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规范化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笔者认为,麻醉医师的自身安全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然而目前我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却缺乏相应的内容,目前的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中存在一些不足:①片面追求麻醉关键操作的技法,忽略细节操作的规范性,如麻醉废气的正确处理;②注重医疗安全,忽略自身安全防范;③将合格的住院医师的素质局限在临床技能和专业知识上,而忽略人文素质和修养;④沟通能力有待提高,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⑤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薄弱;⑥受到人身攻击时的防备能力欠缺。
自身安全教育的内容为了更好地适应现阶段的医疗环境,更好地保护自己,为我国医疗事业服务,笔者认为加强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自身安全教育应该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加强麻醉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育麻醉医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麻醉实践经验的丰富是安全医疗的前提,也是避免自身安全风险和增强承受力的保证。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应该进行严格的“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应该强调知识的全面性和操作的规范性。要求我们做到从术前探视、协议书签署、麻醉实施到术后镇痛、术后随访等每一步都必须认真执行。麻醉住院医师应该对工作中各种危害自我身心安全的因素要有全面的认识,要有足够的防范意识,既要规范操作减少不必要的伤害,又要掌握危害自身安全事件的突发紧急处理方法。医患沟通能力医疗纠纷中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医师的态度不好或语言不到位所引起的,因此加强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非常重要。医患沟通已经成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提高技术的同时应重视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只有主动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才能更好地减少或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带教教师应该指导住院医师利用各种途径和环节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主动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善于利用沟通技巧。应该要求住院医师在术前访视中亲自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谈,在实践中锻炼医患沟通能力。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拟施行的麻醉方案以及存在的风险,争取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解释麻醉方式等复杂的概念和操作,对不同的患者及其家属采用不同层次的解释,使其了解麻醉情况并理解支持相关的工作[12]。心理健康知识要使麻醉科医师队伍健康地发展,不仅要加强外科技术理论的培训,更重要的是要注重他们心理健康的发展,才能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人民健康事业作出贡献。对如何建构麻醉科住院医师的健康心理,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措施:①优化学习环境,提供人文关怀。繁重的工作负荷、不和谐的生活环境会增加住院医师的心理压力,并可能引发心理问题[11]。医院应该尽量为住院医师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②提高对实习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认识。科室带教负责人和带教医师,对有心理困惑的实习生应及时给予心理疏导,积极关注实习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倾向,及早发现、反馈问题,并给予指导帮扶,切实帮助实习生舒缓心理压力;③在培训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带教医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在传授理论技能的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积极的师生互动中优化住院医师的心理品质;④倡导主动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住院医师只有主动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才能具有高尚的情操和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对自己工作的特殊性具有深刻的认识。法律知识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不断推进,相应的医疗法律、法规机制正逐步健全,医疗卫生事业正逐步走向法制化的轨道。临床工作中,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争议案件频发,部分争议案件发生甚至与住院医师相关。因此,让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麻醉医师全面掌握有关医疗事故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显得极为紧迫。住院医师培训的法律知识应该包括以下相关内容:执业医师法、医患关系的法律问题、患者的权利、医师的义务、医疗过失的法律责任等[1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可自编教材,提炼医疗事故的相关法律,简单易懂的阐明法规条文的含义,最好包含一些模拟或实际案例。
防范医疗工作场所的暴力行为发生在医院的恶性暴力事件,极大地威胁着医务工作者的人身安全,影响正常的医疗工作。但类似事件的发生却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期性,因此,住院医师为了保护自身人身安全,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学习有关的防暴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学习的内容可以参照丁香园论坛的《医疗工作场所防止暴力行为中国版指南》。对医疗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萌芽、爆发以及善后等不同阶段要有清晰的认识,能有所准备,并懂得合理处理:①除了提高自身医疗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提高沟通能力和人文素养,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12];②要有危机意识,事前做好防范措施,妥善处理医疗中的纠纷;③一旦医疗场所爆发针对医护人员的暴力事件时,医护人员应当及时采取合理合法、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以保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④事后处理是指暴力事件结束后采取的种种措施,主要包括保存现场、固定证据、减少损失、总结经验及吸取教训等。自身安全教育的方式由于住院医师工作繁忙、学习压力大,本科教学模式不太合适,效果也不甚理想,同时,融入了自身安全教育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增加了培训基地的教学压力,因此培训基地应该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以使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笔者认为对此有以下建议:①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有节奏、分步骤的加强自身安全教育。培训基地应该将自身安全的相关知识系统化,结合已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有计划地开展自身安全教育;②灵活应用多种教学形式。培训基地可以灵活应用多种教学形式,如专题讲座、PBL教学、科室早会学习、周会讨论、病例报告会等。专题讲座、PBL教学等方式学习,可以案例法为主,安排座谈、讨论、辩论、案例分析、调查研究等,有利于住院医师对自身安全相关知识作系统的学习,提升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3]。而在科室早会和平时工作中融入自身安全知识的教育,则有利于培养医师自身安全的防范意识,促进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增强对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③加强实践训练。在平常的工作中,培养住院医师的自身安全意识,规范住院医师的操作,加强与患者和患者家属的沟通能力,增强自身法律意识,培养防暴能力;④鼓励住院医师主动学习。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自身的努力,而医师的心理健康和人文素养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教育只是一种引导。当然,保护医务工作者身心安全,除了其自己努力外,也离不开医院和社会的支持。除了医院应该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医疗水平、重建医患之间的信任以外,还要依赖于社会大环境的改善。只有当社会制度、道德建设、经济支持、医院、医师和患者等各方面都努力,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医务工作者的身心安全。
作者:刘翔 杨万超 周曼 张兵 李文志 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 黑龙江省高校麻醉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医疗卫生品质追求的不断提升,医院的发展在于拥有一批综合实力极强的新型人才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而住院医师的培养无疑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对目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住院医师;培养;规范化培训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是医学院校学生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够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多发疾病治疗工作的临床医师,是医学教育的承前(院校基本教育)启后(继续医学教育)不可取代的重要环节,是临床专家形成的关键过程。住院医师刚刚完成本科或研究生阶段学业,尚未取得中级职称,入职后均处于临床一线岗位,直接参与病人的接诊及处置,他们的培养与成才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所在医院的声誉和口碑。由于刚刚步入临床一线时间短、阅历浅,尤其在遇到集呼吸、循环、神经、泌尿系统等疾病于一身的病人,基本无从下手,依赖上级医师的指导,独立处理问题能力欠缺。因此,加强住院医师的培养,成为各大医院开展临床工作的当务之急。2013年12月3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下发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依据国家《指导意见》中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行业牵头、多方参与的基本原则,各省、市建立了相应的培训标准与制度,宗旨切实提高医师队伍执业素质和实际治疗能力,使之与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目前,规培已经为常态工作,管理部门要时时动态了解现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好的经验及时推广,推动这项工作扎实、稳步、良性发展。
1现状
1.1认识不到位
规培的认识不到位,即可出现执行力不强,流于形式的现象。2015年,国家全面启动了规培工作,但是,当下仍存在既得利益与长足发展的矛盾。众所周知,临床能力的高低是医生从业好坏的根本,当一名好医生,必须有扎实的临床基本功,而这种技能的取得必然是多年临床的摸爬滚打。忽视基本功的训练,过分依赖实验室及仪器检查来诊断疾病,往往造成误诊及漏诊[1];医院在职称评定中,将科研能力和外语水平当做“硬指标”,临床工作能力成为了“软指标”[2];甚至有些医院科室对规培学员的教学工作不重视,认为规培与增加科室收入无关,只要被评为规培基地就算完成任务;尤其大医院临床工作繁重,一名主治医师或高年资医师除了手术、查房,还要面临科研的压力,很难再抽出足够的时间针对规培的人员开展高质量规培教学工作,造成各基地的规培质量参差不齐。综上所述,这种现象给住院医师造成了规培亦可走过场,培训的好坏并不是医院绩效的“硬指标”。如果认识不到位难免使规培流于形式。
1.2管理不到位
《指导意见》中指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经途径,是加强卫生人才队伍技术、提高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治本之策,是深化医药卫生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截止到目前,医学院校医院一般会有专人专职负责规培工作,规培的管理比较正规和严格。非医学院校医院的规培基地管理人员均为兼职,致使规培基地的所有日常事务难以严格有效地具体落实和实施。这样的管理必然导致规培工作走过程,忽视了质量。
1.3措施不完善
培训基地是承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疗机构,均是依据基地标准通过卫生行政部门考核认定,各项工作要有统一的规定。经交流,目前,每个省规培的内容、形式多少会有差别,甚至有些大城市的规培证书互不认可,比如研究生期间获得了A城市颁发的规培证书,毕业后回到B城市安家及找工作,B城市的用人单位会要求重新进入3年的规培取得B城市颁发的规培证书才具备评定中级职称的资格,造成青年医师对规培制度权威的怀疑;培训期间的经费补助,各省也不尽相同,使家庭困难的人参加规培积极性不高。另外,有的科室人员缺失,科室领导鼓励或要求参培住院医师多回科室干活,造成住院医师注重收入、听从领导指示,为了经济利益两边跑,造成精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本是利国利民利于住院医师的好事,管理措施不完善使规培凸显出走过场、流于形式的尴尬局面。
1.4心理压力大
当前医患矛盾重重,伤医事件频频发生。医院及科室领导总会强调住院医师要加强医患间沟通,培养关爱患者的意识,甚至一些科室应用量表对医患沟通能力进行量化评分[3]。全国卫生系统在广泛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患者满意是对住院医师沟通能力的认可。当我们聚焦于如何关爱患者,了解患者心理感受时,却忽略了对于青年医师的关爱。青年医师除了处置病人、书写病历、科研实验、应对考试外,还要成家立业、养儿买房,体力、时间和经济上可谓压力不断[4]。这些都是表面能够看到的外在压力,而深入调查了解会发现,医生,特别是ICU医生和急诊医生,积年累月的倒夜班,造成昼夜节律和内分泌系统的紊乱。经常面对所管患者的死亡,情绪压抑、心理问题不在少数,往往导致住院医生自己患有失眠、抑郁,没有经历、热情直面规培。
2思考与对策
2.1完善规培制度
如何确保规培工作质量达到预期目的,需要各级卫生计生委、编办、发改委、教育、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通力合作,使规培真正实现培养和建设一支适应人民群众健康保健需要的临床医师队伍。这就要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行业牵头、多方参与的的培训工作机制与完善的制度。制度是对招生、培训模式、培训招收、培训基地建设、培训内容和考核认证等方面的政策和工作的需要制定(包括受培单位),因此,无论是培训基地和受培单位都要遵守统一的制度(如证书全国内通用)。
2.2强化管理到位
目前,各省依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下发了《指导意见》,制订了本地区的具体实施方案,但是,在工作中并没有切身体会7部门通力合作的感受,工作中各方面的衔接出现不顺,培训的经费补助参差不齐、培训的时间过于松散、笔者认为,规培工作是一个国家培训适应人民健康的工程事业,急需强化管理,抓好组织落实,及时研究解决实施中的问题,不断探索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建议培训基地要成立相应的独立办公室,细化工作职责,建立协调领导机制,制订并落实确保培训质量的管理制度和各项具体措施。卫生行政部门对规培真正实行全行业管理、分级负责。定期对规培实施情况督导检查及考核,确保培训基地、医院科室对该工作的落实,使制度真正贯彻下去。培训基地(包括专业培训基地)建立独立办公室,受培单位配备专职人员,真正做到认识到位,共同努力推动本地区规培工作扎实稳妥有效开展。
2.3创新规培模式
2017年医学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有了重大调整,分为科学型硕士研究生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两张试卷,说明我国的医学生培养与教育已经发生变革,越来越步入正规化。同时未来医学硕士毕业生的出口也将截然不同,科学型硕士研究生面向实验室,未来可能仅能从事科研领域,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面向临床一线,未来可能仅能从事临床工作。这与精准医学的理念不谋而合,倡导专业越来越专,细分亚专业。笔者认为,规培也应在培训的模式上创新,如: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DT)集合了临床规范性、资源整合性、患者中心性、专业互补性[5],如果将MDT诊疗模式纳入规培内容中,将以病人诊治为目的的医疗行为赋予教学性质,切实提升住院医师综合能力。培训基地还应适时了解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住院医师培养的需求,依据需求调整、完善接地气的规培新模式。
3参考文献
[1]尹绪祥,汪次珍.培养青年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之我见[J].临床误诊误治,2008,21(5):77-78.
[2]郝瑞生,刘庆安,张韶峰,等.加强对高学历青年医师临床培训的探讨[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1,14(1):53-54.
[3]王恬竹,张玉平,郭秀明,等.培养神经内科青年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的路径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6,15(3):295-298.
[4]孙振军,杜勤,张文姗,等.青年医师减压需求与对策[J].医院管理杂志,2016,23(7):605-607.
【关键词】基层;ICU护士;规范化培训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29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49-02ICU接收的都是病重、病危的人员,顾名思义,在重症加强加护病房的病人病情复杂、发病速度快、风险较大,这就需要ICU护士的反应能力强、观察敏锐,并且专业知识扎实,能利用所学的监护急救技术,沉着冷静的对待病人的突发状况,尽最大可能保住病人的生命。因此,对基层ICU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1基层ICU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发现,在对基层ICU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培训制度存在缺陷近十年来,我国一直在实施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护士规范化培训不但为学员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且很好地激发了学员们学习的热情,促进学员们工作的积极主动性[1]。然而,虽然我国卫生部很早就出台了有关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方式、考核办法及培训基地的文件,但是实际上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仍然存在较多缺陷。例如,经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至今没有建立,导致该接受陪训的学员只是在所属单位内接受培训。由于是内部培训,学员间没有足够的竞争力,而且培训完成后学员仍在原来的医疗机构工作,工资及待遇和原来毫无差别,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工作热情不高。另外,内部培训往往不够全面,而且考核的标准也不统一,不能切实保证考核的公平与公正,这对护士的规范化是非常不利的。
1.2基层ICU护士人员的素质问题在护士规范化培训中,接受培训的人员的个人因素也有着较大的影响。首先是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如毕业院校和学历,都会导致专业知识水平和临床操作水平的不同;其次,个人素质及理念的不同,也会使沟通能力和对工作的适应能力不同。虽然在护士规范化培训中要求培训地根据学历对不同学员分开培训,但是实际培训过程并非如此,培训过程过于一致,毫不关心学员能否理解和接受所讲的知识。此外,护理工作是比较辛苦的,而且现在社会上“重医轻护”的现象非常普遍,造成了护士的工作热情不高,没有主动性。还有一部分学员对自身的要求不高,只是学习基本技能,按部就班的工作,非常机械化,其从主观上就不努力,培训自然不会有好的效果[2]。
1.3培训机构人员不够、资金不足目前,国家并没有专门提供进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经费,医院为了节省开支,自然不会为了更好地完成培训工作而花钱去聘请专业培训人员。此外,对学员进行培训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工作量非常大,经常需要超负荷工作,因此专业培训人员非常稀缺,很多培训机构都存在培训人员不足的问题。综上所述,担任培训任务的人员一般都是单位内部专业知识和经验都比较丰富的工作人员,而接受培训的人员也会忙于日常的工作,有时会错失很多学习的机会,使培训达不到预期的结果。2做好基层ICU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方法
基于上述基层ICU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种解决方法:
2.1进一步完善培训制度,对护士人员进行科学的考核与评价对于培训基地方面,可以在一定的区域内挑选一个或者几个技术水平高、有着较多病人种类、具有多种病情和全面的临床学科的医院作为培训基地,并且制定全面的护士规范化培训方式,不但要对学院的职业道德进行培养,还要灌输理论知识和讲解临床操作的技能。对于考核标准,虽然国家现在还未统一,但是区域内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科学的、公平的评定体系。培训结束后,培训基地要给通过考核的学员颁发证书,对于没有通过考核的学员,培训基地可让他们进入下一轮培训或者将其淘汰,这样做能着实保障护士规范化培训起到的积极作用,促进学员间的竞争,提高护士的整体水平,不让规范化培训只是一个形式。
2.2对受训学员进行激发,提高他们学习和工作的主动性竞争是激发学员学习积极性和工作主动性的有效方法,有了竞争,学员才会更加努力,但是,培训结构更要注重培养学员主观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员只有从主观上树立了勤奋学习、爱岗敬业的观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员自身的问题。在培训的过程中,还要让学员了解基层ICU护理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及荣誉感;同时要让学员认识到自身对病人起到的重要作用,对病人更加有责任心。
2.3合理分配培训机构的人员,确保培训的顺利进行充足的培训人员和足够的培训基金是保证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为了保证我国临床护理水平的提高和基层ICU护士不断规范化,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培训的实际情况,对所在区域的培训基地进行补贴,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并且要为解决培训机构人员缺乏问题作出努力,合理分配培训人员,确保培训人员和接受培训的学员都有充足的时间,保证培训工作圆满完成[3]。3结语
在医疗机构中,护士的工作虽然不像医生救死扶伤那样重要,但是在护理方面护士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基层ICU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做好基层ICU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方法。只有ICU护士不断规范化,医疗机构的护理水平才能不断提高,才能更好地完成对重症及加护病房病人的看护工作。参考文献
[1]杨兰香,王梅,陈献乐,盛爱丽.加强临床实习护士护患沟通能力培养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11).
【关键词】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初探
妇产科医师规范化三年培训是妇产科医师成长的最重要时期,规范化培训为今后妇产科医师进入临床打下良好的基础。我院作为一所三级甲等医院一直承担着医师的妇产科临床教学工作,通过多年对医师的临床教学,为了规范化教学管理,采取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取得良好的效果。
1制定规范化培训教学制度,加强行政管理
院教学办与妇产科基地共同制定妇产科规范化培训教学科目。36个月中,妇科病房9个月,产科病房9个月,妇产科门诊9个月,普外2个月、泌尿外科1个月、心内科2个月、内分泌科1个月、急诊科1个月、病理科1个月,机动1个月,制定完整的规培生轮转计划表严格按轮转表进行,每2周手写大病例1份,由科室指导老师认真批阅,出科考试题目模拟执业医师考试,教研室基地主任定期与以上各科带教老师谈话沟通,了解其培训情况。
2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2.1教学办层面增加投入
有属于各基地的教学和教室,购置妇产科模拟教学仿真模型,如妇科检查床、女性骨盆模型、分娩机转模型、模拟真正产房、妇科检查模拟器、宫腔镜模拟箱,腹腔镜模拟操作台、仿真人心肺复苏,以及新生儿窒息复苏模拟器具,带教老师为主治医师以上,科室有足够的高级职称,副主任医师以上,足够的床位及病种,每人分管6-8张床位。
2.2科室有积极学习、教学相长的氛围。
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建立教师评优、奖励制度、规培生竞赛奖惩制度,在妇产科临床工作非常繁琐的情况下,带教老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查阅相关书籍和文献与著作,并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给上级。培养规培生临床思维能力,鼓励业余时间查文献,鼓励参加全院举办的学术讲座。
3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3.1理论讲座,以教学小讲座、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为主
教学查房病例选择现有住院病人的病历资料,床边教学查房,让规培生了解本病例特征、病史、高危因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横向鉴别、治疗方案以及进展。
3.2利用现代手段进行教学
利用仿真模型,如妇科检查、女性骨盆模型、分娩机转模型、模拟真正的产房,边讲解边在模型上示范,包括不同胎位的分娩机转、顺产经过、会阴侧切及缝合术、产后软产道的检查、正常新生儿的基本处理等。可以让两个一组模型,一人拿骨盆,一人拿胎儿,在模拟器练习不同胎位、胎方位,分娩机转,两人一起培训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过程。有会阴侧切模型训练会阴侧切、裂伤缝合技术,训练骨盆外测量、内测量技巧以及四步触诊法,练习宫腔镜、腹腔镜检查,腹腔镜穿刺、定位及缝合技术,通过多次仿真模拟,直至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提高学习者的动手操作能力,并未在病人身上操作提高安全保障,缩短了宫、腹腔镜等手术的时间。
3.4妇产科急诊是"少见"事件
多学科团队训练增加团队的沟通与协作,可以让规培1-3年的医师组成妇产科急救团队,培训异位妊娠、腹腔内出血、失血性休克急救训练,以及肩难产模拟培训,通过以上"少见"事件模拟培训,提高了妇产科住院医师抢救急危重病的能力。
3.5鼓励规培医师参与临床技能操作
在临床操作之前,必须要求先复习操作过程,如缝合会阴、参与剖宫产、妇产科手术等操作,放手不放眼,在会阴裂伤Ⅲ°以上,会阴侧沟延裂,剖宫产子宫下段延裂缝合中应于带教老师缝合、规培医师协助完成。
3.6典型病例讨论
有典型病例即刻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由规培生汇报病史,病史特点及难点,发表自己的诊治意见,提高独立思考能力,果断的做出正确决断,锻炼他们临床思维及总结病情的能力。
4强化培训,加强沟通
4.1强化医疗纠纷防范意识,提高沟通能力。
妇产科工作繁忙,病情变化快,虽然产科医学发展迅速,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病死率较前明显下降。规培生入科前学习医学相关法律法规,入科后学习母婴保健法、助产技术执业法、妇科、产科诊疗规范,以及如何保护患者隐私权,学习产前保健、高危孕妇管理,医患之间建立平等关系,要礼貌、真诚地对待病人。
4.2强化病历书写能力培训
规范病历书写,提高病案的内涵质量,对年轻的医护人员进行病历书写岗前培训。临床教学不仅仅是业务技术的教学,更重的是道德规范。
5具有严格的考核制度
教学基地主任、副主任以及带教老师必须进行出科理论考试及技能考试,3个人以上参加出题及考试,试卷模拟职业医师考试,并进行成绩评定,做到教考分离,能客观评价规培生的出科成绩。
6提高师资力量及教学水平
6.1带教选拔
临床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带教老师给予特别待遇,充分调动带教积极性。
1 培训对象与方法
1.1 培训对象。助产专业的毕业生,在我院工作的第1天即进入助产士规范化培训。
1.2 培训方法。
1.2.1 培训组织与领导。由主管护理的副院长、护理部、人事科组成规范化培训管理小组,科室由护士长负责。护理部制定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及培训计划,并进行检查、监督。护士长、科室指导老师负责对培训计划的实施。
1.2.2 培训目标。使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对象达到并胜任国家规定的助产士任职的基本条件。通过培训使助产士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能组织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承担临床教学工作。大专护士了解科研的基本方法,参与病房护理管理;护理教学、护理科研、护理管理方面展现才能,初步成为学科的骨干力量。
1.2.3 培训内容。包括: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助产理论、操作技能、“三基三严”、专科护理、礼仪沟通技巧、教学、管理、科研等。
1.2.4 培训时限,分三阶段。第一阶段(毕业后第1年):为基础培训阶段,主要以临床实践培训为主,重点在于“三基”培训,要求在院内轮转3~4个科室,在执业护士的指导下完成一般性的临床常见护理工作及助产工作,考取护士执业资格及母婴保健资格证书。第二阶段(毕业后2~4年):继续以“三基”培训为主,通过培训掌握并运用护理基本理论知识及技能,独立完成对患者的护理工作及助产工作。第三阶段(毕业后5~6年):以专科培训为主,通过培训提高助产士的专科业务技术水平,根据个人的特点选择相应的上级医院派出进修学习3个月。
1.3 培训课程。
1.3.1 相关知识课程。现代化产房管理,沟通技巧,产房的应急与组织抢救,消毒隔离与院感控制,沟通技巧,职业暴露及医疗纠纷的防范及带教能力培训等。
1.3.2 专业知识课程。产科护理要点,异常产程、产程图、胎心监护的识别与护理,阴道助产、产道检查,高危产妇产程观察与护理评估,头位难产、肩难产识别及处理,胎头吸引、宫颈裂伤和阴道裂伤缝合技术分娩期并发症早期识别,规范使用催产素,新生儿复苏技术,临床护理病案讨论等。
2 考核形式
平时考核、轮转考核、年度考核、执业考核、阶段考核。考核评价: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第一阶段考核不合格者不能进入第二阶段的培训,但可适当延长培训期限,超过1年仍不合格者予以淘汰。
3 体会
3.1 规范化培训奠定了助产士成长的基础。规范化培训是助产士在成长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阶段,长期以来对助产士的培训一直延续经验式、直接面授式进行带教。助产士来自不同院校,受到不同层次的护理教育,政治品德、技术水平、综合素质均参差不齐。加之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患者对医疗和护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助产士上岗往往不适应。如果对助产士的培训仍用传统方式,势必造成护士的护理技能、工作方式、服务质量因带教老师的能力的不同而出现偏差。而助产士个人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思想态度、服务意识也决定了助产士的成长过程。因此对助产士进行规范化培训既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使之上岗后能尽快适应自己的角色,适应其工作的需要,同时也对助产士整个职业生涯奠定了良好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的基础。
3.2 规范化培训提高了助产士的专业技术水平。助产士的规范化培训注重培训对象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的提高。根据不同层次的助产士制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将目标分阶段分解细化实施,使培训对象对专业知识及综合技能的掌握有一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制订的护理理论和操作考核方法对培训对象起到了督促和指导作用。通过这样的规范化培训能提高助产士的专业技术水平、与患者的交流沟通能力、综合应用各科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应变的能力等。
3.3 规范化培训是助产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促使现代护理的理论体系、工作范围、工作内容等均在不断地充实和扩大,新知识、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增多,对助产士的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引入了终身制护理教育。助产士的规范化培训是助产士继续教育的前提,是助产士从事护理职业第一阶段的培训,培训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今后所接受的继续护理学教育,影响护理学科的发展。因此,不断完善助产士规范化培训体是提高助产士综合素质,为提高产科质量,促进母婴安康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