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歌颂老师的散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九月,金色的季节;
九月,温馨的季节;
九月,鲜花盛开的季节;
九月,天真烂漫的季节;
迎着九月的和风,我们来到大自然;
采一株鲜花送给老师;采一缕微笑送给老师;
我曾记得您那沾满粉末的双手,
我曾记得您那慈善的谆谆教导。
因为有您,莘莘学子才能成才。
因为有您,世界才会如此文明。
红烛,燃烧着美丽的生命,您用真情,传播着智慧的火种。
三尺讲台,是您永远的眷恋,您用爱心和执着,履行着事业的神圣的职责。
兢兢业业培育桃李满天下
勤勤恳恳造就栋梁遍中华
一根教鞭系人间忧乐
两颊霜鬓凝天下春秋
缕缕风滴滴雨滋桃润李
片片心丝丝情教书育人
忘不了,讲台上您那怡人的神采。忘不了,夜灯下您那辛勤的身影;
忘不了,您那和蔼可亲的笑容;
忘不了,您那认真负责的精神。
是您,把我们引上知识的航船;
是您,教我们如何畅游知识的海洋。
听!那是一首多么美妙的歌。
那是一首献给全天下老师的歌。
记住吧!九月,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和评委老师的厚爱,也感谢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文联、日报社和市作协搭建这个平台,举办了这次诗歌盛会,让我有机会能在这里交流诗歌创作的点滴体会,汇报自己写作的一些情况。
我喜爱读诗,诗歌的神奇力量常常让我心动,甚至震撼。李白坡的大气磅礴、艾青的深沉旷远,泰戈尔的低吟浅唱、里尔克的意味深长、常常让我沉醉。从大学开始,我陆续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一些散文和诗歌,我觉得诗歌是一种很好的抒感、交流思想的载体,诗歌让我的内心始终保留着一份对生活的新鲜认同和柔情。
大学毕业后,我从家乡来到张家港工作,那是1997年,正是张家港以“文明城市”名满天下,全国兴起“学习张家港”热潮的时期,从那时起,我就目睹了港城带给我的一个又一个惊喜。1997年到2011年,这十几年,特别是近几年,港城变化之大,发展速度之快,用“日新月异”、“翻天覆地”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我住在城西新区,走出家门,有时不能相信,眼前马路纵横、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的花园式新城,曾经是我十年前眺望过的一片田野和村落,有好多次,我想写篇散文,把内心的深切感触记录下来,但苦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角度。
看到“文明港城·青春风采”青年诗歌征集活动的通知后,我想,巨变中的港城不就是一首激动人心的诗篇吗,它的文明和谐、现代优美、城乡一体,就像一幅动人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焕发出迷人的魅力。作为港城一名青年,我为能在这幅美丽画卷上增一点光,添一抹色,感到由衷的自豪。于是,我一气呵成,写就了这首《港城大写意》。
这首诗写完后,因为工作比较忙,并没有加以更多的润色,就仓促交稿了,后来我又读了几遍,发现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比如诗歌征集主题的把握上,比如思想内涵的挖掘上,比如意象的开拓上,还有音韵的推敲上,也许要留待以后进一步改进,也请各位前辈和老师多指点。
我知道,港城人杰地灵,诗家辈出,像北岸、中海、徐小华、阿西等老师,他们的诗歌,风格虽然各异,但都达到了很高的造诣,让我敬慕不已,常常品读再三,获益匪浅。
作为一名诗歌爱好者,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会牢记青年的职责和使命,以“五四”精神为指引,以这次活动为起点,继续向经典学习,向各位老师、各位诗友学习,继续讴歌青春的中国,青春的港城,歌颂这个伟大的时代,赞美勤劳智慧的港城人民,努力创作出展现港城现代、文明、和谐的诗歌作品。
暑假里,理所当然应该放松一下,但也少不了学习。所以我利用暑假的时间看完了一本《冰心儿童文学全集》。
《冰心儿童文学全集》是由冰心女士创作的。她原名谢婉莹,是一位当代著名女作家。在长达八十年的文学生涯中,她创作了大量散文、诗歌和小说作品,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中,最令我喜爱的就是那篇《寄小读者》了。冰心女士通过日记的形式歌颂母爱、童真、大自然和祖国。把自己“幼稚的欢乐”和“天真的眼泪”写得婉约典雅、轻灵隽秀、凝炼流畅。有人说《寄小读者》是冰心“最自由,最不思索”的作品,表现出冰心率真的个性,塑造出冰心纯真的自我形象。无论是描写母亲的恩慈,或是姐弟的情谊,还是大自然的美妙,无不反映出她鲜明的自我形象。
在创作《寄小读者》时,冰心曾说过:“在这一次通讯中间,我又以活跃的童心,走了大段充满了色、光、热的生命的旅途,……这二十年虽没有什么巨惊大险,极痛狂欢,而在我小小的心灵里,也有过晓晴般的怡悦,暮烟般的怅惘,中宵梵唱般的感悟,清晨鼓角般的奋兴。”另外,张天翼、沈从文、巴金、舒乙等名人也曾评价过冰心女士的文章。是啊!任何一位读过冰心文章的人,哪怕只读过几篇;任何一位和她谈过话的人,哪怕只谈过几分钟,都会被她的心深深感动。
审题如同下棋,一着不慎全盘皆输。而要审好题,关键有五点:
一、找关键字眼法。这种审题方法适合命题作文,即找出所给题目的关键字眼,然后围绕关键字眼确定文章的中心,选择材料和安排结构等。如2001年湖南的中考作文《读书真好》,其关键字眼是“好”,“好”可指好处、益处,即对人成长和生活的积极意义。也可指审美愉悦,如读书后的幸福感、兴奋感、满足感等。由于文体不限,我们既可叙事,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总之,都要围绕“好”做文章。例如考生写从朋友那里借来了《水浒传》来看,被其中精彩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也学到了许多人物描写的知识,于是他反复阅读,领悟到了其中的“好处”,结果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样写就做到了审题准,切合题意。
二、补全题意法。半命题作文往往采用这种审题方法。审题时尽可能多方面罗列补充的内容,最后确定最佳补充内容,选择自己感受最深或占有材料最多的题目来写。如2005年广东中考作文题目:《又一次__________》,题目“又一次”中的“又”,表示不止一次,是前一次类似事情的重复或继续。读懂了题目的前一半,我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自己最有话可说的内容来补全题目。比如可填上:相逢,落泪,跌倒,想起你,见到了他,使我感动,得到启示,感受父爱,战胜挫折,让老师失望,伤了妈妈的心,尝到成功的喜悦等等。文题补充完整后,要从语意、语法、语感的角度作一番检查,做到简明、生动、准确。在此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有话可说的题目去选材、立意、构思,这样的文章绝对不会偏题、跑题,并能快速准确切题,节约时间。
三、以大化小法。这种审题方法适合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往往指明写作范围或谈论的中心,其他方面没有严格的限制和要求。写作者只要能紧扣话题作文,抒写真情就可以。但是由于限制少,许多同学审题不准,写起来跑题,甚至出现转换话题的失误。要克服这种弊端,我们可以化大为小,把话题引向深入,找到适合自己的开口小的具体新鲜话题。如以“交往”为话题的作文,一考生没认真审题,只从大方面谈“交往”的重要性,从同学间的交往切入,然后谈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最后谈国与国之间的不公平竞争和热爱和平、反对种族歧视等问题,导致话题转换。事实上,“交往”是个大范围,我们可以从小处着手去思考,如叙写幼儿园小朋友之间的交往,表达人与人之间应真诚相待,不可势利冷漠的主题。写作范围缩小为幼儿园的小朋友,以小见大,推及到所有人。这样文章既紧扣题意,又能深刻地表现主题,所写内容也新颖,这样的文章就能获取高分。
四、联想引申法。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抒情散文的审题,因为许多话题作文完全可写成抒情散文。如以“路”为话题作文,我们可以由地上的路联想、引申到人生之路,可以从这两个层面去思考。如2002年湖北宜昌市的中考作文以“灯”为话题,同样可以由现实生活中的灯联想、引申到照亮人生之路的灯,这灯可引申为人,或是物,或是某句话等。若写现实生活中的灯,可以写成说明文,介绍其构造、性能、种类、使用方法等;写成记叙文可写与“灯”有关的事件;也可写成托物言志的散文,抒写对象征意义的“灯”的歌颂等等,然后去选择材料,安排详略,这样审题也能达到快而准的目的。
五、正反权衡法。即审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力求选择最佳角度作文。如题目《家乡变了》,其中“变”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由好变坏;二是由坏变好,明确了这两个层面,再去确定内容和立意,就轻松自然了。又如重庆市中考作文以“面对批评或表扬”为话题,那么我们就应该想到“批评”、“表扬”是否都有益处?“批评”、“表扬”是否都有害处?显然不能一概肯定或否定,应从不同的角度辩证地看问题。若写成议论文,观点要正确,不能片面。若写记叙文则可以选取一个方面去写,看哪方面自己感受最深,最能写出自己真切感悟,就确定下来,然后再作文。
虽是一所普通的乡村学校,教室内的布置却极具文化韵味,南北墙壁的空白处对称地贴着几张竖版的励志条幅,让人看着心里格外舒服。最吸引我的是后墙上的一块新更换的黑板报,本期的主题是“祖国在我心中”,与季节和时令正好契合。但见黑板报的中央处,用漂亮的黄色笔写着一首歌颂祖国的散文诗,十几行韵脚规整的长短句里,洋溢着浓浓的爱国情怀;黑板报的左侧设置了一块“知识窗”栏目,里面介绍了一些动物过冬方面的小常识,让人看了很受启发;右上方的“教师寄语”栏目里,则用红色笔写了一句很贴心的话:孩子,你们都是老师的小苹果,我怎么爱你们都不嫌多!句子简短,却道尽了为师者的似水柔情。
忽然,我的目光停留在板报右下角的“生活絮语”栏目,那里面用端正的蓝色笔写下如下的几行楷体字:
“人生两种状态:谋生,乐生;人生两道坎:情与钱;人生两个基本点:糊涂点,潇洒点;人生两件事:学会生活,学会思考。”
显然,这是一组警醒世人智慧生存的句子,字里行间带有深深的禅意,却让我心中顿生迷茫。要知道,这是该校三年(一)班的教室,班内孩子的平均年龄应在十岁左右,以他们现有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能力,根本不能晓得“谋生”、“乐生”、“情与钱”、“潇洒点”这些词汇的表面意思,也无法弄清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至于里面所暗含的“糊涂做人”思想和“弹性生存”智慧,更是让年幼的孩子在心灵上无法抵达那种高度。
正当我胡思乱想之际,孩子们出操的时间结束了,师生们鱼贯般走进教室来上课。我选在角落处的一个空位上坐下,认真地听起课来。说实话,正在授课的小王老师的语文课讲得很精彩,生字新词处理得当,课文分析有条有理,小组合作有序得法。然而,整堂课中我的精神却始终无法集中,在我的头脑里反复出现的,一直都是后面黑板报上的那四句“生活絮语”,我实在弄不懂撰写这几个句子的潜在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