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流成本分析

物流成本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流成本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物流成本分析

物流成本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物流成本分析 控制 成本降低

近几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也得到长足进步,进入新世纪,随着物流业的兴起,物流管理逐步渗透到企业各项管理和经营活动之中,并对传统的物流管理和控制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现阶段我国企业要向“第三利润源泉”―――物流领域要效益,首先必须对自身物流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研究如何实施物流成本的分析与控制,以期用最小的成本带来最大的效益。物流被看作是企业最后的也是最有希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环节。

一、企业物流成本的本质分析

物流即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它是对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的有机结合。在我们还不明确我国现代物流成本的大小及其本质的情况下,就难以对它控制,也就更谈不上用什么方法控制以及如何控制了。换言之,发展我国现代物流,必须认识物流成本的本质,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才能使我国现代物流起到“开源”“节流”的作用。

(一)明确物流成本的构成

1.运输成本:运输成本是指企业对原材料在制品以及成品的所有运输活动所造成的费用,包括直接运输费用和管理费用。

2.存货持有成本:一般来说,存货可以占到制造商资产的20%以上。存货持有成本有些概念区分模糊,难以确定,所以,目前许多公司只是以当前的银行利率乘以存货价值再加上其它一些费用,作为存货持有成本。实际上,存货持有成本包括存货资金占用成本、存货服务成本、存货风险成本和调价损失等。

3.仓储成本:大多数仓储成本不随存货水平变动而变动,而是随存储地点的多少而变。仓储成本包括仓库租金、仓库折旧、设备折旧、装卸费用、货物包装材料费用和管理费等。

4.批量成本:批量成本包括生产准备成本、物料搬运成本、计划安排和加速作业成本以及因转产导致生产能力丧失等。

5.缺货损失:缺货成本是指由于不能满足客户订单或需求所造成的销售利润损失。

6.订单处理及信息成本:订单处理是指从客户下订单开始到客户收到货物为止,这一过程中所有单据处理活动,与订单处理相关活动的费用属于订单处理费用。IT成本指与物流管理运作有关的IT方面的成本。包括软件折旧、系统维护及管理费用等。

7.采购成本:采购成本指与采购原材料部件相关的物流费用。包括采购订单费用、采购计划制订人员的管理费用、采购人员管理费用等。

8.其它管理费用:其它管理费用包括与物流管理及运作相关人员的管理费用。

(二)物流成本降低是个系统工程

物流系统成本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规律,物流各项功能之间,某一种功能成本的降低,会使另一种功能成本增加。由于构成物流成本的元素众多,各种费用互相关联,工作千头万绪。因此,要想切实地进行,就必须设立工作目标,明确任务,确定工作优先级以项目管理的方法,有序受控地开展,最终获得系统的利润。

当前,实现物流降低成本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物流成本的构成,分析和比较物流成本与制造成本,物流费用与其他费用之间的关系,切实掌握物流系统的成本。分领域全面清理物流系统的资源配置,建立物流成本数据库,建立物流成本科学的比较基础。

(三)健全企业物流成本财务模式

目前,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模式尚未建立,物流成本的各个项目分散在企业成本核算的不同会计账户中。由于物流成本没有被列入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制造企业习惯物流费用计入制造成本和诸项费用中;流通企业则将物流费用包括在商品流通费用中,因此,无论是制造企业还是流通企业,不仅难以按照物流成本的内涵完整地计算出物流成本,而且连已经被生产领域或流通领域分割开来的物流成本,也不能单独真实地计算并反映出来,无法掌握物流成本真实的全貌。当前首要任务便是健全企业物流成本财务模式,理清头绪。

二、企业物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一)运用成本分析管理和控制物流成本

1.通过效率化的配送来降低物流成本,企业实现效率化的配送,减少运输次数,提高装载率及合理安排配车计划,选择最佳的运送手段,从而降低配送成本。

2.利用物流外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降低投资成本,企业把物流外包给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缩短商品在途时间,减少商品周转过程的费用和损失。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采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直供上线,实现零库存,降低成本。

3.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业的成本控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控制。企业采用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地进行;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进行预测分析,可控制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

4.加强企业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把降低成本的工作从物流管理部门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并从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全生命周期中,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使企业员工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成本意识”。

对企业的全过程实现供应链管理使由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实现物流一体化,使整个供应链利益最大化,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二)运用作业基准成本法进行物流成本的控制

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收益。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途径是成本管理,物流成本的控制是对成本限额进行预算,将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限额加以比较,纠正存在的差异,提高物流活动的经济效益。

一般地对物流成本加以控制可采用生产率标准、标准成本和预算检验物流绩效等方法。战略成本管理是一种全面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管理技术,使企业在产品企划与设计阶段就关注到将要制造的产品成本是多少,战略成本管理最关键的因素是目标成本。

作业基准成本法(简称ABC法)就是一种战略成本管理方法,作业基准成本法由R.Cooper与R.S.Kaplan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所谓ABC法,是按照各项作业消耗资源的多少把成本费用分摊到作业,再按照各产品发生的作业多少把成本分摊到产品。利用ABC法可以改进优化作业链,减少作业消耗,提高作业质量,并在整个作业生命周期内进行战略成本管理。作业基准成本法不但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通过作业成本管理对企业战略成本进行管理,为物流实施流程再造、业绩评价等提供成本信息,也为企业进一步改进成本控制和战略性规划与决策提供了更为有利的依据和标准。

(三)运用企业理财加强物流成本控制

1.营运资本管理:在现代物流管理模式下,企业可以根据消费者特定的需求进行商品生产。通过对产品交付期、质量及价格的预测,利用国际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获取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资源。由于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基础进行生产,所以大大减轻了产品推销的压力。在整个过程中,消费者是商业秩序的主导者和推动者。企业利用现代物流管理,无需占用流动资金,实现了无本获利,能有效地提高竞争力。

2.存货管理:现代物流管理是各种软件技术与物流服务的融合应用,通过应用客户关系管理、商业智能、计算机电话集成、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INTERNET、无线互联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以及配送优化调度、动态监控、智能交通、仓储优化配置等物流管理技术和物流模式,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为生产厂家建立敏捷的供应链系统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生产厂家根据客户的需求,委托物流公司进行供应链的管理,使得物流运行高效畅通,无须设置仓库、车队,避免了资金被大量占用,节省了仓储成本、人工费用等。

3.降低经营风险。由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使得信息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快速、准确传递,提高了仓库管理、装卸运输、采购、订货、配送发运、订单处理的自动化水平,使分装、包装、保管、运输、流通加工实现一体化,生产厂家可以方便地使用信息技术与物流企业进行交流和协作,企业间的协调和合作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这样一来,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适时生产。生产企业可以规避原材料市场变动的风险以及产品市场价格变动的风险,经营风险大大降低了。

[参考文献]

[1]林江辉.试析现代物流管理对企业理财的影响. 财会月刊,2005.4.

[2]张梅琳.物流成本初探.上海会计 2005.2.

[3]王有远,罗丽萍.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物流技术, 2006.1.

物流成本分析范文第2篇

物流成本(Logistics Cost)是指产品的空间移动或时间占有中所耗费的各种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具体的说,它是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搬运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各个活动中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物流成本和其他成本比较,有许多不同之处,其中突出的两点为物流冰山现象和交替损益现象。物流冰山现象是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研究有关物流成本问题所提出来的一种比喻。物流冰山理论认为,在企业中,绝大多数物流发生的费用,是被混杂在其他费用之中,而能够单独列出会计项目的,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这一部分是可见的,常常被人们误解为他就是物流费用的全貌,其实只不过是浮在水面上的、能被人所见的冰山一角而已。交替损益现象是物流成本的另一个特点,物流成本的发生源很多,其成本发生的领域往往在企业里面是不同部门管理的领域,因此,这种部门的分割,就使得相关物流活动无法进行协调和优化,出现此长彼消、此损彼益的现象是常有的。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成本偏高。发达国家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0%左右,而我国物流总成本占GDP 的比重为20%-27%,物流成本的降低存在较大空间。如何进行有效的物流成本管理,解决物流成本核算结果不真实、企业成本管理效率下降等问题,成为目前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

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如仓储、运输、配送、信息咨询等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属于流通企业,其物流成本的构成与生产企业有较大的区别。其物流成本的基本构成是人工费用(如企业员工工资、奖金、津贴、福利费等)、营业费用(如运杂费、能源消耗费用、设施设备折旧费、保险费、以及经营过程中的合理消耗,如商品损耗等)、财务费用(如支付的贷款利息、手续费、资金的占用费等)、管理费用(如行政办公费、差旅费、税金等)、物流信息费(如硬件、软件费用,维护费等)。

本文提出针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模型,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和说明,给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模型

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特点,结合物流成本的概念,建立物流成本模型如图1所示。物流成本由四部分构成:营运成本、人力成本、信息成本、管理成本。人力成本主要包括工资、福利费等支出;信息成本主要包括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购置、维护等费用;管理成本主要包括办公费、差旅费、招待费等费用;营运成本主要包括车辆、设备能源消耗费用,物流设施、设备折旧费用等。

三、实例分析

某第三方物流企业属国有企业,员工587人,主要向客户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如仓储、装卸、运输等业务。通过调研发现,该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存在以下问题:成本居高不下;人力成本占总成本比例高;设备营运费用高等。结合图1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模型,对该企业的物流成本的结构进行分析。

通过对该企业的成本调研及计算,得该企业2008、2009年物流成本的组成、金额和结构。由表1和图2可知,该企业2008、2009年的人力成本金额占物流成本金额比例最高,占49%左右;营运成本金额次之,占30%左右;管理成本金额占20%左右;信息成本金额占物流成本金额比例最低,占1%左右。

上述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成本结构,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人员较多,存在人浮于事问题;车辆、设备的利用率不高;信息化水平不高。

四、对策建议

结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降低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成本:

其一,规范管理制度,加强物流成本日常管理。物流成本的日常管理很重要,要高度重视。规范成本管理制度,加强控制,努力节约成本。定期(例如每个季度、每年)给出物流成本报告。物流成本报告是一种内部管理报告,用以将成本信息反馈给企业管理者,促使企业管理者重视、物流成本产生的各个环节与阶段,从全局出发控制企业的全部成本与支出,将物流成本降至最低。

其二,优化物流路线,提高物流设施、设备的利用率。充分利用物流设施,如库房、料场、站台、道路等,有效利用各种物流设备,如卡车、叉车、吊车等,合理规划、设计和优化物流路线,提高利用的效率和水平,降低存储、运输和装卸成本。

其三,精简机构和人员,加强培训,提高人员业务能力。对企业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进行精简和调整,改善人浮于事的问题;加强重点岗位技术员工的专业培训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的工作能力,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

其四,完善信息系统,实现高效信息共享与传递。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高效传递;建立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客户企业的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和传递。通过高效、可靠的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从而降低第三方物流运营成本,提高综合效益。

五、结语

本文提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模型,并通过实际案例,结合模型进行了物流成本数据分析,给出了降低物流成本的对策建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足之处在于,对案例中企业的物流成本的分析还不够细致,可以做进一步的分析。

参考文献:

[1]钟美:《浅析企业物流成本核算》,《财会通讯》2010年第8期。

物流成本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物流;成本管理;核算方法。

一、物流成本管理的涵义。

物流成本管理(logistics cost management)是指企业物流活动中所发生的管理费用方面工作的总称,具体来说,是指从物流设计到物流运行再到物流结算的整个过程中,对物流成本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控制以及对物流活动结果的评价。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具体包括:物流成本预测、物流成本决策、物流成本计划、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分析和物流成本检查六个方面。

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其实质是依据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和客户的需求,以成本为手段管理企业物流,最终目标和最基本的研究课题在于利用成本指标控制物流活动,实现物流活动系统合理化,进而降低物流成本,改善服务质量,以最具经济效益的物流活动达到预定的服务水平。物流成本管理能够有效地把握企业物流成本的内涵和构成,合理利用物流的效益背反规律,科学、高效地组织物流活动,有效控制物流活动中发生的费用支出,从而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对物流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物流概念最初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物流成本的复杂性以及其极强的关联性,我国尚未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出一套适合国情的物流成本管理理论体系,而对物流成本管理理论的研究大多在于介绍国外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成果,尚未能认识到物流成本管理理论的战略重要性,也未能从企业竞争需求战略层面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物流成本管理。随着现代物流及其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企业“第三利润源”的物流成本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陆江在答记者问时指出,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高达89.89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8.1%,而发达国家社会物流费用与gdp的比率一般在9%~10%左右,我国高出发达国家将近一倍。这种状况表明,我国企业有很大的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因此,加强物流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势在必行。

三、我国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缺陷。

目前,我国企业在对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说,可以表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流成本账务单独核算难度大。

长期以来,我国尚没有成型的物流成本计算标准,物流成本核算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每个企业都是分散进行的,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来把握物流成本。2006年9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了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该标准明确了物流成本的构成和核算方法。

但是,由于物流成本构成的复杂性以及其核算的实际操作难度大,目前我国真正全面贯彻落实2006年新颁布的物流国家标准对物流成本单独分类核算记账的企业为数不多,大多数制造企业仍没有在财务会计报表中单独设立物流成本项目,而是将企业的物流成本列在制造成本和其他费用一栏中,因此,企业仍无法掌握物流成本的构成,也较难对企业物流活动发生的全部费用做出确切、全算与分析,造成物流成本信息的失真,形成“经济黑大陆”和“物流冰山”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的难度。

同时,在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等其他会计制度中没有专门的物流费用项日,或是有的几个项日不能全面概括物流费用。一方面,物流活动在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项目,一般所有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中,费用被归集为诸如工资、租金、公共设施和折旧等。这种归集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无法确认和分配运作的责任。如果将一个企业的报表细分为发生在管理责任领域的费用和发生于组织领域的费用两部分,以获得组织与各个单位相关的财务信息,这也只能是有助于而仍不能满足总成本分析的需要。而企业的损益表,更是沿着组织预算的思路,对费用进行分类和归集。它无法克服许多与物流绩效相结合,而通常又跨组织单位发生的费用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在通常的企业财务决算表中,物流费核算的是企业向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及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的物流费用。对于企业内与物流中心相关的人员费、设备折旧费、固定资产税等各种费用则与企业其他经营费用统一计算。据有关资料,先进国家企业的实践表明: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往往要超过外部支付额的5倍以上。

由此可见,仅靠常用的会计方法,难以取得所需的足够数据来核算物流成本。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难以正确把握实际的企业物流成本。

(二)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

正是因为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对物流成本设立单独的会计科目来进行核算,而是将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各种支出列示于企业的各项费用内,或者仅仅将部分的物流成本随材料、制造费用等计入产品的制造成本中。另外,人们往往比较重视运输费、搬运费等显性成本,对于物流环节所消耗的资金利息、设备折旧、人员培训等隐性成本特别是物流活动组织不当所导致的风险和由于效率低下而增加的时间成本,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日常采用的标准会计成本法一般没有将与库存有关的成本,诸如保险和税收、租金、存货占用的资金及建设仓库所需的资本费用等计算在库存成本内,导致其被低估或模糊。而先进国家的实践证明,对于自营物流的成本支出而言,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远远高于外部支付额数倍以上。所以,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还没有真正把握实际的物流成本,决策者也很难从现行的会计系统中获得物流成本数据。

一方面,我国企业对物流的核算,从范围来看,着重于核算采购环节的物流成本,而忽视其他物流环节;从核算内容看,大部分企业只列物流费用,即支付给企业外部的运输或仓储的物流费用,而忽视企业内部物流费用,并将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与企业的生产费用、销售费用等混在一起,这使得企业不能从外部准确地把握其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企业之间一般是分散计算和控制物流成本,各个据本企业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来把握、核算物流成本。由于企业之间的物流核算没有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就无法比较分析企业间物流成本,无法真正体现企业之间的相对物流绩效,进而不能对企业之间物流进行统一的管理。

(三)物流成本管理不够系统。

中国由于纵向行政体制的影响,物流研究和信息数据分析处于一个个“孤岛状态”。在物流统计方面,分别有物资统计、商业统计、市场统计、交通运输统计、储运统计等,行业划分过细、核算口径不一,与现代物流成本的概念差距较大,无法综合反映宏观物流活动。就宏观物流成本而言,到目前为止,中国只有基本的货物运输量和货物周转量的统计,其他相关指标均没有公开的统计资料,或零散、分散在众多的机构组织当中。同时各研究机构和职能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科学合理的宏观物流成本分析框架,各研究机构的低水平重复,统计口径相互矛盾,这就使得国内大多数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概念和核算方法了解不多,少数先进的企业虽然知道物流成本的重要性,但却没有掌握正确的核算方法,即使勉强算出来,也不能有效地为企业所用。

企业的物流活动是由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流等子系统共同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各个物流子系统间以及系统个要素间往往存在着相互联系、此消彼长的“效益背反”关系。目前,我企业的物流活动存在着没能从物流整体这一系统性的角度出发,只是片面某一单个物流职能部门的成本或某一职能部门的某一项物流费用,违背了物流整体系统和“效益背反”规律,从而引起物流总成本的增加或降低物流服务水平,导致降低企业的利润和整体竞争力。

(四)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一直将注意力集中在生产成本的控制上,制定了许多管理措施与方法并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但对于物流过程中的费用却研究较少,缺乏物流成本意识,看不到物流成本的作用,因而物流成本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很少研究降低企业内部物流费用的途径,特别是对物流活动的全过程缺乏有效和全面的控制,造成此低彼高,物流系统整体效益不佳。目前,我国大多数制造企业仍然对企业物流活动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视而不见,粗放地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既没有设置和配备正规的负责物流管理的机构和人员,也没有制订培养物流管理工作人员的计划和机制,有的企业甚至想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工作完全寄希望与他人。这导致了整个社会物流成本的专业管理人员相对比较缺乏,物流管理水平较为低下。

企业计算物流成本只是单纯地想了解物流费用,没有达到怎样利用已知的物流成本信息进行有效的物流管理,也就是说要利用物流成本核算会计这种内部管理会计的思想和方法为企业的决策服务。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管理不只是企业物流管理部门的事情,应该贯穿于企业每位员工的思想中,涉及到企业的每个生产环节、生产阶段、生产工序等角落。

(五)物流成本管理对供应链应用不够。

现阶段,我国企业只停留在依靠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的分析,寻求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和措施,注重单个成本的降低,很少注意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不考虑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去增加绩效,诸如与生产和销售部门共同去研究物流成本问题,解决机构之间的壁垒问题,仍是一个较为封闭的内部决策支持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必将面临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更大的生存风险,有些企业重业务发展、忽视风险防范,增加了风险防范的成本。同时,在成本信息交流、反馈以及监督评价中,重视有形成本动因,忽视无形成本动因,不能完整地反映新形势下企业的经营活动及战略思想。现今在我国制造企业内部,一方面缺乏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的机制,部门经理很可能为了本部门的利益而做出损害企业整体利益的选择,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物流运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物流供应链上下游间也缺乏沟通、协调与合作,不能利用物流供应链的整合效益来提升企业流运作的效率和效益,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企业物流运作效率低下,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企业整体运营成本较高。

参考文献:

[1]万兰芳。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物流管理,2008,(04)。

物流成本分析范文第4篇

(上海市博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333)

摘 要 我国物流行业竞争激烈,成本非常高、利润非常少。特别对于干线物流企业,参与人力多,业务数据量大,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各种业务作业中精确分析成本,从而提高物流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水平,是这些物流企业普遍碰到的难题。本文主要研究作业成本法在这些干线物流企业的成本分析应用,构建通用的成本分析模型用于指导物流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并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从而最终提高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作业成本法,干线物流,成本分析

doi:10.3969/j.issn.1674-7933.2015.01.002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st Analysis Based on the Activitybased

Costing in Main Line Logistics Companies

XU Yi

(Shanghai Bo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200333,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fi erce competitions now in logistics industry in China. Most logistics companies havehigh cost but low profi t, especially the main line logistics companies. Usually in these logistics companies, thereare great many employees at work to deal with thousands of orders everyday. In order to improve cost analysisand cost management in main line logistics companies, how to analyze the cost precisely from complex and largebusiness data become a great diffi culty. This article mainly focuses on how to use the Activity-Based Costing toanalyze the cost in main line logistics companies. This article builds a common model in costing analysis to guidethese companies to improve cost management and eventually to raise company competition ability.

KeyWords Homework Cost Method, Main Logistics, Cost Analysis

0 引言

干线物流企业是指具有干线运输业务能力并以此作为主营业务的物流企业,但由于更好的服务于货主和客户,大型干线物流企业不仅会提供干线物流服务,也会提供短驳集货、末端配送、仓储等服务。并且为了降低成本和整合资源,也会和其它物流企业或承运商合作,共同处理物流订单。干线物流企业的业务纷繁复杂,业务过程参与者非常多。国内干线物流企业竞争非常激烈,而且国内物流行业的特点就是成本非常高,利润非常少,因此如何控制成本是物流企业每时每刻关心的重点,而控制成本首先就要精确分析成本。

目前干线物流企业对成本的分析还是按传统的分摊方式,即先将间接成本汇总,然后按一定方式分摊到每个订单。由于每个订单的处理复杂程度不同、处理流程不同、参与人员不同等因素,造成传统的成本分析和分摊方式不能精确计算成本,从而无法快速有效的指导干线物流企业如何控制成本。本文将引入作业成本法建立干线物流企业的成本分析模型。

1 作业成本法适用于干线物流企业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平等对待,扩展了成本的计算范围和思路,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已获得广泛认可。

使用作业成本法的主旨在于作业成本的精确计量和通过持续和间断的改进来减少成本[1]。相对于传统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更适用于间接成本和间接作业较多的行业。由于干线物流企业提供的是物流服务产品,而且每个服务产品绝大部分成本是间接成本,因此,使用作业成本法分析干线物流企业将由以下优点:

更符合物流服务行业现状。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核心,非常适合于分析以间接成本为主的第三方服务行业。而干线物流企业是典型的第三方服务行业,提供的是物流服务,而干线物流服务相关的作业非常多,如接单、提货、中转、干线、配送、装卸等,而每种相关作业都可能会处理多张物流订单(即服务产品),因此使用作业成本法可以更好的处理作业中间接成本的关联关系,从而精确分析出每个作业成本。

更好的提供成本控制的依据。由于物流行业成本高、利润低,对于每个物流企业来说,成本控制都是企业管理的关键工作。而成本控制的基础在于精确的成本分析。由于干线物流行业的作业环节多,并且每种作业的参与人员多,每次作业服务的订单和客户类型不同导致成本差异比较大,因此使用作业成本法才能更好的计算出每此作业的相关成本。

能更好的提供质量和绩效管理的数据基础。质量和绩效管理是物流企业的核心管理内容,由于物流行业是服务性行业,因此服务质量的好坏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生存能力,而物流行业也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因此绩效管理的好坏决定着物流企业众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收入水平。而作业成本法分析了各种作业以及相关人员参与作业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从而可以将每个成本分摊到相关部门甚至可计算到个人。而质量管理将着重分析因服务质量导致的成本(如因货物破损和丢失导致的理赔成本等),从而从成本数据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而绩效管理可以从人员作业成本数据(如分析到个人的装卸工资或司机绩效工资等)中统计出不同岗位或不同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绩效收入情况,从而给干线物流企业提高绩效管理水平提供精确的数据分析依据。

能提供市场定价的依据。由于国内物流行业竞争激烈,物流服务的报价方式和类型也纷繁复杂。对于大型干线物流企业来说,由于要服务全国,并且运送的货物的类型不同、客户送达要求不同、路线区域不同、运输要求不同,因此会存在成千上万条报价明细,而通过成本分析法,能根据历史数据计算出每条报价明细的预计成本,从而干线物流企业可以依据实际作业成本和利润要求进行报价,提高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实例分析并归纳建立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干线物流成本分析模型

由于干线物流企业业务量大,作业类型多,参与人员多,因此需要通过计算机软件建立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分析模型,然后通过计算机高效的处理将成本数据计算出。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干线物流成本分析模型主要包含以下因素:

成本要素。成本要素即作业成本法中的“资源”,在物流企业中包括了所有发生的成本和费用,如人员工资、车辆折旧、外包成本、设备折旧、办公水电煤等。

作业。作业成本法的核心因素,在干线物流企业中,作业包括提货、仓库中转、干线、配送、车辆维修、理赔处理等。

资源动因。资源动因是指资源(这里指成本要素)被各作业消耗的方式和原因,是引起作业成本变动的因素,是把资源成本(成本要素)分配到作业的基本依据。

例如对于中转仓库的仓管员来说,他的工资成本的资源动因应该是订单的中转件数。

服务产品。服务产品即物流企业对货主和客户提供的物流服务。对于干线物流企业来说,服务产品主要就是物流订单,而物流订单可以根据运输要求、区域、服务方式等作进一步分类。

作业动因。作业动因是指作业贡献于服务产品的方式与原因,是对于作业需求的强度和频率的单一数量度量标准,它用来把作业成本分配到服务产品,它反映了服务产品消耗作业的情况。例如对于配送订单的服务产品,每次配送作业的作业动因应该是订单的吨公里数。

成本中心。成本中心是对成本和费用承担控制、考核责任的中心,是对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对成本加以控制、考核的责任单位,亦即对成本具有可控性的责任单位。对于干线物流企业来说,成本中心可能包括接单中心、调度中心、中转仓储中心、车队和司机、维修厂等。

以分析该企业某月从A市到B市的干线物流服务成本为例,给出以下分析流程。

第一步列出成本要素;

该企业从A市到B市的干线物流服务涉及的成本主要包括:接单人员工资、调度人员工资、中转仓库人员工资、车辆燃料费、路桥费、司机工资、车辆维修和保养费、中转仓库作业设备折旧、房水电费等。

第二步将作业和成本要素关联,并找到资源动因;

该企业从A市到B市的干线物流服务主要包括以下作业:接单、A市集货调度、A市集货、A市中转仓库出入库、A市干线调度、A市到B市干线运输、B市中转仓库出入库、B市调度、B市配送。表1中列出的是作业和成本要素的关联关系。

第三步计算出作业成本;

根据以上表格可得出A市到B市物流业务的涉及作业的单位成本。

第四步将作业和服务产品关联,并找出作业动因;以下表格列出A市到B市的干线物流服务产品和涉及作业成本关系。

第五步计算最终服务产品的成本公式;

根据表2,可以计算出每次物流服务的成本。

假设每次A市到B市的物流服务成本为C,则根据以上表格可得出:

第六步 归纳出通用成本计算模型;

考虑到每个企业在干线物流服务中的成本要素不尽相同,我们可以根据以上实例归纳出基于作业成本法的通用成本计算模型。假设如下:

每次接单作业中涉及共n个成本要素,第i个成本要素为Cjdi,对应的资源动因率为Djdi。

同理其它作业中涉及的第i个成本要素和对应的资源动因率也用Cxxi和Dxxi表示,然后归纳出通用成本计算模型(其中n在每个作业中的取值不尽相同):

第七步物流成本管理软件模块举例。

成本管理模块用于抽取成本要素和作业对象数据,并设置作业和成本要素的关联关系。图1用于举例设置如何获取成本要素:

3 实施难点和建议

即使有个成本分析模型,大型干线物流企业在实施时也可能会碰到一些难点,笔者给出以下一些实施方法。

1) 数据收集和计算。由于大型企业的数据量非常大,收集和整理如果按人工处理将会耗时耗力并且容易犯错,因此必须要使用软件系统进行管理,这些软件系统将贯穿整个作业环节,可以实时的记录作业中发生的数据,并且这些数据可以进行整合和分析,并要掌握准确性和成本的权衡[1],因为收集数据的工作本身就存在成本。

2) 实施范围从小到大。由于大型干线物流企业部门和人员非常多,可以先从一条线路或先从中转仓库开始做成本分析,论证可行后再按经验推广到各个部门。

3) 准确找到资源动因和成本动因。由于构成成本变化的因素非常复杂,并且直接影响着数据结果,因此需要资深行业专家来制定资源动因和成本动因,若企业内人力资源有限,也可外部聘请咨询顾问参与。

4) 不断优化和调整。由于企业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每个产品或每个作业的相关因素也会不断变化,因此应有专门的团队来建立或修改成本分析模型。

5) 数据是基础,对数据的后续分析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由于每个企业的发展方向不同,即使同一份数据,不同企业对其分析的结果和期望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根据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来分析数据。

物流成本分析范文第5篇

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破坏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循环经济理念应运而生,其特征在于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并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发展逆向物流也已经成为企业提升竞争能力优势的途径之一。据统计,至2011年,中国民用汽车量已越过1亿辆,报废量超过400万,预测至2020年汽车报废量将超过1400万。如果不及时妥当处置,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中国政府也因此颁布《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等管理条例,但中国汽车报废回收市场至今还很混乱,相关法规条例的执行力度不高。政府为此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以提高废旧汽车回收效率。

近年来,逆向物流逐渐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逆向物流库存管理、企业供应链废旧物资逆向配送[1~2]、再制造产品定价策略[3~5]、逆向物流网络设计和规划、逆向物流网络效率评价等问题[6~10]。中国学者对逆向物流研究起步较晚[11~12],且对废旧家电领域的研究较多,将环境因素引入逆向物流成本核算、优化与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较少。目前报废汽车产业回收效率低下,二次污染严重,其逆向物流管理研究很有现实意义。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对汽车回收企业逆向物流成本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13]。因此本文结合循环经济价值流分析理念对逆向物流成本核算及分析方法进行了拓展,寻求一种平衡经济与环境效益的逆向物流管理方法对逆向物流过程实施控制,以降低成本,提升经营效率,并以国内某报废汽车回收企业作为案例进行研究,提出成本优化管理建议。

1 基于循环经济价值流分析的企业逆向物流

1.1 循环经济价值流分析

循环经济价值流分析是以肖序教授为领头人的研究团队提出的。其将资源价值细分为资源有效利用价值、废弃物损失价值、环境损害价值及资源附加价值。其核算是基于企业制造过程中材料、能源的投入、生产、消耗及转化为产品的流量管理理论,借鉴成本逐步结转方法,跟踪资源实物数量变化,提供资源全流程物量和价值信息的核算。在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要求下,循环经济价值流转核算比传统会计核算更具适用性,它充分考虑了合格产品与废旧产品正、逆流向和流量,并根据合理标准将资源流转价值分配于合格产品、废弃物之间,可以准确地确定资源流转的有效利用价值与损失价值[14~15]。

在企业资源物质流动中,不仅有正向的流动(正流),还有逆向的流转(逆流),由此构成资源流的双向结构分析模式如图1。

如图,资源流分为正向(实线)和逆向资源流(虚线)两大类。正向资源流是指在生产流程中呈单向线性流动特征,最终被一次性消耗或转化为正制品的资源流,其初始投入主要包括自然系统的矿石、燃料等原辅材料(Yi)和能源(Ei);逆向资源流指回流产品生产系统或自然系统的资源流,如再生资源流、二次资源流(Rs)、废弃资源流(Rw)等。其中,再生资源流可分来自企业外部的消费性再生资源流(Rc)和企业内部的生产性再生资源流(Rp),后者又可分为制造返还资源流(Rm)和功能返还资源流(Ru)两类。制造返还资源流指在生产过程中未达标而需重新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以及边角废料等;功能返还资源流指功能较为固定和单一,不随流程改变而改变,可在流程中重复利用的介质类资源,如水回流、蒸汽二次利用等;消费返还资源是属于生产出来的产品经过流通消费后已经报废了的资源[16]。资源价值流分析模型能记录企业各生产环节废弃物的产生、循环利用量及最终的处置量和处置成本,能很好的适应逆向物流成本核算要求。

1.2 循环经济下逆向物流的内涵

物流管理协会在1992年为逆向物流做如下定义,其是一种包含产品退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废弃物处理和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逆向物流流向跟传统物流相反,涉及企业的采购、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多个阶段。

供应链由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构成,二者共同构成了一个闭环结构,包括内部与外部物流,如图2。正向物流(图2实线流向)代表了产品普遍交易活动,通过采购、生产、消费,满足市场客户的需要,是物流的主流向渠道;另一种流动方向如图2虚线流向,方向与正向物流相反,故为逆向物流。

1.3 循环经济背景下逆向物流成本构成

传统意义上的逆向物流成本主要包括:(1)回收成本;(2)检测分类成本;(3)产品拆卸成本;(4)再制造成本;(5)废弃物处理成本;(6)运输成本;(7)管理成本,主要包括宣传费、研发费、办公费、差旅费及人工成本,收集、整理、分析、加工、传输物流信息花费,逆向物流系统运营管理成本和系统维护费等。但是在循环经济特征下,逆向物流成本还应考虑更多内容:(1)回收利用导致环境损害价值下降所获得的收益;(2)二次污染环境损害成本,对环境产生负效应。

2 基于循环经济价值流分析的企业逆向物流成本优化模型

企业逆向物流如果规划得当,应当能降低企业生产资源损耗和环境损耗价值,因此在逆向物流成本核算中,笔者认为可将企业逆向物流规划后的资源节约和环境效益作为逆向物流收益。在逆向物流效益核算中可结合资源价值流转分析的二元核算与分析模型,将企业内部资源废弃物的损失价值与企业资源耗损与废弃物排放外部环境损害价值计算结合,计算各成本中心成本。废弃物数量与其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系数相乘可获得废弃物外部损害价值。环境影响的外部损害价值核算难点在于单位损耗系数的确定,本文在综合比较了各种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后选择采用日本提出的LIME值 。

在整个闭环价值链中,企业的逆向物流链分为企业内部生产性的资源循环流和企业外部消费性产品回收流。假设这两种流都将设置回收、检测、再制造等处理中心。企业逆向物流链流程如图3:

2.1 逆向物流成本分析:

逆向物流的成本模型构建:

TC1为回收成本,TC2为检测成本,TC3为拆卸成本,TC4为再制造成本,TC5为废弃物处理成本,TC6为运输成本,TC7为固定成本,TC8为废弃物环境损害成本,TR9为环境收益。

(1)回收成本分两种情形,①企业内部生产性资源循环,企业内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回收无需支付购买成本,购买成本可视为0;②企业外部消费性产品回收,公式为:

Ci为回收点i的单位回收运营成本(元/吨);Ni为回收数量(吨)。

(2)检测成本:

Cj为检测点j的单位运营成本(元/吨);Nij为回收点i到检测点j物品的数量。

(3)拆卸成本:

Cr为拆卸点r的单位运营成本(元/吨);Njr为检测点j到拆卸点r的物品数量。

(4)再制造成本计算公式为:

Ch为再制造点的单位运营成本(元/吨);Nrh为从拆卸点r到再制造点h物品的数量。

(5)废弃物处理成本

Cg为单位废弃物处理成本(元/吨);Njg为检测点j经检测不能加以回收利用的废弃物数量;Nrg为拆卸点r经拆卸后不能回收利用的废弃物;Nhg为再制造点h新产生的废弃物数量。

(6)运输成本

DCij为回收点i到检测点j的单位运输成本(元/吨);DCjr为检测点j到的单位拆卸点r单位运输成本;DCrh为拆卸点r到再制造点h的单位运输成本;DCjg为检测点j到废弃物处理点g的单位运输成本;DCrg为拆卸点r到废弃物处理点g的单位运输成本;DChg为再制造点h到废弃物处理点g的单位运输成本。

(7)固定成本

FCi、FCj、FCr、FCh、FCg分别表示回收点i、检测点j、拆卸的r、再制造点h、废弃物处理点g的固定成本。

(8)废弃物的外部环境损害成本。

L为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系数(元/吨)。

(9)环境损害价值下降所获得的收益:

本文将在综合考虑了各类物流成本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企业逆向物流成本控制决策模型。

2.2 基于循环经济价值流分析的逆向物流规划成本优化模型

逆向物流建设中各个物流节点的设置和运营对其运行效率影响很大。为帮助企业更好的做出建设决策,本文思考了逆向物流建设中各项成本影响因素,设置逆向物流成本优化模型。

为简化模型作如下假设:(1)废旧产品回收量、处理点投资量、处理能力和运营管理成本、各个节点间运输成本是已知且确定的;(2)回收处理中的材料损耗不考虑;(3)新建物流设施仅考虑已知备选地点;(4)各节点固定成本包括仓储费、固定管理人员工资费、水电费等;

企业逆向物流成本控制模型如下:

yi、yj、yr、yh、yg是0-1变量,表示是否在该地新建或扩建原有处理站,是取1,否取0。α为检测点的废弃率;β为拆卸点的废弃率;μ为再制造点的废弃率;I,J,R,H和G分别表示各点最大数量;Pi为废旧产品回购价格;LIi和UIi、LJj和UJl、LRr和URr、LHh和UHh、LGg和UGg分别表示各设施的最小和最大处理能力;

上述模型是一个MILP模型,可采用LINGO软件求解,得出一个成本最优的逆向物流规划方案,然后进一步进行成本测算,得到一个考虑了内外部二元成本耗费量数值,在综合考虑经济与环境效益的前提下选择成本最优的运营模式。

3 案例分析

本文以湖南省某废旧汽车回收D企业为例进行逆向物流成本决策研究,其主营废旧汽车的回收拆解、再制造业务。其为扩大规模,与当地一家汽车制造商签订了回收合同,负责废旧汽车回收、拆解处置工作,运作流程如下图4。该企业主要负责废旧汽车回收、拆解和金属车体粉碎三步骤,并设有2回收中心、2拆解中心和1金属粉碎中心。企业与省内某制造商和金属加工厂签订合作协议,将零部件加工再制造和金属加工两个环节交由它们处理。年废旧汽车回收量为5000吨,年耗费成本总量为11105875.5元(已运用外部环境损害价值核算方法进行调节)。

由于现有运营设施已经不能满足业务上涨需要,企业决定扩大产能,在几个备选地区新增物流设施,可对原有设施扩建,也可在新地点建新设施。根据企业实际运营流程,将前述成本控制模型进行适当的调整(企业不设检测点,增加一个金属粉碎点,再制造和废弃物处理环节不涉及企业业务,在决策中不考虑其运营和固定成本,只核算相关运费,废旧汽车经拆解后,约40%进入再制造处理,50%进入金属粉碎环节,拆解点和粉碎点的固体废弃物产出率都为10%),企业可用调整后的成本控制决策模型对废旧汽车回收物流运营模式、结构重新规划,实现物流总成本最优化。当前有4个回收备选地, I1、I2是企业原有可扩建回收点,I3、I4是企业新建候选点;4个备选拆解点,J1、 J2是可扩建的原有拆解点,J3、J4是新建拆解点候选地;3个金属粉碎备选点,R1是可扩建的原有点,R2和R3是可新建点。再制造商H和金属加工厂M参与合作,固体废弃物统一运送至政府设立的废弃物处理点G。由于企业对其成本信息保密,我们很难从企业外部报告中获取相关数据,此处数据部分是通过内部访谈和估算得到。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系数L本文取值为650(借鉴日本标准加以适当调整得到)。其他参数如下:

利用LINGO软件进行求解,结果为:对回收点I1、I2进行扩建,对拆解点J2进行扩建、新建拆解点J4、新建金属粉碎点R2。按照新的运营方案,其运营能力最大达到了9474,比原来增加了89%,最小成本增加为7466430万元,只比原来增加了67%。实现了成本降低的目标,各节点之间的运量如下图所示:

由此可得,整个物流链总成本的增加值被环境效益抵消了一部分,而减少的这部分可以由政府环境补贴来弥补。从结果中还可以看出运营管理成本是整个逆向物流最大的成本消耗,而其中拆解点的运营管理成本所占的比例最高,达到了47%,因此,进一步降低整个系统成本最有效的突破口将是提高拆解点的运营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