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教学设计模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关键词:三种版本有机化学实验部分栏目设置的比较
依据《课程标准》编写并审定通过的新版高中化学教材有3种,分别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宋心琦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苏教版,王祖浩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鲁科版,王磊主编)。
新教材在教材研制上与旧教材最大的不同在于栏目的设置。栏目是为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设计的。三种版本有机化学实验部分在栏目的设置上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有利于广大教师正确认识三种新版化学教材栏目各自的特点、优势与不足,理顺栏目的实施与日常教学的关系,进一步理解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教学理念的革新、教学方法的优化、教育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正确把握新课标的教学尺度和高中有机化学的教学质量标准,对全面落实新课程确立的“三维目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些教材很重视有机化学实验的改革,将实验作为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载体,精心设计实验方案,积极开发探究性实验,加强了有机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优势地位。
表1:人教版(必修和《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学实验内容统计
实验栏目
栏目意义
必修
栏目数
《有机化学基础》栏目数
栏目总数
实验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所做的演示实验或边讲边实验,准确记录实验现象,仔细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水平。
9
14
23
科学探究
在此栏目设置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主要通过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来揭示化学科学的奥秘教育学论文,同时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3
8
11
实践活动
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高观点、大视野、多角度地认识化学科学的作用。
1
4
5
思考与交流
在学生已有的经验或者熟悉的事实和现象的基础上设置有关的学习情景并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充满兴趣。
【关键词】课程负责人说课程;生物化学;教学设计;优化
生物化学从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现象及其规律,是我校西医类、中药/药学类、中医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此课程内容学习为药理学、病理学等后续课程和其它临床课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1]。为促进课程建设,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在今年开展了“课程负责人说课程”竞赛活动。笔者作为“课程负责人说课程”的一名听众,在本文中从教学设计优化角度探索通过听竞赛如何促进生物化学教学设计优化。
一、“课程负责人说课程”“课程负责人说课程”竞赛参赛对象为列入培养方案教学
进程的各类课程(必修课和限选课)课程负责人。参赛选手从课程定位和目标、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选取、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与评价、课程建设与特色等方面说自己负责的课程,每位参赛负责人阐述时间20分钟。
二、听“课程负责人说课程”竞赛对生物化学教学设计优化的促进作用
虽然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逐渐取代了传统授课,但课前怎样设计生物化学各章节内容,主要还是体现在教案中。教案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教学方法、重点难点及相应的处理对策、参考资料和教学效果等,其中如何设计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和重难点内容至关重要[2]。生物化学课程负责人在说课程过程中以“蛋白质化学”章节为例,重点讲解了西医专业、中医专业、中药/药学专业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差异,特别是对生物化学不同专业授课知识目标的明确,有利于促进教师在教案撰写中合理组织重点、难点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针对各专业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中笔者以“蛋白质化学”章节为例,探索“说课程”活动如何促进生物化学教学设计优化。
1.促进西医专业“蛋白质化学”章节教学设计优化
对西医专业学生而言,“蛋白质化学”章节培养目标是通过掌握蛋白质化学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中,结合临床样本,深入揭示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的临床疾病的分子机理,并开展相关药理学研究,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因此,笔者认为在课堂讲授时,应适当延长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关系与疾病发生讲授时间,在讲授蛋白质一级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和治病机理时,不仅仅讲授课本提到的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异常引起的镰状细胞贫血症,应密切结合目前相关临床疾病,在当前精准医疗的大环境下,适当采用案例教学法扩展讲解蛋白质氨基酸残基突变引起的蛋白质一级结构异常所致的疾病如Nav1.5通道单氨基酸突变引起的遗传性长QT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扩张型心肌病等遗传性心脏疾病和乳腺癌,γD晶状体蛋白单氨基酸突变引起的先天性白内障等等疾病治病机理和临床表现,从而增强学生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异常相关的临床疾病治病机理和临床症状的了解,不仅有利于适应培养高素质医学生的培养目标,也有利于促进基础理论教学与临床的紧密结合,提高中医院校西医专业生物化学的教学效果。
2.促进中医专业“蛋白质化学”章节教学设计优化
对中医专业而言,“蛋白质化学”章节培养目标是学生通过掌握蛋白质化学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中,结合中医证候,开展中药复方或中药配伍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的临床疾病的中药药理研究,为中医中药治疗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的临床疾病奠定基础,促进中医中药的发展。尤其是,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结合现代医学知识传承中医精髓,在中西医并存的教学实践中,真正的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因此,笔者认为在中医专业“蛋白质化学”章节教学设计中,应在讲解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时,一方面适当扩展性增加遗传性心脏疾病、肿瘤、红斑肢痛症、遗传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疾病的发病机理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异常关系,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强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结合,增强学生对知识理解,另一方面在教学设计时适当增加目前中医药对扩张型心肌病、癫痫、红斑肢痛症等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异常密切相关的疾病的治疗案例讲授,促进学生对中医药治疗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异常相关疾病的了解,有助于将来学生将中医药诊疗与生物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同时增强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促进中药/药学专业“蛋白质化学”章节教学设计优化
对中药/药学专业而言,“蛋白质化学”章节培养目标是学生通过掌握蛋白质化学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药理研究和药物研发工作中,一方面从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关系角度深入探究天然药物治疗疾病的药物作用机理和药效物质基础,大大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另一方面开展多肽或抗体药物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并利用掌握的蛋白质理化性质和分离、纯化、鉴定技术对多肽和蛋白质药物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鉴定、药物活性筛选、设计和改造,开发靶向治疗药物或为新药研发创制提供天然分子模板,充分挖掘药物宝贵的利用价值。因此,笔者认为对于中药/药学专业“蛋白质化学”教案设计而言,应重点讲解蛋白质的结构、功能、理化性质、分离、纯化、鉴定相关的技术,特别是在蛋白质理化性质和分离纯化等知识讲授时适当延长课时,并结合目前科学研究成果,引入蛋白和多肽的理化性质、结构和功能研究、分离纯化相关技术实际应用仿真实验或相关实验研究微视频,并开设相应的蛋白质分离纯化和鉴定的实验内容,增强学生对蛋白质相关研究技术的掌握,使学生能结合理论知识和掌握相关的生化技术,在今后的蛋白质相关科学研究中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科研研究水平和科研素质。
参考文献:
[1]唐炳华.生物化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7.
【关键词】三维目标;数字化学习;学习活动;设计;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7―0027―04
一 引言
从高中到大学,无论是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人际环境还是心理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新生需要面对新环境下的适应不良问题。大学生的适应不良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活的认知失调、自我认知偏差、完美主义倾向和心理的成熟与不成熟并存等几个方面[1]。
为了帮助新生顺利过渡,内蒙古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在大一第二学期开设了“数字化学习”课程。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适应数字时代的学习方式。自2007年开始,笔者在承担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利用行动研究,结合访谈、问卷和内容分析等方法,对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三轮教学实践和反思修改,形成了基于三维目标的、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方案。
二 “数字化学习”课程教学目标
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小学教育,长期在中小学应试教育中拼搏的学生,进入大学后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转变学习观念,在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之后,要努力提高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以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数字化学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过渡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转变学习观念,提高信息检索和加工能力,掌握利用思维导图和概念图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逐步养成进行学习反思的习惯。本课程以模块化的方式组织学习内容,共分为六个模块,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数字化学习”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大一学生,各模块的学习目标确定如下[2]:
数字化学习导言:理解信息时代学习方式的特点;从余世维的视频讲座(省略)和开复学生网(省略)中感受大学生的学习观念。
信息获取技术:掌握校园网数字图书馆电子资源的获取方式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能够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和搜索引擎检索所需信息。
数字化学习概述:理解数字化学习的含义;了解典型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如网络课程、专题学习网站、WebQuest等)。
概念图:理解知识可视化的意义;知道什么是概念图及其来由、功能和特点等;知道概念图的制作方法并会利用Inspiration软件制作概念图。
思维导图:知道什么是思维导图及其来由、功能和特点等,理解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的不同;知道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并会利用Mindmanager软件制作思维导图。
自我评价的技术:知道学业成就评价的新方法;理解反思的意义,知道反思的方式并能利用Blog进行学习反思。
“数字化学习”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转变学习观念的基础上,知道和理解有关知识、习得技能、提高能力。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经过三轮行动研究,形成了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下将基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对“数字化学习”课程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效果进行分析。
三 基于三维目标的“数字化学习”课程学习活动的设计
依据“数字化学习”课程各模块的目标,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学习活动[3][4]。
以下将对各模块学习活动在促进三个维度目标达成上的作用进行分析。
模块一:数字化学习导言
1 学习活动:在中国教育人博客注册个人空间,加入“数字化学习”群组。在Blog群组中余世维视频讲座观后感。
2 目标达成:
知识和技能:知道Blog的使用方法。
过程和方法:通过在中国教育人博客注册个人空间,加入“数字化学习”群组并观后感,体验个人Blog和群组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利用Blog进行学习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3 设计意图:通过Blog的使用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教育应用;通过观看余世维讲座并写观后感让学生感受不同的理念,引导学生利用Blog来进行学习反思。
模块二:信息获取技术
1 学习活动:
小组任务:利用图书馆或搜索引擎的文献检索服务,选择两个主题进行文献检索,并整理成PPT进行课堂汇报。
新概念(任选其一):E-learning概念解读及教学实例或Blending-learning概念解读及实例。
新技术(任选其一):Web2.0和Web3.0或CSCL。
2 目标达成:
知识和技能:
(1) 理解E-learning的含义;
(2) 理解Blending-learning的含义;
(3) 知道Web2.0和Web3.0及其具体的应用形式;
(4) 理解CSCL的含义,了解其最新发展。
过程和方法:
(1) 通过对新概念和新技术两个方向资源的检索,提高信息检索能力;
(2) 通过自制模板制作PPT,体验PPT制作的基本方法,提高PPT设计和制作能力;
(3) 通过课堂汇报,提高表达能力;
(4) 通过小组协作完成任务,体验协作学习的基本方法,提高交流和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参与小组协作学习,转变学习观念,培养协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3 设计意图:本模块学习活动的设计首先打破学生对教师讲授的依赖性,让学生通过协作交流来实现知识的拓展,初步了解本专业关注的新概念和新技术,在学习观念转变的同时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在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又使得信息时代不可或缺的信息检索能力、表达能力和交流协作能力得到提高;另外,作为教师教育的重要能力,PPT的设计制作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因而本活动既完成了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又完成了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模块三:数字化学习概述
1 学习活动:上网下载WebQuest模板,小组协作设计一个WebQuest网络主题探究案例。WebQuest网络主题探究案例课堂汇报、互评、修改。
2 目标达成:
知识和技能:理解WebQuest的设计思想和探究的含义。
过程和方法:
(1) 通过上网下载WebQuest模板,提高信息检索能力;
(2)通过设计WebQuest网络主题探究案例,体验WebQuest的设计方法;
(3)通过课堂汇报,提高表达能力;
(4) 通过小组协作完成任务,体验协作学习的基本方法,提高交流和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树立作为教师的身份意识。
3 设计意图:以教师的身份设计WebQuest网络主题探究案例,初步培养学生的“教师意识”,同时体验不同的教学方式,转变常规的教学思路;通过小组协作完成任务,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协作学习方式的接受性。
模块四:概念图
1 学习活动:制作概念图并汇报。
个人任务: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信(选一封)或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小组任务:第五项修炼(任选一章)。
2 目标达成:
知识和技能:了解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过程和方法:通过个人和小组协作制作概念图,体验概念图的制作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信、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和第五项修炼内容的提炼和消化,提高完善自我的意识。
3 设计意图:本活动的直接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概念图的制作,而三个概念图的主题“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信”、“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和“第五项修炼”都是针对大学生适应不良的状况而精心选择的,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加工,一方面让学生知道如何完善自我,另一方面也在激励学生塑造成功的自我,在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和转变。
模块五:思维导图
1 学习活动:制作思维导图并汇报:
小组任务:在本班同学中找出至少10个值得你学习的人的优点。
个人任务:用思维导图制定一个个人发展计划。
2 目标达成:
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过程和方法:
(1) 通过小组和个人制作思维导图,体验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
(2) 通过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提高自我规划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把别人优点当成一面镜子,培养完善自我意识;
(2) 关注自己专业及全面发展,提高自我规划的意识。
3 设计意图:思维导图是一项应用灵活广泛的学习工具,通过制作思维导图,一方面让学生体验思维导图的强大功能,另一方面,针对大学生在自我认知和专业认知方面的适应障碍,特设计了“找优点”的游戏来完善学生的自我认知,通过“制定个人发展计划”的任务从个人全面发展的角度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并进一步强化自我认知。
(注:1 教师先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解读,让学生对大学四年的学业安排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制定个人发展计划。2 在前边五个模块的学习中,每个模块安排一项智能测试,分别是:身体、语言、精神、社交和创造力五项智能,个人发展计划要参考测试的结果来制定。)
模块六:自我评价的技术
1 学习活动:用量表进行组内同伴互评并处理评价数据。
2 目标达成:
知识和技能:了解利用量表进行评价的流程。
过程和方法:用量表进行组内互评并处理数据,体验利用量表进行互评以及对量表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多元评价的意识。
3 设计意图:打破传统的评价观念,让学生从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和评价主体三个方面感受多元评价的优势。
四 “数字化学习”课程学习活动的实施效果分析
研究本着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将教学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观念的转变和能力的提高上,因而效果分析更多地关注来自学生方面的反馈。在为期三年的研究中,基于问卷、访谈和内容分析的结果,通过行动研究不断地修改完善教学设计。
通过对访谈和问卷结果的整理发现,学生普遍觉得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才是体现大学教育特色的教学方式,协作学习能让学生多方获益。大一的学生正处在迷茫状态,需要帮他们指路,他们迫切地想掌握一些实践性强的技能,并且全面提高自己的能力。
通过对学生的Blog进行内容分析,能够发现学生的学习观念的转变和学习能力不同程度的提升。各模块活动实施的效果从学生的日志中可以得到最真实的反映。
对于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的看法,有学生这样说:“学习了这门课,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学习的方式方法也在发生着突飞猛进的变化。以前的学习只是单纯地借助课本和一些辅助资料,而现在的学习则不同,我们有了网络这个强有力的帮手,网络上有丰富的学习资源为我们提供,学习不再是一种被动,而逐渐变成一种主动的过程,学习不再成为一种负担,而是逐渐转变成一种兴趣。”
对于第一次协作学习活动,学生这样说:“第一次的小组学习也是第一次脱离宿舍、与本宿舍以外的同学共同完成任务,虽然有很多的不足但是这样的合作方法却能够让我们都接触更多的同学,也有助于更多的沟通和互相学习。……”学生充分体验到了协作学习的益处。
在模块二的学习活动完成后,有学生这样说:“越来越发现自己很无知。资源检索能力,资料加工能力,PPT演示文稿制作能力,表达和演讲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这五种能力似乎我没有一种可以说得过去。第一次作业就觉得挺失败的,真不知道以前自己都学了些什么。……”这说明学生在进行深刻反思。另一位同学这样说:“从开学的时候的迷茫,到现在对本专业的进一步了解后,在心中明确了自己的目标。现在缺的是努力的学习,成功指日可待!”
在小组利用思维导图协作完成“找优点”的小游戏后,学生这样说:“又学习了一种学习工具,感觉它很好,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自己要把它利用好了!一个班级,42个人的大家庭,每个人身上都有好多优点,希望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多学习,慢慢改掉自身的缺点,让自己优秀一点!”说明学生在完善对自我的认知。
在利用思维导图制定个人发展计划的活动完成后,有学生这样说:“做了自己的个人发展计划,目标就明确了很多,知道自己想做的,想要的,想要完成的,也知道实现它们很难,但我相信有这样的一个计划,会督促我努力完成的,我的青春我做主!GO GO 加油!”可见该任务既让学生熟悉了思维导图这项学习工具,同时学习活动的设计有效地帮助学生对大学生活进行了明确定位。
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显示学生90%以上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在学生实现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学习观念得到了转变,学习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以上事实说明,本课程学习活动的设计在合适的时机为学生的过渡架起了桥梁,有效解决了大学生适应不良的问题,提升了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专业认知和适应信息社会所需具备的学习能力。
五 结语
对于适应社会来说,知识、技能、能力都很重要,知识、技能、能力的培养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正确的观念和合适的方法。大学教育尤其要关注价值观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曹华清.大学生适应不良的心理原因透视及对策分析[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 83-84.
[2]葛文双,傅钢善.基于活动理论的网络学习活动设计―现代教育技术网络公共课活动案例[J].电化教育研究,2008,(3): 52.
以《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与捕获》教学设计为例
1.教学思路与目标
教学思路:目前,虽然中小学机器人竞赛十分盛行,但有些学生对机器人还是不太了解,认为技术比较高深。所以这节课采用架构在Moodle平台之上的探究式教学方式,设置层层递进的活动任务,通过利用搜索引擎搜集网络资料,让学生对机器人技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教学目标:①掌握信息获取的基本方法:网页、图片和文字的下载。②学会灵活运用贴切的搜索关键字进行信息搜索。③学会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并准确地筛选有用的信息。④使学生对机器人的知识有全面准确的了解。⑤培养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分析数据的能力。
2.教学过程
(1)教学前准备:①精心设计学习过程中的活动。活动就是学生知识建构过程中的学习支架,在设计活动中不仅要告诉学生做什么,还要提出如何做的建议。②把给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源上传到Moodle平台的资源库中,以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③设计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表格和模板。
(2)教学过程中要完成的四个任务
在进行任务之前要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我能制作自己的机器人吗?这个过程可以通过Moodle平台的专题讨论活动来完成。学生通过教师在授课前添加的专题讨论区进行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此时的结论是模糊的、不准确的。为了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完成下面四个任务:①了解机器人的概况(如表1)。②了解机器人制作所需的硬件与软件要求(如表2)。③通过前面掌握的知识结合自身知识能力等对自己进行评估(如表3)。④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如表4)。
基于Moodle平台的教学设计反思
1.活动的设计要有度
Moodle平台的核心部分就是活动,而这些活动就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的学习支架。所以活动的设计要与学习内容紧密结合,要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才能充分调动起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去学习。活动的设计不宜过复杂,要考虑面对45分钟的课堂。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上,探究活动的时间是有限的,太复杂的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是不能完成的,从而影响整个教学过程。活动的设计也不宜过于具体,过于具体的活动会限制学生的探究过程,弱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尺度。
2.充分利用Moodle平台的各项功能,进行教学过程设计
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以下简称“BB平台”)以课程为中心 ,集成了网络“教”与“学”的环境。教师在平台上开设网络课程,学生可以采用自主式、探究式、协作式等多种方式进行课程内容学习。该平台上的每一门课程都提供了教学组织管理、交流互动工具、考核管理、管理统计4个独立的功能模块。教学组织管理模块能方便地和管理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交流互动工具模块能支持异步和同步的交流协作等。
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在校师范生学习新课程标准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比如理论脱离实践、案例资源有限、网络资源匮乏、学习方式单一、学生反馈不及时等。然而,结合BB网络平台,充分整合各类优质资源、案例,设计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能够使师范生的新课程标准学习与内化达到最佳效果。
预习新课程标准
为了取得最佳的预习新课程标准的效果,面向全体学生的第一节课,我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及信息素养进行深度剖析,进而展开对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目标的解析,浅显而不失重点地引入,为学生课后预习新课程标准指明方向。在指导预习方面,我借助BB平台,设计“走进新课程”模块,内容涉及《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等相关文件。给学生一些导读性材料,一方面帮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充分把握新课程标准系统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指导学生针对导读提纲,边阅读、边思考、边领会,并在阅读过程中对核心内容做上标记或注解,随时记录自己的思考体会,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预习作业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BB平台“作业区”模块的“提交作业1”、“预习新课标” 中按要求完成预习作业。待作业完成后,学生可登录平台直接提交作业。通过平台提交作业方便省时,管理简便快捷。
解读新课程标准
解读课程标准是正确把握课程体系、正确认识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活动、正确组织教学过程、正确开展教学评价、深入领会课程理念的必然要求。
BB平台在解读新课程标准教学活动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模式中结合BB平台“走进新课程”模块内容,教师引领学生共同解读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重点对课程总目标以及三个维度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进行详尽解析。学生通过平台中提供的“课程资源”,即相关文件、相关学习网站以及实际案例,从多个角度对新课程标准进行拓展阅读、深入理解、全面体会,从而了解课程标准的涵义、与旧的教学大纲的区别以及信息技术课程框架结构等新内容,为进一步研读新课程标准奠定基础。
研读新课程标准
研读学习是一种提高知识掌握效率、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学习方法。学习新课程标准的最佳途径是以研读新课程标准为突破口,师范生通过主动探究、发现和体验,学会对新课程标准中的大量信息进行归纳概括,掌握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对手中课程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在研读课标环节中,第一步,结合BB平台中“教学前沿”模块提供的具有权威性的新课程标准文件,认真研读并深入思考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第二步,结合教材研读新课程标准,班级内分组,结合某个版本的信息技术教材研读新课程标准,需要做的是将课程标准转化为每节课三维教学目标,按章节划分,学习者可以分工合作。第三步,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教材,重新审视已定教学目标,再次研读新课程标准,并对不太理想的教学目标加以调整。第四步,将研读成果提交到BB平台“作业区”模块“提交作业2”中,课标研读成果包括教学目标制定、问题与困惑、研读反思,教师通过BB平台及时查看学生作业,并给予及时批阅与解答。
新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课标研读过程将读、思、写三者结合,提高了师范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际教学效果证明,师范生在研读过程中的每一项活动都有意外的收获,特别是思想上的感悟以及对新课程标准认识的提升。
观摩感知新课程标准
了解新课程标准并不是件难事,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们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课下读读课标的学法。但实践证明,这样很难成功地将新课程理念内化到教育教学行为中。为此,我在BB网络课程平台的“案例观摩”模块中为学生提供了多个典型案例,其中包括典型教学课例和教学设计方案。
新课程理念下的优秀教学课例是对课程标准实际内涵的阐释,新课程的理念和方法在一个个成功的案例中变得生动、直观,凸显教师理解和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教师搜集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案例,依托BB平台呈现给师范生,同时,针对平台中的每个案例提出针对性较强的问题,以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摩、感知、交流、反思,进而强化学生对新课程标准的主动建构,使得师范生能正确把握新课程标准,提升新课程理念。
设计体验新课程标准
一般来说,理念到行为的转化往往会出现隔膜,解决这种隔膜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学生在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教学设计。为达到在设计中体验新课程标准的目的,学习活动设计为“集体备课―设计方案―建构平台”环节。
集体备课: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备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即备课标、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
备课阶段采取异质分组、集体备课(即小组协作)的方法。小组内自行定组长、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形成人人参与、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的学习氛围。这种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缩小学生个人对课程标准理解的差异,从而促进学生间的交流,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设计方案:方案设计必须处处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将想法落实到纸上,这是初学者实现内化新课程标准必不可少的做法。小组内采取同课异构的措施,组内共同研讨、商定教学内容后就要落实各自的教学设计方案和授课演示文稿,达到同课异构的效果。
为此,在BB网络课程中提供了“教学设计模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下载、使用模板。通过模板浓缩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基于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有了成功的教学设计,实施新课程理念才有保证。
建构平台: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有其更广阔的发挥空间,技术支持课堂教学也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体现。因此,我要求学生自己设计相应的网络教学平台,由于课时有限,所以允许小组仅设计本节课的专题学习网站,借此来支持课堂教学,丰富课程资源,以期实践新课程标准理念,为取得最优化教学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学生设计体验的整个过程中,均通过BB平台中的“小组协作”模块,进行任务分工、共享组内资源、开展实时与非实时的交流探讨。同时,平台中“交流园地”大门为每位学生敞开,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发帖,请求教师或其他小组学生的帮助,也可以与大家分享宝贵的学习经验。与此同时,也可作为对学生过程性评价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这一学习活动所形成的阶段性成果包括:讲课演示文稿、教学设计方案和专题学习网站。以上内容要求学生个人上传到BB平台的相应作业区,期末任课教师可通过平台直接查看学生作业,并打分。BB网络教学平台为有效开展设计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创新了教学实践模式,改观学习方式,为内化新课程标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践内化新课程标准理念
实践新课程标准是学习新课程标准的终极目标。新课程标准的学致分为三阶段:理论学习、观摩设计和落实行为。理论学习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重在掌握其基本理念;观摩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优秀案例观摩,模仿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案,将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意识,达到新课程标准内化的效果;落实行为,即实践新课程标准,采用微格教学的形式,这是理念转化为行为不可或缺的环节。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查找不足、发现问题,进而弥补缺失。在实践中深化升华新课程理念,让学生不只是简单的知道,而且是在实践中运用理论,在运用中领悟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将新的教育理念在实践过程中渗透到每位学生实战的细节,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新课程形势下的教学行为,对新课程理念有深入的理解,切实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BB网络教学平台在实践教学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果展示”模块提供了历年学生的微格教学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身边的示例,结合自身实践,有助于顺利完成实践任务。据近年的教学来看,相当一部分师范生非常渴望立刻看到自己的教学录像并希望教师给予点评。因此实践结束后,教师有必要分别对每位学生的教学实录进行点评。师范生对此很重视,对于教师每句评论都认真听取,从不懈怠。
总而言之,针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基于BB平台分别设计了预习、解读、研读、观摩感知、设计体验、实践内化六个具体学习活动环节,旨在能够使学生真正做到将新课标准理念内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