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控制论

控制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控制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控制论

控制论范文第1篇

那么法律究竟是什么呢?法律是如何在变成今天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呢。人们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但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庞德认为法律的背后一定有一种强力,而这种强力迫使人们按照文明的方式延续社会的发展,使人性往善的方面发展。因此庞德提出法律就是依照一批在司法和行政过程中使用的权威性法令来实施的高度专门形式的社会控制。这个定义在当时的西方社会很新颖。庞德认为法律决是把权力的行使加以组织和系统化起来,并使权力有效地维护和促进文明的一种东西。法律是理性和经验的结合。法律作为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它必须是一种权威性的秩序。法律的权威性有其理论基础的,但是这种权威性的社会控制手段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完成它的社会控制的任务,庞德在提醒我们注意法律的局限性,比如确定事实很难,适用范围有限制等等,这些局限性告诉我们,法律作为社会的控制手段不能孤立,需要宗教、道德、教育的大力支持。

法律成为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后,究竟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利益呢?他首先通过两个形象的例子告诉我们社会控制能让利益最大化,能尽量保证用最少的资源来满足最大的需求,这恰是法律任务的社会工程论所要达到的目的。庞德认为利益就是人们个别地或通过集团、联合或亲属关系,谋求满足的一种需要或愿望。庞德借用了耶林的利益分类说将利益分为三类:个人利益、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法律的任务就是审核、比较所有相互冲突或者彼此竞争的利益,然后予以接受或者摒弃。我们承认某些利益,然后由司法过程和行政过程按照一种权威性技术所发展和适用的各种法令来确定在什么限度内承认与实现那些利益;以及努力保障在确定限度内的利益。庞德认为法律是不创造利益的,起到的是一种调节作用,一种工具的价值作用。

对于利益的调整是不能任意进行的。任意的调整是文明的理性所否定的。对于各种利益的承认或者拒绝承认以及划定那些得到承认的利益的界限,最终都是按照一个确定的尺度来进行。这就涉及价值问题。从法律史发展进程来看,法学家们一直都在思考论证法律的价值标准。不同时期的法学家对法律价值有不同的观点。有神学的观点,有理性的观点,庞德认为最终的价值尺度是以最小限度的浪费来调整各种相互竞争的利益,也就是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社会物质生活需要。在这种信念的指导下,庞德分析了历史上存在的三种可以寻找价值尺度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从经验中寻找某种能在丝毫无损于整个利益方案的条件下使各种冲突和重迭的利益得到调整,并同时给予这种经验以合理的发展的方法,这样,尺度就成为一个能在最小阻碍和浪费的条件下调整关系和安排行为的实际东西。当然这种方法的前提是需要完善的司法系统、训练有素的法官以及健全的法制。第二种方法是理性的方法,即依照一定时间和地点的文明的法律假说对新的主张来进行评价,划定其界限,调整与其他的要求之间的关系。当然假说也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庞德认为法律秩序的实际过程并不仅仅用经验去发现有助于调整各种冲突或重迭的利益的东西。理性也可以像经验一样。法学家们定出各种法律假说,即关于一定时间和地点的文明社会的关系和行为的各种假设,并且用这种方法为法律推理得出各种权威性的出发点。单纯的经验论或者单纯的理性论并不能完美的调整关系、安排行为。第三种价值尺度是关于法律秩序的一种公认的、传统的权威性观念,以及关于法律制度和法律学说应当是怎样的。尽管也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改变,但它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重大。庞德总结了五十年来法律所产生的变化,使我们认识到我们既要强调个人权利的保护,又要强调维护社会秩序,这是社会控制通过法律的手段所希望达到的最理想的高层次的一种文明。

参考文献:

[1][美国]庞德著:《英国普通法的诞生》,沈宗灵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2]沈宗灵主编:《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3]吴金和:《评庞德的社会控制林》,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控制论范文第2篇

摘要:现代控制论是研究最佳控制过程的一门科学。针对医学院校学生具有独特的学习特点,将控制论的思想方法引入医学生教学,教师应采用前馈信息与反馈信息辩证结合,相应调整教学进度及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控制论;医学生;反馈;前馈

1948年维纳发表《控制论》一书至今,控制论的理论在各个学科领域中都获得广泛的应用。“控制论是关于生物系统和机器系统中的控制和通讯的科学”,这一定义本身就让我们看到了控制论应用的广阔前景。现试图应用控制论的原理方法,探讨对医学院学生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大学教学控制论思想基础

近年来,控制论被教育家们引用到教育领域,作为一种科学手段来指导教学,使教学更富有科学性。

控制论的核心内容就是就是指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我们可以把现代大学教学过程视为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和传播媒介因素组成的教学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是施控部分,通过各种媒介传播,行使着输入信息、制定教学计划、控制信息的作用。学生是受控部分,对所接收的施控信息进行筛选、存储,再通过身体活动等外显形式反馈给教师,相互间进行彼此信息交流与反馈,以实现最优化的调控信息,提高教学效果。

2医学生的学习特点

医学院学生由于其所在学校专业方向、学术氛围和群体心理因素的特殊性,使其具有了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学生所不同的学习特点。

2.1职业倾向性。由于医学生具有明确的职业倾向性,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都要体现其职业倾向性。除了专业的医学课程之外,在外语、数学、物理等这些基础课程,也要有针对性。面向不同专业的医学生,分别开设了专业外语、医学物理学、生物统计学、应用生物物理学等课程。

2.2综合性。医学生不仅要全面系统学习医学专业知识,而且要广泛汲取与医学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许多同学由于个人兴趣或知识结构不合理,在某些基础学科上形成偏科,如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高等数学等课程。而这些课程恰恰是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偏科成为了日后学习生理学、解剖学等课程的障碍,甚至在学生进入医院实习时,会逐渐显现弊端。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经常会发生阶段性知识丢失,课程间知识脱节,课程内知识分离的现象。如局部解剖学和系统解剖学的知识无法连贯;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交叉部分,知识记忆不准确,相近概念混淆。

2.3实践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南宋诗人陆游的名句,这也正是医学生学习要面临的主要问题。一个医学生要成长为正式医师,能否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是重要的方面。临床上的大量经验和知识,必须靠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获得和掌握,因此医学生必须参加大量的临床实践,在医疗工作实践中不断增长自己的能力,提高操作技能和临床诊治能力。

3将控制论应用于医学生教学的新思维

“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可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目的。”教学过程也是一个控制系统,是靠反馈来完成的。教学需要对学习者学习的结果进行检查。如果检查结果表明,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必须修正控制过程,也就是提出新的控制过程。而医学生具有特殊的学习特点,因此,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灵活地运用反馈原理。

3.1利用反馈控制扩大对教学过程的控制能力。首先对教师来说,在教学中要通过多渠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即反馈信息。如课堂上注意观察学生的动态、提问、课外作业、考试检查等。多渠道收集信息也符合信息论的原理,可以排除干扰,有滤波作用。而后,教师在准确把握学生学习情况基础上,来调整自己讲课的深浅、速度、方式方法等,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地控制,从而使教学能够稳步逼近教学目标。

针对医学生学习综合性的特点,就需要更好的应用反馈方法,针对不同的专业或个人,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调节课程内容和难易程度。通过实际教学和考试我们发现:法学、护理学等偏文科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和医学统计学时,较为吃力;生物信息专业学生在学习一些需要大量记忆的科目时,学习效果较差,如细胞生物学、生理学。教师在了解以上信息后,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对教材的选取、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进行了修改,针对薄弱环节,加大教学力度,教学质量有了显著地提高。

3.2反馈和前馈的辩证结合才能使教学最优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即将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而不是等学生产生了错误之后再通过反馈信息来纠正,这种情况称为前馈。由于不同专业医学生的专业方向不同,在同样学科的学习目的也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其侧重点、难易程度、教学方法,也各不相同。如针对临床专业和基础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局解、系解和断解时就可以选取不同的教材,对临床专业的学生需要加大课程的难度和注重实验课教学;麻醉学和药学学生需要加强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教学;医学影像学学生所学习的医学物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内容,相对于其他专业都要更难更深。

但是前馈与反馈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也正因为二者的辩证结合,保证教学活动的可靠性和高效性,从而真正地实现教学活动的最优化。

3.3教学过程中的反馈应具有信度和时效性。首先,反馈应有信度。因为不可靠的反馈是无法有效控制教学过程的。其次,反馈就具有时效性。反馈一定要及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人脑的记忆和遗忘规律,如果不及时反馈,也是会影响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对于实际的教学过程来说,当堂提问,单元、阶段考查都是一种及时的反馈。

而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教学的反馈更应该具有准确性和时效性。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临床操作能力,有具体的完成对象,可以通过不断练习提高熟练程度和操作水平,包括学生书写常规医疗文件、参加手术及各类医疗技术操作等;另一方面是临床思维能力,主要依靠人的大脑通过观察、思维、实践等来完成,是实践能力深层表象。

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方面,临床指导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应争取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深入手术室和处置室,让学生多接触病人,在可能的情况下,亲自动手操作,熟悉、掌握处理常见病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综合判断能力。而且,在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同时就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其临床操作能力,根据具体情况来调节实践的内容和方法。

在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方面,教师还要把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让学生不仅学会用“一元化”的观点来解释疾病的表现,而且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来分析病情,养成科学的临床思维习惯。启发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临床实际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方面的反馈,就需要教师细心观察,多提问,多针对具体病例进行讨论,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情况。

只有将反馈和前馈辩证的结合,同时兼顾反馈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才能使教学最优化。

4结束语

控制论是一种指导各个学科进行研究的一门系统方法学的方法论,对现代大学教育有着重大的影响。在医学院教学过程中,引入控制论思想,同时针对医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教学,保证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的最优化。随着教育学和系统科学的继续发展,控制论将在医学生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江山.控制论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高等教育研究,1995.

[2]张育频.高职院校学科教学的控制论介入[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3]许禄魁.浅议控制论观点下的教学过程[J].龙岩学院学报,2004(6).

控制论范文第3篇

关键词:成本控制;原则;重要性;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3-0191-02

一、成本控制的含义及原则

成本控制就是在产品成本形成的全过程中,借助于成本会计的核算,通过经常对产品成本形成的监督和及时改进偏差,使产品成本的形成和各种费用的发生被限制在计划成本和标准成本范围内,以保证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

广义的成本控制包括一切降低成本的努力,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达到预先规定的质量和数量。

狭义和广义的区别:狭义以完成规定的成本限额为目标;广义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狭义仅限于成本限额的项目;广义涉及企业的全部活动。狭义是指降低成本支出的绝对额,故又称绝对成本控制;广义还包括统筹安排成本、数量和收入的相互关系,以求收入的增长超过成本的增长,实现成本的相对节约,故又称相对成本控制。

要抓好成本控制,必须要遵循五个方面的原则。

(一)竞争是成本控制的基准。产品价廉物美是企业传统的追求,现在仍不过时。在竞争中成本是基础,如何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生产出更好的产品,以更低的价格提供给用户,是市场竞争基本之道。要把市场的竞争压力传递到企业内部,让每个部门、每个环节、每个员工个体都能直接感受到来自市场竞争的直接压力,让企业的每个员工都能直接地、真实地接收到市场竞争的信息,并把市场的压力转化为提升自己的动力。

(二)全员全过程控制。成本发生在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从产品设计、生产到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发生费用支出,都有成本控制问题。项目决策往往先天性地决定了企业成本水平,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高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发生有形的或无形的资源耗费,企业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员工个体的行为都会影响到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成本的高低。这就要求企业在成本控制中必须坚持成本控制应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可以称为全面成本管理的原则。

(三)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在成本控制中要引入价值链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要用价值链分析方法,分析其是否有效地利用资源为企业创造了最大化的价值;使用投入产出的概念分析每个环节、每项工作是否都能获得正效益,为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产生正面的作用。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使用新的手段,对企业经营全过程的每个环节,无论是组织结构、物业流程还是工作方法、业务手段都要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行业务再造,建立起一个开放式学习型组织,不断优化企业经营全过程,让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种要素,包括人、财、物及信息和流程都能得以最佳地配置与搭配,让有限的资源得以有效地利用。

(四)精细管理,从细节入手。企业成本控制就是要十分关注经营每个环节的细节,就是要精细化管理,通过有效的方法促使每个环节、每个员工个体都处于受控状态,无论是资源的占用、耗费还是所取得的财务成果的分配处置都纳入有效的控制,这对于大企业、小企业都是同样的道理。成本控制要克服暴发户心理,消除浮躁心态,从基础抓起,从点滴抓起,力求走好每一步,抓好每件事,让每一个人、每一分钱、每一寸面积都发挥作用,都为企业创造价值。

(五)整合优化内外部资源。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源来自企业内外部两方面,企业的成本控制如何有效地整合利用内外资源,这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企业外部资源十分丰富,无论是政治的、经济的还是法律的资源都对企业经营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而企业如何有效地整合这些资源,为我所用,对企业的发展与成功都十分重要。为此,企业应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对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利用,让成本控制的领域不断延伸、扩展,提高企业强大的核心竞争能力,企业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一)成本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成本低了,可减价扩销,经营基础巩固了,才有力量去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设计,寻求新的发展。许多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成本失控的情况下盲目发展,一味在促销和开发新产品上冒险,一旦市场萎缩或决策失误,企业没有抵抗能力,很快就垮下去了。

(二)成本控制是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的主要保障。外有同行竞争、政府课税等不利因素,内有职工要求改善待遇和股东要求分红的压力,企业用以抵御内外压力的武器,主要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设计和增加产销量。提高售价会引发经销商和供应商相应的提价要求和增加流转税的负担,而降低成本可避免这些压力。

(三)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降低成本都可以增加利润。即使不完全盈利为目的的国有企业,如果成本很高,不断亏损,其生产受到威胁,也难以在调控经济、扩大就业和改善公用事业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还会影响政府财政,加重纳税人负担,对国计民生不利,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三、成本控制的实施

(一)采购成本对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至关重要。采购成本下降不仅体现在企业现金流出的减少,而且直接体现在产品成本的下降、利润的增加以及企业竞争力的增强。

1.建立完善的采购制度,做好采购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1)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建立严格完善的采购制度,不仅能规范企业的采购活动、提高效率、杜绝部门之间扯皮,还能预防采购人员的不良行为。采购制度规定了物料采购的申请、授权人的批准权限、物料采购的流程、相关部门(特别是财务部门)的责任和关系、各种物品采购的规定和方式、报价和价格审批等。(2)建立价格档案。企业采购部门要对所采购物品建立价格档案,对每一批采购物品的报价,首先与归档的物品价格进行比较,分析价格差异的原因。如无特殊原因,原则上采购的价格不能超过档案中的价格水平,否则要做出详细的说明。

2.建立监督和激励机制,更好地控制采购价格

(1)组建采购价格监督小组。为了更好地控制采购价格,企业应该成立采购价格监督小组,其工作的内容之一就是定期收集重点物品的供应价格信息,分析评价现有价格水平,并对归档的价格档案进行评价和更新。同时,要求采购部门将每月所购得产品按品种、数量、价格、供应方向监督小组报告,监督小组根据采购部门的报价,再同搜集到得市场价格信息进行比较和定期审查,以此来制约采购部门的采购价格。(2)建立采购成本考核机制,对采购人员进行奖惩。采购监督小组对所重点监控的物品根据市场的变化和产品成本定期定出标准价格,促使采购人员积极寻找货源,货比三家,不断地降低采购价格。标准采购价格亦可与价格评价体系结合起来进行,并提出奖惩措施,对完成降低企业采购成本任务的采购人员进行奖励,对没有完成降低企业采购成本任务的采购人员,分析原因,确定对其惩罚的措施。

3.降低采购成本的方法

(1)货比三家。无论何种产品的采购,都必须广泛选择供应商,至少要选择三家以上,进行综合比较。比质量、比价格、比交货期和售后服务,然后选出合适的供应商。(2)把握价格变动的时机。价格会经常随着季节、市场供求情况而变动,因此,采购人员应注意价格变动的规律,把握好采购时机。(3)向制造商直接采购或结成同盟联合订购。向制造商直接订购,可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制造商的技术服务、今后服务会更好。另外,有条件的几个同类厂家可结成同盟联合订购,以克服单个厂家订购数量小而得不到优惠的矛盾。(4)选择信誉佳的供应商并与其签订长期合同。与诚实、讲信誉的供应商合作不仅能保证供货的质量、及时的交货期,还可得到期付款及价格的关照,特别是与其签订长期的合同,往往能得到更多的优惠。

(二)人工成本的控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劳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应该也必须建立在人工成本的控制上,以保证企业获取经济效益。企业把关心员工生活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各个管理部门把关心员工的物质生活延伸到节假日,渗透到八小时以外。员工们气顺心畅,时刻感到家庭般的温暖,并以干家里事情的态度来干工作,工作效率自然而然的也就上来了,人工成本必然随之降低。

(三)管理费用的控制。

1.差旅费的控制。

企业对一线采购人员和营销人员实行工资、奖金、办公费、差旅费四项费用承包,个人利益与业绩直接挂钩。同时,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出差待遇也制定了相应的规定。这样一来,将大大减少了企业的差旅费用。

2.业务招待费的控制

控制论范文第4篇

一、货币资金控制要点

货币资金的控制要点概括地说,应把好“一关”,管住“七点”。

(一)“一关”

即把好货币资金支出关。节流等于开源,控制非法和不合理的资金流出,等于为单位带来了等量资金流入。一个持续经营的企业在每天若干笔资金的支付中,如何判定哪笔支出合法、合理,而哪笔支出有问题呢?关键的一点是看支出程序是否合法、合理。具体来说,就是要搞清楚这笔钱为什么要出去,又是怎么出去的。为此要做到“四审四看”。即:一是审支付申请,看是否有理有据;二是审支付程序,看审批程序、权限是否正确,审批手续是否完备;三是审支付复核,看复核工作是否到位;四是审支付办理,看是否按审批意见和规定程序、途径办理,出纳人员是否及时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二)“七点”

1.管住货币资金的流入点

就是要搞清楚钱是从哪儿来的,以什么形式来的,来了多少,还缺多少,没来的钱怎么办。同时,对已取得的货币资金收入必须及时入账,不得私设小金库,不得账外设账,严禁收款不入账。

2.管住银行开户点

对银行账户的开立、管理等要有具体规定。这里需要特别提示的是一些单位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以各种理由在同一银行的不同营业网点开立账户,或者同时跨行开户、多头开户、随意开户。更有甚者,将单位公款以职工个人名义私存银行为搞“小金库”提供方便。因此,按照有关规定,应及时、定期对银行开户点进行认真清理和检查。

3.管住现金盘存点

现金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由于它使用方便,也一直是犯罪分子最“青睐”的对象。在现阶段很多单位的日常现金盘点工作基本上都是由现金出纳人员自行完成的,应改进这项制度,至少应增加其他第三者参与盘点或监盘的内容,保证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不出纰漏。

4.管住银行、客户对账点

一切贪赃枉法行为都喜欢秘密、黑暗,都怕见阳光,怕公开。对账就是公开,就是使双方或多方经济交易事项明朗化。一般而言,单位与银行之间的对账较有规律,按照有关规定,每月至少要核对一次。相比之下,单位与客户之间的对账难度要大得多。一是因为社会信用危机的普遍存在,使得逃债的行为时有发生;二是客户分布天南地北,相隔遥远,比较复杂,客观上也增加了对账的实际困难。因此,应加强与异地和同城单位之间往来款项的核对,确保货币资金支付合理、回收及时、足额。

5.管住票据及印章保管点

各单位要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并专设备查登记簿,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备查簿需作为会计档案加以管理。同时,单位必须加强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并且严禁由一个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要始终坚信,制度约束比个人的自觉性更可靠、更有效。

6.管住督促、检查点

任何人或多或少都可能有些惰性,任何制度也或多或少有些漏洞。因此,加强对与货币资金有关的人员和制度的督促检查很有必要。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7.管住财会人员的任用点

财会人员要具有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职业道德好的良好素质,还要具备从业资格和任职资格。同时,要建立定期换岗、轮岗制度,防止一个人在财会部门长时期做同一个工作,这样既可使财会人员能学到新的业务,掌握新的知识,经验更加全面,阅历更加丰富,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又使常年不“挪窝”易滋生的懒散习气和小团体势力得以克服和抑制。二、货币资金会计控制方法

(一)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

这种控制方法要求单位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合理设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以货币资金支付会计控制环节为例,货币资金支付的授权批准、实际办理、会计记录、稽核检查及与该项货币资金支付直接有关的业务经办等岗位必须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不能一人多岗,身兼数职。也就是说,任何单位不能由一个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

(二)授权批准控制

这种控制方法要求单位明确规定会计及相关工作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授权分为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一般授权是指日常状况下对正常经济业务事项的授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稳定性。特殊授权是指特殊、紧急情况对正常或非常经济业务事项的特别授权,常为应急所用。这种授权方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也常常蕴含较大的风险,一般都较谨慎。此外,对于重要的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以有效防范货币资金被贪污、侵占、挪用。

(三)会计信息系统控制

这种控制方法要求单位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薄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作为一个控制信息系统,对内能够向管理层提供经营管理的诸多信息,对外可以向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用于投资等决策的信息,是重要的内部控制方法。在运用会计系统控制方法时,对有关凭证的稽核和审查要引起高度注意。

控制论范文第5篇

1.设置绩效考核指标,落实责任部门。将多因素组合的预测方案与各责任部门联合评估,设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形成绩效考核办法。可将保费收入、应收保费、综合赔付率、综合费用率以及分解后的手续费、销售管理费用、人力成本、其他各项管理费用等关键控制指标分别落实到各职能部门等,并确定各项指标控制的责任部门及责任人。

2.主要成本费用支出的事前审批及控制。以人均产能为主要标尺,制定人员配备标准,统一规范工资发放标准,控制新增人员配备及相应人力成本、对招待费、差旅费、会议费、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等预算内支出,坚持事前审批,严控预算外支出。在预算指标范围内,根据经营规模预算制定资产配置标准,避免盲目购置。对办公设备配置充分考虑其使用效率,并根据员工工作性质或职能制定办公设备配置标准,同时考虑部分办公设备在公司同职场范围内统筹使用。机构筹建时注重当地保源、经营损益规划等研究,考虑新建机构的利润贡献周期。

二、事中关键环节及其控制

1.核算控制。及时、准确核算各项成本费用,如实、完整反映当期经营成本,据实计提、摊销相关费用,建立相关辅助账和明细登记簿备查。业务及财务数据真实性审核。严格审核经济事项、支付性质、支付对象、财务原始附件的真实性,据实反映各项经营成本。禁止以费用报销方式变相支付销售人员工资及福利、变相支付手续费、变相费率优惠、掩盖净保费入账等违规支付行为。杜绝假发票、假批单退费,确保业务及财务数据的真实性,降低经营成本,规避监管及税收处罚成本支付风险。

2.支付流程审核控制。实行集中支付及管理,二级分公司集中支付所属机构业务支出及费用,严格权限审批、支付审核流程、预算执行。建立财务预警,加强预算执行过程控制。通过信息系统的支撑,实现系统中可实时或定期提取业务及财务各项经营指标,如综合赔付率、综合费用率、可用费用额度、综合费用控制率指标,尤其是综合成本超预算或异常,变动费用或边际成本变动趋势异常等。(四)资金管理控制。严格账户资金管理和现金流管理,加强资金的上解下拨流程跟踪,减少账户资金沉淀,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各分支机构保费收入资金必须按规定时间自动上划,业务账户资金及时归入保费收入专户。总公司严格按预算审核各项费用资金申请,以控制资金下拨方式辅助成本控制。

三、事后关键环节及其控制

1.跟踪分析,财务检查。财务部门会同业务部门和其他责任部门,定期跟踪分析,召开经营分析会,剖析问题,提交分析报告和经营目标执行情况报告,以便调整相关政策。同时,定期组织财务风险及财务工作质量检查。对账户资金、资产、成本预算执行等情况通过现场或非现场检查方式,防范财务风险,降低风险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