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国崛起读后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以苏教版《语文》必修一为例,食指在《相信未来》中广为传诵的句子“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可以适用于话题“坚定的信念可以战胜一切苦难“”面对挫折”。曹文轩《前方》中写到的“面对厄运,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林则徐没有惊慌,没有绝望,他镇静坦然,慷慨悲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一著名诗句,正是林则徐以‘罪臣’之身,在西安登程伊犁前,告别妻子家人所作”适用于话题“心境”(林则徐风雨人生,宠辱不惊,心态平和)“;转折”(林则徐的人生转折,更彰显了他人格的高贵和伟大)“;选择”(如何生存,坚守什么,追求什么,更多地依赖于林则徐本人主观的选择,更多地取决于他个人的意志和品质)“;高度”(苦难和挫折是人生的标杆,往往更能测出一个人生命的高度)“;拒绝”(面对人生的巨大落差,林则徐拒绝沉沦,其拒绝是一种人格的高贵)等。而“月是故乡明”这一专题中众多的思乡名句就更值得摘录整理了。从教材中可以积累众多素材,为写作做充实的储备。
2.关注生活,开阔视野,多方思考,逐步培养并提升辩证思维能力
再以《留侯论》为例,苏轼所论的“忍”的内涵是:要有度量,能“下人”(居于人之下)“,养其全锋而待其毙”(等待有利时机),还要有过人的才智。这个话题在今天也适用,在学习时,就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忍”呢?经过讨论,大家明确:“忍”要辩证看待。分毫之利、口舌之争,能忍则忍;假如敌我遭遇、正邪交战,假如涉及国格、人格、民族尊严等大是大非的问题时,一味忍让就等同于犯罪。“六尺巷”教人能忍,“”告诉人不当忍则不忍。当忍之时谦忍退让,不当忍时挺身而出,总之,忍要有限度。这样关于“忍”的讨论就锻炼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再比如学习《拿来主义》,引导学生结合鲁迅先生的观点,思考在所见识到的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了“拿来主义”,并有哪些积极意义?这样就可以启发学生从更广的范围内思考问题,比如历史、艺术等等方面。纪录片《大国崛起》中,就有日本和俄国采取“拿来主义”并使自己的国家强盛的例子:1871年,日本岩仓使节团,从横滨港出发,前往欧美各国。在一年零十个月的时间里,他们考察了欧美12个国家。写下了长达百卷的考察实录。他们到了欧美,看到了西方发达的文物制度以后,先是吃惊,接着陶醉在西方这种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中,最终是下决心发疯似地学习西方一系列的文物制度,要使日本跟西方一样。正是在德国,日本使节团似乎寻找到了自己国家的发展模式。几千年来,一直向强者学习的日本人,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老师。1697年8月,赞丹(当时欧洲最大的造船中心之一)来了一群学习造船的俄国留学生。学生中有一个名为彼得的人,自称是个下士。这个身高两米多的下士,就是俄国的沙皇彼得一世。彼得一世和工匠们住在一起,吃粗茶淡饭,凿木头、造军舰、学驾船,由于手艺出色,他被师傅和工友们推荐为“优秀工匠”。除了荷兰,彼得一世还到了瑞典、普鲁士、奥地利、英国等国家,对周围的一切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他在荷兰学习城市建设,在英国学习建筑学,他还获得了相应的证书。他和牛顿有过交往,与他讨论了科学方面的问题。他参观博物馆、音乐厅、各种文化艺术场所。在世界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个大国的君主能像彼得一世这样,远涉重洋去国外吸取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在艺术方面,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的现象更是随处可见。以台湾著名歌手周杰伦为例,他非常善于使用“拿来主义”,他创造性地在歌曲里使用西方古典音乐:如在《双截棍》中的莫扎特奏鸣曲风格的过场;在《蓝色风暴》开端的格列高利圣咏(Gregorianchant)。他的歌曲也富含中国武术(如《双截棍》《龙拳》和《霍元甲》)或中国音乐特色(在《娘子》中,过场的吉他就用了琵琶的轮指奏法;使用民乐乐器:《乱舞春秋》《发如雪》等)。周杰伦的音乐形成一种强烈的个人风格,深受广大听众喜爱。指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既锻炼了他们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3.写批注或写读后感,提升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