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消费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说,没有晚礼服。
人家说,你去买啊。
我说,我发疯了啊,为你们好看我自己掏钱?不买。
他们说,你好歹也是国内知名的女编剧,一集挣那么多钱,怎么就这么抠门呢?
我说,我要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花钱。这种开销很大、买来穿一次就放进衣橱不见天日的消费品,不符合我的价值观。衣服是拿来穿的。穿衣服是为了舒坦好看,我又不从时装表演里获利。我穿这种衣服并不比我穿T恤牛仔好看。人家女明星光鲜靓丽登台,是因为有广告商或者品牌公司赞助,人家不花钱。广告商肯定不愿意赞助我,估计还避之唯恐不及。
我引以为傲的是我的大脑,既然我获奖的原因是我的大脑,为什么要让我的身体享受这么贵的荣耀呢?这有违我的公平原则,更别提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了。如果按照我的意见,就把大脑拿出来洗洗涮涮,桑拿按摩。因为我不靠脸蛋身材吃饭,我是靠脑子的。
电视台的同学哈哈大笑。
但请放心,为了不丢电视台的脸,我还是会正装出席,至少不会穿牛仔上台。我觉得,消费观念就是你人生价值观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这个观念是从小养成的,并不因为你后来多么飞黄腾达、身家显赫而有所改变。台湾富豪王永庆到老都习惯于把毛巾用成丝瓜,因为他从小贫穷过,即使后来发达,他也不能体会花钱的乐趣。他真正的乐趣在工作上。李嘉诚的儿子显然从小就懂得鲍鱼、血燕的美好,爱的女人也基本都是娱乐圈烧钱的主,出行用私人飞机和游艇,与其父亲的低调反差很大。丰田的富二代,活活糟蹋掉祖上的名望和血汗。例子不敢再举下去。
我们小时候,如果跟家长提个要求,买个稍微大一点的玩具,都要先看爸妈的脸色,揣测他们今天是否心情良好,或者是在考试得了高分以后才有胆量提。现在,儿子完全没有我小时候那种心惊胆战,他会大大方方地说:“妈妈,我要去迪士尼玩。”他是通知我,他并不知妈妈挣钱很艰难。
我另一个朋友说,他第一次上饭馆吃饭,是他大学毕业以后挣了钱,迈进饭馆的门时还有些紧张,当然那是很多年前的事,当时还打扮得很隆重,是一种庆典和奖赏。而今天,他的孩子只要是出门,必上高级餐馆,这让他很头疼,但岁月似乎是不能逆行的,你显然不能要求自己的孩子像自己那样艰苦奋斗,具有创业精神。你奋斗的目的,虽然并不是为了让孩子享受,但至少希望他们过得比你好。他们似乎生下来,就该在你的成绩上睡大觉。
我对我们这代人,还是感到欣慰和放心的。我一同学去北京逛街,看到条比较有设计感的项链,要六百多块,她觉得挺贵的,下不去手,她还自己挣钱。谁知旁边一个十多岁的小姑娘想都不想拿了就走,售货员大妈还挺不屑地跟她说:“现在,六百多块真不算钱。”
我们俩听着都害怕。敢说出这种话的人,不是富二代就是名嫒吧?
像我们这种正儿八经凭本事吃饭的人,无论如何没有这样的口气。尽管现在提倡消费爱国,可消费的基础还是生产。大家都不事生产,享受生活,感觉未来挺不踏实的。这让我不敢把自己的老年交给现在的小孩。
教育儿子具备健康的价值观,是我的责任。我不希望他长大以后以“我妈有钱”为荣。这不是他的荣耀,是我的耻辱,这就叫荣辱不分。
近日,全球最大的独立公关公司之一――罗德公关,与亚洲地区著名奢华品市场调研公司――信天翁联业商务咨询有限公司继2009、2010年两度携手后,再次推出《2011中国奢华品报告》,首次将目光投向中国“80后”群体,揭示其独特的奢华品消费观,并对未来中国奢华品消费趋势做出预测和建议。
研究背景
作为在奢华品公关和市场调研领域各负盛名的领军企业,一年一度的《中国奢华品报告》旨在结合双方的专长与实战经验,对奢华品的购买诱因、网络趋势、购买地点、品牌偏好以及一二三线城市间购买习惯等多方面内容进行审视比较,为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提供分析和依据,预测未来走向。
2011年,共有1057名奢华品消费者参与了本年度的调研,受访者遍布北京、上海、广州、台湾、香港和17个中国大陆的主要二线城市。调研以网络为主,但建立在坚实的“真正的奢华品消费者”基础上。与前两期将目光关注于平均年薪为25万元左右的主流奢华品消费群体不同,本次接受调查的对象有一半年龄是在20-30岁之间、平均年收入低于18万元的80后。调研着重聚焦了年轻消费者的购买力、消费动机、信息获取渠道等多方面的内容。
消费群5大特点
《2011中国奢华品报告》显示,中国的年轻奢华品消费群呈现5大特点:更乐观、更自我、更崇尚主流品牌、更数字、更追求购买价值。其中,更乐观、更自我和崇尚主流品牌之间的“纠结”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而更自我、更数字和更追求购买价值则与全球潮流同步。
更乐观。即使全球经济二次探底风险犹存,中国大陆的消费者仍然展现了坚定的信心,乐观指数较2009、2010年有增无减。即使面对通货膨胀等压力,仍有92%的受访者表示,将不会减少、甚至增加未来一年在奢华品上的支出(见图1)。这一选项上,大陆与台湾形成鲜明对比――仅有20%的台湾受访者选择增加来年的奢华品支出。
更令人关注的是,调查显示,随着年轻消费者收入的上升,奢华品消费占其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也会进一步上升。这个发现相信令全球的奢华品牌惊喜,也为中国大陆在可预见的未来继续带领全球奢华品市场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更自我。传统观念认为,中国消费者热衷于为了“面子”购买奢华品,以显示其身份地位。然而,2010年的第二份中国奢华品报告显示,“彰显身份地位”在奢华品消费诱因中,已次于“自我愉悦”和“品味象征”。而聚焦“80后”的《2011中国奢华品报告》,更确定了这一趋势:对于年轻消费者而言,购买奢华品最主要的诱因是体现“品味”和“个人魅力”的象征(见图2)。这一“面子观”的转变,是否意味着中国的消费者正向一些虽然小众、却独具特色和个性的高端品牌打开大门?
调查显示,尽管女性的购买行为更频繁,男性在单项购买的金额上通常更可观。所以就年度奢华品支出而言,男女不相上下。这有力地印证了中国奢华品市场的走向和近年来男性市场的异军突起。无论是男用化妆品、时尚成衣、或是以男性消费者为主导的高端手表市场,表现都极为强劲,市场潜力不容小觑。
图1:92%受访者表示,维持或增加未来一年奢华品支出
图2:奢华品购买诱因
图3:在腕表和珠宝的品类中,Omega,Rolex和Cartier独占鳌头
图4:在跨品类品牌中,Chanel表现优异。Gucci,LV紧随其后
更崇尚主流品牌。尽管购买奢华品的诱因由“身份炫耀”转为“自我肯定”,中国“80后”消费群体仍旧明显表现出对主流“大牌”的倾向性,对品牌价值的判断也趋于成熟。“品牌发源地”和“历史传承”受到超过60%的受访者的重视,一些前期进入中国市场的品牌如Cartier, Chanel, Louis Vuitton也已经由广为认可的国际地位和深入鲜明的品牌宣传在中国市场建立了牢固的领导地位(见图3)。
部分年轻消费者甚至明确表示没有兴趣了解更多的国际品牌。这对于其他新进中国市场、并旨在进入“一线”的奢华品牌来说,将是非常大的挑战。因为这意味着,现今要打造一个主流奢华品牌将比10年甚至5年前要困难许多(见图4)。
“更崇尚主流品牌“和“更自我”是否自相矛盾?其实,这正是中国奢华品市场与众不同之处。由于起步晚但发展快,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调查显示,和想象不同,这个差异并不存在于一、二线城市之间,即使同处一个城市,消费者对于奢华品的认同与消费诱因亦大相径庭。 但总体而言,中国消费者正由“盲目消费国际品牌”走进“有选择地消费领先大牌”,同时部分消费者开始对领先的小众、却高端独特的品牌敞开大门,寻找更能够代表自己的品牌形象。这一“纠结”无疑释放出了积极的信息,即经过多年洗礼,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正在逐步成长。
更数字。网络,网络,网络。网络正在改变世界,也在改变全球奢华品行业。从2009年至2011年,连续三年,官方网站和精品店等零售渠道位居前二,是消费者获取奢华品信息的主要来源(见图5)。然而,网络的兴起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的没落。平面媒体和户外广告仍然高居信息渠道的第三、第四位。 多渠道沟通为品牌的营销提出了新的挑战――不是“存”和“废”的关系,而是如何排列组合,才能让品牌信息最有效地到达目标受众?在网络媒体中,不出意外,微博的影响力快速上升,紧追官方网站、垂直网站和门户网站名列第四。品牌开设微博也已成为潮流所向。在本次调查中位居前列的各大品牌,基本都已有了专属微博且粉丝众多(见图6)。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奢华品一贯重视品牌形象,而网络作为新兴媒介仍然存在诸多不可控性,奢华品对于在线推广大多持观望和谨慎介入的态度,与快速消费品业的大举投入差异明显。网络对于奢华品的未来固然重要,但现阶段更重要的在于把握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平衡。这也日益成为各大品牌掌控未来营销的重中之重。
更追求购买价值。和想象中不同,因为受限于购买力,“80后”并不是冲动型消费者,他们更倾向于比较价格而等待更经济的交易。他们经常去国外购买奢华品,特别是欧洲和香港,以获得更低的价格、退税优惠及原产地保障。其中,一线城市消费者更倾向于欧洲,而二三线城市消费者则把香港作为购物首选城市(见图7)。
“折扣”同时也成为网购奢侈品的重要诱因。由于收入有限,许多年轻的消费者会在追求“自我肯定”的同时“斤斤计较”,网购提供的诱人折扣和比价功能满足了他们的需要。调查显示,“80后”消费者对于在线购买奢华品,抱持更加开放的态度,有35%的受访人表示他们通过网络购买奢华品。尽管如此,目前网购奢华品的主要障碍在于赝品风险。超过90%的消费者表示,会在没有赝品风险的情况下考虑在线购买奢华品。
尽管调查显示,中国奢华品消费者更喜爱在旗舰店和专卖店中购物,他们对于海外购物的整体购物经历总体评价不高,仅有15%的消费者将之作为选择海外购物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见,国际品牌需要充分意识到,服务中国消费者并不只是“中国任务”,而是需要全球关注的“世界任务”。
图5:中国消费者获取奢华品信息的渠道
图6:网络信息渠道排名
给奢侈品牌的建议
综上所述,从消费角度来说,80后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充满自信,勇于表现自己 ―― 爱大牌、也爱独立个性;爱网络、也听专家意见;精打细算、却不放弃生活品质;眼界开阔,并且在不断寻求更好。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家庭负担较小,并能够对收入自由支配。面对这样一群庞大的、乐观的、热爱生活,追求品味的奢华品年轻消费者,各大品牌需要怎么做?
更投入。中国消费者的“乐观”预示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奢华品在中国方兴未艾,这个市场将不会令积极且有效投入的品牌失望。
明确定位。“买贵不买对”固然存在,但必然越来越少。在“大牌”与“小众”之间,品牌需要明晰的定位。中国消费者在经历了10年的奢华品洗礼后,正逐步回归到对个性和品位的追求。你的品牌到底代表了什么?具备怎样的品牌个性和魅力?具有怎样的品牌传承?准备好回答这些问题吧。
传统媒体之“不变”和新兴数字媒体之“变”。未来的沟通必然是“两条腿走路”,在传统媒体和新兴数字媒体之间寻求最佳的结合。目前除了少数几个领先品牌,大部分奢华品对于网络营销仍知之甚少,亟待迎头赶上,但在现阶段也无需过分夸大网络对于主流奢华品消费者的影响,需要理智看待。
信天翁咨询公司执行董事Nicolas Jeanjean指出:“网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以越来越无所不在,其中也影响了购物习惯。在奢华品领域,消费者仍然很在意他们的店内体验、享受到的品牌服务以及从销售顾问获得的信息。奢华品代表的不仅仅是具有顶级品质和昂贵价格的大品牌,它更是一种体验,一种关于人的体验。”
[关键词] 家庭消费 消费方式 消费行为 消费观念 儿童消费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与要求日益增高,在孩子身上的投资也水涨船高。据调查,目前儿童在家庭中消费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已经达到家庭月开支的30%以上。在很多普通收入家庭,扣除家庭必要储蓄后,儿童的消费已经超过一个成人,可以说,现在儿童已经成为家庭消费的中心。 由于儿童消费地位和比例在家庭消费中均不断上升,使得儿童消费观在家庭消费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本文就试图从分析家庭消费方式对儿童的影响入手,探讨一下儿童消费观形成的家庭消费因素。
虽然儿童消费在家庭消费中的比例相当惊人,但是在绝大多数家庭,儿童能够直接支配的金钱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儿童的消费观,实际上是在父母消费行为的影响下形成的。父母的消费方式,包括消费行为、消费观念、消费结构与习惯,以及对儿童消费观的教育,决定了儿童最终形成什么样的消费观。以下从四个方面,分别加以简要论述:
一、家庭消费行为对儿童消费观的影响
儿童处于父母庇护之下,无论身体或心智都尚未发育完成,其消费绝大部分是通过家长间接完成的。另一方面,儿童的直接消费经验,也是通过模仿父母的消费行为而获得的。这两方面决定了,家庭消费行为对儿童消费观的影响是最为主要和直接的。因此,家长在实施具体消费行为时,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对孩子可能造成的影响,谨慎实施。
家庭消费行为对儿童消费观的影响,具体表现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从积极一面来说,家庭的合理消费过程,可以使孩子学习到消费的相关知识,了解到金钱的重要作用,掌握一些市场与购物相关技能,这些对儿童日后的成长和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家庭量入为出,理性成熟的消费行为会使孩子懂得金钱来之不易,有助于孩子养成健康良好的消费观念。相反,倘若一个家庭经常有冲动购物、盲目消费的行为,则无疑会使孩子的消费观陷入误区。一旦儿童不能形成消费和理财的正确观念,对家庭收入、消费需求、经济承受能力没有概念,就会经常提出家庭经济条件无法满足的消费要求,对自己可支配财产也会大手大脚全无节制,甚至进行一些不健康不安全的消费行为。在这一点上,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尤为突出。根据调查,不同文化层次家庭日常消费比例有明显差异,仅考察教育投入所占比例,初中文化层次家庭仅占全部收入的11.5%,高中23.8%,大专31.2%,本科及本科以上则达到50%。可见文化程度越高的家长,在教育和文化方面投入的资金比例越大。很显然,越注重教育和文化投入的家庭,其子女形成攀比物质享受、追求名牌、贪图享乐等不健康消费观的比例越低。反之,则很可能使孩子养成讲求吃穿等不良消费观念。
二、家庭消费观念对儿童消费观的影响
在今天中国社会里,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享受着前无古人的呵护和宠爱。这一点在家庭消费上体显得尤为明显。“再穷不能穷孩子”,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为了孩子而花费,被普遍地认为是最值得的。有的家庭,为了方便接送小孩上幼儿园,赶紧学车买车。为孩子买各种各样的玩具和儿童图书,以便及早开发孩子的智力。为了使孩子能进入条件较好的学校读书,不惜缴纳巨额的“择校费”,甚至花费血本购买较好学校所在地区的“学区房”。为小孩请各种家教,在学校放学之后或周末,让孩子学音乐、绘画、英语、体育等各种技能。诸般消费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在上述种种消费行为背后作为支撑的,是家庭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消费观念。除了这种消费观念外,家庭还有多种消费观念,如讲求实用、希图炫耀、追求个性等等。而所有这些消费观,都会或多或少在孩子身上显示出来。在消费观养成的过程中,孩子不但是看父母如何做的,更是听父母如何说和如何看待自家和他人具体消费行为的。因此,父母的消费观念,对儿童消费观的形成,起着最重要和最深远的影响。
三、家庭消费结构与习惯对儿童消费观的影响
前面已经提到过,文化程度越高的家庭,在家庭消费中对教育和文化的投入比例就越高,这就显示出不同类型家庭消费结构的区别。同样的,不同家庭的消费习惯也是不一样的,有一个球迷父亲与有一个追求名牌化妆品母亲的家庭消费必然有很大差异。这些不同的消费结构与习惯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使孩子养成与父母相似的消费习惯。有些家庭重视面子消费,认为孩子的消费体现了自己的面子,就会养成孩子在吃、穿、用上与他人攀比的不良消费观,致使孩子过分强调物质生活水平,从而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而有的家庭重视教育、崇尚文化,家中藏书千卷,弦歌之声不绝,这样家庭成长的孩子必定精神充实、学业良好,在个人消费上也会把学习和文化消费放在优先的地位。所以,家庭日常消费结构与习惯,对儿童消费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塑造作用。
四、家庭教育对儿童消费观的影响
儿童的消费观,是随着父母日常消费行为、习惯、观念逐渐形成的,在儿童消费观形成的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要使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必须重视对儿童消费观的教育。作为家长应该合理安排支出,科学控制消费比例。本来,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为孩子多花些钱无可厚非,但把过多的支出放在给孩子买高级食品、玩具、服装上,只会导致孩子们之间互相攀比,对孩子正确消费观的形成并无好处。在日常教育中,还应让孩子懂得钱的来之不易,教育孩子珍惜家长的劳动报酬,节约用钱。也可以让孩子利用假期等业余时间打工、卖报纸等,让孩子体验到劳动的不易,从小培养孩子吃苦耐劳、自食其力、勤俭节约的好品质。
家长应正确引导孩子消费。对孩子们自己可支配的压岁钱、零用钱等,也应教育和引导其懂得什么钱该花,什么钱不该花,使之明白钱要花在刀刃上,自己的钱也不能随便乱花,应有节约意识。更重要的是,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儿童具有极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父母挑吃挑穿,滥买东西,不注意节约,孩子花钱也会大手大脚。家长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教孩子学会怎样花钱,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
需要指出的是,教育在儿童消费观的养成中固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教育不是万能的。儿童耳濡目染的父母消费行为、习惯和观念仍是其消费观养成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不宜夸大教育的作用,父母的行为必须时刻注意。
以上笔者从家庭的消费行为、消费观念、消费结构与习惯,以及教育四个方面,分析了家庭消费方式对儿童消费观的影响。 在家庭消费生活中,应该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消费观。要注重合理调整孩子的消费投入,购买实用、价廉、安全的儿童商品,使儿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顾海兵著:《经济系统分析》.北京出版社,1998年
[2]陈晓春主编:《消费统计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
[3]编:《消费经济学》.北京出版社,1989年
[4]王坚红编:《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5]袁良玉陈世均朱林海主编:《现代家庭教育》.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年
[6]唐淑钟韶华主编:《中国学前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7]虞永平主编:《学前教育学》.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
科学消费是指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要求、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进步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科学消费,主要包括安全健康消费、适时适度消费、正确选用商品和可持续消费。
1、安全健康消费。主要指选用安全、环保、没有污染和有害物质的绿色食品。
2、适时适度消费。包括“该出手时就出手”和合理确定消费的层次和购买商品、服务的档次。
3、正确选用商品。主要在选购商品时,要选择适合自己具体情况的商品,不要盲目攀比,不要赶时髦,避免不会用、用不上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消费;和谐消费;构建
中图分类号:F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2-0163-01
1 和谐消费理念
和谐消费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日渐凸现的重
大课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目前的消费在总体上已告别贫困进入了温饱阶段,并正在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但是由于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环境滞后、城乡消费二元结构加剧、资源浪费等致使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弊端日渐突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瓶颈。如何解决消费中出现的问题,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什么是消费和谐? 笔者认为和谐消费观是一种全新的消费观念,是对消费主义及其消费模式的批判和摒弃,它在资源消费上凸现出公正性,强调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和谐性,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来理解消费:一是从消费者本身来说,消费和谐是消费者本身消费需要的满足;二是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说,消费和谐是消费者之间的消费差距的适度和合理;三是从消费者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说,消费和谐是消费的可持续性。因此,和谐消费就是符合人本能的要求,体现人的本质力量,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消费行为和消费环境,从而形成符合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活方式的本质要求,符合消费规律的客观要求的消费价值观,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应该说是到了一个非常关键时期,和谐是最重要的“关键词”。应当看到,在当前消费领域,为什么消费者不敢放心消费,不去消费,因为消费者对所要消费的产品,产生了不信赖。因此在消费中目前还存在许多不和谐的因素。
2 不和谐消费观的表现
在我国目前的消费领域中,存在着科学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同时也存在着种种不和谐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消费与自然承受能力不和谐
在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驱使下,人们无限制的追求经济增长,极度扩大再生产,毫无顾忌的消费自然资源、污染环境。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高的资源消耗率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因为资源不可再生,而赖以生存的人口数量却无穷无尽地增长。这对矛盾从根本上制约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是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在资源开采和利用方式上是粗放型的,综合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资源消费方式不合理的问题也相当突出。此外,我国在土地资源、水资源等方面的浪费现象也十分严重。这种不顾自然承受能力的盲目消费,必然造成自然资源的匮乏,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2 消费与社会发展水平不和谐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的经济收入增加了,很多人一掷千金,挥霍无度,讲排场,显阔气。部分消费者在其消费行为中出现了忽视消费的实用性、功能性,盲目追求奢侈豪华的消费倾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人们的消费水平,因此,人们的消费应当与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消费需求超过了物质财富的增长,必然造成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不平衡,带来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导致生产的非持续性。这种脱离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必然导致中国的经济畸形发展,不利于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3 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不和谐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外消费品进入中国市场,它们既丰富了我国市场,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在现代生活中,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的现象屡见不鲜。许多人认为消费是个人的自由,消费更多的物质是好事,不断追求物质生活的富足和感官欲望的满足。他们认为,攀比消费、炫耀性消费成为富有、身份、地位的标志。这种重物质、轻精神的消费观念不利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一些富豪看到别人有一部新轿车,即使自己不需要也要买一部,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富有身份和地位。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遇上各种喜事,总是喜欢大肆铺张,请客讲排场。同时,在大学生中也普遍存在这种现象,虽然大学生普遍不具有经济能力或者说他们的经济能力很弱,但是他们却在生活中追求高档次,吃大餐、买名牌,即使生活拮据也要千方百计地满足自己的欲望,以求心理平衡。这些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一方面,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损失,另一方面,也给自己带来了压力。因此,我们要在增加物质消费的同时增加精神消费,并逐步提高精神消费的比例,建立一个坚实的精神基础,提高社会发展中的文化含量和人文品格。
3 现代和谐消费观的构建
3.1 要转变观念,牢固树立起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
人的消费观对社会消费模式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有了正确的消费观念,才会有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良方式。要牢固树立这些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一方面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各种途径、以各种方式使之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还需要政府运用经济杠杆加以引导调节。可以通过税收、信贷、政府采购等手段,支持社会、家庭需要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通过低税收、低价格但高质量来引导消费者的决策,而对社会发展不需要的产品提高税率,压缩信贷规模,间接提高成本价格来减少消费者购买,同时对社会发展危害大的产品加大处罚力度,一旦发现立即查封。
3.2 保持生产与消费有序增长。
从生产与消费的发展规律看,人们唯有首先生产出在量上丰富多彩,在质上又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不断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进而又能在自然生态资源方面不至于造成过度浪费。反之,倘若生产与消费在结构上具有不合理性,便会出现两种不良后果:一方面供过于求,导致自然环境生态资源过度使用,另一方面是供不应求以至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两种表现都不利于社会的正常发展,所以我们要保持生产与消费有序增长。
3.3 营造和谐的消费环境
在消费的经济环境方面,必须符合“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要求,使国民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在消费的政治环境方面,必须符合“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要求,即在消费领域,消费者的权利和权益要得到保障;在消费文化环境方面,必须符合“诚信友爱”的要求,实现科学、合理、健康、文明的消费观;在消费的自然环境方面,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使消费者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实现“生态良好”的目标。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能够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使人们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社会、对待自然,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绿色、文明、理性的消费观念的建立。对提升全民族的生活质量,提高全民族的消费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3]洪大用.关于适度消费的若干思考[J].社会科学研究,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