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材料

教学材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材料

教学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材料力学 教学思考 应用型人才 材料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c)-0236-01

材料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既不能沿袭传统本科的教学模式,又不能只注重应用而削弱理论基础的教学。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突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加强理论教学的应用性部分,把应用性环节渗透到理论教学全过程。培养具有宽厚的理论知识,突出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的材料专业本科生。

材料力学是材料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经典理论在现代工程和科学技术中一直被广泛使用。材料力学的教学内容和教材体系已相对成熟,在这个基础上,面对材料类专业学生,在短学时的情况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我们就这些问题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和改革。

1 优化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通常是按照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和弯曲来组织的,而杆件的每一种基本变形又几乎都按照“截面法求内力,几何变形关系,物理关系,静力平衡关系,推导应力公式”的流程进行。这种按杆件的基本变形进行组织的多重循环教学体系,耗费学时,不适合短学时的教学安排;并且缺乏新意,学生容易学习疲劳,失去兴趣。

如果把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直接从杆件组合受力的一般情况出发,按照结构材料需满足的三大基本要求,即强度要求、刚度要求和稳定性要求,来安排课时。教学内容可凝练为“内力分析,应力与强度计算,变形与刚度条件,压杆稳定性计算”这样一个主线。把各种变形条件下的共性问题(如内力、应力、应变等)集中讨论,有利于节约课时,突出共性,强化概念。

2 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众所周知,理工科的课程性质本身就比较严谨,注重理论性和逻辑性。而材料力学教学内容中又包含很多公式推导、力学模型和数理方程等。如何让材料力学课程具有生动性、有趣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则学生有较高的学习热情。比如,在讲解梁的弯曲变形前,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梁,给学生布置思考题,根据材料力学的知识讨论梁为什么是竖方向比横方向长,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而不是一味的老师讲,学生听。又比如,在讲解压杆稳定的时候,可以先在课堂上做个小实验,将一张薄纸片竖着放在桌上,则纸片很可能站不稳;如果将纸片折一下,模拟角钢的形状,则发现纸片可以站稳,并且在上面放一本作业本都没问题;而如果把纸片卷成圆形,模拟圆形截面钢,则纸片的承受能力更强了。用这个小实验首先把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然后再用材料力学的知识加以讨论和解释。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另外,在传统的板书基础上,辅以先进的教学工具也是使课堂生动有趣的方法之一。比如多媒体的应用。多媒体教学将文字、图片、声音和动画融为一体,可以营造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课堂气氛,一改传统的枯燥、抽象的语言教学。并且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省板书时间,有助于提高授课效率,对于短学时教学尤为合适。如果能把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的结合,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探索新的实验项目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是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材料力学实验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只要按照老师给的实验步骤操作就能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这种只动手不动脑的实验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讲这种实验模式称为被动式的实验教学。如果将被动式的实验教学转变为主动探索、创新式的实验教学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4-5个学生一组,每组分配一个具体的小课题,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己查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写结题报告。通过此类实验,锻炼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充分利用学院的计算机实验室可以开设一些材料力学的模拟实验,比如ANASYS软件在材料力学分析中的应用等。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已非常普及,由于计算机模拟实验不需要昂贵的仪器和实验耗材,因此具有低成本、易实施的优点。经我们证实,加入模拟实验,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进一步掌握书本知识。

4 结语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根据特定的授课对象,我们将不断的就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实验项目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以期培养出材料类专业方面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鸿文,林建兴,曹曼玲.材料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教学材料范文第2篇

随着高校课程体系的改革,添加了一些选修课程,如CAD/CAMPRO/E等,机械专业如工程材料,理论力学等课时减少,给教学如何开展带来新的课题,如何在学时时减少而保证教学内容情况下,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等方面需要做出相应的改革。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1“渐进式教学”即在具体授课过程中,沿材料的成分、工艺、组织和性能这条主线组织内容,其中大的内容块包括基础金属学、热处理与工艺、常用机工程材料及其他材料四方面内容。其中,金属学是基础,热处理与工艺是保证,机械工程材料是关键,其他内容是知识的扩展。例如在金属学方面要求了解常见材料的组织成分、结构特点、结晶过程、合金相等基本理论、材料的主要机械性能与组织及结构的内在联系、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等,为进一步学习热处理与工艺奠定基础,而在讲授热处理原理与工艺时要求了解钢铁材料常见热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以及热处理方式对零件乃至整机的影响,为工程材料及零件材料的选取做了理论准备,这样螺旋式前进,讲授内容,变分散为集中,克服了工程材料知识点太分散的弊端,又使学生的概念由模糊渐变清晰,保证教学内容的流畅性、基础性和系统性。

1.2采用传统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突出教学内容重点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需要在黑板上画数量巨大的示意图,花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同时示意图的精确性容易受教师制图水平的制约。多媒体技术可以将部分图形和过程改成动画或视频形式,可以将工程实例直接展示给学生,从而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可视化仿真信息,力求做到“简节、生动、形象”。例如,在讲授金属结晶基本过程时,把它概括为晶核形成与晶核长大两个基本过程,通过形象的动画使整个结晶过程一目了然,避免抽象的理论阐述。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1在讲授有关内容时,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结合一些工程实例和具体操作的视频进行学习包括形象生动的教学软件,教学录像和机械工程材料的微观界的结构和运动的解说动画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点体系,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通过网络教学课堂的学习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课堂教学学时不足的缺点,可获得更多的基础和专业知识信息,使学生可以直观理解,并激发学习工程材料的兴趣,并意识到技术基础课的重要作用,引起重视,充分回答为什么学习该课程的疑问。例如45#钢制造曲轴为例,在介绍钢为何需要进行热处理,及为和用特种钢T10制造一些塑料模具,讲解如何进行零件材料的选取,如何进行材料的选取,通常相关常用采用哪些常见材料等内容,何种结构采用何种材料,而又有哪些不同的材料加工过程,相关典型制造工艺包括哪些,是否需要热处理,进行热处理和不进行热处理在微观界的组织成分和形态等等内容都可以采用实例和视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培养学生对选材和编写零件加工工艺卡片的能力,为其后续专业课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2课堂组织方式应多样化例如在介绍刀具材料时,鼓励学生以列表的方式进行总结,比较几种常见刀具在组织成分、热处理性能、牌号编写、相关用途等方面进行列表,使学生对几种刀具具体应用,在宏观和微观上都有清晰的认识,避免采用平铺直叙方法而使学生缺乏学习的趣味性。

2.3注意加强实验实践教学通过和生产实习及见习相结合,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如金工实习中运用T8号钢制造的石工锤[3],根据使用要求,制定小锤的加工工艺序列-制定热处理方案-选择加工设备-确定工艺参数-亲手操作制作,并自己检验产品,检验石工锤组织和性能-出具实验报告。同样,开瓶器等产品都可以经这样的过程让学生深化所学知识,加强认识,这样原来的验证性实验变成创造性、综合性、前瞻性的实验,使学生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了解了机械制造的全过程,提高了其对工程材料学习的兴趣,真正做到了理论和实验实践相结合。

教学材料范文第3篇

1.1案例来源及积累

案例主要来源于媒体报道或经典案例。如生活中常见的“502胶水”、“矿泉水瓶”、“化妆品瓶”、“塑料手套”、“雨靴”、“衣服”、“汽车轮胎”、“尼龙绳”以及“石墨烯智能服饰”等,最近的新闻报道“2014年80岁老太换全髋关节次日下地”,小孩的卡通玩具“光敏印章”,“农用聚乙烯薄膜”、“工业上泡沫塑料的发泡剂”工业生产原料等。日常注意收集积累,并根据案例所产生问题、解决途径进行归类,建立案例库,进一步有助于理解书本知识。

1.2案例选择

案例引入为教学服务,选择适当的案例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是前提。适当的案例既能融合学生所学课程的理论基础,又能结合实验室条件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以上考虑因素,对于功能高分子材料教学,选用“2014年80岁老太换全髋关节次日下地”作为教学案例,该案例内容包括了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理解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应用进行扩展等内容。人们对“关节置换”这个词已不再陌生,但是它的原材料是什么?大家可能还是很陌生。它是指用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良好的金属或复合材料制成的一种类似人体骨关节的假体,通过手术将其植入体内,替代病变的关节,清除疼痛,恢复关节的活动与原有的功能,而这种生物相容的材料就是咱们的高分子材料超分子量聚乙烯。这样进行案例引入,大家对于目前简单应用的高分子材料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案例选择应遵循难易适中、可操作性强等特点,照顾成绩下游学生的同时,给上游学生预留挑战空间,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1.3案例深入和小组讨论

案例引入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学生以理解知识问题为目标,围绕知识问题进行思考、讨论,进而理解知识要点。如果这堂功能高分子课程只进行到这里,学生只是知道了一个熟悉的陌生人。我们下面还要对这个高分子材料超分子量聚乙烯进行讨论。大家对聚乙烯比较熟悉,聚乙烯(PE)是五大合成树脂之一,是我国合成树脂中产能最大、进口量最多的品种。以“聚乙烯的应用”为例,在方案设计前指导老师提出以下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那些是聚乙烯的产品?”该问题引起了学生很大的兴趣和关注,为回答以上问题,学生自主进行了查阅。可以了解它可以应用在“保鲜膜、背心式塑料袋、塑料食品袋、奶瓶、提桶、水壶等”。紧接着又提出“聚乙烯的分类?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合成方法和用途是什么?”,该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扩展知识要点,聚乙烯主要分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三大类,而案例里提到的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学生要如何回答这几种聚乙烯材料的区别是什么,可以引入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种材料,从它的物理性质、特性、合成方法及用途上进行材料整理,在课堂上用PPT讲解,最终由教师进行点评,通过方案设计中的讨论,每个小组经过归纳整理把这种材料的性能基本完成全掌握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事实证明,案例型教学法在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分析素养。

1.4案例扩展

将科研项目引入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去是利用其进行智能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也是将书本知识扩展到实际应用的一种途径。以上案例用到的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作为人工关节软骨(关节臼)材料,然而,临床实践显示,人造关节有效工作年限为10~15年。长期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聚乙烯磨屑会引起骨骼发炎,发生无菌性松动和假体脱落等问题,从而需要更换新的人造关节。再次更换人工关节的手术费用和失败率比首次更换高很多,导致经济损失和对患者身体的伤害。因此必须要增强医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耐磨性能,这样就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入科研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其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积极引导其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去。通过学生资料查阅,采用纳米粒子增强复合材料技术,合成氧化石墨烯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复合材料,充分利用新型二维纳米材料石墨烯的高强度、高模量、高硬度和低摩擦系数的突出特点,提高了石墨烯/UHMWPE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在这里学生又查到一个新的概念—石墨烯,它是已知的世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而电阻率只约1Ω•m,比铜或银更低,为世上电阻率最小的材料。石墨烯具有非同寻常的导电性能,超出钢铁数十倍的强度和极好的透光性,它的出现有望在现代电子科技领域引发一轮革命。燃料电池是将燃料具有的化学能直接变为电能的发电装置。与其他电池相比,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无环境污染等优点。“质子传导薄膜”是燃料电池技术的核心部分,汽车中的燃料电池使用氧和氢作为燃料,转变输入的化学能量成为电流。现有的质子薄膜上常存在燃料泄漏,降低了电池有效性,但质子可以较为容易地“穿越”石墨烯等二维材料,而其他物质则很难穿越,那么我们研发石墨烯碳纸特种纸用作质子薄膜,既可以解决燃料渗透的问题,增加电池的有效性,还可以降低燃料电池的成本。而特种纸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比如棉纸、宣纸、无尘纸、钞票纸、喷墨纸、热敏纸、过滤纸、茶袋纸、铝箔纸、拷贝纸、美术纸、复写纸、无碳复写纸、防霉纸、静电防止纸、导电纸、半导电纸、电池分离纸、电气绝缘纸、耐热纸、汽车用滤纸、空调滤纸、脱臭滤纸、医疗卫生用纸、药包纸、无菌纸、医疗胶布基材、手术衣等等。这样的学习过程最终实现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主的寻找课题,参与到科研项目中,积极参与竞赛,培养他们将来在工作学习中“发现问题—方案设计—方案实施—结果讨论—问题扩展”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绿色理念

开设课题开放性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查阅文献资料及设计开展实验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引导、经常讨论总结进一步锻炼学生自主动手能力。增强现有学生实验室的开放性,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同时,促进教师实验室、研究生实验室及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的开放,带领学生去工厂实习,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研实验工作,使学生认识、了解科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此外,结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及未来材料化学工业以及绿色造纸与特种纸绿色发展方向,在课堂、实验、实践等教学环节坚持融入绿色化学内容,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在丰富化工实验教学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工理念,增强绿色化学意识。

3加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为促进就业,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增加课堂教学效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材料化学专业和绿色造纸与特种纸的各项职业资格、技能考试,通过考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今后就业和提升工作能力奠定基础。以“强化工程、工艺、设计和新兴特色学科交叉等方面基本理论、知识的培养;强化生产、研发、检测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基本工程能力的培养;强化国际化视野、企业家精神、市场头脑和创新思维等基本素质培养”为特色的强化“三基”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一个符合我院卓越工程师课程教学体系,培养满足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优秀材料化学以及绿色造纸与特种纸专业人才,增加学生就业渠道,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

4结论

教学材料范文第4篇

表面技术是一门跨多学科的新兴边缘科学,内容涵盖材料科学、物理、化学、冶金、机械、电子、生物与医学等领域,并且融入这些学科的理论和许多最新的技术成果[1]。现代表面技术课程是本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典型表面技术的防护原理、主要设备、工艺实施及具体应用等,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开拓创新的能力,为学习其他有关专业课程和将来从事生产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该课程内容虽然不深,但涉及多学科,知识面广,同时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教材内容更新较慢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密切等因素均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多年教学实践基础上,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现代表面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一、调整和完善课程体系

(一)编制新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制定的某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是教学内容合乎逻辑的构架[3]。根据学校下发的关于修改本科培养方案的文件,2008年对现代表面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进行第3次修订。新大纲除了具体体现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每个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的程度以及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外,在原有32学时的基础上增加了4学时的理论学时,将表面基础理论以及检测方法作为教学内容纳入新大纲,使整个课程知识体系更加完善。

(二)编写新教材培养基础扎实、素质高、能力强、适应面广、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材建设是关键。在制定新的教学大纲基础上,开始着手编写《材料表面工程技术》新教材。编委成员针对目前一些教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表面技术涉及多学科交叉,需要对所编写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使内容体系科学严谨、条理清晰。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编委采用基础理论-常用表面技术-特种表面技术-表面检测这一思路对教材内容进行设计;使学生在真正理解材料表面物理、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各种表面技术的原理及工艺,并了解表面技术的检测手段,将整体知识融汇贯通。同时,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相关章节列举了表面工程技术的具体应用实例。此外,由于表面技术发展迅速,新方法、新工艺不断涌现,因此,编委将查阅的最新文献资料进行概括整理,在各相关章节中介绍表面技术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以及本学院部分教师的科研成果。这一部分内容可供学生课外自学,既丰富了教材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修订教学大纲、编写教材来调整和完善课程内容体系,使该课程体系结构完整、紧密衔接,为实现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一)重视绪论课讲授绪论课是一门课程的起始,是与学生的首次接触。讲好绪论课可使教师赢得学生的信任,使学生对本门课程产生兴趣[4],因此,教师需要投入很多时间精心设计现代表面技术绪论课的教学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列举表面技术在生活中最常见的应用实例,如衣料的外观,精美的食品包装,保护视力的镜片,精美的镀膜饰品,不粘附厨房用具,美观舒适的墙体和地面装饰,等等,让学生认识到表面技术和生活密切相关。然后,归纳表面技术的定义、作用、分类及学科体系,使学生明白课程中主要学习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学,并对该课程的宏观结构框架有全面的了解。另外,由于理工科专业课侧重于对学生基础理论的传授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往往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5]。有些学生对祖国和世界历史文化缺乏了解,对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知之甚少。课堂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绪论课的教学中适当引入人文与社会科学相关知识,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介绍表面技术发展历史时,通过大量精美图片展示中国古代表面技术成果。例如,在大约公元前120年就开始使用钢的淬火技术,随后开始使用豆类谷物作渗碳材料,这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在演示湖北荆山市望山一号墓出土的越王勾践剑以及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坑出土的青铜剑图片时,向学生讲解这两把剑出土时之所以光亮如新、锋利如初,其原因是剑表面分别镀上一层含铬和铬盐化合物,而此种表面处理工艺在近代才出现。此外,春秋战国时期的漆器、汉代青瓷、宋白瓷、元青花、明清五彩瓷器以及唐三彩等精美文物,也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表面技术的辉煌成就。在介绍现代表面技术的发展时,以本学院承办的第七届全国堆焊与表面工程会议、全国十四省市热处理及表面工程会议为例,向学生传递这样的信息:随着国际及各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的频繁召开,表面工程学科逐步得到充实和发展。绪论课生动的讲解使学生全面了解表面技术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学生普遍提高了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自觉地进入所讲授的学科领域。

(二)教学方法多元化现代教学方法应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开启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与思维活动[6]。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服从人才素质培养,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为摒弃“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在本课程教学改革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提高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在讲述新知识之前,为了使学生能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教师往往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创设疑问、复习提问等各种途径导入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例如,在溅射镀膜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理解溅射现象这一新知识点。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高能粒子向固体表面轰击的示意图,并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当具有一定动能的粒子与固体轰击,固体表面会产生什么物理变化。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很快联想到固体表面的原子、离子会与这些高能离子交换动能而飞离出来,教师归纳学生的答案并用专业术语给出溅射的定义,之后再通过固体表面溅射微观图像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为后面溅射镀膜原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讲解前后衔接密切的知识点时,则采用对比启发方式,这对学生准确掌握概念、正确运用知识、深刻领会内容起着重要作用。例如,讲授电刷镀技术特点时,分别选取了电刷镀装置图与电镀铜的原理图,启发学生对两种技术的挂具使用、阳极状态、电解液成分、施工灵活性进行比较和分析。由于学生已经熟悉电镀的特点,通过比较可以很清晰地理清脉络和思路,归纳得出完整的结论。由于表面技术实践性很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例分析来启发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例如,在学习热喷涂相关内容时,给出水利工程钢闸门的防腐、发动机曲轴的修复等具体工程实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工件工况条件、喷涂材料选择、喷涂工艺流程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最后由教师点评。这种方式使学生不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去学习、独立思考,同时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现代表面技术课程的特点是知识体系宽、基础知识点多,涉及大量的原理示意图、工艺流程以及应用实例。如果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辅以少量模型教具、挂图以及黑板上画图等,则难以清楚地表述课程内容,学生普遍感到抽象、枯燥。因此,现代多媒体教学成为该课程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在8年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经验不断更新和完善多媒体课件内容,使课件内容源于教材,但表现手法和结构又不拘泥于教材。课件中突出每节课的学习要点、重点和难点,利用视频、动画形式来展示各种表面技术的实际操作过程,化抽象知识为具体知识,加深学生感性认识。此外,教学中注重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的结合,需要详细解释和强调的内容则需要将幻灯片设置成层层展开形式,并结合简洁易懂的板书进行逐步讲解。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授课内容更形象具体,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明显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四)把握学科发展动态对于专业课,教师应在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及时把握专业动态,引导学生进入学科前沿。由于表面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新兴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大量查阅参考资料、科技文献,及时将表面技术的最新成果和最新动态介绍给学生。在相应章节中补充介绍一些新技术,如微弧氧化、冷喷涂技术的原理及其特点等。随着专业课信息量不断扩大,学生需要了解更多专业知识。提高学生信息检索、利用与分析能力是大学生创新教育必要环节,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利用一定时间为学生做一个查阅专业文献资料的讲座,然后给学生一些命题,如热喷涂技术的进展,电镀废液处理技术研究现状,纳米涂层技术的制备方法,等,学生可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命题,利用学校及学院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中国知网新平台等资源来查阅和下载最新论文和相关信息,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并完成综述。要求学生标注参考文献,以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自主查阅专业相关书籍和期刊,既提高了学生信息检索能力,又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课的前沿知识,拓宽了视野。

(五)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教育部耐磨材料与表面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黑龙江省高校生物材料重点开放实验室”,拥有火焰喷涂、电弧喷涂、离子注入、电刷镀、微弧氧化等多种设备。除开设的热喷涂和电刷镀实验外,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和设计实验。同时,还鼓励有兴趣的学生作教师的科研助手,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06、07级共8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加首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大赛,所研究课题“自蔓延合成喷涂用复合粉体及TiC/Ni增强Al基热喷涂涂层抗高温氧化性能研究”“CO2气保焊/喷射送粉复合堆焊新方法及堆焊层微观结构与磨损关系”获得二等奖;08级5名学生参与了“锅炉水冷壁表面耐高温腐蚀及磨损防护涂层的研究”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以及分析结果,参与发表科研论文5篇。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为毕业设计以及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六)改革考核方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受制于考试制度的改革,如果考试制度因循守旧,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再大,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7]。为改变以往考试集中在期末进行、一次考试定成绩的做法,该课程采用了更为合理的成绩考核评价制度,即“平时考核-实验考核-期末考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考核注重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课外作业、综述报告等方面;实验环节侧重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笔试环节增加了实例分析等主观试题的比重,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其思维过程。从实践效果看,新的考核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材料范文第5篇

一、强化目标意识,制定行之有效的中考工作方略

1.战略目标凝人心。在第一学期第一次全校教职工会议上,校长就向大家阐明了**中考工作的中心任务——实行“两个聚焦”战略,即聚焦尖子生,聚焦学困生。聚焦尖子生,力争08年中考考取重点高中并轨生指标“保30人,争40人”,使大家对进重点高中人数有清醒的目标,为提高老百姓的“口碑”、扩大学校的声誉而不断努力。聚焦学困生,使大家对中考的平均分有清醒的目标,不抛弃,不放弃,为提升**的整体素养、提高**的整体实力而不断努力。定目标有方向,此举措及时地凝聚了全体教师的目标,凝结了大家的干劲,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细数起来,我们在“两个聚焦”上抓了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前60名促尖保尖,保优秀率;二是抓前200名,保考取高中率;三是抓差补差,保合格率平均分;四是抓思考教育保稳定,保良好的迎考心态;五是抓家校配合,保紧密联系,齐抓共管;六是抓方法指导,保提高学习效率;七是抓复习策略,保巩固复习效果;八是抓质量监控,保实现目标。

2.分解目标聚人气。在分解目标上,我们因班制宜,分别采取“确保、力争、合推”之策,设法让每一位学生都成才。三个实验班每班上滨中并轨生“确保”10个指标,“力争”12个指标,“合推”是关键,三个实验班在“聚焦”“前20人”的目标上寻突破,共同研讨方略。为了变压力为动力,初三老师远打算,近要求,常分析,勤调控,通过排队摸底、分类指导,聚焦优秀生的培养,依次推进,奋勇争先。初三年级全体成员能上下一心、团结协作,把个人成就感与年级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分管校长薛天明同志和年级主任李功流同志,能洞察秋毫,及时指导,适时整改,做好服务性和管理性工作;初三年级各备课组内部能精诚合作、资源共享,营造和谐、协作、共赢的教研组文化;不同学科之间能协调合作,相互鼓励,相互借鉴,决不过重地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班主任老师与科任教师之间能加强交流,加强沟通,共同督促学生尽快提高;各科任老师能有的放矢,认真分析学情,配合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还能主动与学生沟通,指导学法,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3.落实目标激人志。中考目标的最终完成,取决于教与学两方面的因素,光激发教师群体的积极性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追求激情,要把学校的整体目标落实到学生人头上。一是班级制定阶段目标。班主任和全班讨论制定期中目标、期末目标、中考目标,并在学校橱窗里及时张贴,在交流中监督,在监督中前进。二是口号激励。每天课间操期间,由值日领导组织学生进行口号呼喊,在口号中激发激情,在口号中激励斗志,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和备考思想的培养。三是誓词宣誓,每周升旗仪式上,尤其是百日冲刺大会上,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宣誓,使学生们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迎接中考,义无反顾,迎接挑战,书写人生的灿烂辉煌。四是张挂学习明星像。把每次大考中出现的优秀生的照相都张贴在橱窗里,通过学生展览和事迹介绍,让学生学有榜样。

二、强化质量意识,构建“三全”型的质量管理模块

1.组织保证有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初三年级一盘棋,初三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所有初三班主任和学校领导拧成一股绳,起早贪黑,与学生一起并肩战斗到最后。一是根据我校以往的成功经验,本届初三开学之始,校长室就决定成立初三年级工作领导小组,由唐于海同志任组长,薛天明同志任副组长,徐伟、徐永盛、嵇为民、李功流四同志为成员组成初三年级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初三教育教学工作,以中考目标为动力,以责任状为压力,增强信心,集思广益,齐心协力,荣辱与共,并以此贯穿教学、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我们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通过集体协作促进各项工作长足发展。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为中考的再度辉煌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细化中考目标责任制。学校与年级组签订“**年中考目标责任状”;年级组与班主任签订“班级中考目标责任状”,明确各班级的中考目标和任务;与科任教师签订“学科教学质量目标责任状”。全体教师以中考目标为动力,以责任状为压力,增强信心,并以此贯穿教学、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全体教师能围绕教学和中考目标而努力工作,能有大局意识,克服各种困难,服从学校整体工作安排并圆满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三是做好服务工作,实施早晚餐免费制。学校为有早读、晚自修、值班任务的老师和领导提供免费餐点,虽不丰盛但有温情,虽不昂贵但有人情,使“**是我家,质量靠大家”的意识深入人心。

2.团结保障合力。初三年级组细化教学质量管理,一着不让,走精细化管理之路,把常规管理变为管理常规。一是坚持教学常规工作周查制、学情调查制、学生评议制,向教学各环节要质量。从把好教师备课关做起,包括新授课、习题课及试卷讲评课的教案,特别是理科的新课教学中的习题课,要以基础知识巩固和知识点的归纳为起点,进行适当提高,面向全体学生,拾遗补缺、弥补疏漏。二是师生同用教学案。一轮复习开始后,我们发扬传统,在授课中使用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案由某个教师具体准备,上课前要上交到年级主任李功流同志处,经审查后符合要求方可使用。这样保证了课堂精讲。三是周周练促提高。从第6周结束新课后,初三进入周周练阶段。要求周周练必须为综合训练,不得照抄资料,要根据材料进行“二度”加工整理。这样通过教师的努力保证了学生的精练。四是质量分析求反馈。为了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学校要求课任老师在每次考试后3日内必须将成绩报到李主任处,各班班主任及时做好每次考试成绩的汇总工作,保证每位学生每周都能看到自己的成绩,从而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热情。同时,每次考试后,年级组都对每班级的目标生进行跟踪分析,如果有的目标生出现较大的退步,年级组要同相关教师进行交流,帮助学生制定并实施促进的措施,全体老师要充分认识到提高目标生的薄弱学科成绩对于完成08年中考任务的关键作用,把目标生的薄弱学科成绩提高的责任落实给相关学科老师。相关学科教师能站在全局的高度来切实履行帮助、促进的职责,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目标生的薄弱学科有较大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