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思维方法

创新思维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思维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新思维方法

创新思维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

中学数学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造未知的知识,而是创设一定环境、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运用积极的求异思维、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灵感去发现“新”问题,开发智慧潜能,触发创新思维,归纳出数学的本质和规律,形成独特的知识结构。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一点看法。

一、寓教学于审美之中,引发创新灵感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仅要靠理性方面的教育,还要靠美育这种感性方面的教育。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美的境界,数学教师只有最得体地把数学教学艺术因素表现出来,才能引导学生深切感受数学学科中的对称美、对偶美和应用美。当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介绍几何图形、东方明珠塔(黄金分割)、芭蕾舞演员给人以均称、协调的美感时;当教师用动听的语言娓娓叙说数学家不畏艰险、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直至取得辉煌业绩时;当学生看到教师构思精巧的板书和计算机屏幕上“神州”七号火箭飞天时的轨迹时;当学生在探求新知、寻找规律获得意外成功的惊喜,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后,突然产生灵感所带来的快乐时,学生无不感受到美的熏陶,从内心深处升腾起一种难以言喻的美感。它可以成为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获取创新能力的巨大源泉。

二、激发好奇而质疑,促进创新思维

好奇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质疑则构成了学生从一般性思维发展到创新思维链上的关键点,疑而启思,疑而生变。如瓦特因对蒸汽冲击水壶盖好奇而质疑,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对狗流唾液好奇质疑,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我们应利用“黄金点”、“数学迷宫”等这些奇异的数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疑惑,常使学生的情绪处于亢奋、激动之中。在这种情感的刺激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去探索、去揭示“奇”的奥妙,去寻求“疑”的答案。创新思维的火花往往会在白热化的思考中迸发而出。

三、培养讨论习惯,触发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要求师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的和谐气氛,教师要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应允许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讨论,这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讨论的过程实质是相互竞争、相互诱导、相互激活的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在讨论中一旦被触发,有如激流奔放,甚至可以形成汹涌的创新思维浪潮。如对习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讨论等。

例如:在学完解直角三角形后,我在习题课上提出一题:已知C城市在B城市的正北方向,两城市相距100km,计划在两城市间修筑一条高速公路(即线段BC),经测量,森林保护区A在B城市的北偏东60度的方向上,又在C城市的南偏东30度的方向上,已知森林保护区A的范围,是以A为圆心,半径为50km的圆。问:计划修筑的这条高速公路会不会穿越保护区?为什么?此题是一个涉及环保的应用问题,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有较高的要求。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首先应当使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知识,在解题中则应当要求学生独立起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还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多思善问。

四、变换思维方法,激发创新思维

1.加强逆向思维训练。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一般习惯于正向思维,一旦问题稍有变化,学生的思维定势就成为解决问题的羁绊。有些问题当从正面难以突破时,如果能反过来思考,往往能获得新想法、新思路。逆向思维突破了习惯思维的框架,克服了思维定势的束缚,带有创新性,常使人茅塞顿开。

例如(解集逆用):设-1<X<5,则代数式(X+1)(X-5)的值( )。

A.是正数 B.是负数 C.是非负数D.等于零

解:-1<X<5?圯(X+1)(X-5)<0,选B。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超乎常规、进行假想性推测的习题,让学生练习。既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正面事物的理解,又可拓宽学生的思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加强联想思维训练。联想就是指在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问题的时候,寻求多种途径探究问题,从不同方面寻求问题答案的思维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善于联想是创新的关键。学生联想越广,驾驭知识的能力就越强,由此能拓宽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加强思维的针对性,提高学生推理、想象和求异创新的能力。

如教学梯形中位线定理,教师可让学生借助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学习梯形中位线定理,让学生模仿已有的经验去获取新知。教师设计以下的教学程序:(1)如何作三角形的中位线?(2)能否通过作辅助线来构成全等三角形呢?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设计问题:(1)梯形中位线定理证明的辅助线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的辅助线一样吗?(2)能否通过作辅助线来构成全等三角形呢?学生很快会发现证明梯形中位线定理的方法,探索求知欲望不断被激发出来。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是历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我们从实际出发,分析教材,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长期坚持,循序渐进,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创新思维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呼唤主体觉醒,强调自主发展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流意识。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语文教学中应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

一、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创新实践

目前,存在着这样一种不争的事实,一部分教师、教研员对教学创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认为把课程改革等同于使用新教材,在教学和评价工作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更是比较普遍,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这也是新课改推行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针对这一状况,要实现小学语文的教学创新,首先是教者要实现理念的转变,语文教师要从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高度来更新教学观念,变“以教定学”的“主导型教育”模式为“以学定教”的“主体型教育”模式。真正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多给学生提供机会和时间去创新和实践,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要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作学生创新的表率,让学生有学习的榜样。在体现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论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外作业,都要切实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出发,作业形式要丰富多样,以富有趣味性、启发性为准则。

二、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质疑是创新的开始,是创新的动力。质疑的过程蕴含着创新的萌芽。陶行之先生有这么一句话:“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培养质疑能力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创新就是要告诉学生,学会用怀疑的态度接受知识,打破传统的“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的求学态度,敢于怀疑老师,怀疑课本,养成一种严谨的、科学的求知态度。我鼓励学生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钻研精神,敢于质疑和否定。

三、启发创造想象,自主创新

一切创造都伴随着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想象功能,找准想象的切入点,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样对知识理解就会更透彻,思想和思维都会得到升华。教师创设条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立活动和实践创造的天地。

四、注重实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能转化为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意识会淡化,创新精神会消退,创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楼阁。小学语文创新教育要鼓励学生投身社会实践,让学生充分展示语文创新才能,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提高了对事物的判断力和语文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具有创新意识的语文实践活动也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所缺乏而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语文创新能力。

五、教学角色互换方法研究

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的过程、创设的过程。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应该时时处处为学生探索知识创造条件,留给学生充分思考余地、探讨的空间和创造必要的情境,挖掘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平等的对话者,是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加入小组讨论。在学生畅所欲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结论,这样,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完善小学生的个性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人的品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完善小学生的个性,对于他们创新精神的保持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对于孩子们来说,我们的要求不需要太苛刻,从小加以塑造是最好的。小学语文的教材选择其中也包含了很多优秀的人物和优美的故事,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经典人、事,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熏陶,只要能够对这些素材充分运用,势必能够在小学生的内心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注意,教师的榜样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很容易影响到学生,在他们心中,教师不管做什么,往往都是正确的,所以创新个性必须是教师所具备的,它对学生创新性个性品质的发展和形成有直接的影响。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人才的摇蓝。”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已成为全而实施教育的重要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创新观念,创新情感,创新行为,去创新教法,创新学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语文课堂中迸放。

参考文献:

[1]赵绍军主编,《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

[2]雷玲主编,《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

创新思维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 创新思维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25-01

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党的十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特别是进入新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是他们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规律及其本质的认识,是数学的灵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研究和探索数学思想方法,把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教学中,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数学学科的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尤其是学生探索新知识、寻求新方法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是必要的,但知识并不等于能力,不等于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对学生教授现成的知识,而是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何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这是一个广阔的话题,下面谈一谈本人在这方面的一点认识和体会。

一、研究教材,挖掘教材,提炼数学思想。

因为学生能力培养的高低决定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把握程度。教师的备课要有创新意识,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数学方法的训练,精心设计每个环节,精心设计每道例题、练习题,使之具有代表性,让学生在少量的练习中发现和总结数学规律,从而提炼形成数学思想。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数学思想方法,还要备特殊技巧方法,既要培养学生的一般思维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特殊思维能力,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概念是数学理论知识的基础,是进行判断、推理、论证等逻辑推理的依据。教学中教师应当使学生认识概念的形成过程,从中抽象概括归纳出概念的本质属性,防止照本宣科,教师直接给出定义,让学生有定义的做法。只有学生参与了概念的形成过程,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才能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定理的证明过程,因为定理的证明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同时它的证明过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学生掌握了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方法后,可以应用于同类型问题的解答,提高学生处理和解决为题的能力。这些代表性的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反映。通过对数学基本方法的了解与掌握,逐渐在脑海里就形成了数学思想方法。而数学思想的形成反过来又对数学基本方法起着指导作用,学生解决问题就有了逻辑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及时地总结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日本数学家米国山藏说过:“学生在初、高中接受的数学知识,因毕业后几乎没有去应用,所以通常是出校门不到一两年,很快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职业,做什么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维方法、研究方法等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 因此,所以学生领会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比学习数学知识显得更为重要。教学中教师要把数学思想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作为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决不能只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对学生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渗透。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归纳出数学方法,还要在学生练习中,通过类比训练,掌握一般方法,这样学生就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遇到问题,能够把握大方向,不会觉得无从下手。教学中还应适当渗透一些高等数学思想。高等数学思想其实在中小学数学中普遍存在,教师要善于挖掘,有意渗透。如集合、一一对应、排列组合、抽屉原理等思想在中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都会涉及到。通过数学思想的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自主学习是近年来学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倡的重要教学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非常有益。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一是要重视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精心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二是要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数学规律,探讨数学方法;三是要重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让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很多,途经很广。但无论怎样,教师的教学都要遵循教育原则,符合教学规律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坚持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数学学习与研究》

创新思维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思维;培养;方法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已成为课堂教改的重大问题。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课堂训练形式的多变性。因此,必须优化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他们的今后发展奠定基础。在实践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激发兴趣,调动探究欲望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现在有的学校仍然用传统教育方式进行教学,一些学生是被迫学习语文的。他们厌学情绪严重,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成绩较差,教学质量很难提高。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学学科感兴趣,让其做到乐学、善学、会学。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的首要内部动力,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锻炼其创新思维,首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可以开展一些语文游艺活动,给学生创造一种学习语文的兴趣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激发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兴趣;进一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启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二、注重语言训练,启迪积极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体现,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可以说,没有语言,思维将无从谈起。因而,作为以语言教学为主的语文课必须在学生的语言思维上进行系统训练。要不断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以此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训练学生用恰当、优美的语言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学生口头语言、内部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发展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了最直接的条件,因此,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经过对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使学生能围绕一个话题,有条理地用生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大有好处。

三、注重想象运用,拓宽思维空间

想象是人类学习和智力活动的翅膀,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基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教材充盈着想象,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想象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往往能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围绕教学目的,找到引起学生想象的“着火点”、“触发点”,从而驱遣学生的想象。我们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促使学生想象。多媒体教学中色彩、线条、画面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声音具有表情功能,美的画面配上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往往能创设一种特殊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唤起学生的想象。现代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借助声、光、电的神奇配合,以其丰富多彩的信息刺激,为学生想象思维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四、注重质疑问难,引导大胆探究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提倡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要敢于大胆质疑。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就必须扫除学生在质疑方面的心理障碍,调整他们的积极心态。有的学生习惯于听老师讲,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深入思考,不主动寻疑。对于这种学生,应使他们了解质疑的重要性,鼓励他们要学也要问,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必要时教师要多对他们“问难”,使他们明白自己学习上的欠缺,引起他们的适度焦虑,从而养成他们不但求“知其然”,更求“知其所以然”的学习习惯,进而逐步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有的学生有疑,但怕提出的疑问不得要领,受老师责怪、被同学耻笑。对于这类学生,我热情地鼓励,肯定他们“质疑”的勇气。还有的学生,把握不住学习要点,对所学内容不知所云,提不出问题。老师就要多指点,引导他们去找疑问,从字、词等难度较小的方面入手,学会质疑。只要学生开始问了,便会越问越多,越问越难,进而越学越深。

五、注重评价导向,鼓励主动参与

创新思维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 创新思维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9-0092-01

地理思维,即地理事物、现象之间和人、地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及关系在人脑中概括的反映。它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和广阔性的特点。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有裨益。现就现阶段本课题研究方面的收获和体会作如下整理。

一 运用直观教具演示,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与现代社会以及科技的发展保持密切联系。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地理新课程标准的研究,在地理课程的设置上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要能够突出现实性。如在教授世界地理“地球的运动——地球公转”这一内容时,无论是新课还是复习课,对学生来说都是难点。要弄懂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对于突破这个难点历来是地理教师感到吃力和为难的。在引导学生复习这一节时,教师拿一支手电筒、一个地球仪作教具。把教室空间模拟成太阳系,将手电筒的光线当成太阳光线,让地球仪绕手电筒(即太阳)“公转”一周。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日期以及地球上的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状况。增加了趣味性,增强了空间感,提高了课堂效率,直观地反映出由于地球公转才形成了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四季的更替现象,而且在经过演示后,学生会提出很多具有创造性的问题,如地球在公转中,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是垂直的吗?地球上昼夜长短情况怎样?正午太阳高度怎样变化?有无四季更替?……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在熏陶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 利用课本中的图表引导分析,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是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并且具有社会学科以及自然学科的性质。它阐述了地理环境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智慧圈等共同构成的,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有机组合而形成的复杂系统。要使学生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最简单而形有效的方法就是看图。图是地理课的核心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图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依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形,在教材中只有五种地形的图示,缺少盆地图示,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图示特点:即等高线的海拔高度是由外向内降低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试着画盆地的地形图,即培养了学生动手画图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 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融入教学设计

地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的基础学科,它所有的问题和知识都来源于生活,特别是对一些地域性强、涉及人们生存以及发展的资源、人口、环境、城市和经济发展等基本问题,都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予以足够的重视,将其融入到教案编写中,并最终在课堂教学中一一呈现。正是由于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这一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并运用地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所发现的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这样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是手段,学是目标。教师既要教学生学知识,又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新时代的教育手段越来越丰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等特点,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境,不仅能使学生的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而且学生可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水平,选择学习的内容,安排学习进度,独立解决计算机给出的各种问题。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改变传统地理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的被动地位,使学生做到独立自主学习,自己掌握学习进度,进而弥补集体化学习的不足。目前多媒体在我校已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容量大、速度快、内容新、直观性强等特点,改变以往教学的旧模式,把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具体而形象,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进行地理学习,使原本枯燥、单一、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有了彻底的改变,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更有力的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