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日语二级考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大学日语专业四级考试的特点
大学日语专业四级考试主要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是客观题,由听力、文字词汇、语法、阅读构成,第二部分是主观题,由完成句子、作文组成。目前在国内实行的日语考试主要有大学日语考试、国际日本语能力考试、商务日语考试这几项考试,作为专门为大学在校日语专业学生设置的大学日语专业四级考试,不仅具有了同其他日语考试一样的对听力、文字词汇、语法、阅读能力的考核,而且也具有了其他考试所没有特点。
(一)最早考核完形填空能力的考试
大学日语专业四级考试在2005年改革后,出现了完形填空的题型,国际日本语能力考试在2010年改革后也采用了这一题型。这一考试内容侧重考核学生对接续词和副词的考核,共十道题,从针对性和题量以及难度来说,远远高于国际日本语能力考试的二级水平。
(二)唯一考核学生完成句子能力的考试
大学日语专业四级考试在2005年的改革后,出现了完成句子的题型,这一题型是其他任何考试都没有的。这一题型每一道题都是不完整的句子,要求学生完成另外半部分,要求语法正确,表达完整,句义贴切。这一题型虽然不仅仅是考核学生对句型的掌握,更上升到对学生篇章句法能力的考核。
(三)唯一考核学生作文能力的考核
大学日语专业四级考试在2002年开始时,就有作文这一题型,同样这一题型是其他任何考试都没有的。写作能力历来都是学生的薄弱环节,要求学生能够区分敬简体,条理清晰,内容明确语言流畅,表达没有语法错误,句型使用丰富,多用汉字,格式正确,标点无误。这一题型是单独考核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唯一一个可以衡量日语专业低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考试,也是学生在考试中失分最多的题型。
二、黄冈师范学院大学日语专业四级考试现状
黄冈师范学院自2009年已经举行了八次大学日语专业四级考试。这一考试的参加人数和通过率不仅无法同大学英语专业四级相比,同国际日本语能力二级考试也是无法相比的。
(一)参加人数少
如表1显示,在2009年的报名人数只有33人,因为这是第一年举行这个比赛,报名人数少是情有可原的,但历经了四年之后,即2012年,也就是可报考人数比2009年还多45人的情况下,并且教师也有了成熟的指导考试复习的经验后,参加人数却只有23人,这说明这一考试在当时并没有得到达多数学生的认可。
2013年后,在外国语学院的领导和日语教师的努力下,报名人数虽有增加,如图1所示,2015年和2016年报名率都超过了历年,但这与学生百分之百的国际日语能力二级考试的报名率相比,是远远不及的。
(二)合格率低
如图2所示,虽然2009年是第一次举办考试,但是合格率却是仅仅次于2014年的最高值,但纵观全图,会发现合格率极度不稳定,这与学生的报名和复习有密切关系。不要说与其他学院接近百分之百的过级率相比,就是和本校90%左右的国际日本语能力考试二级的合格率相比,也是自愧不如的。
三、大学日语专业四级考试对日语教学的启示
大学日语四级考试在听力、词汇、语法部分的考核与其他日语类别的考试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因为出现了完型填空、完成句子、作文等内容,所以必须要加强阅读语义篇章的训练和写作能力的训练。
(一)加强理解语句篇章的训练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核心内容,通过阅读不仅要掌握作者的主旨,更要理解作者创作时的语言文化背景。阅读不仅仅是宏观通篇的理解,更要落实到一词一句一段的微观内容的把握。完型填空考核了语句段落篇章总体的理解。因此,无论是精读课程还是阅读课程的教师,都应该立足教材,不放过一个词,不漏过一句话,从点点滴滴做起,将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融入课堂教学的所有环节。
(二)加强写作能力的训练
这项考试内容要求学生文体使用正确,格式规范,内容清晰流畅,主旨明确,没有语法错误。学生普遍惧怕这项考试内容,不仅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且逻辑混乱内容不充实。这一能力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大学四年不断地训练,甚至毕业论文都是对写作能力的训练。在大一的学习中,先是完成单句的训练,慢慢地到日记训练,然后再到一般的叙述文的训练,再到议论文的训练,这些训练不仅要求教师要改正学生的语法格式表达错误,更要求教师启发学生合理构思,做到内容完整,引人入胜。
大学日语专业四级考试已经得到了众多高校的认可,很多高校都将此项考试的复习工作纳入教学计划。大学日语专业四级考试是所有日语类考试中最早有完型填空题型的考试,更是唯一具有完成句子和写作内容的考试。黄冈师范学院的大学日语专业四级考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作为基层日语教师,应该加强理解语句篇章和写作能力的训练。
关键词: 日本语能力测试 改革趋势 应对策略
在中国,现有用于鉴定日语能力的考试主要有JLPT(日本语能力测试),J.TEST(实用日本语鉴定),BJT(商务日语能力考试),大学日语四、六级考试等类型。其中,JLPT是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及日本国际教育支援协会于1984年建立的一套较为完整的考试评价体系,并于同年开始在有关国家和地区实施。该考试的成绩通知书由国际交流基金会通过教育部考试中心及下设考点发放给考生本人,成绩合格者还将同时得到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颁发的合格证书,并且合格证书长期有效。所以,大多数日本大学招收外国留学生时,要求留学生提交该考试的一级证书作为录取他们的语言水平依据(非强制性的,日本政府没有明确规定);日本方面对有关国际交流或某些劳务输入者要求提交日本语能力测试等级证书;中国国内大部分日资企业要求其日语相关工作的求职者提交日本语能力测试等级证书。基于以上因素,并且该考试在中国实施的历史较久,日本语能力测试一直开展得如火如荼。
根据日本国际交流基金2006年海外日语教育机关调查的数据显示,截止2007年12月13日,在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已经达到68,4366人次。庞大的日语学习群体使日本语能力测试的应试者人数也不断增加,一年一次的考试完全满足不了学习者的需求。面对良好的发展形势,日本语能力测试从2009年开始,每年将举办2次,分别在7月和12月的第一个星期日上午进行。与此同时,为顺应社会对日语人才的能力要求,以及日语语言的自身发展,该考试从2010年起,将对考试相关项目进行较大的调整。面对日本语能力测试的改革,学习者需要尽快作出调整,以求在考试中充分体现自身的日语水平。因此,本文在分析试题改革趋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应对策略,希望能给日语学习者一定的参考。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改革后的日本语能力测试将有以下不同之处:①现有日本语能力测试分为四个级别,由难到易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改革后将分为五个级别,一级与目前一级难度基本相同甚至难度加大,二级基本保持不变,改革后的三级水平相当于原有二级到三级之间的水平,改革后的四级水平即是现在的三级。并且,级别的名称也将改为N1―N2―N3―N4―N5(N来源于日语的发音NIHONGO和NEW)。②在考试模块上将变成「よむ(看读测试)和「きく(听力测试)两大部分。「よむ相当于目前考试的文字・词汇与语法・阅读部分,「きく相当于目前考试的听解部分。暂时还未增加口语和作文部分的测试。③改革后日本语能力测试的参考信息内容将变为“如果达到该级别就能××”,而该信息的确定是通过统计以往相应级别合格者所能承担的工作内容来实现的。这就让日本语能力更加具体化,更有利于学习者根据现有日语水平,制定今后的学习计划和目标。④改革后的日本语能力考试的成绩将实施得分同等化,一方面避免了因不同时间的试题差别导致的分数差别的影响,另一方面进一步体现了国际标准化。⑤改革后的日本语能力测试的历年试题将不再对外公开。
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最关心的无外乎试题的改革趋势。虽然现阶段还没有完整的改革后的样题公布,但是根据《日本能力改定 中告(2008年6月)》(日本语能力测试修改 中间报告)显示,今后的日本语能力测试的试题将以新的学术研究为基础,旨在实现以下的目标:①意在评定学习者课题实施能力和由此必需的沟通能力,重点在于测试日语学习者实际应用日语的能力。②认定标准将由一直以来的“习得汉字××个,词汇××个,学习时间达到××小时,初级语法/基本语法/较难语法/高难度语法”的表达方式转变为“如果达到该级别就能××”的信息传达。这样的表达能更加客观地反映出相应等级的合格者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能做什么事情,以及在进入学校或公司时能胜任什么样的工作。
针对上述种种改革,日语学习者又要如何及时有效地应对呢?笔者从自身的经验出发,就新形势下如何展开日本语能力测试的学习和复习谈谈看法,希望为日语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笔者认为学习者需要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意识到学习日语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而不是应付考试,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就要善于积累和总结,始终保持对日语学习的浓厚兴趣。就日本语能力测试的相关学习而言,首先是「よむ(看读测试):目前一些关于日本语能力测试的应试技巧过于侧重寻找规律性和语法照搬性,致使很多考生虽然突击后也能通过相应级别的考试,但真正实践时却发现学不能所用,无法胜任相关工作。而此次改革的目的就在于让学习者能够通过考试断定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这就必然要求学习者摆脱以往的应试心态,学习更加实用的日语知识。具体而言,文字・词汇的学习和记忆不能脱离例句,也不能够单纯只背诵中文的意思,要尽可能地熟悉其日文释义。这样的训练可以形成有效的日语思维,所有的词汇都变成了日语,让日语变成处理问题时思维的开始语言。语法的学习和记忆需要同时掌握语法的日语意思和中文意思,还有接续法,最好的方法也是通过例句来学习。至于阅读能力的提高则离不开坚持每天的阅读,但是要注意选择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原版日本报纸、杂志等。阅读可以采取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式。精读时句句搞明白,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甚至背诵经典句段。泛读则挑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做到能快速理解作者想表达的观点。总之,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不论是文字、词汇还是语法都包含在阅读之中,平时大量的阅读就能促成语言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也有足够能力应对考试中的「よむ部分。
然后是「きく(听力测试)部分:改革后的日本语能力测试不再公布历年试题,这就导致总结历年听解真题规律有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日语学习者在参考已总结出来的听解试题规律的同时,更需要加强日常的日语听力训练,逐步形成较强的日语语感。由于改革后的考试侧重于实际应用日语的能力,笔者认为坚持听日语新闻是较有效的方式。虽然这些新闻的正常语速比能力考试的听力语速要快,但是包含了大量的有效信息和新词汇,也是最地道的日语表达方式。为了培养语感和习惯日语的发音,需要坚持多听多记录,长此以往也能帮助找到日语的发音规律。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多看一些日本动画、日剧等,学习者在看的过程中,记下自己能听出的单词,查字典掌握没有学过的单词,长期坚持就能提高信息提取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在听力考试中能够快速反应并作出准确判断。
以上是笔者在比较分析日本语能力测试改革前后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些学习建议。学习一门语言没有捷径,它的过程需要艰辛与努力,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希望每个日语学习者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合适的复习方法,用积极的心态来迎接新的日本语能力测试。
参考文献:
[1]国交流基金,日本国教育支援会.第2回 日本能力改定中告[R/OL].日本能力改善にする会,2008.06..
关键词: 日语听力 日语听说 教学法
一、日语听力教学效果现状
针对2007年的日语能力二级考试,笔者对两所大专院校的41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听力成绩在26分―63分,平均成绩为46.05分。而没有通过二级的学生平均分仅为28.47分。通过的学生的平均分为40.66分。同时,其余两部分的成绩则在通过者与未通过者中相对均衡。
以此可以明显看出,听力成绩在能力等级考试中是学生最大的失分项目。近年来,日语教育在全国,特别是长三角洲地区方兴未艾,听力教学可以说也同样花了大力气,可是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
二、传统模式及弊端
如此的教学效果,其原因,笔者通过调查,总结出如下几点:
1.基本上可以实现多媒体教学。虽然有一些很优秀的听力教材,但基本上是教师放磁带、学生听磁带,听完后核对答案的单一模式。
2.多数为大班教学,学生得不到充分而有效的听力训练。
3.全面偏向于“听”,而忽视了“听”与“说”本一体的原则。众所周知,听与说是中国学生学习外语中最难把握的技能。而将两者人为地分开,则是教学中最大的错误。
4.偏重于纯语言能力,而忽视对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
5.完全以能力考试为目标,形成纯应试教学。强调“大致懂”,但实际上“似懂非懂”,事与愿违,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相差甚远。
如此现状,看似是听力训练,实际上是弱化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学生普遍存在只听懂只言片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考试中,有时可以做对答案,但实际上完全不懂意思。实际语言交流中,无法表达自我,形成“聋子式和哑巴式日语”。
三、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尽快打破听力教学的单一性,全面引入“研讨式教学”,加强师生间的互动。“研讨式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法,是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可以营造出一种自由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以提高学生日语听力为目标,倡导互动式学习。这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向教学原则。在此种方法中,前提是提高学生的自身学习能力。可以针对历年等级考试中的题目设置诸多专题,如在“问路”、“找东西”、“办事顺序”、“介绍天气”等中涉及到的单词、语法,事先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一课题材料的搜集、理、归纳并提交学习报告,在全班发表,以实现个人学习成果共享。这就需要学生在课下花时间去查找资料,并按要求进行整理,这个过程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素质。当然在此期间教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发表时,可以让其他学生对发表人的课题自由发问,以达到提高整合知识、归纳总结、逻辑思维和日语表达的能力。
“功能意念法”+“情境教学法”。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W.A.Wilkins)在七十年代初提出意念大纲强调语言的功能作用,从而奠定了功能法的理论基础。近年来,此种方法已成为世界外语教学法的一大课题。此方法是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体系。所谓功能即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达到一定的目的,如建议、邀请、同意或拒绝、询问等。这种功能是对语言使用的场景的高度概括。意念是功能使用的对象,即指在利用语言完成某种功能时所涉及到的概念。
情境教学法是在课堂中设定一些模拟情境来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素质、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方法。它要求通过生动具体的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运用所学知识来实现交际目的。日语的语言特点及考试要求决定此方法的必要性:日语使用十分强调语境;日语语言的暧昧性;等级考试中听力考试基本是对话;等等。
笔者认为听力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所谓的“听力”上,要“听”还要“说”。将两种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必能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听力课的教学效果,在其“说”的同时提高“听”的能力。
例如:
情境要求:学生宿舍内,大二学生在看书,大一新生来向其借书,大二学生本不愿借,但在大一学生的极力要求下终于借了。
在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题目,其中却涉及到了:
1)因为两人年级不同,所以就有敬语的使用。
2)大一学生要借书,属于等级考试中常见的“请求”问题。
3)但大二学生不愿借,属于等级考试中“拒绝”问题。
4)最后愿意借了,就属于等级考试中“说服”问题。
这种练习,最好先要求学生在课下充分准备,在研讨式学习中的相关课题学习的成果的基础上,收集相关资料,如怎样“请求”、“拒绝”及涉及到的语法单词。对学生的听力素质的提高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学生收集资料、练习对话过程中,加强了听力的练习。这样的题目在等级考试中经常出现,在会话练习中自然加强了对听力的练习。
这两种教学法具有开放、灵活的特点,这样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加强教学目标分析,设计出合适的场景,达到提升学生相关功能意念的能力。
要求学生加强课外的听力练习。课堂上能够利用的毕竟只有45分钟,而日语的听力能力的提高绝非一节课、一星期就能够解决的。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课外听力练习加强引导。要求学生每天或定期进行了听写练习,听完后再去对照原文,找出错的地方,再来听一遍或多遍。教学实践证明,长此以往,1―2月后必有效果。
四、结语
听、说、读、写、译,“听”,是第一位,但不是唯一的,必须和“说”结合起来。在目前学校教学中一般都开设了“听力课”和“会话课”。笔者认为将这两门课合成一门听说课,其教学效果一定会大于单一的一门课。
在教学中不能单一地运用“学生听”的方法,而要注重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间相互研讨。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场景,运用功能意念法,加强学生的听力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加上课外的自我学习,实现自身听力水平的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王艳迎.大学日语综合教学模式探索.日语学习与研究,2000年第01期.
[2]奚晓宁.关于高校日语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社科纵横,2005年第01期.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日语学习 考级 关系
据我的不完全统计,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培养目标中基本都有一条:毕业时要拿到日语国际能力测试三级(或二级)证书,方可拿到毕业证。这有些类似于普通的非外语专业学士学位与英语四级证书挂钩的情况。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毕业证是最终的见证品,所以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无形中也提高了日语或者英语考级的地位。再者因为日资企业或者与日语有关系的工作招聘时几乎都有一条“须持有日语能力测试×级别证书”的要求,“毕业+求职”与日语考级之间的重要关系使得许多高职学院日语专业的学生干脆就将日语学习的目标定位为通过某个级别的考试。这种定位究竟是好是坏?高职院校的日语专业学生究竟该如何对待日语学习与考级的关系?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将日语考级作为日语学习的目标”的积极作用
1.考级可以使学习者目标明确,学习起来更有动力。
学习日语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或许很多人会觉得学习日语不就是学日本人说话嘛,又不是研究原子弹,有什么工程浩大的?问题就在这里,说话聊天都是漫无边际的,所涉及的词汇、句型、人物情感、具体场景等可以说是广泛的,根本无法计算。如果没有一定的目的性就根本不知道该从何学起。而日语考级在这个时候就将日语学习简单话、条理化。每个级别都告诉学习者究竟应该学什么,目标是什么。此时,庞杂的日语学习就会变得有规律性。学习者参加日语考级就好比小孩子学习爬楼梯,每上一层都会从内心散发出成就感,然后越上越有经验,越上越想上。所以考级可以称得上是初学者的一盏指路明灯,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的阶梯。
2.考级可以检查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而可以查缺补漏,督促自我完善。
自己的日文水平究竟如何?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考级作为一种检验手段,其存在是非常有必要的。日语能力考试已经举办了24年,试题由主办单位聘请日本著名的语言学者和教育专家命题,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在测试日语学习者的日语能力上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试题的所有题目均为客观选择题,并由计算机阅卷,能客观、公正、合理地反映应试者的真实水平。所以考试成绩又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能较客观地反映出日语学生的日语水平。该考试涵盖了对学习者的单词、语法、读解、听力等方面的考核,能阶段性地为日语学习提供参考标准,检查学习效果,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考试情况的积极总结与认真分析也更有利于下一步学习目标的实现。
3.考级成功可以顺利拿到毕业证书,以及帮助就业。
日语能力测试是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及其财团法人日本国际教育交流协会自1984年起分别在日本国内和国外举行的世界性日语考试,这一考试于1987年首次在我国举办,1993年开始面向全社会推开。一直以来,日本的许多国立、公立和私立的大学在录取外国留学生时都要参考他们在日语能力测试中的成绩。与日语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在招聘日语人才时也要求应聘人员提供一定级别的日语能力证书。
二、“将日语考级作为日语学习的目标”的消极作用
1.将日语考级作为学习日语的目标可能导致“以偏概全”。
日语知识浩如烟海,考试内容再全面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涉及所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内容,即使是最高级别所整理出的句型也不过500多句。这仅仅是为了检验学习者的学习水平,证明学习者在日语方面达到了怎样的程度,为学习者在进行异文化交流时可以达到一个怎样的程度提供了客观的评价标准。
2.将日语考级作为学习日语的目标不利于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日语考级题型均为客观性试题,虽然这可以体现评卷时的公平公正,但是不利于将目标锁定在通过考试上的学生的日语学习。外语学习讲究听、说、读、写、译,而能力考试只能体现其中两点,即“听”和“读”,根本无法测评学生的“说”“写”“译”。这应该说是能力测试的一个致命的缺陷。上大学是为了人生的进一步发展,即就业。进入工作岗位后,日语是要拿来使用的,并不是用来考试的。所以,能够交流才是最终目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能力测试的水平高,并不能说明学生一定能够与人交流。所以,如果仅仅以通过能力测试为学习日语的目的的话,就有可能导致重“听”“读”、轻“说”“写”“译”的偏科情况,长此以往,就会产生所谓的“哑巴”日语。
3.将日语考级作为学习日语的目标有可能诱发学生的负面情绪。
[关键词]独立学院;日语专业;学分预警
[中图分类号]H36;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2234(2014)11―0167―03
[收稿日期]2014 ― 10 ― 11
[作者简介]刘沙沙(1982―),女,天津人。滨海外事学院日语系教师,研究方向:日本古典文学。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和推进,规模不断扩大,独立学院作为特殊模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008年《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明确要求,独立学院已经于2012年从母体校“独立”,不再发放“母体”的学位证书,这意味着独立学院面临“生死存亡”的办学压力。另一方面,根据教育部高校招生专业目录以及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学生信息网公布,截止2011年6月,全国共有四年制本科院校1108所,其中第一类本科与第二类本科共792所,独立学院(第三类本科)316所;其中开设日语专业的四年制的独立学院有110多所。日语专业早已不能再称为“小语种”,而是名副其实的“大专业”,这大大超越了就业市场的需求,会影响今后的生源,直接威胁到日语专业的发展,尤其是夹在第一二类本科等国家正规院校和各类培训学校中间的独立学院更是举步维艰。因此在找准学校定位,确定适合自己院校的培养方案之外,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管理是面临办学质量挑战的独立学院日语专业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一、 独立学院日语专业学习现状
众所周知,独立学院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主要来自本科三批录取的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弱和学习自觉性严重缺失等学风问题,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今后的学习成绩。而日语专业虽然大部分是零起点,其培养目标与初中开始学习六年之久的英语专业培养目标一致:即使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熟练的掌握日语的听、说、读、写、译,并能在专业领域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日语高级专门人才。因此,日语专业大学四年的学习任务极其繁重,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即意味着机会更多是挑战:利用短短四年的时间,与重点院校的其他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凭原有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能否熟练掌握一门语言,为社会所用?
在学校现行的学分制下,每年都有一部分学生因自身问题核心课程的成绩不达标,从而影响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学分的获取,导致延期毕业,有甚者经过四年的学习也未能掌握所学专业。以日语系为例,有一少部分学生自一年级起日语专业课程多门挂科,经过努力后期即使勉强毕业,所学知识也不足以从事日语专业的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大学教育远离家庭使得家庭教育在弱化,且很多家长认为在大学阶段的学业已没有强制性必要,大多数学生只会向家长报喜不报忧,导致家长无法真实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学校与家庭脱节严重,等到学生无法毕业再行通知,为时已晚。
这迫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如何加强学风制度建设,才能辅助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达到既定培养目标,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二、针对现有学分预警制度的实施效果分析
针对第一部分所述的现状,为引导学生向良性发展,确保整体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结合学生的特点,日语系制定并实施了学分预警制度。《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日语系学分预警管理规定》的规定如下:学生每学年所修必修课程未取得学分达到6学分者,给予学生学分告知预警,为一级预警;每学年未取得学分达到8学分且涉及3门专业必修课程者,学生学籍转入下一个年级,学生随下一个年级修读,为二级预警;学生在校一年未获学分之和高于总学分的85%者,在校两年未获学分之和高于总学分的70%者,在校三年未获学分之和高于总学分的50%者,在校四年未获学分之和高于总学分的30%者,在校五年未获学分之和高于总学分的10%者,劝其退学,为三级预警。
为继续完善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日语系学分预警管理制度,了解学分预警实施的具体状况,针对现行的学分预警制度,以本系学生及家长为对象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100份,回收率100%),从其认知度、效果及实施方式三方面对进行了调查。
1.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问卷调查中,首先从学生对学分预警的认知程度方面设立题目,日语系已经实施学分预警制度,学生对于学分预警制度应该并不陌生,但是否真正了解学分预警的真正目的,就此展开调查,结果有39%的学生选择知道,61%的学生选择不知道。虽然学分预警制度已经实行,但学生依然不清楚学分预警制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说明学分预警的宣传存在问题,尤其是其目的及意义。
其次,学分预警是否起到督促作用的调查结果,77%的学生认为有督促作用。在第一部分的调查分析中已经指出学生学习自觉性差是独立学院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而学分预警制度可以督促学生学习,提高学风建设,充分体现学校“一切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这也是制定学分预警制度的首要原因。
学分预警实施过程的题目中,设置了四个题目,首先横向和纵向调查学生希望在哪种情况下预先警告,结果63%的学生选择在未取得学分达6学分且涉及一门专业必修课的情况,22%的学生选择未取得学分达8学分且涉及三门专业必修课的情况,只有15%的学生选择更严重的情况。另一方面,实施学分预警时间的调查中,44%和33%的学生分别选择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实施,选择在三年级实施学分预警的学生占21%,选择四年级的学生仅仅占2%。因此,综合可知实行学分预警时,务必要以实现“预警”的基本目的为准则,各个方面预先警告。
最后,针对如何更好的实施学分预警制度进行了调查,65%的学生认为将成绩预警作为辅助将更好地起到督促作用,选择考勤预警和学风预警的学生各占15%和16%。由此可见,学校在实行学分预警的同时,应该辅以考勤、成绩等其他预警管理措施,从而更好地起到相应的作用。学分预警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学分预警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因此滨海外事学院日语系按照管理规定将受到学分预警的学生分为三个等级,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
2.学生家长问卷调查分析
学分预警制度的实施过程离不开家长的大力配合,为此针对日语系现行的学分预警管理制度,也对家长实施了问卷调查。在调查学分预警必要性的题目中,93%的学生家长认为学分预警制度能够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实施过程中家长的配合是关键,100%的家长表示会配合学校完成督学计划。针对与受到学分预警的学生家长沟通问题也进行了调查,86%的家长选择在一级程度的情况下学校预先告知,仅有14%的家长选择二级程度,选择三级程度的情况下被学校告知的家长为0。调查问卷中绝大部分家长在学生达到三级程度的情况下愿意到学校亲自了解情况。
综合问卷调查结果,学分预警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提高学习成绩,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督促学生学习才是最终的目的。在学分预警的宣传上也提到防患于未然,提前实行,加强宣传与教育,要将学分预警制度的目的意义宣传给每位学生;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的学生和家长表示学分预警应侧重低年级学生;学分预警的同时应该同时加强考勤、学风、成绩的管理,辅助学分预警制度的执行,对学生学习起到更好地督促作用;希望以灵活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落到实处,抓学风,稳学风,学习氛围最重要;实施学分预警制度的关键是要早发现早预警早沟通,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定期沟通至关重要等等。针对上面的调查,结合滨海外事学院日语系实际的实施状况,在第三部分中来具体探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独立学院日语专业学分预警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问题
根据滨海外事学院日语系学分预警管理制度,结合面向学生和家长的100份调查问卷,总结实施学分预警两年来的经验,对制度的具体实施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最关键的是宣传工作,要让学生更清楚和深入的了解制度的要求和目的:学分预警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学分预警真正的目的是无需预警,从而真正达到预警效果。在实施学分预警制度的过程中发现越早宣传,预警的效果越明显,经过此次调查也发现大部分学生提出希望尽早宣传并严格执行学分预警制度。“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滨海外事学院日语系之后的学分预警实施中,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就面向新生宣传强调学分预警制度,让学生明确学分预警的真正目的,做到了“制度早宣传,问题早防范”。目前为止,经过入学教育的学生对日语专业学分预警制度思想上极度重视,起到了以防范为目的的预警作用。
第二、“预先警示”是重点。独立学院日语专业除上面提到的学业任务繁重之外,与其他专业不同,还存在着专业学习连贯性较强这一“小语种”普遍存在的局限性:日语专业课的核心课程主要讲授日语基础知识、训练日语听、说、读、写、译技能,这部分教学贯穿四个学年。低年级的专业课程基础薄弱则直接导致高年级所有课程将无法继续。在问卷调查中学生和家长也都意识到这一点。44%的学生选择在一年级,二年级是33%,这也符合日语学习的基本规律:若一二年级基础部分不跟班,三四年级则很难突破。
因此一直以来日语系在教学管理中贯彻“早预警――早发现――早反馈――早解决”的工作思路,对于学分预警实施也灵活处理:如一个学年周期太长的基础课程,则以期末成绩为主,平时成绩为辅实行预先警示,尤其尽早发现一二年级成绩存在严重问题或是有日语学习障碍的同学,及时反馈学生及家长,尽早找出解决办法,建议学生随下年级修读或采取其他措施等。
第三、构建学校、学生、家长的良性沟通模式。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及所谓“小语种”学习的局限性,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日语系在实施学分预警管理制度时,除定期联系家长外,若学生平时学习及测试中出现成绩问题时,也会不定期跟家长取得联系,要求家长配合做好教育工作,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对于三级预警程度或是多次受到二级预警程度的“问题学生”,会视情况要求家长到学校面谈沟通,共同做好教育管理工作。
第四、加强二级学院各部门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学分预警制度在实施中最重要的是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工、权责明确。《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日语系学分预警管理规定》中明确由教学秘书核对学生学分情况,汇报日语系,教研室主任确认后,根据规定划分学生的被预警等级,后由辅导员及时告知被预警学生本人,并保持与家长的联系。此外,学期中教师发现问题,定期向辅导员提交《问题学生反馈表》,由辅导员负责学生及家长的联系工作。教师负责教学及学生成绩管理;教学秘书负责成绩统计、核对学分情况;辅导员负责学生及家长的对口工作。另一方面,定期召开教学例会,针对学生成绩所出现的问题,共同协商解决,经过日语系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学风提升效果明显。
第五、重视后期情况追踪,加强学分预警档案管理工作。学分预警是一项长期而又繁琐的工作,不只是对学生进行预警,更需要的是对于被预警学生档案管理以及后期的情况追踪和分析,日语系制定了《日语系学生预警统计表》,每学期开学初对被预警的学生档案进行归档整理分析,制定《问题学生情况跟踪调查表》,跟踪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督学计划,实行一帮一的辅助方式,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学生学习动态。建议学校在实行学分预警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后期的情况追踪,以及各个部门的相互协作和沟通。
四、创建以学分预警为首的管理体制,完善独立学院学风建设
学分预警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要达到学生学习无需预警这一最终目的,只有将学分预警与其他教学管理,尤其是一线教学相结合,才能最终完善学风建设。
1.强化平时成绩管理
学分预警顾名思义是以学分为依据对学习中出现问题的学生加以预警,而学分则是以学期或是学年为单位进行考察的。这对于大学阶段才开始接受外语学习的学生存在以下弊端:一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会导致拖延周期过长,不仅无法起到预警的作用,反而会成为事后诸葛或者马后炮;二日语专业课程尤其是基础课程听、说、读、写都是互相影响,互为基础的,往往一门不及格会导致门门不及格,一门课程掌握不好的学生,其他课程也会相应出现问题。因此在具体实施中学分预警与平时的成绩管理更加密不可分。
以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日语系为例,强调学分预警的同时,更注重强化平时成绩管理。任课教师尤其是担任主干课程的班主任会根据平时成绩及学生课堂表现,结合月考填写的《日语系阶段测验成绩统计表》,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学生。由班主任及辅导员向各任课教师确认,汇总反馈意见,在学分预警之前通过找学生本人谈话、各方面了解情况,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2.加强考勤等管理体制
另一方面,正如文章开始提到的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自觉性严重缺失等学风问题,因此在加强平时成绩管理的同时,更要注重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例如:考勤管理,日语系根据《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学生管理条例》,结合日语系本身特点制定了《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日语系考勤制度》,严格考勤管理,从制度上约束学生学风建设。
同时实行教学出勤的周报制:由学习委员将每周的考勤情况报告教秘,教秘汇总后上交日语系,并反馈给辅导员和各班班主任。这种体制包括两种手段一:他律,对于经常缺勤的学生,在达到一定数量时采取通报批评及取消该科考试资格等措施,规范学生课堂出勤;二及时了解学生近阶段的学习状态,尤其是问题学生的出勤状况,通过努力使其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养成自我约束的自律习惯。
3.专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滨海外事学院日语系在高年级学生中成立“一帮一”志愿服务队,选择低年级学生中成绩落后者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对一重点帮扶,以提高学习成绩。学生互助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原理为指导,让学习成绩、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与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结成帮扶学习小组。通过小组成员互相监督,互相提醒,互相激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课上或课下互教互学,互相切磋交流学习方法,共同提高学习成绩,最终促进学生学习水平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4.最终以提高自学能力为目的
外语专业的学习不同与其他专业,教师为培养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根据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教学管理规定并结合本系的实际情况,制定《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日语系学生晨读管理条例》,由学生助理班主任组织新生晨读,统计出勤率,严格执行条例制度。每月将各班出勤情况公示在日语系公告栏内,出勤情况较差的学生根据条例中的违纪处理规定给与相应的纪律处分。晨读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与自我提高的平台,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近年来,日语系围绕学院办学定位,以教学为中心,重视特色办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尤其是强化学生动态管理,进一步加强了学风建设。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语言基本功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外语应用能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2013年全国高等学校日语专业八级考试(NSS-8)中,滨海外事学院日语系2010级学生通过率高达71.80%,高于全国平均通过率61.69%有10多个点;97.57的平均分也比全国平均分91.58分多了近6分。不仅在各种考级考试中通过率有很大的提高,就业率2013届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日语系统计的就业率为92.20%,在独立学院排名中名列前茅。
总之,正如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日语系在学分预警管理规定所写:规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健全和强化学生学籍管理,形成学校、学生、家庭积极互动,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良好局面。而包括学分预警管理在内的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学分预警机制在独立学院日语专业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因此如何结合学生的特点完善实行这一机制,保证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还需要不断实践和探索。
〔参 考 文 献〕
〔1〕修刚,李运博.中国日语教育概览1〔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