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服装制造业

服装制造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服装制造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服装制造业

服装制造业范文第1篇

如何应对?面对服装行业的再次洗牌,我们的机会点在哪里?“寒冬”下,店铺数量还能否扩张?一边是外销市场的急剧下滑,一边是内销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国服装制造业的出路到底在哪里?且看本期专题――中国服装制造业往左走,往右走?

2008年几乎每个行业都在谈论着同一个话题“美国次贷危机”。这场金融海啸不仅重击了美国,随即震荡了欧洲、亚洲这些我国服装出口的主要市场。面对缺少订单的抱怨,面对走品牌之路的困惑,中国的服装制造业未来到底该往哪个方向走?

服装制造业的危机

2008年服装制造业逝去了往日的辉煌,出口增幅从2006、2007年的十位数,下降到个位数。2009年的订单也并不乐观,2008年第104届广交会公布的数字首次出现意向签约缩水。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国服装出口增幅的急速下滑?

(一) 出口服装价值链上游成本涨价,下游产品价格竞争优势削弱

制造环节:据美国Werner国际纺织权威统计,纺织服务业2008年在中国内地工资上涨达34%,沿海地区上涨达23%。2007-2008年原油价格暴涨不仅使化纤原材料价格上涨,同时也增加了陆路运输成本;煤炭引发的电力成本上涨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负担;这些因素都导致了产品离岸价格(FOB价)的上升。

贸易环节:油价的上涨提高了海路运输成本和空运成本,如果说这些成本是全球贸易商都需要面对的现实,那么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使得换汇成本提高,就是我国贸易商需要单独面对,且需增加的付出了,以上都使得我国出口产品对于采购环节的到岸价格(CIF价)相应上升。

采购环节:根据价格需求函数规律,价格升高,需求下降,采购商削减中国出口订单就成为必然。2008年1-11月中国服装出口已经由2006年同比增幅的28.2%,和2007年的22.2%,急跌至3.1%。

(二)中国服装制造业基地的转移是经济发展后国力增强的必然

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规律看,在发展中国家发展到发达国家的进程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必然规律,从世界加工厂的英国,到美国、日本,再到60-7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都曾经接过劳动密集型制造产业的接力棒。80年代后,这一接力棒传到了中国。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服装制造业也必将会逐渐完成这一交递过程。

但随着中国制造成本的提升,以及金融海啸的挤压,最近2-3年是否能加速完成转移还是个问号。虽然美国在中国的服装进口自2004年增幅已经开始回落,与此同时向越南、以色列进口增幅强劲,似乎转移的苗头已经开始,但制造业转移需要国家政局稳定,劳动力密集,同时要求要素资源价格低,交通便利,而印巴冲突、巴以交火、泰国政局的尘埃未定等无疑都会给国际产业转移蒙上阴影。

同时,中国对外出口的下降导致很多外贸服装制造企业面临窘境。失业的危机或许能使人力成本回落,原油价格的下跌、出口退税政策的出台也可减轻贸易环节的压力,但在中国消费者尚未达到全部富裕之前,服装制造业的转移是否能与美国次贷危机同步还要打上一个问号。但此时国内服装制造企业需要注意的是,盲目扩大产能,只会给企业带来后患。

(三)美国金融海啸引发的全球经济震荡,导致多个国家需求下降

从2008年1-10月我国服装出口市场的统计来看,同比增幅除大洋洲有1.3%的增长外,亚洲增幅减少16%,欧洲增幅减少4.4%;非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同比分别为-29%,-11.8%和-5.4%。但整体市场需求趋势仍需在未来3-5年内才可探出底线,而在这之前采购商无疑都会谨慎订货,成衣制造企业订单的萎缩在未来也就不可避免。

日前中国政府通过对美元汇率的调整,使得人民币对美元连续两天跌停,就这一动作,最近,国外分析人士都在猜测中国政府可能会通过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手段促进出口。但个人认为,如果中国服装出口的减量是由于美国金融风暴引发的各个市场需求回落的话,人民币贬值的做法则不一定能够起到促进服装出口的目的。

服装出口市场与商品分类分析

(一)出口市场分析

2008年服装制造业在一片订单难拿的声音中落幕,在尚不清楚各个公司2009年获得的订单到底差距多大时,先就2008年1-11月的同比数据来理性地分析一下各个市场存在的危险和机会。

首先,如图1所示,从2008年1-11月中国服装出口到各大洲的排序来看,一如以往,在不考虑美元汇率变化因素的情况下,其中亚洲出口订单以日本为主,香港次之。对日本服装出口额一直是保持上升趋势,只是份额在下降;香港更多的是做转口贸易,其2005年至2007年出口额的增长,在2008年回落至2005年的水平。分析原因,可能是需求减少,也可能是其转口贸易的功能在萎缩。

欧盟是对欧洲主要的出口对象,出口额2006年以来逐年上升,其所占份额也是逐年上涨,2008年欧盟二十七国占我国对欧洲出口比重达77.5%,比2006年增加了近22个百分点。

北美作为中国服装出口订单来源的第三大市场,其中美国所占比重超过80%。2008年1-11月我国对美国出口同比回落1.1%。

其次,图2是以2005年的数据为基数,2005-2008年1-11月各细分市场的变化情况。

由合计数据可见,2008年出口总体还是保持增长,但增幅急速回落;从细分市场来看,亚洲增幅回落;欧洲市场增幅依旧;北美市场下滑应该是导致增幅大幅放缓的主要影响因素,但美国的下滑仅1.1%,由此可见,更大的影响来源于北美市场的其他国家。

(二)服装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透过对欧盟二十七国和美国的服装出口商品结构分析,我们力求在出口中规避危险,迎接机会。

1)棉制服装

由图3至图6可见,无论是欧盟还是美国市场,棉制服装的价格趋于平稳,需求依然增加。

2)丝制服装

由图7至图10可以看出,我国丝织产品出口,美国市场大幅下滑,价格却有所上升,表明高品质丝绸制衣成为仅存的出口产品;而欧盟对丝制品、针织产品2008年下滑至接近2005年的市场份额,价格基本稳定,丝织、梭织产品在欧盟的市场需求和价格双双微幅上扬,值得关注。

3)毛制产品

对于毛制服装,美国市场价格小幅上扬,针织品需求有些许下降,梭织品2007年增幅较大,2008年趋于平稳;对于欧盟,毛制品价格趋于稳定,而需求旺盛。

4)化纤制品

参考图15至图18,可以看出,化纤制品在美国市场需求在2007年有所增加,2008年保持平稳,价格也基本稳定;而欧盟需求量则呈上升趋势,针织品价格微涨,梭织品价格稳定。

5)毛皮、皮革制品

仅以图19、图20对美国和欧盟毛皮革制品的趋势图进行说明(毛皮、皮革趋势类似)。

欧美市场自2006年以来,毛皮、皮革及毛皮革制品的需求量都呈迅速下降趋势,但价格却迅速上升,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只有能生产此类高品质产品的企业才有生存的希望。

服装制造业出路何在

透过以上分析,对于中国服装制造企业的出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外销市场仍存在机会点

对于单纯的出口服装制造企业,应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企业的产能是否与国外市场商品需求结构趋势相吻合;二是考虑客户市场开发的侧重点。

2005-2008年1-11月出口市场商品结构分析显示:

1) 对于加工针织服装的企业:

棉制针织服装需求还有上升,增长需求在欧洲;

丝制针织服装需求下滑;

毛制针织服装需求上升空间较棉制高,新增需求体现于欧洲市场;

化纤制针织服装需求增幅和棉制趋同,增长市场也在欧洲。

2) 对于加工梭织服装的企业:

棉制梭织服装有上升需求,新增市场在欧洲,美国市场略降;

丝制梭织服装市场需求总体下降,仅高品质丝绸制造有生存空间;

毛制梭制服装市场需求增量略高,新增市场在欧洲;

化纤制梭织服装增量不大,新增数量也在欧洲;

毛皮并皮革制服装需求下滑迅速,只有高品质产品能够有生存机会。

由以上分析,2009年,出口服装加工企业应密切关注各国政府针对金融危机的政策调整,同时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此外还要核查企业的加工设备,审视员工的加工技能水平,及时进行企业的结构调整和市场调整,同时补充员工所需的技能培训,以与市场需求能力接轨,唯有此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中游刃有余。

对于制造业向周边国家的推移,2008年阿迪达斯、耐克新工厂的建设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倾向,美国对越南订单的增长也显露出些许端倪。但如果这些国家的政局稳定性不能得到基本解决,采购商的订单和国际服装制造业新工厂的大投资规划都将成为泡影。反观国内企业也是一样,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方向不明盲动的结果只能是泛化危险,最终加速制造业的转移,从而坐失良机。

(二) 企业转型的两条出路

1) 服装加工市场由外需转向内需

一方面,从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规律来看,在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后,服装业将会成为下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服装零售业的零售额增长率分别为:2004年18.7%,2005年19.6%,2006年19.2%,2007年28.7%,因此外需加工企业向内需市场转移有其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看似内需市场的品牌几乎都有自己稳定的供货商,但订单交期的不稳定和加工品质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产品交期会直接影响到服装这个季节性很强的产品的销售业绩和库存问题,处置不当,将会引发现金流周转危机,最终威胁企业生存;其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服装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企业需要把握好自己的产品品质,从而留住和发展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目前,这些问题可以说是服装批零企业普遍渴望提高的方面。因此,外转内也有机会,并且后续几年服装制造企业间也会在竞争中迎来洗牌。但生产外销低档产品的企业如不改进自己的技术和设备,巨大的产能恐怕难以在国内市场释放。

2)倾力打造品牌,开发市场渠道,在价值链中肥水内流,获得低成本竞争优势

美国哈佛研究院著名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三种基本竞争战略:总成本领先、差异化和目标集中。

首先,就总成本领先而言,我们知道,在产业价值链中,下游企业的采购价不仅包含上游企业的成本,还包含它的利润。服装制造业自己打造品牌的优势在于在总成本领先方面可以省略服装采购商为制造商提供的利润,获得总成本领先的竞争优势。但相对于发展了多年的批零企业来说,其劣势在于销售渠道和设计队伍匮乏。因此,转做品牌的企业需要在渠道以及人才的队伍搭建上下足功夫。

根据笔者的经验,经历过品牌创业阶段的职业经理人通常比只掌握成熟品牌运营的职业经理人更适合打造新品牌;“市场”设计师比“艺术”设计师更适合快速服装品牌的需求。此外,万不可忽视的是专业的服装数据分析师,他可以说是服装运营的战术指导顾问。

其次,就差异化而言,服装产品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设计、面料以及营销服务上,但就前两个方面而言,就我国目前的技术能力暂不足以构成竞争优势,因此可以在后者上进行深度挖掘,以形成差异化。

再次,目标集中。笔者曾与一位男装品牌的总经理交谈,当问及他的服装是给什么人穿时,其回答是18到65岁的男士。依此回答,这个品牌只能做很普通的款式,因为他要适应不同风格,不同年龄的男性消费者,也就因此失去了特点。同时,将自己挤入竞争最为激烈的服装批零大卖场,这种卖场难以表达品牌形象,更难以凝聚稳定的消费群体,要想脱颖而出可谓难上加难。

反观各个批发市场的企业,他们通常不做品牌梦,而是在踏踏实实地做“贴牌”加工,很多人正是在这里挖掘着第一桶金。

而外贸企业的优势是可以利用自己这些年来的资本积累打造品牌,因此做细分市场的品牌优势更容易体现。中国人口众多,任何一个专一的细分市场都很难被一个企业的产能所消化,专一为这个细分市场做好服务,竞争程度相对较低,品牌也就更易获得集中差异化优势。

服装制造业范文第2篇

创造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四次谈到自主创新,并提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在这举国上下大力提倡自主创新的时刻,举办此次高层论坛具有非凡的时代意义。

就服装产业而言,根据《2004~2005中国服装行业发展报告》,2004年中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服装总产量118.33亿件,全行业实际完成梭织服装产量150亿件,为世界最大服装生产国。2004年中国服装出口总额为616.16亿元,比上年增长18.69%,为世界最大服装出口国。2005年一季度,即使在后配额元年和欧美贸易摩擦不断的情况下,我国服装出口额依然达到了1150亿元。

中国服装大国的地位已毋庸置疑,但大而不强却是不争之痛。一方面,在设计、流行趋势的等方面,西方潮流仍占主导力量,中国服装产业缺失话语权,从而导致了长期以来的“西风东渐”局面。品牌方面,意大利、美国、法国等国家的一批国际大牌凭借强大的品牌优势一直牢牢占据着世界服装市场的高端,获取高额附加值。另一方面,中国纺织服装每年创造的出口额非常可观,但多数企业却仍停留在替国际知名品牌做加工的阶段,自主品牌几乎走不出去。即使具有出口能力的面料企业或服装品牌企业,价格也非常低廉,走低端路线。另外,虽然对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产业而言,传统的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以及中国已经形成的配套产业链的优势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但随着越南、印度等一些国家加工制造业的崛起,中国在加工制造领域原本的比较优势也日渐受到威胁。

在这样的状况下,要实现中国由“服装大国”向“服装强国”的转变,中国服装业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变就势在必行。这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首先,由中国制造转变成中国创造,中国将在国际经济格局中获得更大收益,这是根本的意义所在。其次,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过程,实际上是市场升级的一个重要过程”。有专家分析“中国创造”为何成为国家战略,对于中国服装来说同样适用。因为,实现中国服装产业的升级、在国际服装产业格局中获得更大的收益和话语权,这一直是中国服装产业奋斗的目标。

另一方面,从全球来看,世界新格局已形成,中国成为目前发展最快的国家,即将成为东方强国,这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时机已成熟,天机已降临,中国服装企业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基础,理应抓住历史机遇,再创辉煌。

目前对于服装行业来讲,面临着“制造”带来的巨大压力。中国服装业只有走创造之路,才能快速从“服装大国”向“服装强国”跨越。

经济日报原总编辑、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艾丰认为,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需要我们中国人明确一个基本战略,基本战略我给的概括就是两句话。第一句话,整体多层提升。整个的产业是分多层的,是要整体提升的。第二句话,重点企业突破。

到底是搞自主品牌,还是搞OEM。搞OEM的人也有很多的理由,因为现在我们的量主要还是OEM。搞品牌很多企业也搞不起来,也没有这样的实力。目前首先是把这个问题的理论搞清楚,品牌和制造也好,制造和品牌也好,制造到创造也好有三种关系。第一种是自己制造自己的品牌,这个就跟记者一样,自己写文章署自己的名字。第二种自己制造写别人的名字,这个就是秘书的方式,秘书写文章一署名字就是首长的。第三种就是首长方式,首长想一个题目,然后看谁可以写把他找来,写完之后署上自己的名字,这个就是首长方式。就是说品牌和制造的关系无非就是写文章的这三种方式,这三种方式实际上都有存在的必要,秘书这个方式很吃亏,写了半天自己不出名,让别人出名了。但是你没这个本事,你的名字没有那么响,或者你的权力没有那么大。中国的问题在于我们很长时间认为当秘书就是最好的。我们能够当首长为什么不当首长呢。你可以做OEM,但是你要有志向,我做OEM的时候把外国的技术学到手,将来有一天我自己去当首长。不是说你不可以做OEM,问题是你在什么理念指导下去做OEM。我们现在说OEM不对,很多企业都会说你不让我做我做什么,这个不是不对,是你的理念不够。我们灌入了这个理念,我们中国制造的三个层次,无论是记者层次还是秘书层次还是首长层次都可以提升。

我们看一下世界品牌的规律,世界品牌有一个最重要的规律,就是国家的概念起非常大的作用。说法国香水大家就信了,瑞士手表也有很多的牌子,但是大家第一个意识就是瑞士。还有意大利皮鞋,有些意大利皮鞋的品牌我也不知道,但是一说意大利的就行,这个意大利的牌子就把你征服了。这个现实给我们中国什么启发呢,我认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一步是不能免了,中国制造本身就成了一个品牌。就像瑞士的手表是一个品牌,中国的服装成为了一个品牌,像法国香水这样。就是让大家一提起中国服装就说好。我们要用中国的产业优势不断提升我们中国的产业优势,去整体的为我们中国大的品牌创造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宏观条件。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我们老做OEM就会把我们的方向搞错,我们要整体提升,既使做OEM,也要有志气,也要不断提高经营制造的水平,提高你文化的水平,使我们整个中国的产业提高。从这个角度往前看,我们中国很了不起了,以前中国服装出口很少,现在已经是出口大国了。反倾销都说不好,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说也是好事,说我们中国出口很厉害,已经成为他们的威胁了。我们现在重点要提倡自主品牌,但是不能消灭作OEM的概念。

著名策划人余明阳认为,现在服装行业的竞争已经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就是过去的服装竞争是一招一式的竞争,但是现在不行了,一定要有降龙十八掌。所以这个时候我用六句话,以战略为导向、以研发为卖点、以终端为关键、以制造为后盾、以资源为保障、以团队为核心。把这六个方面组合起来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品牌。品牌是冰山一角,我们看到的品牌是水上面的八分之一,它的八分之七是很深层的。现在中国服装企业的竞争已经开始进入了一个整合竞争、系统竞争的时代,所以这个时候我对企业家提出一句忠告,成功是失败之母。以前说是失败是成功之母,经常失败就会成功,现在的状态正好相反,经常成功。如果你以为我过去就是这样挣钱的,不去创造、创新的话,过去成功的经验就会成为现在失败的教训。现在是一个需要全面创新的时候。实现中国创造最后的表现,就是更多的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出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强大强大,先强后大。你不强宁可别大,你盲目做大,但是没有核心竞争力,你这个大就很危险。我们的企业如果进入主渠道竞争的时候,你一定要做好准备,这个重要的准备之一就是自主知识产权。农业时代竞争土地,工业时代竞争机器,信息时代竞争品牌。可口可乐市值当中有形资产只占5%,95%都是他的无形资产。

服装制造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制造服务化;价值链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2.2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2-51-02

一、制造服务化的概述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并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制造经验,中国已成为世界加工厂,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和大规模的投入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价格竞争力。而这样的竞争力也只能带来低廉的附加值,同时这样的优势也逐渐在失去,当前制造业的价值链分工越来越细,知识密集型的服务要素越来越成为制造业高附加值的来源和竞争的焦点,制造业与服务要素的融合、互动与共生的特性越来越明显。知识密集型的服务资源已经逐步实现全球化的配置和流动,这为国内制造业提升创新能力和获取高附加值提供了机遇。

自美国经济学家富克斯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服务经济”概念(富克斯,1987)以来,一大批不同领域的学者开始涉足对服务的研究,其中大部分是针对服务业规律的研究,专门针对制造业环境中服务的研究还很少。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制造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服务已经成为重要和有效的竞争工具,服务和产品已进入高度相关互补、融合阶段(Levitt,1980;蔺雷,吴贵生,2003)

基于服务角色的演变,服务在制造企业的价值链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样装备制造业也适用,在服务成为主体阶段,装备制造企业将产品内涵从单纯的有型产品扩展到基于产品的增值服务,有形产品已成为传递服务的媒介与平台。随着获取价值的重点有传统的生产制造部分向两端服务要素(前段的研发、设计,后端的营销、售后服务等)的转移,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呈现出“微笑曲线”形状。

二、装备制造业的定义及其产品的特点

(一)装备制造业的定义

“装备制造业”这个概念只有我国才有,而世界上其他的国家或者机构并没有“装备制造业”这个概念。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进行简单的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工业的总称,也可以说是“生产机器的机器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基础。装备制造业又可以称为装备工业,是为满足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而制造各种各样的技术装备的产业的总称。按照国民经济行业的分类,其产品分类可以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装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装备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装备制造业7个大类及185个小类。

(二)装备制造企业产品的特点

1.产品种类比较多,且一般要求小批量生产。根据国民经济行业的分类,装备制造产品分为7大类(不包含武器弹药制造业),42个中分类。装备制造业的产品大部分都是专业性极强的大型机械设备,一般这些产品都会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于这种大型机械企业获取订单通常以销定产,一般都是采取小批量甚至单件生产。

2.产品制作很复杂,且生产的周期长。装备制造业产品通常都是机、电、液、控制工程,或者是计算机控制的这样的复杂组合体。一般这种产品很多一台机械都会有上千上万种零部件,可见其复杂程度。而对于企业来说,要生产出工艺这么复杂的机械,就需要我们对采购环节、生产环节、及其库存环节的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企业需要在这些环节中更加注重。装备制造企业的产品制作过程非常繁琐及复杂,不管是采购环节还是生产环节过程都比较繁琐,繁琐的制作产品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完成。比如在采购环节中,可能会涉及到有些零部件的进口,进口无疑将采购的期限拉长,这对于产品整个的生产来说,生产周期必定会增加。

3.产品所需资金量大,且其技术比较含量高。装备制造企业制作过程繁琐以及生产周期就注定其价格会比较贵,而且大型的机械在其生产中需要投入的固定资产一般都比较多,装备制造业的生产周期较长,用户的启动预付金仅有10%至20%。繁琐及其复杂的工艺要求产品所具有的技术含量也是很高的,所以在装备制造业中信息技术或者是比较先进的一些制造技术采用的比较多,信息技术、软件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普遍应用。

三、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内涵

(一)价值链

1985年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企业价值链分析模型,波特的价值链通常被认为是传统价值链,波特认为企业的价值活动是由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部分构成,也可以说就是制造活动和服务活动组成了价值链。其基本活动包括内部进货、生产、销售、发货物流、售后服务等环节;辅助活动包括采购、技术研究开发、人事、财务、企业基础设施等活动。

(二)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内涵

对于装备制造企业来说,由于其工艺的繁琐及其复杂,这就要求很多企业只能选择其中一部分产品零部件来进行生产,那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其生产工序就非常分散,各个环节在不同的企业之间来完成,也可以说装备制造产品的生产过程整个工序需要有大量不同的企业参与其中,需要不同的企业整合来完成其产品生产。不同的企业关联性就很强。企业之间关联性的加强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注重其内部价值链的管理还要注重其外部价值链的管理,内部价值链的管理要求企业整合其内部各环节的运作,外部价值链的管理就要求企业加强其与上下游之间的关联性,更好的协调其上下游之间的合作,在整个价值链管理中,注重强调系统观念,而不是孤立的管理某一个价值活动。那对于装备制造企业来说,其价值链就不仅包括其企业内部各环节各部门的价值活动,还包含了外部产品相关的上游供货商和下游客户之间的价值活动。

四、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化增强

(一)我国制造服务化增强的状况

国内的家电、IT制造、汽车、通信设备等行业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服务竞争”的口号,服务差异化竞争是制造企业差异化的重要手段,“服务”是国内制造企业补偿实体产品质量不足的重要手段。

当前制造业的价值链分工越来越细,知识密集型的服务要素越来越成为制造业高附加值的来源和竞争的焦点,制造业与服务要素的融合、互动与共生的特性越来越明显。知识密集型的服务资源已经逐步实现全球化的配置和流动,这为国内制造业提升创新能力和获取高附加值提供了机遇。基于服务角色的演变,服务在制造企业的价值链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服务成为主体阶段,有形产品已成为传递服务的媒介与平台。随着获取价值的重点有传统的生产制造部分想两端服务要素(前段的研发、设计,后端的营销、售后服务等)的转移,制造企业价值链呈现出“微笑曲线”形状。

当前服务业的发展不只局限于行业内部,还通过对其他产业的渗透而发挥更为广泛重要的作用,产业间的关联度变得越来越紧密。生产业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渗透到制造业生产活动上、中、下游三个环节中,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撑。

当前我国的制造企业的服务化增强还处于低级阶段,只有少数领先的制造业企业开始将服务作为获取高附加值的来源,虽然很多制造企业已提出“顾客导向”、“服务导向”等口号,但实际上离真正做到以客户为本,以提高顾客满意度和服务质量为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从产业实践来看,国内尚未形成基于“服务――制造关联”的跨产业集群,这对竞争力的培育是远远不够的。

(二)制造业服务化增强的建议

对于这样的现状,就要求国内制造业企业要有前瞻性的思维,敏锐的洞察力,要根据企业实际的情况作出合理的战略规划,不断挖掘市场空隙,提供满足顾客特定需求的“产品――服务包”,同时也要考虑资源的优化,合理的资源投入规划使达到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收益的目的。结合中国当前的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我们认为除了管理者,企业发挥其作用,政府也应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制造服务化的重要性,要完善所需要的外部基础设施,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更有利于企业之间的沟通。

第二,要通过一定的法律手段构建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良好的市场秩序会大大减少其竞争的交易成本,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效率,更有利于其服务化增强的推进。

第三,要充分利用公共科技资源,为企业提供诸多基础性和应用性的技术支持。

第四,在知识背景下,有必要从服务强度和知识强度对制造业进行重新划分,强调产业间增强的关联度。与服务业解决就业的传统功能不同,与制造业相关的服务业应以提升附加值和减少制造企业内部交易为主。

参考文献:

[1] 汪涛、蔺雷.服务创新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J].软科学,2010,5( 24) : 17-36.

[2] 冯泰文、孙林岩.制造与服务的融合:服务型制造[J].科学学研究,2009,(06):46- 50.

服装制造业范文第4篇

“太惨了”,山东美达服饰有限公司的田小姐说。该公司是全国服装出口企业十强之一的绮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子公司,以美国为主要出口目的地。今年年初以来,以出口为主的该公司便遭遇寒冬。出口下降的不止美达服饰一家,继五月份服装出口继续减缓之后,海关总署本月10日公布数据显示,6月当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155.20亿美元,同比增长4.20%,其中服装产品单月出口98.72亿美元,同比增速下降14.97%。

“2007年以来,汇率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价格上涨、银行信贷紧缩等因素叠加影响,纺织服装行业景气度不断下滑。”安信证券纺织服装行业分析师赵梅玲表示。邱先生也持类似观点:“行业不景气是不争的事实”。在14年的行业从业经历中,邱先生供职过内资、港资、日资及美资各类企业,但近两年行业发展越来越艰难,跳槽也变得越来越难。田小姐说:“汇率升值和美国市场的需求疲软,是公司出口出现困境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中国第一纺织网统计显示,今年1~5月,纺织行业完成销售收入1247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28亿元。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7.24个百分点和32.03个百分点。行业内亏损企业10498家,亏损面22.85%,比去年同期增加1.57个百分点。

第一纺织网总编辑、资深行业分析师汪前进,更是用了“最艰难的日子”来形容当下纺企的处境。安信证券2008年服装行业中期投资策略统计显示,2007年下半年以来,服装行业整体的毛利率水平明显下滑,由之前的14%下滑到今年3月份13.4%左右的水平。并且,利润总额增速下降的幅度明显快于销售收入的增速,企业亏损加剧,今年3月份规模以上企业亏损数量占行业企业数量的比重上升到24%。

以纺织服装大省山东省为例,商务部青岛特派办今年上半年对山东纺织业进行了跟踪调查,并于4月份出具调研报告。该报告显示,山东省纺织服装出口中纱线和布匹等低端产品比重较高,原材料等价格的上涨使得此类产品几乎丧失国际竞争优势。而汇率升值“好像一场寒流”,山东纺织行业势必将重新洗牌。

行业两极分化

赵梅玲用“二八定律”来形容当下纺织行业的这种状况,约占行业公司数量20%的大中型企业,拥有先进技术、具有品牌优势和高附加值,牢牢占据80%的市场份额和行业利润。而技术水平较低、严重依赖出口的纺织服装企业,处境则越来越艰难。

据统计,截至7月17日,上市公司修正业绩预报的已达58家,其中近半缩减了预期,纺织上市公司成为重灾区。主营服装成衣、服装面料、纺织印染的众和股份日前中期业绩修正报告,由预计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小于50%,预修正为减少10%~20%:德棉股份将今年上半年的盈利预测从变化幅度不超过30%下调到减少盈利45%:传化股份亦将其盈利预期从预增30%下调至预减20%:ST迈亚将公司今年上半年的盈利状况从预期亏损4000万元增加到亏损5500万元;以粘胶短纤为主营业务的澳洋科技,同样下调了盈利预测。从各纺织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修正报告中可见,业绩下降的原因不外于汇率不断调整带来的国际业务重创、公司的资金成本不断增加、用工成本增加、主要原料价格上涨等。传化股份刚刚履新的董事会秘书朱江阴,将公司业绩预期下调归结为汇率变化带来的下游企业困境。她表示,纺织行业本来利润就很薄,下游企业生产销售、出口遭遇困难,“我们作为上游企业,自然会受到影响”。但她同时表示,公司将业绩预期从增加0~30%,下调到-20%,调整幅度不大,因为包括汇率变化、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对公司的“直接影响”较小。

澳洋科技业绩修正公告中称,由于出口和内需疲软,粘胶短纤价格“下滑速度之快,幅度之大,都超过了公司经营层的预计。”此外,公司还预计,硫酸、二硫化碳等化工辅料以及煤炭价格大幅上涨,会对公司今后的效益继续产生不利影响。该公司证券事务代表丁光辉表示,汇率变化等因素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下游纺织出口企业“传导”而来。而其他受访的上市公司均表示要继续深化主业,“开源节流”。朱江阴表示,公司将通过产品提价来降低原材料上涨带来的成本增加影响,同时加强内部的精细化管理。丁光辉也表示,在行业整体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公司未来将在继续强化主业、实施产品结构差别化战略、满足不同客户多层次需求方面努力,走出困境。

民族品牌鹤立鸡群

“我们不敢说这是我们的春天,但在这个冬天,我们更容易活过去。”七匹狼董事会秘书杨鹏慧这么评价纺织行业大环境下的公司。同是中期业绩预告修正,7月15日,七匹狼将其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修正为150%~200%,超过之前预计的50%,被市场认为超预期。

尽管内外受压的纺织业仿佛已进入寒冬,但部分企业却迎来了发展之春。在近期纺织品出口退税传言的刺激下,股市中的纺织服装板块表现比较活跃,其中业绩预告交上满意答卷的公司成为市场的“兴奋点”。杨鹏慧表示,尽快整个纺织行业不景气,但其细分市场却很大,公司坚持走体育用品中端以上这一细分市场,增长情况较好。

与10亿元规模的销售基数相比,七匹狼的国际市场销售额只占1%~2%左右,而且“基本上作为产能短暂剩余”来处理,杨鹏慧称这对公司的整体销售和利润不会产生太多影响。得益于品牌提升和国内市场开发的不止七匹狼。近日中期业绩预告的报喜鸟,就得益于公司“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带来的产品附加值提高,预计净利润增长在60%到90%之间。据了解,报喜鸟上半年营销网点从年初的585家增加至630多家。而截至2007年末,该公司主营业务地区构成中,国内与国外分别为4.53亿元和340.96万元,国内市场销售占到99.25%。

冬天来临,很多以外销为主的企业可能掉头向内,重归国内市场。七匹狼们的日子还会继续好过吗?“我们感觉压力不大。”杨鹏慧对此表现轻松。她介绍说,2007年出口退税率下调后,就不断有企业从外转内,但“只是对我们的低端产品冲击较大,对我们主要的中端以上品牌暂时还冲击不到”。

服装制造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资金链 再造 中小服装企业 转型

一、中小服装企业资金链简要分析

资金链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企业的生命线。中小服装企业的资金链虽然同样也是不断进行现金(融资)――资产――现金(增值)的循环,但这条资金链增值的手段比较的单一,一般来说,中小服装企业主要通过为国内外服装品牌贴牌、加工等方式来实现。资金增值来自于较低廉的人工费用、厂房水电费用、管理费用,并依赖订单数量的增加,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走的是粗放式增长的路线。在中小服装企业成长的初期,由于规模不大,初期投资不多,加上劳动力较为廉价,与企业存在的其他问题相比,资金链即使也会出现各种问题,但还不会在企业中呈现出致命的趋势。

二、中小服装企业目前主要生产经营机制

目前,我们国家的服装产业主要是由中小企业组成,以民营企业为主体,大多为家族式企业、私营企业甚至是家庭作坊,产业发展主要以劳动密集型方式进行。由于企业经营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特别是小型服装企业,基本上是一家一户自主经营,其逐利的动力完全取决于经营者的积极性上,企业的成败也与经营者的能力息息相关。由于中小服装企业的经营者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反应灵敏,企业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高度合一,既可节约所有者的监督成本,又有利于企业快速面对市场需求作出决策;其次,中小服装企业由于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往往没有能力去进行品牌研发、创建完善的营销渠道,因此缺乏核心竞争力。简单的贴牌与加工,导致对服装出口的依赖性很大,一旦出口市场萎缩,许多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也随之下滑。这样的生产经营机制导致了中小服装企业资金链的脆弱性。即企业没有足够的内部机制保持资金链的持续运营。

三、中小服装企业目前生存的外部环境分析

从国内服装企业专业分工上看,我国的服装行业缺乏引领行业发展、领导技术革新并具有世界品牌营销力的大企业,即使是我国的一线大型服装品牌企业,也同样进行着和中小服装企业一样的贴牌、加工等业务。我国服装行业的分工尚未实现较高程度且层次分明的专业化。

从国家扶持的力度上看,国家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一直不大,相关优惠政策出台较少,融资渠道提供不多。此外,中小企业税费较重,加上经营规模较小、主营业务单一,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难以引起投资者投资的兴趣;另一方面对于投资者来说,中小服装企业资产和资本金比较小,偿债能力有限,信用度不高。因此,当中小服装企业因为外部市场变化而造成资金链一时的短缺的时候,难以通过各种融资渠道渡过难关。

从国外市场环境上看,目前欧债危机仍没有缓和的迹象,欧美经济前景依然不乐观,对商品市场反弹高度和持续性构成压制。因此国际市场对中国纺织业的出口需求仍会持续下滑或者在一个较低的数量徘徊。

第一,我国中小服装企业还有成长发展的空间;第二,我国中小服装企业已经到了转变经营机制,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时候;第三,要渡过目前暂时的难关,要把资金链再造放在首位,求得生存,再谈发展。

四、中小服装企业资金链再造

短期的资金链再造可以通过企业联合、资产重组实现。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增加企业资金存量与流动现金量,并通过强化企业优势板块,如生产技术或产品设计等,逐渐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还可以从企业内部管理着手,引进公司化管理,优化治理机结构,加强对资金的管控,减少企业内耗,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

从中期来看,需要“两条腿”走路。即代加工与创品牌同时进行。走自主品牌建设的道路是中小服装企业未来资金链稳定运行的必然要求。就目前而言,代加工仍然是中小服装企业重要的主营业务。但是企业要逐渐减少附加值低的代工数量,逐步扩大国内品牌订单比例,通过技术革新与优质服务,增加产品在代工阶段的附加值,逐步从OEM向ODM转变;在创品牌的同时,要细分市场,做好定位,高要求高起点打造品牌,狠抓品牌质量,结合时代特征不断赋予品牌独特的文化内涵, 从抓住专业消费群体入手,到最后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服装品牌覆盖。

从长期来看,在打造企业品牌、技术等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延伸产业链,整合产业上下游资源。中小服装企业可以通过整合产业链,实现联合、协同创新,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尤其是在中小服装企业集中的江浙地区及珠江三角洲地区。

通过以上各种措施,中小服装企业在资金链再造的同时,实际也实现着企业从个体的、分散的、弱小的到联合的、集中的、强大的企业转型。

参考文献:

[1]郭燕,李晓慧.中小服装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2-30

[2]吕宝军,李靖,徐光.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3):74-75

[3]鲁成,陆海明.金融危机后中小服饰公司营销渠道转型研究[J].纺织导报,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