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这样想象真有趣

这样想象真有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这样想象真有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这样想象真有趣

这样想象真有趣范文第1篇

1.通过欣赏杨丽萍的舞蹈《月光》,了解月夜的特点,知道在月光下的一切东西就像剪影一样是黑色的。

2.学习用黑色来创作表现月光下发生的故事及美丽意境。

3.能用语言描述自己创作的夜晚月光下的故事。

重点:通过想象创作出夜晚的故事。

难点:用语言讲述自己创作的夜晚月光下的故事。

活动准备:

杨丽萍的舞蹈《月光》照片,了解月夜的各种样子,教师范画,黑色水彩笔以及彩色纸。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小朋友,你们在夜晚见过又大又圆的月亮吗?

2.这时候你出来散步,看到了什么吗?(幼儿自由讲述)

3.在月光下见到的所有东西都是什么颜色的?

(二)欣赏杨丽萍舞蹈《月光》照片

1.有一位舞蹈家在月光下跳舞,看她在月光下是什么样子的?

(通过欣赏让幼儿了解月光下的一切东西就像剪影一样是黑色的。)

2.在这样静静的夜晚,天上挂着又大又圆的月亮,还有谁会出来玩,他们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幼儿想象并讲述)

(三)教师示范讲解

师:那今天我们就用画笔把月光下的故事画出来。

1.先拿出一张自己需要的彩色画纸,看看是什么颜色的,再选出和它相近颜色的彩色画纸来画出一个月亮。(如:深蓝色的纸配上淡蓝色的月亮、桔黄色的纸配上金黄色的月亮。)

2.将月亮剪下来贴在自己选的彩色画纸上,自己可任意选择画纸上方的左、中、右位置贴上月亮。

3.画出自己想象的月光下的故事,先勾出轮廓,再全部涂上黑色。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师:小朋友先想好自己分别要选哪两种相近颜色的彩色纸来做背景和月亮。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五)尝试讲述故事,交流分享

师:小朋友都把月光下的故事画好了,那你们跟身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安静的月夜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幼儿讨论并相互讲述。

请愿意上来讲给大家听的孩子大胆上来讲述。

(六)延伸活动

师:小朋友回家以后都观察一下,看看安静的晚上人们都在干什么?又会发生什么更有趣的事呢?小朋友可以在家里也想一想,画出来。

教材分析:“夜晚”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而且夜晚可以让人产生很多想象,针对这个内容开展本次活动,结合生活中的观察用黑色剪影的方法来描绘,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用自己的思维来创作。同时在活动前引导幼儿回忆月夜,让他们对活动产生兴趣。

活动反思:这一节美术活动主要是在幼儿学会画各种植物、动物、人物简单造型的基础上,学会自己组合创作。开始时我用谈话引出晚上,让小朋友说出夜晚的颜色,然后用杨丽萍的舞蹈《月光》引出夜晚黑色的景象。这堂课的不足之处:一开始我示范的时候画的有点多,有些画面的定位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创作,应该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他们想象出来的故事来进行绘画。总体来说,小朋友对这堂课还是比较感兴趣的,画的也挺漂亮的,不足之处有待加强。

附:幼儿作品和创编的故事

袁玫淇 6岁

讲述:今晚的月亮好大呀!小动物都出来玩了,大狮子也趁着黑夜偷偷的跑出来玩,它和小猫捉迷藏真有趣呀!月亮看了都笑了。

史博文 6岁

讲述:夜里静悄悄的,大海里的鱼都睡着了,轮船也休息了,只有小鸟和海鸥还在飞着,找地方睡觉,夜晚好美呀!

蔡易轩 6岁

讲述:美丽的月亮出来了,小花、小树都在黑夜里变得黑黑的,我也出来散步了,我看见了可爱的兔子、小鸟和蝴蝶,我们一起做游戏。

于谦 6岁

讲述:黑夜来了,又大又圆的月亮挂在天上,笑眯眯地看着。地上的小猫和小兔快乐地玩着游戏,它们在一起玩得可开心了,小兔又蹦又跳,小猫也开心地翻跟头,真有趣!

蔡文清 6岁

讲述:黑漆漆的夜晚来了,小老鼠可高兴了。它说:“今晚我最大,我谁都不怕,我要自由自在地出来玩。小鸟、小蝴蝶,我们一起玩游戏吧!”

贡湘仪 6岁

讲述:我最喜欢和小动物玩了,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大又特别圆,我想在月光下和小兔子、长颈鹿一起玩最好玩的躲猫猫游戏。看看,我们玩得多开心呀!

这样想象真有趣范文第2篇

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常在我们耳边回响。在课文中,通过这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与诗同行,我们在诗歌的海洋中拾到了许多美丽的贝壳。在生活中,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童心,能够大胆想象,也能写出有趣的诗歌来。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试着写一首诗歌。

【习作指导】

老师:同学们,诗是生活中每一个动人的瞬间,诗是大自然每一次快乐的舞蹈,诗是心坎里每一分暖暖的深情,诗是思绪中每一次飞扬的畅想。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儿童诗则是诗歌王国中最为自由的一种体裁,是诗歌王国里的小精灵。通过这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与诗同行,我们在诗歌的海洋中拾到了许多美丽的贝壳。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儿童诗的世界,去亲近亲近这个小精灵,学写儿童诗吧!

小丫:好啊!我们中华民族可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幼儿园的时候,妈妈每天都会教我背诗歌。从一年级起,我们每一册的语文课本里也都给我们安排一些诗歌,所以我对诗歌特别感兴趣,早就希望自己也能像诗人一样,也能写出一首首好诗来呢!

老师:是呀!有这样一种书,代代相传,历久弥新,人们称之为“经典诗文”。她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她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她是一座巍巍丰碑,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遗产;她是一顶灿烂的王冠,缀满了浓缩中国文学智慧的奇珍异宝。此外,还有一种儿童诗,通过近阶段的学习,大家还记得儿童诗都具有哪些特点吗?

毛豆:记得,儿童诗里充满了想象。在儿童诗的世界里,两件看似不相关的事物往往因为想象而造成传神的诗意。比如《爸爸的鼾声》这一首诗,小作者就把爸爸的鼾声想象成山上的小火车,让人觉得非常有趣。

老师:是啊,在儿童诗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话。可见于生活中取材,大胆发挥想象和联想,捕捉美的东西,是写好诗歌的第一步。那儿童诗还有哪些特点呢?

小丫:儿童诗应该充满童趣。比如老鼠在一般人的眼中都是可恶的、好吃懒做的、专干一些偷偷摸摸的事。可在《致老鼠》这一首儿童诗中,作者阎妮却写出了一般人眼里不同的老鼠,读来真有趣。

老师:是呀!在孩子们的眼中,一切是那么有趣,是那么独特,是那么离奇。如果我们留心观察,草叶上小蚂蚁咬的洞、树干上小虫子啃的伤、苍蝇飞过的嗡嗡声……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自然现象,如果你展开丰富的想象,也能写出一首首充满童趣的小诗来。

毛豆:还有,在儿童诗的创作中,巧妙地综合运用比喻、夸张、排比、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也是很重要的。

老师:你能给大家读一读你搜集到的、你认为有意思的儿童诗吗?

小丫:我搜集到的儿童诗题目是――《湖》,诗中写道:

好大一面镜子/蝴蝶飞过来/照一照/看看衣服美不美/看看身材好不好/一只青蛙跳过来/蝴蝶大声叫起来/我的衣服破了/我的衣服破了

看,普普通通的一个湖,在小作者的笔下却成了蝴蝶照的镜子,多么美妙的想象呀!

毛豆:我搜集到的这首儿童诗就更有趣了,大家听――

梦中/我把小手伸出来/让它透透气/梦中/我把小脚踢出来/让它散散步/梦中/我把小屁股钻出来/让它乘乘凉/梦中/我一个喷嚏/吓得妈妈跳了起来,惊醒了/看着我的睡相/妈妈心疼地把我的小手、小脚、小屁股/一个一个藏进暖融融的被窝/于是,香甜的梦又开始了

老师:多么有趣的儿童诗啊,小作者用最稚嫩的小手,写出了最温情的诗作,那流淌在字里行间的,不仅有我的调皮可爱劲,还包含着母亲绵绵不尽、无微不至的爱。

这样想象真有趣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新课标;生活情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161-02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 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内容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类似的学习对象容易被学生感知,并能促进知识的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充分挖掘教材并注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创造性地把教材中的数学问题转化成生活问题,以显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在执教苏教版第十一册《可能性的大小》时,就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①“同学们见过福利彩票销售吗?”大家顿时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因为学校旁边的小镇上有个销售点,同学们都比较熟悉。②“买彩票的人一定能中奖吗?”似懂非懂的问题立即引起学生的深思,有的说,能中奖;有的说,可能中奖;有的说,如果没有买到奖票就不可能中奖;有的说,如果每张彩票都是奖票,那就一定能中奖。在一个个问题的回答中,同学们明白了“可能、不可能、一定能”产生的条件,知道了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③“如果100张彩票中有1张奖票,任意摸出一张,可能摸到哪一张,有几种可能,摸到奖票的可能有几种,占几分之几?”学生踊跃回答。④“如果100张彩票中有2、3、4、5……张奖票,任意摸出一张,摸到奖票的可能性分别有多大?”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实践表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有效的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二 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

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三 教学方式生活化,让数学课堂呈现生机

教学方式生活化就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使他们懂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数学事实,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 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我安排了“拼拼搭搭”的游戏:要求学生利用袋子里的学具动手拼搭一个漂亮的图案,拼搭好后在表格里填上所用图形的块数。课堂上小朋友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拼搭出了一些他们自己喜闻乐见的图案,真正做到数学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又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我启发学生借助自己灵巧的小手(每只手都有5个手指头),来帮助自己编口决,不够的求助其他小朋友进行合作,这样,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自己很快整理概括出了5的乘法口决,还亲身体验了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学生很容易接受和掌握,学习积极性也大在提高了。

四 回归“生活天地”,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任何功课的目的都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即孩子自己会学,学了会用,会解决实际问题,光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数学教学如能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加以演练,会有利于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凑合着各类信息而综合显现的。我们可以将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境的实践活动中去解决数学问题。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模拟超市购物这一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买卖东西”。通过识别商品,看标价,付钱,找钱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识别假币,懂得要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道理,从而也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

又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带学生到操场上去模拟同时相向、同时同地反向、相遇、同地同向、追上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对相遇问题中常见的专用术语有了清晰的认识后,理解和掌握算理,解法也就水到渠成了。这种模拟生活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到数学的优越性,体会到数学与社会的关系,懂得了数学的真正价值,提高他们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五 作业编拟要体现生活化

数学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由于课堂时间短暂,所以作业成了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成了创新的广阔天地。学生在实际生活实践中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也是对书本知识的一种印证、一种补充、一种体验。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增加了情感体验。

时至今日,数学教材中随处可见的依然是“加工一批零件”“修一段公路”等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应用题。而且绝大多数数学问题都由“适量”的条件,“唯一”的答案组成,过于程序化。因此,改变题目的内容与表述方式,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即命题背景材料的生活化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可采撷一些如乘车、购票、环境保护等接近于真实情境的数学开放题。还可适当安排一些多余条件,因为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哪一个问题拥有的条件是恰好的,问题答案也并不唯一。此类题目的解答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

这样想象真有趣范文第4篇

一、朗读,让情感绽放

第一块“江中月”,我精心设计了配乐朗读,学生先品析“晶莹闪烁”、“镀”等字词,根据学生对句子不同的理解,把自己感悟到的读出来,感受江中月的朦胧美和动态美,为整篇文章奠定一个安静祥和的基调,这也是全文教学的一个大背景。

二、合作,让成长自主

第二块“诗中月”,学生互启互助,自主体验有关月的古诗,了解古诗内容和情感,同时积累其他带月字的古诗,进行课外拓展和积累。学生采用了多种方式吟对古诗,但边诉说思乡之愁边嘻嘻哈哈,完全与古诗的意境相悖。所以我重新进行了设计。四人小组先探究6-12节古诗的规律:1字数相等,都是五言或七言绝句。2月亮所处的位置不同,有天上月、地上月、水中月。3情境相似,都有浓浓的愁思。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四人合作朗读。然后每人书写有关月的古诗一句进行实物投影展示。备课时我还沾沾自喜,觉得这样设计挺有文学气息,学生应该大有收获。教学后发现学生对规律的探究存在难度,需要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因此就没了兴趣,课堂变成教师在生拉硬拽,气氛沉闷,学生也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怪味道,体验和成长没能得到最优化。于是我反思自己对学生灌得太多,对他们的要求也人为地拔高了,或许放低些起点,学生会还我一个惊喜。在认真解读教材后,6-12节的提示语给了我启发,为什么8-11节舅舅和外甥的对诗不需要提示语了呢?这是他们在不假思索地吟对,脱口而出,来不及细细思考,既然如此,我何不放手,营造一个学生争先恐后接背古诗的情境,让学生大量积累的古诗能得到一种成功喜悦的体验呢。规律、知识孩子迟早都能掌握,我何苦急于求成,强摁牛头去喝水,让他们产生畏难情绪呢。我决定还是更遵从学生生命的节律,从合作学习中体验古人的生活――诗歌,运用积累,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更多的学习热情。

三、想象,让情趣盎然

第三块“心中月”,我将小外甥的话变成了一首有趣的儿童诗,又将第二块中的古诗和月相变化相整合,既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了诗意,同时与第二环节有个回环往复,前后勾连。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畅写月亮像什么,我整合了本单元习作7的神话故事、绘本《月亮的味道》、几米漫画《月亮忘记了》,学生运用丰富的想象,写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但有些篇幅比较短,且不够具体。这一环节我也进行了多次修改。第一次学生能发挥想象,写写月亮像什么,但不够具体,缺乏情节。于是,第二次试教时我在学生读完习作7,看完几米漫画后不停追问他们,别人写的好在哪?学生都能发现写作规律:写得具体,情节曲折。这的确也为后面学生自己的写作指明了方向。但我发现学生不断刻意地进行细节描写,试图达到老师的要求,要够具体。本来天真有趣的想象一下变了味,变得刻意迎合老师的要求,而不是他们自己内心真实的表达。读起来总少了份童趣。苏轼说“月有阴晴圆缺”,圆月一向给人完美之感,但是教师给学生的太多,学生可成长的空间就缩减了,这两个环节的设计都不断提醒我反思满与空的关系。体验,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张扬个性。就好像咱们都喜欢买草鸡蛋,因为它是散养的,散养的鸡更自由,更自然,更生态,更符合生命的规律。而鸡场人工饲养的鸡虽然吃得多,吃得好,可身心不自由呢。教师教得过多,学生是不是会有被捆绑,不自由的感受呢。所以,我放手让学生大胆想象,自由创作,还他们一个生态空间。当然,散养也不能过了度。在习作后,四人小组先进行组内交流,倾听他人写作的角度,进行自我提升,再推荐同龄人心目中的好文章给大家共同欣赏。

四、链接同类,创设文化激流

最后一个版块,学生们欣赏了贾平凹、朱自清、冰心、巴金等大文学家在《月迹》《荷塘月色》《寄小读者・通讯十二》《月光曲》中描绘的月: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告诉学生要成为写作能手,丰富的想象力必不可少。同时,欣赏比写作降低了难度,让学生在间接体验生活中点燃他们对文学大家作品的兴趣,创设文化激流。

这样想象真有趣范文第5篇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说过:“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因此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一直坚信:数学是编织我们生活的一条深色而肃穆的丝带,告诉我们生活的另一面趣味。我们除了看到含有x和y方程的无限魅力,更要在生活中领略数学的缤纷色彩。在课内注入生活的气息,学习数学并推解难题;在课堂外,体验数学的实践妙用。所以数学与生活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这就决定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为学生架设一座“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桥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那么,如何把握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衔接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我认为必须创建充满生活气息的数学课堂。

一、教学内容注入生活的气息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优化组合。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亲自经历,用心灵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最直接的经验。这种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基于这种实际 ,在我的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记得在讲授《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时,教材中的情境是坐公车,这对我的学生来说接触较少,甚至没有这样的经历,让他们凭空想象很难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我就以学生经常使用的橡皮擦来创设情景:请各小组的组长以最快速度收集本组的橡皮擦,看看谁的速度最快?自己则准备了20颗糖准备奖给积极参与、表现不错的同学。当问到组长们收集了多少橡皮擦时,学生立刻列出了各组数量相加的连加算式;当我分别奖励了收集最快的同学5颗糖,算的最快的同学3颗糖果,积极发言的同学2颗糖果后,我又问现在我还剩几颗糖时,学生很自然而轻松地列出了连减算式。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在活动中获得了自信和尊重,对于他们自己亲身探索、感悟出来的知识内容,肯定是记忆犹新的。

二、学习方式呈现动人的生机

在教学中,创建充满生活气息的数学课堂,使他们懂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数学事实,贴近生活的学习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动人的生机。

在进行《统计》内容讲授后,我将同学们前几单元数学考试成绩发给各个组,要求学生按优、良、及格、不及格等情况进行统计,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统计方法,以便把抽象的“统计”概念具体化和形象化,真正体验数学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事实。各组学生积极出谋划策,得到了多种统计方法:有的用数数的方法统计;有的用画图案来统计;有的用方格纸上画方格统计,这样学生轻松、愉快地解决了问题,在亲身体验中,直接参与操作实践、交流、感知,明确了自己前一段的学习情况,激发了学习兴趣和热情,学会了各种统计方法的使用。

三、应用知识焕发生活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