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今天,我看到电视在报道说“贫困山区的孩子因家里穷,没钱上学”,看完报道后,我趴在桌上,心想:“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正是该上学的时候,应该像我们一样快快乐乐地去上学,怎么能因家境贫困而辍学在家呢?大家应该一起来帮助那些孩子呀!”过了一会儿,我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
一阵掌声把我给吵醒了,我睁开双眼,眼前出现了一个副热闹的景象:一位年轻的叔叔在大家的欢呼下,将一个装着一箱子钱的箱子郑重地递给一位小姑娘。我问了身旁的人才得知:原来,厦门市的“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慈善基金会已成立,现在代表厦门的“爱心大使”正在将装满全体厦门市人民的“爱心钱”的捐款箱赠送给贫困山区失学儿童。
我看见,当那个代表失学儿童的小姑娘用颤抖的双手捧着慈善基金会赠予的“爱心钱”时,她那黑黝黝的小脸蛋上挂满了晶莹的泪珠,一颗颗地落在厚厚的一沓钞票上。她拿起话筒,用那稚气、纯朴的声音对慈善基金会表示感激:“我代表我们这些失学儿童向慈善基金会与所有为我们提供学费的人们,还有在场的厦门人表示感谢!以前,上学??使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也是我们最大的愿望。我们原本以为我们会作一辈子的文盲,是你们,将你们的爱心献给了我们,使我们能够上学,使我们有机会能走出这贫穷的山村,不用作一辈子的农民。请相信我们,我今天,我看到电视在报道说“贫困山区的孩子因家里穷,没钱上学”,看完报道后,我趴在桌上,心想:“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正是该上学的时候,应该像我们一样快快乐乐地去上学,怎么能因家境贫困而辍学在家呢?大家应该一起来帮助那些孩子呀!”过了一会儿,我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
一阵掌声把我给吵醒了,我睁开双眼,眼前出现了一个副热闹的景象:一位年轻的叔叔在大家的欢呼下,将一个装着一箱子钱的箱子郑重地递给一位小姑娘。我问了身旁的人才得知:原来,厦门市的“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慈善基金会已成立,现在代表厦门的“爱心大使”正在将装满全体厦门市人民的“爱心钱”的捐款箱赠送给贫困山区失学儿童。
我看见,当那个代表失学儿童的小姑娘用颤抖的双手捧着慈善基金会赠予的“爱心钱”时,她那黑黝黝的小脸蛋上挂满了晶莹的泪珠,一颗颗地落在厚厚的一沓钞票上。她拿起话筒,用那稚气、纯朴的声音对慈善基金会表示感激:“我代表我们这些失学儿童向慈善基金会与所有为我们提供学费的人们,还有在场的厦门人表示感谢!以前,上学??使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也是我们最大的愿望。我们原本以为我们会作一辈子的文盲,是你们,将你们的爱心献给了我们,使我们能够上学,使我们有机会能走出这贫穷的山村,不用作一辈子的农民。请相信我们,我
同学们,当你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时,你是否会想到地些在贫困山区的儿童?当你回到家里吃着可口的饭菜时,你是否又会想到那些在贫困山区的儿童正在干什么?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应该相互帮助,让所有的失学儿童都可以坐在教室里读书,为此,我提出了以下倡议:
1.那些贫困儿童没有书读,所以我们可以捐书。比如你现在读五年级,就可以把四年级的书捐给贫困儿童。
2.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经常吃不饱、穿不暖,哪像我们现在可以经常吃汉堡、喝可乐。他们和我们一样,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我们要力所能及地捐出一些钱,让他们的生活过得好一点。
3.放假的时候还可以把一些贫困儿童接到家里来,让他们过一个快乐的假期。
同学们,让我们伸出援助之手,让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幼儿园的园舍、设备、人员配备等不符合国家标准;幼儿园的教教师数量不足,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偏低、职业认同感不高;教学内容和方式“小学化”倾向严重;专任教师的学历偏低,但年龄合理,流动性不大;教师科研意识淡薄,接受培训机会少。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作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促进贫困山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加快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和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加强本土化幼儿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多元化的办学形式;开展学前双语教育。
2010年,国家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一次把学前教育专章单列部署,提出了到2020年学前教育发展要达到的目标。政策的出台给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特别是相对落后的农村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带来了发展的新契机,但同时也对这些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提出了挑战,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中蓄积已久的一些问题显得愈发亟待解决。大理州洱源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其位于云南的滇西,距省会昆明398公里,距州府所在地下关69公里。洱源县下辖6个坝区乡镇和3个山区乡镇,有县级机关幼儿园1所,乡镇民办幼儿园53所,在园儿童6976人①。
本文选取洱源县西山乡这个贫困山区乡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对西山乡个案的调查研究,带着设计好的调查问卷走访了有学前儿童的家庭,走访了民办幼儿园和小学附属学前班,走访了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对研究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以及调查过程中的访谈和观察,来了解这个乡镇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对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分析,并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提出建议或策略。
一、西山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办学现状
(一)贫困山区学前儿童教育中家庭教育的现状
在西山乡这个边远的少数民族贫困山区,家长文化程度低,由于自身的“补偿心理”,他们希望下一代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和文化。家长们观念上很重视孩子的教育,都认同“再穷不能穷了教育,再苦不能苦了孩子”。观念重视和实际行动重视是是两回事,很多家长都有繁重的农务活要做,大部分孩子更多是处在一种“放养”的生存状态,没有受到有计划和有目的性的教育和培养。父母大都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一些父母为了生计背井离乡,把孩子托付于父母亲和亲戚照顾。
贫困山区家长对如何教育小孩并没有完整体系的认识,是“碎片化”的认识,他们教育小孩更多的是凭经验、凭直觉。一些家长的教育理念甚至是错误的,如认为小孩就是要严格严厉教育,认为“小时偷针大时会偷金”、“棍棒底下才能出人才”、“棍棒教育出孝子”,他们对小孩的教育以训诫和警告为主。
贫困山区的家长对早期教育的认识不够。家长认为小孩子只要身体好,玩的开心快乐就可以了,不重视启蒙读物的教育。父母认为读书画画是上学后的事情,读书是学校教师的职责。一些家长简单的把幼儿园理解为“托儿所”,幼儿园老师就是保姆。一些家长送孩子上幼儿园主要是为了学习认字、算术、绘画唱歌跳舞,希望小孩在步入小学的起点上基础好,家长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心理愿望。
贫困山区家长在孩子早期教育上的投资并不算高,主要是物质消费。家长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但农村的消费环境有限,没有形成孩子培训教育市场,家长对孩子的支出更多是食物和玩具的支出,文化的支出较少。大部分家庭没有专门供孩子看的书,也很少给孩子买儿童读物,家长给孩子买的最多的就是玩具。在教育行为方式上,侧重儿童的“玩耍”和感官快乐,而轻视“智力开发”和文化熏陶。
山区农村父母在亲子互动方面内容少、频率低、质量低。亲子之间在共同绘画、讲故事、听音乐、阅读、做游戏等方面的时间都非常少。大多数家长没有主动去打造良好的亲子关系的意识。而由于亲子关系疏忽,家长对孩子的一些行为缺乏理解,对孩子的需求不敏感,家长对儿童的异常行为和反常心理不知道怎么教育和引导。
山区农村在儿童的饮食卫生、口腔保健、饮食结构合理方面都没有很科学的认识。西山乡的农村在教育、医疗、卫生方面都还是落后地区。农村儿童饮食卫生和儿童医疗保健显得落后。与城市儿童相比,农村儿童生活在不太干净的卫生环境里。但农村儿童的健康状态不差,农村儿童有广阔的活动空间,整天都在嘻哈打闹,身体的运动量明显高于城市儿童。
对于贫困山区农村家庭教育中的不足之处,主要原因是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家长忙于生计和挣钱而无暇顾及孩子是家庭教育不到位的主要原因。西山乡是以农作物经济为主要收入,种植包谷、大白芸豆、小麦、苦荞等农作物,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农作物产量低。山区的种植业以人工耕作为主要生产方式,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农民得耗费绝大部分的时间在田地里耕作,常常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他们看来,好好的耕种农作物关系到养家糊口的生计问题,而小孩只要安全不生病,其它都可以灵活。农业劳动的辛苦和繁忙挤压了家长教育和陪伴孩子的时间。
第二,家长知识文化水平低,家长普遍没有系统学习和形成一套完整的育儿知识和育儿理念,教育更多靠直觉和经验,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是碎片化的。对45位家长受教育程度的调查显示,家长受教育程度大部分是小学和初中水平,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占比例较少。家长给孩子买的最多的是物质消费东西,如衣服、玩具、零食等。家长大都不愿意买书教育孩子,因为买书意味着家长要做老师,要耐心学习并教导。在家长看来,知识文化传授主要是学校老师的职责,自己知识水平有限,无能为力。孩子对看儿童读物不感兴趣以及看书看不懂在农村是普遍现象。久而久之,买本儿童读物都很难买到,因为没有销售市场。(二)贫困山区学前儿童教育中幼儿园办学的现状
幼儿园数量不足,难以覆盖全乡,上学不便是发展学前教育的一大难题。西山乡在云南属于高寒特困山区。西山乡的地理地貌属于山高地险坡陡谷深、环境恶劣、交通不便、村庄零散的分布在相对平坦的盆地或山半中腰,各个村庄的距离相对较远,人口分布不集中。这些天然的地理环境和人口分布格局,致使儿童上幼儿园非常不方便,很多村庄的学前儿童到附近的幼儿园有3-8公里的山路导致西山乡很多地方没有形成幼儿园开办的条件。
龚正华在调研大理州学前教育的发展中也说到:“山区不仅人口比较分散,而且交通不便,即使能够办园,其规模也很小,办园的利润回报慢且低,甚至可能出现亏本运行。因此,很难吸引民间办学力量的介入。”交通距离问题影响到了儿童的入园率,加之国家对校车的整顿和规范,已经开办的民办幼儿园的学生生源出现了退减。目前,西山乡有民办幼儿园2所,无公立幼儿园。民办幼儿园覆盖的范围主要是人口集中的大型村庄,如胜利村。
幼儿园的园舍、设备、人员配备等不符合国家标准。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条件较差,房屋建筑质量有安全隐患,没有消防系统,没有配备校车,也没有配备有专业资质的的保育员,部分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和相关资格证书,班级课堂超标,师生比例达不到国家要求。幼儿园没有没有疾病预防和报告制度,没有实行食物采购、烹饪、保管和取样留证制度。存在饮食卫生安全隐患。幼儿园的儿童读物较少,教具、学具、玩具严重匮乏。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还是经济原因,有人愿意开办民办幼儿园本身已经值得鼓励,不能要求幼儿园完全达到国家标准,否则成本太高而无法办下去,贫困地区办学只能是低起点,然后逐步改善办学条件。
幼儿园的教教师数量不足,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偏低、职业认同感不高。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在2300多元左右,而当地的物价水平并不低。80%的幼儿教师没有养老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福利待遇偏差,教师对工资待遇不满意,民办教师没有职称晋升的平台。大部分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对幼儿教育事业没有强烈的认同感,都想着跳槽到小学,或想着有朝一日能考上公务员,有更好的发展机会他们就会辞职走人。大部分幼儿教育老师仅仅把幼儿教学工作当作自己养家糊口的一份职业。对提升职业技能和素养没有强烈的追求意识。
教学内容和方式“小学化”倾向严重。调查地区的幼儿园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比较简单,教学内容侧重认字、算术、音乐,而手工制作、游戏教学非常薄弱。幼儿园和附属学前班的教学效果如何?没有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学校不重视教学的质量,看重的是管理的安全性。小学化”倾向恰恰是家长和学校共同认可的理念,老师和家长认为,大多数农村小孩在家里没有人教授文化知识(如识字、算术、拼音),而上学最大的担忧就是一开始就落后别的同学,一开始就自信心不够,导致输在起跑线上。家长最关心的是小孩子是否学到实用的显现的知识,至于情商、想象力等的培养,认为那些比较虚渺。
专任教师的学历偏低,但年龄合理,流动性不大。教师以专科及以下学历层次为主,本科学历的教师稀少,业务专精尖的幼儿教师更是稀缺。但教师的年龄还是比较合理,教师队伍年轻有活力,适合幼儿教育的大环境要求。教师的稳定性相对城市幼儿园较高,很多教师都是当地人,都已经把家安在家乡,不打算再出去谋生和打拼。稳定性高的原因主要是重新选择职业和选择发展的机会比较少。对于当地学前教师队伍的建设,要能够引进来和留得住,就应该优先和大量招聘本地生源的大学生并加以培养。
教师科研意识淡薄,接受培训机会少。幼儿教师基本不从事科研工作,接受培训的机会较少,培训档次较低。加强农村幼儿教师的师资队伍培训,非常有必要建立分层次(园长、骨干教师、一般教师)、分档次(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定期和常规的教育培训体系。培训应该涵盖民办学校所有幼儿教师。
当地属于少数民族集中地区,但并没有开展学前双语教学。当地的儿童能够大多使用当地少数民族语言,但也听懂一些当地汉语方言。教师教学中使用的是普通话。家长和教师认为,孩子应该好好学习汉语和普通话,以后不论是学习和工作,能够熟练掌握汉语是一项重要的谋生技能。
(三)政府对贫困山区学前教育发展的作用和局限
政府在积极主导和寻求学前教育的发展,但资金问题是最大的制约瓶颈。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中央和省级的学前教育专项资金大多已经到位,但由于州、市县级政府的学前教育配套经费缺乏,致使许多农村学前教育项目工程没有得到落实。
二、对策与建议
西山乡是一个经济贫困、文化落后、交通闭塞、自然环境恶劣、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发展学前教育的难度是巨大的。针对西山乡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提升。
(一)加快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和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学前教育事业关系国家下一代的成长,也是一个公益事业,可以间接带来生产力的发展。目前来看,教育经费主要投入高校和九年义务教育,而学前教育长期没有得到重视(2010年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后得到政策上的重视)。贫困山区的经济发展滞后、家庭收入不高、家庭对孩子教育的认识不够、教育经费投入少、没有很多的闲暇时间教育孩子,这些原因都和经济收入密切联系。
如果国家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帮助贫困地区找到发展致富的道路,帮助贫困地区建立幼儿园,从师资和教学上支援贫困地区幼儿园办学,为贫困地区学前儿童免学费,为贫困地区学前儿童提供免费营养餐,那么西部地区的学前教育就处在一个真正的教育“福利时代”。一旦国家“砸重金”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就容易形成热爱和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具体措施来如下:中央政府应该设立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发展专项经费,支持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国家也可以制定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农村处境不利地区的学前教育法案来促进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发展。
庞丽娟(2010)指出:“对教育条件、文化背景处境不利的地区和学生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使其与其他学生的教育成就尽量接近,缩小差距”。龚正华(2015)对大理州学前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如下意见:增加政府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实行学前教育经费专项财政计划制度,即不仅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而且在教育经费中单列,实行专款专用和专项督查审计;
第二,实施学前教育专项经费配套制度,即州、县市政府从国家和省政府获得学前教育专项资金后,就按照一定的比例(如1:1或1:0.5)拿出配套资金,以支持学前教育项目工程的进行;第三,州、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当地各级教育的具体规模重新计算其教育经费的比例,提高学前教育经费在教育总经费中的比重;第四,每年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
政府建立弱势群体资助体系要把学前教育纳入考虑范围,为穷人的学前教育保障“兜底”,如为低收入家庭子女、福利机构的儿童、五保供养儿童、一些残疾儿童提供免费学前教育,让他们平等的接受学前教育。教育管理部门对办园规范、质量合格、收费合理的非营利民办幼儿园也应该给予公共财政补贴,在土地使用、税收等非方面给予优惠照顾。
(二)加强本土化幼儿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关系到教育发展的质量,是全局限和基础性的工程。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的学前教育需求,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且具有稳定性的幼儿师资队伍。西山乡学前教育教师本专科学历少,大部分是中专学历,且专业对口率低,大都是“半路出家”从事幼儿教育,在职后很多没有系统学习幼儿基础理论知识,接受培训的机会少。加之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低,教师跨行业流动现象严重。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不高,难以扎根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作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西山乡学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第一,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对长期在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学前教育教师,甚至包括其他教师,实行工资倾斜政策,如给边疆补贴或高原补贴。对幼儿教师在考核、评奖、提升学历、职称评定、培训机会方面都给予倾斜。
第二,优先从当地院校选拔学前教育人才,优先考虑当地户籍的毕业生,并给予优厚的工作安置待遇。幼儿教师的流动线很大,本土大学生很多不愿意回原籍工作,回原籍工作的大学生跨行流动或跳槽现象严重。当地教育部门可以到地方管辖的高校中去选拔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对愿意在本土贫困地区从事幼教事业的毕业生,可以减免助学贷款、提前发放住房补贴和安家费、提供深造和培训机会等。第三,建立完善的学前教育培训体系,多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可依托不同层次的师范院校或专业化培训机构,建立常规性的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政府要拿出培训经费,定期对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进行分层次、有计划、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除了“走出去”培训,也可以“引进来”培训。教育部门要推行“送教下乡工程”,如邀请高校教学名师、示范幼儿园骨干教师,深入农村地区,采用参与式培训、案例研讨、现场教研等方式,对农村幼儿园教师进行培训。
(三)开展多元化的办学形式
西山乡贫困山区位置偏僻、交通落后、地广人稀、居民分散居住,这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客观上制约学前教育在地理空间布局,幼儿园不能够惠顾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前儿童,出现了没有幼儿园可以上,上幼儿园交通不便的困境。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主张“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鼓励企业、社会团体、慈善组织参与办学。
王冬兰(2014)认为: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可以通过“游戏辅导点、季节班、周末班、走教、送教下乡、城乡对口支援、专业人员入户指导等多种非正规教育的形式与手段,丰富学前教育的形式、内容与方法,提高普及学前教育的质量。”很多学者提出要利用“大自然”课堂教育学生,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直接去观察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河流山川的变化。但这个通常不具有可行性,家长希望学生接受的是文化课程的启蒙,而不是大自然的启蒙。
农村小孩处在熟人社会,村落就是他们游戏和社交的大本营,他们有很多的小朋友一起玩耍。他们经常也被家长带到田间地头、森林里去玩耍。他们从小接近大自然,对大自然很有灵气。在调查的一户人家里,2岁的一个小男孩,能够模仿狗、大公鸡、猫、水牛的叫声,而且是没有人特意的教他的,是耳濡目染后自发的学会,大自然对农村的小孩是再熟悉不过了。
(四)开展学前双语教育
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征,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生活中形成的一套约定俗成的价值体系和风俗习惯,具有稳定性和传承性特征。而语言符号背后承载的就是一套文化体系,不同语言在交流过程中会发生障碍。谢应宽、田兴江、吕晓(2014)三位学者指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的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因此少数民族幼儿在进行本民族语言与汉语转换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语言习惯影响着少数民族幼儿的认知习惯与思维习惯,导致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语言障碍与文化困扰”。西山乡是一个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乡镇,白族占70%左右,日常生活用语大部分以白族话为主,他们有自己的白族语言却没有白族文字。西山乡学前儿童在入学前大部分小孩是以说白语为主,夹杂一些汉语词汇,有部分小孩汉语和白语都会说。
学校的教育内容和课程使用的教育局统一规定的教材,这些教材的内容主要又是在城市儿童生活的经验上编写的。另外,教育局也有要求教师授课要说普通话。很多家长希望自己孩子能够走出大山,去其它地方开拓眼界,家长都希望孩子掌握普通话。而现实中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学前儿童在幼儿入园阶段听不懂老师说什么。因此,在儿童进行以汉语为主的学前教育阶段,开展双语教学,能够让学龄儿童实现本民族语言和汉语的平缓过渡。使用双语教学,对于传承民族文化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理想是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摇篮、冲锋的战旗、斩棘的利剑。理想会随着年龄不断的变化,十岁时,我渴望成为国际ceo ;十一岁时,我渴望成为一名电视主持人;但当一名贫困山区的老师,成为我十二岁的梦。
当我说出这个理想时,朋友们可能会说,你傻啊,去穷山恶水的山区?那你的电视主持人梦呢?要知道电视主持人可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每天生活在聚光灯下,到处是鲜花、是掌声……当一个贫困山区的老师又有什么出息呢?
可当我看到,当四川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后,那么多老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撑起一方天空,把生的机会留给孩子,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要知道他们是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父母、姐妹、孩子被埋在废墟里,他们是在用自己亲人的生命换取学生的生命啊!这需要怎样的高风亮节,怎样的红心大爱啊!难道这样的人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效仿么?同时,在大地震中有那么多孩子失去了学校,失去了上学读书的机会,当我看到一个个孩子那渴望知识渴望未来的充满无助的眼神,我的心里感到揪心的痛,我愿意自己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用自己的知识和热情帮助那些孩子走进知识的殿堂,把他们培养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
如果有人问我:“如果你会变,你要变成什么?”我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我要变成一个爱心魔法师,去帮助全世界需要帮助的人!”
一天,我像以往一样,乘着我的魔毯飞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去寻找需要帮助的人。我飞呀飞呀,忽然,我看见一个盲童拄着拐杖在艰难地过马路,我看见他快被汽车撞上了,我赶紧拿出魔棒,轻轻一点,赐予了他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刹时,他看到了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五颜六色的花朵……他高兴地跳了起来:“耶,我能看见了,原来世界是这样多姿多彩呀!”
我又继续向前飞,飞到了贫困山区,看见那里的孩子一个个都面黄肌瘦、缺衣少食,那里的房屋都破烂不堪,孩子们穷得上不了学……我马上拿出魔棒,轻轻一点,变出了一幢幢明亮的教学大楼、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品、漂亮的服装、好吃的东西……我要让这里没有贫穷,没有饥饿,让这里的小朋友像其他地区的小朋友一样,永远快乐幸福!
我继续飞呀飞,飞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跨过了一条又一条河,咦,这里的人怎么一个个都带着口罩?海里的小鱼怎么都呼吸困难?天空怎么不见一只鸟儿呢?啊!原来我来到了日本的福岛,这里由于地震引起了核泄漏,众所周知,核辐射对人体危害很大,人们一个个都变得人心惶惶,无法安心生活,我用魔棒轻轻一点,爆炸的核电站都被我修好了,散开的气体都被收回了,空气又变得清新了,人们纷纷拿下了口罩,安安心心工作了;鱼儿又无忧无虑地在大海里游泳了;鸟儿又在蓝天自由自在地飞翔了……
我帮助了盲童、贫困山区、日本的福岛,心里无比快乐。但世界上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尽力去帮助他们。作为一个爱心魔法师,能让全世界的人幸福生活是我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