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联网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概念范文第1篇

谷歌并不只是用嘴说说,这家公司正在使Android成为物联网的标准操作系统。反观国内,阿里巴巴也已经开始布局物联网,并在操作系统上有所突破。A股市场也随之刮起了一阵物联网风潮。

长电科技(600584.SH) 概念股指数:

公司是中国半导体封装生产基地,是国内知名的三级管制造商,集成电路封装测试龙头企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于2015年1月15日消息,公司仅出资2.6亿美元,就有望拿下全球第四大芯片封测厂星科金朋半数股份,从而打造出新的行业巨头。预计公司2015年一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136.27万元相比,将增加3700%-3750%。

英唐智控(300131.SZ) 概念股指数:

公司主要从事智能家居物联网相关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其长期战略之一是在持续加大智能家居物联网相关产品及技术的研究开发、持续创新的同时,拓展产业链上下游领域。2015年3月30日,公司公告称,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耗资11.45亿元向钟勇斌等9名交易对象收购深圳华商龙100%的股权,拓展电子元器件分销商领域。

汉威电子(300007.SZ) 概念股指数:

公司主营气体传感器、气体检测仪器仪表的研发、生产、销售及自营产品出口。2015年2月12日,公司公告称与浙江风向标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风向标)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反将在智能家居及家居安全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新大陆(000997.SZ) 概念股指数:

公司是国内电子信息以及税控收款机等多领域的龙头企业,在国内终端厂家中唯一掌握终端核心芯片设计技术。2014年11月7日,公司停牌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公司拟采取非公开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向相关交易对方收购优博讯股权,同时拟募集不超过本次交易总金额25%的配套资金。

厦门信达(000701.SZ) 概念股指数:

公司主营网络信息服务及信息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商业批发零售、贸易和房地产开发。公司2015年2月3日公告称,将通过全资子公司厦门信达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收购国内一体化视讯解决方案供应商深圳市安尼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控股权,进一步延伸物联网产业布局。安尼数字2015年预计净利润为3000万元,并将在今后数年保持30%左右的高增长,公司称,通过将安尼数字的视频监控以及智能安防核心技术与公司RFID技术进行互补,可以更迅速,全面地为客户提供物联网应用整体解决方案。

宝信软件(600845.SH) 概念股指数:

公司主营计算机、自动化、网络通讯系统及软硬件产品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集成,及相应的外包、维修、咨询等服务。公司2015年1月12日消息称,定增预案拟以11.8亿元“加码”宝之云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三期,项目计划在25个月内分三阶段建设完成,同时拟建设9500个机柜的大型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提供IT设备托管的IDC外包服务。

长江通信(600345.SH) 概念股指数:

公司是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武汉-中国光谷”的骨干企业之一,主要从事通信产品的投资、研发、制造和销售,产品包括光传输设备、接入网设备、光纤光缆、基站射频电缆、数字视频设备等以及相关软件,并从事通信、信息系统的集成和技术服务。公司具有多年与全球优秀通信企业合作的成功经历和经验,积累了较强的科技实力和综合优势。

达华智能(002512.SZ) 概念股指数:

公司是专业生产非接触式智能卡,智能电子标签,高性能无线射频识别(RFID)读卡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业内应用芯片类型最为全面的生产厂家。公司首创的无开孔一次层合制卡新工艺和芯片创新封装工艺,被国家4部委联合授予“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产品性能和质量可媲美进口产品。

航天信息(600271.SH) 概念股指数:

公司主营防伪税控系统、IC卡、系统集成业务等,公司拥有遍布全国的服务单位,并设立了信息安全、智能商务、RFID等博士后工作站,具备信息产业部计算机系统集成一级资质,承担了“金税工程”、“金卡工程”、“金盾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是国家大型信息化工程和电子政务领域的主要参与者。2014年11月27日,公司与苏宁云商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宣布双方将在电子发票,线下金融收单,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合作。电子发票业务将是未来双方合作的重点。

物联网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建议

近年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滋生了一系列的新兴产业,并且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却存在较大的问题,无法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作为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中职院校,其专业的教学质量与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质量是直接相关的。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就目前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一探讨,以探寻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专业技能。

一、中职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与设备落后,学生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

中职院校中,实践教学条件较差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由于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过分强调以及教学投资的不足,使得电子商务教学中,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导致教学与实践脱节。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的应用性特点,学生要想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在学习中往往需要直接参与到企业的实践中,从而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中,对于计算机的需求非常大,通过计算机展开网络营销以及网上交易等模拟演练,提升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然而,在现实中,不乏学生走出校门什么都不会的例子,进入企业之后必须重新学习。广大中职院校承担着为企业输送人才的重任,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标。

(二)没有从实际需求出发合理设计课程结构

正如前文所述,电子商务专业是伴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而出现的一门新学科,这是其与传统产业最大的区别。在该专业中,综合了计算机、市场营销、物流、经济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属于计算机开发类和财经管理类知识的交叉学科。这就导致了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势必充满了复杂性。目前,各中职院校在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计中,侧重点各有不同,使得培养出的学生出现学而不精的现象。

二、“互联网+”概念下中职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一)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弥补实践教学的不足

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性极强这一特性,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与相关案例进行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在课程设置中运用好“互联网+”思维,将电子商务中出现的新思路及时传递给学生。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有目的地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以不断满足现代企业对学生的需求。

(二)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与以往相比,电子商务的理念也发生了重大改变,正在日益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征。这对教师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教学方式、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与时俱进。由于中职院校对学生技术实践能力的要求很高,因此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必须以教学实践活动的多样性作保障,通过对互联网、多媒体等新技术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注重校企合作,增加学生的实践平台

前文已经提及,电子商务专业与其他的专业存在很大的不同,它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更高,也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有着较高要求。在践教学中,仅凭借校内实训的方式,是无法与社会中真实的电子商务环境相比较的,学生的职业素养也难以得到真正培养。“互联网+”时代中,人们对新技术、新理念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应该利用好校企合作这一实践模式,确保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实训平台上进行实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迅速接受新技术、新理念,不仅有利于其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他们的抗压能力。

参考文献:

[1]聂林海.“互联网+”时代的电子商

务[J].中国流通经济,2015,(6):53-57.

[2]聂林海.我国电子商务创新与规范发

物联网概念范文第3篇

摘 要:在阐述了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物联网的概念、关键技术和应用现状,最终给出了蔬菜温室大棚物联网的系统构建、主要功能以及在蔬菜生长各个阶段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物联网;农业物联网;蔬菜大棚;技术架构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1302(2013)08-0018-04

0 引 言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革命浪潮,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将物联网技术运用于农业生产领域,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的种植和管理效率,促使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农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更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然而,由于物联网技术使用成本较高,普遍应用于农业生产尚有一个过程,因此,探索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尤其是温室大棚中的应用符合当前农业规模化、产业化、信息化的发展道路。本文拟通过对物联网技术和农业物联网应用关键技术的分析,探索物联网技术在蔬菜温室大棚的具体应用。

 

1 物联网技术

1.1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概念最早由美国Auto-ID研究中心的Ashton教授在物品编码、RFID 技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上于1999年提出,其实质是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结合应用。后来,随着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为基础的物联网。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在《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中,对物联网概念进行了扩展,认为物联网除应用RFID技术外,传感器技术、模糊识别技术、智能终端技术等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新的沟通维度,从而形成一个“泛在”的网络环境,实现由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连接扩展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对物联网概念定义为,信息传感设备,如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1]。作为中国物联网/M2M产业的先行者和倡导者之一,同方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软件专家周洪波,将云计算技术和中间件技术引入物联网,提出了中国物联网的概念。即:物联网是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它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通过长距离或短距离通信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和应用大集成,提供实时在线监测、实时定位、远程控制、远程诊断、报警联动、安全防范、统计报表、决策支持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任何物品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的TaaS服务[2]。

 

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物联网的内涵将不断丰富和完善,但不论物联网的定义如何表述,其实现物物相联的三个要素应包括,一是信息传感设备,二是通信与网络设备,三是智能处理设备。物联网就是这三种设备的集合,表现为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云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这种网络应用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各种技术集成和聚合性应用,包括将各种感知技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的聚合与集成应用,通过物与物的相连来实现人与物之间的智慧对话,从而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

 

1.2 物联网的特征

物联网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物联网的核心是互联网功能的延伸和扩展。其延伸和扩展的表现在于它不仅仅通过互联网实现人与人的信息交换,而且能够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使得互联网的功能进一步强大。如果说互联网是通过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实现人与人信息的交换,那么,物联网则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信息传感技术、智能数据处理技术实现物与物的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及人与物之间的相融和互动,对人的规范性回复进行识别,做出方案性的选择。②物联网具有通信与自动识别的特征。其用户应用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2M)的功能,才能实现对物体的感知。③物联网具有智能化特征。物联网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中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通过对物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来实现人对物的管理。所以,物联网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拓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1.3 物联网的技术架构

物联网运用的技术在不断发展,但物联网的技术体系、结构基本已得到一致的认识。根据物联网的技术体系架构,可将物联网分为信息感知层、信息网络层和信息应用层[3]等3个层次。

 

物联网技术架构达到的目标,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实现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网关、摄像头和实时定位系统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二是实现可靠传输。通过各种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到数据中心。三是实现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技术、模糊识别技术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数据中心的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表1所列是物联网的技术架构表。

 

2 农业物联网及其关键技术

2.1 农业物联网的概念

农业物联网就是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中的具体应用。按照物联网技术架构,农业物联网仍然通过“感知—传输—应用”的途径来实现在农业的应用。“感知”就是运用各类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传感器、PH值传感器、CO2传感器等设备,广泛地采集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和农产品物流等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PH值、光照强度、土壤养分、CO2浓度等物理量参数信息;“传输”就是建立数据传输和格式转换方法,通过局部的无线网络、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各种通信网络交互传递,实现农业信息的有效传输;“应用”就是将获取的海量农业信息进行融合、处理,使技术人员对多个大棚的环境进行监测控制和智能管理,保证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适宜的生长环境,达到增产、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进而实现农业生产集约、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的目标。

2.2 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

按照物联网的技术架构,综合已有的技术研究,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主要包含农业信息感知技术、农业信息传输技术和农业信息处理技术[4]。表2所列是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一览表。

 

物联网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联网;传感网;高校

一、引言

2009年8月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根据总理考察的指示,无锡迅速建立中国的“感知中国”中心。江苏无锡成为“感知中国”的中心,成立了中科院无锡传感网工程中心,由此奠定了江苏省在物联网研究、开发与应用实践方面的中心地位,由此徐州市面对物联网发展的热潮,也具有了一定的优势。2010年3月14日,徐州市人民政府、中国矿业大学合作共建徐州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该中心的建立不仅为市校合作搭建了新平台、创立了新机制,也标志着徐州物联网产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结合徐州市“感知徐州”、“感知煤炭”行动,“感知教育”。高校作为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在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与社会需求、国家建设需要相对接的过程中,物联网在高等学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绿岛”意义。高等学校通过这一战略性产业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更能在社会层面上为物联网在企业、政府和家庭中的广泛应用提供示范作用,为物联网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普及提供突破口,因此,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二、物联网的内涵及发展过程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于1999年提出,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2009年,随着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中国诞生了“感知中国”的物联网发展理念。与此同时,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与CCSA“泛在网”工作组TC10的成立推动了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业内人士认为,物联网将掀起全球的第三次信息产业革命。物联网发展标志性事件如图1所示。简单地说,物联网就是用物与物的信息传递,替代人与人,人与物的信息传递,它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可以有效减少能耗,提升效率,保障安全。这样的技术将在校园中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给教育带来极大的变革。

三、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物联网可分为三层: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如图2所示。感知层的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主要由各种传感器及传感智能设备构成,完成信息的收集与简单处理,并且将信息传递出去。感知层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如何在节能的同时达到节点小型化和智能化,以及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等。感知层技术还不够成熟,限制了物联网的应用和推广,是目前物联网技术研究的重点。感知层要求加快各类传感器件的研制及新传输技术、新能源技术的应用。

传输层是体系结构的中间层,主要负责处理感知层传递的信息及信息的远距离传输,是物联网的神经中枢和大脑,它主要包括互联网、校园网、移动通信网等,是连接感知层与应用层的中间层。物联网的应用以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为前提,因此互联网仍是物联网的核心与基础。

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主要是服务及应用,包括服务数据库、用户信息数据库等。将海量数据分类、整理、计算、挖掘分析,然后应用在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等领域。

四、智慧校园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2009年,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智慧地球”成为美国国家战略的一部分,同年8月,国务院总理在无锡视察时,指示要迅速在无锡建立中国的“感知中国”中心。物联网在高校的应用—建设智慧校园已成为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智慧校园建设可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手段方面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人才培养观念和教育理念的变革。智慧校园的建设,是高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校现代化管理的标志。智慧校园是利用物联网技术改变师生和校园资源相互交互方式,以提高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模式。智慧校园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食堂、供水系统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教学、校园资源与生活的整合。

五、物联网在智慧校园的应用

1.在教学方面

(1)在建立教学管理运行体系方面,利用现有物联网的核心技术:RFID技术的支持,有利于完善教学管理的组织系统、评价和考核系统,从而对教学的质量建立保障和监控体系。通过RFID标签和校园智能卡系统的结合,教师可利用物联网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自动的统计。例如:在分组实验教学中,可以对学生的出席和对应的实验器材建立联系,通过RFID系统建立实验室教学管理系统。院校各级教学管理部门也可利用RFID技术,对学生学习情况、到课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有利于学生工作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物联网在教学管理中还可以用于人员考勤、图书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例如带有RFID标签的学生证可以监控学生进出各个教学设施的情况,以及行动路线。又如将RFID用于图书管理,可通过RFID标签可方便地找到图书,并且可以在借阅图书的时候方便地获取图书信息而不用把书一本一本拿出来扫描。将物联网技术用于实验设备管理可以方便地跟踪设备的位置和使用状态,方便管理。

(2)智慧图书馆通过物联网来实现智慧化的服务和管理。它的理想模式就是无需人工服务。目前物联网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主要是RFID电子标签的应用,以智能书车为例来说明。

智能书车是一种移动式RFID文献归架管理设备,具有查询、定位、书架智能导航等功能,可实现文献架位信息收藏、文献分拣、新文献上架等功能。具体流程:书籍拣到书车上,通过阅读器识别书籍的RFID中存储的信息,记录并显示文献在书车上的位置,同时根据获取的书籍存储架位信息,将需要进行上架工作的位置和书车上对应的书的存放档位对应起来,并在书车的显示屏幕上按照书库的位置将该车书的具体上架位置显示和指引出来,方便工作人员进行高效率归架。

(3)物联网应用到实验室中主要包括设备管理、实验过程管理和智能插座等。

设备管理:RFID存储实验设备的基本属性等信息,利用阅读器方便地获取相关信息,然后再利用网络进行统一管理。

实验过程管理:首先,RFID可以帮助学生方便地获取实验步骤、操作要点、使用帮助等信息。其次,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不当时能自动警告并中断实验过程,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另外,实验数据可以被实时采集并以适当的方式提供给实验者,实现实验教学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

智能插座除了拥有传统电源插座功能外,它能够将各个实验设备的耗电量信息实时反馈给实验室管理员,管理员能随时开关插座,实现插座与人的对话,起到高效节能的作用。

2.在生活方面

(1)食堂管理

食堂管理是智慧校园重要组成部分,基于RFID技术的食堂管理系统主要分成三部分:

①含RFID电子标签的饭卡:师生每人拥有一张这样的饭卡,卡里面包含了用户信息。

②RFID阅读器:在每个食堂售饭窗口安置一个RFID阅读器,将读到的信息传至后台数据库查询,读取卡上金额,并扣除消费金额。

③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将用户的注册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可以方便管理员对食堂消费业务的查询。

(2)浴室水控管理

基于RFID技术的浴室水控管理,可以实现用水自动化管理,主要功能以信息数据实时显示。当RFID卡位于阅读器感应区时,阅读器就显示卡上余额,然后可立即进入用水计费状态。

(3)考勤管理

学生考勤是学校日常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常规考勤工作主要都由教师承担,花费教师额外的时间与精力。

基于RFID技术的考勤管理工作流程:每次上课前,学生用含RFID标签的校园卡(或手机卡)刷卡进教室,教室内的设备在接收到读卡器发送来的学生刷卡记录数据后,将数据发送到远程服务器;远程服务器接收到数据后,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然后,教务人员或者教师通过浏览器登录到考勤查询网站,可以实时地远程查询某一节课或某一位学生或某个教室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考勤情况;学期结束时,每门课程学生的出勤情况或者某个学生在一个学期的出勤情况可以自动统计出来。

六、结语

高校,是新思想、新理念、新思维孕育的摇篮,同时也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方式实践的基地,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历程中,校园和学生往往充当着引领者的角色。目前部分高校已将物联网技术运用于校园管理,不仅体现出高校善于创新,敢于探索的学术精神,更为物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大胆的迈出了探索的脚步。

物联网会带来相当大的便利,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首先,物联网的技术标准尚不完整。关于设备和传感器的通信接口标准等是影响物联网发展的挑战之一。其次,由于物联网可跟踪和记录用户的活动、行为、习惯和偏好,对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的保护显得非常重要,普及物联网要加快信息安全立法进度,完善信息安全法律体系是保障信息安全的根本。第三,物联网的基础设施和管理机制尚不完备。传感器如何布置,如何维护,如何管理,如何形成网络,如何使用都是很大的问题。最后,物联网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前景模糊,还需要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以吸引更多的产业进入该领域,促进进一步发展。从长远来看,物联网应用前景相当广阔。作为新兴战略性产业的代表,物联网的出现将会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更多的创新应用和服务,带来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最终将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志军,沈强等.物联网架构和智能信息处理理论与关键技术[J].计算机科学,2011,38(8):1-8.

[2]严大虎,陈明选.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6):123-125.

[3]张应福.物联网技术与应用[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0(1).

物联网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联网 农产品冷链物流 信息共享

引言:自2009年8月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物联网技术如能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广泛应用,将使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大大提升。

一、物联网的概念及特征

(一)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了《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能够远程感知和控制,并与现有的网络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加智慧的生产生活体系。

(二)物联网的本质和特征

物联网的本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与发展现代农业、居民消费和扩大农产品出口的需求相比仍有差距。突出表现在:一是鲜活农产品通过冷链流通的比例仍然偏低。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冷链物流各环节缺乏系统化、规范化、连贯性的运作,部分在屠宰或储藏环节采用了低温处理的产品,在运输、销售等环节又出现“断链”现象,全程冷链的比率过低。二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我国设施整体规模不足,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国有冷库中近一半已使用30年以上。三是冷链物流技术推广滞后。生鲜农产品产后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尚未普及,运输环节温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发达国家广泛运用的全程温度自动控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三、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

(一)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生产加工中的应用

传统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依照生产厂商的规定进行操作,操作过程透明度不高。如果出现了质量问题,不能准确地确定是哪方面出了问题,更不能确定相应的当事人。物联网的运用,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在原材料采购的时候就对其进行电子标记编码,建立数据库,通过电子标签,能够对产品在整个生产加工过程进行连续的监控,包括当前的温度、湿度以及相应的操作人员,全部录入数据库的数据,很容易清楚知道是哪些因素造成的问题,能立刻进行改善,确定出事故的责任归属。

(二)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仓储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能提高农产品的仓储管理水平。如在生鲜农产品托盘上和包装上贴上REID标签,在冷库出入口处安装阅读器,无需人工操作,且可以满足叉车将货物进行出入库移动操作时的信息扫描要求,而且可以远距离动态的一次性识别多个标签,大大节省出入库作业时间,提高作业效率。对在储生鲜品的数量实现动态的感知,在冷库地面设置感应秤,可以感知到冷库内生鲜品数量的变化,为合理地控制库存创造条件。物联网技术还可以提高生鲜品仓储安全系数,通过物联网红外感应等技术手段,感知人员的进出及其他异物等的入侵,从而实现冷库的安全管理。总之,物联网的应用将使整个仓库实现可视化,最大程度上提高保管质量,实现仓储安全,并能实现仓储条件的自动调节,提高仓储作业管理效率。

(三)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运输管理中的应用

农产品运输是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环节。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运输工具之间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农产品运输效率。首先,可以实现运输过程的可视化,做到农产品运输车辆的及时、准确调度,从而提高运输效率,尽量避免无效运输。其次,把农产品运输车辆纳入物联网,利用rfid温度标签可以提供温度的监控,实现车载农产品的动态感知,动态监控在途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再次,物联网可以实现对各冷库库存情况、在途运输量情况的动态掌握,以便科学做出运输决策,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运输的合理性,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有效流通。

(四)物联网技术能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信息共享程度

信息共享是冷链物流管理的目标。一旦信息在整个冷链中同步,冷链上的参与者都能跟上顾客需求的变动,进而形成同步运作。物联网技术对农产品冷链中流动的物品跟踪,同时向所有参与者实时传送数据,减少了信息失真的现象。快速的信息传输速度,使参与企业能更及时、准确预测需求变化,亦可以大幅度降低库存水平。

总之,物联网作为一项新的应用技术,将会为众多的传统行业带来变革。农产品冷链物流也应尽快策划这一新技术在本领域中的应用,以提升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水平,为农产品冷链物流主体带来效益。

【参考文献】

[1]巨晓敏.生鲜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潜力及问题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2).

相关期刊更多

智能物联技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明胶科学与技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