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神经系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神经系统范文第1篇

蚯蚓有神经系统,但是极度不发达。蚯蚓是环节低等动物,身体的每节都有独立的神经节,所以蚯蚓的生命活动都是靠每节当中的独立的神经节自主控制完成的。因此身体各部分的生理活动独立性很强。因为这神经节可以独立工作,彼此间的联系也相对不是很强,所以即使被切断也可以独立生存。

蚯蚓和神经系统发达的高等动物有很大区别。高等动物重要的生命活动都靠脑控制,生命中枢都集中在脑部。所以一旦通路被阻断就有生命危险。从这个角度出发,高等动物的生命力的确没有低等动物强。但高等动物神经发达,不但可以完成很多很复杂的活动,而且也有意识、有思维。

(来源:文章屋网 )

神经系统范文第2篇

人体的神经系统能够感知外界环境变化,并能根据变化实现自我调整,甚至能够帮助人体尝试改变外界环境。

在笔者看来,企业是由人组建的,所以企业也同人一样拥有一套神经系统。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包括对内管理架构建设、对外获取和维护客户、积累并运用知识做出商业决策等重要环节,企业神经系统都能发挥重要的整合和调节作用。

1998年,比尔・盖茨曾提出过数位神经系统(DNS)的概念。这一概念主要是从计算机软件如何结合网络快速传递信息的角度来定义的。

不可否认,IT如今在企业内部应用广泛,IT也已经成为企业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本质上看,企业在应用IT的过程中,更多是在借助IT来有效地处理和利用数据。所以,在企业神经系统里,IT只是工具,而数据则是更为重要的价值载体。

当提及神经系统时,人们更多会联想到“痛感”。

痛感的英文是Nociception,源自于拉丁语中的“伤害”(malum vobismet ipsis),是指疼痛刺激通过中枢神经使人感知疼痛的过程。人们容易将“痛感”与神经系统联系起来,是因为“痛感”是神经系统所起作用的最直观表现。那么企业的“痛感”要怎样表现才最直观?答案还是数据。

要证明上述说法,可以通过方法论介绍、逻辑递推等多种方法,但笔者更青睐于直接摆出来自于企业的实际案例,一为佐证,二为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当今企业正在如何借助数据构建企业神经系统。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控的数据化

案例提供者:九斗鱼CEO 郭鹏

企业风控通常会包括外部风控和内部风控,而互联网金融企业更关注外部风控。互联网金融企业做外部风控,重要是通过评价借款主体实现的,评价结果将决定是否可以借款,所以互联网金融企业做外部风控,主要还是基于客户层面建立风控体系。

九斗鱼的外部风控分为以下几大环节:

第一大环节是对客户所在行业和所处经济环境的分析。九斗鱼的风控团队审核客户有一个常态化的工作流程,包括对这个客户所处的经济环境的了解,以判断这个客户是否会受经济下行大环境影响,以及对这个客户所在行业进行分析,再在基于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去选择特定的行业客户。

第二个环节是基于客户本身做线上跟线下相结合的征信工作。有些信息九斗鱼可以通过远程的方式获取,比如客户的各种公开信息。另外一些信息需要在线下与客户面对面来获取和审核,比如到客户的经营场地,或者到实际经营者的住所去审核。

第三个环节是基于客户信息的分析评级。评级是指根据九斗鱼所获取的各类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九斗鱼有一系列的模型和打分卡,可以对九斗鱼拿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整个中国耀盛(九斗鱼母公司)的版图下有信贷、保理、租赁等几大投资工具,得出的结论会决定九斗鱼能给客户提供什么投资工具和金融服务。另外,客户能够获得多大的授信额度、授信价格、授信周期,是否需要增加强担保物,是否需要增加抵押物等一系列评估工作,也都是根据评估结果去做的。

这些是属于贷前的一系列风险控制,属于预知风险的过程。

当九斗鱼为客户服务时,就进入到贷后管理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是要不断地监控客户持续经营的情况。贷后管理是风险控制的一部分,客户的经营数据在九斗鱼的预警系统里都是动态变化的,九斗鱼的预警系统一直会监控,在客户完全还款结束前,客户的经营动态数据都会显示在我们的系统里,这能帮助我们进行有效的贷后管理。

另外九斗鱼在风控过程中还会加入一些保障制度。比如要求客户缴纳风险保证金,为客户做保理、租赁业务时需开立共管账户,以实时监控资金流向等有关投放细节的制度。

可以看到,在行业选择、征信评级、贷后管理,以及保障制度实施的整体风控过程中,数据是始终贯穿于始终的。

对于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对于风控模型的建立,如今在市场存在着非常大的需求。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也是希望通过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快速地识别借款主体、信息主体的信用风险,这就要求互联网金融引入更多的数据来验证评价体系和模型的准确性。所以,瑞思科雷(九斗鱼兄弟公司)近期也与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合作共建了信用数据中心,目的就是能够把中国耀盛整个的风控技术、评级体系,基于数据中心变成一个标准化的风控体系,今后也有望将这个标准化的风控体系开放出来,让更多的金融机构都来用,以此有效地降低获取数据、评价信息的成本。

金融体系的风险是传递的。作为金融行业从业者、金融服务提供者,很难独善其身。因为行业在变化,整个市场环境在变化,所以金融行业需要建立统一的平台。

要避免金融风险传递,就需要数据共享。

比如,商业银行这个领域拥有一个标准化的体系,银行与银行之间无法完全割裂开来。独立于传统商业银行体系以外的民间金融服务机构,未来如何快速地形成统一大平台,如何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这是个关键。现在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已经开始自发形成一些圈子,彼此共享数据,形成更大的保障体系,这个体系会提供预警功能,告诉体系内的成员,哪类客户存在高风险,不能碰。风险是传递的,但风险可以通过成员间的数据共享提早预防、有效避免。

数据化运营之道

案例提供:途家网BI总监 秦涌

如今,在业内出现了很多与大数据有关的论坛,有的偏向技术,有的偏向商业。这证明了一点,大数据市场的发展是商业和IT完美融合的结果。而企业用户则会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去选择不同的应用侧重点。

在数据化运营方面,途家网更注重数据和商业的结合,也更愿意借助数据驱动业务发展。

途家网是全球公寓、民宿预订平台,也可以帮助用户预订到别墅、游艇等高端旅游服务产品。途家网的业务包含以下特征:一是三人以上出行用户较多;二是可提供30种以上的产品类型供用户选择;三是用户消费决策周期长,途家网统计的数据显示,20%的用户消费决策会超过一天。

基于这三个业务特征,途家网在运营时选择了三个着力点。

首先,与商务差旅不同,访问途家网的客户通常事先没有确定好目的地,所以第一件事就是需要帮助客户解决去哪度假的问题。

其次,途家网下设产品类型众多,客户可选择的空间也相当大。当客户确定了目的地后,选择什么类型的住处又需要决策,所以第二件事就是帮助客户确定住处类型(别墅、公寓、房车等)。

最后,是需要帮助客户找到最合适的产品,比如哪些别墅是当下季节最适合预订的、哪些公寓是设备和环境最符合需求的等。

当找到这三个着力点后,途家网在运营时,就能精准地向数据提出了问题:如客户都去哪了,客户喜欢住什么样的房子,备选的房子情况如何等。

当数据给出了“客户都去哪了?”的答案后,途家网的运营人员们着实吃了一惊。

比如,原本他们认为同城游和周边游的订单占比应该不会很大,但事实却恰恰相反。还比如,数据显示城市之间的度假旅游是有规律的,比如从东北三省去三亚的客户数量一进入冬天增长速度就会很快。

针对这些通过数据发现的“意外”和“规律”,途家网对业务策略及时进行了调整。一是在途家网网站首页上提供了智能推荐模块,这一模块会根据客户的IP地址识别用户的地理位置,然后自动推荐同城或周边城市,这样就大大缩短了用户对目的地的决策时间。二是在智能推荐中明确细分了本城市的房屋推荐、周边城市的房屋推荐、其他城市的房屋推荐。三是将同样的策略也部署于途家网的线下门店,实现线上线下品牌推广和运营策略的统一。

途家网BI总监秦涌认为,依托数据分析做运营时,最重要的一点是总结效果,也就是需要专业的数据人员制作出分析报表,这些报表会清晰地显示效果好坏、好坏的原因,以此为运营人员调整策略提供证据支持。

对于数据驱动企业运营,秦涌将途家网的经验总结如下:

“首先是数据分析的出发点一定要和具体业务相结合。具体的结合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测量业务,即当下的业务进展到什么程度。二是预测业务。测量业务不需要复杂的数据分析技巧,只需快速地洞察业务状况的变化。这要求运营人员要对业务非常了解,也要具备非常高的商业敏感度。预测业务则可以交给数据挖掘师来做。其次是测量业务时,在获取数据的反馈时,‘快’与‘全’取前者。最后是数据分析人员不能只‘坐在家里’,而是应该与业务人员频繁互动,途家网的实践证明,数据分析人员多去业务单元轮岗能够有效提升数据分析的价值。”秦涌如是说。

一站式分析平台

案例提供:永洪科技副总裁 王桐

依托一站式大数据分析平台对企业业务进行分析,能够帮助企业制定和调整业务战略。其中,细分是做大数据分析的重要原则,细分后就能够更方便地实现分析“对焦”。从数据中发现业务问题并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再根据原因制定可落地的解决方案,这就是对焦。

一站式大数据分析平台包含什么?一般分成三部分,即数据准备、探索式分析、深入分析。

为什么要这么分?因为数据分析的一般过程中就包括这三个重要阶段。

开始企业会在业务系统、第三方(比如互联网)等相关来源处获取原始数据,这些数据都是未被加工过的,离可被使用还有一段距离。所以第一步就要做数据准备的工作,包括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轻量的数据建模,把原始数据变成可分析、可使用的中间层次的数据。

有了准备好的中间层次的数据模型后,就可以开始做探索式的分析。这一步可由IT用户完成,也可由业务用户完成。业务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想法灵活变换组合维度和指标,选择适合的计算形式和展现形式、符合人类逻辑的交互体验来进行探索式分析。为什么叫探索式分析?因为很多用户对数据的需求是不固定的,比如企业在去年利润下降了,管理层会提出疑问,而且想切换不同角度,迅速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比如是哪条产品线的利润下降了,是全年都在下降,还是只在某几个月下降了,是间断的下降,还是连续下降,不同市场区域和相应的不同市场负责人在利润下降上又表现出什么特征。越深入到具体问题,分析模式越不可以预先设定,因为在不知道某个问题的准确答案前,给用户提供一个高度自由的分析模式是非常必要的,能够让他方便地从任何角度切入。正是这种灵活性和不可预见性的出现,才称之为探索式分析。

之后就是深入分析。如果用常规分析方法不能满足用户对数据分析的需求,尤其是在用户对数据本身没有完全了解(或识别),不清楚哪个维度才是对自己来说更重要的维度的情况下,就该引入深度挖掘的方法,让用户对数据的特征和规律做预测。通过深入分析,可以让用户看到在探索式分析中看不到的,隐藏在数据背后的逻辑关系和具有价值的信息。

构建用户画像体系

案例提供:百分点董事长/CEO 苏萌

在人体中,视神经主要承担了传导视觉冲动的工作。视网膜是视神经的重要组成部分,视网膜采集得到的视觉信息被传送到大脑后,人才有了视觉。在笔者看来,企业给用户画像的过程,与视神经的工作过程非常相似。

神经系统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320-01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1eukemia of the centralnervous system,CNS―L)是白血病的并发症之一,白血病细胞的髓外浸润发生率为10%左右[1],常见于单核细胞系白血病亚型,因多种化疗药物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因此其成为白血病重要预后因素,适时准确对其评估和治疗的意义重要,因其影像学表现复杂,累及的部位不同且临床表现各异,累及脑实质或脊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与其他脑肿瘤难以鉴别,本文介绍10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7月~2011年6月收治的10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在12~56岁之间,平均34.5±4.6岁,骨髓穿刺提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4例,急性髓性粒细胞白血病(AML)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CML)。患者经过多个疗程的规范化治疗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口角歪斜、视物模糊、双下肢乏力等。

1.2 方法 患者均采用GE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扫描序列包括SET1W1TR450ms,TE14ms,FSET2WI TR4300ms,TE14ms,STIR2700ms,TE18ms,TI178ms,矩阵256×256,层厚5mm,层距1mm。增强扫描对比剂扎喷酸葡胺(GD-DTPA)[2],注射剂量为0.1mmol/kg,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以2ml/s的流速[3],扫描参数与平扫T1W1一致。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均数和率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

2 结果

10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其MRI表现见表1

表1 10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其MRI表现

3 讨论

中枢神经系统性白血病可发生于急性白血病的任何时期,且任何病理类型的白血病均可发生,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发病率最高,目前我国多采用1987年全国白血病防止研究协作会议制定的CNSL诊断标准[4],有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症状及体征,有脑脊液改变,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相似改变。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5],MRI应用到CNSL的诊断中,效果好。白细胞浸润软脑膜是CNSL的常见表现形式,占10~15%,是白血病经脑膜向蛛网膜下腔播散的结果。MRI提示T1W1为低信号[6],是白血病细胞浸润软脑膜引起渗出物积聚在蛛网膜下腔所致,增强后神经鞘膜强化,白血病浸润脑实质有两种表现,其中较常见的表现是脑白质受白血病细胞浸润,MRI检查病灶于T1W1片状稍低信号,T2-FLAIR序列呈高信号,边缘不清,占位效应轻,另一种为脑实质内单发或多发肿块影像,主要是白血病细胞侵犯软脑膜后沿血管周围间隙在血管周围延伸,破坏软脑膜进入脑内形成的肿块。结合病史,MRI检查有助于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诊断,对其进展及临床疗效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郭晓东,曹丹庆,蔡祖龙.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CT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35(12):460―462.

[2]刘志钦,戈明媚,廖玉珍,等.《请您诊断》病例答案:绿色瘤一例[J].放射学实践,2008,23(1O):1172―1173.

[3] Weisherg L,Nicc C.Cerebral computed tomography:a texi―atlasthird edition [M].Philadephia:Saunders,2009.213 214.

[4] 纪祥,罗军,夏养萱,等.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T诊断[J].放射学实践,2008,23(6):601 602.

神经系统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细胞间隙连接通讯; 星型胶质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Study on GJIC an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s/HE Huan,ZHU Jin-hua,LIU Sheng-hui,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22):145-148

【Abstract】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s very unique,but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ells and tissues,and other parts are similar,such as gap junctions (gap junction, intercellular,GJ),and as a means of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gap cell gap junction junction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GJIC) are widespread in the multicellular in vivo, research in this area 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object in China, points out 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many diseases possible, especially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according to the GJIC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 the role of a brief summary.

【Key words】 GJIC; Astrocyte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First-author’s address: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chang 330004,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2.043

近年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逐渐增多,由于病情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给患者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带来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在众多关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中,更多的指向表明细胞缝隙连接也许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有着特殊地位,一些特定疾病与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ap junction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的关系也逐渐明朗。本文就近年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GJIC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1 GJIC概述

一种通道用于连接存在于细胞之间的蛋白质,由连接蛋白(connexin,Cx)组成,称为细胞缝隙连接,这种通道在大多数的实质性器官中都能发现。细胞膜上有一个“半通道”(hemichannel)由6个Cx环绕在一起组成,也称为“连接子”(connexon)。一个完整的细胞间缝隙连接(gap junction intercellular,GJ)是由两个在细胞膜表面的半通道组合而成,GJ的存在可以保证细胞的电化学传递。已经可以证明的是GJ在同步细胞的活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发育等方面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1-3]。GJIC指的是存在于细胞间的GJ允许第二信使、离子和其他分子量

2 GJIC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

2.1 GJIC与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是因为脑内主要动脉的血流短暂或持久减少而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过程牵涉复杂的时空间连锁反应,可能会诱发疾病的诸多环节[8]。研究证明缺氧损害后的脑组织内的星形胶质细胞的GJ仍然是开放的,这个现象也许可以帮助说明GJ与神经元死亡倾向相关的现象,但也有报道指出如果减弱GJIC会加重神经元的损害。脑缺血中出现Cx43表达增多,表示缺血引起的损伤可能与缝隙连接功能增强相关[9]。研究中发现,若给予GJ脱偶联剂后,神经元的遇氧应激易损性会有明显的增加。研究者将把Cx43基因敲除的小鼠和野外小鼠同时造梗死模型,发现前者梗死面积更大,所以学者大胆地提出了GJ的脑保护假说,这些变化可能是为了配合缺血后微环境的新需求,但却影响了GJ的功能。Hossain等[10]制造大鼠了大鼠脑缺血模型,观察了各种不同受损情况下的Cx43免疫反应变化。海马区在缺血情况下Cx43的免疫反应始终高于正常水平,没有出现其他比较明显的波动,这和其他区域,例如纹体区的情况是恰恰相反的。

2.2 GJIC与癫痫 癫痫是当今社会很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慢性疾病,其病因是脑神经元突然不规律的异常放电,临床上表现为反复爆发、持续时间短的大脑功能异常,这种病有着明显的临床遗传性。虽然有着大量的研究,目前为止笔者并未掌握癫痫的发病原因,遗传方式和病理产物。但有研究结果提示,由GJ组成的电突触有可能在神经元的同步放电中起作用,而这异常的同步放电极有可能是产生惊厥的基础。所以如果用某些特殊的方法通过增加此种电突触来提高此类神经元的同步放电,就可以增加惊厥的发生次数[11]。Cx是构成缝隙连接通道的膜蛋白,到现在为止哺乳动物体内已发现

21种,11种在成熟和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有不同表达[12-13]。而存在于神经元上的膜蛋白主要为Cx32、Cx36及Cx26,星形胶质细胞上的膜蛋白主要为Cx43、Cx30、Cx45、Cx40及Cx32,少突胶质细胞上的膜蛋白主要是Cx32和Cx45,胶质细胞上的膜蛋白以Cx43表达最强,而膜蛋白Cx32在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位居第二[14]。Beheshti等[15]发现,造完大鼠急性癫痫模型,海马区的Cx36 mRNA和蛋白水平均上调,而Cx43的量却没有改变,这个结果意外的和之前的推论相悖。所以研究者们从其他途径入手,首先缝隙连接在少突胶质细胞中的作用是营养髓鞘,而Cx32最早被检测出来,这种对Cx32表达的观察有助于掌握癫痫的后续发展,所以推测Cx32是影响癫痫异常电传播速度的重要因素[16]。

2.3 GJIC与胶质瘤 胶质瘤(glioma)包括各种神经上皮来源的肿瘤,一种常见的治疗难度较大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中胶质母细胞瘤是恶性程度最高的[17]。Herrerogonzalez等[18]发现Cx43能减少神经胶质瘤的致癌活动并减慢肿瘤细胞的增长速率。Demuth等[19]研究证实,若星型胶质细胞上的Cx43表达量增加,则胶质瘤上的癌细胞更具威胁力,同许多其他人类肿瘤一样,星形细胞肿瘤中Cx43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可下降或缺失[20]。然而体外研究提示,若敲除Cx43则降低细胞运动性;提高Cx43的表达量,则提高细胞运动性,这表明Cx43与神经胶质瘤细胞迁移呈正相关[21]。所以根据目前所掌握的研究资料,虽不能阐明GJIC与胶质瘤的关系,但两者之间确实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4 GJIC与脑血管痉挛 脑血管痉挛(CVS)是致使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22]。Mayberg[23]将脑血管痉挛解释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底大动脉延缓呈现的狭窄,经常伴有受累血管远端散布区灌注的降低。脑血管痉挛相对的脑供血区域灌注下降,接着引起下降区域脑组织缺血样改变或脑损害[24]。同样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Hong等[25]研究认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存在于血管平滑肌中的GJIC功能障碍是脑血管痉挛形成的重要原因,由于致痉因子直接或间接进入某些特定部位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激活细胞内多种信号转导途径,导致了缝隙连接蛋白的表达量增高,调节GJ功能。某些特定的电、化学信号开启传输模式,血管生理模式由此转变为病理状态,最终发生弥漫性持续性的脑血管痉挛发生发展[26]。

2.5 GJIC与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极其常见的精神疾病,发病机制不明,患者可能会出现神志不正常、精神混乱及认知能力下降等多种病态现象,严重者甚至可以影响身心健康[27-28]。有关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连接蛋白Cx43作为重要的因素参与了椎体细胞突触传递,缝隙连接调节细胞之外的谷氨酸和钾离子等神经兴奋递质的释放参与突触后NMDA受体的插入。而这种连接蛋白的磷酸化对于缝隙连接通道的选择性起到明显帮助作用,并能诱导缝隙连接通道的内化和降解,从而使通道激活或者失活[29]。Cx43磷酸化也参与了GJ结构重组,通过这种对GJIC的改变影响了中枢神经系统等疾病的发生[30-31]。通过对病因病机更深层次地了解,研究者发现近年来在临床使用温胆汤预防、治疗及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结合中医治疗,能够上调星形胶质细胞CX43磷酸化和非磷酸化的表达,增强GJ水平,从而改善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所以这的确从某个方面解释了,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与GJIC有关[32]。

2.6 GJIC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极为重要,由于它的再生能力差并且存在着血脑屏障这种特殊结构,导致其在受到损伤后很难进行自我再生修复。人类的脑创伤可以导致星形胶质细胞间的缝隙连接斑断裂,受损后的脑细胞可通过缝隙连接通讯使受损信号传播到临近脑组织,这种细胞的修复功能连累了周围脑认知功能区域,所以说缝隙连接通讯可能会对认知功能产生损害[33]。低渗透压可以刺激星形胶质细胞引起其肿胀,这使得细胞间的偶联减少,所以推断毛细血管周围的星形胶质细胞降低了清除中枢神经系统物质的功能[34]。研究者还证明细胞若短期内暴露在高浓度的乳酸下,会立即产生对星型胶质细胞间的通讯连接的不可逆影响[35]。细胞因子方面也有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创伤后,创伤周围的多种细胞产生相应的受体也增加。颅脑创伤后,炎症在所难免,其中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一氧化氮等细胞因子已经被实验证实影响胶质细胞GJIC[36]。所以从GJIC方面入手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已经成为一个趋势方向。

综上所述,GJIC的功能与中枢神经系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虽然对于两者之间的机制依旧不明确,但是GJIC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是必然的。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具体在大脑神经元中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相信随着现代科技和医学的飞速发展,以及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GJIC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将会被进一步深化发现。

参考文献

[1] Abrams C K, Scherer S S.Gap junctions in inherited human disorder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J].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2012,1818(8):2030-2047.

[19] Demuth T,Berens M E.Molecular Mechanisms of Glioma Cell Migration and Invasion[J].Journal of Neurooncology,2004,70(2):217-228.

[20]李建国,浦佩玉.人脑胶质瘤的表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6(2):75-78.

[21] Mennecier G,Derangeon M,Coronas V,et al.Aberrant expression and localization of connexin43 and connexin30 in a rat glioma cell line[J].Molecular Carcinogenesis,2008,47(5):391-401.

[22]沈建康.脑血管痉挛的机制和防治[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6,14(7):481-493.

[23] Mayberg M R.Cerebral vasospasm[J].Neurosurg Clin N Am,1998,9(3):615-627.

[24] Friedman J A,Goerss S J,Meyer F B,et al.Volumetric quantification of fisher grade 3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 novel method to predict symptomatic vasospasm on ad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scans[J].Journal of Neurosurgery,2002,97(2):401-407.

[25] Hong T,Wang H,Wang Y,et al.Effects of gap junctional blockers on cerebral vasospasm afte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in rabbits[J].Neurological Research,2009,31(31):238-244.

[26]颉奎.脑血管痉挛中缝隙连接蛋白Cx43磷酸化信号通路的实验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3.

[27]李辉.针灸辅助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和细胞因子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3,40(1):17-20.

[28]黄伟,秦丽颖,范悦斌.精神分裂症发生相关免疫细胞因子的影响分析[J].河北医药,2013,35(5):703-704.

[29] Laird D W.Connexin phosphorylation as a regulatory event linked to gap junction internalization and degradation[J].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2005,1711(2):172-182.

[30] Kawasaki A,Hayashi T,Nakachi K,et al.Modulation of connexin 43 in rotenone-induced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J].Neuroscience,2009,160(1):61-68.

[31] Beardslee M A,Lerner D L,Tadros P N,et al.Dephosphorylation and intracellular redistribution of ventricular connexin43 during electrical uncoupling induced by ischemia[J].Circulation Research,2000,87(8):656-662.

[32]朱金华,刘丹丹,魏妍妍,等.温胆汤含药血清对星形胶质细胞Cx43和GJ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31(5):5-8.

[33]朱有厚,王飞.缝隙连接通讯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4,23(2):149-152.

[34]只达石.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与中枢神经系统创伤[J].中华创伤杂志,2006,22(12):946-948.

[35] Anders J J.Lactic acid inhibition of 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in in vitro astrocytes as measured by fluorescence recovery after laser photobleaching[J].Glia,1988,1(6):371-379.

神经系统范文第5篇

Brain and Nervous System Pro III软件内容丰富,涵盖了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如此庞大的信息量要求软件的界面编排既要简洁,让用户容易上手操作;同时也要方便查阅,不需要繁琐的流程。在这方面, Brain and Nervous System Pro III为用户提供了三种信息索引方案。第一种是“导航”模式,用户在界面左上角可以看到一个完整人体的缩略图,点击缩略图后,软件的主界面上会显示出点击部位的局部高清画面,并清晰地显示出该部位所有神经的走行;第二种是“索引”模式,索引模式是以某一神经的名称作为链接索引,这种模式非常适合精确查找;第三种是“地图”模式,该模式将人体的部位名称作为链接索引,通过选择某一部位名称在主界面上显示该部位的所有神经走行。

以上三种模式主要用于对周围神经系统的索引。针对复杂的大脑,软件自带的切片功能(在首页右下角选择“Slice”进入)可以让用户从多角度查看其内部结构。该功能支持对大脑的矢状位、冠状位和横断面三个不同角度进行切割,切割后的断面图像会显示在主界面上。该功能是Brain and Nervous System Pro III软件的一大亮点,它让用户可以准确把握大脑内部复杂结构的准确形态和方位。

简便的操作和丰富的内容,让Brain and Nervous System Pro III不仅可以成为临床教学的演示工具,同时也可以作为医生向患者讲解的沟通工具。该软件在颜色的搭配方面做得十分考究,亮黄的神经和灰白的骨骼之间相互映衬,轮廓清晰;软件黑色的背景让内容更为突出。为了配合内容的讲解,软件内设了728个标签,用于标识神经系统。为了演示诸如脑脊液的流动、神经信号的传递等动态信息,软件设计了十分有立体感的演示动画。软件针对医学生设置了测验模块,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总的来讲,该软件具有十分流畅的操作体验,画面表现力强,是一款十分出色的解剖图谱软件。

进入应用后,首先是人体模型的整体观。在左上角选择“Nav”后,进入“导航”模式,通过选择左侧人体的缩略图,可以在主界面内显示该局部结构的高清图像。该模式方便用户从整体和局部两个层面去学习神经系统,既可以了解该系统在人体的位置,也可以掌握其具体的走行。

选择左上角的“Index”后,进入“索引模式”。软件将神经的名称按照首字母排序,通过名称的选择,主界面内会显示出该神经并同时配有文字标识。如果说不同的神经在一起显示会给人造成一定的视觉混乱,那该模式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选择左上角的“Map”,应用将骨骼按位置分类,并逐级列出。通过对某一部位名称的选择,用户可以在主界面内观察该组织内所有神经的走行。该模式将骨骼与神经系统紧密连接,方便学生将这两种组织放在一起学习。

选择首页右下角的“Slice”,进入大脑的观察界面。通过选项可以选择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断面三种角度进行切割。通过拖动屏幕下侧的红线,可以变换切割的深度。大脑内部结构复杂,平面图像可以掌握组织的轮廓,而通过多角度不同深度的切割,可以让用户把握大脑中各个组织的位置。