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竞赛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家好!我今天参加演讲的题目是:爱——在“计划生育时”。
也许大家听到这个名字会很费解,甚至怀疑是否是语法上的错误?其实不然,今天我要讲述的主人公,正是我们神华集团神朔铁路公司的计生专干:XXX同志。一个正在用满腔的热情投身计生的工作者,一个永远以“正在进行时”的充沛精力奉献计生的工作者,一个在平凡岗位兢兢业业而又任劳任怨的计生工作者!
俗话说:计划生育工作是天下第一难事。因为计生工作复杂、繁琐,而且容易被人误解,甚至受到人身攻击。但是面对困难,XXX同志迎难而上,她认真学习有关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积极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她把全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中,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纠纷,解决了一宗又一宗矛盾。
20*年冬,公司职工李某怀孕期满后生下一女婴,上报死亡。XXX同志得知情况后,深觉此事蹊跷,于是马上登门探访调查。哪知调查过程中,李某婆婆以产妇月子地不便见人为由拒绝探访,并厉声指责到:“不是告诉你孩子没抱起了么?别给我没完没了的讲大道理!——农村人没文化,也听不懂!你这人真麻烦!”吃了闭门羹的她只好徒劳而返。当时她心里像打翻了的五味瓶,一边走一边想:“我这是图什么啊?!让人家跟见了仇人似的往出赶……”末了,她又长舒了一口气在心底安慰自己道:“咱干的就是得罪人的事情,没这点承受挫折的韧劲儿哪能把工作干好?!”XXX顾不上休息、顾不上喝上一口水,又找到了女婴父亲的单位。她苦口婆心地给其做思想工作、讲政策,说“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能顶半边天”的道理。“晓之以理”后,张心丽又“动之以情”,她意味深长的叹声说:“孩子是你们的血肉,如果她还健康的活着,当父母的怎么能狠心口口声声说她死了呢?!如果她还活者,那么小生命现在正嗷嗷待哺,是多么可怜与无辜啊?!如果她因饥饿至疾,正在声嘶力竭的啼哭,你们于心何忍啊?!”女婴父亲的神态明显的抽搐了一下,目光里隐约出现了泪水。细心的XXX同志趁热打铁说:“给你两天时间,好好考虑,不要有思想压力,我等你的回复”。——两天后,人来了。对方主动承认:说谎是迫于双方老人守旧思想给她们夫妻施加的压力,他说现在他们想通了,也说服老人抱回了孩子。并递交了两人的道歉书。末了对方忐忑不安的问:“张姐,我们这样算不算违法?能构成匿藏吗?会不会对我们的工作有什么影响?”XXX笑着安慰道:“知错能改就好,孩子才出生两三天,你们已及时纠正了的错误,所以够不成匿藏。回去吧!好好抚养孩子,希望孩子长的胖胖的!”——事到如今,每当李某想到“张姐”,都会怜爱的捏一下3岁女儿可爱而粉嫩小脸蛋儿感慨着说:“孩子啊?要不是当初那个张阿姨,真不知你如今的命运是怎样的啊?!”
——类似这样的是实例在XXX几年来的计生工作中,碰到过很多很多,她通过言传身教感化群众,树立计生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体现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怀和爱护,让婚育新风传送到千家万户,让优生、优育政策和计生的有关法律法规家喻户晓!
神朔铁路点多线长,职工又来自四面八方,全公司5000多个育龄职工的计生情况,要做到底子清、情况明、数字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走访职工,下现场调查核对、对重点人进行计生政策教育、建立健全卡册档案、并在全公司进行微机化管理、及时向上级汇报一手情况……她从干上计生工作的第一天起,就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个繁杂的工作中,她把太多的时间与精力用在了工作上,甚至牺牲了很多公休日的宝贵时间。她上学的儿子如是说:“妈妈以前爱我,是十分的爱;现在的爱,却是三分给我,七分给了工作……”
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值得欣慰的是,XXX的耕耘有了可喜的收获。如今,公司的帐表数据完善齐全,信息准确,服务到位。公司广大育龄职工的婚育观念也纷纷提升;她以那执着的追求谱写着对计生事业的满腔热情,她以出色的工作业绩赢得了领导和群众对她的信任!
XXX同志从事计生工作这五年来,我公司连续四年被店塔镇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单位”;20*年,公司被评为“县级计划生育先进单位”!而XXX同志,工作五年,年年都被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
二、前期准备: 摄影、规定好啦啦队的指定位置
会场布置及相关物品借取 (3:50前写好版面及物品的借取)
嘉宾及评分同学的确定嘉宾及评分同学的座位牌制作
各参赛对牌位的制作
三、比赛项目: 必答题 抢答题 风险题
四、比赛得分规则:
(一)必答题
1、各队3名队员按规定顺序抽题回答,每人答一题。
2、规定队员答题时,其他队员不得提示、补充。
3、答对给10分,答不出、答不全或答错不给分也不扣分。
4、队员答不出、答不全或答错的题交给现场观众回答,观众答对不计分,给观众纪念品。
(二)风险题
1、风险题分加50、10分、20分、30分三个档次。
2、本轮比赛开始前,各队选择准备答题的档次。
3、各队在各自选择的档次里抽取一题回答。
4、各队派代表作答,其他队员可以提示、补充。
5、风险题答对按该题的分值得分,答不出、答不全或答错按该题的分值扣分。
(三)观众答题时间
利用比赛间隙安排观众答题,活跃现场气氛,答对者得纪念品。
五、比赛纪律
1、一律以普通话作答。
2、参赛队员不得带任何相关资料上台比赛。
3、各队3名队员按1、2、3顺序编号入座,在比赛中不得调换。
4、各队不能在比赛进行当中更换队员。
5、各队对主持人及评委的裁决不得在比赛中提出异议。
6、主持人有最终裁决权,应公正、准确地对队员的答题做出评判;主持人在做出评判前可以咨 询评委。
7、评委对主持人有监督权,当评委发现主持人明显误判时,可以向主持人提出异议。
(一)主要目的: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二)基本方式:组织学生申报课外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经专家评审,筛选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的优秀作品对作者予以奖励;同时组织优秀作品的展示交流和实用科技成果的转让洽谈,开展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省际、校际交流。
(三)评选方式:以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为基本评判标准,各省(区、市)组织协调委员会负责初评;全国评审委员会负责预审和终审并提出获奖名单,作品资格评判委员会负责对被质疑作品参赛资格的评判。参赛的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含学术论文、调查报告)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专业。为使这类作品能更好地结合社会实际,参赛作品一般应在《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指南》范围内选题。
(四)本届竞赛的奖励办法:三类作品分别按进入终审作品总数的3%、8%、24%、65%设特、一、二、三等奖四个奖励等次。以作品获奖数为基础,以校为单位计算团体总分。设“挑战杯”授予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学校;设“优胜杯”,授予团体总分第二至第二十一名的学校;设省级优秀组织奖10个左右,并在进入终审决赛的高校中设立30%左右的高校优秀组织奖。省级优秀组织奖由主办单位根据《优秀组织奖评选办法》评定,报全国组织委员会确认。
(五)全国组委会拥有和组织获奖作品进行成果转让的优先权。成果产权及利益分配由学校和作者协商确定。全国组委会可以结集出版竞赛获奖作品及评委评语。
二、推进步骤
(一)组织发动阶段(*年9月)
1.召开全国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并下发《“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申请承办办法》、《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织实施计划》,作为本届竞赛的指导性文件。
2.、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天津市人民政府于*年10月下达《关于组织开展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3.各省(区、市)于*年10月15日前成立由省级团委、科协、教育部门、学联及有关单位牵头的省级组织协调委员会,并将委员会及其联络员名单上报团中央学校部;
4.各参赛高校在校党委、行政领导下,于*年十月底前成立由校团委等有关部门及学生会、研究生会共同参加的参赛协调小组,并确定本校参赛组织实施计划,在学生中开展充分的宣传发动工作。
(二)组织申报和省级初评阶段(*年3月至*年6月)
1.各参赛高校于*年3月确定本校申报咨询点,组织学生领取申报书样本,对学生申报参赛事宜进行指导;
2.各校参赛协调小组在*年4月上旬按章程规定对申报作品进行资格审查,举办本校的竞赛活动,并择优推出本校参赛作品;
3.各参赛高校于*年5月1日前向本省(区、市)组织协调委员会报送已选定的本校作品及《申报书》(作品须为打印件,一式五份);
4.各省(区、市)组织协调委员会于*年5月15日前进行申报作品的资格及形式审查,根据作品类别、数量聘请专家组成本省(区、市)评审委员会;
5.各省(区、市)评审委员会*年6月1日前完成对各校申报作品的初评,从各校申报的作品中每校至多选出六件作品(其中,发起高校至多三件作品,各省、区、市选定作品总数不得超过全国组委会规定的限额)。*年6月15日前,向第十届“挑战杯”竞赛全国组委会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南开大学团委)寄送作品一式四份及《目录表》,寄出截止日期以当地邮戳为准。同时请各省级组织协调委员会组织本地参加终审决赛的学生在“挑战杯”竞赛专用网站(网址:)上报送作品及申报书;
6.发起高校可有三件作品(—式四份)于*年6月10日前直接向全国组委会报送(直接报送的作品不计入各省、区、市报送作品限额内),寄出截止日期以当地邮戳为准。
(三)全国预审和参展准备阶段(*年7月至10月)
1.全国评审委员会于*年6月成立,并召开评审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制定《评审实施细则》;
2.全国评审委员会于*年7月对作品进行预审;
3.全国组织委员会于*年8月向各地各有关高校下达终审参展通知及作品展览、演示等有关技术性规范要求;
4.各地各校按照组委会要求,于*年9月上旬至10月做好参评参展的各项物资技术准备和组团、组队准备工作。
(四)终审、展览、总结、表彰阶段(*年10月)
1.各校参赛队到南开大学报到、布展;
2.举行全国组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报竞赛筹备情况、作资格及形式审查报告、通过终审日程安排、抽签产生评判委员会委员并组成资格评判委员会;
3.举行开幕式;
4.举行参赛作品展览、组织作品转让洽谈活动,聘请律师和公证人员为技术转让各方提供服务;
5.全国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终审,对参展作品作者进行问辩;
6.若竞赛期间接到对作品资格的质疑投诉,则召开资格评判委员会会议,按程序评定该作品的参赛资格;
大家下午好!在这激情飞扬的六月,创新梦想结出累累硕果。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简短隆重的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总结表彰暨创业计划大赛动员会,目的就在于在全校师生中掀起课外学术科技创新热潮,进一步推动我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向获得优异成绩的院系和同学们表示热烈祝贺,向积极指导和组织“挑战杯”的老师们表示衷心感谢。
“挑战杯”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的“奥林匹克”盛会,是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学生科技竞赛活动。 “挑战杯”竞赛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形成了国家、省、高校三级赛制,逐步发展成为吸引广大高校学生共同参与的科技盛会、促进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摇篮、引导高校学生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渠道、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的实践课堂、展示中华学子创新风采的亮丽舞台,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
一直以来,我校对此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形成了较好的氛围,也取得了一些好的成绩。今年学校开展的第四届“挑战杯”竞赛共有71项作品参加比赛,获得立项项目30项,有350多名同学在46位教师的指导下,在“挑战杯”的赛场上耕耘、收获,在第十一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了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和1项践行规划纲要奖的较佳成绩,可以说,“挑战杯”在我校学生学术科技体系的龙头作用已经初步凸显。
但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与国内和省内一些基础较好的高校相比,与我校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要求相比,与莞工大学生的创新成才的需要相比,我校的“挑战杯”为主体的学生学术科技工作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样,我们也可以看到,学校各部门、各院系对提高学生学术科技创新能力的认识还不够统一,师生参与学术科技活动的积极性不够高,教师参与指导力度不够强,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激励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健全,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面向未来,在学校大力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大学的道路上,无论是学科建设发展需要还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无论是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开展还是“科研促进教学”的客观需求,都要求我们要进一步突出“挑战杯”为龙头的学生学术科技培育工作。
一要转变观念,加强组织引导。各院系要确立“以生为本”理念,真正从引导学生创新、创业和成长成才的角度,高度重视“挑战杯”竞赛和一系列与专业结合紧密,服务人才培养目标的学术科技活动。要认真吸取先进院系的好做法、好经验,强化对指导教师、参与学生的组织和引导,以参加竞赛的优秀典型引领广大同学,以竞赛的优秀作品影响广大同学,以竞赛的优秀成绩激励广大师生,突出确立“挑战杯”的龙头地位,努力开创学生投身创新、探索创业、乐思好学、知行合一的良好局面。
二要统筹规划,加强常态扶持。要建立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长效机制,大力实施以“__理工学院大学生学术科技促进计划”(莞科计划)为主要方式的常态化学术科技活动立项,继续探索与知名企业联合举办创新实验室、成立创新协会、开展创新竞赛等系列举措,强化“挑战杯”与“卓越工程师计划”等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对接,强化教师科研与指导学生参与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对接,逐步在部分院系或研究机构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示范点”,努力构建大学生学术科技工作良好机制。加强创业实践教育,成立专家咨询小组,探索建立学生创新活动成果转化渠道,鼓励大学生的科技作品转化为专利技术和创业计划作品,充分利用“挑战杯”竞赛平台,着力营造创新有冲劲、创业有行动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化工技术类竞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各类技能竞赛蓬勃发展,自教育部2002年首次举办全国性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来,职业技能竞赛良好地推动了高职人才培养改革的发展。化工技术类专业竞赛作为竞赛的主要工种比赛,主要参照了化工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将竞赛内容设置与工种职业资格要求相结合,竞赛评分标准设计科学、可操作性强,符合化工行业高技能、新技术、发展型人才的要求。面向国内高职院校的化工技术类竞赛以教育部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普惠性较高、影响力较大,为全国的化工类专业中、高职院校提供了交流学习和同台竞技的平台,成为师生交流和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窗口。
1专业竞赛对高职人才培养的影响
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技能竞赛的导向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更加注重岗位技能训练,强调理论知识对岗位综合能力形成的基础作用,规范学生技能的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人才培养改革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促进性。
1.1竞赛影响人才规格的标准
高职培养化工专业人才规格的标准按照化工技术类企业的职业工种和工作岗位相结合,即对应于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所列的职业工种可概括为两大类:化工产品生产通用职业工种和专属化工领域生产职业工种。因此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职学生应具有就业岗位所必需的专业能力(技能)、职业素质和知识能力;在企业中岗位职责较为明确,需求人才类型较为专业;现行的化工技术类竞赛选取了企业中较为通用的岗位操作作为竞赛项目,具有普适性和通用性,在竞赛推广中能得到企业的支持和学校的认同。化工技术类竞赛在国赛中主要有工业分析检验、化工生产技术、化工设备维修、化工仪表自动化、精细化工生产技术等赛项。技能竞赛的操作技能对应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岗位和岗位技能,体现选手技能水平,如工业分析检验赛项考查了学生对化学品的常规测定、微量测定的标准规范能力;化工生产技术赛项考查了学生对化工装置的规范操作、紧急事故的处理能力;化工设备维修赛项考查了学生对化工设备装备技术的应用能力;化工仪表自动化赛项考查了学生对仪表设备的校验、控制系统的运行调试能力;精细化工生产技术赛项考查学生对精细化学品生产、产品分析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可参照比赛要求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比赛项目”,使学生学习完整的操作过程以及工艺流程,实现了教学内容的项目化,使学习内容体现企业实际需要。
1.2竞赛促进考核方式的标准化、客观化、合理化
突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是高职人才培养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方向,在注重过程考核中应强调考核的标准化、客观化、合理化;考核项目设计体现知识能力的综合性与模块化,在竞赛项目考核方式设置主要由行业企业专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专业教师和竞赛组织者共同开发制定考核细则,并经大赛实施修订;选择有代表性、体现某一完整职业岗位技能的项目作为考核项目,如化工生产技术赛项中以化工企业中较为常见的精馏操作为实操考核项目,并以乙醇-水为介质,符合化工生产装置的代表性、化工环保要求;考核评价方式注重评价指标的标准化、精细化,评价主体为第三方(竞赛裁判),评价合理化,如精馏操作考核中,其中电脑技术分项指标自动评分项占85%,减少裁判评分比例。
1.3竞赛规范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化工行业具有高危、易燃、易爆的特点,不仅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具有严格的职业素养,在校生可通过生产性实训、职业技能考证等形式,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通过竞赛可以强化和规范学生职业素质,如在化工生产技术竞赛中,其中专门针对安全着装、工艺记录规范、规范操作,团结协作等职业能力要求。
1.4竞赛促使人才培养改革
技能竞赛营造了重视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提高行业技能型人才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认知度;通过竞赛,教师可以看到整个化工行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学生们能看到最先进的器材、设备,见识最先进的技能技术,并得到相应的训练,学校在竞赛过程中学习到高水平院校的培训模式,将其用于本单位的人才培养改革中,扩大了竞赛的影响力,推动了化工行业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技能大赛存在问题分析
化工专业技能竞赛实施以来,高职院校踊跃备战参加技能大赛,企业积极参与有效推动了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标准化和高职教育改革深化,为社会经济产业提供高技能、职业素养高的“精英蓝领”,提高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随着竞赛的发展,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
2.1竞赛选拔机制违背了大赛初衷
竞赛作为人才培养的较量平台,各高职院校高度重视,为了取得好成绩对极少数精英进行集中“开小灶”封闭式训练,甚至可以打乱元教学的课程计划,最后难免搞成“应赛教育”,违背了大赛促进师生职业技能全面发展的初衷。
2.2竞赛公平性不够,企业参与竞赛力度不够
目前承办院校参与选拔赛竞争,而承办院校的选手在平常训练设备即是比赛设备,自然对大赛设备了如指掌,往往更能取得好成绩,从历年来竞赛结果看承办方选手成绩都是胜过其他选手。因此为了体现竞赛的公正,应该让企业更深入参与到竞赛中,可选择在企业承办比赛形式,以保证比赛的公平。竞赛题目应由企业制定,企业可以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融入到比赛设置中,这样高职院校师生能够通过竞赛掌握最新企业的实际需求,也体现了高职教育为企业服务的宗旨。
2.3化工技能竞赛的开放性不够
虽然化工技能竞赛提供了对外单位院校简短熟悉设备、场地的时间,但无论是国赛还是省赛,现阶段只是在比赛前一天才公布操作规程或开放设备参观,而这种参观仅仅停留在眼看,而不能动手操作,致使外单位选手在比赛日难以适应实际工况。以化工生产技术赛项化工操作项目为例,该精馏设备属于高危、易损设备,由于设备的批次不同,操作性上也会出现不同,容易造成参赛选手在正式比赛中出现操作错误,如果在比赛中出现错误难免造成比赛被迫中止,甚至使整个比赛功亏于溃。
2.4化工技能竞赛的赛后反馈机制还未建立
每年的职业技能竞赛调动了数百学校、成千上万选手的精力,而比赛过后,除了自己学校的反思、吸取教训外,真正获得好成绩的学校如何分享成功经历?竞赛设计了哪些新工艺、新方法是企业最迫切需要的?企业是如何参与到竞赛中以及校企合作带来影响等,这些赛后的反馈机制没有建立,尤其是没有机会参加国赛的绝大部分学校。化工技能竞赛来源于行业、企业,通过技能竞赛对人才培养的改革为化工行业提供了大量优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只有企业真正参与到竞赛中,将更多的企业技术、企业需求融入到竞赛中,并将大赛成果的融入到常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在高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丽洁.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5(9):10-12.
[2]林木森,孙海燕.化工技能竞赛促进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J].成功(教育),2012(1):92-93.
[3]李媛媛.我国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制度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3,18:165-167.
[4]徐海枝.高职技能大赛与课程教学衔接融合的调查与思考[J].南京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9(5):45-47.
[5]魏振乾.以技能竞赛推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J].纺织服装教育,2014,29(5):412-414.
[6]刘广武.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模式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2):252.
[7]张小菊.高职技能大赛的探索与实践[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3(1):35-39.
[8]曹克广,温守东.以化工技能竞赛为策略引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J].石油教育,2007(4):37-40.
[9]陈益飞.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提升学生专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9(4):4-7.
[10]丁帮俊.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促进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研究——基于职业教育属性视角[J].江苏高教,2015(5):14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