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养老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养老服务业;需求;培养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310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寿命变长,文化程度普遍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要求较高,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但家庭结构的改变,个人和家庭应对养老问题的能力较弱,这对社会化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养老服务业人才队伍是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力军,是社会化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的保证,为满足养老服务社会化和专业化发展的需求,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培训至关重要,对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唐山市老年人养老需求分析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中提出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六个老有目标提出表明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多样性,通过调查研究老年群体需求有利于确定养老服务业人才的培训目标。
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分析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将老年人养老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第一,生理需要。主要是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基本的需要。第二,安全需要。主要是各种保障和意外防止的需要。包括医疗保障、护理和意外事故的防范方面。第三,社交需要。主要是归属于某群体的感情需要,希望爱与被爱的需要。包括老年人对团队活动和娱乐活动的需要。第四,自尊的需要。主要指地位、权利、责任和名分的需要。主要包括老年人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保持自己的社会和家庭地位。第五,自我实现的需要。主要指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从事挑战性的工作。包括老年人希望继续学习、继续社会工作、能够参与社会活动,实现自我价值。
通过访谈对养老方式调查发现多数老年人愿意选择居家养老方式。居家养老是以“家”为养老平台,以相对固定的社区环境为养老基础,政府、社会、家庭等几个方面的力量在“家”这个平台上施展各自不同的作用。多数老人认为养老的第一依靠是自己,如果自己丧失自理能力时,才会请子女或家政人员照顾,但家庭被视为养老的主要场所。在访谈中,我们发现许多老人对居家养老也存在着很多顾虑:比如养老服务业人员的服务质量难以监督,多数服务人员学历层次较低,没有专业知识,只是基本的物质生活照顾,缺乏医疗护理知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不充实等。但对养老机构基础设施不满意,尤其是管理与服务人员缺乏对老人应有的关心和耐心。
综上所述,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和多样化的特点,这样就对提供养老服务的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育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势在必行。
2唐山市养老服务业人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5年唐山市60岁以上人口比例为全市人口的196%,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养老护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养老服务业人员构成情况较为复杂。广义的养老服务业人才是指从事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所有专业人员。根据人员的工作职能,将养老服务人才分为管理人员和护理服务人员两类。管理人员主要包括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管理人员,护理服务人员包括养老机构专职服务人员、医护卫生人员、家政服务人员等。
21养老服务业管理人员现状及问题
养老服务业人才中,多数管理人员之前所学的专业与养老服务无关,少数管理者毕业于公共事业管理或社会工作专业。管理人员在养老工作中承担着引领组织机构发展、制定规划的工作,对机构的存在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数管理人员经过专业的培训,对养老服务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但也存在观念陈旧、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维持基本的日常经营管理等问题。
22护理服务人员现状及问题
221人才结构不合理
养老护理服务人员年龄结构偏大,且多数为女性,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较少。年龄较大的护理服务人员更懂得老人的需求,能够与老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年轻人员比例较小也说明年轻人员进入养老服务行业的意愿不强。养老服务业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缺乏高学历及年轻的人才。
222专业水平较低
随着各类养老机构的发展,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越来越多。许多待业、失业人员以及离退休的中老年人加入到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但从养老服务业人才的工作职责和技能要求来看,多数人员学历较低、服务意识淡薄,多数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来进行工作。因此,现存的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专业型人才较缺乏。现有的养老服务业人才无法满足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需要。
唐山市对全市在岗未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的养老护理员进行免费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老年人的人体结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常见疾病、营养需求、初级养老护理员工作技能和有关老年人的法律法规。培训结束之后,由劳动人事部门进行职业资格鉴定,持证上岗。
223培养规划不完善
养老护理员是养老服务业人才构成的主要部分,2000年我国劳动部将养老护理员确定为一个工种。2007年国家公布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虽然推行了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试认证制度,但它并非强制性的认证机制,也只对技能要求和工作内容做出了划分,没有建立起完整的职业道德规范。
唐山市对符合条件的参加养老护理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从业人员按规定给予相关补贴;鼓励从事或准备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参加养老护理员、保健按摩师、营养师等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符合条件人员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的培训基地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可享受每课时5元至8元、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2200元的培训补贴。但是部分机构培训不严格,只在员工上岗前进行几周的简单技能培训,保证工作人员达到基本的工作要求便可以上岗,造成了服务质量低下的局面。
224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养老服务人员工资偏低,很多服务人员没有法定的工作时间和规范的休假制度。工资、医保、养老金、住房公积金等方面得不到全面保障。再加之行业偏见,多数人认为养老服务是伺候人的工作,社会地位低,导致养老服务人才流失严重,队伍极不稳定。由于养老服务业人才工作年限较短,流动性较大,养老服务业人才培训难以深度化、持久化发展。
3唐山市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培训的建议
31建立培养机制
鼓励唐山市有条件的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增设老年服务与管理、健康管理、康复治疗技术等养老服务相关专业,采取订单式培养计划,加快培养专业人才。通过资金支持,吸引学生就读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合理规划培养出一批符合不同需要的养老服务人才。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业人才结构,提升专业服务水平。
32健全培制度
专业培训是对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目前唐山市将养老服务人员技能培训纳入唐山市就业培训体系,实行岗前免费培训。但是养老服务业人员工作的内容多样,养老服务业人才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工作后还应参加相关专业培训,改善工作态度,更新技能和知识结构。首先,需要建立全面、科学、合理的培训工作体系,做好培训规划。其次,丰富培训方式。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介绍经验、分析案例、观摩考察、模拟竞赛等形式,提高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最后,建立培训评估制度。通过对服务人员的理念、知识、行为等方面评估,确保培训效果,不断增强养老服务业人才的专业水平。
33构建激励机制
对养老服务业人才队伍进行科学的考核和激励,以目标定待遇,以实效定奖惩。对养老服务业管理人才,要考核对社区/机构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对护理服务人员,要根据工作态度、专业技能、服务水平来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的结果,作为对各类人员的薪酬、晋升的依据。目前唐山市实施在同一家养老服务组织工作满1年的、满3年的、满5年以上的政府给予数额不等的岗位补贴。此外,还应通过通报表彰等方式,调动人才的工作热情,确保养老服务业人才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目前,我国从事养老的护理人员主体有两方面:一是医院里的护士及老年病房的护士、护理人员,二是来自下岗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普遍缺乏医疗护理专业知识、文化水平偏低。这两类护理人员由于养老护理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很少,提供的只能是保姆式护理服务,主要停留在照顾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方面,老年人的精神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需求都不能得到有效满足。综合上述,我国目前虽然已经开始摸索性工作,但无论医学院校学生还是已从事养老护理的人员都缺乏系统正规的专业化教育培训,同时对于养老护理人员专业培训体系的研究也还很缺失。
2国外养老护理教育发展概况
有关资料显示,国外发达国家的养老护理业有许多值得称道之处。例如美国在60年代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老年护理专业,70年代开始发展老年护理实践的高等教育和训练,培养高级执业护士(AdvancedPracticeNurses,APNs),他们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研究生学历,经过认证,能够以整体的方式处理老年人的复杂的照顾问题。高级执业护士包括老年病开业护士(GeriatricNursePractitioners,GNPs)和老年病学临床护理专家(ClinicalNursesSpecialists,CNSs)。美国早期有关老年护理的研究侧重描述老年人及其健康需求,以及老年护理人员的特征、教育与态度。目前开展更多具有临床意义的研究,例如:在约束与跌倒、压疮、失禁、谵妄与痴呆、疼痛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美国护理协会每年为上万名护理人员颁发老年护理专科证书。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国在养老护理、家庭护理和临终关怀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同时,国外许多国家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养老护理领域,体现了人性化护理和人性化管理的特征。
3我国养老护理教育发展的建议
3.1建立以提高护理核心能力为目标的养老护理分层教育培养模式
随着人口老龄化与社会老年学科的发展,人们对人类个体老化和群体老化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养老护理不仅只是简单的生活照料,实际上还是老年人身心健康问题。从事养老护理工作人员除了负责日常常规护理工作外,还要为养老机构和家庭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核心能力,即评判性思维、沟通交流、专业技能、健康指导、心理护理、健康评估、疾病管理、护理管理等核心能力。因此,要逐步建立以提高护理核心能力为目标的养老护理分层教育培养模式,是构建专业化养老护理教育培训体系的关键。
3.2进行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
逐步建立与养老护理专业培养模式相匹配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技能课程体系是改革的核心。还应进一步强化职业素质教育,加深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和爱岗敬业的理念,侧重培养养老护理人员的评价和判断性思维,让护理教育课程真正为培育目标服务。我们认为通过建立养老护理教育实训基地,实施专业化养老护理教育培训体系,首先要针对老年护理是实践性很强、个性化特点突出、涉及专业内容及领域广泛且复杂,加强技能实训和灵活创新适应能力的培养,构建新型的养老护理学实践教学新体系。将现有养老护理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老年护理实践教育教学课程体系,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基础与专业实验教学课程,即各学科开设综合性、设计性、新兴学科实验,还包括实验室对在培人员开放,让具有一定能力的养老护理人员早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二是实践教学课程,涵盖了养老护理员所在养老机构和培训院校建立的实践基地进行顶岗实习、结业小结。
3.3完善教育制度,推进专业化养老护理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在劳动力资源方面,中国农村仍有众多的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而俄罗斯农业劳动力短缺,中国每年向俄输出众多的劳动力。近年来,随着中俄农业经济技术合作领域逐步拓宽,合作规模不断扩大,俄罗斯对劳动者的职业技术要求逐年提高,没有一定技能的一般劳动力已不受欢迎,取而代之的是有技术且高素质的劳动力。据调查,目前在我国农村从业人员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占42.15%左右,文盲半文盲占14.01%左右,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只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的只占4.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仅占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竟高达76.4%。农民的这种科技文化素质,显然是难以适应俄罗斯市场需要的,提高赴俄劳务人员的文化水平和个人修养成为向俄输出劳务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俄罗斯对高素质、高技术劳动者的需求,更好地开发俄罗斯农业市场,加快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境外转移,加强对出国劳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出国劳务人员的文化水平和技术能力,培养一批有较强市场意识、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骨干。吉林省俄罗斯农业合作联络办公室(以下简称俄办)把对劳务人员的境内、境外培训和管理落到实处,有针对性地对劳务人员进行岗前、岗中培训。为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使劳务人员真正做到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俄办对培训内容和形式进行了精心的组织和安排。
1. 丰富培训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在培训内容上,俄办不是墨守成规、泛泛地开展培训,而是根据农民素质和俄罗斯市场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培训效果。
1.1公共常识 包括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维权意识等,由专人讲解俄罗斯当地的法律法规、风俗习惯、及劳务人员的基本权益保护法,提高劳务人员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使之掌握境外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办法。并通过爱国主义、外事纪律教育,培养他们自觉维护国家形象和利益,团结协作、以诚待人的意识。
1.2边检防疫知识 请卫生检疫部门的人员为他们讲解有关卫生保健、传染病防治,特别是艾滋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及日常生活行为习惯。
1.3农业专业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的培训 包括农产品加工、作物制种、设施农业生产、养殖小区建设、如何施用化肥及农药、牲畜品种改良、介绍新品种、新技术,无公害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养殖技术、蔬菜大棚、冷藏保鲜、模式化栽培、规模化生产、市场化经营等现代化农业知识,及时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1.4建筑方面知识和技能 包括房屋建筑基本知识、混凝土材料基本知识、混凝土的配料、搅拌与运输及冬雨期施工等,制砖的生产工艺及流程,建筑预算、土建结构、木工、瓦工、砌筑、抹灰、钢筋工、水暖工、电工技术,建材生产、木材加工等方面的技能。
1.5俄语常识 包括日常俄语会话及简单的专业技术用语等,以便于劳务人员同俄方沟通与交流。
2.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果
在培训方式上坚持做到“四个结合”,即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巡回指导相结合;室内与田间地头相结合;请进来与派下去相结合;教师教授与现场示范相结合。
2.1集中面授聘请农艺师、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教授、专家现场授课,农民工根据所在的不同县市一部分来长春学习;偏远地区由俄办派专业培训教师到当地进行培训。
2.2独立自学发放技术辅导资料,由赴俄劳务人员在家自学,俄办定期对自学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推进理论运用。
2.3专题讨论 选择重点内容、关键环节,组织学员进行学习与实践的经验交流活动,深化教学效果。
2.4实际操作 在国外的田间、养殖场、建筑工地等劳动现场聘请俄专家、生产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使其掌握国外的生产技能。
2.5参观考察 观摩成功范例,感受科技生产成果,增加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农业队长走出去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到农科院、农大实地去考察,学习农业专家教授的种植栽培技术;组织农民到山东寿光等地学习蔬菜温室大棚种植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并探讨建立经常性合作机制。
二、目的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农村和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我县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普遍偏低,无法满足农村发展和用工单位的要求。因此,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是加快农村劳动力向第
二、第三产业转移,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使我县农村加快走上富裕文明道路的战略性举措。
三、目标任务##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以市场为导向,以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为目标,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培训质量,保证受训农民转移就业。**年,计划在全县范围内培养2000名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素质较高的农村劳动力。
四、方式内容1、培训时间:**年5月一12月。2、培训办法:认定##职业中专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分校两所学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采用集中办班的方式开展培训。集中办班每月举办两期,每期20天,进行脱产培训。总计培训20期,参训人数2000人。(详见附表)3、培训对象:重点培训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准备外出务工的的青壮年农民。
4、培训内容:包括家政服务、电子操作、电脑、维修电工、缝纫工、宾馆以及餐厅服务等职业技能培训。
五、措施办法1、加强领导。为强化##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县农办,具体负责培训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监督检查,保证培训质量和转移就业效果。2、强化管理。建立行政领导责任人制度,签订任务合同,明确职责。
【关键词】专业素养教师培训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98-01
劳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是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人才的必要途径。作为这一学科的教师,必须具备面向未来社会的素质。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素质,我们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面向未来社会,劳技教师要具备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我们把它概括为:一个基本信念、两种政治素质、三种专业能力、四种育人意识。
一、基本信念――育人为本
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培养兼备高尚品德与聪明才干、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鲜明个性且善于合作的一代新人,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也是每位劳技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育人为本就是要发展人的全面素质。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个劳技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真正地发展每个学生的潜在素质。面向未来社会,劳技教师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使学生人格得到充发发展,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能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二、两种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主要指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要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事业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要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科学的态度;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习气,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于劳技教师,在目前尚无如“分数”似的标准来衡量其教育教学质量优劣的前提下,一定要有爱岗敬业的思想政治素质,要充分认识到劳技教育肩负着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使命,是培养人才的“必修课”,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搞好劳技教育是我们每一位劳技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2.道德品行素质。主要指教师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首先表现为完善健全的人格。“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丰子恺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足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只有“三足鼎立”,真、善、美和谐统一,才能为人师表。
三、三种能力
1.教育教学能力。劳技教师要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借助于现代教育科技手段,扩展教育教学方法的广度和深度,全面地提高学生素质。
2.实践操作能力。劳技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直接影响其教学质量。劳技教师只有努力提高实践能力,才能将劳技课的三性(实践性、知识性和教育性)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在素质教育中,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进学生的多方面技能将成为劳技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教师必须掌握广博的知识与多种技能。
3.教研科研能力。劳技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本身就是一个科研课题。劳技教师必须具备科研能力,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来看待劳技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依据其规律,根据其实践,共同构建劳动课教育教学体系。劳技教师的研究能力,首先表现为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善于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实质。同时,教师创造意识和能力的形成以及在教育实践中的成功,会使他十分看重对学生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无疑,这是未来教育十分期望实现的价值。
当然,劳技教师的能力培养还远不止这些。但教育教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教研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关键,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关键,以点带面,努力提高新时代劳技教师各方面的能力。
四、四种意识
1.良好的心理意识。劳技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教书育人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劳技教师的工作除了教学以外还要涉及到材料、基地、设施等问题,所以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在心理上要具有良好的素质,精神昂扬振奋,心胸豁达开朗,意志坚韧不拔,具有抗挫折能力,同时还要有善于应变的机智,调控情绪的控制能力,以及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心理品质。
2.终身学习意识。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人们再也不能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作为劳技教师面对知识激增和未来科技的快速发展。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快节奏。要接受高新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后的劳动技术,要不断提高劳技教师的基本功水平,教育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变化也需要我们通过学习来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我们还要把终身学习的观念灌输给学生,告诉他们走出校门以后还要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地获得生命之源,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实现人生价值。
3.创新意识。学校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摇篮.,具有开拓意识与创新精神是时代对未来建设者的要求。劳技课是一门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具有思想性、操作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特点的综合性学科,劳技课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关键在于我们劳技教师如何点拨。劳技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要结合这门学科的特点,创造性地完成这项教学,在劳动及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在训练劳动工具使用技能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掌握各项劳动技术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践运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劳技创造发明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人人发展的意识。自古行行出状元,相信人人能成才。 每个人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人都有丰富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优势。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全面提高。作为劳技教师,首先要承认并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此基础上,形成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为每个学生的个性的发展提供适合的土壤、阳光和水分。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劳技教师是光荣而平凡的职业,劳技教师的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传统要继续保持发扬。提高每个劳技教师的个体素质,使劳技教师整体素质“头重脚实根基深”,是当今劳技教师培训的紧迫任务。怎么培训?培训一些什么内容?我们从教师的素质构成和现代社会对教师能力呼唤的分析中可见一斑,从专业素养的构成看劳技教师的培训,会给我们一些启示,抓住根本、有的放矢、夯实基础、注重提高,结合特点、重在实效,就能够使得我们劳技教师的培训工作“更上一层楼”。这是我一个一线教师对劳技培训的一点思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