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普通话考试资料

普通话考试资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普通话考试资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普通话考试资料

普通话考试资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高校普通话教学;重要性

在高校的教学安排中,大多都设置了普通话教程,为了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有的教师在授课中,课程设计比较宽泛,着重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仅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很少进行拓展延伸。普通话教学应该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学生的普通话练习。模块化教学着重将课程划分为具体的几个板块,具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之前也有文章讨论普通话教学中的模块化教学,但大多比较强调模块化本身的优势,而忽略在普通话教学中的应用。所以本篇文章将主要从三个方面:高校普通话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模块化教学的基本内涵以及模块化教学在高校普通话教学中的意义来谈一谈论模块化教学在高校普通话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一、高校普通话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普及普通话是为了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强文化传承与传播。在高校普通话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一方面是学生从思想上不重视普通话学科的学习。有的学生自认为平时用方言交流没有障碍,学习普通话的意义并不大。也有的学生自认为普通话讲的不错,在课堂上很少积极训练。还有的学生普通话讲得不好,很怕自己张口被同学笑话,越发不愿意进行练习。另一方面是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并不明确,课堂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每堂课只是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进行练习,而很少进行教学反思与改进。高校的学生都统一需要进行普通话考试,尤其是对于师范生而言,应该加强普通话课程的安排。也有的学校普通话上课人数较多,教师往往并不能顾及到每一个学生。而且高校的学生基本上来自不同的地域,每一个人的普通话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清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不同,纠正方言语音,强化普通话的语音,才能够学好普通话。有的方言中是声调存在问题,而有的方言是韵母方面与普通话存在不同。例如在西南地区的方言中没有e,uo这两个韵母,读普通话时往往用韵母o来代替。也常常将后鼻韵母的字读成前韵母而产生歧义。

二、模块化教学的基本内涵

模块化教学将教学任务划分为具体的板块,明确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计划。普通话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速成,而是需要学习基础的语言理论知识和进行大量的口语练习。模块化教学应该与普通话的学科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在普通话教学中运用模块化教学,能够提高普通话课堂的效率,改善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情况。模板化教学在我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展,结合我国教学实践的具体情况,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符合学生学习的具体要求,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改进。

三、模块化教学在高校普通话教学中的意义

(一)有利于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切实教学计划

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知识让学生按照考试要求进行备考。也有的教师将课堂内容根据考试的题型划分成各个板块,但是普通话学习并不能只局限于考试。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普通话的目标,提高学习普通话的意识。普通话水平不同的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普通话学习目标。根据教师教学内容所划分的不同板块,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例如学习普通基础语言知识,要熟记声韵母的发音方法,朗读与表达要加强文本练习。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普通话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普通话的学习对于习惯说方言的学生来讲还是有一定的y度,将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的划分成不同的板块,帮助学生逐渐增加学习的自信心,敢于张口讲普通话,乐于用普通话进行沟通交流。

(二)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循序渐进学习

普通话的学习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纠正学生的发音缺陷,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增加学生普通话考试的通过率。按照模块进行普通话教学,可以划分为普通话基础知识、普通话与方言、朗读与语言表达、备考准备。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发音方法、声调的五度标记法、声韵母的发音方法,明确普通话基础的知识。普通话的学习相比较其他学科而言,更加注重实践部分。学生应该根据自己普通话的具体情况,由易到难,由低到高,从词汇、语法、声调、声韵母、朗读语感、正常自由谈话,循序渐进地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按照一定的板块进行教学,将普通话学习化整为零,制定具体的步骤,符合学生学习的要求,提高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普通话学习并不能只依靠课堂有限的时间,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加强练习,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普通话的理论知识属于最基础的语言知识,有的学生的普通话讲不好,并不是因为音调音色的问题,而是声母、韵母的发音存在问题,声母的发音方法包括发音时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声带的颤动的情况、气流的强弱等,每个声母的发音要领有所不同,韵母也是如此,掌握具体的发音要领,才能够吐字清晰。

(三)有利于拓展延伸,丰富课堂内容

普通话学习不能只注重考试资料,应该适当进行拓展延伸,丰富教学素材。一方面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与知识储备,在不同的模块中适当增加绕口令、优美诗歌短文。例如在讲普通话基础知识板块,声调是最常见也是在说话时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可以让学生进行与声调相关的绕口令练习―《梁木匠与梁瓦匠》:梁木匠,梁瓦匠,俩梁有事齐商量,梁木匠天亮晾衣裳,梁瓦匠天亮量高粱,梁木匠晾衣裳受了凉,梁瓦匠量高粱少了粮,梁瓦匠思量梁木匠受了凉,梁瓦匠量想梁瓦匠少了粮。并且应该进行材料内容的讲解,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富有感情的进行朗读。例如《白杨礼赞》、《故都的秋》、《背影》等素材,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之上能够更好地走进文本中,了解作者感情的起伏波动,运用恰当的语气与语调进行朗读。模块化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应该了解学生普通话的具体的水平与能力,可以将学生划分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要求,具有针对性的改善学生的普通话情况。也可以划分为不同的普通话课堂模块,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例如普通话与方言板块,可以让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展示自己方言与普通话的不同与相同之处。模板化教学在普通话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四、小结

在高校的普通话教学中,有些学生并不重视普通话的学习,往往在课堂上应付差事,认为普通话的学习特别简单,基本上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心思。也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太认真计划课程内容,只选择与普通话考试相关的教学资源,而很少拓展延伸。之所以设置普通话科目,并不仅仅为了能够帮助高校学生通过普通话考试,而更重要的是为了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加强各民族各地域之间的联系与发展。模块化教学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根据学科发展的要求,划分为具体各个不同层次的板块,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在高校的普通话教学中运用模块化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并跟着教师的教学步伐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也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普通话的练习,促进学生逐步解决在普通话表达上所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进行拓展延伸,丰富课堂内容。

参考文献:

[1]吕洪君,于宝证,解光军.基于模块模板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年.

[2]李雅翠.普通话教育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

普通话考试资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普通话水平测试 命题说话 心理准备 思维准备 语音准备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对应试者运用普通话的规范程度的口语考试。在测试的四种题型中,读单音节字、读多音节词语和朗读短文这三项有文字资料,属于“读”的过程,最后一项“命题说话”,是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根据指定的话题来组织语言、进行表达,属于“说”的过程。“命题说话”与前三项相比,是分值最高、难度最大也是方言区应试者最惧怕的一道题。它是对考生心理素质、普通话准确程度、熟练程度和规范程度的全面考查,能较为准确地测出应试者普通话的真实水平,这项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最终的等级,所以应当高度重视。

2012年12月6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普通话水平测试站对273名考生进行了测试,为了深入了解“命题说话”项的评测情况,笔者对这273名测试对象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统计结果显示被测考生中有37.8%的“命题说话”项失分在12分以上(见表1)。根据笔者过往的测试评分经验,如果“命题说话”项总扣分在12分以上基本上就达不到80分二乙的标准了。

表1 273名测试对象“命题说话”项总扣分一览表

在“命题说话”项测试中,应试者暴露出口语表达能力的各类问题:心理紧张、思维混乱、语音错误频出。如何让应试者“敢说”、“会说”、“说得标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心理、思维、语音这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口语表达训练方案,通过“命题说话”项的准备切实提高应试人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效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等级。

一、心理准备:变紧张焦虑为轻松应考

普通话水平测试一律采用口试方式进行,测试的内容包括有文字凭借的和没有文字凭借的两部分,涵盖普通话语音、词汇和语法。这种标准参照式的口语测试,较之其他类型的考试,会使应试者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应试者会因考试的特定的心理预期、恐惧及测试场景这些因素,出现紧张、焦急、忧虑、怯场等反应,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考试焦虑。普通话应试过程中的焦虑主要指应试者在测试过程中的心理紧张、担心、恐惧等在情绪上的过度反应。主要表现为:等候测试时,忐忑不安,尿意频繁;抽取试卷时,举棋不定,手忙脚乱;出示证件时,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登录试音时,忘戴耳机、输错数字;考试时,口干舌燥,声音发颤;朗读字词时读音经常错认或反复纠错,出现跳行与漏行;朗读短文中错、漏、增倒现象明显,语速过快或过慢;命题说话中停顿时间过长,“嗯”、“啊”之类的口头禅过多,方音土语脱口而出,前言不搭后语,时间不足;考试过程中一遇问题就烦躁不安,猛扯电线、乱拍电脑等。应试者过度焦虑,不但会影响自己的考试成绩,而且会给考场工作人员和测试员带来工作难度,影响考试进程。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前三项因为有文字凭借,应试者只要机械地照着念就可以了,在照读的时候无暇他顾,紧张情绪有所缓解,所以还不会出现太多错误。但是到了最后一项“命题说话”中,因为没有文字凭借,需要应试者完全脱稿,面对电脑,原先的紧张情绪会在此时达到顶点,既要集中思维组织话语又要避免语音错误,因此在这项分值最高的题型中会失分最多。因此,如何让应试者放松紧张焦虑的情绪是保证他们测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1.树立考生信心。

焦虑心理主要出现在考前准备和测试过程中。应试者可以提前预测自己可能出现焦虑心理的情况,提前做好预防,以便出现焦虑心理后适时进行自我调控。考前的焦虑心理主要是因为自身实力不够、不自信造成的。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多学习普通话语音理论,加强训练,真正提高自己的普通话能力。在测试之前有些工作要提前做好,比如60篇短文要熟读,30个话题要逐一考虑,不能存侥幸心理,如果运气好抽到好讲的话题或者已经准备好的话题就顺利应考,如果运气不好抽到不好讲的或者没有准备好的话题就脑子一片空白,胡吹乱侃,瞎说一通。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准备充分,抽到什么话题都能轻松应对。

高校学生虽然经过无数次的考试才跨进大学学习,但这些考试基本上与口语无关,就是说,他们从小就缺乏口语表达的训练。在小学、中学甚至大学,与老师的交流多以课堂问答的方式进行,形式单一,范围有限,被动性很强。除了个别学生干部外,他们很少有在众人面前说话的锻炼机会,特别是来各方言区的学生,或者害怕同学笑话,或者惧怕困难,或者习惯缄口不言,越是这样越不敢张嘴,形成恶性循环。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让口语基础差的学生得到锻炼,多鼓励他们,让他们养成敢于开口的习惯,培养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的勇气。就像李阳在他的疯狂英语中宣传的那样,学英语要热爱丢脸。同样的,学普通话,练我们的母语我们也要不怕丢脸,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日本人训练经理和推销员有个方法是:让他们在火车上或广场上当众唱歌、演讲,引来人们的围观和嘲笑,以锻炼他们承受羞辱的能力和当众说话的胆量。我们可以借鉴日本人的这种训练方法,练胆量,练自信。

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场合,运用多种形式去鼓励考生练习说话,增强考生的自信心。比如以即兴话题形式,开展每日一讲活动,让那些达不到参赛水平无缘登台表演的学生有“说”的机会。各种重大新闻事件、当日所见所感、雨雪风云、花草树木均可入题。还可以采用抽签指定话题形式,每次课都请一位学生到台上来抽签,模拟考试抽题,抽到哪个话题就讲哪个话题,必须围绕主题去说,不能跑题。发言结束后其他学生予以点评,找出缺陷或不足,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评议,指出问题并及时纠正。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一次实战经验,考试时就能轻松应考。鼓励学生广交朋友,经常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及各种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赛,提高考生的心理素质,达到自信表达的目的。这样,学生在反复训练的基础上心理素质必将越来越好,逐步达到质的飞跃。

2.了解测试程序。

测试过程中的焦虑很多是因为测试氛围和考场环境的原因造成的,这就需要应试者提前熟悉考场、熟悉考试的各个环节,设想考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状况,提前想好应对的办法。

普通话测试的一般程序是:应试者进入试场后,出示准考证,然后抽取试卷,备测十分钟后进入测试机房,登录试音,按试卷内容逐一进行测试。在有限的准备过程中,应试者应首先确定准备的重点和难点,即朗读短文和命题说话。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读单音节字10分,读多音节词语20分,朗读短文30分,命题说话40分。1—4题的难度和分数比重是依顺序递增的,要想取得高分,就不能对这两题马虎了事。况且,测试用短文与说话题目是有明确范围的,应试者平时已经训练过。对抽到的两个话题要加以选择,要果断地选一个构思过且准备充分的话题,快速列出提纲,围绕提纲确定内容,组织好开头与结尾,注意流畅自然即可,切不可犹豫不决或中途换题,这样不仅会占用大量宝贵时间,还会因手忙脚乱增加焦虑。还有考生不熟悉规则,不知道话题是二选一,两个话题都讲,结果两个都讲不好,最终加扣离题的分。这些都是因为不熟悉测试程序、不懂规则导致的,所以为避免心理紧张忙中出错、胡乱说话,要提前熟悉考试的各个环节、熟悉考场。

二、思维准备:变“无话可说”为“有话可说”

命题说话,需要连续不断地说满三分钟,不允许停顿,而很多考生没有这么多的话语来填充这“漫长”的三分钟,往往三言两语就说完了,留下大片的空白时间,最终因缺时而被扣分。三分钟可以很长,按照语速保持中速每分钟说240个字来计算,三分钟就要说720个字,如果要打个稿子的话,最起码要800字,保险起见要写1000字。但是三分钟也可以很短,如果准备充分的话,没准你才开了个头,三分钟就到了,就看你怎么去准备。

1.话题的归类,化多为少。

经济的办法是,根据话题所需材料的相关相异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将30个话题分析归类,合并同类项,化多为少。30个话题并不难,很多归类以后的话题可以使用同一个材料,即一个说话材料可以出现在多个话题中。比如,我的学习生活、童年的记忆、我喜爱的文学(或其他)艺术形式、我的业余生活、我的假日生活、我喜爱的书刊、我的成长之路、我最向往的地方(新华书店)等话题可以归入一类,可以谈谈读书,谈谈最爱看的一部文学作品,它的内容是什么,作者的基本情况如何,自己阅读的感受如何等。一部作品说上个三五分钟是不成问题的,何况有那么多文学作品。再如,我的业余生活、我的假日生活、我所在的集体、我喜欢的明星、我的愿望这几个话题可以归入一类,谈谈足球,谈谈某一次打比赛的经历。

2.材料的选择,现身说法。

很多考生都喜欢从网络上去搜寻话题的资料,网上确实有很多说话的范文与资料,但是这些说话的材料都大同小异,难保别人不会跟你英雄所见略同选用同一个材料。其实最好的避免雷同的方法是现身说法,只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才是别人抢不走的,而且说自己的事还不会忘词,比强记别人的文章容易得多。用自己的材料可以不用考虑内容是否新颖,只要不离题不与他人雷同就行。

3.材料的细化,轻松应对。

无论对于说人、说事,还是说景、说物,或者议论评说的话题,都要落实到具体的事例和细节。如果只有主干而没有事例和细节就只能空对空,就说不满三分钟。可以准备一个故事,把故事的提纲记牢。不是苦于讲不了三分钟吗?一个故事讲下来,就差不多了,没准故事才开个头,时间就到了。最好的说话方式就是讲故事。比如:我最尊敬的人、童年的记忆、我的成长之路、我的朋友这几个话题可以归入一类,可以谈谈童年时代都有过的一段类似的经历,比如小时候有一次感冒发烧了,妈妈带自己去医院看病,你可以对这一路“添油加醋”增加难度,可以风雨交加,可以电闪雷鸣,情节越细越好,故事情节一般我们是不会忘记的,细细讲,慢慢谈,三分钟时间根本不够用。尽量采用叙述方式,就是议论型的话题可以用故事、用叙述的方式。一般来说叙述型话题表达起来相对简单一些,议论型的话题难一些,如果要记忆议论性的话语很困难,还经常会忘词,因而遇到说明类、议论类话题,应试者可以巧妙地将其转换成叙述,借此降低话题难度。比如:谈谈个人修养、谈谈社会公德、谈谈卫生与健康、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这几个话题就可以用故事、用叙述的方式,说说某一次在公交车上遇到有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事,把事情的过程细细描述一番,时间就到了。

4.组合材料,起承转合。

确定了中心,有了相关的材料,还要想好怎样开头,先说什么,重点说什么,怎样结束,这就是安排说话的顺序。尤其是如果几个话题共用一个材料一个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最好具有普适性,放到什么话题里面都可以用,只要你在故事的开头想好一些合理的过渡性的话语,能自然地与这个话题相联系,自然地引出你准备的故事就可以。当然你的故事与话题也不能离得太远,过于生硬的过渡、太离谱都不行,要视情况而定。我们并不反对把30个话题进行分类合并,以提高备考效率,节省考生的时间,但材料的使用不能过于生硬,要有所过渡,前后衔接顺畅,符合逻辑。无论内容怎样安排,思维怎样发散,技巧怎样高超,有一点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说话内容要和话题有必要的联系,在开头、结尾等关键处更要谨慎照应,不能“话不对题”。比如有一考生抽到的话题是“我最尊敬的人”,这个考生就说:“我最尊敬的人是我的爸爸,我爸爸很会烧菜,我最喜欢的一道菜是糖醋排骨……”然后就开始详细介绍这道糖醋排骨是怎么做出来的。这种过渡就很生硬,最终还是会被判离题。所以这30个话题到底怎么合并,合并以后共用什么材料,每个话题怎样自然衔接到共用材料上去都要想好,考虑清楚。

下面就以“我最尊敬的人”这个话题为例介绍说话的提纲:

(1)我最尊敬的人是谁。

(2)我为什么尊敬他(她),他(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品质和性格,用一、两个具体事例进行说明:有一次……还有一次……

(3)用一两句话进行总结,收尾,再次点明谁是我最尊敬的人。

三、语音准备:变方言俚语为字正腔圆

前三项中,因为考生可以照着文字资料读,三项的时间都很充裕,一般不会出现超时的情况,所以考生还可以有短暂的思考与辨别的时间去减少语音错误。但是在最后一项“命题说话”中,考生既要在短时间内组织说话的内容不能离题,又要注意避免出现语音错误,通常会顾此失彼,所以在这一项当中出现的语音错误要比前三项要多得多。因为现在普通话测试采用计算机智能辅助测试系统,前三项采用机器评分,而最后一项“命题说话”因为没有文字凭借,所以还得由测试员评分,取两名测试员的平均分。因此笔者选取其中一名测试员对这273名测试对象的评分记录进行统计,发现“命题说话”中语音标准程度一项扣分最多,是所有扣分项目中扣分最多的,也是每位考生的必扣项目。有43.2%的考生的语音标准程度一项都在第六档(见表2),也就是要扣到12~14分,是语音项的最低档,那么再加上其他的非语音失误,即使这个考生其他项没有扣分,“命题说话”项的总扣分也要在12分以上。笔者统计了273名考生的成绩等级,数据显示有43.3%的考生考分在二乙以下,达不到二乙的标准(见表3)。这两项比例惊人地接近,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命题说话”项中的语音标准的高低分几乎决定了这名考生能否达到二乙的标准,只要这名考生语音标准程度扣分在第六档,那么肯定是达不到二乙的标准的。可见语音还是重中之重,是左右考生能否达标的关键。同时也证明了上文提到的测试评分经验:如果“命题说话”项总扣分在12分以上基本上就达不到80分二乙的标准。

表2 273名测试对象语音标准程度扣分情况一览表

表3 273名测试对象测试成绩等级统计表

怎样才能在考前强化训练,减少考生的语音错误,避免语音标准程度项的失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准备。

1.建立语音档案。

根据上文笔者对语音标准度扣分的研究分析,语音标准程度扣分为四档和五档的考生加起来达到47%,是比例最多的,这部分考生的语音基础处于中等水平,属于可上可下的层次。如果这部分考生能清醒地知道自己的语音问题,有意识地控制语音失误,结果会有很大不同。首先,要让考生清楚自己方言的普遍问题,加大方音辨正的力度。可以在测前建立考生的语音档案,在经过教师的听辨后帮助考生找到自己的语音错误与缺陷,填写语音缺陷病历,老师像医生给病人填写病历一样记录下学生的错误与缺陷,记录下每个学生声母缺陷在哪里,韵母缺陷在哪里,声调缺陷在哪里,及时给学生指出,找到问题所在,及时纠正。很多考生在测前都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的普通话不错,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语音缺陷在哪里,所以对于语音训练也不重视,直到测完了知道自己的成绩了,还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成绩会这么低。其实大部分考生周围的语音环境都不好,一些农村考生从小就没有受过专门的普通话训练,从小到大的老师都是方言授课,普通话都是上大学以后才开始学说的,所以根本就不清楚自己的普通话是否标准。比如没有经过普通话培训课程的专业训练,大部分人都会把上声这种声调念成半上,这种声调一直以来都是被大家误念的。所以在正式测试之前,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语音缺陷在哪里,一定要明确病因,对症下药,否则只能是胡乱下药,耽误病情。

2.控制说话语速。

控制“说话”速度有时是控制语音失误的好方法。“说话”的速度为一分钟150~300个音节是正常的,对于那些普通话不够标准但平常说话习惯快速的学生来说,每分钟说300个音节,那么3分钟内就会说到900个音节左右,这会大大提高语音失误的几率,但如果把速度降到约每分钟240个音节,保持中速,就能避免“言多必失”,减少错误,还能有时间组织语言。

3.当众模拟测试。

采用模拟测试对学生的“说话”进行“诊治”不失为一种控制语音失误的好方法。模拟测试结束后由其他学生予以点评,找出缺陷或不足,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评议,指出问题并及时纠正。由于模拟测试是当众进行的,通过模拟测试,教师对学生语音的个别诊断,学生之间的语音诊断,还有学生的自我诊断都可以实现。通过不断的语音“诊断”和“纠正”,学生控制语音失误“量”的意识就会增强,这对最终的测试有帮助。而且每个学生通过模拟测试都有了实战经验,考试的时候就能轻松应考,有效避免低级错误。

4.建立“命题说话”项录音实例语料库。

建立普通话水平测试“命题说话”项录音实例语料库,筛选实际测试中高水平的“说话”实例及有典型错误的“说话”实例,让学生听辨,总结经验,对比查找自身问题,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说话”,结合自己的“说话”去比照、去模仿、去改进。这样有参照,有前车之鉴,就能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同时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让学生知道标准的、流利的“说话”是如何说的,知道有哪些错误是不能犯的,会被扣分的。

综上所述,“命题说话”不是一项单纯的口语技能活动,它不仅是一个人语音面貌和普通话运用水平的具体体现,更是一个人心理素质、思维品质、语音基础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要想说好话题,平时就必须加强听、说、读及心理、思维素质的训练,加强语音训练,针对自身的语音错误与缺陷有计划地进行纠错练习,如果持之以恒地按照上述的方法去准备,定能有效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取得比较理想的等级。

参考文献:

[1]廖秀云.普通话机测中“说话”项的测评分析及教学培训[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9):92-96.

[2]李元,陈宜.高校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命题说话”的训练策略[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55-58.

[3]叶慧.机辅测试中命题说话失误分析及教改初探[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88-91.

[4]杨焰.普通话应试过程中应试人焦虑原因分析与对策[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66-70.

[5]解纪茹,卢志宁,刘允华.高职学生机测中“命题说话”项失误分析及对策[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74-76.

[6]杨焰.论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的应试策略[J].咸宁学院学报,2011,(7):63-67.

[7]李静.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试项的应考策略[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11):9-10.

[8]卢锦明.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命题说话的应试技巧[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3):100-102.

普通话考试资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普通话 机测背景 改革

随着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技术在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中的广泛应用,高职院校的普通话测试工作中的教学、培训与测试工作也要随之进行调整和改革。因此,我们对高职院校机测背景下普通话培训测试的现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深入探讨了机测背景下普通话测试中教学和培训在学校、教师和学生方面应有的有效对策。

一、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在整体测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宣传力度不够,认识还不到位

虽然从国家到地方每年都会进行推普宣传活动,各高职院校也会进行推普宣传。但宣传实际效果不明显,很少有教师和学生关注,宣传表面化,流于形式。很多高职院校主观上认为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学生的职业能力,对语言文字的要求不高,因而对相关活动消极应对。许多学生更是重视专业学习,对普通话学习则不以为然。

2.培训测试和教学的整体工作得不到重视

尽管国家对每一位大中专学生的普通话水平都有相应的等级要求,但对于很多高职院校来讲,普通话的培训只是顺势而行,测试也是不得不进行的一项考试而已。受到只关注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而忽视非职业性综合素质培养的不良风气影响,很多学校不开设普通话课。即使开设也是课时紧缩,或只在有关专业开设。对参加测试的学生只在测试前进行简单培训,学生参加与否,全凭意愿,没有具体的监督与管理,导致学生或只知道测试程序、不知道测试内容,或根本不知道测试程序,更不知道测试内容,失去了培训的意义。

(二)被测主体学生在测试中存在的问题

1.学习普通话的意识淡薄,不够主动和强烈

调查表明,只有少数的学生会主动地、有意识地说普通话。很多学生认为普通话课没什么高深的理论,可有可无,普通话学不学无所谓,说不好也没关系。学生对普通话认识不深,意识淡薄,影响学习与效果。

2.不良的测试动机影响了普通话学习的效果

调查表明,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普通话大概有以下几种动机:

①兴趣动机。就是对普通话学习感兴趣,喜欢用标准的普通话语音与人交往,认为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是一个人学识、修养和素质的体现。这种动机可以使普通话学习取得最好的效果。但有这种动机的学生很少。

②交际动机。就是把普通话作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交流工具,这本来是学习普通话的根本动机。这种动机可以使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有动力,效果明显,对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可以产生更为持久的激励作用。但因认识不到位或环境因素的影响,持有这种动机的学生也不多。

③职业动机。将普通话当做从事某种职业的工具。比如当教师、做文秘或从事旅游与酒店服务等工作。有这样动机的学生,目标明确,学习积极性高,效果也比较明显。但持有这种动机的只是一些专业的学生。

④应试动机。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和参加普通话测试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将取得合格成绩、拿到与所学专业相适应的等级证书作为学习普通话和参加测试的根本动力。这样的学生面对学习与测试,采取的是临时性、突击式的应试学习,不在乎普通话水平是否真正提高,只重视测试等级,最终使普通话学习成为一种应试的短期行为,随着测试的结束,对普通话的学习与训练也宣告结束。持有这种动机的学生,普通话水平会在测试之后回落到原来的状态。

3.测试中各种消极心理影响测试结果

在普通话学习过程中,学习主体心理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消极因素。消极因素直接导致消极行为,影响普通话的正常学习,影响测试结果。

①紧张心理。考试紧张是正常的。但有的学生过分紧张,考试时口舌发干,声音颤抖,甚至全身发抖,无法进行正常的考试。从测试开始,就声音细小,发音不清;到朗读时,字音含混,增、漏、错字“层出不穷”,语流不畅,断断续续;到“说话”一项,紧张心理使说话更是词不达意、语无伦次,甚至出现无话可说的现象。紧张的心理影响了测试的正常发挥,影响了测试成绩。

②无所谓心理。学习与求职上的功利思想使部分同学对无关毕业证书的普通话测试抱有无所谓的心理。

③自满、轻视心理。有些学生自我感觉良好,认为普通话太简单,自己与人交流毫无问题。于是在测试前不作准备,测试中漫不经心,没有良好的考试状态。导致在第三项朗读时,添、漏、换字错误与回读现象特别多,犯了不该犯的错误。在说话一项上,由于准备不充分,认为临场发挥随便说说就行了,结果语无伦次,逻辑混乱,不知所言。

④侥幸心理。有的同学偷懒,认为第一二项分值不重,不进行训练,只要朗读和说话考好就行。自己不认真准备,从网上下载一些材料,拿到考场上去读。结果材料不熟悉、不适合自己的情况,读得不自然不流畅,口语化差,或语速飞快,不能保证说话时间,最终导致测试失败。

⑤畏难心理。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方音重,语音面貌差,根本讲不好普通话。其实学习普通话,虽然不能一蹴而就,但是只要有恒心,有吃苦精神,做到随时随地刻意纠正方音,拿出一股拼劲儿来,就一定会学好。

(三)测试主体教师在教学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测试员素质问题

参加培训的教师虽都是普通话测试员,但未必是中文专业毕业,语音理论和知识体系相对薄弱。这导致有些普通话测试的培训,缺乏专业语音理论知识的讲解,更没有专业的训练,培训成为了测试前的简单了解,难以达到培训效果。

2.培训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有的培训内容只限于测试程序,对真正需要培训的标准语音、朗读能力和说话能力,缺乏具体的指导和训练。有的普通话教学只重视词语和朗读训练,对测试中最能体现普通话能力和水平的“说话”一项,却是一带而过。

二、有效措施和办法

1.营造良好环境,加强思想认识

重视营造学说普通话的良好环境。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需要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不是只在课堂上说普通话,而要让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和稳固。

加强思想认识。要将普通话提高到一个现代社会的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和人文修养的高度来看待。让学生明白,说普通话不仅是语音标准的问题,也是认识水平和逻辑思维的问题。克服方音,用普通话表达,让大家听懂,这只是一个前提。说话的目的是交流、表达和沟通,这就要求说话必须有思想有内容,表达必须有逻辑性有条理,交流必须恰当得体。而做到这一点恰恰体现了一个人思想有深度、认识有高度、表达有综合素质。在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人际关系愈来愈微妙、求职找工作日益艰难的今天,说普通话、与人交流达到最佳沟通状态的能力,才是一个人的职业核心能力。开设普通话课,训练学生具有标准语音的同时,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从交流表达、与人沟通、顺利求职等角度来强化这方面的能力。所以,要加强学生对普通话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说普通话是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现代社会的公民在当今社会生活、工作和交际必备的能力,让他们体悟到普通话学习的真正意义。

2.重视对学生测试动机的引导

教师要对学生参加普通话学习和测试的各种动机进行正确的引导。引导学生将应试动机转到职业动机、交际动机和兴趣动机上来。引导学生明白,拿到相应的等级证书是必要的,普通话学习是从事各种职业必备的通行证,但更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交往所必须的工具,也是一个人适应社会能力的体现,更是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学识修养和外在形象的体现。无论你学什么专业、从事何种职业,还是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与人交往,说普通话都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不受情绪影响,不受环境左右,怀着明确的学习目的,长远的学习目标,强烈的学习愿望,坚持不懈地学习,真正提高普通话的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

3.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

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各种不良的考试心理,给予学生积极心理暗示,让每个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乐观自信地喜欢说、愿意说,充分表现出对语言表达的浓厚兴趣,考试时才能自由大胆地发挥。

引导学生克服过度紧张心理。过度紧张,一是由于缺少心理素质的锻炼,另外是精神压力过大。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普通话水平测试有正确的认识,它不是一次性考试。一次测试成绩不理想,可以补测。二是要引导学生期望适宜的目标等级。根据自身的情况,期待适合的等级,以免在准备阶段就背上沉重的心理压力,影响训练和测试。三要引导学生在平时加强锻炼,逐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试心态。

引导学生调整好心态。在教学或测前培训中,教师可以做一些增强心理素质的训练,让学生通过训练克服临场的紧张心理。比如用心理暗示的方法,暗暗地提示自己,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准备,相信自己能考出实际水平。从正面提醒自己,消除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的负面紧张因素。用深呼吸的方法,给体内增加充足的氧气,平稳呼吸,减缓心跳的速度,从而平衡心态。克服了紧张心理,就能从容自然,正常发挥,实现目标。

4.重视普通话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应用能力

(1)讲解一定的语音理论知识

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现代汉语语音基础理论是学好普通话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详细讲解每个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了解每个韵母的口腔形状与舌位变化,讲清声调的调值与声带松紧变化的关系,让学生懂得怎样发好每一个声母、韵母的音与声调的值。

(2)重视声母的方音纠正训练

普通话教学中,要特别重视纠正学生声母方音的训练。学生的普通话语音不标准,首先是因为方音中声母的发音错误,比如zh、ch、sh和z、c、s分不清、f和h发音正好相反、把n读成l、把r读成l、把j、q、x读成舌尖音等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方音和普通话语音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正确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进行大量、反复的训练,达到完全标准的程度。

(3)要注重韵母的归音训练

许多学生的语音缺陷是韵母发音时归音有问题。纠正韵母发音归音不到位的缺陷是普通话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它似是而非,常常不容易被自己察觉,因此,就成为许多学生普通话发音不够准确、在测试中失分的重要因素。教师一定要充分重视学生语音中归音不到位的问题,给其纠音训练。

比如,单元音韵母的发音,特点是保持口腔形状的不变。但有些学生在发e、ê、i、u、ü、-i[?](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韵母)和-i[ι](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韵母)这些音时,口腔形状发生变化,语音出现了滑动,导致归音不到位的问题。训练中,一定让学生掌握发音要领,训练时保持口腔形状不变,发准每一个音。

再如,复元音韵母的发音,要领是韵腹发音要响亮,从一个元音迅速滑向另一个元音,口腔形状一定发生变化,口形归向最后元音的口腔形状。但有些学生在发ɑi、ei、ɑo、ou、iɑo、iou、uɑi、uei这些音时,口腔形状没有变化,发成了单元音,归音不到位,导致语音不标准。训练中,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复元音韵母的发音要领,ɑi、ei、uɑi、uei发音要归向i的口形,ɑo、ou、iɑo、iou要归向u的口形,保证口腔形状滑动到位,语音标准。

第三,如鼻音韵母的发音,在发前鼻音韵母ɑn、iɑn、uɑn、üɑn、en、in、uen、ün和后鼻音韵母ɑnɡ、iɑnɡ、uɑnɡ、enɡ、inɡ、uenɡ、onɡ、ionɡ时,有些学生也存在着归音不到位的缺陷。训练中,要求学生明白,前鼻音韵母的发音一定要从元音滑向前鼻辅音n的舌位与口形,舌尖最后一定要抵在上齿龈上。后鼻音韵母的发音一定要从元音滑向后鼻辅音nɡ的舌位与口形,舌位低且靠后,口腔的开口度要大一些,气流从鼻腔出来。这样才能归音到位,语音标准。

归音训练可以让语音字正腔圆,声音饱满、清晰,音调和谐自然。

(4)注重综合口语表达训练,提高口语表达中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好普通话的目的就是提高普通话的运用能力。普通话就是口语表达,普通话水平测试也完全是口语测试,即通过读和说来检测学生的普通话运用能力和表达的水平,所以学生一定要“开口”,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让学生走上讲台,开口读,开口说,得到口语与心理的双重训练。在训练中,要从不限时间、不限内容的自由说话,发展到明确说话题目和表达时间的命题说话,逐步提高口语训练的层次。指导和训练学生说话要言之有物,有思想、有内容,能给人以不同方面的收获和启发;要说得言之有理,有条理,合乎逻辑,思维清楚;要言之有文,说得准确、恰当,自然流畅,仪态要大方得体。让学生在普通话训练中得到口语表达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5)指导学生了解评分标准,掌握测试要领

让学生了解测试中每一项的评分标准,通过教师对标准细节的深入解读,使学生掌握测试要领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和成绩。

①单音节字词的测试要领

朗读单音节字词是考查学生声、韵和调的读音标准程度。指导学生不要因读得过快或过慢,导致发音不准或发音不到位而形成的语音缺陷。朗读时要把每一个音节的声、韵、调读得准确到位。要特别注意声调调值的到位。

②多音节词语的测试要领

多音节词语朗读除了考查学生声韵调的读音标准程度外,还考查学生轻声、儿化等语流音变的规范程度。让学生了解测试中的每一张试卷,都有轻声、儿化和变调的词语出现,一定要读准轻声、儿化和变调,避免音变不标准。

③朗读的测试要领

朗读短文是考查学生在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运用普通话的规范与熟练程度。就是既要考查声韵调及音变等语音要素的发音,还要考察停连、重音、速度与节奏、语气语调和情感表达等朗读要素的运用。所以,朗读首先发音要标准,必须忠实于原文,不读错字,不增、不漏、换字。要在充分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确定朗读的感情基调,合理运用气息,有声有色地朗读。

④说话的测试要领

命题说话是考查学生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运用普通话的规范程度和口语表达能力。要注意该题限时3分钟,一定要说满三分钟,还要说得顺畅。所以,测前的充分准备是非常必要的。但准备不是测试时照着准备好的文稿去念、去读,也不能变相地借鉴现成的作品,或从网上下载现成的文章背诵,那样都会造成雷同减分。说话时在尽可能减少语音错误和语音缺陷的同时,还要注意词汇、语法的规范,也应注意语速适中,不要过快或过慢,影响流畅程度。

(本文为河北省高等学校社科研究2012年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ywzx201220。)

参考文献:

[1]林鸿主编.普通话语音与发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9).

[2]宋欣桥主编.普通话语音训练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4.

[3]刘照雄主编.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

[4]杨秀江.高职院校普通话课程教学探析[J].文教资料,2011,(1).

[5]黄谦.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1,(4).

普通话考试资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达县推广普通话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与动机

1973年12月18日,第2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汉语为联合国六种法定语言之一,其他五种语言分别为英语、俄语、法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而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是现代中华名族共同的语言。国家十分重视普通话的推广工作。但是,广大农村中小学推广普通话工作推进艰难,问题仍然严重。为了摸清农村中小学的普通话使用状况,提出研究对策及工作建议,以促进普通话的更好推广,笔者选定四川省达县中小学开展了推广普通话工作的情况调查。

二、调查区域与对象

调查区域:达县境内的中小学校。

2、调查对象:达县教育局和县语委为第一调查对象。其次是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分别从高完中组、初中组、乡镇中心小学组、村小组各抽取了一定数量的学校为调查学校。其相关的老师和学生为具体的调查对象。

三、调查内容与方法

1、调查内容:本次调查内容包括达县的基本概况和全县农村中小学推广普通话的相关行为以及普通话在农村学校的使用现状。

2、调查方法:(1)、走访法。笔者亲自到达县教育局、语委和部分学校走访,了解收集相关情况、数据、资料。(2)、问卷法。设计比较科学合理的问卷表,通过学校领导、老师分发给部分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3)、座谈法。召开部分中小学教师、学生座谈会,笔者作好记录,形成调查材料。(4)、观察法。笔者有选择性地选取一定的地点、时间、对象,观察他们讲普通话的情况,做好统计分析。

四、调查分析与结论

通过调阅达县相关部门的档案和全县教师普通话测试成绩统计,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

表一、农村中小学语文、非语文教师、男女之间普通话等级分布状况

由上表可以看出:男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明显低于女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语文教师比其它学科教师使用普通话的情况明显要好一些,其普通话等级水平要高一些。

表二:学生各阶段学习普通话情况统计表

由这个统计结果,我们得到:小学低年级是努力学习普通话的高峰期;女生普通话的努力程度在小学低年级远高于男生。

五、思考与建议.

笔者认为,造成达县普通话推广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领导不重视,措施不得力。学校领导从指导思想上没有真正重视推普通话的工作,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推广普通话的制度,没有必要的管理监督机制,没有把使用普通话教学作为衡量和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项内容,这是农村推广普通话艰难的关键所在。

2、教师思想认识不足,不能带头说好普通话。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对推广使用普通话有以下错误认识:一是本地的教师教本地的学生,又不是听不懂,用不用普通话无所谓,考试成绩好就行。二是以为讲普通话是“撇”。三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生活在方言环境中,受方言习俗的影响,大部分不敢、不会、不习惯说普通话。有些青年教师在毕业分配之前,已基本上掌握了普通话,但工作后,由于环境的影响,也不再用普通话教学。

3、普通话语音基础差,没有经过系统培训。

普通话语音基础差也是阻碍农村中小学教师使用普通话教学的重要原因。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中老年教师没有受过专门的普通话训练,没有掌握起码的普通话语音知识,更谈不上熟练运用了。

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教师对推广使用普通话的认识。

采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我国的语言政策。一是教师工作的需要。教师的语言规范与否对学生影响很大。教师如果能讲一口优美、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必然会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普通话。二是社会发展的要求。现在各行各业、人与人之间都需要沟通、交流。而方言却往往造成语言不通、语意误解,给人们的交际活动带来很大的困难。三是信息时时代的迫切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话、电传打字机已被广泛应用,人机对话的电脑已问世,而如果发音不规范,电脑输出的将是错别字。

2、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在方言环境里掌握和使用普通话是困难的,所以我们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农村的方言大环境,目前我们还无力全部改变,但我们可以把校园作为“坚强阵地”,在校园内实行普通话“单语制”,要求从学生、教师到学校领导,人人、时时、处处都讲普通话,创造一种讲普通话的氛围,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校园语言。

3、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师生的普通话水平。

首先,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举行朗诵会、演讲会、故事会、普通话教学观摩及比赛等,使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由普及走向深入.其次,组织专人进行方言调查,找出方言和普通话在声、韵、调及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对应规律,为广大教师学习和教学普通话提供一条捷径。第三,教育行政部门和语委会可以利用假期举办普通话培训班,为农村中小学培训推广普通话的骨干。第四,要大力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营造氛围,切实使“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4、建立健全教师推广使用普通话的各项制度。

普通话考试资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计算机 辅助测试 普通话 培训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8.03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social progres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to achiev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aided Putonghua proficiency test makes the work entered a new phase of implementation, represents already send students earth shaking changes of Putonghua proficiency test form, test method followed to achieve leapfrog development of modern. After a series of computer aided testing, Putonghua training facing enormous challenges, urgently need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deepen the reform, promote quality of teaching of Mandarin training significantly, and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In this, this article will carry on the brief discussion to the Putonghua training reform in the computer aided test environment.

Key words computer; aided testing; Putonghua; training reform

0 前言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计算机辅助测试这一大环境下,细化开展普通话培训工作任重而道远,其应充分实现测试方式的优化转变,现如今,即使大众已然意识到普通话水平提升的重要性,然而真正用到普通话学习中的时间却少之又少,基于时间有限改革任务重的现实情况,优化开展普通话培训工作亟待实施,势在必行。

1 计算机辅助下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相较于人工测试的变化

1.1 测试形式以及测试周边环境发生变化

人工普通话水平测试一般由两名工作人员共同完成,应试者在测试时,全程都面对两名考官,一般测试都选在教室或相对安静的环境里进行,应试者根据分组在不同的教室进行测试,每组之间互不干扰。而计算机辅助下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在测试仪器上安装测试应用程序,根据程序按部就班开展测试。应试者全程面对计算机,无工作人员在场,全程自主操作,这就需要应试者掌握一定计算机操作技能,同时对测试软件有一定了解。计算机辅助测试普通话水平通常都在机房进行,机房内有多台计算机,能同时容纳多人测试,由于在密闭空间内,且计算机间距有限,因而测试者之间有可能相互影响。

1.2 应试者心理状况发生变化

以往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者直接面对测试官,这使一些心理素质较差、容易紧张、发音不准的应试者难以流利开口说话,影响应试者真实水平的发挥。计算机辅助测试能够减少应试者的紧张情绪,应试者只要对测试程序了然于心,就能缓解焦虑,保证真实水平的发挥。计算机辅助测试现场监考力度不严,容易产生作弊行为,比如根据题目自由发挥说话内容,许多考生测试前就已将说话内容准备好,带入机房内,测试时只要朗读出来即可,减少了思考时间,避免了语句重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测试成绩。

1.3 普通话测试评分标准发生变化

人工普通话水平测试由于是考官当场测试,因而当场就能给出评分,出成绩较快,此外,考官能够根据应试者现场形体表现、语音面貌等情况,直观地给出评分;而计算机辅助测试则是按照一定程序进行,前三题由系统根据应试者读音情况给出评分,而自由说话题目则是考官根据计算机上应试者考试时录制下来的语句单独打分,考官和应试者之间没有眼神、情绪等的交流,因而分数存在较大差异。当前,计算机辅助测试对于自由发挥题目新增了一些评分项目,例如,说话内容偏离题目、内容重复等均会扣分。

2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对教学造成的影响

2.1 对教师的影响

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根据普通话测试形式的变化,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认真学习研究,探究人工测试与计算机测试的区别,充分了解计算机测试特点以及新情况,根据其特征和变化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测试时更好的适应计算机测试程序。与此同时,根据学生应试时的心理变化,找出能够提起学生学习普通话兴趣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普通话教学质量。

2.2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更加公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由于基本不涉及工作人员参与,避免了人情因素以及走后门行为的发生,因而测试结果更加公平公正。正是因为这样,许多心存侥幸的学生才能下苦功学习普通话,尤其是那些发音不标准的学生,更要凭实力取得成绩,激发学生不断努力刻苦训练。

2.3 应试者测试心理的变化

尽管计算机辅助测试成绩更加真实公正,能让学生发挥出真正水平,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应试者作弊更加容易。由于缺少现场监考人员,应试者在机房内相对独立,无人监管时就会出现替考、携带自由说话资料入考场,或者不遵守考场纪律,在机房内随意走动,影响他人测试等。过于放松的考试环境,除了能够缓解应试者的焦虑情绪,同时也滋生出一些考生投机取巧的行为,使这些考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忽视普通话训练,怠慢学习。

3 计算机辅助测试环境下的普通话培训改革措施

纵观可知,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并非是开展普通话培训工作的主要目的,然而其确是完成普通话培训教学任务的关键手段以及重要推动力量。在相关教育中,立足对可操作性及实用性教学的重视,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实施备受各方青睐,基于计算机辅助应用创新改革普通话测试手段已然成为大势所趋,应用意义十分重大。

3.1 努力强化测试员课前培训

通常而言,一般是由获得省级测试资格的教师任职普通话水平培训课程教学,测试评分与后期复审同样是通过测试人员所完成的,由此可见,应试者测试水平以及整体培训质量均会对测试员教学水平与评分水准产生相对较为直接的影响,由于这些测试员在专业以及学历、职称以及年龄等多个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情况,且多数属于兼职,所以,开始普通话培训课程教学以前,必须针对全部测试员认真开展相应培训工作,旨在使其能够更好地进行各项培训工作,完成相应的评分任务。具体来说,就测试员专业基础而言,需持续开展培训联系,针对其错误发音进行细化纠正,使普通话专业水平获得明显强化;历经讨论之后完善制定各项教学计划,结合国家语委以及省语委相关政策及工作计划,并参考历年来考生特征进行对应培训教学计划的优化制定,需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培训内容中全面加入计算机辅助测试这项内容;实现对测试员的评分以及听辨能力的全面训练,目的在于促进其测试能力水平的显著提升。

3.2 完善普通话培训改革措施

在普通话培训教学工作开展进程当中,测试员作为此项工作的实施者,占据着十分关键应用地位,其在进行教学的同时自身仍然需要不断学习进步。近些年来,随着科技发展,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深化实施,要求普通话培训应致力于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实现教学内容的全面增加,使得传统意义上以讲课为主的培训模式积极转变为教学练三合一,为学员实践练习提供更多便利,同时在培训中尽可能增设讲故事以及念绕口令等练习任务,促使学员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大大增强,培训教学质量水平明显提高。立足内容来看,需把计算机辅助测试相关的内容以及程序、注意事项等当作要点进行具体讲解,使之能够在整个培训进程当中均有贯穿,在此注意,尤其需要多次重点讲解测试注意事项以及评分标准所发生的改变,合理规避在实际测试中出现多人测试失败或者是多次测试失败的情况。在日常培训时,督促学生多听计算机辅助测试中涉及的典型扣分音频,同时将此穿插于评分标准扣分细节中进行细化解释分析,力求让学生在日后测试中避免犯相同错误。

3.3 加强机辅测试技巧的指导

在实际的机辅测试过程中,被测试者总共需要做完四道测试题,其中,前面两道测试题主要是针对被测者语音发音基础进行考查的,包括儿化音以及轻声等类型词语的发音,测试时必须重点关注读音技巧,与此同时,还需重视语速控制以及横向朗读,第二题参考所出现的儿化音及轻声的次数立足发音不确定情形下就词汇发音进行猜测,结合详细的评分标准明确知晓是会如何扣分的,如此一来,方能在阅读中做到有力取舍,尤其应注意,在第三道测试题目中,回读跟读错所需朗读的短文对应扣分点是各不相同的,在实际朗读中,能够在脑海中快速计算一下是直接跳过还是决定回读。

3.4 重点关注学员说话练习引导

在日常培训工作实施中,需努力强化学员对测试中说话这一题目的正确练习,此测试题设置的目的主要在于针对应试者语言水平进行全民考查,与此同时,这同样也会考验应试者自身心理素质,在无文字凭借情形下,使得学员思维内部语言可以积极转化成准确且自然流畅的语言。所以说,开展培训教学时,需强化学生说话练习,锻炼其心理素质,使之在测试中拥有良好心理状态,唯有做足应试准备,方可尽量避免照读或者是重复网上下载文章等作弊被扣分情况的出现。

4 结语

综上可知,普通话培训工作开展中,需立足对计算机辅助测试自身特性的全面认识,改革相关教育进程,完善培训并认真进行练习,使得学员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普通话学习,并在日后机辅测试中获得较佳成绩。

参考文献

[1] 杨蒙霞.浅谈计算机辅助测试下如何增强中职学生普通话说话训练的课堂效果[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7).

[2] 曾玲.高校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的思考――基于三明学院普通话测试改革试点案例[J].三明学院学报,2012(3).

[3] 杜建军.关于普通话计算机辅助测试的几点思考[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4] 马彦芳,马美茹.论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的利与弊[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