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设计施工一体化

设计施工一体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设计施工一体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设计施工一体化

设计施工一体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平行承包模式,总包管理,施工设计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721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国内建筑市场上一直研究总承包管理模式,并大力推广总承包管理。事实上真正理解并实现总包管理的工程项目并不多。建筑行业内多处于拟定承接项目的施工单位为总承包。1870年在伦敦出现第一个“设计—招标—施工”平行承包模式项目。这种模式的是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专业化的要求。业主招标与承包单位的标准容易确定。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段发展。多数业主统一开发要求。对工程的进度管理及要求过于紧密。现行平行承包模式的管理扭曲,逐步将被淘汰。由甲指分包、甲供厂家介入,强行推入总包管理,并合同规定要求实行总包管理义务。实施功效不大。多数业主单位考虑雇佣大量由管理经验的现场工程师进行协调管理,由于利益关系,部分建设单位将指定专业分包工程进度款项直接要求总包签字确认或纳入总包合同内容。名义上是和总包管理,实际上由当权者获得利益关系。阻碍总包现场施工管理,施工策划组织协调管理上存在弊端。这类似这种情况均由于设计与施工分离现象造成。

一)、某建设单位监理设计一体化分析案例

某建筑单位实施设计监理施工一体化。将甲子分包装修工程纳入总包合同管理范畴。杜绝总包单位在工程设计阶段通过变更更改做法,偷工减料、降低建筑的使用性能等方式获得大额利益。虽然从本质上得到成本控制。但对总包管理上增加难度,建设单位设计部审批流程缓慢,或没有符合现场施工经验编制的施工图纸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参考多套图纸施工问题较多,边施工边设计边解决图审问题等现象发生。甚至刻意要求总包加强看图。一边追赶销售工期,一边推卸设计责任。原本设计本身问题较多,为降低设计施工成本,减少或刻意要求零变更的不平等要求。违反的合同平等互利的原则。增加后续设计纠纷,造成后期大额度设计变更等费用。现场工程师管理总包难度增加。多数时间用于内部设计沟通,由于成本管理制度严格矛盾激化,进度无法跟进。

二)、施工设计一体化

在施工设计一体化总承包模式中,承包商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专业能力和雄厚的资金实力,最能够通过设计和施工组成较强的生产力团队。便于交流和沟通。可以达到主动控制项目风险的目的。实行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总承包是符合现代风险管理要求的。在现在社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业主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战略制订、投资机会的寻找决策上,项目运营等重大问题上,而项目建设过程只是一个生产环节,因而许多业主单位不希望过多的把精力放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琐碎事情上。花费大量的人力及精力负责协调设计、施工、采购等多家单位的招标协调。介入总包管理范畴,违背总包管理的定义。

施工设计一体化主要责任划分为:建筑单位招聘政府监理单位对现场施工质量进行监控,通过建设单位设计部提供初步设计概况、商务部提供总价包干合同款项交由总承包设计部设计施工图纸,上报图审机构审查,设计部、商务部进行成本分析审核后交由总包单位施工。有效的杜绝了“边设计边施工”等问题现象发生,同时解决了设计变更流程缓慢造成的不便。由总包结核施工经验丰富的思路开拓设计,大大提高了设计水平,提高了施工质量及施工功效。在图纸设计中涉及到的专业分包、以及建设单位公司统一做法要求外的国家规定范围的材料品牌,可在总包合同内进行指定品牌,指定厂家。由总包单位统一进行招标。降低了建设单位的市场部门的工作压力,缓解因甲方招标原因造成工期延误问题。能够有效提高总包单位的管理力度。真正杜绝“第三方”插入施工造成的施工纠纷。更好可以体现总包单位“计划组织施工”的协调管理水平。使工程有序的按计划进行实施。

三)施工设计一体化承包模式发展的原因

1、业主希望发挥设计优化的作用

设计是项目经济性和合理性的决定,传统平行承包模式中,设计的酬薪根据投资的百分比计算,投资越高,可以收入费用越高,由于缺少设计优化的动力,设计单位往往只是针对业主单位的基本要求即可,较少考虑项目的整体功能目标和项目的经济性的变化、设计方案施工可行性对比。即使设计主动优化,也经常出现因设计和后续采购、施工的不协调而导致设计修改变更问题。

2、业主希望减少责任盲区,减少争端

在传统平行承包模式中,业主需要负责各承包商和设计单位之间的协调,对他们之间互相干扰造成的问题承担责任。设计、施工、管理、运营各阶段人为的割裂造成整个项目的责任体系中会存在着盲区,而这些盲区中责任往往最终都是由业主承担。而在施工设计一体化承包模式中,由承包商负责各个部位及阶段之间的协调与管理,不仅减少了业主管理的成本,也为现场施工提供了便利,且各个部门及阶段相互干扰引起的责任也是由承包单位承担。由于业主单独聘请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承包商根据工程量、设计图纸等文件进行报价,但在工程执行中,对这些文件理解的差异极容易引起争端,影响项目的顺利执行。

3、业主希望加快工程进度

设计施工一体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信息模型;设计;施工;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TU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203-01

引言

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模型也不断的更新。BIM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建筑信息模型的建造技术在设计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深化了设计施工的一体化进程。

一、建筑信息模型概述

1、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标准

在实际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时,应遵循一定的技术标准,以便能够在具体的工程建设中有条理的进行协同设计工作,从而能够在建筑信息模型的整个设计过程中,使得数字化信息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确保不同软件之间的信息共享以及交流沟通,有效提高建筑生产的工作效率。因而,为了能够真正的实现建筑业往信息化方向发展,务必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标准,进行协同设计。

2、建筑信息模型的应用优势

由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建模时不止是简单的呈现出点线的二维图像,而是包含了较多的参数以及信息结构不见三维信息模型。因而工程设计师在绘制工程设计图时,为了能够更明显的将建筑工程的结构表现出来,比起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即CAD绘图技术,或者是简单的3D模型软件,更会选择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进行建模,并在设计时不断的对建筑的信息以及参数进行添加、完善以及修改,最终呈现出数据化的设计方式。

二、BIM技术在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应用

建筑生产和信息处理是两个不可分割的过程,推行设计施工一体化,实现的是建筑生产过程的集成;BIM技术促进的是项目信息处理过程的集成,基于BIM的设计施工一体化建设通过信息处理过程的集成实现生产过程的有效改进和重组,为不同参与方提供协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能很好的为目前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困境提供出路。

1、BIM技术应用原理

BIM技术利用三维数字技术,将建筑各构件的物理和功能性特性等信息以模型的形式,储存到数据库中,并嵌套各构件的相关联系,提供“模拟和分析”的科学协作平台,实现信息集成、共享,对项目进行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其定义:

(1)必要条件:BIM中B(Building)是输入的客体,I(Information)是核心,M(Modeling)是过程,输出的是三维或多维模型。

①Building:BIM的基础是建筑物,建筑物是BIM的研究客体,也是信息的发出者,是BIM过程的输入,也是各参与者的作用客体。建设项目过程中的信息都是通过对建筑物的基本属性处理得到的,是对建筑的完整描述。

②Information:信息是BIM的本质,BIM收集、处理、共享的是信息,各参与者利用BIM获取、更新、修改的也是信息,信息是将建筑物的属性与多维模型,不同参与方之间联系起来的枢纽。

③Model:模型是BIM输出的结果,也是各参与方对建筑最接近直观的感受,BIM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动态工程数据模型。

(2) 技术基础: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建立数据库,实现信息的参数化储存,解决数据之间的一致性和共享问题,能被建设项目各参与方普遍使用,支持建设项目中动态信息的创建、管理和共享。

(3)其他方面

①目标:BIM要求将工具从二维转变到三维,并在设计、施工阶段贯彻协同、绿色和可持续的理念,在完成工期、质量、成本、安全目标的基础上,实现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更高层次目标。

②工具:BIM软件是实现BIM思想的工具,通过应用不同的软件,将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变化发展形成完成的脉络。

建筑是2D的,也是3D的,建筑信息从设计师到施工人员的传递也经历了多次2D、3D的转换。建筑师要将头脑中3D的建筑设计转化为2D的设计图,施工人员在理解、分析施工图纸的时候又将这种2D的图纸在脑中转化为3D的模型,与实体建筑相对应。BIM的应用能让设计师直接以3D模式展现建筑信息,施工人员以3D模型为理解基础,与实体建筑相对应,减少了信息在2D、3D转换中的信息流失。

建筑信息模型也是多维的,将施工时间计划和建筑信息模型集成可形成4D Model(四维模型),实现构件或部件按建造顺序进行显示,即施工模拟;将造价信息与进度计划、建筑信息模型结合,就形成了5D Model(五维模型),可根据施工内容自动统计各个时间段需要的资金。

2、BIM技术在设计施工一体化中的应用

我国BIM发展是以20世纪80年代建筑业开始信息化进程为基础的。 “十五”信息化工作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推动了施工领域企业的信息化发展,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引起了我国建筑业第。2002年BIM的方法和理念由欧特克公司率先提出后,国内兴起了用信息技术实现变革的风潮。“十二五”期间,国家明确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新技术BIM在工程中的应用,降低信息传递过程中衰减。

但我国工程项目信息集成管理的起步较晚,其推进过程是缓慢而艰难。对BIM的概念研究仅限于BIM的概念、特征等基本性质,更多的关注的是BIM在设计应用后带来的变革;施工阶段将BIM应用到项目管理的具体实际中,更好的实现项目目标和效益,较少偏重于BIM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

对于BIM技术应用的案例和应用软件都以设计阶段为主导,进行设计方案的优化和选择,像建筑朝向、日照、温度湿度、风环境、声学模拟等施工领域BIM还处于初级应用,主要是利用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先利用其它软件建立项目的BIM技术模型,并复核检查,进行模拟分析优化,成本预算部门进行三维算量、成本预算。其它应用比较多的是利用BIM的模拟、可视化进行质量安全控制、机电设备等的碰撞检查,如浙江城建赣州中航项目、中天建设杭州奥体中心项目等,已出现的大量优秀的设计及施工案例,相比国外的技术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

随着BIM的在设计、施工领域的不断应用,人们逐渐意识到BIM的三维数字数据库,可视化模拟等能更好的链接设计、施工的信息。同时借助BIM,建筑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就需要施工方的介入,设计者与施工者在三维设计平台上协同工作,共同商讨施工图是否符合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的要求。目前建设工程领域设计、施工过程中协调性差、整体性不强等问题,都可通过设计、施工一体化来解决,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可为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和解决思路。

设计施工一体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BIM、建筑设计、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BIM是近年来在建筑设计行业中新兴的一种工程数字化设计方式,通过整体虚拟建筑信息模型实现全方位、全方面的土建设计及相关检测、管网控制等工作。涉及领域越发广泛,目前大量用于设计、建造、管理等的数字化管理工作,支持建筑工程的集成管理环境,采用BIM 技术不仅可实现设计阶段的协同设计、施工阶段的建造全过程一体化和运营阶段对建筑物的智能化维护及设施管理,同时打破从业主到设计、施工运营之间的隔阂界限,实现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使建筑工程在其整个进程中显著提高效率、大量减少工程风险及浪费。

二、BIM概述

1.BIM概念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中文解释即为建筑信息模型,它是利用数字模型对项目进行设计、施工和运营的过程。BIM具有一系列技术特点:

(1)首先它在一个虚拟建筑文件中存放全部建筑模型和所有演示文件,即具有单一文件的概念。

(2)它的模型是可以用真实的建筑元素来创建。

(3)对模型的修改影响与之相关的图形。

(4)可以自动生成和更新文档。

(5)具有建筑构件(图库)。

(6)可以将建筑信息数据附到建筑元素。

(7)具有渲染、动画、数量统计和清单等附加资源。

2.BIM具有的优势

与 3D CAD相比,BIM模型由真实的建筑元素构建(墙、楼板、屋顶等),并且文件的编制流程是自动的。由于BIM理念最初开发就是服务于AEC市场,相比于传统的CAD,它为建筑师和设计师提供了特殊的优势。

笔者认为,BIM具有以下方面明显的优势:

(1)BIM中的绘图元素具备建筑的含义。

(2)在对一个图形的修改将影响模型中所有其他的图纸。

(3)软件的可视化(动画,日照分析,渲染等)功能加强使设计人员更容易在第一时间见到自己设计成果的效果表达。

(4)在BIM软件中各元素之间通过参数相互连接,建筑设计所需的数据可以自动的统计各种清单,也可以通过设置准确的呈现在建筑师面前。

(5)BIM的模型可以直接与结构分析、能量计算、碰撞检测等软件的联系,对建筑各方面的性能进行分析,能更好、更全面的把握建筑设计。

在BIM技术未出现之前,建筑行业主要是依靠传统的二维CAD设计进行各种资料的提供,如建筑的详图、立面图、平面图、剖面图与设计说明,材料使用表等,都是通过二维设计图纸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展示建筑设计成果。但这种传统的二维设计方式存在着较多的弊端。首先是其设计量十分的大,尤其是随着城市建筑越发的复杂化,对建筑设计的图纸要求更为精细、准确,但在进行二维CAD设计时,经常会出现信息偏差,在各种复杂的剖面图、立面图、平面图及详图之中,传递着重要的信息,一旦信息出现偏差,就会造成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较大问题,如机电管线碰撞甚至是错位的现象,影响整体工程的质量及品质。时代的发展及各种标志性建筑的出现,建筑的内部空间及结构越发复杂,造型越发独特,继续使用传统的二维CAD设计方式进行建设设计,将会引发一系列的设计表达及协同问题,很难保障建筑设计中精确性。采用传统的二维CAD设计方式进行大型工程项目的设计,会导致各个工程中存在较多的设计图纸,而对于整体的建筑设计来说,每一个项目的设计图纸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一个单独的系统,很难将众多单独的单元进行整合,形成资料分散,为集中资料进行整体建设设计的理解,还需要通过专业技术工程师的解读,出现了建筑设计与各个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问题,导致设计意图不能很好的被施工单位所理解,影响整体工程的协作,引发一系列的工程问题。

三、BIM在我国建筑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中的应用

建筑信息模型(BIM)可以在建筑项目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建成后的维护和管理阶段得到充分的应用。

1.BIM在设计方面的应用

利用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将生活中的建筑工程构件真实地使用数字化技术展示出来,并且可以建立三维实体的建筑模型。这种模型的建立,可以有利于对建筑功能的整体布局和建筑工程的整体造型进行深入剖析,更有利于对建筑工程体量的设计和观察。尤其是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过程中,利用可视化技术,不仅可以达到优化建筑方案的作用,而且可以对建筑结构的模型进行动态漫游的展示。同时,在对一些建筑图纸的设计过程中,利用可视化技术还可以加快施工图纸设计的变更速度,并且可以快速检测设计中的错误,以期达到降低建筑工程中设计与施工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设计阶段采用BIM技术,可以对建筑设计进行分析与优化,确保设计的可施工性。首先,要建立相关建筑项目的三维设计模型,包括建筑、结构及建筑设备等;其次,基于建立的三维设计模型,可进行设计检测、协同修改。设计检测可根据需要设定相关参数,确定检测范围,从而检测设计冲突问题,可施工性问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沟通,从而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得出合理的施工图。

(2)通过建立的三维设计模型,实现工程的三维设计。能够根据三维模型自动生成各种图形和文档,而且始终与模型逻辑相关。当模型发生变化时,与之关联的图形和文档将自动更新。设计过程中所创建的对象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关系,当某个对象发生变化时,与之关联的对象随之变化。

(3)通过建立模型,实现不同专业设计之间的信息共享。各专业CAD系统可从信息模型中获取所需的设计参数和相关之处不需要重复录入数据。避免数据冗长、歧义和错误。实现各专业的之间的协调设计。某个专业的设计对象被修改,其他专业设计中的该对象全随之更新。

(4)通过建立模型,实现虚拟设计和智能设计,实现设计碰撞检测、能耗分析、成本预测等。通过对结构上的分析,利用工具软件建立3D模型,完成结构条件图,对结构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构施工图;通过对能耗进行分析,可以对建筑物的能效进行分析和计算,从而对节能、经济、绿色进行更优化的设计。

2.BIM在施工方面的应用

在施工中,采用BIM技术对建筑项目进行虚拟施工(虚拟施工就是:先试后建),对项目施工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优化,从而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施工前就采取预防措施,直至获得最佳的施工方案,尽最大可能实现“零碰撞、零冲突、零返工”,从而大大降低返工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与冲突及安全问题,指导真实的施工。随着项目复杂性的增大,如规模的增大以及建筑数量和复杂性的增加,传统的2D不能直观、准确的表达建筑物,BIM技术的应用,使人们将建筑物由2D变化到nD的表达模式,将2D的传统建模发展到4D、5D的信息建模方式(增加了发展时间上、费用控制上的模拟),解决了对缩短工期的要求和控制费用的压力。在施工中通过采用BIM技术,对现场施工等进行模拟分析。

(1)通过对工程费用的分析,运用“零库存”的生产管理方式,限额领料施工,最大程度发挥资金的效益。

(2) 通过工序的分析,BIM模型和进度计划软件的数据集成,实时监控工程进度,实时调整现场情况。

(3) 通过对可建性的分析,对工程进行安全、施工空间、对环境影响等全面的可建性模拟分析。

(4) 通过对冲突碰撞检查分析,建造前期对个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模拟,生成与提供可整体化协调的数据,解决传统的二维图纸会审耗时长、效率低、发现问题难的问题。

3.BIM在各专业协同合作施工方面的应用

BIM在各专业协同合作施工方面的应用,可以达到一定的优化作用。所谓各专业协同合作施工,即是指正在建设的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工作,共享建筑工程项目中已经设定的中心文件信息数据。在传统的施工中,各个单位和部门总是各司其责,相互之间的交流都是在各自的文件格式下进行,而BIM的引入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可以使各专业很好地进行协同工作。这是因为处于每个专业的工作人员都可以对BIM建立符合自身的建筑信息模型,并将修改或新建的建筑信息添加到中心文件里面去。

四、BIM在我国建筑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中的展望

BIM的“一体化”理念为我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带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BIM软件提倡的多界面设计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它的交互式设计可以有效降低由于设计修改造成的资源浪费。通过平台软件的应用有效的整合国际范围内优秀的设计资源,提供了沟通的平台,为国内设计水平提升、人才培养建立了良好的路径。对于超限、超规范、受力形态不清晰的结构,可以极大的提高设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利于设计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搭载施工时变力学分析功能的BIM平台软件可以充分的考虑结构成形过程对成形后结构的影响,对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发展起到极大促进作用。通过设计施工一体化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更加有利于项目管理。与数控技术的对接、全信息化的管理、模块化的设计方式很好的适应未来建筑建造过程工厂化的发展趋势。

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的本土应用有其独特优势的同时又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首先,由于国内建筑类软件开发水平的限制,BIM软件在国内的应用更多的依赖进口,软件使用费用较高,成本回收期长,导致BIM软件的使用单位往往需要对人才培养以及技术风险、资金风险承担更多的压力。其次,BIM软件对我国规范的适应还有待时日。再次,我国的招标制度决定了BIM软件的本土化使用要同项目管理制度很好的结合。新概念的引进与推广,为国内平台软件开发商提升开发能力创造了极好的机遇,作为平台软件,BIM软件的完善和应用也为各专业软件的开发和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对设计单位提出更高的要求,结构设计师应对施工与管理具备更多的认知才能适应一体化需求。另外BIM所倡导的三维建模技术不仅可以清晰的表达复杂结构,也为三维图纸在我国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行业运用BIM,大大提升了各专业之间的交互性,显著提高了设计效率,确保了设计可靠性,满足我国未来建筑市场的发展要求,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BIM技术将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肖良丽:《浅析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优势》,《工程建筑与设计》,2013年01期

罗智星 谢栋:《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可持续性设计应用研究》,《建筑与文化》,2010年02期

设计施工一体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通信系统;一体化管理;工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TN9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0)10-0119-02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随着通信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各大网络运营商每年都必须对网络进行扩容或改进,甚至根据新技术和业务发展取向新建网络进行技术替换,故工程建设是重要的运营后台支撑。但是当前很多通信网络工程具有网络搜盖面广、空间跨度大、设计专业分项多,建设地点分散、工程技术要求较高、工期要求紧、质量要求高、协调工作量大等特点。这些项目对网络工程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针对以上要求,我们提出了设计一体化管理的体系。

一、传统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电厂传统的专业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方式对工程进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工程进度的不利影响上,其主要原因在于分专业的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方式,在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选型、信息传递及多专业协作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选型的问题

从近几年中国移动各本地网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选型过程来看,由于分开多专业分别进行选型工作,选型期跨度很长,为此经常容易发生各专业间无法配合的问题,往往会导致工程无法完成,从而影响了业务的开通。

(二)信息传递机制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按专业进行工程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的组织工作中,涉及到各合作单位不同专业之间的协调时,绝大部分的协调信息需通过电厂内部的各科室之间进行转递。各合作单位不同专业之间直接进行的相互协调比较少,基本上属于间接配合关系。而在电厂内部各科室之间的调,目前呈现约束力较低的多头协商状态。结合上述情况,从以下两个方面论述当前存在较多的问题。

1.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各专业间的信息传递问题。首先,有密切相关性的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专业可能分布在不同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双方的协调必须通过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周转。其次,即便有密切相关性的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专业同在一家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根据分专业管理的制度要求,双方也缺乏足够的直接协调的条件。有协作需求时,还需要电厂从中协调。冗长的信息渠道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信息传递的顺畅。比如由于负责各专业工程管理的科室一般属平行级别,彼此之间没有责任关系约束。这就造成了电厂不同专业之间信息疏离,甚至是协调乏力的局面。这种疏离的影响是深远的,由于各合作单位相关专业间的协调都有赖于电厂各对口科室的大力支持,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了专业链条之间的疏离,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发展成专业壁垒。

2.多专业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间的协作问题。由于以专业划分进行工程建设,各专业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需对另一专业部门提出相关沟通协作需求时,需先向电厂工程建设部门的对口科室先行沟通协调之后,才有可能进行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部门内部专业部门的协调。各个单位为了查找最新的资源情况,往往需要通过电厂工程建设部门的对口科室,耗费了大量沟通与等待的时间,不利于快速建设的实施。显然,协调过程的冗长是不利于简化管理链条的。同时目前很多相关工程的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工作可能由几家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共同承担,在综合机房内机房进行多专业不同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同时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的情况经常发生,由于工期较紧,容易出现资源占用的冲突与工作量的冲突。由于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的各自管理,难以发现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过程中的冲突,多数都在施工时问题才会暴露出来,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而且不同单位间的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风格不一,设备排列布置的方法不一致,机房排列较为混乱,不利于机房的美观及可持续发展。

(三)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与相关单位间的协作问题

在目前的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组织构架下,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与相关单位间主要存在以下协作问题:

1.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与电厂协作分散重复。由于分专业管理,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与电厂的协作在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选型、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项目启动、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文件会审等阶段,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这不利于控制成本和缩短工作周期。

2.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与监理单位协作过程很复杂。在一些相关性强的专业之间,往往存在不同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环节间的前后承接关系。而这些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环节还是要由监理单位的协调才能衔接起来。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与监理单位间的协作过程因此而变得复杂起来。这对于节省成本和缩短工作周期同样是不利的。

3.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信息反馈不到位。在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传递最多的是图纸与施工变更。前者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因而一般不会有问题。而施工变更的反馈却经常发生不到位的现象,这与信息管理的复杂性不无关系。在电厂、监理单位面对庞杂的信息流时,这类似乎不太重要的信息往往被忽视了。

二、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基本思路

传统模式下,主要以专业划分项目组,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一体化模式下,可以区域划分项目组,以主专业为龙头,协调好区域内各专业间的工作流程,尽量减少工作路程流转的人力及时间消耗,提高工作效率。以一体化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主专业为龙头,改变传统分专业模式下按部就班的工作习惯,创新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项目启动、勘察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实施、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文件会审等工作流程,多专业协作,提高工作效率,推动项目的快速实施。

(二)构建措施

1.组织方案。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下电厂组织方案可分为决策层、协调层、技术管理层等。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决策人在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组织方案中属于决策层。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决策人具备以下职能:制定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环节的目标和原则。对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环节的重大事件进行决策,如选定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确定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费用、审批设计单位考核结果、审批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重大奖惩等。指导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总控人对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环节进行管理。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总控人在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组织方案中属于协调层。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总控人具备以下职能:执行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决策人的决定,对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决策人负责。充当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环节对外接口。协调各专业主管对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环节进行管理。技术专家电厂内部各专业领域内的技术权威,在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组织方案中属于技术管理层。技术专家具备以下职能:指导专业主管的技术工作。审查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方案的规范性、可靠性、合理性、经济性、技术性和可实施性,对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质量进行最后把关。

2.信息传递方案。现有的组织架构下,只有电厂的某专业主管和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的某专业主管之间的信息传递环路,而在电厂或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内部,各专业主管之间缺乏信息传递的通道。在一体化管理要求下,各单位内部专业之间需建立起信息传递通道,力求各专业之间的信息可以在最便捷最直接的传递通道里内部消化,减少了沟通的难度和时间资源浪费。我们建立的新的信息传递机制如下: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内部各专业的衔接与配合通过项目小组环路进行;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总控人负责专业间衔接的总协调工作;专业主管在安排好本专业工作的同时,应积极响应相关专业的工作要求,做好配合工作。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内部各专业之间的信息可通过纸面、电邮或口头等方式传递,具体传递形式视信息内容而定。

3.工作流程方案。新的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组织方案和新的信息传递机制,为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组织工作的流程提供了广阔的优化空间。同时对工作流程也有根本的改动,通过有序地细化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的各阶段的活动,有效合并原在各专业独立管理下的重复性工作环节,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各环节之间的顺序,务求实现工作量、工作模式还是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周期上较大提升。

总之, 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一体化的新项目管理模式打破了原来传统分专业管理模式的种种弊端,无论在效率上或是工程实施应用上,均有明显的独特性和突破性,从而提高整个电力系统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寿命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章方祥.项目管理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J].企业世界,2007,(8).

[2]姜建华,赵长林.统一通信的投资回报[J].软件世界,2007,(8).

[3]朱越勋,冯海,余焕宁.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基建工程投资控制管理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6,(10).

[4]莫奇勇,许丹,莫继红.移动通信公司工程项目管理应用分析[J].项目管理技术,2006,(9).

设计施工一体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化工工艺;常见问题;改善措施

0 引言

作为密集型行业,化学工艺技术成败会对经济记忆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化学工艺变革不经常出现,变革需要很长的时间和阻力。基础建设投资和原材料是化学成品集中的主要体现,长期会使用装置不会变,因此,化学工艺设计变得尤为重要,高水准的工艺设计可以使设备使用寿命有五十年,并且还可以继续扩大,现存的设备只有通过对性能和产能的改善,减少污染的设备,就能将使用寿命持续到2030。

1 化工工艺设计中的注意问题

1.1 安全危险问题

安全问题是每一个行业都要重视的问题,化学行业更是如此,因此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对于安全的要求会更高,对于化学工艺中常见的安全问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避免。完善和提高化学工艺安全设计,要从工艺物料、反应装置、阀门、管道等环节进行严格的检查,必须要符合安全质量规范,例如,物料化学性质、稳定性、与其他物质反应活性,是否具有燃烧和防爆特征、是否具有毒性。

1.2 设备安装设计问题

设备的安装设计是化学工艺设计中的重要一部分,它包括了车间设备布置、设备支架和操作台设计、设备保温和刷漆、设备安装检修和吊装位置的设计、设备安装施工说明五个方面。有一些化学企业对于安装设计不够重视,设备安装设计不够仔细认真,就会造成生产无法进行,设备返厂,影响施工进度,同时降低施工质量,很多化工工艺设计人员忽略设备安装设计,这也是造成设备返工的重要原因。设备安装设计内容其实是很重要的,因此,在进行设备安装设计过程中,先前要对设备的安装检修就行全面的检测工作。包括设备的布置的最佳位置,一定要保障所有管道运输的畅通、有序、安全。

2 完善化工工艺设计措施

2.1 管道压力分析

作为化学工艺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管道设计是化学工作的核心环节,在进行管道设计,要结合相关的国家法律以及生产规范统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采取措施解决,从而完善设计。管道设计中的压力说的是在工作条件下会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然后进行总结分析。

(1)确定设计原则,是要在对管道压力进行分析总结之后才能确定下来的,根据分析之后确定的管道压力进行设计,满足管道工作时的最大压力。设计原则的确定还要对管道中装有安全泄放的装置进行压力测试,确保工作中各方都能处理分解压力,同时要对管道压力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设计原则的确定还要对管道各个设备的链接进行完善,确保各个设备链接后,实际的压力不能小于设计的压力。设计原则的确定对于安装装置真空管道最大限度不能超过设计范围的一点二五倍,而且要对真空装置进行控制,管道内部各个压力值都要进行严格的处理。

(2)设计要点。管道的设计要点和采取的宗旨是安全第一。进行设计的时候,对于管道设计中不确定的因素进行分析,结合相关规范以及准则合理的进行解决。设计人员要熟悉材料个、设备的性能和使用状况,避免工作中出现混乱的局面,同时当材料或是设备出现问题也能及时解决,确保生产在安全的、有序的环境下进行。

(3)材料选择。工作人员要对材料的优势和使用上面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优势,同时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全面的对各种隐患进行预防。目前我们最为常见的化工装置材料有铸铁(灰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碳素钢、合金钢等等。碳素结构钢是与GC1级压力管道不得在一起使用的,无缝钢管与GC1级压力管道应该在一起。碳素钢对于输送有毒、可燃性介质的管道起到一定的作用,不过使用的时候尽量少用或是不用,一般像是碳素钢、碳锰钢和锰矾钢,在温度高于四百二十五度,可能会出现石墨化现象。对于金属材料来说要避免腐蚀。

2.2 阻火器

(1)阻火器的定义为在气体流通到设备中,作为一种安全防护的设备阻止火焰的蔓延。一般阻爆燃型阻火器和阻爆轰型阻火器是根据阻火器的性能不同进行划分和选用。放空阻火器和管道阻火器使用的场合不同,而充填型、板型、金属网型、液封型、波纹型是按照阻火器的结构不同进行的划分。

(2)设计阻火器的要点。输送的管道有可能出现燃爆或是爆炸的现象,并且会出现火焰蔓延,可燃气体减压后的管理与明火设备链接的、进入火炬头的排放气管道。

(3)一般在选用合适的阻火器,是要根据实际的使用场所需要进行选择,选用合适的阻火器,确定阻火器的位置和点火源的方向后,使用单向和双向型阻火器就可以确定。根据工艺气体或蒸汽的爆炸分级MESG值选用阻火器,选用阻火元件的允许间隙应小于工艺气或蒸汽的MESG值。

2.3 安全阀

(1)安全阀是在弹簧或是导阀控制的阀门,设定的压力被入口处静压超过时,阀瓣上升以泄放被保护系统的超压,直到回降到回座压力,安全阀可以自动关闭。

(2)按照GB/T122414《安全阀一般要求》将安全阀分为直接荷载式、带动力辅助装置式、带补充载荷式、先导式;根据按阀片开启高度分为全启式、微启。

(3)安全阀的设置场压力设计要小于外部压力,设备或是管道系统出口被关断或是阻塞,设置的位置会在被关断的容积式泵和压缩机的出口管道。也会出现在气流通过的管道,安全阀的设置会因冷却水或是回流中断、沸气输入热量过多引起超压的蒸馏塔顶发挥作用。

(4)安全阀的选用要根据施工的实际需要选择,要确定公称压力、温度-压力、弹簧工作压力等级和公称通径。全启式的安全阀对于气体或是蒸汽的排放效果显著,全启式或是微启式安全阀对于液体的排放效果显著。带扳手的安全阀是对排放水蒸气或是空气效果显著。

3 结语

化工工艺设计对于化工施工以及使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为设计人员,分析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完善设计,设计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重视安全设计,促进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 威.浅谈关于化工工艺流程中萃取剂的选择[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