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移动互联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今年8月,日本软银董事长孙正义到中国杭州参加阿里巴巴的网商大会,他第一次出差没有带电脑,只带了一部iPhone 3G手机。所有商务邮件处理、浏览新闻、查他所喜欢的棒球队的成绩,都在手机上完成。
“不久的将来,移动互联网的业务规模比PC互联网更大。”孙正义告诉与会的3000名嘉宾。
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的高速增长印证着这种预测。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8年上半年,中国2.53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数达到7305万人,占全部网民数的28.9%。仅2008年上半年,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数量就增长了2265万人。而2008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手机用户规模总数达到6.16亿户,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到8450万人。
然而,中国移动互联网还处于“黎明前的黑暗”――90.4%的移动互联网网民为30岁以下人群,购买力不强; 广大的独立WAP网站的赢利模式还在苦苦寻觅中;运营商的“霸王条约”若隐若现; 资费过高……青涩的中国移动互联网,还需要阳光与雨露的眷顾。
浮华背后的“推手”
刚刚参加完日本移动互联网峰会的优视动景(UCWEB)CEO俞永福非常兴奋。2007年底,日本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已经是PC互联网流量的4倍,中国移动互联网大约比日本晚3年~4年,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将在2009年迎来迸发期。
尽管笼罩全球的金融危机令所有的实体经济寒意阵阵,但移动互联网从业者的信心并非毫无根据。电信重组、3G牌照即将发放,都是“利好”消息。
“电信重组,有利于三大运营商均衡发展,有利于改变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局面。”一家移动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对记者说,运营商的强势地位,一直是众多独立WAP网站头上的“紧箍咒”,运营商间的竞争,可使独立WAP网站在与运营商的合作中多一些筹码。比如在竞争的压力下,中移动2009年的资费调整就已经出台,而3G牌照即将发放更是好消息。望穿秋水多年后,中国3G终于迎来了真正应用的时机。3G技术带来的上网速度的加快以及用户体验的提升,必然带来用户量更快的攀升。
过去几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一直在“漫长的黑暗隧道”中快速穿行。1999年,伴随着PC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移动互联网开始萌芽; 2002年后,在彩屏、带宽、GPRS等技术的推动下,中移动伺机架构出WAP模式,2004年WAP网站大规模出现,但在前两年运营商新规之下,大量的SP纷纷破产或转型。中国移动互联网业的各个环节都在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取决于三个因素: 终端、网络和商业模式。”天腾时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马腾说,自2004年后,手机终端PC化、智能化; 网络的带宽不断提高,速度不断提高; 2004年SP模式受冲击后,很多从业者发展“类PC互联网”的免费模式,这三大要素都促进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在内外气候基本都具备的情况下,各种分析机构都对移动互联网的未来抱以乐观的态度。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副总裁刘爱力预计,电信运营商来自互联网的收入将从2006年的2%增长到2012年的20%。易观国际研究结果显示: 2011年中国WAP市场规模将达到522亿元,从2007年~2011年的WAP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4%。
但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邓中元认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还处在初期阶段。将来,移动互联网是固网、移动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
Access公司中国区副总裁Brenda Jiang则认为,“从重组落定、3G发牌到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成熟,应该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07年~2010年,带宽增加和手机屏幕增大,会带动3G各种应用发展起步; 2010年~2015年为第二个阶段,运营商将通过嵌入式软件为客户提供更多针对性的服务,基于用户行为分析,提供更细分的服务; 2015年~2025年是第三阶段,即成熟期,将有更丰富、更多样化的业务和赢利模式出现。
从萌芽到受挫,从SP模式到“类互联网”模式,中国移动互联网在3G和电信重组的推力下初现端倪,舞台已搭好,各种角色开始登场。悄然间,手机制造商、运营商、传统IT巨头、互联网公司等那些原本“井水不犯河水”的企业纷纷开始在移动互联网的地盘上“跑马圈地”。然而,谁会笑到最后呢?
各持利剑
今年11月,原My Space中国区总裁罗川正式出任中国移动旗下的卓望互联公司COO,着力于中国移动的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和执行。电信运营商从互联网业“挖人”,可见中移动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迫切程度。
无独有偶,11月28日,中国电信移动业务“天翼”品牌正式,高速上网下载、在线收看电视直播、查询股市资讯、邮件收发、公文处理以及语音导航……各种与互联网相关的功能,全部可以在手机上实现。之前,中国联通也已经开始了类似的互联网战略。
从移动运营商对移动互联网的“渴求”,可看出移动运营商对该市场的野心。
早在2006年下半年,中移动宣布停止与各SP的即时通讯业务合作,随即开始力推其旗下的“飞信”。截止到2007年底,飞信注册账户达到7326万,其中活跃用户有1281万,现在的注册用户数已突破1亿大关。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曾表示,要“以移动飞信业务为载体,构建移动通信与互联网一体的真实和虚拟相结合社区,创建互联网新业态。”
而中移动另一互联网业务“移动梦网”早就对移动音乐、移动搜索、移动IM、移动支付、移动电邮等进行了新的规划与调整。而全力打造的“139社区”正向“手机SNS”领域迈进,集合短信、彩信、飞信和手机邮箱等功能。
针对运营商大张旗鼓地进军互联网,业界是“喜忧参半”。乐观者认为,这有助于市场做大; 但看空者却认为,运营商的进场,将把利润最为丰厚的环节抢去,留给应用层面公司的空间不多。
艾瑞公司资深分析师张燕玲分析说,运营商进军移动互联网的优势是手机用户资源非常丰富,作为移动互联网产业中的“管道”角色,必然决定了运营商是未来产业链的主导。但运营商新成立的互联网公司怎么和母公司在资源上达到共享,是考验内部协调的大问题。而另有分析人士认为,运营商原有的体制、文化也是其发展互联网业务的大挑战。
当然,把手伸到移动互联网业的巨头不仅仅是电信运营商们。互联网巨头Google今年9月推出了Chrome浏览器,10月底发售Android G1手机,推出Android手机开源联盟,其在移动互联网上的野心昭然若揭。
而中国另一网络巨头腾讯,早已闷头在移动互联网上发大财了。根据腾讯2008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腾讯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收入达到3.725 亿元,占第三季度总收入的18.4%。
觊觑这块市场的还有传统的电信设备商,诺基亚早已按捺不住,不仅并购多家互联网企业和移动增值服务公司,又宣布将Symbian操作平台开源。目前,诺基亚已经建立了一个名为Ovi的互联网服务品牌,作为开启移动互联网大门的钥匙。
而另外一家电信设备商巨头RIM(黑莓)也早就开始在移动商务领域中开拓。根据RIM(黑莓)中国区总经理刘征宇介绍,RIM目前在中国和中移动合作,共同推动移动商务。
当然,还有众多的新创立的移动互联网公司,渴望在该领域“一鸣惊人”。国内第一大手机浏览器优视动景希望未来成为移动互联网的“Google”,大头无线、3G门户、Yicha搜索、3G泡泡、天下网、当乐等等,各自在门户、游戏、搜索、手机SNS等领域布局。群雄逐鹿,大象和蚂蚁共舞,谁会笑到最后,还是未知数。俞永福认为,今后一两年内,移动互联网的产业链并不能明确。“因为大家都在找定位。”
易观国际分析师邓中元认为,移动互联网不再是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不是内容提供商之间的竞争,而是以运营商为核心,围绕运营商形成的产业链之间的竞争。这很可能是电信、移动、新联通这三大联盟之间的竞争。
挖掘用户价值
8450万的移动互联网用户,究竟是怎样的群体,这些用户的价值如何评估,是移动互联网“淘金者”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根据艾瑞的《2008年中国手机网民手机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30岁以上的手机用户占到9.6%,25岁以上占到26.5%,18岁~24岁占到65.5%。高中以上学历的手机网民占到72.8%。90%以上用户的年龄在30岁以下,属于低价值的用户群。
而且,这些用户群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外来人口积聚地。广东是手机网民第一大省,该省手机网民占了全国手机网民数的36.7%,其中外来务工人员给这个比例贡献颇多。艾瑞调研数据显示,无收入手机网民占到40%,其中学生比例高达90.6%。业内人士认为,外来务工人员和学生是低价值人群,这让移动互联网的价值大打折扣。
有人士分析认为,目前移动互联网手机用户呈现“两级分化”的趋势,一种是非常高端的商务人群,比如外企的高管、经常出差的商务人群等,这些高端用户用智能手机进行收发邮件、OA办公等; 另外一种是非常低端的用户,比如外来务工人员、学生、军人等。
这些低端的用户应用最多的是手机上的娱乐和信息搜索业务。根据艾瑞的《2008年中国手机网民手机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手机网民自己安装的手机软件中,游戏软件、浏览器、影音播放类软件分别以55.6%、45.0%和40.4%的比例位居前三。手机网民自己安装的软件类别分布比例体现了手机网民的上网需求,从游戏软件、浏览器、影音播放软件的安装比例,可以看出目前手机网民对移动互联网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休闲娱乐和信息搜索上。
针对高端用户的应用,刘征宇曾经给记者举了几个例子。目前黑莓在国内应用最多的是邮件和个人信息管理。比如黑莓手机和电脑共享邮件显示,某些邮件在手机上被看了,在电脑上会同时显示“已读”。同时,黑莓在日程安排管理、内部的OA流程上的应用都非常方便。这些应用非常适合经常开会、出差的管理人员。
而黑莓在北美市场的应用,早已经和行业相结合。比如在快递行业中,利用黑莓手机,能随时快速地记录包裹的传递进程。“原先一家快递公司需要在某个区域布置150台PC和若干IT维护人员,现在只需要开通黑莓业务,在总部有一台服务器,就能快速记录每个包裹到达的地点,让用户随时了解包裹什么时候到。” 刘征宇说。
移动互联网在行业中的应用,在中国也有迹象。招卓昆是从事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资深人士,他告诉记者,目前在海航的飞机中,利用手机终端可以办理登机手续、选座位等等。
而对于很多介于高端用户和低端用户之间的“中产阶级”用户而言,PC互联网仍然是其主要的上网方式,移动互联网的大面积推广,还需要时间。
攀越“大山”
初现端倪的移动互联网看上去很美、很诱人。但手机资费过高、运营商过于强势、标准不统一、商业模式缺乏、用户习惯等问题始终制约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在采访中,众多的移动互联网从业者都认为,手机资费是限制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要瓶颈。按流量计费方式像个无底洞,手机用户每月消费几百、几千元的上网费用不鲜见,而且用户并不知道这些费用具体花哪里了。“当用户担心每访问一页面要花多少钱时,他会经常上吗?”一位做手机游戏的创业者反问记者。
让业内兴奋的消息是,多年的呼吁,手机资费下调有望在明年有一个明显的进展。用友移动总经理杨健告诉记者,2009年上网的资费将实实在在地降下来,这对手机上网用户将是大大的激励。俞永福认为,当手机上网资费下调到每月50元左右,手机网民将会出现爆炸性增长。
资费问题是利好,但对于运营商未来在产业链中的地位这个敏感问题,大家都非常谨慎。之前,有专家直言,当前电信运营商的垄断地位,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运营商的强势地位,让很多独立的WAP厂商不敢投大力气开发相关的应用,害怕自己种的“树”,运营商一声令下,就拿过去“乘凉”了。
很多业内人士都不讳言移动运营商的主导位置,但他们同时也认为,电信重组给运营商带来了竞争压力,运营商也正在调整与上下游的合作关系。“运营商实际上也是越来越开放,他们也在探索新的合作模式,而不仅仅是原有的SP模式。”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移动互联网公司高管说。
手机游戏五问诊
1/应用开发者抄袭他人应用,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2/手机游戏应用平台默认推荐的应用,良莠不齐,致使消费者受其误导。
3/手机游戏部分免费应用中植入广告太多,无人监管。
4/手机游戏可能存在内置付费功能,消费者无意点击会产生费用。
5/免费体验概念模糊,免费进入游戏后,游戏就会开始向体验者收费,而消费者并不知情。
移动广告六支毒
1/移动广告商可能设置广告自动下载到手机,致使手机携带病毒。
2/手机广告大量占用手机内存,致使手机无法运行。
3/移动广告的广告内容无人监管,消费者真假难辨。
4/移动广告行业无行业准则,其自律性较差。
5/移动广告的强交互性会搜集用户的资料,强发更多广告,迫使消费者接受。
6/垃圾广告众多,致使手机被偷走了大笔的“流量费”。
手机微博七把脉
1/发微博的人无法保证其真实性以及来源,会导致负面消息迅速传播。
2/微博的私人信息强制登记制度使得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形势严峻。
3/某些人请人微博甚至使用微博外挂等手段来增加粉丝,影响微博秩序。
4/微博中的植入广告可能误导消费者,强迫使用者观看广告。
5/微博使用计费不透明,与中国电信垄断有一定关,不同国度电信运营商壁垒使得微博在国外使用产生天价。
6/用手机登录微博会有后台运行存在,且智能手机上网本身流量较大,当别人转发微博时候手机也会相应扣费。
7/微博系统的著作权登记问题。
移动电子商务八肿瘤
1/移动支付中存在安全隐患,可能涉及个人信息被泄露,资产丢失等。
2/移动电子商务中厂家所发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所支付产品与实物不相符。
3/电子商务的监管问题,目前处在无人监管的状态,移动电子商务秩序混乱。
4/部分企业不讲信用,损害消费者利益。
5/移动电子商务政策法规不健全,涉及工商、管理、海关、保险、税收、银行等多个部门,其本身自律程度不高,会产生拖欠、避税等更多问题。
6/移动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不准确,导致消费者无法按时收货。
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内化并践行,内化并践行,内化并践行。
关于移动营销
移动营销的核心价值就是和消费者建立连接;和消费者建立连接的核心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的在个体层面了解消费者;更有效的了解消费者的目的,是为了给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内容和服务。
“消费者”这个概念,是一个很“传统企业”的概念。互联网企业从来不说“消费者”,他们说的是“用户”。消费者和用户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能够从个体层面上了解每个用户的数据,是否能够根据用户数据来进行“运营”。
下一个阶段,企业营销竞争的全部核心会变成只有一个目的:和用户建立连接的规模和质量。很多企业的生意并不会被自己现在的同行抢走,而会被已经和自己的消费者建立了更高频和更深度的连接的“轻公司”抢走。
滴滴对出租车企业的颠覆只是一个开始,未来颠覆快餐市场的可能是饿了么这样的公司,颠覆卫生巾市场的可能是大姨妈这样的公司,颠覆运动服装和品类的公司可能是咕咚运动这样的公司。
一个企业要建立起和消费者大规模、高质量的连接,不仅仅是靠几条文案、几个H5战役可以解决的。需要一整套的系统能力:软件支撑的移动服务、适合移动环境的内容生产能力、移动原生广告的投放与优化,最核心的是从用户的数据出发进行驱动。
从以产品为中心、以渠道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转变。所有的互联网公司最重要的资产就是用户和数据,如果一家企业既不知道自己的用户在哪,也没有在日常运营中把用户数据使用起来,这肯定是一家会被时代抛弃的企业。
以后的公司,最重要的能力,最有竞争力的能力就是盘活用户,通过连接将用户变成忠诚粉丝的能力,盘活用户的能力越强,存活和获得利润的能力也就越强。不知道如何盘活用户的公司,将会给懂得的公司打工。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富士康就是在给苹果公司打工。各类生产手机配件的公司就是在给小米打工。
很快,中国的传统生产企业,将会成为懂消费者的互联网公司的加工厂。大家和社长一起拭目以待吧。
关于创意
好的创意永远值得尊重,但压对一个big idea就像买中头彩,不能被赋予过多期待。
面对千人千面的世界,不要All in用大的创意打动大面积的用户,它的几率很小,成本很高,风险很大。
创意依然要大,但是要大得日常,范冰冰带你游太空没人理,范冰冰给你打电话就很好。
创意不再是围绕要传递的信息,而是围绕用户看到以后能否激起一种情绪,让他对你产品美感以及将创意分享出去的意愿,分享语比key message更重要,后者需要对,而前者必须非常好。
创意的外延更大了,产品、服务、售卖过程、甚至生产过程都是创意的一部分。
个性化的内容才有意义,内容需要围绕用户需求和场景展开。
新的生产创意的模式:以前是花很长时间想一个概念然后用好久,现在是想一个适合品牌的模式/公式,然后快速产出不同的具体内容;数据驱动的创意。
创意的核心是体验,体验的核心是和产品对象深度交互后产生。创意的终局:用线上的情感体验化,弥补线下产品的标准化。
关于原生广告
移动广告的未来在于原生广告、原生广告、原生广告(重要的内容说三遍)。
估计有些童鞋还不知道什么叫原生广告,暂时先这么理解吧,各类新闻客户端的信息流广告,微博里的信息流广告,就是原生广告。其实这是最肤浅的理解,信息流广告只是原生广告的形式而已,但是限于篇幅,先不深入探讨概念。
仅仅把移动广告投放看成是banner广告投放,无疑是在更小的屏幕上和更分散的消费者注意力和更愤怒的消费者体验较劲。好吧,大量的公司还在这么做。
移动原生广告投放的价值分为三个部分:品牌信息的曝光和转化;社交传播后的曝光和转化;所有曝光和转化之后沉淀下来的粉丝数据价值。99%的移动广告主只关注和实现了第一部分的价值,对第二、第三部分的价值视如无睹,恰如一句成语:买椟还珠。
社长经常关注各类新闻客户端上投放的所谓原生广告,很遗憾,真如上段所说,99%的广告都是传统广告,还停留在广而告之的阶段,别说让人有分享的欲望,就是连看它的欲望都没有。
现在是广告社交化年代,嘛意思,就是投放的广告要具备社交属性,再直白点,投放的广告要让用户愿意去分享。以后的“广告”就不能再是干巴巴的信息告知了,而要变成有趣味的互动活动,你的潜在用户看到后很乐意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让用户对你的品牌产生好感,然后还快乐的转发到社交渠道中。这才是广告投放的最高境界。
移动原生广告的内容活动化,让10%以上的真实点击率成为现实,具备优质创意和精准定向的移动原生广告,用户的互动分享率高达10%以上。
然而,移动互联网并不简单等同于“移动+互联网”,它继承了移动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且善于打破它们原有的高明,大有把二者“拍在沙滩上”之势,更多的人赞同,“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将会创造经济神话。
据工信部最新的数据,截止到2013年7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8.2亿户;艾瑞数据显示,2013Q2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241.9亿元,环比增速21.2%,同比增速71.4%;过去的两年,移动互联网流量的增长呈几何状上升。
如果觉得以上这些不能说明什么,那就还要知道,传统互联网大概用了十几年时间积累了5亿用户,而移动互联网2010年才“从神坛走向生活”,甫一落地便有10亿移动用户、5亿网民作肩膀。
时至今日,单纯从智能手机端而言,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已是PC笔记本还包括平板电脑的3.3倍,而移动互联所覆盖的,又岂止智能手机。这就不难理解,缘何众IT巨头纷纷排兵布阵,抢滩移动互联网——PC、互联网本身,都是被超越的对象。
移动互联究竟做了什么?
实际上,IT界的共识是,移动互联并没有创造新的供需,只是把原来的供需更有效率,更低成本、规模化地实现。比如发一条微博或发微信可以谈成一笔生意,一个APP可以按照时间、地点、兴趣等维度集合一个大群体,还可以便利打车、吃饭、休闲、旅游、支付等种种生活事项,更可以参与到教育、医疗保健甚至房地产等领域。
换句话说,信息流通的渠道无限丰富、信息流通的门槛被无限拉低,由此,移动互联不同程度地渗透进入涉及衣食住行的各个传统行业,开启了一场生活方式革命。
在这一过程中,用户可以尽情享受全新时代的便捷生活,各个行业却亟需跳出传统思维,重构原有的传播、互动模式。“每一个产业现在都面临互联网的冲击,如果对这个现象进行延展,移动互联网正史无前例地对各个领域进行着‘大渗透’。淘汰,或者改造,或者重构,以及颠覆正在发生。”百度董事长李彦宏的判断或许并不是耸人听闻,每一个行业、企业都应感到挑战就在身边。
当然,乔布斯能重新发明手机、缔造新神话,很多传统行业同样可以重新被发现、被发明,机遇也随处可寻。回过头来,我们看一看印刷包装这个毫无例外会遭遇或淘汰、改造,或重构、颠覆的行业。
关于移动阅读、移动广告对传统出版商业印刷造成的持续影响,能够熟练把玩各种新式移动终端和APP应用的老总想必早已心知肚明,单纯从业务总量上来看,长期呈萎缩趋势将是必然。抛开这些,我们谈谈移动互联带来的新气象。
同样身为移动互联时代的用户,聪明的印刷包装企业学会了主动融入“新时尚”,通过微博、微信等移动社交工具让企业从幕后走到台前,跟客户甚至终端消费者有了直接、密切的接触。如果运用娴熟,接单、营销、招聘等工作都可在移动社交平台上开创出新天地,假以时日,相信专业采购等企业重要日常事项甚至也可纳入移动行列,透过移动平台变得更为便捷、高效。据了解,印刷包装行业专业电商平台印贸网,近来就开发了适合手机浏览的采购、交互手机站,相关人员介绍,未来还将进一步拓展其他移动互联应用,如此一来,专业印刷耗材、器材、配件等的采购、信息的及时掌握尽在一只小小的智能手机上。
与此同时,对于印刷包装这个典型的传统行业来说,如何利用移动互联创造新机会、如何把移动互联变成自己的生意,是一道更具风险性、挑战性也更有吸引力的题目。令人欣慰的是,在这个行业里,涌现出一批探路者、先行者,它们掌握了市场先机,更可能成为这一领域的规则制定者。
首届中国印刷电子商务年会上,涂书网创始人朱勇深情款款地讲述他的“涂”书故事,作为一个从传统印刷及纸业摸爬滚打出来的经营者,他将年轻的涂书网定位为“完全的互联网公司”。可以说,涂书网“为移动互联而生”、做的就是移动互联网的生意——朱勇最初的想法就是把现代数码印刷手段同移动互联网结合起来,将各种移动终端上个人的“移动社交资源”即微博、微信等,通过DIY变成实实在在的“书”、自己的“书”。同时,涂书网也是利用移动互联的高手,它活跃在微博、微信上,持续举办“涂书体验师”、“涂书达人”等线上活动,还鼓励用户和他人分享生活、分享涂书。2011年,涂书网收购了一支移动互联网团队,开发出了涂书网的移动终端软件“印吧”,据此可以直接把手机里的照片印出来。据朱勇透露,移动互联团队还准备相继推出“印吧”的分号,比如旅游印吧、宝宝印吧、大学生印吧等。
就从目前最成功的苹果应用商店appstore来看,Iphone上已经有13万多个应用,苹果公司已经赚了24亿美金。但很少有中小型创业者或者公司能够从中得利。
“植物人大战僵尸”让很多人迷上了iphone手机游戏,但资深玩家都知道这款游戏在桌面已经很成功,iphone只是再次让开发商大赚一笔而已。想从苹果应用商店发家致富的创业者沮丧的发现,除了在早期个人开发者还有机会脱颖而出(而这背后因素更多是苹果吸引个人开发者的宣传手段),现在appstore流行的应用都是“大公司”或者成功的软件公司、互联网公司的作品。比如比较著名游戏开发商EA、Gameloft……
移动互联网打开了中小创业者(包括个人开发者)的希望之门,但马上就关上了。在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今年将达到2,33亿。移动互联网光明的钱途属不属于中小创业者,至少从目前来看,并不像很多鼓吹者描绘的那样乐观。
从我个人的分析来看,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已经不属于创业者。理由是:云计算的高门槛是阻碍创业者的致命要害。
Gogle中国前总裁李开复对移动互联网的描述很形象,我+手机+互联网=一个更强大的我。开复没有明确说,但我们都知道这个公式中的互联网更多是云计算的云。从iphone上的应用我们可以看出,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手机客户端+云计算。最典型的是JP摩根银行的手机应用,这个手机银行应用里,客户端最主要的作用是作为输入输出的接口,真正的业务运算都在互联网的云里。
第二类是纯粹的本地应用或者加上弱云计算。最典型的应用是一款叫做iWatermelonDeluxe的挑西瓜软件。这个软件能够根据西瓜大小和拍击时传回的声音来计算出西瓜的成熟程度。
手机银行几乎人人都需要使用,而挑西瓜只是个小众的应用。所以显然手机银行代表的是移动互联网的主流。而挑西瓜只是这个移动长尾应用中的尾巴。
手机银行背后的云计算包括两个主要因素:第一是数据及其安全机制,第二是基于数据的运算。根据当前地理位置查找地图或者周边信息是典型的云计算模式。对于中小创业者来说,计算再难也就是个技术活,我们创业者聪明,这是我们的强项。但大量高密度的云计算能力的背后是金钱堆起来的服务器,不是一般创业者所能承受的。
最最关键的是,云计算所依赖的海量数据不是中小创业者所能承担的。甚至有些公共数据是国家才能提供的,在中国,如果政府不提供这些基础服务,想做基于公共数据的应用为客户服务简直是不可能的。
以市场现状为例,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简称LBS),目前大量的LBS都是基于google这个巨头提供的地图服务为基础。(当然,中国也有不少基于百度地图的,百度也是大个子啊)。地图这些云服务是中小创业者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只能基于人家的应用开发二次应用罢了。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很多独特特性,很多人认为移动互联网开辟了新的战场。
但从上面云计算模式的移动互联网分析来看,移动互联网只是传统互联网的一次服务升级,而不是革命性的变化。
这个可以从美国手机用户的常用应用看出端倪。比如,排名前五的移动应用都是传统互联网应用:上网浏览、收发邮件、网络视频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