉴定工作。监测工作得到省CDC领导专家的肯定。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监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被定为国家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监测点,按《全国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监测方案》的要求,我们制定了《景德镇市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监测实施方案》(试行),每月能按要求进行采样,收集各类数据并及时上报相关报表,共采集猪鼻拭子138份、猪扁桃体137份,检验结果均未检出猪链球菌2型。监测点工作。去年8月份起,我市被列入伤寒、副伤寒省级监测点,按《全国伤寒、副伤寒监测方案》的要求,我们制定了《景德镇市伤寒、副伤寒监测实施方案》(施行)。除开展常规监测以外,还开展了病例监测、重点人群监测、菌株耐药性监测,至11月上旬共监测病人18例,饮食从业人员66人,并按时上报监测报告。

8、免疫规划工作。认真做好儿童基础免疫工作,五苗报告接种率均在95%以上。开展全市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调查工作。考核4个县(市、区)疾控中心计划免疫综合科,分别对18个乡(镇),90个村(居委会)进行了接种率入户调查,对7岁儿童查看卡疤,共调查1276名儿童(其中:基础免疫642名,加强免疫634名)。完成了乐平、浮梁以乡为单位计划免疫接种达90%目标考核验收工作。

三、认真履行艾滋病防制职能,切实抓好艾滋病各项工作的实施。

疾病预防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疾控体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强,群众对于疾控中心的职责及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主要承担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预防控制、应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疫情的调查处理,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卫生检测检验等为卫生监督执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1]。然而,当前因疾控体系薄弱、疾控环境与发展脱节以及医学模式的改变等,疾控工作面临巨大挑战。本文主要提出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对策。

1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面临的问题

1.1疾控体系薄弱由于长期以来国家对疾控体系的工作支持力度不足,使得预防保健网的建设相对滞后,相关基础设施薄弱。其次有些地区政府部门或医疗卫生机构与当地疾控机构人员缺乏,在工作职责、定位上相互冲突,混淆不清,使得疾控管理体制混乱,工作开展不顺畅。加之多数基层疾控队伍缺乏高素质人才,应急能力较弱,疾控队伍能力不高,且不同地区人员结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影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有效顺利开展。

1.2疾控环境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体制发生了巨大变革,在极大地丰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卫生筹资方式也产生了较大变革,从以前的中央政府统一负责变为地方筹集和分配,导致了不同经济地区间、城乡间的统筹差距。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了谋求经济利益,在公共卫生的投入比例上逐年减少,导致公共监督管理职能缺失,服务能力下降。有些地方政府在疾病预防控制上的经费投入甚至不能保证疾控工作的正常开展和相关人员的工资待遇,使疾预机构为了忙于“生存”而“创收”,难以开展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2]。健康知识和卫生法律法规的知晓率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相对称,群众对于卫生法律法规的观念淡薄,没有形成以“预防为主”的观念,影响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1.3医学模式转变对疾控工作的影响随着医学知识和健康观念的普及,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等非生物因素在疾病的产生和治疗上的影响,以及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同时由于更多地使用了化学品,对环境的潜在危害提高;抗生素的滥用使得主流抗生素的失效速度比研制其替代药物的时间还快。加之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先进医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对疾控工作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1.4疾控工作任务日益繁重一是我国现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疾病多发不可避免,随着死因谱和疾病谱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对社会及家庭的危害日益加重;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员交往日益频繁,流动人口数量逐年增加,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率增加,加上地方在疾控工作人员配置、财政预算上也很少将流动人口纳入其中,给疾控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三是新型传染病如H1N1、H7N9、SARS、埃博拉病毒、出血热及艾滋病等不断出现,疾控部门在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四是环境污染、食品污染、职业危害等给人们身体健康带来的影响也给疾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2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的对策

2.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根据卫生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为准则,切实加强各级疾控机构组织建设,明确各级疾控机构、行政管理部门、医疗单位在疾控工作中的职责权限、功能定位,建成适应新形势的防治体系[3]。合理规划、设置城市社区及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并将疾控工作有机整合到其日常工作范围内,使其成为面向群众、提供防治工作的前沿。同时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福利待遇,稳定疾控队伍,并在稳定中谋求发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着重建立一个长期、高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保证救急物资、人力、资金的畅通无阻调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应对措施,同时积极处理发生突发事件后人们恐慌的心理,加强舆论沟通。

2.2明确政府在疾控工作中的主导作用首先明确政府在疾病预防、治疗、控制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应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纳入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当中,对重大疾控问题做到及时研究、及时部署、及时解决。理顺疾控体制,明确各部门、各医疗机构在疾控工作中的职责与功能;财政上政府统一筹资,给予疾控工作稳定的经费保障。做好监管工作,确保规划的顺利进行。同时加大健康知识、疾控知识与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健康卫生发展环境。加强卫生工作和其他重大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贯彻落实,加强地方疾控工作的开展力度,全面推动城乡卫生防病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4]。

2.3建立健全疾病监测网络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现有资源,结合先进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一个现代化的疾病监测、报告信息网络体系。制定一个细致的、统一的、切实可行的监测方案,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疾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了解监测信息,并通过整理和分析掌握疾病的发生规律。依托现代先进网络技术准确、及时地将监测信息反馈到行政管理部门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上去[5]。完善监督机制,对系统运转情况及反馈信息的质量进行调查和评价,并实施动态监督管理,认真做好各项建设工作。

2.4做好重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在经历了非典、禽流感等考验后,疾控体系管理模式、人员组织结构均发生了变化,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也对疾控机构的具体职责做了进一步的细分,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适应新要求,光有良好的硬件设施是不够的,还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有严格的管理和良好的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其整体效能。重视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一个会科学管理又懂技术的人员对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重要影响。加大在人才培养经费上的投入,抓好重点学科管理人员的培养,基层员工也需加强岗位培训。重点做好重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切实做好疫区卫生处理、消毒工作,发现病原微生物时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通报并追查污染来源。

3小结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负责地方病、传染病、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疫情等的处理及协调,对维持群众健康及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疾控部门应从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政府在疾控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疾病监测网络体系及做好重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等方面着手,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郭素美.浅谈做好新时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0,8(31):221.

[2]应瑞洁,宋敏.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的现况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1,26(03):70-71.

[3]杨.关于新时期铁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转型的探讨与思考[J].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2012,39(04):213-216.

疾病预防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一体化服务;模式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71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594-02

2009年以来,国家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列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实施内容之一,而疾病预防控制又是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政府公共职能落实的重要体现。随着公众对疾病预防控制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政府对惠及全民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网底,因其良好的可及性和广泛性,正越来越多的承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日益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惠及全民的落脚点。为了显著提高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质量和效率,使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各项工作更为科学、规范、全面、有序地开展,海拉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2010年开始对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指导模式进行了探索,建立并完善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社区疾病预防控制一体化服务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积极探索,建立完善“疾控中心与社区疾控工作一体化服务模式”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地处东北部,是呼伦贝尔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面积1440平方公里,人口29万。2003年以来,海拉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围绕着以疾病监测为主的发现能力和以现场调查、实验室检验监测为主的处置能力不断得以加强建设,使疾病防控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在传染病防控方面,有效控制了甲型H1N1流感、麻疹、手足口病等重大疫情的发展;有效控制了艾滋病等重大疾病的快速蔓延,达国家控制目标;以布鲁氏杆菌病和碘缺乏病为主的地方病防治成果继续得到巩固;随着健康教育工作步步深入,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逐年提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使本地区疾病谱、死亡谱发生根本的变化,以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肿瘤为代表的慢性病死亡成上升趋势明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潜在威胁,又使传染病预防控制形势不容乐观,疾控工作正面临着慢性病和传染病防治的双重挑战。这些对于城乡社区疾病控制工作来说是新的课题和难题。所以,加强科学管理,建立新型的、运行规范的基层网络体系,提高城乡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已经成为海拉尔地区城乡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当务之急。

为此,海拉尔区疾控中心在卫生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2010年起,对流行病、地方病、慢性病、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业务科室进行了技术和人员强化,并将工作职能进行了细化和责任分工。在区卫生局的支持协调下,疾控中心将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等职能交由海地区2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建立工作衔接机制,疾控中心负责责任区域内各社区中心(站)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统一管理;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相关的业务工作,进行日常督导检查和培训工作。并将适宜城乡社区开展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交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城乡社区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网底作用;切实帮助社区解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技术困难与问题;积极主动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防保医生提供优质、便捷的业务指导服务。

2强化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2.1技术指导疾控中心每月定期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业务指导。及时识别与控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出现的问题,同时将各机构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总结推广。确保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各项工作、措施与目标得到有效落实。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慢性病防治、传染病防治、免疫规划实施、健康教育等工作。

2.2人员培训结合实际开展或协助社区开展公共卫生医生、信息员等的集中培训工作。对防保医生的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每年不少于4期,使相关人员能明确疾病预防工作控制程序、目标要求和责任要求,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疾病预防控制质量,并根据社区存在的主要业务问题,开展不定期的、针对性的专题培训。

2.3督导评估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对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要求,建立定期督导制度,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各责任区工作落实情况进行逐项督查、考核和抽查。同时对本疾控中心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各项业务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3体会

3.1提升了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综合能力通过疾控中心与社区疾控工作一体化服务模式的开展,可统一组织协调疾控中心和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业务指导,提高计划性和合理性,节省人力物力资源,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海区疾控中心可按照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考核要求为框架,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运用合理的督导方式,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有效规范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同时不断完善区疾控中心的业务和管理能力的建设。通过理论培训和大量的实践,疾控中心每一位成员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改善。

3.2进一步明确了疾控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责尽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已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承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任务,但实际工作中一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在认识上还未到位,认为是在帮疾控中心工作,需要加强督促管理。一体化服务模式开展以来,疾控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量都大有增加,尤其是疾控中心,既要做好常规工作,又要开展指导。随着一体化服务模式的不断深入,社区预防保健工作职能日渐突出,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切实感受到自己业务工作的提高,并且逐步认识到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自己必须承担的工作职责,这一点无疑使疾控中心从繁琐细致的具体工作中解脱出来。

疾病预防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337-02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增多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关注。这种类型的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突然,具有专业性强、波及范围广、危害性大等特点,而且对社会的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例如:2003年,我国发生的全国性的非典型性肺炎,给全国人民带来的危害之深、之大,令人至今难忘。

目前,我国人口最集中、流动性最大的地方莫过于学校,因此学校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易发地带。虽然,人民群众的公共卫生意识普遍得到加强,但是由于学校环境的特殊性,在公共卫生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所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一定要和当地的学校加强联系和合作,共同携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把危害控制到最低、最小的程度。

1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

一般来说学校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大多数是因为食物、水源、空气和病毒传染等造成的。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重大的食物或饮水中毒事件。②学生群体性的传染疾病,比如:麻疹、水痘、痢疾以及呼吸道传染病等。③突然地特大疫情的重大传染病。例如: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等。这些事件的发生与学校的环境和管理,以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参与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首先探讨一下,学校方面存在的一些公共卫生问题。

2学校在公共卫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2.1学校的卫生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特点,很多非医学专业的学校,对公共卫生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相当缺乏,对卫生问题认识不足、不够重视。很多学校的卫生管理制度只是用来给上级领导部门检查时看的,平时的时候并不认真落实。因此,制度制定的是否合理、是够有效、是否存在缺陷都不得而知。

2.2学校餐厅存在卫生隐患。目前,除部分小学外,我国大多数中学、职业学校、高等学校都采用寄宿制,因此老师和学生的饮食问题就要在学校的餐厅解决。我国许多学校的餐厅采取对外承包的方式经营,对承包商的卫生管理不严格,很多硬件设施不达标;另外,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卫生意识浅薄,从而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齐鲁晚报曾报道:2012年5月25日,青岛市第二十六中学学生集体食物中毒,很多学生饭后出现呕吐、发热、腹疼、腹泻的症状。经查得知,是吃了学校前一天午餐所剩的大米饭导致的。青岛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学校责任人进行了严厉处罚。

2.3学校卫生资源配置不够。我国许多学校的卫生资源配置不够,导致传染病爆发时,防御能力太低,不足以控制疫情的发展,从而带来严重后果。还有的学校缺少专职医生或者医生学历低、经验不足、整体素质差等。这些都是学校疾病防御的缺陷,必须加以整改。

2.4学生普遍缺少卫生常识。由于学校卫生知识普及力度不够以及学生自身因素等,使得学生缺少疾病防御意识和卫生意识,对突发卫生事件没有应对能力。很多学生都有不良的卫生习惯,叫嚣着“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结果疫情一来,最先倒下的就是他们,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学习都造成恶性影响。

除上述所指出的重点问题以外,还有其他一些卫生问题:水源管理不佳,易受污染;学校整体条件差,无力顾及卫生问题;教育部、卫生部等对疾病预防的监督力度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不健全等等。

这一系列的问题,着实不能让人乐观。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接班人,因此,学校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责任和义务为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担起学校公共卫生建设与完善的重任。

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在学校卫生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3.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发现突发事件的关键。一旦疫情发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往往能够最先发觉,专业医生能够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诊断经验、敏感性及时的发现并采取措施控制疾病的蔓延。

3.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供技术指导的关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卫生问题后,能够利用专业优势为学校提供专门的指导,与学校相互配合,积极控制疾病的传播。学校公共卫生事件一旦发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够最先发觉,这时候医疗技术就是对抗疾病的法宝。因此,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在学校内部设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随时警惕突发事件的发生,加强学校的事故应急能力。

3.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率先发现突发事件后,能够及时准确的进行处理或者向上级机关报告,为遏制事态的发展争取时间,在此时时间就是生命。当然,突发事件发生后,最先需要的就是医疗手段的救助,因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担当起这份责任,为患者提供及时的、专业的治疗。

所谓医者父母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两个单位应该联起手来,积极建设良好的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卫生硬件设施的配置、专业医务人员的培训以及加强对学生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校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突发事件的防御能力,提高应急反应能力,为学校、学生乃至社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4结语

经过一番探讨分析,可以清晰地认识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重要性。因此,教育部、卫生部已及相关的管理机构也要对此加以重视,为学校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提供方便。

参考文献

[1]徐彦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263

[2]盖洪彪.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和防范建设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10):155-156

[3]卓佳通.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预防与控制[J].广西预防医学,2012,(3):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