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企人才合作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Abstrac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one of important ways of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for institution of higher learning. Star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aking School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for example, this article proposes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raining applied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mode based on strengthen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university.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mode;training applied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0-0261-03
1 概述
1.1 背景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面临产业和经济的转变,因此教育要成为新支撑、新动力;教育要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为新型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但我国的高等教育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应用型人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级创新型、实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离开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是空话。而实践教学则主要依托校企合作的平台来组织实施,校企合作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发展的内在需要,对国家强盛、社会进步、学校发展都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1.2 校企合作的现状
1.2.1 现阶段校企合作的模式 校企合作的概念源自欧洲,到上世纪中叶,欧美发达国家为了提高培养技能人才的效率,先后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并制定了相关法律和法规,明确学校与企业合作中,双方必须履行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双方共同承担培养技术人才的法律责任。德国的“双元制”,便是具有代表性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德国工业经济腾飞的“发动机”。
校企合作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是适合企业用人要求和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路子。校企合作目前主要有以下模式:①“学生顶岗实习”模式:在学校完成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技能实训之后,由企业接收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有的企业择优录用学生,与学生签定就业协议。②“校企共建专业”模式:由企业与学校共同承担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教材与教学内容、专业实训设施设备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③“企业订单培养”模式:学校的学生就是企业的准员工,企业与学校合作,有针对性的培养适合该企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员。
此外,还有其它的一些模式,但这些模式是学校和企业进行的一些初级合作,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1.2.2 高校在构建校企合作模式时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虽历经多年的尝试,目前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难找、难合作、难落实、顶岗难上岗。
①校企双方在合作中随意性太强,在建立校企合作模式过程中,受学校地域、规模、性质及主管部门等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经济因素的影响,学校很难找到理想的合作伙伴。②校企双方未从长远战略的角度来考虑双方之间的合作。一些校企合作缺乏维系双方关系的坚实基础,许多都是学校一厢情愿,主动向企业寻求合作,而主动来校寻求合作的企业则很少。③当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大多是浅层的校企合作,并没有建立起持续发展机制,有的签有合作协议,但难落实,所以许多学校真正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基地不多;有的有基地、虽然也采取顶岗实习,但存在不到岗、难实现真正的顶岗,特别是现在许多企业,因为实习生的安全、难管理等原因,不愿接受学生实习,使实践教学的目标难以实现。
2 新形势下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校企合作;合作机制;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是指教育机构与产业界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领域开展的各项合作活动。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虽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认识不清、企业积极性不高、职校服务企业能力不够、措施不力等问题。问题的实质是机制问题,没有好的机制企业对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没有制度保障。要想完善校企合作必须从体制上进行研究。建立完善稳定的校企合作模式应研究如下几项合作机制:一是利益驱动机制;二是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三是共享机制;四是沟通机制;五是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六是校企合作绩效考核机制。
一、利益驱动机制
开展校企合作,除了要求学校和企业响应国家号召为社会职业教育贡献力量外,少不了利益的驱动。建立基于互惠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有利于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
学校和企业各自有其独特的优势:学校有企业需要的专业技术、有优秀的毕业生,有能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及对企业员工进行多项培训的专任教师;企业则有学校所期待的实际教学环境,各种设备设施和真实的职场氛围。因此找到两者间的结合点就能建立互惠双赢的运行机制。
二、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
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是国家、学校和企业的共同责任,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和健全的保障机制就很难让校企合作发挥真正的作用。
产学结合教育和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我国很早就非常重视的问题,早在2007年我国就成立了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广西也非常重视产学研合作工作,南宁市人民政府早在2009年3月就了“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南宁市政产学研合作机制的意见”。学校也应当积极接纳政府的意见设立校企合作专门管理机构,统一协调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立符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需要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及较为健全的评估和反馈系统,使校企合作有一系列制度的保障。
三、共享机制
校企合作的基础是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和利益共享,因此必须建立基于优势互补的共享机制。学校可以根据企业实际开设符合需要的专业、开发专业课程、参与各种新技术应用与研究、开展多种技术服务;企业则可从实习学生中找到理想的品学兼优的年青人材,从而为企业的明天搭建良好的人才梯队;学校可以分享企业的机械设备、车间和实践经验培训学校的学生;企业可以分享学校的科研能力和师资力量进行科研和培训员工。以上合作需要一个健全的基于优势互补的共享机制来协调。
四、沟通机制
开展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的沟通很重要,学校和企业的沟通单是表面的沟通难以达到思想的融合,因此需要建立基于文化融合的沟通机制。文化的融合是促进校企之间有效沟通的重要举措。
加强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制订出校企合作例会制度是保证校企合作持续、稳定的有效途径。只有在学校和企业彼此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引入企业文化和标准,才能形成共同的发展愿景,文化融合不仅在校园中营造了良好的职业氛围,也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及社会影响,学校也能在合作中有效吸收企业在管理、技术、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优点和长处。
五、联合培养人才机制
校企合作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形成企业、高校之间建立人才交流和人才培养的人才训练基地,必然要完善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包括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到高校担任兼职导师制度和学校教师去企业指导实习生和毕业生的制度等。
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特点:一是发挥各方优势联合培养人才,对于合作各方而言,是一种共赢模式。对企业而言,短期内可以解决企业的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从长期来看可为企业储备专业技术人才;对高校而言,有利于学生(大学生、研究生)理论联系实践,使高校的研究更贴近实际、贴近市场需求。二是合作期长,是长期合作的必然结 果。三是合作风险比较低。
六、校企合作绩效考核机制
校企合作的效果如何?合作中有哪些问题要解决等等,这些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考核机制。政府应当将校企合作纳入学校评估和企业评价的指标,表彰和鼓励先进。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一、电子商务专业高端技能型精英人才培养的背景
(一)电子商务高端技能型精英人才供求不平衡、不匹配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了,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投入到电子商务平台发展中,但是与此同时,也会造成对这方面人才的缺乏,从目前我国电子商务高端技能型精英人才的发展需求来看,一方面,存在着以电子商务平台作为主要的发展企业面临着人才的缺乏,为了满足企业岗位的需要,大部分是从其他行业或者专业进行改行的,在整体上而言,素质以及能力的都比较弱,这也是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平台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的发展中,电子商务高端技能型精英人才的缺乏现象尤为严重,另一方面在于,目前各大专科或者职业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较多,出现了在本科院校的电子商务高端技能型精英人才专业较少,并且就业率比较的低,不少本科毕业生存在着学非所用,甚至出现毕业等于失业的现象,出现了不适应电子商务实际需要的所谓“专业人才”供过于求的问题。
(二)专业教育教学内容和标准与企业的用人标准出现偏差
结合目前学校在电子商务平台培养高端技能型精英人才的实际情况,一般的学校在教育与职业的发展之间缺乏一定的联系,采用常规的理论与实践课相互之间的分离,专业课程与实际企业的发展之间不相符合,甚至教师的队伍参差不齐,造成了在教学中教学的内容与企业用人的标准之间的偏差比较严重,在高端技能型精英人才培养方面,与企业之间的要求相差甚远,学校与企业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对接。
(三)内涵式发展之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学校发展现由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转变,从示范申报到示范建设,再到人才培养水平评估都体现了高端技能型精英人才培养质量的发展趋势,都需要相应的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有关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质量工程的政策文件。
二、高端技能型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目标
依托现代化的企业以及面向社会的行业发展,加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对于采用的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去报长效机制的有效运行,搭建一个合理开发的深度合作平台,使得企业真正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去,成为办学主体的一部分,与学校一样成为办学双主体,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的工作目标,而且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既要考虑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通用要求,扎实发展专业化的基础,培养高端技能型精英人才的基本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有利于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拓宽人才的就业率,提高职业发展的可能性,同时结合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将学生的职业个性能力以及岗位拓展能力进行综合性提高,解决就业的问题,分阶段对学生的能力进行不断提升,使得学生在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上又具备了较强的创新能力,对管理问题进行解决以及优化发展潜力。
三、高端技能型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路及措施
(一)高端技能型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路
将2+1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学校与企业之间展开深度合作,将一元化的发展模式拓展到二元化的办学方式,学校与企业之间都共同承担着人才培养的任务需要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工作,对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职业通用、职业个性以及综合拓展能力进行不同阶段的培养,调整出符合职业发展的课程体系。
(二)高端技能型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措施
1.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机制体制,构建建立校企合作平台
按照校企合作办学指定思想,建设“两层机构、五个方面”的校企合作机制体制。两个机构为电子商务校企合作委员会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委员会;五个方面为校企共同进行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系级校企合作管理制度,逐步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
“两层机构、五个方面”的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具体操作中,两层机构主要是校企合作委员会下增设体制机制建设工作委员会和系企合作专业建设理事会,调整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按照专业和专业群建设需要,成立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校企合作方面的制度建设。
制定全院校企合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督促、检查各教学系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组织引进企业,组织实施学校投资额度较大及跨系的校企合作项目。五个方面的具体的工作是制定本系的校企合作工作计划和总结,按学院要求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实施本系的产学合作项目,配合校企合作处完成院级校企合作项目,开发新的校企合作企业、维持与已有校企合作单位的良好关系,配合校企合作处完成全院校企合作方面的评价、资料归档及管理。
2.校企合作形式与运行机制建设
校企合作是电子商务平台高端精英人才的一大核心模式,可以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建设,成立校企合作的委员会以及专业建设的委员会,根据学校专业发展以及需求,不断拓宽合作的领域,双方积极的寻找合作的方法以及途径,合作的内容不断的丰富,以人才培养以及技术服务作为纽带,以校企双方作为利益点进行互相结合,随着时间的发展,多数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以认为本,人才共育,共同管理、责任共同承担以及研究成果共享的一种长效合作运行机制,实践中,学生可以在校企合作的教学方面进行合作,学生在学校期间完成基本的理论课程的学习以及基本职业发展的能力的培训,在学校的第四学年,可以在校企合作的学校进行一学期的实践学习,但是培养学生专业的课程需要学校与企业共同商量决定,可以考虑企业的骨干人员进行教学担当,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训,亦或者进行工学交替,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制定的教学方案、电子课件、授课计划或者项目的相关作业,制定一些列的考核标准,并组织相关的考核,完成全部的教学活动,学生在真正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熟悉理论知识的运用,在理论中发挥实践的作用,实现做合一一体化,通过一学年的订单培训,学生既可以完成学习的任务,也可以通过相关的考核以后,校企联合结业证书,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实现带薪顶岗实习或者预就业。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成果
在人才培养模式下,办学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学校,学校与企业的用人标准进行互相协调,避免因为教学内容以及实际需求之间相互脱节,不同的培养阶段将学生的能力由职业的基本能力拓展到综合性的发展能力,在岗位上发挥的更加淋漓极致,学生刚走进社会的身份也在不断的变化由基础员工到学徒,在到正式员工,能力不断的递增,进行前后连贯,毕业生的质量明显提高,企业也容易招到适合的应用人才,与学校容易形成长期的合作。
从学生对人才培养模式接受的情况分析,采用这样的模式培养出来的人一般能力突出,对于未来,薪酬比例不断增高,成长的空间也在加大,容易使得学生在短期以内走上高层的位置,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有着引领的作用,现代化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电子商务平台中的企业与学校合作往往比较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这是一种教、学、做合一的平台,使得他们更快的成长,获得更好的工作机遇以及发展机会。
电子商务平台高端精英人才培养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对学校条件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这样的培养人才模式中,企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办学主体,将有实战经验的专家以及企业骨干人员进行师资队伍的整合,将企业作为培养学生实验基地,在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同时,也可以很好的改变学校的环境,为学校节约了一定的资金。
对于本科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深度开展校企合作模式,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内容、合作方法以及运行的机制有效的融合,积极有效的开展了双主体办学,开展了我国积极有效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对专业集体群以及校企深度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以及借鉴的作用。
紧密联系合作企业,积极进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建立了合作关系的电子商务企业按培训班学员人数拨付了资金设备,建立了相关的实训室。
实行股份制合作。企业以资金设备入股,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学校以学生作为人力资源入股企业,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学校也分享了企业发展的成果。目前这种做法我校还处于积极探索阶段,它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参考文献:
[1]韩臻,黎琳,何永忠.美国信息安全教育和人才培养措施借鉴[J].保密科学技术,2014(07)
[2]黄淑勇.高职电子商务专业“B+D+E”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08)
[3]许英.报关人才培养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经贸实践,2015(12)
[4]孙亚.基于高职商贸类市场营销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9)
[5]何守超,陈婷,潘维真,张茂雨.“班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15(05)
[关键词] 高职 私营企业 工学结合 教学管理
教高[2006]16号文件中要求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浙江省是一个制造业大省,国有大型企业相对较少,大量的是中小型规模的企业,尤其民营企业数量众多。这些企业对员工进行技能提高培训的意识较差、培训能力较低、培训手段落后,他们更希望直接招到进入企业就能立即操作的高技能人才。因此,为企业培养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与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是我们的努力目标和责任。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为高职类校企更好的合作提供方式和借鉴经验。提供和私营企业共同管理的过程文件样本,同时为高职高级工培养的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方式提供方法和经验。为“蓝领成才工程”提供一种工学结合培养高职类“高级蓝领”模式。
一、操作方式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校内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化课程。校外采用“短期就业订单”合作培养的方法进行教学。
和私企签订的就业订单是指学校根据私营企业的用人需求,安排学生的实践岗位,同时与企业签订人才需求协议,其中包括学生实践过程中应达到的技能要求和企业的定单承诺。通过和企业签订就业定单,进行针对性的岗位技能培养。双方共同制订学生实践过程中的实践计划,安排指导人员,制定过程中分阶段应达到的技能目标。通过和企业的密切合作,积累经验收集数据,学习各方面经验,建立以国家职业资格(高级工)鉴定规范依据的岗位培训模式,和私营企业共同制定培训方案作为样本并具体实施。
二、教学实践
1.双赢的合作形式加大了企业参与积极性
企业参与教学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是一个全球普遍存在的问题。所谓不高是企业需要利益最大化,因为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主业而非企业的主业,因此企业的积极性没有学校高理所当然。但目前企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技能型和操作型人才,企业到人才市场挑选员工不如和学校合作,教师和企业共同管理和培养学生,企业还可以优先挑选优秀毕业生,所以企业也愿意和学校合作,就业订单的签订使企业和学校一道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符合企业要求的针对性地培养。特别要提的是,因为我们的学生是企业未来的员工,在学生实习过程中,企业按需培训,严格管理,校企双方共同培养。企业承担人才培养任务,为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提供机会和真实的岗位,使学生感受企业氛围,了解企业生产组织、产品设计和制造,接触生产实际,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树立实践观念,增强职业意识,提高专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短期就业订单的签订有效发挥了学校和企业各自的教育优势,密切了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关系,提升了工学结合合作层次,落实了对“适销对路”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能力和知识的培养,为毕业生就业架起了桥梁,开出了“直通车”,构建出了一种有效的就业机制雏形,使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专业人才使用达到了“无缝”接轨。
2.有落实的教学管理是计划实施的保证
和私企合作订单教学的特点是学生的工作和实习岗位分散安排及私企的管理不完善,部分私企的管理方式落后。因此教学管理的任务更重同时也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围绕“加强实践教学,注重技能培养”,重点抓规范操作和规范管理,对学生加强和完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践环节的“双重指导、三重管理和四有制度”。这个管理制度是指:每位学生都有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和专业指定的本系指导或管理老师的双重指导和管理,再加上班主任的三重管理。教师管理有记录,学生每月返校定期和校内指导老师见面、系部日常有督查、实习单位有沟通。我们一直重视和关注学生专业实习环节与毕业环节的实习实训,并将此过程管理作为我们教学管理的重点,做好、做实。在专业(顶岗)实习期间,严格按本岗位国家职业标准要求进行岗位训练,分阶段实施,通过实际操作训练,基本达到高级工操作水平,让我们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真正学有所获,动手能力和适应性得到增强、技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学生完成专业实习或顶岗实习都必须提交以下成果:实习工作日记和不少于5000字的专业实习论文或实践报告并以电子文档形式保存按要求整理并装订成册。答辩时必须制作PPT答辩。对学生的实习,我们的考核成绩组成由以下几部分内容组成:实习技能考核成绩30%、实习单位意见30%、指导教师评定成绩10%、评阅教师评定成绩10%、答辩成绩20%。
3.双方共同制订实践计划
学生实践计划由指导老师和企业协商共同制订,在不违反劳动法等政策的基础上,考勤遵守企业规定,学生的上岗培训由企业完成,计划包括每个月学生应达到的技能和能力目标,完成的实践任务和心得体会。每月回校接受校内指导老师的检查。
实践计划是以专业所对应高级工培养模式制定,企业针对我们学生制订培训计划,在菲丝凯化妆品有限公司、杭州陶源秀化妆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对我们专业学生进行合作培养高级工的尝试,按高级工职业资格标准,找技师、工程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结对培养,结合毕业实践环节的具体要求,以高级工标准进行任务下达,努力缩短学生的岗位适应期。通过实训学生不仅可以取得反映高职学历的毕业证书,通过鉴定还可以取得反映职业能力的职业资格证书。化工专业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可以获得毕业证书,还可获得由国家劳动部门认可的分析工、操作工的中、高级技能等级证书,目前双证率达100%。大部分学生获得了三证(毕业证书、分析工证书、化工操作工证书)。管理过程中有适用的多份表格。例如订单协议样表:
就业定单实习协议书
甲方: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临江学院
乙方:
实习是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业,是学生学习内容的组成部分。为了加强校企合作,深入推进工学结合,促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质量,培养适应企业单位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保证实习质量,甲乙双方本着双赢的目的,经协商对甲方学生在专业就业顶岗实习期间(三年级)进行双方合作培养,通过对甲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技能训练与顶岗实习,为乙方输送真正高素质高技能的员工,甲乙双方就此达成如下协议:
一、乙方对甲方学生提出针对性的技能训练目标与顶岗实习任务,同时结合相关工种的高级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规范,双方共同进行本阶段的培养方案的制定并对学生实施必要的理论指导与技能训练指导。
二、乙方为甲方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与技能训练的场所,参与顶岗操作,并选派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老师,保证其技能水平的提高。
指导老师(师傅)姓名:,联系方式:
三、甲乙双方根据毕业实习环节具体工作计划与任务,进行双方共同指导与管理,确保顺利完成学业与任务。
四、甲方根据乙方的要求,让乙方择优录用实习生名为本公司员工。
学生姓名:
甲方代表:乙方代表: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临江学院(盖章)(盖章)
日期:日期:
4.双方共同评价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在建立企业本位的评价体系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学生实习期间,企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实训环境,充足的实训耗材,完善的实训设备、工具及指导,使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得以落实。最终的实习成果评价和职业能力评价在企业进行,即在岗位实习后由企业专家和职业资格考评人员对学生所获得的职业能力按照企业的实际要求和职业资格鉴定规范进行全面测试,重点测试学生是否已达到职业能力目标。校企双方共同接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约束,因此,最终的职业技能评估可作为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和毕业的依据。企业对这种合作模式非常认可。因为学生也是企业花精力培养的,所以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企业的认可。我们在陶源秀化妆品有限公司的学生一年后已经做了车间主任。在菲丝凯的学生已经在企业的制造、采购等各个岗位担当重任。
去年我们学生都以就业订单协议实习,企业为学生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双方认真实施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2010届就业率98%。我们2011届毕业的120名实习生就业定单全部签好,实习工资在1000元左右。9月份开学全部以定单的方式顶岗实践。
我们经过几年的操作,总结出要想达到好的合作效果,首先,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对学校来讲首先与企业签订订单协议并将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是最好的途径。其次,学校要加强和企业的沟通和联系,有问题及时解决,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特别要注意的是坚持教学标准制定的培养原则,要求对方配合,为实习生制定培训计划。另外,在下厂前就对学生进行观念教育,使学生摆正位置,认真实习,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加强和学生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同时和企业坦诚相待,出现问题不回避,出现冲突协商解决。同时老师关心毕业生的成长,毕业生有好的发展对实习生有鼓舞作用。
总之,学校通过了解企业需求与社会紧密结合,通过和私营企业形成多个样本,在不同实习实训基地进行试运行推广,观察效果。通过就业订单,学生顶岗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眼界。在这些企业实习实训的学生提前适应了该企业的环境,在顶岗实习中熟悉了就业单位职业岗位的工作程序、工作要求和技术要求,学生实习的培养和毕业时企业的使用达到了无缝接轨,为就业提前打下基础。另外,企业通过对这些的学生的考察,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人才,一举两得,这样的工学结合恰好能弥补双方的不足,增加资源利用效率,不仅有效发挥了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密切了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关系,还提升了双方的合作层次,使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使用的“无缝”对接成为可能。
我们希望通过本项目,为高职类产学结合提供方式和借鉴经验。提供和私营企业共同管理的过程文件样本。提供一种工学结合培养高职类“高级蓝领“模式。
参考文献:
[1]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教育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示范性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本土化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培养应用性人才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与教育环境,发挥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校内教学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和岗位能力的生产现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同时,地方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又是服务区域经济的基本元素,区域经济的发展给地方高职院校的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常德职院)于2009年8月被湖南省批准成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单位,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背景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自身区域优势、自身特点来实施本土化的校企合作,是示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实施“校企合作”本土化的意义
1.便于把握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为职业教育的专业发展提供信息
在高职院校与本地企业实施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能及时掌握到一线人才的需求情况,分析常德区域内产业结构的演变情况及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现状,进而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开发及课程体系建设,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
2.有利于校企之间的研究开发、资源共享和成果转化
地方职业院校实施本土化的“校企合作”能极大的整合区域内的科技信息,建立高效、开放、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能尽快的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最终增强科技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服务常德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3.提升“两型”社会的建设水平,促进常德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常德市作为以“长株潭”为核心的3+5城市群建设中的一极,在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规划纲要上提出了“数字常德、工业强市”的口号,并要打造“常德工业走廊”。实施本土化的校企合作能将区域内的政府、高校、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信息窗口等有效的整合在一起,极大的提升常德工业建设水平,促进本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二、常德职院实施校企合作本土化的现状及不足
1.校企合作的现状
常德职院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市场需求,按照基于“工作过程,能力本位”的思路与本土企业进行了大量校企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2+1”的教学模式。学院现有护理、机电、药学、园林、建筑、旅游等25个专业,建立了覆盖所有专业的16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前2年以在校学习为主,第3年在实习单位顶岗实习一年。学生在顶岗学习过程中,具有员工与学生的双重身份,使企业的实际技能学习与校内学习有机结合,即是对校内所学知识的检验,更是实现能力与岗位的“无缝对接”。
第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近年来,学院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根据企业需求,有针对性的设计培养方案,施行多种形式的订单培养。一是“委托培养”,如酒店管理专业与惠州康乃尔大酒店、常德共和大酒店等十多家五星级酒店签订合同,对酒店的新招员工都送到常德职院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二是“定向培养”,如园林专业与常德大众园艺有限公司、常德武陵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常德武陵区润心园艺经营部等单位提前签订了就业协议,并与企业共同确定培养方向,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制定课程体系。
第三,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在校企合作中的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是由学院提供场地和师资,企业提供设备、技术等共同建设资源共享的实训基地。如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与常德市东亚汽车有限公司在校内共建了常德职院驾校,不仅可以提供驾照培训,更是学生进行汽车电器原理、汽车维修等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的一体化现场教学及实训场所。
第四,为地方提供专业服务。如护理专业用学院的优质卫生资源,与社区医疗机构合作,组织学生为居民提供护理保健等服务,不仅加强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和社区预防保健知识等方面的训练,同时也缓解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
2.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常德职院校企合作形式多样,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校企合作的侧重点没有与区域经济特色相适应,没有强调自身区域的稀有资源性,校企结合流于某些比如签协议、挂牌、赞助等形式。如学院的16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中,各专业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医药卫生类专业,而会计电算化专业至今都没有由本地企业所提供的稳定实训场所。
第二,校企合作的形式单一。目前,常德职院的校企合作采用企业赞助方式比较多,但没有在行业内组合、形成集团化特色,大多数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还停留在初始建设阶段。如常德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被誉为“长沙的后花园,张家界的姐妹花”,常德职院的旅游英语、酒店管理等专业与常德市共和大酒店、桃花源景区等都单独签订了定单培养与就业协议,但与地方旅游协会间缺少合作,并且各实训基地之间也很少有合作项目。
第三,校企合作没有适时结合本地经济的优势发展自己的企业和服务实体,形成服务地方特色的多渠道、多层次、结合自身优势的校企合作。据2009年常德市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重点建设的烟草、医药、机械、食品、纺织、纸业、铝材加工等行业的产值占到了全市GDP的80%以上。但在常德职院的25个专业中,护理专业是重点建设专业,呈现一枝独秀的发展趋势,学生规模占全校生的30%以上,也是校企合作做得最好,最成功的专业,这种现象与学院的“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理念显得不协调。
三、实施校企合作本土化的应对策略
1.专业发展方向应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应体现其专业特色、办学特色和区域特色。本土化特色反映在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结合的层面,也反映在办学模式、服务对象与性质等方面,不仅要校企合作,而且要探讨怎样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发展,直接或间接融入企业的经营与建设之中,职业教育获得企业的认可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
常德承接“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辐射,通过发挥自身优势着力构建的湘西北中心城市,担负带动整个湘西北地区发展的重任,在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规划纲要上,市政府提出了重点发展医药、机械、烟草、食品、纺织、纸业、旅游、铝材加工等行业。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常德职院应对原有25个专业进行优化重组,调整专业建设规划,重点打造制造、生化与药品、农林牧渔、旅游等专业,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的需要,对接区域经济支柱产业。
2.全面加强同地方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行业特色
常德职院一直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技术人才的基地。因此,学院应与常德的医药、机械、烟草、食品、纺织、纸业、旅游、铝材加工等企业的对口需求之间形成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紧密合作。积极争取重点企业对学院的教学、实验设备等的支持,并策划建设资源共享的校企合作项目;建立双方合作的长效机制,推进校企合作项目对接,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发挥职业教育为社会、企业服务的功能,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加大学院科技服务区域经济的特色,积极推广农业、机械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推动学院整体科研水平的发展,提高学院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扩大学院在地方企业间的影响。
3.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第一,制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制定校企合作工作计划,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在与企业充分研讨、论证的基础上,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开放办学。部分专业应改变“2+1”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灵活机动的顶岗实习安排,做到顶岗实习“可控、有效、双赢”的效果。
第二,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大力开展“双证书”教育,学校各专业与企业专家共同组建工学结合课程建设项目组,聘请企业实践专家全面参与课程建设工作,将职业资格认证、职业规划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及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工学结合配套教材等教学资源库建设,完善课程标准,实现课程教学设计与专业职业岗位、岗位群、技术领域任职的深度融合。
第三,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学院各专业应把握专业的发展趋势,加强对已建成校外实训基地的维护、升级与管理。不断完善校外生产性顶岗实习的管理与监控体系,切实保证在企业内进行的实践教学质量,提升校外实验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
4.加强社会培训服务工作
常德职院高度重视对外培训工作,2008年牵头成立了常德职业培训教育集团,包含国家建造师培训基地、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市农民教育培训基地、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省移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基地、省“雨露计划”职业学历教育培训基地等,至2010年底为常德市及周边地区培训学员14000多人次,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学校还应进一步拓宽社会、企业培训服务渠道,开辟新的培训市场,增加培训项目,不断加强对企业的培训力度。例如在各单位的培训示范任务指标中,提高对企业人员培训的比重。确立种植、机械制造、生化制约、农产品加工等本地重点行业培训基地的地位,争取尽快实现与重点企业共建培训基地的目标,不断增加社会或行业企业培训中心、技能鉴定站(点)的数目,增加职业技能鉴定工种,扩展职业技能培训资质。通过完善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管理制度,协调各系部的教学资源,强化过程监控,建立奖励机制,从而搭建起学院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的平台,不断提高学院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丁金昌.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校层面的思考及示范院校建设的实践[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
[2]彭万勇.重庆构建区域经济产学研“一体化”论略[J].重庆教育,2009,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