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施工企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关系营销;建筑施工企业;客户关系
建筑产品主要根据业主和顾客的功能要求进行设计和建造,属于定制服务,建筑企业无法自行研发制造;建筑产品的交易由生产者与顾客直接进行,不存在分销和流通环节;建筑产品主要采用竞标报价方式确定承包价格,建筑企业无法自行定价;建筑市场的需求缺乏弹性,对促销和广告不敏感。因此,传统市场营销4P组合理论对建筑行业缺乏适用性。关系营销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营销将交易视作营销活动的关键和终结的狭隘认识,面对日益残酷的竞争挑战,许多建筑施工企业逐步认识到关系营销的重要性。
一、建筑施工企业关系营销的本质
所谓关系营销,是把营销活动看成企业与顾客、供销商、竞争者、内部员工、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旨在通过与之建立、发展、保持长期良好的关系,实现利润目标。企业置身于社会大环境之中,其营销活动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与消费者、竞争者、供应商、分包商、金融机构、政府机构、社区以及公众之间的关系。关系营销的目的在于针对客户目前与未来的需要,进行持续性地交流,让客户永远成为企业的客户、朋友与合作伙伴。关系营销以沟通为基础,通过持续有效的沟通建立信任关系,追求共赢与互利。建筑施工企业关系营销的对象主要包括:
1.业主。业主是施工企业的主要客户,客户营销的目的不仅是与其签订承包合同,更重要的是通过关系营销和为业主提供超附加值的服务,与其建立信任关系,并使之成为企业的忠诚客户。
2.员工。员工不仅是企业的人力资源,更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最关键、最活跃因素。没有满意的员工,就不会有满意的顾客。员工营销就是通过工资待遇、分配制度、升迁机会、工作环境、企业氛围、内部沟通等环节的精心设计,提高员工满意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协作者。包括设计公司、咨询公司、监理公司等。通过正式的业务交往和非正式的关系沟通,增进了解,建立信任,实现互惠互利的协作目的,建立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
4.分包与供应商。通过市场竞争选择分包与供应商,可以合理配置资源,分散企业经营风险,降低企业成本。对分包商和供应商营销的原则是利益同享、风险共担、诚意合作、共同发展,而不应该为了暂时利益损害民期建立的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因为分包与供应商的经常变动会导致交易成本的增加,而长期合作伙伴会因为彼此信任、配合默契导致成本和风险的降低。
5.竞争对手。竞争对于营销的目的是由恶性竞争走向联合与合作,通过联合投资、联合投标、联合承包和互相持股,以资金合作、技术合作、市场合作、股份合作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现共赢。
6.金融与政府机构。金融机构营销的目的是建立信任关系、拓宽融资渠道,争取资金支持,政府营销的目的是在项目开发、工程投标、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协助,为市场营销活动和项目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建筑施工企业关系营销的实践途径
建筑施工企业的关系营销途径可分解为客户关系管理、重视公共关系和以服务建立关系三方面,其中客户关系管理是基础,重视公共关系是手段,以服务建立关系是核心。
(一)客户关系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投标阶段的客户关系主要由区域办事处管理,项目实施阶段的客户关系由项目部管理,而项目部会随着项目的完成解散,施工企业的客户关系极易中断和流失。通过营销人员建立的关系一般以个人关系为主,容易随着营销人员的调动而变化和消失,建筑施工企业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人员调动比较频繁,建筑施工企业史应该设法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将大量的个人关系升华到企业的关系资源。
一方面,建立客户关系管理机构,设立有信誉的业主、供应商、分包商以及设计院、监理公司、中介咨询机构的客户档案,由专门机构负责对其信息进行跟踪收集,并通过满意度调查、邀请参观、定期拜访、举行活动等方式进行沟通和互动,与其建立持久的信任关系。另一方面,尽量保持营销人员和项目部的稳定性,例如,在市场份额较大的地区设立机构精简的区域分公司,项目部尽量实行区域化流动,人员尽量保持动态稳定。
(二)重视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是通过有一计划地、持续地努力,建立并维持组织与公众之间良好相互理解的行为过程,目的是与这些公众之间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建筑施工企业可通过公司重大事项新闻、企业业绩媒介宣传、政府关系协调、大型活动策划等公关活动树立自己的品牌和社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通过公关策划,配合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向业主等营销对象施加公众影响,取得良好的公关效果和营销成果。
例如2005年2月,中铁一局集团得知某市重点工程项目将于2003年10月招标,为提高中标率,公关和宣传活动进行认真策划,确定目标受众为:业主相关人员、技术专家、政府官员、广大市民。
公关策划:2003年3月,由办事处负责将本公司的宣传画册和成立30周年纪念品向业卞相关人员和专家赠送;5~9月份,通过正式和非正式渠道邀请业主单位主要人员参观公司正在北京和广州实施的类似工程,并促成与该项目的业主和监理单位进行座谈;7~9月,将公司对此工程的方案建议和意见以书面形式递交业主参考;8~9月,公司董事长对业主主要人员进行工作拜访,介绍公司情况和参与该工程的意愿;投标期间,在积极认真组织投标文件编制的同时,在该市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头版刊登本企业近年的施工业绩和实力报道。
实施过程:通过周密部署和安排,各项公关工作由专人负责,基本按照时间表完成。通过一系列公关活动,该企业的施工能力、现场管理、工程质量、企业信誉以及人员素质都给业主和专家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最终通过报价、施工方案、业绩和信誉的综合评比,该公司以综合评比第一名的身份如愿以偿的拿到了该项价值近1.4亿元的工程。
(三)以服务建立关系
企业服务创造价值。建筑产品是在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政府监督部门等各方主体的参与下共同完成的,在招投标阶段、建造以及使用过程中,各方都会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提出许多要求、建议和意见,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将他们当顾客看待,树立“以客为尊”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热情接待、主动沟通、积极回应。从这个角度讲,建筑施工企业的营销过程,也就是向顾客提供满意服务的过程。
建筑施工企业应该通过在投标、建造以及使用阶段对业主和用户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并进行顾客满意度的追踪和调查,主动进行质量回访等方法,建立、拓展、保持和强化与顾客的关系。通过“精确化服务”,把顾客的事看作自己的事,精确地了解和设法满足顾客希望的产品和服务,将服务理念融于关系营销当中。
例如浙江省著名民营建筑企业宝业集团在迅速发展的同时,注意正确处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自觉从业主的立场考虑企业的经营和服务,认为企业的发展源于社会各方的信仟与支持,提出回报社会和重视社会亲和力的经营观念。企业主动为政府分忧,积极对政府发展项目和公益项目提供支持,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时得到了源源不断地回报,许多政府项目都将宝业集团作为主要的工程候选人。
三、建筑施工企业关系营销的两个阶
段
如图1所示,施工企业的营销活动可分成两个基本阶段:投标阶段和项目实施阶段。投标阶段市场营销包括市场调研分析、营销策划、机构设立与人员分工、搜集信息、建立工作关系、办理市场准入手续、资格审查、投标文件编制与递交、合同谈判、办理保函等一系列活动,其直接成果是签定施工承包合同。营销对象包括业主、中介或招标、业主聘请的专家、以及对该项目有影响的政府官员等,一般由公司营销部门以及其管辖的区域办事处等分支机构负责。项目实施阶段市场营销通常被施工企业称之为二次经营,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努力与业主、设计、监理建立良好的关系,进行关系营销,以合同文件为依据,以感情交流为基础,以基础资料为证据,通过变更、调价、索赔等手段,争取其理解、支持与同情,千方百计减少损失,增加利润。
在目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工程项目多以低价中标,而且市场风险很大,有的甚至低于企业所能承受的成本价格,施工企业要取得利润,除了加强内部管理和成本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二次经营,充分利用合同中的有利条款,以关系营销为手段,通过各种策略,千方百计进行变更、调价和索赔,恐怕是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的重要手段。
例如,某城市高架桥项目中标价4630万元,合同工期5个月,由于采用最低价中标,经施工单位测算,预计亏损120万元。施工过程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通过对合同条款的分析,施工单位及时提出以下变更和索赔报告:(1)投标时业主提供的地质资料与实际钻探结果不符,桩基础的实际入岩深度增加,要求业主提高钻孔桩的中价;(2)由于受交通组织和拆迁干扰,改变了原施工方案和施工顺序,把原施工组织中的满堂支架浇筑方案改为膺架浇筑,导致工期延长和费用增加,要求业主给予补偿;(3)由于业主提供的甲供材料供应不及时,造成停工待料共计18天,要求业主承担停工损失。
以上变更和索赔费用共计320万元,由于资料翔实,事实清楚,依据可靠,经过大量的说服和谈判工作,争取了监理单位和业主的同情和认可,最终给予补偿217万元。通过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二次经营,该项目基本持平,为企业挽回损失100多万元。
四、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通过有效地实施关系营销,能够扩大营销业绩,提高市场占有额,同时进一步提高企业形象,创立品牌,从而获得建筑施工市场的长期竞争优势,而关系营销也必然会成为建筑施工企业新的经营战略和营销武器。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著,赵平,等译.市场营销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赵迎利.关系营销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6,(6).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绩效考核;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建筑施工企业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应当重视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目前,虽然我国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已经实施绩效考核管理,并且在此过程中也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但是很少有企业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绩效考核的目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益。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主动适应市场要求、提升自身竞争力、充分调动企业人员积极性,强化以绩效考核管理为重要基础的内部管理。
一、绩效考核的特点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考核的目的。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的目的不是只局限在一个方面,它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不仅是相关工作人员在分配和奖惩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企业激发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一种方式,还是优化管理的一种重要方法。二是考核的方向。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人员的考核时,所考虑的角度是多方面的,绩效考核就是要将管理人员的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三是考核的过程。最为重要的就是应该重视对于整个实施过程的考核,不能只局限在施工过程的某一环节中,如果是这样的话,整个考核结果就不会具有说服力和代表性。四是考核的结果。有关人员要对考核的结果进行综合的分析,要坚持必要的评价标准,不能存在不公平或者偏袒其中任何一方的现象,只有科学、公平、合理地进行结果分析,才不会引起管理人员的不满,否则很可能出现负面的影响。
二、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1、绩效考核重要性认识不足
现在很多建筑企业引进了不少先进的绩效考核手段,但是作为建筑企业的管理层对绩效考核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思想认识上,认为绩效考核只不过是奖励优秀者,惩罚落后者,对绩效考核起到的作用认识不清楚。其实实行绩效考核的重要目的在于通过奖罚措施,对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评定,督促其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效完成任务。对于管理层来讲考核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考核结果分析原因,使员工意识到工作中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绩效考核不仅关系到员工的薪酬,而且和员工的岗位调整、晋升等密切相关,不过很多企业只是将其当做下发薪酬的主要参考。
2、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
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是很多建筑企业存在的共同问题,主要表现在绩效考核内容不能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较为严重,甚至有些建筑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无法正确反映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众所周知,建筑施工企业中不同部门员工的职能不同,因此从事的工作差别较为明显。例如,工程部门和行政部门的工作差别较大,行政部门工作的重点是对人员的管理和开发,而工程部门则主要负责工程的设计、施工等,因此对这两个部门的绩效比较较为困难。
不同部门的绩效指标难以达到平衡是绩效考核存在的又一问题。例如,技术部门承担任务目标较多,而经营部门相对来说定量指标比较少,所以这两个部门绩效考核时存在的不平衡性较大,技术部门承担的任务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会增多比较容易扣分,而经营部在其自身部门的主观性影响下,扣分的可能性较小。这样以来对技术部门的考核相对较为严格,技术部门做的工作越多扣分就越多,这种情况会严重影响技术部门工作的积极性。
三、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绩效考核建设的措施
1、树立全员绩效管理意识。要想管理工作获得预期效果,首先应当树立正确管理意识,尤其是管理层,应当成为绩效考核的推动者和主要参与者。接受现代绩效考核管理理念,革新传统考核评比观念是前提。为了使每位企业人员都有参与的积极性,需要在施工企业各层面上加大宣传力度,奠定全公司正确进行绩效考核的基调,明确各自在该项管理工作中的角色和作用。在明确施工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时,寻找企业整体目标和分散的岗位工作目标之间良好的契合点,将社会责任要求和战略目标分解成各部门各自的具体目标,确定考核关键点,完成考核要求。绩效考核的成本核算需要有复杂的评价模型和多种测算指标,需面对大量的原始数据,通过人事信息系统、成本系统、企业系统等多个信息系统,应当编制绩效考核管理程序,加强信息的集成度。
2、建立绩效考核成本核算组织。不仅是建筑施工企业,对于任何工作来说都是一样,工作的开展需要执行力的保障,考核部门的权威对考核工作极其重要。例如,在美国为了保证绩效考核具有超强的执行力,对美国建筑协会、建筑机构联合绩效评估委员会,通过法律赋予很高的权力。首先,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在建筑施工企业绩效考核方面同样应当赋予适应的制度和法律的保障,抑制故意破坏管理秩序的不配合行为,强调绩效考核的严肃性。在完善管理体系过程中,需要有国家的高瞻远瞩地法规界定,也需要有各省市配合,加强制度建设。其次,为了绩效考核工作规范、顺畅,需要确保企业框架的构建科学、合理。设置合理的职能机构,同时配以清晰的岗位职责界定,有力地推进绩效考核进行。另外,为了保证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建立绩效考核成本核算组织,在该组织中,需要科室配备兼职核算员、经济管理部门为核算中心,并且以经理为首监督具体量化指标的执行情况,绩效考核的主要执行者是人力资源部,定期形成考核报告,在此过程中需要有专人对绩效考核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从而达到考核的预期管理效果。
3、建立适合建筑施工企业的考核指标体系。降低施工企业运行成本,增加经营效益是施工企业绩效考核的最终目标。因此,施工企业评价体系要有利于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指标考核体系建立完善之后,需对绩效考核手段进行现代化完善,使绩效考核的方案、奖金核算和分配的方法、成本归集与分摊的方案满足施工企业的需求。在改变传统加权综合评价法和比例分析法衡量有限指标考核办法的同时,应当参加成功的管理案例,走出去考察,与类似企业对管理经验进行相互交流,尝试引进现代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例如,方案比较法、增量评价法、差额评价法、直观判断评价法、平衡计分卡、综合评价法等,广泛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不仅仅局限于将绩效、成本核算与施工企业的奖金核算等同,使考核结果更可靠、更及时。
4、建立考核结果反馈制度。绩效考核的最终环节并不是得到考核结果,一个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必须拥有科学、合理的考核结果反馈制度。对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制定规范的反馈制度,自始至终地贯彻绩效考核工作,落实适合的反馈人员,确定恰当的反馈方式,对结果进行对比整理后,通过有效的方式将其及时进行反馈,让每个参与考核者和相关负责人可以定期看到考核效果,并对不足的地方进行及时调整,以便绩效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可以真正有效发挥其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信息对称,让被考核者全面地了解自己,客观地认识自己,清楚地认识到目前自己存在的差距和大家对自己的期望,从而明确努力方向,对自己的工作加以改进,取长补短,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结束语
针对建筑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找出与之对应的措施,保证绩效考核工作的有效落实,对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建筑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积极性对工程的质量和竣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如何做好绩效考核,通过绩效考核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是极其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胡国良.绩效管理“误区”探析[J].科技和产业,2011.
一、树立正确的品牌观
1.“树品牌”不等于“做广告”。有些建筑企业的决策者认为,塑造品牌就是做广告,于是企业就不停的做广告,其结果是知名度大大提高了,但提高的不是在目标消费群体之中,而是在大部分与建筑消费无关的群体之中。而且,即便针对目标消费群体,通过广告轰炸提高了品牌知名度,也并不能证明是品牌塑造的成功。实际上,广告更多的是建筑企业进行品牌维护工作的必要手段。建筑企业塑造品牌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广告,但又不能只有广告。换句话说,除了做广告,建筑企业仍有大量的事情要做,以全面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2.“树品牌”切忌盲目跟风。由于中国建筑企业的品牌塑造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成熟的系统的理论可供参考,所以许多企业不仅塑造品牌的方式盲目跟风,连做广告的具体方式和方法都大致雷同,不仅使大量的宣传费用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更严重的是影响了企业的品牌塑造进程。应该是结合自身企业特征先有个广告预算,然后依据建筑行业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广告投放方案,按照轻重缓急来分布广告费,充分考虑可以借助的媒体(不只是户外广告),以达到品牌形象的整体提升。
3.品牌塑造不只是营销管理的组成部分,而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从企业战略的高度进行品牌塑造和管理。品牌塑造的具体表现不只是营销、广告、传播,而是由内往外的企业综合力量的持续传递,它应包含建筑企业的一切内外行动因素;而且品牌塑造是协调与平衡建筑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与看法、具体做法和客户看法的管理工具和商业系统,能帮助建筑企业定位的落实、控制、持续、平衡与发展,增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找准品牌的定位
建筑企业要塑造品牌就必须给品牌一个合理、明确、独具个性的品牌定位。据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截至2004年底全国三级以上资质施工企业已达48600多家,如果建筑企业没有自己明确的、独具个性的品牌定位,便很难在这个行业内发出自己的“声音”来。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自己的“声音”,就会一步步被其它建筑品牌的“声音”淹没,淹没的结果只能是企业市场份额逐年降低,并渐渐退出建筑市场。品牌定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更不是企业领导者主观上的某个想法,它需要结合企业现状和企业战略远景、行业现状以及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来进行综合分析。最后辅以SWOT分析、人性品牌分析(又称“四境界”分析,即:产品境界分析,人性境界分析,需求境界分析,品牌境界分析)等分析工具,系统地加以分析,确定自己的合理定位。
三、精细地进行品牌传播
1.调动全员积极性。品牌的根本要素是人,一个成功品牌的塑造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或一个咨询公司能够独立完成的,它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要求全体员工都必须有品牌管理意识,有意识地维护品牌形象,即要进行“全员品牌管理”。一个企业才能最终塑造出良好的品牌。品牌塑造必须以优异的工程(产品)质量和真诚的客户服务为基础,所以说品牌塑造需要全体员工的全程参与。
2.明确宣传时机。笔者认为,对建筑企业品牌有帮助同时又对社会有益的新闻才能称作合适的新闻。第一,识社会发展之“势”。创造新闻必须认清社会发展的趋势,注意结合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焦点。第二,识行业发展之“势”。相对于社会发展之“势”来说,这一点对于企业的作用更加直接,因为一个企业的新闻如果挖掘或顺应其所处行业发展之“势”,那么其不仅容易在相关媒体上发表,而且很容易得到广泛传播。第三,识企业发展之“势”。识企业发展之“势”的作用同样十分重要,一个企业的新闻主要还是为企业的品牌服务,只有认清企业发展之“势”,即企业发展远景和战略战术,企业创造的新闻才能推动品牌发展,促进企业品牌的可持续发展。第四,识大众兴趣之“势”。识大众兴趣之“势”是指新闻内容必须符合大众或广大消费者的兴趣发展态势以及某个阶段的兴趣重点,并且新闻内容能够给大众暗示:××品牌的产品或服务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潜在的利益。这样就能切实提高品牌在社会大众或消费者心中的知名度、美誉度,甚至可以提高他们的忠诚度。只有准确地认清四“势”,建筑企业的品牌塑造人员才能创造出合适的新闻,以推动建筑企业品牌的健康持续发展。
3.重视传播细节。建筑行业是一个必须重视细节的行业。要做到建筑品牌的精细化传播,就必须在制定完善的中长期战略和行之有效的短期策略基础上,注意品牌传播过程中的细节,尊重历史文化,实事求是,尽量避免品牌传播中出现常识性错误,以减少对品牌受到的伤害,在客户心中留下良好的品牌形象。
4.确定媒体组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正确有效的媒体选择和组合。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媒体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广告效果的优劣。建筑企业广告的受众应该是具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的企业中高层领导,因为他们的意见直接影响结果。因此投放广告时,要重点考虑目标受众经常与哪些媒体接触,主要受哪些媒体影响,然后从中选择主要的几种载具进行投放。
四、强化管理的着力点
1.员工培训。实践证明,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提高员工业务能力,开拓员工视野,宣传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应把员工的培训作为提高业务素质、强化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创建品牌工程的最基础工作来抓。抓好了培训,员工的素质提高了,管理的理念就会加强,品牌意识就会强化,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就会有效果。
2.安全质量。施工质量是企业的立业之本,是创品牌工程的核心,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基础。严格执行施工规范、正确运用施工技术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工序安排、检查过程的监控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抓质量,一是要培养员工良好的质量意识和工作习惯;二是要严格工艺纪律,严格施工规范,积极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三是要认真进行施工组织和安排,强化施工过程的检查,加强质检员的配置;四是加强技术人员的培养,加强对技术工人的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业务和技术素质。
3.系统管理。这既是企业基础管理的专业分工,又是项目实施的重要保障。要实施品牌工程,系统管理必须强化。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优化员工结构,提高员工素质;通过分配体系的完善,实现人员待遇高低与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相匹配;通过人员的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优化管理人员的配备,保证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素质,保障现场管理水平的稳步提高;通过工程管理系统的强化,确保项目队伍的配备,满足项目劳动力的需要;通过质量、安全的监管检查,促进项目存在问题的整改;通过不断推广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提高项目施工效率,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安全;通过对项目设备、材料采购和使用的监控,降低施工成本。
论文摘要:文章从正确树立品牌观念、科学实施品牌战略等相关方面展开叙述,简要地阐明了作者对建筑施工企业打造品牌的一些思考和实质性的建议。
随着一大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中国建筑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建造能力不断提高,超高层、大跨度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大跨度预应力、悬索桥梁施工技术,地下工程盾构施工极度盾构机制造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大型复杂成套设备安装技术等都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三峡大坝、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东海大桥等工程举世瞩目,显示了中国建筑业的技术水平,展现了建筑业的崭新风貌。虽然我国的建筑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但在品牌建设上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伴随着建筑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每个身处其中的建筑企业必须明确树立正确的品牌经营观念,并通过有效的策略来打造品牌。
一、树立正确的品牌观
1.“树品牌”不等于“做广告”。有些建筑企业的决策者认为,塑造品牌就是做广告,于是企业就不停的做广告,其结果是知名度大大提高了,但提高的不是在目标消费群体之中,而是在大部分与建筑消费无关的群体之中。而且,即便针对目标消费群体,通过广告轰炸提高了品牌知名度,也并不能证明是品牌塑造的成功。实际上,广告更多的是建筑企业进行品牌维护工作的必要手段。建筑企业塑造品牌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广告,但又不能只有广告。换句话说,除了做广告,建筑企业仍有大量的事情要做,以全面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2.“树品牌”切忌盲目跟风。由于中国建筑企业的品牌塑造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成熟的系统的理论可供参考,所以许多企业不仅塑造品牌的方式盲目跟风,连做广告的具体方式和方法都大致雷同,不仅使大量的宣传费用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更严重的是影响了企业的品牌塑造进程。应该是结合自身企业特征先有个广告预算,然后依据建筑行业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广告投放方案,按照轻重缓急来分布广告费,充分考虑可以借助的媒体(不只是户外广告),以达到品牌形象的整体提升。
3.品牌塑造不只是营销管理的组成部分,而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从企业战略的高度进行品牌塑造和管理。品牌塑造的具体表现不只是营销、广告、传播,而是由内往外的企业综合力量的持续传递,它应包含建筑企业的一切内外行动因素;而且品牌塑造是协调与平衡建筑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与看法、具体做法和客户看法的管理工具和商业系统,能帮助建筑企业定位的落实、控制、持续、平衡与发展,增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找准品牌的定位
建筑企业要塑造品牌就必须给品牌一个合理、明确、独具个性的品牌定位。据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截至2004年底全国三级以上资质施工企业已达48600多家,如果建筑企业没有自己明确的、独具个性的品牌定位,便很难在这个行业内发出自己的“声音”来。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自己的“声音”,就会一步步被其它建筑品牌的“声音”淹没,淹没的结果只能是企业市场份额逐年降低,并渐渐退出建筑市场。品牌定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更不是企业领导者主观上的某个想法,它需要结合企业现状和企业战略远景、行业现状以及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来进行综合分析。最后辅以SWOT分析、人性品牌分析(又称“四境界”分析,即:产品境界分析,人性境界分析,需求境界分析,品牌境界分析)等分析工具,系统地加以分析,确定自己的合理定位。
三、精细地进行品牌传播
1.调动全员积极性。品牌的根本要素是人,一个成功品牌的塑造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或一个咨询公司能够独立完成的,它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要求全体员工都必须有品牌管理意识,有意识地维护品牌形象,即要进行“全员品牌管理”。一个企业才能最终塑造出良好的品牌。品牌塑造必须以优异的工程(产品)质量和真诚的客户服务为基础,所以说品牌塑造需要全体员工的全程参与。
2.明确宣传时机。笔者认为,对建筑企业品牌有帮助同时又对社会有益的新闻才能称作合适的新闻。第一,识社会发展之“势”。创造新闻必须认清社会发展的趋势,注意结合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焦点。第二,识行业发展之“势”。相对于社会发展之“势”来说,这一点对于企业的作用更加直接,因为一个企业的新闻如果挖掘或顺应其所处行业发展之“势”,那么其不仅容易在相关媒体上发表,而且很容易得到广泛传播。第三,识企业发展之“势”。识企业发展之“势”的作用同样十分重要,一个企业的新闻主要还是为企业的品牌服务,只有认清企业发展之“势”,即企业发展远景和战略战术,企业创造的新闻才能推动品牌发展,促进企业品牌的可持续发展。第四,识大众兴趣之“势”。识大众兴趣之“势”是指新闻内容必须符合大众或广大消费者的兴趣发展态势以及某个阶段的兴趣重点,并且新闻内容能够给大众暗示:××品牌的产品或服务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潜在的利益。这样就能切实提高品牌在社会大众或消费者心中的知名度、美誉度,甚至可以提高他们的忠诚度。只有准确地认清四“势”,建筑企业的品牌塑造人员才能创造出合适的新闻,以推动建筑企业品牌的健康持续发展。
3.重视传播细节。建筑行业是一个必须重视细节的行业。要做到建筑品牌的精细化传播,就必须在制定完善的中长期战略和行之有效的短期策略基础上,注意品牌传播过程中的细节,尊重历史文化,实事求是,尽量避免品牌传播中出现常识性错误,以减少对品牌受到的伤害,在客户心中留下良好的品牌形象。
4.确定媒体组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正确有效的媒体选择和组合。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媒体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广告效果的优劣。建筑企业广告的受众应该是具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的企业中高层领导,因为他们的意见直接影响结果。因此投放广告时,要重点考虑目标受众经常与哪些媒体接触,主要受哪些媒体影响,然后从中选择主要的几种载具进行投放。
四、强化管理的着力点
1.员工培训。实践证明,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提高员工业务能力,开拓员工视野,宣传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应把员工的培训作为提高业务素质、强化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创建品牌工程的最基础工作来抓。抓好了培训,员工的素质提高了,管理的理念就会加强,品牌意识就会强化,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就会有效果。
2.安全质量。施工质量是企业的立业之本,是创品牌工程的核心,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基础。严格执行施工规范、正确运用施工技术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工序安排、检查过程的监控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抓质量,一是要培养员工良好的质量意识和工作习惯;二是要严格工艺纪律,严格施工规范,积极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三是要认真进行施工组织和安排,强化施工过程的检查,加强质检员的配置;四是加强技术人员的培养,加强对技术工人的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业务和技术素质。
3.系统管理。这既是企业基础管理的专业分工,又是项目实施的重要保障。要实施品牌工程,系统管理必须强化。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优化员工结构,提高员工素质;通过分配体系的完善,实现人员待遇高低与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相匹配;通过人员的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优化管理人员的配备,保证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素质,保障现场管理水平的稳步提高;通过工程管理系统的强化,确保项目队伍的配备,满足项目劳动力的需要;通过质量、安全的监管检查,促进项目存在问题的整改;通过不断推广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提高项目施工效率,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安全;通过对项目设备、材料采购和使用的监控,降低施工成本。
4.全程服务。服务不仅是竣工后的质量保修,而是必须贯穿于前期设计、招投标、施工建设、投产交付等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要扩大服务的内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简单服务为全功能服务。
总之,发展是企业永恒的追求。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想要在全球范围内的激烈竞争中,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必须珍惜和切实利用好当前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通过创建品牌工程,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以品牌的巨大推动力,带动传统的施工企业适应现代化要求,实现上档升级。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企业;预算管理;对策
一、建筑企业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1.开展预算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顺利开展的保证
工程筹备阶段。在当前的建筑工程招投标制度影响下,施工企业为了能够在招投标中获得胜利,就必须要准备一份竞争力较强的招投标文件,而为了使企业自身的招投标文件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施工企业就必须以整个工程的预算为基础,根据预算中的各种工程报价以及建筑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报价。当竞标成功以后,施工企业还需要根据预算和甲方签订正式的合同,对双方的经济责任和义务进行一定的明确,从而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和完成。此外,当建筑企业进入施工现场前,还要根据预算中各种人、料、机等数据进行相关的组织、调配工作,为项目的施工做好前期准备。
项目施工阶段。在进行项目施工计划的编制时,需要以预算为参考,对施工中的各种工序和过程进行科学的协调和组织,从而保证其时间和空间上的协调,使人、料、机三者达到最高效率,在最短的工期、最低的成本下顺利完成项目施工任务。
工程竣工结算阶段。当建设项目竣工后,建筑企业需要对工程预算以及工程实际的消耗进行差额的计算,并对原始的预算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及时与建设单位进行相关的竣工结算事项的办理。
2.预算管理是进行经济核算和成本管理的基础
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工程预算是其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对施工方法进行考察的重要依据,是企业开展成本控制的重要保证。建筑工程中各种工程预算造价以及成本都是通过预算来确定的,并对工程中的损耗进行定额处理,是企业开展成本控制的重要基础。建筑施工企业利用预算管理,对工程中的人工、材料、器械等进行控制,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经营水平和工作效率,保证在最小成本的前提下顺利完成工程任务,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
3.预算管理是进行分包管理的基础
从项目施工开始到项目结算结束,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通过预算来对分包队伍进行评估,对那些速度快、质量高的分包队伍进行有效的奖励,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利用预算管理来促使分包队伍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
4.预算管理可以有效的对施工主体进行监控和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可以以预算管理作为施工主体的考核指标,从而促使项目部更加高效的利用现有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不断追求更加优异的收入增长。此外,通过预算管理与现实情况的比较分析,企业管理者能够对项目成本控制进行有效的监控。
二、当前建筑施工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开展预算管理的意识缺乏
当前,很多的建筑施工企业将自身发展的重点放在了经营上面,而在管理上大多采取的是较为粗放的方式。虽然有的建筑施工企业也在追求精细化管理,但往往掉进了一个误区,就是将生产经营计划与预算管理混淆在一起,单纯的以为好的经营计划就是进行了预算管理。实际上,经营计划与预算管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经营计划只是对建筑施工企业在某一时期内的生产经营目标进行分析和描述,而建筑施工企业的预算管理实际上是对企业的经营计划进行分类、分解、精细化,并利用会计语言对其进行必要的组合、描述、解释,相比与经营计划而言,预算管理更加具体、明确、严谨,而且预算管理中包括的相关信息量更大,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和权威性更强。在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中往往将预算管理看做是控制支出的一种手段,所以将预算管理工作全部交予财务部门,这种思想使得相关的预算管理部门在进行预算编制时,根本无法获得其他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更谈不上对预算项目进行调研和论证,预算管理的真正目的得不到体现。
2.建筑施工企业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相对薄弱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是否健全,直接关系着预算目标的合理制定以及预算管理的具体执行。由于我国原来的计划经济制度影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的预算组织较为薄弱,甚至有的企业根本没有专门的预算管理组织,致使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了极大的束缚。建筑施工企业缺少必要的预算管理组织使得管理者在预算管理中遇到很多问题,相关的预算管理工作全部交到财务部门手中,但是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的一个普通部门,财务部门很难对其他部门的工作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无法对这些部门的成本控制以及预算进行必要的约束。
3.建筑施工企业的预算管理监督工作不到位
很多建筑施工企业虽然编制了较为完备的预算,但是由于相关的监督工作不到位,使得预算执行阶段没有专门人员和部门进行监督,执行时的随意性以及盲目性较强。
4.专业预算管理人员缺乏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往往都是自己进行建设、审核工程预算、监督管理,所以就要求相关的预算管理人员,不仅具备管理能力和预算能力,还要懂得相关的工程施工过程知识。但是现实中,这种复合型人才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往往较为匮乏。此外,建筑施工企业对于自身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也存在不到位现象,使得专业预算管理人才缺失。
5.预算的确定方式缺少动态性
建筑行业有别于其他的行业,相关的预算管理工作需要采取动态式的管理方式。当前建材市场中,各种建筑材料的价格波动较大,因此在进行预算编制时需要进行相关的定额换算工作。但是我国相关管理体制的制约,使得原来那种静态式的预算管理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快速发展变化的建筑材料市场。
三、加强建筑施工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对策
1.不断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预算管理意识
从根本上改变原来对经营计划以及预算管理的认识错误,树立起正确的企业预算管理意识。经营计划和预算管理都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但预算在编制完成后,相关的部门必须严格按照预算管理开展工作,预算管理并不单单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对企业所有部门都具有约束力的机制,是企业全体员工、所有部门、全部生产过程都应该遵循的管理制度。
2.建立并健全企业预算组织机构和预算网络
完整的预算组织机构和网络体系,包括预算决策机构、组织机构、编制执行机构以及预算监控机构。施工企业可按以下方案进行设置:股东会为全面预算的审批机构,负责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全面预算方案;董事会为决策机构,下设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公司年度全面预算方案;总经理部为预算组织机构,下设全面预算工作委员会,全面预算工作委员会设置工作办公室,办公室可以设在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牵头部门,对全面预算工作委员会负责,其他各部门以及下属二级单位为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和执行机构;财务部门以及综合监察等部门为全面预算的监控机构。
3.优化配置预算管理人员
要使预算管理得到强化,就必须配备高素质的预算队伍。对于施工企业来讲,高水平的预算人员更是施工企业重中之重。工程预算的编制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要求预算人员要了解施工技术、财务会计、工程校审、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同时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在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外,还应不辞辛苦深入现场,了解施工工序,另外,施工企业要抛弃“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注重预算人员的培养,为他们创造条件和机会进行锻炼,鼓励、支持预算人员多参加现场的管理活动,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到施工现场去获取第一手资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种数据最真实的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
4.实现工程造价动态管理
近几年来,建筑材料和设备价格大幅度调整,人工和机械费也有较大提高,建筑行业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其他行业相比,差距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有关部门或单位制订相应的政策、配套措施以及操作软件,把由市场经济所引起的动态因素科学、合理地反映到工程造价中去,使工程概预算的编制依据得到不断调整和改进,逐步对工程造价实现动态管理,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总之,预算管理是施工企业集约化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又是一个复杂的管理过程,所以施工企业要认识到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重视和支持预算管理的建立与健全,以更好地发挥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慧亮: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预算管理,现代经济信息,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