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过华清宫绝句

过华清宫绝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过华清宫绝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过华清宫绝句范文第1篇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翻译:江南的大地上充满了鸟的叫声,绿草映衬着鲜花,水边的村寨和山麓的城郭到处都飘扬着酒旗。南朝遗留下来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庙,还有那无数的楼台都被烟雨笼罩着。

2、《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翻译:通往山顶的小路曲曲折折,白云生发的地方隐隐约约能看到有几户人家。因为喜欢这枫林的晚景,所以我停下马车,这些被霜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朵更加的鲜艳。

3、《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翻译: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沙土中还没有被销蚀,我将它磨洗了一下,发现是前朝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如果东风没有给周瑜方便,那么获胜的一定是曹操,而二乔肯定也被关进了铜雀台。

4、《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翻译:从长安往回望,骊山就像是一堆堆的锦绣,山顶上的华清宫千重门正在依次的打开。一骑奔驰而来烟尘四起,妃子开怀一笑,没有人知道是南方送来了新鲜的荔枝。

5、《初冬夜饮》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

过华清宫绝句范文第2篇

一、旅游者的好奇心理

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见到一些新异的刺激物,如街上有人敲锣打鼓送老工人退休;小伙子娶新娘,壮汉抬着轿子,一队锁呐乐队在前面开路,十分热闹;还有农民吊在竹杆上车水灌溉;妇女摇着纺线车;从蛇肚内取出蛇胆和酒喝,等等现象,都能使游客产生好奇心理。

一次,港台旅游团在广西桂林旅游,中午山区小饭店供应乌黑的墨米饭,吃惯了白米饭的游客,见此米饭既好奇又胆怯,不知此为何物?热情的导游说:大家吃吧,这叫墨米,是广西河池地区东兰县的特产,为什么呈黑色呢?据民间传说:有一年天大旱,东兰附近的红水河也断流了,方圆数百里田地龟裂,禾苗枯死,有一位老汉的地里侥幸剩下一蔸禾苗活着。为救活这蔸禾苗,老汉爬了九重山,走过十六个村庄,还是不见水的踪影,没办法,只好忍痛割断自己的手指,用鲜血浇灌禾苗。说来也奇怪,禾苗得了血的滋润,居然长得很茁壮,结出一串颗粒饱满的稻穗,老汉因流血过多而死去。乡亲们把这唯一的稻穗保存下来,翌年春天用它播种,得到的稻米颜色竟然是墨黑色,用墨米煮成的饭,香气扑鼻。常吃墨米,可慢性肝炎,胃炎,贫血,故有“药米”之称。通过导游介绍了墨米的神话故事,顿时使游客情绪活跃起来,团内几位港台老太太纷纷要求购买带回去,让家人共享口福。

二、旅游者的求新求知心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饮食文化更是丰富多采,许多外国游客品尝中国菜,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菜肴,赞不绝口,胃口大开。在餐桌上看到这些菜,就象是见到了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不忍心把它吃掉,有的用照相机拍照留念,有的请主人介绍它的名称、来历、制作、特色等,他们听得出奇、神采奕奕。的确,中国菜融实用性、知识性、性于一体,不仅味美营养丰富,而且菜名颇具诗意。首先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一道“金钱遍地”,这菜名豪华气派,实则是金黄的冬菇摆在翠绿的青菜上;粤菜“龙凤呈祥”,多么喜庆吉祥的名字,原来是鸡、蛇一块烧煮而成;用母鸡炖甲鱼,真是逗趣谐谑,美其名曰“霸王别姬”,令人大饱口眼之福。服务员小姐又捧来一盆清香四溢的酿豆腐,已有饱意的客人一箸未动,服务员小姐笑迷迷地说:这道菜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最爱吃的御膳宫食。一听说皇帝吃的御膳,几位外国朋友顿时雀跃,筷勺齐上,一盆酿豆腐一扫而光。说实话,这道菜用料平常,就是用豆腐裹夹玛瑙肉糜精工烹调而成。其特点是过油而不腻,汤浓而不沾,外脆内嫩,甜中透鲜,汁若琥珀,形似金元,营养丰富,延年益寿。初次品尝这道菜,饱享口福,获取知识,实是受益非浅。

参观芜湖铁画,是一大艺术享受,工人们以锤,以铁当墨,巧制出一幅幅精美的铁画来,来厂参观的日本友人也赞不绝口:“真了不起,中国的文化太伟大了”。工人师傅手中的锤简直比画家的笔还要来得自如。

铁画原名铁花,为明末汤鹏所创制。它酷似国画、水墨画,然而,却是采铁作画,以锤锻制而成。它使炉锤之巧同画理相通,将绘画与工艺相结合,构成黑白分明、虚实相对、苍劲凝重、豪放潇洒、有强烈立体感的独特艺术风格,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枝奇葩。改革开放以来,铁画一直销往国外,深受国际友人青睐。日本朋友亲眼目睹之后,认为这是世界上仅有的产地,对异国文化求新求知心理,在旅游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满足。许多游客观后感慨地说:此次中国旅游真是不虚此行。

三、者的怀旧心理

探古访幽乃是旅游者怀旧心理的反应。游过的山水名胜,有机会重游,会感到十分亲切,遐想万千。西安是古都,丝绸之路起点。想当年,盛极一时。公元1375年,明朝皇帝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shuǎng@①在原城墙基础上修建了规模宏大的明城墙。游人见到象巨龙一样的城墙,静卧在八百里秦川之上,数百年前的古城风貌,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古时的盛况,一一浮现在游人心中。朝代兴衰,沧桑,留给后人无限遐想。位于古城西安郊区的秦岭支脉骊山,西周时期,周幽王曾与褒姒在此建骊宫行乐,并点燃烽火,戏弄四方诸侯,后被犬戎杀于骊山脚下。人们游此,不禁想起秦始皇暴虐,唐玄宗昏庸,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池寻欢作乐,皇帝国威在骊山大修华清宫。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四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使人遥想当年骊山变成达官贵人的享乐之地。谁料结果发生了安史之乱,杨贵妃被缢死于马嵬坡。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正是唐玄宗晚年在上腐败的必然结果。人们驱车来到骊山脚下,仰望长空,抚今追昔,想当年华清池水洗凝脂,一派灯红酒绿度时光,广大的老百姓怨声载道,悲愤交加。诗人杜甫写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长期以来成为人们控诉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名句。

总之,不同类型的旅游者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

近几年来,外国旅游者来华旅游的人数与日俱增,尤其是日本人和美国人更多,就客观情况,他们均是发达的国家,个人收入较高,加上与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在五十、六十年代由于实行闭关自守政策,与世隔绝长达三十年之久。76年以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92年又推行主义市场经济,对国外的吸引力非常巨大,故而纷纷组团来华参观访问,亲眼看看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繁荣、社会安定、政治开放的良好局面。有的人一踏上中国的土地感到中国是个神秘的国家,什么都要看,什么都新奇,一度中国热在世界上持续好久。另外,这类人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花钱多少不在乎,只要吃、住、行、游、购、娱满意,便事事称心,件件如意,乐于来中国旅游。日本是中国近邻,素有一衣带水之睦邻友好关系。日本旅游者来华旅游方便,费用低廉,况且中日文化和习俗又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些均成为日本旅游者来华旅游的强大驱动力。我们旅游业者若以一流服务质量一流设备去服务于每一个外宾,就能在当今旅游市场竞争强烈的形势下,赢得胜利。

华侨和台、港、澳旅游者,这些人都是炎黄子孙,他们中多数人是来观光、做生意、探亲访友、看病的。有的老华侨在异国他乡生活了几代人,思念祖国。当他们一踏上祖国的土地时,不少人抓起黄土亲吻,不少人热泪盈眶,当他们见到了亲朋好友畅叙阔别之情时,连做梦也未曾想到能有今天。这是祖国开放政策带来的结果,否则一辈子也回不了故乡。他们看到祖国经济建设快速前进,城乡一派新气象,心中十分快慰。是祖国的领土,由于政见不同,两岸隔绝四十多年,台湾同胞来大陆,处处小心翼翼,生怕人家讲他是从台湾来的。对待这种特殊心理,只要我们不持偏见,以诚相待,定能使之感到投身祖国怀抱的温暖。

时至90年代,国内旅游者如大潮一般汹涌澎湃,席卷中华大地,归纳起来有六种人:一是农民,二是个体户和离休干部,三是老教师,四是学生,五是工程技术人员,六是退休干部职工以及青年工人,每年约有三亿人次。这些人收入并不很高,他们以能到达风景名胜游览点游玩参观为满足,看看祖国大好河山,完成宿愿,条件差些生活苦些都不在乎。所以我们旅游工作者需要掌握这些人的心理特点,好好地为他们服务。在当今旅游热潮推动下,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固然重要,但也迫切需要提高旅游者自身素质,这是刻不容缓的最大任务。

过华清宫绝句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旅游者心理;心理因素;因素分析

Abstract:Thetravelingisspecialcomprehensivetoursightseeing,thepeopletoachievetakevacation,goalsandsoonrecreation,entertainment,exploration,seekingknowledge,goestotravelinthelocalcountryandintercontinentalbetween.Chinaisthemajortouristdestination,inrecentyears,inthereformandopenpolicyandundermarketeconomy''''snewsituation,theforeignerwhoandthedomestictouristtravelledtoChinaincreasesdayafterday,studiedtourist''''spsychologicalcharacteristicandthedemandearnestly,toimprovedthetouristservicequality,thedevelopmenttourismtohavetheveryvitalsignificance.

keyword:Touristpsychology;Psychologicalfactor;Factoranalysis

一、旅游者的好奇心理

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见到一些新异的刺激物,如街上有人敲锣打鼓送老工人退休;农村小伙子娶新娘,壮汉抬着轿子,一队锁呐乐队在前面开路,十分热闹;还有农民吊在竹杆上车水灌溉;妇女摇着纺线车;从蛇肚内取出蛇胆和酒喝,等等现象,都能使游客产生好奇心理。

一次,港台旅游团在广西桂林旅游,中午山区小饭店供应乌黑的墨米饭,吃惯了白米饭的游客,见此米饭既好奇又胆怯,不知此为何物?热情的导游说:大家吃吧,这叫墨米,是广西河池地区东兰县的特产,为什么呈黑色呢?据民间传说:有一年天大旱,东兰附近的红水河也断流了,方圆数百里田地龟裂,禾苗枯死,有一位老汉的地里侥幸剩下一蔸禾苗活着。为救活这蔸禾苗,老汉爬了九重山,走过十六个村庄,还是不见水的踪影,没办法,只好忍痛割断自己的手指,用鲜血浇灌禾苗。说来也奇怪,禾苗得了血的滋润,居然长得很茁壮,结出一串颗粒饱满的稻穗,老汉因流血过多而死去。乡亲们把这唯一的稻穗保存下来,翌年春天用它播种,得到的稻米颜色竟然是墨黑色,用墨米煮成的饭,香气扑鼻。常吃墨米,可治疗慢性肝炎,胃炎,贫血,故有“药米”之称。通过导游介绍了墨米的神话故事,顿时使游客情绪活跃起来,团内几位港台老太太纷纷要求购买带回去,让家人共享口福。

二、旅游者的怀旧心理

探古访幽乃是旅游者怀旧心理的反应。游过的山水名胜,有机会重游,会感到十分亲切,遐想万千。西安是中国古都,丝绸之路起点。想当年,盛极一时。公元1375年,明朝皇帝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shuǎng@①在原城墙基础上修建了规模宏大的明城墙。游人见到象巨龙一样的城墙,静卧在八百里秦川之上,数百年前的古城风貌,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古时的盛况,一一浮现在游人心中。朝代兴衰,历史沧桑,留给后人无限遐想。位于古城西安郊区的秦岭支脉骊山,西周时期,周幽王曾与褒姒在此建骊宫行乐,并点燃烽火,戏弄四方诸侯,后被犬戎杀于骊山脚下。人们游此,不禁想起秦始皇暴虐,唐玄宗昏庸,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池寻欢作乐,皇帝国威在骊山大修华清宫。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四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使人遥想当年骊山变成达官贵人的享乐之地。谁料结果发生了安史之乱,杨贵妃被缢死于马嵬坡。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正是唐玄宗晚年在政治上腐败的必然结果。人们驱车来到骊山脚下,仰望长空,抚今追昔,想当年华清池水洗凝脂,一派灯红酒绿度时光,广大的老百姓怨声载道,悲愤交加。诗人杜甫写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长期以来成为人们控诉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名句。

、旅游者的求新求知心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饮食文化更是丰富多采,许多外国游客品尝中国菜,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菜肴,赞不绝口,胃口大开。在餐桌上看到这些菜,就象是见到了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不忍心把它吃掉,有的用照相机拍照留念,有的请主人介绍它的名称、来历、制作方法、特色等,他们听得出奇、神采奕奕。的确,中国菜融实用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不仅味美营养丰富,而且菜名颇具诗意。首先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一道“金钱遍地”,这菜名豪华气派,实则是金黄的冬菇摆在翠绿的青菜上;粤菜“龙凤呈祥”,多么喜庆吉祥的名字,原来是鸡、蛇一块烧煮而成;用母鸡炖甲鱼,真是逗趣谐谑,美其名曰“霸王别姬”,令人大饱口眼之福。服务员小姐又捧来一盆清香四溢的酿豆腐,已有饱意的客人一箸未动,服务员小姐笑迷迷地说:这道菜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最爱吃的御膳宫食。一听说皇帝吃的御膳,几位外国朋友顿时雀跃,筷勺齐上,一盆酿豆腐一扫而光。说实话,这道菜用料平常,就是用豆腐裹夹玛瑙肉糜精工烹调而成。其特点是过油而不腻,汤浓而不沾,外脆内嫩,甜中透鲜,汁若琥珀,形似金元,营养丰富,延年益寿。初次品尝这道菜,饱享口福,获取知识,实是受益非浅。

参观芜湖铁画,是一大艺术享受,工人们以锤,以铁当墨,巧制出一幅幅精美的铁画来,来厂参观的日本友人也赞不绝口:“真了不起,中国的文化太伟大了”。工人师傅手中的锤简直比画家的笔还要来得自如。

铁画原名铁花,为明末汤鹏所创制。它酷似国画、水墨画,然而,却是采铁作画,以锤锻制而成。它使炉锤之巧同画理相通,将绘画与工艺相结合,构成黑白分明、虚实相对、苍劲凝重、豪放潇洒、有强烈立体感的独特艺术风格,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枝奇葩。改革开放以来,铁画一直销往国外,深受国际友人青睐。日本朋友亲眼目睹之后,认为这是世界上仅有的产地,对异国文化求新求知心理,在旅游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满足。许多游客观后感慨地说:此次中国旅游真是不虚此行。

总之,不同类型的旅游者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

近几年来,外国旅游者来华旅游的人数与日俱增,尤其是日本人和美国人更多,就客观情况分析,他们均是经济发达的国家,个人收入较高,加上与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在五十、六十年代由于实行闭关自守政策,与世隔绝长达三十年之久。76年以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92年又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国外的吸引力非常巨大,故而纷纷组团来华参观访问,亲眼看看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繁荣、社会安定、政治开放的良好局面。有的人一踏上中国的土地感到中国是个神秘的国家,什么都要看,什么都新奇,一度中国热在世界上持续好久。另外,这类人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花钱多少不在乎,只要吃、住、行、游、购、娱满意,便事事称心,件件如意,乐于来中国旅游。日本是中国近邻,素有一衣带水之睦邻友好关系。日本旅游者来华旅游交通方便,费用低廉,况且中日文化和习俗又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些均成为日本旅游者来华旅游的强大驱动力。我们旅游业者若以一流服务质量一流设备去服务于每一个外宾,就能在当今旅游市场竞争强烈的形势下,赢得胜利。

过华清宫绝句范文第4篇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倾听”也随之被提上日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逐渐重视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这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会说的,不如会听的。” “说三分,听七分。”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著名的“听”来的钢盔的故事足以说明善于倾听的魅力。只有会听才能真正会说,才能更好地了解对方,进行有效的交流。那在课堂上,我们又该如何教会学生“倾听”的学习技巧呢?

一、抓住典型,正确认识倾听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答非所问,还有的学生不知如何开口等,倾听能力较为薄弱。虽然,倾听是孩子获得的第一种语言技能,在他们开口说话之前已经发生。但如何做到善于倾听却是需要后天培养的。我们教师一定要正确认识倾听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倾听行为进行指导和调整。

例如,有一次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坐在后排的几位学生在接头接耳,没有认真倾听作业要求,导致写作业时张冠李截、偷工减料。为此,我抓住典型,在班内进行了集中教育,并把我在网络上无意间看到的一则关于乔·吉拉德的故事,作为典型事例讲述给学生听。故事的内容大致是这样:乔·吉拉德在一次推销中因为没有自始至终倾听对方讲话的内容,认同顾客的心理感受,导致了原本洽谈顺利的客户最终变了卦。通过真实的故事教育学生、启迪学生,学生明白了倾听的重要性。

二、营造氛围,调动学生倾听的兴趣

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 学生倾听的细心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教师应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倾听环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这样,倾听才能真正走向丰富和深刻,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

例如,在每节语文课上,为锻炼学生听与说的能力,我都在课前设置“家庭新闻播报”这一环节,要求学生播报时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并尽量做到语速较慢、吐字清晰、发音准确。学生们都会兴致勃勃地向大家讲述前一天家里发生的有趣、有意义的事情,或者说说自己在上学、放学路上的所见所闻以及到公园等环境优美的地方倾听到的自然界的声音,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在这个活动中,师生、生生之间的多重交流与倾听尽情展现,使学生体验到分享和倾听的乐趣。

三、明确礼仪,教给学生倾听的技巧

小学生活泼好动,常常会不守规矩。教师除了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外,也要懂得与学生沟通技巧,提醒他们如何做一个文明的小听众:当别人说话时,自己一定要保持安静,要有礼貌地倾听,不乱插嘴。同时,要教给学生倾听的技巧,要抓住别人发言中的优点和不足,要边听边比较异同点。只有做到安静、专注、积极思考,才能正确地理解别人所表达的意思,于片刻的沉静中点亮思维的火花,于正确思维的发展中提升综合能力。

例如,在语文课上,我经常采用“耳听八方”的小游戏来引导学生掌握倾听的技巧。每一次活动,我都会强调:“每个题目老师只说一遍,你们要仔细听,听错了、听不全或者记不住的话自己要负责噢!”接着,我说几句简短的话让他们仔细听,学生复述,并找出准确无误的“顺风耳”重点表扬。经过几次练习后发现:学生都能在关键时刻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认真倾听起来,效果比以前一遍遍地重复来得好。

四、有的放矢,有效落实倾听训练

每个人说话都有他想表达的意思。我们应该采用多种训练方法,如听说训练、听后质疑、听后辨别等形式来培养学生善于听他人的话,思考他人的话的能力。这不仅能够有效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也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荔枝》一课时,我在课上讲述了历史上有名的杨贵妃吃荔枝的故事,即杜牧在《过华清宫绝句》中描写的场面。故事说完,我随机点名让学生复述。有个学生说:“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玄宗为了博杨贵妃开心,就让快马日夜兼程送到皇宫,累死了很多战马,民怨很大。”在这段复述中,故事内容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学生漏说了一个重要信息:荔枝产在海南,皇宫在长安。如果能将“快马日夜兼程送到皇宫”这句话改成“将产在海南的荔枝快马日夜兼程送到长安”,这样一来,信息就更完整,引出的后一句“累死了很多战马”,也就显得顺理成章。训练学生倾听能力的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提高倾听的质量。

过华清宫绝句范文第5篇

【关键词】歌曲法;诗词法;谜语法;典故法;故事法;图示法;设问法;乡土法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对一堂课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堂课,如果有个好的开端,就能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其高度的学习热情和责任感,使其精力高度集中,减轻乃至消除无兴趣的学习带来的思想压力和负担,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打好基础。所以,精心设计历史课的导入是历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尝试了以下几种导入的方法。

一、歌曲法

歌曲法就是由歌曲引入新课的方法。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巴黎公社》一课时,先放一段《国际歌》;在教学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一课时,放一段《松花江上》。由此入手,引入新课。

歌曲法最大的优点是能渲染气氛,复现情景,调动学生情感,有利于思想教育。

二、诗词法

此法可分为两类:

1.由学生已学过的诗词引入新课。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13课“不怕远征难”时,先集体背一首所作的《》。然后教师指出:“诗中概括了的艰难,赞扬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过,要想理解这首诗,还须学习的历史。”由此导入新课。

2.引用学生在课内没有学过的诗词。如:教学七年级下册“安史之乱”―课时,可引用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和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渔阳鼙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由诗句谈起安史之乱的原因,再转入课文分析。这样也比较自然、贴切、生动。

三、谜语法

如:教学七年级上册“西汉和匈奴的战争”时,教师先展示两条谜语:“保护庄稼”、“忽然病愈”(打中国古代名将各一人)。学生很快猜出是“卫青”、“霍去病”二人,教师趁机引入新课。猜谜语不仅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也锻炼了思维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

四、典故法

用典故法引入新课,较多地运用是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如:教学七年级上册“商鞅变法”一文时,可由学生讲“立木赏金”的典故引入;教学“淝水之战”时,教师可从“投鞭断流”“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导入。

典故法引入新课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知识迁移,较快地转移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故事法

用真实、生动而简短的故事引入新课,让学生专心致志地听教师讲故事。教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而故事仅是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4课“”时,可讲邓世昌壮烈殉国的故事;教学九年级上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可先讲“塞尔维亚青年刺杀斐迪南大公夫妇”的故事,从而导入新课教学。

六、图示法

图示法可分为两类:

1.利用插图引入新课。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时,可由学生先观察课本上“被焚烧后圆明园远瀛观和大水法的残迹图”,从讲这张图的情景入手导入新课。

2.从教师手绘示意图引入。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8课“三国鼎立”,教师可先用幻灯片展示已画好的一只三足鼎,鼎足下标有魏、蜀、吴,配有地图轮廓线,再解释“鼎立”的含意,由此引入新课。

七、设问法

可由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提出问题,探究它的由来。

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1课“人类的起源”时,我这样设问:“你们知道人是怎么来的吗?中国古代有女娲造人的传说,西方有上帝造人的神话,也有人认为人是由猴子变来的,这些都是不科学的。那么人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

又如:教学九年级上册“古代罗马”一课时,我是这样设问的:“你们在小学学过《狼和小羊》、《农夫和蛇》的寓言,但你是否知道它出自于哪个国家、谁之手?你们都知道奥运会,但是否知道它的发源地在哪里?我国亚运会开幕式的场馆可坐十万人,但你是否知道在19OO多年前的古罗马剧场可以容纳多少观众呢?”

通过寥寥数语,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求答案的强烈愿望,从而产生自觉的、主动的学习要求。

八、乡土法

乡土法,就是运用乡土材料引入新课的方法。

例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23课“西晋和东晋”时,我介绍了谢安、谢玄等人祖籍都是我们太康县人,并引入一些谢氏的典故,以此为背景引入新课,学生倍感自豪和兴奋。

相关期刊更多

船舶标准化工程师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电池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